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当前已经进入科技时代,新的历史时期对中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中职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生物学科是一门将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学科,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了普遍应用。中职学校必须及时转变教学观念,认识到中职生物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引进先进教学方法,笔者从事中职生物教学工作多年,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教学经验,本文主要论述了中职生物教学的方法与课程建设等几个方面,希望对我国中职生物教育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职;生物教学;方法;探索
最近几年,国家着力进行中职教育教学改革,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中职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但笔者通过研究我国当前中职教育现状发现中职教育中存在着一定数量的问题。中职学生都是不能顺利升入高中的学生,本身不具备较好的学习态度,不能主动投入到学习当中。如果在中职教育中教师应用传统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知识灌输的容器,而不顾学生的亲身感受,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那么更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收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这种形势下,中职学校的生物教师必须尽快转变教学观念,引进新型教学方法,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才能保证中职学生早日成长为国家需要的高质量人才。
一、及时引进先进教学模式
中职教育教学不应只重视传授给学生较多的理论知识而应该将大量的实践工作经验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教学建设要与当前市场需求相适应。中职教育不同于普通中学教育,有着较强的教育针对性与专业性,应该利用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保证学生应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才能得到全面发展。所以中职学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将传授给学生丰富的技能放在重要位置,根据当前市场需求着力培养技能型人才。
二、要认识到生物学习的重要性
笔者调查了学生对生物课的看法,发现很多学生根本不重视生物课的学 教师要利用各种策略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生物学科的重要性,重视开展思想教育。如讲解生物学的发展史,讲一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生物学知识等,如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农业生产中如何应用激素等。
三、帮助学生夯实生物学基础
通常情况下,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不能与普通中学相比,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很多中职学生认为生物老师讲课速度较快,学生不能理解。因此生物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首先要深入研究学生的实际特点,适当放缓讲解速度,帮助学生夯实生物学基础,才能进行深入学习。如果学生具备了坚实的基础知识,那么在实践学习与动手训练中就能解决各种问题,如果学生不具备生物学的基础知识,那么就会严重制约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在生物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生物课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将较为抽象的问题转变为形象直观的学习内容,降低了学习难度。同时多媒体可以播放声音、图像、视频、文字等多种课件,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教学情景,因此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针对市场需求科学设计实验
实验课在生物课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要想学好生物课就需认识到生物实验的重要性。学生在生物实验中可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发展专业技能,同时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敢于放开手脚大胆创新。因此做好生物实验实训教学,不但可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而且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中职学校要在实验实训室建设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在设计实验实训内容时,要结合实验实训的开展顺序进行,逐步减少理论验证、基础知识方面的实验,大量增加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实用性的实验,保证实验与当前市场人才需求方向相一致,才能为社会培养高质量专业人才。总之,中职学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所以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学好生物的重要性,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生物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发展创设教学情景,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引进新型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在生物学习中提高专业技能,才能早日成长为国家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姚虹。浅谈提高中职生物教学成效的方法[J].新校园(中旬).20xx(04)
[2]杨慧娟。浅议人文关怀下的生物教育生活化[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xx(06)
[3]张晓莉。浅议生物教育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新探索[J].情感读本。20xx(26)
[摘要]:“情境创设”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得到重视,笔者站在情境教学效果这一视角反思课堂教学调研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从教学目标、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过程的调控等方面阐述和分析了生物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几个误区。
[关键词]:情境创设、教学目标、现代媒体、动态生成、新课程理念、教师基本功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认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创设问题情境是问题教学的开始,它需要教师发挥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活跃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情境创设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培养学生学科思想和科学探究精神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笔者也看到,有些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对新课程的理念认识不够,还缺乏从目的、手段、过程调控等角度细细揣摩,没有起到“情境”在教学中应有的激趣、生惑之效。
1、情境创设与教学目标
任何教学活动都应该以教学目标的达成为起点和归宿,情境的创设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和载体,使用恰当的情境能焕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同策略来同化和顺应新� 所以情境的创设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设计,且看两位教师就八年级“听觉的形成”一课教学引入中创设的情境
情境1:教师用1分钟播放一段音乐,要求学生仔细听……
师问:你能说出这段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生A:电子琴。
生B:钢琴。
师:不管电子琴和钢琴,你是通过什么器官来判断的?
生C:耳朵
……以此引出课题
情境2:教师用2分中时间播放一段短片,其中部分同学用耳罩塞住耳朵,只看画面。
教师先后请带耳罩和未带耳罩的同学说说内容或感受,然后通过比较由学生得出:通过视、听觉的共同捕获,人体获得的信息更准确、清晰。
……以此引出课题。
本节的教学目标是:“描述耳的结构和功能,说明听觉形成的过程;通过对收集的资料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以及进行探究活动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进行科学研究的思想感情。”那么比较上述两者,同样是以学生活动来创设情境,情境2显得自然、更贴近教学目标。“带耳罩的一组”作为对照连接着上节教学内容“视觉的形成”,隐含着复习回顾,感官的不同导致感觉的不同,让学生在认同视觉作用的同时产生了解新知的强烈欲望,对下个环节的实施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情境创设承上启下,连接自然,目的指向性很强。相反情境1的创设给人感觉是形式化、很生硬,在设计活动中没有从学科领域这一角度构建认知冲突和情绪体验,前后问题的设计缺乏内在的逻辑关系,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萌发,探求新知氛围没有真正地调动起来。
所以我们在创设情境时如果偏离了教学目标,对创设的`情境缺乏目的性、有效性的研究,认为只要创设情境就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例如:创设的情境生活味过浓,缺乏学科思想;创设的情境过于冗长、头重脚轻,影响了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诸如此类的情境创设都是低效的,这样的设计思想也是对新课程理念的曲解、误读。
2、情境创设与现代媒体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和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在生物学教学中利用现代媒体手段来展示一些生命现象、呈现问题背景资料,引发学生问题意识,效果颇为显着,尤其在公开课等教学活动中教师使用频率很高,于是在我们教师中也就出现了这样的一个片面观点,创设情境一定要用多媒体手段,否则不是一节好课。一些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也将大量的精力投放在寻找图片或视频资料上,投放在制作课件上,课堂上教师放“电影”,当讲解员,学生当观众看“电影”。例如:七年级“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呼吸作用产生热量”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笔者发现教师在图片的寻找和动画制作上化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忽视了通过学生自主活动(观察、实验)营造问题情境。事实上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程,许多原理的得出本身就是据于前人的大量实验或者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和反复验证。生物课程的教学应该放手让学生紧密地结合实验、结合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以及亲身的体验,让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原理谈现象,逐渐形成生物学的基本观点和思想。这也是新课程所追求的一种理念。上述两节内容教师不妨以萎蔫的菊花浇灌后重新焕发英姿、种子萌发产生热量等具体的生命现象为情境,通过学生亲身的活动和体验来构件问题、解决矛盾。在此基础上引发的学生讨论才会使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有理可论。
在与教师的交流中了解到,许多教师之所以选择现代媒体来创设情境,重要的一点就是它的直接呈现性,似乎可以“代替”教师的动手、动嘴,以至于教师对它情有独钟。试想,假如我们的课堂被现代媒体充斥,而把学生的观察、实验等主体性活动搁在一边,非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能力,也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科思维习惯和学习方式。因此把握学科特点,发挥现代媒体在教学中的不可替代性,才是我们生物学教学中值得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情境的创设中,我们可以利用多种手段来实现,例如实验、角色扮演、自然现象的观察、一个故事、一首诗等等,而现代媒体只能是其中的一种手段。
3、情境创设与开放生成
构建主义认为,所有的学习都应该是情境化的,学生应该在问题情境的互动中,在原有的学习起点上,不断将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整合在一起进行个性化的智能构建。所以情境的创设应该是连续的也是动态的,是伴随着学生认知结构在不断发生改变的。笔者发现在设计情境时教师主观性很强,带着对教学现实的预计和构想,期望学生在课堂上能按照自己的安排进入“圈套”、步入“雷区”。事实上,学生个体差异性很大、课堂教学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往往会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问题和情境,课堂教学并不一定按照预期的设想向前推进。例如在七年级上册“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时,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学生不按照教材实验规定的次序和材料来完成实验,有的学生将碘液滴在鸡蛋清里、花生种子上,有的学生直接将花生种子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燃烧、还有学生把碘液滴在从自己口袋里掏出的饼干之类的食物上,等等。此时,教师若抓住机会,便能利用这一“意外”,和学生共同分析得出:即便是一种食物其营养成分也不是单一的,只是占的比例不同。但教师假如只考虑完成预定“计划”而不惜打断学生的学习兴致,竭力阻止,轻易抛弃了开放中动态生成的新情境、新资源,不但阻碍了教学目标的完成,也不利于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当然,这样的课堂就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材的范例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依据教材,又要超越教材,使教材成为学生学习和活动的有力凭借。所以教师必须以开放生成的观念来组织教学创设情境,给学生留有想象的余地、创新的空间,要接纳课堂中始料未及的学生体验,更要鼓励互动中学生的即兴创造,还要敏锐地捕捉新的矛盾并积极地进行情境的再创设。
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上述误区,原因除了教师对课程理念认识不到位以外,笔者以为教师个人基本功也至关重要。假如教师具备良好的教材解读分析能力,自然会在备课过程中将教学目标恰当地分解到每个环节,有利于有效情境的构思;假如教师具备较强的动手实验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课堂的动态调控能力,那么教师在选择手段时就底气十足、运用课堂动态资源就游刃有余。关于这一点笔者读过北京教科院基教研究中心张华老师关于《教育观念转变中的思考》的文章(《生物学通报》20xx年第9期),感到张老师分析很透彻也很实在,在此笔者不再就这个问题多加论述。
总之,我们不能把“创设情境”理解为课改的“时尚或潮流”,只一味地追求形式,相反我们要重视正确理论的指导,重视对实践中困惑与问题的反思,重视自身教学基本功的锤炼,只有这样,我们创设的情境才更有价值,我们的生物学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
[主要参考文献]:
[1]国标苏科版教材及教学参考
[2]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
[2]索桂芳。20xx。发展性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研究。课程。教材。教法(9)
一、创造学习情境,让学生了解到环境教育的重要意义
以“生态系统”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多媒体视频,由于我国部分地区环境保护做得不够好,我国的绿地已经逐渐减少,绿地减少使得当地温度变高,土壤缺少水分而沙漠化,沙漠化的地区绿色生物变得更少,生物也不能在此地生存,继而人类也不能在此地生存。该视频片断说,像这般沙漠化的地区在我国变得越来越多,如果持续下去,我国将是一个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教师引导学生继续思考,目前经常出现的雾霾问题、温度升高的问题,学生从多媒体视频中理解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又从自己身边的例子感受到改善环境问题迫在眉睫,他们就能够感受到环境教育的重要意义,愿意自主吸收与环境教育相关的知识。学生愿意自主学习,教师的课堂教学会更有效,而有效的教学又能推动环境教育的展开。
二、探索知识规律,让学生领悟到科学探究的方法
在有效教学的理论中,如果强行塞给学生生物理论,学生不仅不会对这些知识感兴趣,也不会意识到这些概念的真正意义。初中生物是一门要求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课程,只有在探索中他们才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意识到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后,接下来他们就会迫切想要了解怎样做才能改善未来的环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以下日常生活中容易看到的现象:树皮中有白蚁类的昆虫,这些昆虫依附于树木提供的营养而生,啄木鸟食昆虫而生活,啄木鸟死后尸体被细菌分解,细菌能够存活,细菌分解后的营养物质成为土壤中的腐殖质,树木吸收腐殖质中的营养,它们生长得更茂盛,茂盛的树木给昆虫提供更多的营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学生经过思索能够发现它们属于食物链的关系,如果食物链中任何一个环节断掉,那么与之相关的生物都将不能存活。这时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目前的环境为什么会恶化呢?学生经过思索就能感受到我们的自然环境就是一个大的食物链,人类在这个食物链的顶端,现在我们亲手破坏了绿色植物,这导致整个生生不息的食物链遭到破坏,所以我们必须付出代价。想要改善环境,首先就要从恢复食物链开始,而恢复食物链第一要务,就是要做好绿化工作。学生通过探索知识规律,就能够明白解决环境问题最终的方法就是做好绿化工作,而做好绿化工作的根本,就是从现在开始重视初中生物知识的学习。教师要应用有效教学理论引导学生探索知识,让学生在探索中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并促使让他们努力地学好环境保护相关的知识。
三、重视知识实践,让学生寻觅到环境教育的宣传途径
在有效教学理论中,如果学生仅仅只是学习理论知识,他们依然无法真正理解学习知识的意义,如果能够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他们就能够利用自己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当学生意识到学好初中生物知识能改善自己的生活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去进行调查,比如,要求学生去调查自己居住的小区、街道的绿化情况,并让学生思考怎样运用学过的`环境知识才能改变现在的生活环境。学生经过实地调查就能发现,虽然我国现在很重视绿化工作,可是在生活中很多人依然没有环境意识,破坏环境的事情时有发生。学生发现了问题,就会积极思考要怎样宣传才能让周围的人了解环境与人类之间的关系,让周围的人不再破坏环境。学生一边学习一边进行环境保护的宣传,教师的环境教育才会变得更有效。使用有效教学的理论能够推动教师的环境教育工作,它使整个初中生物教学变得更有效。教师可以以环境教育为例,进一步思索如何在课堂上开展有效教学。
日子过得真快,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要过去了。在校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顺利的完成了本学期的工作。回顾这一学期,既忙碌,又充实,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现将本学期的工作做一个小结,借以促进提高。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所以,一直以来我都积极学习。本学期,结合第八次课程改革,确立的学习重点是新课程标准及相关理论。一学期来,我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新课程培训及各类学习讲座。另外,我还利用书籍、网络认真学习了生物新课程标准、以及相关的文章如《教育的转型与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怎样与新课程同行》等。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让自己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也催促着我不断学习。平时有机会还通过技能培训、网上听课、公开课等使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不断进步。通过这些学习活动,不断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好了准备。
二、求实创新,认真开展教学、教研工作
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本学期,我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生物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我任教八年级的生物课,在日常教学中,我坚持切实做好课堂教学“五认真”。课前认真作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各班的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尽可能做到堂内容当堂完成,课后仔细批改学生作业,不同类型的课,不同年级采用不同的批改方法,使学生对生物更有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生物水平。另外,授课后根据得失及时写些教后感、教学反思,从短短几句到长长一篇不等,目的是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同时,我还积极和班主任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改进教法,突破学法。针对旧教材内容陈旧、单一、脱离学生实际问题,我积极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设计了“远离烟酒(调查活动课)“人的性别决定(游戏课)”、“蚯蚓在哪儿爬得快(实验探究)”等课,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对于生物课的教学,我采用系统性、阶段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使每堂课都能让学生有收获。总之,不管在课堂教学,还是在课外活动中,我都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力求让生物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
三、加强反思,及时总结教学得失。
反思本学年来的工作,在喜看成绩的同时,也在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不足有以下几点:
1、对于生物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还不够深入,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思考得还不够多,不能及时将一些教学想法和问题记录下来,进行反思;
2、教科研方面本学年加大了学习的力度,认真研读了一些有关教科研方面的理论书籍,但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不到位,研究做得不够细和实,没达到自己心中的目标;
3、生物教学中有特色、有创意的东西还不够多,本来想设置生物兴趣小组,但由于种种原因也没能实现,今后还要努力找出一些生物教学的特色�
摘 要:怎样做好生物教学,让学生爱学、乐学、学好作为每位生物老师的任务,可以从提高学习兴趣着手。在生物教学中,老师不仅要做好知识传输工作,还应该鼓励学生将教变成导;通过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结合高中生物教学,对激趣教学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激趣教学;高中生物;应用
北宋程颐曾经说过:“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怎样让学生爱上生物课,是上好生物课的条件,如果学生对生物学习没有兴趣,即使抓的再紧,也会出现“治标不治本”的局面。因此,在现行的生物教学中,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激趣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保障学习成果。
一、创设课堂情境,做好激趣导学工作
Lesson源于拉丁语lectio,表示说出来与阅读,如果老师在一堂课中只是讲解,就会出现“一言堂”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老师应该明白教学重点在于学,不是教,并且做好引导学生学习的工作。因此,在生物教学中,老师不仅要做好知识传输工作,还应该鼓励学生将教变成导;通过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当然,在此过程中,问题设置必须有规律和张度。
在设疑时,除了要整合教学重难点,还应该将沟通知识作为设疑的目标,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强化知识应用过程。对于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对其进行提问。对成绩较好的学生,设置有深度与难度的问题;对成绩一般的学生,设置基本问题,这样就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
从高中生心理与性格来看,为了给学生创设更好的情境,老师要善于捕捉课堂实际情况,然后在已有的教学基础上,提出具有探究性与启发性的问题。
二、通过教学手段培养学习兴趣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良好的导入方式对提高学习兴趣具有很大的作用。因此,老师必须从教材本身出发,提高学生兴奋点,在增强求知欲的环境下,让其进入乐学空间,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对于学生渴望了解事物以及生命动态的行为,我们不仅要结合知识体� 例如,在子代性状与显性遗传时,提出:为何有的父母都是双眼皮,子女却是单眼皮,这类话题就能激发学习欲望,在打开思维的情况下,积极探索,从而进入较好的学习状态。
从教学过程来看,成语、词语对理解生物学基本概念、调动学习兴趣也具有很大的作用。如,吞吞吐吐指的是细胞内吞与外排作用,千篇 一律指的是细胞分裂等。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古代诗词、成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理论与实践、实验与生活结合起来的基础上提高学习兴趣。另外,为了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通过为学生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素养。
趣味是学习的原动力,没有兴趣的学习对学生而言就是一种折磨,教师在教学中设法为学生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设法为学生激趣,使他们的学习更加主动和积极。激趣教学作为现代教学常用的方法,它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我们必须从激发学生兴趣出发,从各方面巩固知识,通过为其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达到生物教学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曹振国。“激趣”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20xx,20(03):78-79.
张爱国。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激趣策略。科技信息,20xx(17):330.
高中生物教学论文高中生物教学论文范文高中生物教学论文:基于能力培养的高中生物教学探讨
【摘要】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反思和进步的过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学生发展的意识,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对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的优化,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通过反思评价而建立科学、系统的评价方案,树立学生的自信,全面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生物;教学;改革;反思
在当前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都出现了“吃老本”的现象,课堂教学效率大受影响。众所周知,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反思和进步的过程,只有通过反思,结合教学实践而查找其中的不足,针对不足而思考相应的对策,这样才能构建出适合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模式,否则,举步不前只能让课堂一成不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提高。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提倡反思性教学,立足教学实践,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通过反思而反观课堂教学,从中汲取经验,查找不足,从而更好地推进生物课堂教学改革。
一、反思教学理念,树立学生发展意识
教学理念是广大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共同的目标指向,是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指导。从高中生物教学来看,传统的教学观念是以能让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 而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这种观念指导下所培养的学生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要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而不能将生物课程限制在狭小的学科知识传授范围内,而要从学生发展角度来看待生物学科,要能从宏观层面去剖析生物学习对学生的发展作用。
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树立学生发展意识,首先要树立学生主体意识。传统生物教学以生物知识� 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就是要在课堂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无论是课堂提问还是课堂练习,都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考虑。其次,要能摆脱升学率、优生率等传统观念的束缚,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生物课程着眼于学生的生物素养培养,而这是建立在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的基础之上的,故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还要注重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断发展。以概念教学为例,不仅要让全体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而掌握概念,还要让学生在了解概念的基础上理解其内涵,然后应用概念去分析并解决问题。
二、反思教学流程,构建有效教学模式
教学流程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达成教学目标而安排教学内容的基本过程,在传统高中生物教学中,从始至终都是教师在讲,“一讲到底”的流程让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而新课程下的高中生物则提倡让学生主动参与,要注重以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问题而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活动,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指导,然后再辅以针对性的练习,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活动生物知识构建。反思教学流程的设计,以探究为主线,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这对提升生物教学效率意义重大。
以《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为例,以讲授的方式而让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较为困难,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复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基因在细胞中的位置,以教材中的插图为辅助,引导学生观看并分析配子的染色体与体细胞的染色体的区别,从而引入减数分裂的概念,在对减数分裂的概念探究中,引导小组学生围绕“对象”、“时期”、“特点”、“结果”而进行总结。以Flash动画演示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引导小组学生分析精子形成过程中减数分裂的过程,从而引出精子形成的过程,然后再组织学生对精子形成过程进行探究。如此,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展开探究活动,而不是被动接受,其学习体验得到丰富,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升。
三、反思教学方法,科学优化教学手段
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学生对教师所采用的方法特别关注,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应用提问来启发学生,而一些教师则善于引导学生通过活动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反思教学方法目的就是要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而对自己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需要而选择最优的方法用于教学实践,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生物课堂教学。从当前高中生物教学实践来看,以形象直观的手段而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具有较好作用,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
以概念教学为例,如果课堂中教师直接讲解概念,学生虽然能通过背诵的方式记住概念,但无法理解其内涵,应用也就较为困难,而如在教学中能以直观材料引入概念,然后再引导学生对概念的内涵进行剖析,辅以针对性练习就可较好地促进学生掌握概念。以《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中“杂交育种”的概念的探究,教师先以古代“选择育种”的方式作为铺垫引导学生分析其缺点,然后以幻灯出示案例,引导学生合作讨论如何才能得到矮秆抗病的优良品种并绘制育种过程的遗传图解,在次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杂交育种”的概念,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给予补充、点拨,然后再以袁隆平杂技水稻的案例说明其在农业中的。应用。
四、反思教学评价,树立学生学习自信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评价一直没有得到重视,很多教师都习惯了以成绩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而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从而让一些学生失去了学习自信。其实,课堂评价并不是要对学生做出“优”或“差”的评断,而是要以评价为手段,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取长补短。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反思评价,教师定要明确评价的作用,根据学生的实际而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然后展开评价。
如教学中将学生分为A、B、C 三层,然后再结合层次学生的基础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等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如C 层学生基础较差,在预习中该类学生完成预习题只要达到60 分,教师就可给其加分,而B 层和A 层则要分别达到70 分和80 分才可加分。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得到教师的关注,其学习自信得到提升,学习会更加积极。
教学理念是教学实践的指导,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只有树立学生发展的意识,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通过对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的优化,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通过反思评价而建立科学、系统的评价方案,树立学生的自信,这样才能让生物教学得到不断发展,学生也才能在这样的课堂中更好地构建生物知识,得到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吴全华。教师反思时认知冲突的生成途径[J].教师教育研究。20xx(04)
[2]张乐。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J].教育探索。20xx(05)
[3]石兆胜,刘力。如何实施反思性教学[J].当代教育科学。20xx(19)
[4]叶国坤。对反思型教师教育的认识与思考[J].教育探索。20xx(05)
关于生物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收获:
反思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
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即亲其师,学其道。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殷切地希望,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赖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生物的关键所在。之前我却有些忽视这一点,学生更喜欢亲切和蔼的老师,这样不会产生疏离感,上课时感觉老师很亲切,学习效果才会好一些。以后我应该尽量和学生多交流,不要老师“一言堂”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
反思二: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比如我们刚刚高一学生学习的酶的相关知识,本部分知识与每个人的实际都很接近,也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但目前我们学生的问题意识却非常薄弱学生课堂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随着年级的升高,变得越来越低,这种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深思。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具体表现: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好奇心人皆有之,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虽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但怕所提问题太简单或与课堂教学联系不大,被老师和同学认为知识浅薄,怕打断老师的教学思路和计划,被老师拒绝,所以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表现出来,是潜在的状态。对于教师来说,就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其发挥作用。
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反思,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而大进”。可见“质疑”的重要性,在生物教学中,它更是培养学生洞察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起点。
课堂中出现了几个典型现象:
1、不能提出问题或不善于提出问题
由于受传统教与学思想的影响,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造成学生不善于思考,思维惰性大,问题意识淡漠或没有,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
2、上课时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有回避的现象
不愿回答或者不会回答,已经掌握某些知识的学生懒得回答,不会的同学又不说话,老师无法掌握学生的情况,很难针对班级调节讲课进度。
针对以上情况制定其策略:
(1沟通师生感情,营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
(2)渗透事例教育,认识“问题”意识。
(3)创设问题情况,开展评比活动,激发提问兴趣。促进自主学习。
综上所述,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首先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但随之也有一系列的问题出现,那就是课堂上组织教学出现了相应的难度,往往是易放难收,遇此情况是让其发展下去,还是把他们的热情消灭在此,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生物课堂教学反思]
生物课堂教学论文
摘要:生物教学是高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门实验性极强的学科,但如今它却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虽然生物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但是在很多学生的眼中这是个“小科”,大部分学校都认为生物这门学科是一门“副科”,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并没有给予该学科应有的重视。从而导致学生对生物这门学科的定位很迷茫,缺乏学习兴趣。如何才能使学生改变对生物学科的看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课程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已�
关键词:生物;教学质量;教学模式;创新能力
高中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即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延续,又是为中国未来选拔、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前身教育,学生对各门学科的掌握情况,直接关系升学及以后的学习情况。而高中生物学以其自身的特点,在高中众多学科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位置,它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涉及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由此可见,如何在课堂上教好生物学,让学生们学好生物学是多么的重要。
新课程改革要求素质教育,而不是千篇 一律的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讲台下听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现今仍然统治着绝大多数高中生物课堂,学生只是围着书本、老师转,并没有多少机会进行独立的思考,这种被动的接受知识的过程,在潜移默化的扼杀学生的好奇心、创造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造成高中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不高,生物成绩优秀率低,生物课堂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另外,这也与当今社会需要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背道而驰。因此,如何做好高中生物教学工作就成了摆在眼前的一个重要问
面对新的课程改革,高中生物教学也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巴班斯基教育思想曾经指出:“最优化的教学过程是充分的考虑教学原则、方法和现代教学的特征,实现教学系统的内外统一。”为了有效的实现这一标准,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表现在他们之间的平等地位,这是教学模式转换的基础。
高中生物课内容比较抽象,有些内容很难,而学生的初中生物知识又极度欠缺,这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如何让这样的高中生物课变得生动有趣,是高中生物教师必须钻研的问题。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注重的是书本上理论知识的学习,其实这种教学和生物教学是相悖的。对学生的调查发现有86%的学生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太枯燥,容易形成厌学心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处在认知年龄的学生,学校的教育应该避免让他们被动的接受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主动探究课堂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高中生物教师转变教学模式,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把课堂教学作为一种实践,这样可以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打造全新的生物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对生物学这一学科的正确认识。
我国教育改革过程中,新教学模式在推广过程中仍然有许多困难。许多学校的生物学教学观念一直没有变化,课堂教学过于理论化,基础性的教学开展不起来,在新的课程实践中暴露出很多问题,难以快速推广新教学模式。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许多教师和学生沟通只有一种形式,这样往往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思想,学生也不能很快适应教师的教学思想。
其次,固化思维的教学形式。虽然许多教师改变了过去的教学模式,但只是停留在教学表面上,课堂中的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课堂的安排上也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第三,课堂缺乏有效的组织。教师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没有在课后进行有效的训练,也没有课外实验兴趣小组,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有一定的难度。
针对高中生物教育教学存在的种种问题,提高高中生物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已显得非常的重要,只有从根本上改变当今生物教学中存在的种种教学缺陷,使课堂生动有趣,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高中学生对生物这一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一段好的引言能使学生很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之全神贯注于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如在学习《伴性遗传》时,老师可先根据农村重男轻女的现象给学生讲述这样的故事:在某山区,一个妇女连续生了四个女孩,邻居、婆家人都瞧不起她,她自己也看不起自己,以为自己没本事,生不了儿子,无奈之下,她便自杀了。故事讲完后老师可问:� 从而引发学生对学习遗传学的渴望。那么,如何提高高中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呢?
一、转变高中生物教学模式的实践是提高学生对生物学这门课产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目前,仍然有一些学校忽略生物学科的地位,从领导到教师不积极转变教学理念,这种情况使学生对生物的厌学心理更加明显。因此,需要正视生物在学校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努力实现“让学生主动学习生物”的同时,学校主管部门也要转变自己的理念,渐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也发生转变,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平等的地位。在课后也可以让学生把他们的问题和想法写在一张小纸条与老师交流,或开展有关生物学习的班级主题活动使之有利于师生互动和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提升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和素质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应当了解自己的学生,要学会用学生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用学生的思维思考问题,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不同性格,尊重学生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尊重,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其次,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高中时期正是学生走向成熟的阶段,所以教育工作不能是单纯的传授科学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然而教师良好的品格会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另外,大多高中生是因为喜欢哪个老师,才进而喜欢上哪门课,学生常常会被老师的人格魅力所感染,将对老师的尊敬和喜爱转化为对该学科的喜爱。最后,教师的本职工作便是传授知识,自身没有丰富的知识又如何传授他人知识,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强大,不掌握先进的教学理论,又如何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人才呢?所以,在这个知识更新速度如此快的年代,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丰富自己的学识,接受最新最前沿的教育理解,提高自身的素质。
三、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提问
现在的高中学生大都习惯于接受式学习,而老师则习惯于“照本宣科”,很多学习对学习生物学提不起兴趣,因此也就对这门学科比较淡漠。如何行之有效地使学生“有兴致,多关注,乐意学”,作为生物教师,这确实要引起重视。事实上,生物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选择与实际相联系的话题,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学会去思考,学会去提问,开展师生之间的互动是一个可行的方法。因为有实际生活的体验,学生的参与性很高,普遍都能融入情境。例如在讲授“细胞的癌变”这一内容时,可并不急于介绍课本书面知识,而
是创设这样的情境:在你的周围,在你认识的人当中有癌症患者吗?和癌症患者接触过吗?觉得癌症可怕吗?你认识多少癌症知识?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调动起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然后再引导学生提问——你最感兴趣的癌症相关问题。学生的问题五花八门,有问“怎么样会患癌症”,“如何预防癌症”,“癌症是否会遗传”的,也有问“为何白血病的患病率会呈上升趋势”,等等问题的。这样,一方面可使学生感受生物科学对人类生活的作用和意义,另一方面也可帮助学生养成关心生活、关心实际问题的习惯,善于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同时教师不断创设“因疑而学,因学而疑”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探索,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操。
四、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设实例式教学情景
传统的教学,老师教学生多少知识,几乎就要求学生掌握多少。学生所学的知识是死知识,学生掌握的技能是没有创新的技能。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改变“满堂灌”、“一言堂”的授课方式,教师的教学地位不再是教学的主角。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角,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传统教学方式把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角,忽视学生的地位。生物学科是一个实验科学,这就要求在学科教学中,创设各种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教学方式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选择地对学生进行目的教学。不要忽视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不要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不要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闪光的地方。高中生物的教学中有很多设计实验的题目,教师要让学生大胆去设计,开拓自己的思想。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每位学生的设计思路进行分析比较,找出不足之处,进行改正,教师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是一个指导者,是一个辅导者。实验、观察、参观和实习都是很好的实例式教学情景方法。在做好教材要求的实验的同时,有计划、有组织地让学生多观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生命现象,把观察到的生命现象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这样更能激发学生从事于生命科学的热情。
五、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完善教学方式
生物学是一门实际性、实践性、社会性很强的自然学科,所包括的内容十分普遍,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多媒体技术拥有多样信息,它所展现的图、文、声、像并茂,生动,具有剧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可以说是个得力的助手,它可以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科学和技术的使用可以
清晰的展示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课本知识。它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变笼统为形象、变微观为宏观、变静态为动态。例如,在讲述“减数分裂”时,应用课件,把细胞减数分裂的全进程动态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把握每个时期染色体和DNA的变化特点这一重点内容。如何打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这一难点,教师可以展现有丝分裂的动画,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然后再加以说明,归纳总结,这样学生很快可以把握重点知识。在解释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时,传统的教学使用多张的挂图来帮助学生理解细胞分裂和分化的基本过程,有时因为光线的原因致使一些学生不能看的很清楚,使他们逐渐失去了学习生物的兴趣,教学效果很差,然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这个动态过程以Flash的形式展示出来,用十几秒的时间就可以实现细胞分裂过程的直观化,教师只需要加以简单的讲解,学生就可以完全理。因此作为生物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充分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依据本学科的特点拓宽教学思绪,完善教学方式,从而使生物课堂生动有趣。
六、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学校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生物是一个能够拓展学生思维的课程,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刻板的规定把教科书的理论被动的灌输给学生,只能是禁锢学生活跃的思想。现在的考试试题越来越开放,这些知识不全是从教科书中获得答案,要求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总结出自己的看法。因此,应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他们尝试找到新的结论。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经常给学生安排一些小实验,然后对比分析,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在实验后指导学生的汇总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通过集体讨论自己找出答案,再做详细的记录,独立思考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过程,学生的创新能力会有大幅度提升。
七、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生物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课本中的生物学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或多或少的可以被追溯到,所以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老师应尽可能的结合生活实际与学生自身的现状来讲授课本中的知识,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加深对知识的记忆。高一的学生刚刚从初中毕业,知识水平有限,在教学上不能急于求成。例如,教师可以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让了解生物和社会。
摘要:在地方本科高校应用转型发展背景下,结合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对生物地理学课程野外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剖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生物地理学野外实践教学改进优化的原则、思路与途径。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生物地理学;野外实践教学
生物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层的生物群,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综合性和实践性。而野外实践教学作为提高应用创新能力的重要抓手,既是综合反映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关键,更是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和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有效途径。铜仁学院是全国百所应用转型示范校之一,为更好地支撑学校办学定位向地方性、应用型、特色化发展,自20xx年以来,地理科学专业围绕《铜仁学院转型发展专业建设提升行动计划(试行)》,不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建设。结合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对生物地理学课程野外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生物地理学野外实践教学改进优化的原则、思路与途径。
一、生物地理学野外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剖析
1、野外实践教学经费不足、基地建设滞后野外实践教学基地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深化及延续,是进行实践教学的主要载体和具体场所,其建设好坏直接关系到生物地理学野外实践教学的效果。然而,铜仁学院和其他升本时间较短的高校类似,开展野外实践教学既存在师资投入不足和基地建设滞后等内在因素制约,又存在交通、食宿等实习经费有限的外在因素影响,目前尚未形成完备的野外实践教学基地,难以满足开展大规模的学生野外实践教学实际需要。为缓解实习经费不足的压力,只能采取与地质学和水文学等其他课程的野外实践教学内容共同进行,并缩短野外实践教学时间和路线。但有限时间内多学科内容一同学习,导致学生对于实践教学内容没有太多的掌握,野外实践仅停留在认知阶段,无法满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学科建设发展的需要。
2、野外实践教学形式传统、教材建设滞后野外实践教学中多偏重于由教师边走边向学生讲解每个群落特征等基础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缺少野外综合实习知识,如野外实习前的相关方法和手段的重点讲述,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并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内容。学生野外实践前准备不足,走马观花,难以满足对学生创新能力、综合能力和科研能力提升的需要。此外,对生物地理学野外实践教学指导的经验和实习素材积累较少,大多为参考搜集的相关野外实践指导教材,进行组织材料指导学生野外实践,尚未编写完整的生物地理学野外实践教学指导教材,无法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实习过程,做好野外实践前的相关预习及准备工作。因此,编写具有区域特色的野外实践教学指导书,使学生结合野外实践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领会,是亟需开展的工作。
3、野外实践教学考评方式单一,综合考评滞后野外实践成绩评定是针对野外实践教学过程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成绩与能力,应依据学生野外实践的态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基于野外实践中的表现、现场操作能力、实习报告质量等进行综合考核。但铜仁学院生物地理学野外实践教学中,目前对学生的考核评价采用实习完毕上交一份实习报告的方式,缺乏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的综合考核,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在野外实践教学中,大多数学生不听老师讲解,把野外实践教学过程看做“旅游观光”,为应付考核投机取巧,下载一些现成的实习报告进行借鉴、修改或抄袭后上交,难以达到野外实践教学的目的。
二、生物地理学野外实践教学的改革探讨
铜仁学院的生物地理学野外实践教学的整体设计与课程体系优化相对缺乏,为了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应按照一个主导(应用能力培养)、围绕四个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科学思维、实践技能、团队意识)、遵循四个原则(目标性、系统性、层次性、发展性)、建立四个相结合野外实践教学模式(基本技能与综合能力训练、野外实践教学与科学研究、课堂与课外、个性与共性培养相结合),进行野外实践教学内容的整合更新,改进教学形式和考评机制,加强教学条件和实习基地建设。
1、改革传统的野外实践教学模式一是改传统的'野外实践教学为研究型实习。摒弃过去由教师单一向学生讲解的传统野外实践教学模式,增加野外综合实践理论和相关方法、手段的讲述,整合优化野外实践教学内容,并将其与教师科研进行有机融合,在野外实践操作和科研论文指导过程中增加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二是建立野外实习教学资源平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国内外先进教学方法接轨,建立内容丰富多样的野外实习网站,在校园局域网上建立野外实践教学交流平台。
2、完善野外实践教学考核评价制度野外实践教学考评反馈于野外实践教学,进而形成完整的野外实践教学过程。其考评内容应该包括学生在野外实践中的表现、现场操作能力、实习报告质量等整个实习过程。实习指导教师在野外实践过程中,要对学生的野外实践情况进行全面审视和记录,并采取野外提问等方式进行创新精神、科学思维、实践技能、团队意识等相关方面的综合考核。结合实际情况对各项考核内容赋于相应的权重,建立一套相对规范、完整的野外实践教学学生成绩考评指标体系,得出真实的学生野外实践的综合考评成绩。
3、编制详细的野外实践教学指导书规范的野外实践教学指导书是搞好野外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系统指导学生野外实践的教材。要参考相关的实习基地,科研论文、专著成果等,发挥群体优势,针对区域地理特点,遵循简明、实用的原则,编制适宜的、有明确规范的野外实践教学指导书,并配有相应的作业和思考题。用以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实习过程,做好野外实践前的相关预习及准备工作,掌握野外工作的基本知识技能和工作方法。野外实践教学指导书应结合野外实践教学的实际,选摘己刊的科研论文和相关案例作为参考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4、解决野外实践教学经费紧张问题一是对于生物地理学野外实践教学经费紧张的问题,采用多方面配合、多渠道集资的方法。根据当前实际情况,由学校和所在院系解决一部分,学生适当承担一小部分的办法,多方配合,共同努力解决。二是和其他兄弟高校联系协商,共同建设互惠共赢的野外实践教学基地。三是为满足既节约经费又能达到最佳的野外实践教学效果的目的,对野外实践教学线路和时间合理规划,尽量选择相对典型、有助于高效完成野外实践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实习点,压缩掉一些对野外实践教学内容而言可有可无、效果不太理想的实习点。
参考文献
[1]郑艳明,廖富强,白玲。自然地理四维野外实习基地体系构建探讨——以江西师范大学为例[J].教学研究,20xx,36(4):99-101.
[2]郑敬刚,孙艳丽,董东平。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探索——以信阳鸡公山植物地理实 生态学课程野外实习教学改革和实习基地建设探讨——以本科环境科学专业为例[J].高教论坛,20xx(12):18-20.
[4]朱世发,朱筱敏,董艳蕾。野外地质教学实习课程的考核方式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xx(35):107-108.
一、引言
生物化学是将生物学以及化学进行有机结合的一个学科,不仅将生物中的化学因子进行分析,也从生物学的角度对于化学进行了解读。生物化学作为化学类和生物类高校学生的必修课,地位不断攀升,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进一步对其进行重视,不断的对于教学的手段进行创新,以提升学生的掌握程度。
二、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对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大多数学生只为了应付考试,而粗略将知识点大致记下,而没有做到真正的理解,因此在期末考试结束后,学生会很快将知识遗忘,由此可见生物化学教学进行创新与改革十分必要。当前在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随着生物化学的不断开发与研究,教学的课本应随之更新,而不应沿用以前的课本。二是生物化学的实验教学以教师为主体的模式应进行改变,从而通过创新方法的应用达到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
三、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的改革
(一)重点突出,难点易化。生物化学这门学科不仅需要学生对其有良好的理解,还需在学习中运用到学生的记忆力。生物化学的教学内容较多,知识点琐碎,学生难以对知识进行良好的记忆和区分,因此就需要教师适时对知识进行总结,将重点难点着重突出,从而方便学生的重点记忆。教师应在每节课教学之前对于上一节所讲的知识进行概括和梳理,组织学生共同进行相应的回顾,并对本章的结构进行大致的讲解,指出学生学习的目标以及要求,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之前,对于所要学习的内容有清晰的思路。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结合热点时事以及学生所感兴趣的故事,将学生带入到课堂之中,激发学生对于这门学科的兴趣和热情,从而促进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记忆程度。例如在静态化学的学习中,应将结构作为讲解的核心,从而将全部知识连成一个总体,而在动态化学部分,应将各个物质间的新陈代谢关系进行区分。
(二)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教师应将每节课的内容都结合进相应权威教材的其他内容,从而将学生的知识面进行拓展,并结合当前生物化学科目的发展,从而使得学生对于时事热点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教师走在教育的前沿,及时收集相关的信息。例如在脂肪物质这一节中,就可对于最新文献中有关于脂肪物质的知识进行引入,从而给学生一个全新的思路对于知识点进行理解。由此可见教学不应千篇一律,而是应该结合时事热点,与时俱进。近年来DNA指纹芯片技术广泛的应用,不仅涉及到分子的领域还涉及到医学的领域,在对于该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使用到了多数生物化学的理论,因此该内容也应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入。教学所使用的课件,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可以对动画以及视频进行引用,从而增强课堂中的趣味性,增强学生对其的关注程度,提升学习效果。如在对DNA,RHA以及蛋白质合成的过程进行讲解时,就可对动画进行制作,并从相关网站找到专业性的视频对这一过程进行详细的画面描述,从而使得学生更好地对这一过程进行理解,以增强对这一知识点的记忆力。
(三)优化教学内容,使之形成体系。符合递进性的教学内容更容易在学习过程中被学生所接受,因此对于顺序不够合理的教材,我们应打破原有的章节顺序,而采用合理的教学顺序对学生进行教学。例如在生物教学的动态部分,物质代谢涉及到各个章节,我们应先对ATP这一概念进行理解,从而对后面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再学习氧化生物以及物质代谢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得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有充分的了解,从而有利于对之后的四大物质代谢进行深一步的理解。由此可见顺序进行调整后的教学合理性充分得到了提升,而若按照教材原有顺序进行教学,不仅不能使得教学效率以及教学成果最大化,还会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理解混乱,难以建立起知识点之间的关系,造成知识框架难以建立。并且还能够通过教学顺序的调整,缩减课时,将知识在原有基础上提前完成,从而留给学生充分的期末复习时间。
四、生物化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启发性思维。在物质代谢的教学部分较为枯燥,不能很好地提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在这一过程对于学生的启发性思维进行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在对于学生启发性思维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对于知识点有所扩展,增多学生对于该科目的了解,还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自学自讲。例如维生素等较为贴近我们生活的知识,教师可要求学生自学并进行组内讲解,学生通过资料的收集,对于课件的制作以及组内的探讨,从而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间的团结协作能力,从积极的课堂气氛中共同进步。
(三)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随着当前时代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多学校当前都具备较为完善的多媒体设备。教师可以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融入对于多媒体设备的应用,将知识通过视频,图片,音频,动画等方式进行传达,从而提升学生的兴趣,增强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记忆程度。
五、生物化学实验环节的改革
(一)实验内容应涉及多元化。原本的实验课程只有六课时,将教学计划进行改革后,实验内容进一步多元化,由原有的六课时增加到了十二课时,从而使学生所欠缺的知识得到了补充,并且使学生充分了解形影的实验技术,例如:提取分离技术、层析分离技术以及光学检测技术等,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生物化学的实验往往以验证性为主,很少有探究性质的实验,因为只需要对传统的实验方法进行沿用即可,相对而言,这宗方法对学生的创造力要求较小,不利于学生相关创新理念的培养,因此应在实验中结合学生相应的设计,从而在原有基础上增强学生的设计性,以对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有所培养。在此过程中,学生将会加大对资料的搜集以及原有不合理部分的改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强了学生对于知识的进一步掌握。
六、结语
通过本文以上所述,可见生物化学在当前社会发展中是一门较为重要的科目,其教育效果直接对于今后人才的综合素质有所影响,但该门课程较为复杂,并且难度较大,因此我们应不断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以及创新,从而增强学生对于这一科目的掌握程度,并且促进学生将其应用到今后的工作生活当中,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教师也应不断将教学内容进一步合理化,在教学中结合时事热点和多媒体教学设备,并结合双语教学进行完善,从而将学习的效果全面得以提升,进一步加强对全方面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进行培养。
参考文献:
[1]郭建华,张耕,蒋智钢.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下动物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xx,17
[2]谢珍玉,郭伟良.新就业形势下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初探[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3
[3]王艳君,陈盛.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生物学杂志,20xx,5
[4]石如玲,张煜,张艳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对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指导作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xx,4
【摘要】文章通过采用导学案培养学习兴趣、借助实验丰富课堂形式、注重课堂留白,给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等几个方面,论述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主要策略和实践体会
【关键词】初中生物;自主学习;导学案;实验;留白
地理和生物在初中阶段是等级过关考试,导致学生对之以“副科”、“小科”而视之,对地理、生物的学习读读、背背就万事大吉的现象比较普遍,学习欠主动、对老师依赖,缺少主动性和积极性。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初中生物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几点体会。
一、利用导学案,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1.课前自主学习“凡事预则立”。初中生刚走进中学的大门,课前预习习惯尚未养成,而预习是实现教学重心前移的关键。因此,预习习惯的培养、预习方法的指导,是高效课堂的基础。学生的预习是否高效,教师的预习学案其主导作用。预习学案应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基本技能为主。基本知识主要以概念、实验现象等为主。如以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教学为例,课前教师设计如下的预习学案,让学生预习有所依。(1)环境的含义环境是生物的_______;主要指存在于它周围的、影响它生活的各种因素,这些因素就叫_____。(2)生态因素包括_______和_______。生物因素是_________;非生物因素包括光、____、____、_____和_____等。(3)何谓保护色?保护色的作用是什么?(4)这些生活常识你注意到了吗?这些现象是什么生态因素所起的作用?向日葵跟着太阳转();南橘北枳();沙漠绿洲();鲸鱼在水底一段时间后又浮出水面();(5)思考:小麦的生长需要怎样的环境条件?……这样知识的掌握,使学生们在课堂上交流和探究做了铺垫,如果这些知识在课堂上学习和掌握,减少学生交流的时间、探讨的机会。2.课堂上自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如果说课前预习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基础的话,课堂上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学习,则是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和重心。仍然以新人教版七年级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为例,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自己唱主角,学生都是听众。新课改下,要求教师改变灌输和一言堂,学生从被动的听,转变为主动探究和讨论。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师往往讲述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而新课改下,要求转变这种做法,让学生自主探究生物是怎样适应环境、影响环境的'。通过情境的展示和呈现,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如呈现蝗虫的保护色,让学生理解生物适应环境;呈现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在沙滩上栽种植物等,从这些情境中理解蚯蚓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疏松土壤,蚯蚓的排出物还可以增加肥力;在沙地上栽种植物,可以防风固沙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教学,呈现寒冷海域中的海豹、旗形树的树冠等图片,让学生分析每一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活方式特点,而进而进一步总结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对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的理解,教师同样可以采用图片法,让学生通过图片的观察和分析,并思考问题:“地下的耕耘者”是哪一动物它对自然界有什么益处?为什么我国西部开发要退耕还林和还草?对于“生物和环境的关系”问题,教师还可以呈现兔子和猫的图片,提出生活化的探讨性问题:观察兔子和猫的双眼长在头部的什么位置?眼睛的位置与他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不同?
二、借助生物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生物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生物实验利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如关于“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外界条件”的实验,让学生以菠菜种子为例,以小组为单位,提出实验假设,种子的萌发需要“光照”、水分和适宜的温度。然后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怎样验证种子的萌发需要水、温度和光。这样的探究实验,学生们通过合作,提出不同的想法,对于种子的萌发需要光的实验,有的提出最起码用两个花盆,各将100粒种子埋在花盆的土里,将两个花盆,分别放在明处和暗处,温度都保持在20℃,水分都充足。然后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果:种子的萌发____(需要、不需要)光。教师提醒学生:在这个实验里,务必确保温度和水分不能是变量,否则,实验现象和结果可能会出现偏差,不能很好说明光是否对种子的萌发起重要作用。通过这个实验,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掌握实验的方法,发展了思维和创新力。
摘 要:三、给学生留白,培养自主学习的潜能 生物教学中,教师习惯于满堂灌,学生只好被动接受,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久而久之,学生形成惰性心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因此,生物课堂上应给学生充分思考、谈论、交流的
关键词:初中生物论文
三、给学生留白,培养自主学习的潜能
生物教学中,教师习惯于满堂灌,学生只好被动接受,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久而久之,学生形成惰性心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因此,生物课堂上应给学生充分思考、谈论、交流的时间,从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激发求知欲。教学《激素调节》时,教师首先提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目标,然后让学生先自主学习,再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是合作交流的基础,引导学“疑而探之则明”,让学生结合导学提纲独立自学,并提出问题而独立思考。在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在组长的带领下,组员依次发言,有序进行,对有争议的问题,组员畅所欲言,集体讨论后达成共识……自主学习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应持之以恒加以培养,不断变化教学方法,注重情境、实验和留白,自主学习的兴趣被激发,积极性得以调动,为自主、合作学习的开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朱兆军薛松。例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的设计与实施[J].中学生物学,20xx(6).
[2]顾晓艳。初中生物自主学习之导学案助学方式的建设[J].课程教育研究,20xx(29).
一、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学模式
1.自主探究学习
自主探究学习主要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设计有效的课堂环节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获取达到活动目标的方法,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最后的学习成果展示,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教师也要进行指导,实现自主探究学习,一定要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由被动地接受学习到主动探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提高自身学习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
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不同,学习能力的差异,因此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同困难。教师实现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学,就要分析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然后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各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在小组内部合作学习,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3.创设情境
有了参与热情,就必须创设学习情境,研究参与范围,不断提高参与质量。生物教学的参与范围很广泛,如自学指导,组织学生合作讨论,设计练习任务,参与评卷与分析试卷,参与实验设计,自制学习卡片,积极展示学习成果,等等。
(1)以自学指导组织教学。针对生物教材内容,大胆改革生物教学结构,以“自学指导”为形式组织教学,注重学生内化过程。在自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结合课本提示,独立思考和练习,完成力所能及的练习题。
(2)组织学生讨论答疑。为了提高参与的质量,教师的课堂提问设计要有容量、有价值。所提问题要主要突出重点、难点、盲点和知识的结合点。如在“传染病”一节的教学中,可设计如下问题:①什么是传染病?它有什么特点?
②一种传染病的流行应具备哪些条件?
③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是什么?
④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什么?它是怎样传播的?预防艾滋病的一般措施是什么?
⑤怎样对待艾滋病患者?等等。在组织学生讨论时,我们要善于激活学生思维,让他们各抒己见,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得出正确结论。
(3)引导学生设计作业并参与评价。传统的作业是教师命题学生做,然后由教师批阅,这种做法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组织学生参与作业的'设计与评卷,既可以调动学生思维,又可以借鉴他人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4)参与演示实验设计。教学中一些比较简单的演示实验,可以让学生上讲台做。例如:在比较不同蔬菜或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时,首先请操作者向其他同学讲清楚自己的设计思路并实施操作过程,然后由其他同学对其设计原理、操作过程、实验现象及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评议,总结实验的成败所在,提出改进意见。
二、结语
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师生之间平等相处,彼此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沟通;尊重学生主体性,将学生放在课堂主体位置,采用启发式教学,释放学生个性。在教育教学中老师起引导、激励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注重个性化发展。如何将生本教育理念运用到初中生物教学中,为初中教育教学注入新的力量,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多媒体;生物教学;运用策略;教学效果
生物是一门科学性和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它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有生命的物质。对于初中生来讲,学习内容在理解上可能有较大的难度。运用多媒体进行生物教学,能够让生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有趣,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课堂教学多样化和现代化,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他们创造更加轻松愉悦的环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文对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一、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兴趣
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能够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有利于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掌握生物知识。多媒体教学模式能更直观地将要学习的知识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而不是让学生面对课本上枯燥的文字和难以理解的图形。多媒体教学还能第一时间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活跃课堂氛围。例如,在教学“认识食物的消化部位”这一单元中,教师可先通过多媒体播放食物消化过程的短片,让学生认识到食物进入人体后会经过哪些器官。播放完短片后,教师可进行提问:食物一共经过了几个器官?分别是哪些?学生看过短片后得到答案,接下来教师就可顺利开展课堂教学。在使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的同时,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提出的问题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过于太难也不能过于简单。
二、形象演示,变抽象为具体
很多生物知识都非常抽象,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即使课本上有一些彩色图片或者案例,但也仅仅是静态的演示而已,难以带给学生感官的刺激。这使得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和掌握不彻底、一知半解,知识无法得到运用。即使学生当时记住了知识要点,过后也很容易就忘记。在课堂中使用多媒w教学,能够使知识点形象生动,带给学生感官的刺激,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如在学习“人体的呼吸”这一节课时,学生需要学习人体的呼吸系统、呼吸运动示意图以及人体内气体的交换过程。呼吸是维持生命的必要活动之一,但一些学生不知道呼吸需要经过哪些器官以及气体是如何交换的,更不知道为什么在运动时需要比平时更大量的氧气。在本节课的教学之前,教师可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气体的交换过程以及氧气会经过哪些器官等动态图或视频。在学生观看完毕后,教师可再让学生以自己作为实验对象,让自己进行小范围的活动,看看自己呼吸的变化。教学与实际相结合能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学生还能在此基础上延伸至其他的知识,因此多媒体教学要注重形象演示,把抽象变为具象。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突出教学重点
传统的教学方式对重难点知识的突出略显不足,而多媒体教学恰好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教师的课件可以设计成色彩丰富的版式,将重难点用鲜明的色彩或者是其他突出的格式标示出来;还可以运用超链接等形式,插入动画视频等来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还能用学生喜爱的卡通动漫人物来进行排版。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能使教师与学生的感情更为融洽,这对开展有效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示一些在学校教学环境下不能完成的生物实验。例如,“土壤中的微生物”这一章节就属于教学重难点,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较多的微生物,但用肉眼是无法知晓它的存在的,因此学习起来较为困难。这时,教师就可将课件做成较为生动的版式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将微生物具体化,还可给微生物画上五官,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
四、多媒体技术运用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
对于一门新课程的学习,传统教学模式能够更加清晰有条理地帮助学生学习课程内容和相关知识,其系统性是其他新型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各个学科的教学模式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为的是能更贴近学生,倾听学生的思想,多媒体教学也应运而生。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既不能完全依赖多媒体技术,也不能只靠传统教学。对于一些需要学生亲自动手观察和实验才能获得的知识和能力的课程,教师必须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在现代教学中,只有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才能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让学生体会到生物学习的奥妙之处。
五、结束语
总之,多媒体动态、立体、全方位的观察效果弥补了传统教学呆板、枯燥的缺陷,能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佳境。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出教学重点,使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媒体生物教学论文]
一、改变教学模式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目前农村教学重教轻学的倾向还没有得到改变,教师的课堂教学仍是以讲授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课堂效率也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如何提升课堂有效教学,促进学生积极有效学习,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已成为课改的重要方向。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学生学习重要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中普遍应用的方式,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起着举足轻重作用。合作学习也打破传统座位排序,采取马蹄型、花朵型等座位排序,创造民主、和谐学习氛围。
二、优化教学组合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教学方法有多种多样有讲授法、讨论法、启发法、问答法等。教师在运用教学方法时不能单一化,必须从教材重要出发,教学目标和内容确定以后,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和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灵活设计教学过程,确定和选择灵活的教学方法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课堂是探究知识的场所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地方。在课堂上重建师生关系,创设自主学习氛围,创造民主、平等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新型关系。教师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给学生创设最佳学习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组织语言,将学生引入新的学习环境,并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很快进入到探究情境中。还要关注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自主活动,以问题驱动为动力,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交给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有充足时间去操作、去思考,还给学生质疑权利,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欢迎学生争辩,欢迎学生独立见解,保护学生创新精神,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使学生享受合作探究乐趣,让学生从被动获取知识向主动探索知识转变,激发学习动机。
四、提高课堂交流的有效性
在一个班集体中,由于每个学生个体都存在不同的差异,接受能力、发展水平也不一样。因此要让他们都获得一样的发展水平是不可能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如何做,才能让每个学生都都有所收获?最有效方法就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相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力,努力让他 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时,老师要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而不应该袖手旁观。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组间的合作情况做到心里有数。同时还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化学习任务。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得机会和互相补充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发挥和提高,也因有教师的参与指导,避免“短暂繁荣”和“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场面。
五、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教学质量评价对教学起着导向作用,要以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依据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的结果,从认识、技能和思想感情等方面作出全面评价,借以获取教学反馈的信息,改进教学方法,激励学生进步。教学评价有课堂评价和课后评价,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加强课堂信息反馈,增大信息交流速度,对学生正确的认识要及时强化,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反馈越及时,课堂教学效果就越好,要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做到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后评价,将学生的知识反馈梳理起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不仅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也完善了教师的教学策略。总之,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应该改变落后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创新思想、创造能力为目标,优化教学组合,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相互尊重、信任和理解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随着科技革命的飞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即将来临,培养具有创新型的人才已成为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开展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切实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教育,这应当作为科任教师的重要工作目的确定下来,通过科任教师这个重要角色发挥作用,培养具有创新型的人才。
1、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相互尊重,信任和理解的教学氛围,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讲课大胆提出异议,形成师生之问的多向交流,对学生提出的异议要鼓励和表扬,使学生形成探索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例如,教师在课堂上组织一些生活垃圾如何处理、克隆及珍惜动植物的保护等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或辩论会,师生随意交流辩论,在这种自由宽松的氛围中进行思想交流,常使学生超越教师,对某些问题产生新的观点和方法,这些观点和想法对专业人士来说也许是陈旧的,甚至有时还显得幼稚,但是对学生来说却是难能可贵的创新思想的“火花”,教师应积极鼓励,支持和肯定,通过开展诸如此类的课堂活动,既拓宽了思路,又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同时还极大地诱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实在是一举多得。
2、抓好课堂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不是一种基本思维形式,而是多种思维形式综合作用的结果。创造性思维既是由多种思维组合而成的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就不能只进行某一种思维能力的训练。
2、1 抓好悬疑探索式教学方法的设计。善于质疑问难是开始创造的第一步,教师在课堂中不但要注意设计好能启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也要注意营造一个利于学生质疑问难的氛围。
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设疑指导——阅读思考——共同分析——简要总结”的教学方法。我进行了“三先三后”教学方法的探索:根据计算机屏幕展示的问题和提供的`材料,先由学生闯关思考,后由教师开导思路;先由学生发表见解,后由教师整理、提高;先由学生进行条块分析,探索问题,归纳要点,后由师生概括、小结。有些章节,我则让学生在阅读分析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先根据教材内容提出有代表性的问题,然后再共同分析这些问题。我还将学生日常所提的具有独特见解的特别是与知识和科技发展有关方面的问题登记造册,深入分析,并鼓励、表扬有关学生。长期这样做,可培养学生深入探索问题的创造意识。
2、2 突出运用比较区别法教学,培养学生鉴别事物的能力和方法。在生物教材中,不管是植物、动物、人体解剖生理、细胞学,还是遗传、进化和生态等方面的内容,很多都可以用比较区别的方法来进行教学。例如,“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的五点区别”,“脊椎动物五纲在形态、结构、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生殖发育等方面的区别”,“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等很多内容都可以用比较区别的方法教学。重要的是要突出学生思维分析的过程,教师千万不要包办。长期有目的地进行这方面的训练,不但可以使学生掌握比较区别的学习方法,还可以提高学生鉴别事物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3、鼓励质疑。培养创新精神
“质疑”体现出学生对教学过程的一种积极参与,通过调动已有知识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在求知中蕴蓄突破,标志着学生由被动学变成主动学,从学会走向会学。科学发明创造往往是从质疑开始,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易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有疑才能不断拓宽学生的思路,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鼓励学生在无疑处生疑,在其有疑时,则为其释疑。
4、利用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科技成果的应用(尤其是多媒体技术),优化了中学生物课堂教学结构,更新了教学手段,为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创设了理想的教学情景,它有利于学生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进行自主学习,在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强化的前提下,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也就有了更大的保证,同时,它也有利于生物教师以多种形式(实物,标本,挂图,幻灯,录像和多媒体技术等)主导教学活动,这样,就会出现课堂活动多样化,趣味化,科学化,和民主化,为思维训练,能力培养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氛围,图文声像,异彩纷呈,不仅加大了教学信息量而且也提高了教学信息的质,现代技术打破了传统生物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微观和宏观等方面都受到的限制,让学生的思维在广阔的范围内自由驰骋,它有利于进一步开发大脑潜能,提高思维的品味,诸如发散思维,标新立异等。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不断修改与推进,对生物人才需求的改变也对初中的生物教学提出了新要求。“灌输式”的传统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的规则,但是“实践主义思潮”的新兴教学方法还有待改善,生活化的生物教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挥。结合生物教学的实践,具体阐述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真正实践初中生物教学的生活化。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研究
在生物课堂上实行生活化教学,不仅仅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形象化与具体化,同样也是新一轮的课改对生物教学方法的召唤。因为生活化的生物教学法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还要构建个体的可能性生活,提升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关注生活的意识。本文主要介绍在初中生物的生活化教学法中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
一、使教学情境趋于生活化
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逐渐交给学生,生物课堂教学要努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并创设与学生生活、知识环境紧密相连的教学情境,通过这种方法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兴趣。然后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沟通和反省的活动逐步体验生物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例如,在学习“血”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此次学习,在平时手一不小心被小刀划破了,一开始血流得会很快,到后来,血流得会越来越少,最后伤口不再流血。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会出现不处理、自动停止流血的情况?”在课后会了解到,是因为血小板的凝结。因为“血”这一章节主要以理论知识为核心,但是本章节与我们现实生活的联系很密切,如果教师只是按照教材讲解具体知识点,不仅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也很难理解重点与难点。但是如果教师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然后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充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使学生逐�
二、使教学内容趋于生活化
如果教学内容趋向生活化,对学生发现、探索生物知识很有帮助。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存在的生物知识,然后通过巧妙地设计生活情境的案例,把学生较熟悉的生活搬进生物课堂,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形成自己的直接经验,不断发现现实生活与生物知识的紧密联系。例如,同样是阴凉处休息,会发现在树荫处休息要比房屋下躲太阳凉爽很多,这就验证了生物知识,在植物蒸腾作用下,水在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会吸收周围更多的热量。还有就是我们平时洗衣服,如果用加酶的洗衣粉洗有牛奶的'衣服,会比普通的衣服洗得更干净,这就验证了酶催化作用的效果。教师通过把教学内容赋予生活的特色,这样不仅可以将很复杂的生物知识与生活的常识相联系,由繁琐变得简单,由深入变得浅显,还会让学生充分认识生物知识对平常生活的重要性,学生会更加认真地学习生物知识。
三、使生物课堂活动趋于生活化
优化生物课堂的教学设计,通过探究、实验、调查活动和角色扮演,使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中,这种教学模式会给学生提供主动构建新知的机会。1.信息化课堂要改变教师交流的方式。如,开设BBS,教师可以组织专题式的讨论,通过给学生提供可以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努力发挥网络的重要性,然后让平时不爱交流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这种方法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与进步;还有就是教师在建立个人的网站时,可以将一些生物知识的影像资料以及知识点的重点与难点录入网页中,这样可以更方便学生咨询。在信息化的课堂上,信息资源的获取方式有很多种,例如,搜寻引擎、数据库与在线专家的咨询等。2.互动式课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切忌“灌输性”的教学,而是要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使学生从消极的学习态度转变成积极地、主动地学习态度。当然,互动的内容不仅限于提问的方法,还有讨论交流和学生课外活动汇报的方式。3.实践式课堂生物课堂最注重的还是实践式教学,因为生物学知识本省就与自然界的关联很密切,这就会使教学的形式更多元化,不仅仅局限于教室,还可以根据具体的生物知识设计教学形式,从而充分发挥校园生物园的优势,还可以开展实践性和研究性的活动,比如,深入到动物园和植物园,通过这种形象具体的教学方法深入了解生物学知识,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能力。在必要的时候,教师还可以选择将学习课堂搬离教室,融入大自然,学习生物知识。这些真实的活动都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动手,在动手中学习。生物课堂实施生活化的教学方法研究,学生不再会为了学习知识而去学习,而会改变这种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地学习生物知识。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人格得到塑造。当学生学会了学习,学会了生活,便会提升自己生命存在的价值。教学的课堂也不再是刻板的,而是应情境在变化,课堂也会变得活跃起来。在现实的生活教学中,教师要勇于尝试并运用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会使课堂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徐丽琴。论生物教学的生活化、社会化取向[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学教研版,20xx,26(12):36.
[2]基础教育教材建设丛书编委会。生物教材的改革和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10.
[3]陈向平。初中物理课堂生活化的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xx.
海洋生物制药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向海洋要药”是医药行业不断发展的重要抉择和肩负的历史重任。为了更好地推动生物技术在海洋生物制药上的应用,我院为生物技术专业开设了“海洋生物制药”专业选修课。这门课程以多学科为基础,培养复合型人才,发展潜力巨大。
但是海洋生物技术制药这个学科在我国高校开展的时间较短,开展课程积累的经验较少。如何上好这门课?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完善,初步总结出一套适合我国高校本科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学习海洋生物制药课程的教学模式。
一、优化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材
海洋生物制药是生物技术制药的一个分支,发展成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历史较短,教材较少。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的提高,大规模发展海洋生物制药成为可能。目前海洋生物制药发展迅速,有关海洋生物制药的科研成果大量涌现,为我们选择海洋生物制药的教学内容和教材提供了空间。
根据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特点,我们首先确定了教学内容和重点。海洋生物制药的主要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海洋生物制药概述,内容包括海洋生物制药的发展和现状,海洋药用生物的类别。第二部分,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与生物技术制药,内容包括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有效化学成分及其研究方法,海洋生物新药的生物技术及其筛选与评价。第三部分,海洋生物新药的药学评价,包括药理学、制备工艺、药物动力学、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等。重点是学习和掌握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有效化学成分及其分离结构鉴定的方法,掌握海洋生物新药的生物技术方法,海洋生物样品活性筛选方法。
由许实波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海洋生物制药》至今已出版2版。经过对比,我们采用第2版作为教材。教学内容加入第1版海洋药用生物部分。“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参照李八方主编,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xx年出版的《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海洋生物制药的生物技术研究方法”和“海洋生物样品活性筛选”参考焦炳化和易杨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xx年出版的《现代海洋药物》。这样一来,重点更加突出,掌握更加牢固。
二、改革教学方法
(一)注重课堂互动式教学传统教学活动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单纯进行灌输式或说教式教学。这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学活动是“教”与“学”两个方面的活动,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如果忽略了学生这个主体,势必会让学生感觉教学内容单调枯燥,毫无兴趣,增加学习的难度。互动式教学是“二元双向式”教学模式[1],由教师主导教学,通过师生互动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2]—[3]。互动式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有深刻的印象,从而更牢固地掌握知识,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积极思考,激发创新思维。
(二)讨论式教学专题报告讨论会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让参与者接触较大知识量,并针对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完成对知识的深入了解和掌握。本课程中“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明显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一章举例丰富,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同时本章与科技发展密切相关,我适合以报告讨论会的形式进行教学。具体方法是:学生5—6人结成一组,针对感兴趣的药理作用方面查找文献,归纳总结,制成多媒体课件。讨论会每组派出1人报告本组的总结成果,其他同学就报告中的问题参与提问和讨论。然后由教师总结汇总,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该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获得相关文献的能力,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口头表达的能力和团体协作的精神[4]。
(三)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根据教学目标和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将文字、图形、动画与影音等组合并加工制作成教学课件,通过计算机和投影机作用于学生来实现教学活动,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5],具有生动、直观、形象的特点。海洋药用生物的形态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加深印象,掌握生物的特征。多媒体教学通过教师备课可以把大量信息补充进课堂,开拓学生视野。对非重点内容,通过简单列出标题,使讲课和学习思路顺畅,可以提高效率,节省时间。对“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筛选”一章,我们总结补充了大量活性筛选的方法,顺序也进行整理。学生反映较好。而对“海洋药物的质量管理与控制”一章,除了对基本的方法和参照指标进行重点讲解,其余采用小标题形式,使学生了解质量管理与控制基本过程。
三、注重学科前沿
海洋生物制药是一门快速发展的学科,每天都有大量研究成果涌现。所以不拘泥于课本,给学生最前沿的科研成果,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研究现状和梳理产业的发展方向,对他们以后从事与之相关的工作有重要意义。通过我们的'教学实践活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大大提高,对海洋生物制药的产业发展也有了自己的看法,有些同学更是把海洋生物制药作为自己以后从事工作的方向。
四、改革考核方式
考核不是目的,考核的目的是督促学生全面复习搭建知识构架和掌握本门课程基本理论和方法,同时也是反映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对学生成绩的评定,采用了百分制,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平时成绩由回答问题、讨论报告等课堂表现组成。平时成绩是为了防止学生临考突击,通过死记硬背通过考核。期末成绩主要是笔试本门课程的主要理论和方法以及占总成绩14%的发挥提高题。
五、提高教师自身修养
教师是一个受人尊重的职业,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起到知识传承和教书育人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一句话,或者一个动作,都可能对学生产生莫大的影响。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言行一致,带有良好的情绪,努力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多和学生沟通,倾听他们的观点,及时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对他们提出的意见虚心接受;不断加强科研工作,关注学科的发展,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和水平。
六、结语
我们采取上述的教学方法、手段,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海洋生物制药课程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学校督导组的肯定,获得学校青年教师授课比赛的优胜奖。
虽然海洋生物制药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由于开课时间较短,经验相对不足。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学生的求知欲的增强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要在教学中不断吸收其他课程的教学经验,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继续加强课程组建设深化教改,不断发展完善,以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加快课程建设。
摘要:“滑过现象”是生物教学中常出现的问题,其原因有不够重视生物核心概念的教学、不够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弱化“非正常思路”的教学价值、缺乏有效性的试卷讲评。建议教师转变应试思维,尊重教学过程的“自组织性”;先做后学,且慢“说破”;善待“非正常思路”,给以纠正。
关键词:生物教学;滑过现象;矫治策略
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感性认识:驱车从甲地到乙地,车速越快,道路越顺畅,途中美景越容易忽视。教学中也有这样的现象:教师如果将教学任务设计得面面俱到,学生没有经历思考的过程与障碍,一些值得探究的问题一滑而过,容易造成学生表面上的“知道”,其实对知识的掌握并不好。教育学家将这一现象称之为“滑过现象”。滑过现象不是简单的偶然现象,它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必然性。教学中应从原因分析,进行矫治。
一、教学中“滑过现象”的分析
1.对生物核心概念的教学重视不够
核心概念的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其教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形式化。为了使教学不陷入程序化和形式化,生物概念教学提倡“淡化形式,注重实质”。但目前的生物概念教学却存在一种典型的倾向,即教师仅仅是给出课本的定义让学生机械化记忆,没有让学生理解概念的实质与“精神”,关键处一滑而过。笔者曾作为某市优质课大赛的评委,听过多节《孟德尔的豌豆实验(一)》的教学,其中两位教师的教学,至今记忆犹新。在讲解基因分离定律时,第一位教师依据教材编排,按照“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对分离现象的验证”→“分离现象的实质”流程授课。因备课充分,整堂课老师讲得顺畅,学生听得认真舒心,感觉教学效果不错。但在固定的练习反馈环节中,一些理解性的基础题,全班居然没有人能答出来,其教法引起了评委组老师们的质疑与思考。另一位教师则与众不同:他没有按照教材编排授课,而是先用了大量的时间做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然后总结拓展各种杂交方式的结果。最后用了不到2分钟,讲解试题。总体感觉这节课前松后紧,设计有点不合理,但从学生的反馈情况看,学生能很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已经达到。反思这两位教师的教学:第一位教师的教法很具有代表性,他虽备课充分,教学过程流畅,但在核心概念处理环节中,明显重视不够,只是机械化地按照教材“过”了一遍,没有真正地让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第二位教师的教法没按常理“出牌”。表面看,教学设计不合理,但是在对该节课的核心概念的处理过程中,他通过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与拓展,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了基因分离定律的本质,可谓“巧将金针度与人”。
2.学生的主体性不够突出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很注重探究性教学,很注重精心设计一个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学生的主体性不够突出:他们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而是习惯地自问自答,使学生错失了“质疑-思考-释疑”的领悟过程。有时,老师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少让学生走弯路,提出问题后,也会不自觉地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答案上来,这样就减少了学生犯错误的机会。例如,在细胞呼吸的教学中,有位教师提出这么一个问题:张三成熟红细胞的呼吸方式是什么?然后她迫不及待地分析了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细胞结构,又情不自禁地提示:没有了线粒体,人类成熟红细胞只能进行哪种呼吸方式?这样一来,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无氧呼吸”。这一过程“行云流水”,但感觉学生的主体性不够突出,学生仅仅是“被牵着鼻子走”,机械地回答一些“低质量”的问题。其实,教学中有意设置一些陷阱,让学生在关键问题犯些错误,充分暴露他们的错误思维,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己领悟和归纳,达到训练思维方式的目的。这种效果远比教师直接“灌输”的效果要好得多,正如有些学者所说“错误也是一种资源”。
3.弱化“非正常思路”的教学价值
教师在备课时就已经对一些问题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思路,即“正常思路”。由于正常思路能快捷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生物学的相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所以教师希望学生能快速接受这一思路。为了不打断教学计划,不浪费课堂时间,对于少数同学的“奇思怪想”,即“非正常思路”,通常采取压制回避等方式。殊不知,无视“非正常思路”的教学价值,不仅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会使一些值得探索的问题一滑而过。例如,在辨析净光合作用和总光合作用时,一位教师这样总结:如果试题中表述为“氧气释放量”,是指净光合作用量……突然一位同学提出:“如果是叶绿体释放氧气量,也是指净光合作用吗?”由于该教师没有心理准备,又担心耽误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于是置之不理。显然,氧气释放量包括叶绿体氧气释放量和叶片氧气释放量两层含义,这位教师的总结不太严谨,但从一般试题的解法看,多指后者。
4.试卷讲评缺乏有效性
试卷讲评低效性,也容易造成滑过现象。试卷考完后,很多教师希望最好在一节课内(甚至半节课)讲评完。由于讲评涉及到的知识多、跨度大、题量大,有很多具有探索价值的内容,或者没有留下足够的探究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缺乏体验和感悟;或者没有对试卷统计分析,试题讲解面面俱到,没有抓住讲评的重点和突破点,缺乏试题讲评的针对性;或者没有进行错因分析,仅凭个人感觉,自以为是,一讲到底,缺乏交流与反馈。这样低效的讲评课,只有教师“教”而忽视了学生“悟”的过程,教师的智慧不是体现在“先知于学生、胜学生一筹”上,而是体现在“与学生同步”甚至“落后于学生”上。
二、矫治滑过现象的策略
显然,滑过现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与教师的教学风格、性格气质和教学观念等多种因素有关。要有效地矫治滑过现象,不能仅靠教师零星的“查缺补漏”,而应该形成一种宽容性、过程性和计划性的教学理念。这不是一个短期行为,需要教师不断反思与经验的积累。
1.转变应试思维,尊重教学过程的“自组织性”
从以上“滑过现象”的分析看,传统的应试思维是其发生的重要内因。传统思维认为:课堂教学只有围绕某一教学任务,按照目标预设,精心备课,井然有序地授课,坚持课堂教学的完整性和时效性,才能达到高效、规划和稳定的课堂教学要求。然而,教学的动态过程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发展“自组织性”,具有强烈的“生命性”。现代课堂提倡自主性,不能一位地追求有序而完整的“独角戏”与灌输;提倡开放性,确实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利用发展区原理,打破传统教学的条条框框,进行“生命化”教学;尊重个性,正视差异,宽容课堂中的“冒犯”,接纳“异类”思维,真正把学生当作教学活动中活生生的受教育者看待。
2.先做后学,且慢“说破”
生物学具有理科属性,生物学教学是一个探究性的过程。纵观各种“滑过现象”,矫治策略是将主体的“做生物”摆在突出的位置,在一些值得探索的内容上先做后学,且慢“说破”,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体验与反思。调控课堂教学节奏,应随着课堂情况而此起彼伏,根据学生的需要,掌握好“点破”的火候,使其产生“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若出自吾之心”的效果。
3.善待“非正常思路”
“非正常思路”是学生现阶段认知能力的独特状态。它是学生自我角度的向外交流的大胆思维与猜想,但也可能蕴含学生认知障碍的原因所在。教师要善待学生的“非正常思路”,注意铺捉学生思考的独特性,既要保持学生的探究欲望,防止关键内容的滑过,又要帮助确实是思维错误的学生走上“正途”,并适时适度加以点化,从这一思路的背后思考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法,方能演绎真实而精彩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宁连华。数学探究教学中的“滑过现象”及其预防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xx(9).
[2]苏立标。试卷讲评课中“滑过”现象的剖析[J].数学教学通讯:教师版,20xx(1).
[3]孙建洪。探究式教学的实验与反思[J].数学教学研究,20xx(11).
摘 要:
在中职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巧妙运用合作小组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教师要组建中职生物合作小组,并强化小组合作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同时,教师要把握教材重、难点,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关键词:中职生物;合作小组;运用
在中职生物教学过中,教师要巧妙根据中职生的特点实施小组合作教学,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强化对学生在合作小组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还要精选适合合作小组学习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确保高效运用合作小组进行中职生物教学,让学生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提升中职生物学习能力以及生物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
一、组建中职生物合作小组,并强化小组合作指导
1.组建中职生物合作学习小组
毋庸置疑,中职生在进行生物学习的时候,对于生物学习的兴趣是不同的,学习生物的能力也是不同的。首先教师要考查本班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考查每一个学生喜欢生物知识的程度,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在这个基础上,教师根据同组异质的原则按照每组四到六人组建合作小组,同时教师选择合作学习能力强、组织能力强、对生物学习感兴趣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组织学生在教师布置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组织组内合作学习。
2.强化小组合作指导,让每一个学生真正进入到小组合作状态
目前的生物课堂中,尽管有些教师也运用合作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但是收效甚微,甚至有些合作小组成了学生的“自由市场”,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甚至说一些与课堂无关的话。因此,需要教师注意的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要强化指导,不能让小组合作学 因为组内讨论人数比全班集体讨论人数精简,这就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小组中发言,都能够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因此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以最快的速度发现自己的问题。当然,也能够让学生在其他同学肯定的`目光中寻找到自信,因此更加喜欢学习生物。教师要指导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运用合作学习方法,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学会倾听和交流。
二、在合作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1.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创新
中职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对中职生物的学习,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因此在中职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断强化自己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创新中发展,在合作中创新。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中职《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涉及一些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生物学实验操作技能的生物实验,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
就要告诉学生合作探究的目标。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熟记本组内的合作学习目标,还要让学生了解每一个层次的学生不同的探究目标。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在探究中创新思维,乐于在生物实验的过程中,养成质疑、求实、创新以及用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教师要善于把握合作时机,使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在创新中发展
学生在进行生物学习的过程中,一些创新思维可以说是转瞬即逝的。作为中职生物教师,也要具备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能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要在熟悉掌握生物体结构和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科学观的基础上对任何创新的思维勇于把握。对于学生提出的创新观念,教师要组织学生深入合作探究,形成成型的创新思维,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把握教材重点难点,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1.中职生物教师要把握教材重点难点
教师在教学之前,要通过教研组的集体备课了解并掌握每一个教学单元以及每一堂生物课的教学重点以及教学难点。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要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适合本班的导学案。在导学案上,教师要明确哪一部分的教学内容以及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哪一部分的教学内容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就可以完成。教师要精选适合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而不是动辄就合作,徒然浪费了课堂的时间,却不能确保高效课堂的实现。
2.课上教师要组织学生恰当运用小组合作学习
在课堂上,教师精选适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教学内容进行合作学习,要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准确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如,在《细胞中的无机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精选适合合作学习的内容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辩论,在这个过程中澄清概念不清的地方,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教师在学生进行合作的时候,要运用平等的状态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之中,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恰当地调控。
总之,在中职生物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恰当地运用合作小组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生物合作学习能力,而且能够让班内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提升自身的生物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剑芳。提高讨论学习有效性的几种策略[J]。成功:教育,
[2]黄晓侠。浅谈“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下的小组合作活动[J]。成才之路,
[3]张玉华。在研讨中充盈在反思中升华[J]。教育教学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