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推动各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逐步实现学校安全教育科学化、常态化和信息化,全面提升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整体水平,2013年,教育部基础一司委托中国教育学会开展安全教育的相关实验和试点工作,选择适当地区建立“学校安全教育平台”。
一、在新课导入前提问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良好的教学,乃在于呼唤起意外与惊讶的感觉。在教学中,教师巧妙设问,促使学生情绪高涨,进入求知的兴奋状态,并引起对新知识的兴趣。例如,在讲“惯性”时,教师可以讲一个免费旅行的设想:大气球下吊一个篮子,人坐在篮子中,升到空中某处,由于地球自转日行八万里,悬在篮子中,领略世界各地风光,这个设想可以吗?这个问题只问不答,学生争论激烈,思维活跃。
二、在知识的衔接处提问
在知识的衔接处提问,学生可以在回答问题中顺利地进行知识的迁移。教师要分析出知识衔接处,找到要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排列成一组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一个连续思考问题的框架,就能使学生沿着既定的方向探究知识。例如,在讲“浮力”时,教师可以提问:①木块和铁块都放在水里,木块为什么浮在水面上?铁块为什么下沉?②同样重的木块和铁块放在水里又怎样?③钢铁造的船为什么也能浮在水面上?④船舶受几个力?它们的关系怎样?当学生把这一“问题链条”回答清楚,也就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新知识。
三、在教学的重难点处提问
重难点的顺利突破,是衡量课堂教学质量的标尺。在教学的重难点处设问,是促进学生积极思维、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有效途径。
(1)“看”中生疑,发现规律。学生学习概念和规律,总是先以足够的感性材料为基础。在设计演示实验时,教师要注意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在“看”中发现规律性的问题。这是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学习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例如,在讲“沸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实验:酒精灯对水加热,温度计的示数不断上升,当快沸腾时,提问:如果继续对水加热,温度计的示数是否继续上升?实验结果直接告诉学生: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这样设问,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2)迂回设问,退中求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些难点问题,正面提问效果不佳,若采用迂回设问的方法,则可达到退中求进的目的。例如,在讲“内能”时,教师可以提问:物体的内能跟什么因素有关呢?引起学生思考。教师告诉学生,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激烈,物体的内能越大。接着再问:有什么证据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激烈呢?在学生思考的同时,教师演示扩散现象实验,这样难点就解决了。
(3)浅处深问,“无”中生疑。教材中有些内容,学生似乎一看就懂,而教师应该浅处深问“,于无疑处生疑”,可收到意外的效果。例如,在讲“电流”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电流过大会烧坏灯丝,烧坏电流表,但“烧断”这种现象能否加以利用?学生虽一时答不上来,但可促进他们的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保险丝就是根据这个道理设计的,从而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四、在实验的要害处提问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要使学生在实验中有的放矢地操作、观察,在实验的要害处设问,可以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例如,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教师可以提出以下指导性提问,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杠杆平衡条件。如,这个实验装置中,哪部分是杠杆?杠杆的支点在哪里?我们在杠杆支点右边第四格处挂一个50g的钩码,这时杠杆右边受到的力多大?方向指向哪里?为了保持杠杆的平衡,我们在杠杆的左边挂两50g的钩码,这时杠杆左边受到的力多大,方向指向哪里?请同学们在杠杆的左边把钩码挂的位置调整一下,看谁先调整平衡?
五、在问题的变通处提问
在问题的变通处设问,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讲“摩擦力”时,教师可以提问:生活中如果没有摩擦力会是什么情形?学生在思考之后,发现生活会变成另外一种情形,于是趣味盎然,争相回答,对摩擦力有了深刻的理解。
六、提问面向全体,重视差异,因材施教
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调动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体验参与和成功带来的愉悦。因此设计问题时要有一定的层次,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提不同的问题,简单的问题,可让中、下层次的学生回答;稍难的题目,让中等的学生回答,如回答有误,让基础较好的学生补充,必要时可展开讨论,这样既提高优生,又带动后进生,做到共同提高。切忌只提好学生,不提差生;专提一小部分学生,冷落了大多数学生;或对差生进行惩罚性提问,给学生难堪。课堂教学过程中总是希望能够最大程度地获取教学反馈信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的,而且调查表明各种层次的学生都具有回答教师提出问题的愿望和要求。因此,课堂提问的面应尽可能宽广些,不仅要提问优生,也要提问中等生和后进生,做到好中差多方面结合,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的需求,切忌仅提问少数几个学生甚至只提问某一学生。另外,如果让“差生”体会到答题的成就感,他们以后对物理课的兴趣将会一直维持下去,上课态度认真了,理解力增强了,成绩自然也就上来了。
七、结语
总之,提问能揭示矛盾冲突,诱发学生的思维,创设问题情境,获取反馈信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明是非、辨正误、解疑难。在设计提问时,教师必须处理好点与面、难与易、直与曲、多与少、正与反、时与度的关系。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学定教”
在物理教学中,讲究“以学定教”。“以学定教”就是指物理教师在教学中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处处以学生为本确定教学内容。在教学设计上,不一味照搬书本上的内容,不只是拿生活中的简单例子来验证课本上的结论;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了如指掌,如哪些知识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哪些知识学生只是掌握了一星半点,哪些知识学生还完全没有掌握,必须心里有数。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快而准地确定下节课的教学方案。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多多地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对预习的知识也要给学生划定内容与范围。如果学生在预习中遇到了一些难题,要告诉学生这是很正常的,这些难题恰恰就是在下节课堂上要注意听讲的,带着问题听课的效果,远比盲目地听课好得多。当然,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将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进行交流。也许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比教师还好,还高明。
二、要精心设计物理情景,“以景激趣”
刚刚接触物理学科的学生,头脑中对物理知识的了解总会有些“前科学概念”。这些“前科学概念”是指学生在接受正式的科学教育之前,在现实的生活中,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与辨别式的学习所获得的一些感性印象、所积累的一些缺乏概括性和科学性的经验。这些印象与概念有一些是与科学知识相悖或不尽一致的,这就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误解。比如,在教学“光的折射”现象时,我就给学生设置了这样一个实验场景:在一玻璃槽中装满水,在水中插上一个用塑料泡沫制成的片,在片上将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粘上。准备完毕,再选几个爱出“风头”的学生上讲台用我事先准备好的钢丝猛刺水中的鱼。因为学生� 接着,我把泡沫从水中提起来,展示给学生看,学生看到的结果是有好几根钢丝都刺到了鱼的上方。这时,我轻轻地问学生:“你们明明看得那么准确,为什么会刺偏?”“假如你是用鱼叉叉鱼的渔民,你又能叉到几条鱼?”“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学生一个个都显得急不可耐,尤其是那几个爱出“风头”的学生。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入了“光的折射”现象的教学。如此可操作性强、设计又简单的实验,将光学原理融入到了日常生活中,融入到了渔民叉鱼的情景中,不仅符合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的特点,而且能很快地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时还为接下来用实验研究光的折射结论创造了良好的认知起点。实践告诉我们,只要教师肯下功夫精心创设物理情景,就一定能使教学内容变得更活、更美,更能深入学生的心灵之中,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使学生对物理学的情感转移为学习的动力,如此产生的艺术效果是无可比拟的。
三、要教会学生独立学习,“以渔授人”
独立学习的本领,一旦学会,便会终身受益,且受益无穷。那么,什么是独立学习?独立学习指的是学生离开教师、离开学校、步入社会的大课堂中也能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作为教师,是“抱着”学生学习,还是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呢?我认为,这不仅是一个教育观念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教学艺术的问题。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就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也许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要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掌握钓鱼的方法。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教给他们独立的学习本领。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是为了不教”,这一句至理名言,对指导我们今天的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学的过程,实际上体现的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就是主动求知,而在求知过程中,学生一定会遇到或多或少的、各种各样的困难。此时,教师最关键的是要立足于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去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让他们积极学习、积极探索,并在设疑——质疑——释疑的几个反复中,逐步地建立起正确的认识,使其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通过自己的独立思维去解决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双边的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导”。
四、要运用好多媒体资源,“整合学科”
我们知道,在中学众多的学科中,物理是唯一一门与信息技术最为邻近的学科。所以,物理教师本就应� 我们看到,如今有为数不少的物理教师将自己的专门网站建立在了Internet上,并且把自己制作的CAI课件、教案、论文等都以网页浏览的形式放进了自己的专门网站中。他们中甚至还有将在其他网站搜索到的与自己的教学课件相关的课件,通过Internet的超级链接功能揉合到了自己的CAI课件里,以“搭积木”的形式,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所制作的每一个课件有机地链接起来。慢慢地,便逐步建立起了一个十分完整的教学课件体系。如此这般,其他的教学同仁在教学中也可以借助互联网这个平台共享自己的CAI课件。这样,传统的“软件包”形式的课件不能共享的缺点一下子得到了克服,其课件资源利用的效率也大大提高。可见,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互动并不局限于学校中或课堂上,任何时间、任何有网络终端的地点都通过Internet上的网站进行物理知识的探讨和巩固性练习。所以,广大物理教师一定要学会运用“积件”思想,创出一条素材资源库和制作平台相结合的新思路,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下的网络信息资源素材库和教学软件,以及其他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根据教学情境的不同需要,选取适合自己教学需要的内容来制作CAI课件,让CAI在课堂上的运用更加普遍与便捷,朝着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整合这一广阔方向大踏步前进。
五、结语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运用不同的策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理解新的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讲,物理教学策略运用得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的好坏。
摘要:在初中阶段,学生如果在注重思维、推理能力的物理学科上成绩一直不理想,久而久之,在后面的学习中,就会对物理学科产生厌倦、恐惧感,使得物理有效教学之路困境重重,更谈不上学生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思维培养;物理教学;提升成绩
阅读是学好物理的基础,也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我认为,阅读物理课本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叫“通读”,就是一字不差地将书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认真阅读一遍,不丢不落,不能“一目十行”,将知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在通读中加深理解。又如,在复习到基本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时,不妨在头脑中思考以下几个问题:这个概念或规律是怎样生成的;这个概念规律与其他概念规律之间有什么联系。第二步是精读。物理语言特点是言简意赅、含义明确、准确精练、具有严密的科学性。精读时要做到仔细琢磨,反复推敲,消化吸收,即“咬文嚼字”。
一、抓住课堂复习,提高复习质量
要重视学校内的复习课,提高复习质量。复习以提高课堂效率为关键。一切竞争都是时间的竞争。学生主要靠45分钟来获取知识,搞好有效课堂复习教学是提高质量的关键。有不少考生对学校课堂复习不重视,认为该学的知识已经学过了,听不听无所谓,其实本校教师对学生的情况最了解,教师的复习针对性很强,他们对重点难点的复习和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把握更准确。
二、联系生活实际,形成知识体系
中学阶段的教学思想,越来越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考查。能力的考查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某一具体问题要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在学习中要打破章节内容,建立知识网络。在中国教育改革日益加剧的时期,一些改革新题将不断涌现,如“创新题”“探究题”“物理情景题”等。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对学生有强大的吸引力。教师可以实验为突破口,除了书本上的实验外,还想方设法地补充一些实验,布置一些可行的家庭小实验,引导学生去探究身边的物理,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体系。
三、抓住题目训练,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
在做题过程中摸清思路,寻找方法,总结规律,才能切实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做到解题规范、做题完整,这是通往成功的必要桥梁。没有一定量题型的练习保证,就很难确保难题不丢分。对于做借的题,不放过,认真找错误原因,犯过的错误不能再犯,错误就会变成财富。
参考文献:
叶澜。新基础教育研究。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
王苹。创造教育中的个性教育。教育现代化,(2)。
(作者单位山西省临猗县崇相西初中)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反思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思考试谈初中物理教学艺术论文
分组实验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分组的方式完成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完成实验的操作,观察实验的现象并进行相关结果和数据的收集,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和实验操作的掌握能力。如今,分组实验教学法已�
一、当前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分组实验教学的模式单一
分组实验教学法大概可以分为基础性实验、探究性实验、测定性实验、制作及装配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物理实验类型选择相应的分组实验教学模式。但在实际应用中,教师通常会在实验前就分好组,并再三的演练实验过程,告诉学生所需要测量的实验结果和数据。在进入实验室后,让学生按照事先演练的步骤完成实验,并填写相关的数据表格和结论。如此,学生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去设计实验,也没有机会去对实验进行猜想、思考和探索。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情况,是由于教师还是没有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为了让学生在实验考试中获得高分,完全没有遵循“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步骤。
2.分组方式的单一
在分组实验教学中,大多教师会将成绩好与成绩差的学生分在一组,男同学与女同学分在一组,并且在每一组中选出小组长负责实验学习。这样的分组方式当然是希望利用成绩好的同学来帮助成绩差的同学,同时发挥男生的大胆和女生的心细,更好地完成实验。这样的分组,常常会持续一个学期,限制了每个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在实验中,成绩好或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会更愿意多参与到实验中去。而成绩差的学生则会处于观察的位置,成为整个实验的观众。长此以往,成绩好或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必然会养成骄傲自满的心理,认为自己动手是理所应当的,很容易瞧不起成绩差或动手能力弱的同学。即便成绩差或动手能力弱的学生想要参与到实验中,也会被立刻阻止。如此,不仅不会提升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学习兴趣,还会滋长学生厌学、骄傲等不良的心理状况。
3.过分注重实验教学的内容
分组实验教学的初衷是为了让学生在亲手完成实验后,还能够对实验进行讨论和研究,以完善实验的设计,加深对相关物理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实验之后的讨论应该被认为是整个教学方式的核心,引导学生养成对物理现象观察并思考的习惯。但在实际应用中,教师过于注重实验的操作过程,关注学生对于实验教学的任务的完成,很好会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后的反思与讨论。即便有,也只是停留在一般性经验总结的方面,无法引导学生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究。
二、有效改进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质量的策略
1.改变教学理念,探究分组实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在当前的物理教学中,教师非常清楚应该如何教授给学生相关的物理知识,完成教学任务,提升学生在物理考试和实验操作中的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探究能力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所以,教师首先应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才能正确认识到分组实验教学法的真正意义和目的。在实践分组实验教学法时,教师将其重点放在探究过程与实验方法的训练。通过情境创设、提出问题、做出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得出结论、运用相关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等步骤,在真正意义落实分组实验教学。虽然每一个步骤在实践的过程中都会遇上各种困难,但这更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和关注。当分组实验教学能够充分发挥效用,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必然也得到提升。
2.采用科学的分组方式,打破传统分组方式的局限性
传统分组的方式不仅局限了分组实验教学法的效果发挥,还很容易造成小组之间与小组内部管理困难,形成一种乱糟糟的局面。教师不应该局限在传统分组的方式,应根据具体实验的需求来进行分组。分组的方式可以采用动态分组法和强强联合、弱弱联合分组法。动态分组法是让小组的组合形式不停变化,使得在每一次的实验都是由不同的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如此,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成绩差或动手能力差对成绩好或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的依赖。同时也有效提升了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即便是日常不怎么来往的学生,也能够通过分组实验教学进行很好的交流。强强联合、弱弱联合的分组方式就是让手能力强或成绩好的学生在一组,动手能力弱或成绩差的学生在一组。如此就会形成在强强联合组中每个学生都会积极的参与到实验中,在弱弱联合中的学生失去可以依赖的对象不得不自己动手、动脑参与其中的情况。这样的分组方式能都弱化能力强的学生的优越感,并且让他们认识到其他同学的优点,慢慢的学会尊重他人,提升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力弱的学生在逐渐完成实验的过程中,能够逐渐积累对物理学习的信心,认识到自己的优点,进而提升其学习的积极性。
3.注重分组实验教学的反思部分,采用多个角度进行讨论
实验教学后反思,能够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在实验操作的缺陷,也能够引导学生对于相关物理知识更深一步的思考。在这一阶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合理的讨论,不要过度的去干涉学生的讨论。教师要清楚,在分组实验教学中自己始终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主体是学生。通过试验后的讨论,加深学生对相关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对物理实验过程进行反思,以实现分组实验教学的根本目的。在进行反思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行为。需要注意的是,教学反思不应该局限在学生之间,教师也应该在引导的同时一起和学生进行反思。了解这次分组实验教学的不足在哪里,了解学生在这次实验中的表现情况,了解各个学生在实验中所擅长的事情。通过不断积累这些反思所得到的结果,势必会大幅度提升教师对于分组实验教学法的。掌握能力,引导学生更好的进行物理实验探索。
三、结论
目前,我国仍处于素质教育的初级阶段,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深远,导致许多教师并未能够及时转变过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分组实验教学法是素质教育中一种教学方法,它充分体现学生才是教学主体。因此在实践时,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思维,通过多元化、多角度、多方法的方式,提升分组实验教学的效果。
作者:陈协桥 单位: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区高村镇中学
参考文献:
[1]李静.分组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17):108.
[2]唐宇.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6,(7):15-16.
[3]杨冬冬.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9):153-154.
[4]李建军.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分析[J].亚太教育,,(27):29.
[5]夏文兰.浅谈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J].读与写,,(12):170.
[6]罗娜.初中物理课堂分组实验教学模式应用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35):95.
【摘要】近年来,我国逐渐加强了教育事业的建设,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推进高等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推动当代大学生健康成才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事实上,在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加强相关的社会实践,能够帮助大学生对于社会、国家的了解,并让当代大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本文基于此,分析探讨如何推进高等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以及社会实践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学生;社会实践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为了推进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成才,不少的高校都在实际的教育环节中,增添了一定份额的社会实践。相关的实践证明,在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开展多样的实践活动,能够有效的推进大学生的成才、成长。但是现阶段,高校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中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
1.高等教育中的社会实践现状
目前,各大高校都逐渐认识到了实行社会实践的优点,继而在实际的教育环节中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继而由此丰富大学生的教学活动,并在此过程中,推动大学生的发展以及成才。关于目前高等教育中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体现在下述的三个方面:
1.1开展各类大学生模拟比赛
目前,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帮助其成长成才,各高校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模拟比赛,诸如创业设计大赛、企业模拟沙盘大赛等。事实上,这些模拟比赛的通过设定相应的社会场景,帮助学生在相应的情境之下学习、成长。除此之外,该类比赛的开展能够完善课堂教学的环节,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协调能力,从而实现了自身的全面发展[1]。
1.2建立社会实践基地
现阶段,为了给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各大高校都逐渐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并 在构建社会实践基地的过程中,需要各大高校加强与政府、企业、公益机构的沟通和联系,并在基础上构建起以合作共赢为原则,以推动大学生锻炼成长为目标的且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基地[3]。相关的实践证明,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构建和运行,能够有效的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有力保障,并在此基础上推进相关领域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1.3构建实习制度
高等教育的教学活动不仅仅是简单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需要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对此,就需要高校有关部门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建立起实习制度[4]。以师范类学生为例,师范生在高校学习的过程中,前期需要对专业知识以及教学教法进行系统的学习,后期则需要在学校的安排下进入到中小学进行实习。在实际的教学实习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并帮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学以致用,另一方面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需要面对新问题,并且需要独立解决这些问题,而这一过程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继而由此推动大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2.高等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意义
2.1增强大学生对社会的立体认识
现阶段,我国的大学生大多是在传统的书本教学的过程中成长起来,因而其对于我国国情、民情等方面的认识都过分地局限于书本。而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则帮助学生全面的了解社会[5]。事实上,大学生在相关的社会实践的活动中,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到我国的国情,并能够亲身感受到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所取得的各项成就。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加立体的了解到我国的发展状况。继而由此增强其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历史使命感,并最终积极的推动了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2.2有利于大学生学以致用
事实上,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大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6]。目前,大学的课堂教学往往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理论,而是帮助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能力,但事实上,这种能力的学习却需要依托于社会实践的开展。在社会实践的活动中,学生一方面可以应用所学知识,从而增强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实践中通过面临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从而实现自身的不断发展。
2.3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
现阶段,各高校所举办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由大学生自我组织、管理、实施的。事实上,在社会实践活动策划开展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同团结协作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追求、发展的新认识。事实上,由于社会实践在策划实施的过程中往往涉及到多个部门,而学生在这一过程,需要加强同各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并团队协作解决面临的新问题。而这些都能帮助学生锻炼各方面的能力,诸如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社会交际能力等。总而言之,大学生通过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能够推动其诸多方面能力的提高[7]。
初中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论文
第三初级中学地处瓦房店东部城乡结合部,经济欠发达,学校发展处于劣势。为了促进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我们对课堂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做了许多探索和研究,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重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围绕“教师素质的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学生终身发展需求的适应”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在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中,进一步加大了课堂教学研究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
改变课堂教学“高耗时,低效能”的现状,对课堂教学进行彻底的改革和突破。1.摒弃陈旧观念,建立良性教学机制通过深入持久的改革,让教师彻底摒弃陈旧的观念和过时的做法,杜绝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延长学生在校时间、抢夺学生自习的现象,建立起“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的良性教学机制。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依靠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突出、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和课堂作业能否当堂完成作为衡量课堂成效的主要标准。采取“从头开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策略,通过严格执行任务承包制、团体考核制、连带责任制等配套措施,确保改革取得成效。通过引领教师开展一系列的学习、讨论、观摩、听课、评课、比赛等活动来实现这一目标。3.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备课效率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备课和学案制度改革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源头。为从源头上解决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质量不好的问题,要以备课改革为突破口,建立教学问题集体解决机制,强化集体备课制度,加大听课力度,将课堂教学效果作为评价备课效率和学案质量的主要依据,在备课阶段就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供可靠保障。
二、注重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积极进行教学反思,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反思,教师形成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和创造性见解,真正成为教学的实践者和研究者。教师坚持课堂教学的“三段式”,即备课时写“课前设想”,设计教学思路和环节;上课时做到“课中落实”,即课堂上尽力体现“课前设想”;上课后写“课后反思”,针对实际教学情况,结合教学设想,分析实际教学体现程度。进行反思性教学,并让反思成为习惯,成为一名科研型教师。交流反思,要求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要树立起沟通交流的意识,针对某个问题进行解剖分析,通过相互研讨交流,多种观点、多视角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清楚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并提出改进意见,在交流中展开教学反思,有利于拓展思路,共享成功的快乐。
三、引导自主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1.“导学评”课堂教学模式引领课堂教学改革“导学评”课堂教学模式是在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提出的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小组合作探究为基础,以“尚美”教育为引领的基本“教与学”的方式。模式分为“三环节、六步骤、十八项具体要求”,目的在于引领教师通过营造美的教与学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和学习兴趣,提升其主动探求的欲望及能力,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质疑思考、合作探究中经历知识的生成,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2.小组合作学 ”三讲:讲导语(情境设计)、讲设疑(课堂调控)、讲拓展(能力提升);三不讲:学生自己会的不讲,学生间能讲的'不讲,大多数听得懂的不讲。以及“五让”:让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自己操作、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让学生自己表述。目的是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自己上网搜寻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堂上真正开展合作性学习,共同寻找最佳答案。通过信息技术介入学习活动,学生知识面大大拓宽,探究意识增强,探究能力也有很大提高,从而使学生的自主发展得到实现。新课程改革重视学生的自我学习和主动发展,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创新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实施新课程的学生与以往同年级学生相比,其自主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一是学生学习兴趣浓了;二是学生学习自主性增强了;三是动手实验能力明显提高;四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明显提高。自主发展、主动学习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大多数学生表现出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问题学生明显减少。
四、开发校本课程,丰富课程文化建设
学校从学生发展需求出发,着力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上多动脑筋:挖掘学校课程资源,建立学校课程资源库;对教师进行培训;对学生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分析;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编写校本教材。注重发挥课程的文化功能,在地方课、综合实践课、校本课等课程中挖掘体现学校文化的内容,重点渗透和彰显学校核心价值观和培养目标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课程是学生走向美好人生的桥梁,一方面让教师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中的美育内容,对学生实施“尚美”教育;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发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素质培养。围绕“尚美”教育,我们先后开发并实施了下列课程:《诵读经典涵养心灵》为学校美育与国学修养校本教材;《硬笔书法欣赏与临摹》主要是训练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技能,提高书写能力,养成良好书写习惯和行为习惯;《素描———几何形体》主要是培养美术兴趣,丰富人文素养;《形体艺术教程》《琵琶演奏训练》《太极拳教程》训练学生基本的形体造型技能,健美体魄,增强体质。除上述课程之外,学校还建设了两个艺术教育基地:“大连北方美术高中三中教育教学基地”和“瓦房店市歌舞团三中舞蹈教学基地”。为什么要创办这样两个基地?不仅仅是培养兴趣或训练基本技能这样简单,而应该是给那些具有美术、舞蹈(音乐)天分或潜能而又有志于将来走这条道路的学生提供机会和平台,让他们依据自身情况提前进行人生职业规划,尽早接触专业知识训练,为其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通过课程改革的实践,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推进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并不难,只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脚踏实地就能一步步实现目标。随着课改实践的逐渐深入,随着教育环境的进一步改善,随着社会各界和家长对课改的认同,我们有理由相信,课改必将成为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的有力抓手,必将成为提升教师素质的载体,必将成为学生自我完善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高玲。教师反思能力发展特点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9).
[2]许建国。初中教育发展的定位、路径与问题:京津初中教育发展调研引发的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9).
[3]马成清。农村初中教育管理现状的思考及对策探讨[J].赤子(中旬),2014(4).
[4]沈正元。宽,让初中教育充满生命活力[J].初中生世界,(40).
[5]王旭彤。找寻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再提升的最佳路径[J].江苏教育研究,(2).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摘要:随着初中教育新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初中物理作为初中阶段基础能力教学的重要科目之一,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面临着改革的挑战。如何构建物理高效教学课堂,完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成为当前初中物理教育教学研究和探讨的主要问题。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构建的重要意义,然后对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构建的方式方法和途径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探究,以期为初中物理教学改革和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高效课堂;学习效果
0前言
高效课堂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要求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物理教学是初中阶段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到学生物理知识能力、科学精神培养的重要学科。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对提升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和水平,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效果以及促进学生更好全面发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需要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构建物理高效教学课堂,从而切实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高效课堂的含义
高效课堂的概念具有一定的相对性,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高效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有着自身独特的内涵和特点,对高效课堂的评价或者是衡量是通过学生能够在一定教学时间内(一般是指课堂教学时间)内获得知识量的多少和有效性来判断的,过� 高效课堂的关键在于“高效率”,具体的说,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用尽可能少的精力和物力获得尽可能大的效果。高效课堂的主要特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教学课堂效率最大化,这主要是指学生能够在一定时间内能够获得的知识量。课堂内外的学习负担、课堂容量是其主要的内容要求。其次,课堂效益最大化也是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主要是指通过高效课堂对学生受到教学和教育所影响的积极程度,这些主要集中在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习能力提升以及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和学习兴趣养成等方面。
2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作用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构建高效教学课堂,除了要提升学生的物理知识和能力之外,还要通过高效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渗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在适应新时期物理教学改革的要求以及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的说,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高效课堂的构建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参与物理学习的积极性,高效课堂的开展能够为新时期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提供有效的途径和思路。通过高效课堂建设,能够促使初中物理教学课堂知识更加丰富,同时在刺激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方面也能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次,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能够有效实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效实现“学生中心”的课堂教学要求,在促进教师教学理念转变、提升学生学习热情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更加有兴致、有动力,能够有效实现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认同感,提高物理教学效果。另外,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建设能够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究兴趣,能够从学生角度出发促使学生从自我知识学习需求方面提高对物理学习的自主性,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最后,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对物理教学进行生活化处理,通过生活化教学能够更进一步地提升学生对物理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促进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物理学习过程中,最终实现教学效率提升的根本目的。
3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的方法
3.1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
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是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构建的重要教学方法和途径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热情,在体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方面能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自主、合作、探究”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重要原则。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首先,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掌握和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组。其次,要结合物理教学内容确定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在主题的确定方面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要素,也就是说小组合作研究的主题是学生感觉学习困难的地方,或者是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质疑的地方,在主题确定过程中,可以将学生纳入到主题确定的主体当中,让学生确定小组合作主题。另外,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物理是初中阶段学生接触的一个“新”学科,学生在物理学习方面没有已有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教师要充分做好指导、引导工作,帮助学生找到符合自身特点的物理学习方法和途径。最后,小组合作学习还要对合作研究后的内容、结论进行总结和归纳,也就是要做到有效交流,通过学生汇报、教师总结的方式更加强化知识的'认知学习。在《杠杆》这节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然后组织学生对“用弹簧秤大象体重”为探究主题,对杠杆知识进行学习。先用弹簧秤出大象体重为教学情境导入,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各个学习小组对教材内容进行自主学习,然后请学生从课堂上找到生活中属于杠杆的工具,然后每个学习小组选出代表来进行展示,动手操作找到的杠杆工具,选出学习小组代表发言。然后引导学生对“跷跷板”、“撬起地球”等实物和理论进行探究,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杠杆知识的认知。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有效提升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提升知识教学有效性方面也能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3.2运用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方法是一种学教相结合的高效课堂教学方法,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验教学手段等激发学生参与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巧妙应用实验操作、视觉效果、动作模拟和情感渲染等方式创造出一种符合学生特点的、能够有效提升物理教学效果的情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开展情境教学活动,提高物理教学课堂教学效率。首先,通过问题开展问题情境导入教学,问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方面具有很强的欲望,尤其是在新知识的学习方面具有很强的探究兴趣,问题能够快速引导学生掌握课堂教学的重点,例如在学习《分子热运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这样的问题进行情境导入“你能说说香薰灯的原理吗?”,刺激学生对该问题的探究欲望。其次,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情境导入的一种重要方式,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够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更加形象、生动,能够模拟、演示教材中的实验,更好地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3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
促进物理教学生活化是高效课堂构建的一个重要方式,物理实际上是一门十分有趣的教学课程,其中很多教学内容都能够用来解释生活中发生的现象和规律,因此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引导学生利用物理知识对周围生活中遇到的事物进行观察,或者是将生活中的物品或者是器材等引导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电与磁》这节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晚上关灯后脱衣服产生的静电进行分析。同样的,海市蜃楼、雾霾、冬季结冰等现象都可以被应用到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尝试解释、分析探究。例如在《太阳能》这节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家中的“太阳能热水器”、道路上的“太阳能路灯”等生活中实例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3.4基于初中学生心理特征开展教学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在认知发展的初级阶段,对知识具有很强的探究欲望,但是对新知识的学习也是比较畏惧的,尤其是物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对学生的知识能力要求都是很高的,这就导致很多刚接触物理学习的学生在物理学习方面出现畏难情绪,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提高高效课堂构建的有效性,教师需要从当前初中学生心理特征出发,对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进行激发,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等相关特点进行分析,然后结合物理教学的实际开展针对性强的物理教学。例如当前初中生在网络、计算机等信息技术方面具有很强的认知,教师可以从这一点出发,通过构建网络平台、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展教学等方式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4结论
初中物理教学是初中课程体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动下,教师需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情境教学、生活化教学和兴趣化教学等方面采取措施,构建高效教学课堂,不断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海东。关于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5):209-210.
[2]黄长述。关于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学习(中),2014(10):21.
[3]魏煜。关于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中),2014(11):103.
[4]张丽芳。关于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11):184.
[5]刘超。关于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J].考试与评价,2015(6):35.
[6]刘佳。关于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少年,2015(19):146.
[7]李树军。关于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少年,2015(26):119.
[8]卢树华。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3):65.
一、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新课标对初中物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有效利用物理教学内容来对学生进行引导,使他们产生探究物理知识的兴趣,并积极地对知识进行探究。在学生主动学习的状态下,他们的思维才能充分活跃,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才能更加深刻。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单一、被动的灌输式教学,给学生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进行知识探究,掌握物理知识,促进物理思维的发展。在新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教学是一种知识的交流和情感的互动,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过程中,构建了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自主探究学习,实现了新课改中的新理念的运用。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创设条件,让学生进行创新探究,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并在积极的思考过程中使学生对知识具有独特的见解,鼓励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信息交流,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在教学中,物理教师要摆脱形式主义教学,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保证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并在合作探究中有效解决问题,促进物理教学的顺利进行,实现高效的物理教学。
二、利用问题进行引导,发展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在新课改的教学中,教师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再是进行知识传输,而是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发展他们的物理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在对新知识的探究中产生的疑问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利用问题教学来引导学生,使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知识探究,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1.利用生活中的物理问题,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能用物理知识进行解释。在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积极性,让他们在主动探究过程中发展创新思维,教师可以把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充满兴趣地进行探究,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摩擦力”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来分析如下问题:在坡度相同的土路和柏油马路上拉车,哪个路上用的力比较大?把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引导到课堂上,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思维活跃性,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有效解决问题的同时,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获得发展。
2.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的化学思维创新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大胆质疑,通过思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获得发展。
三、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传统物理教学中,教师负责对知识进行详细分析,学生努力记忆教师讲解的内容。在这种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向学生灌输大量、枯燥的物理知识,并通过考试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检查。在教学中,学生付出的努力和学习过程中取得的进步不能作为评价学生学习的依据,导致他们在刚开始进行物理学习时充满动力,但是时间一长,由于缺乏教师的有效激励,使学生逐渐对物理学习失去了兴趣。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改变教学观念,还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用新颖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他们有效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在探究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深入理解,掌握物理知识的本质,促进物理综合能力的发展。
四、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
初中物理教材中不仅包括丰富的理论知识,还有大量的实验。在进行实验教学时,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操作主动性,让他们在兴趣的引导下对知识进行探究。教材上的探究实验是对一些重要定律和原理让学生进行探究并得出结论。要鼓励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在探究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主体和中心地位,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过程,对未知结论的探索、激发学生的思维状态,认识到这些物理实验反映的物理本质,从而认识并形成正确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中,我首先让学生思考:放入水中的乒乓球,从它刚露出水面到最后漂浮在水面上不动的过程中,它受到的重力怎样变化?浮力怎样变化?浸没在水中的体积怎样变化?从而让学生对“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作出猜想和假设,并进一步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分析论证并尝试改进实验方案。在实验探究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方式,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不仅得出了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逐步树立科学方法的学习和科学世界观。
五、结语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开发的智慧,还要让他们掌握获得知识的有效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在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积极探究时,教师要和他们互相交流对知识的看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使学生在物理课堂学习中获得不断发展和进步
对提高初中物理群体成绩的探索教育论文
一、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智力和能力的发展,主要是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只是起到引导和教育的作用。教师靠“灌”是教不好、教不活的,学生靠“逼”也是学不好、掌握不了的。
在教学中我的做法有如下几点。
1.改进教学方法,实行引导和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智力能力,情感等个性因素,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从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逐渐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尽量为学生创造研究问题的情景,以及独立思考、独立活动的条件和场所,为学生创造触景生情、触景生智的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经自己努力能学懂、学会。
2.培养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的能力。课本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工具,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我通过印发阅读提纲,引导学生推敲概念和定律中的重要字句,掌握课本中用什么物理现象及实例说明概念和规律。在讲评习题和试题时紧密结合课文,让学生中找出解题的依据,使学生明白:习题和试题尽管千变万化,但都没有离开课本的基本知识,即“万变不离本”,只要认真阅读课文,弄懂、掌握好课文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公式,学好物理是不难的。
3.培养学生独立能力,改变教师“满堂灌”的做法。凡教材中比较简单的问题,学生能通过自学掌握的知识,在课堂上让学生看书,讨论解决,演示实验。凡学生能操作的就让学生上讲台当“小老师”;学生提出的问题,凡能通过阅读教材解决的,就引导他们阅读课文有关内容自己解决。这样,不仅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增强了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
二、建立相互尊重,相互爱护的`新型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师生亲密合作,相互配合,情绪愉快,心情舒畅,这是调动教与学双方积极性的一种内驱力。良好的师生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我的做法又有以下几点。
1.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上第一节物理课,一定要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好印象。除了注意自己的衣着言行及有礼貌地向学生介绍自己的姓名、住址等情况外,还推心置腹地向学生宣布:无论学习好坏,只要是勤学好问的学生我都喜欢,特别喜欢勇于向老师提问题和问问题的同学,无论什么时候,我都乐意回答同学们提的问题。使学生感到任课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打好基础。
2.平等对待学习差的学生,并对他们取得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好评。初中学生处于半成熟半幼稚时期,可塑性较大,比较天真、淘气、不稳定。教师都较喜欢成绩好的、听话的学生,对学习差、淘气学生往往比较反感,容易造成学习差、淘气学生的失落感。提高差生的学习成绩是我们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最关键、最主要的任务。因此,对待他们一定不能“歧视”、“挖苦”,不能打击他们的上进心,而是相信他们,帮助他们,给他们一份爱心,积极主动地深入到他们之中,及时了解他们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状况,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 3.严格要求学生,同时老师也要严以律己。从严要求学生是教师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体现。“严师出高徒”,但必须严而有度,严而有方,要掌握教育分寸,不能随心所欲,感情用事。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要做到,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有威信的教师教的课,说的话,提的要求,学生容易接受,效果就好。
三、加强学习方法指导,提高认识能力
古人言:“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用,授人以渔,则终身用之无穷。”我在教学中很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1.教会学生如何学好和用好物理概念和规律。物理概念和规律是打开物理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因此必须重视引导学生对物理实验和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从物理现象、物理实验等感性知识中概括出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在此基础上掌握解题方法和步骤,避免学生在解题中张冠李戴,生搬硬套。
2.在解题训练中指导学法。解题教学是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在巩固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的基础上训练思维,培养和提高运用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讲解习题时除了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题意,找出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总结此习题涉及哪几个知识点,而这些知识点在课本哪章节,哪一页,哪一行,跟以前做过的哪个习题类似。既注意前面知识的复习,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课本的基础内容,而不是死记课本。特别是抓住典型题目,巧设疑难,一题多变,增强学生洞察知识内涵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教学生看插图,从插图中实现“学会”物理到“会学”物理的转化。九年义务物理教材增添了众多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有趣、可读性启发性很强的插图,引导学生借助插图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以及物理实验和实验仪器的使用,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掌握和理解物理知识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学会自己看图,自己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达到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物理变为“会学”物理的飞跃。
4.教学生用图表做小结。图表具有直观,形象,一目了然的特点。利用图表进行小结,可使零乱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便于记忆,容易掌握相近但又不同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有利于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总之,要大面积提高初中物理成绩,确实是一项艰苦、细致和需要耐心的工作,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摸索,乃需师生共同努力奋斗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数学传播与数学教育探索论文
数学传播是指数学学科的文化、历史、理论和实践案例通过多种传播媒介方式进行传播的社会活动,与数学教育是一个相辅相成的重要概念。张奠宙和宋乃庆共同编撰的《数学教育概论(第三版)》(6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一书,通过数学文化、数学理论和数学实践来提升学生的数学教育和数学传播综合性知识基础和基本技能。
一、数学传播与数学教育的关系
由于数学学科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思想体系上有着较大的抽象性、符号性和应用性,因此长期以来,数学都是作为一个应用学科来进行教育的。但随着数学学科历史的不断沉淀,数学教育开始逐渐形成了深厚的数学思想文化,对数学思想文化的继承、传播和发展越来越关系到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理解、认识和深入。数学的各项具体应用成果的背后是相通的数学思想文化,在传播领域,我们对数学的认知不应该只停留在工具性的理解之上,而应该善于总结和归纳数学教育中的精髓,使其以更加生动化和人文化的方式为公众所了解,为数学教育的拓展和数学科学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具体来说,我们的数学传播要与数学教育紧密结合,打破课堂数学知识教学的应用教学,更多地引导学生去提炼和总结数学思想,传承数学学科中的特殊精神文化,从而真正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水平。
二、数学传播对数学教育的积极影响
首先,数学传播对数学文化、数学历史和数学思想的传播,有助于揭示和阐明在数学学科发展过程中数学的科学发展与社会、文化之间的深刻关系,还原数学理论背后的人文背景,从而加深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理解和认识。数学的发展传播是将数学理论体系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重要环节,它弘扬的`是一种对理性知识不懈探索和追求的科学精神,这种精神对学生在数学教育中的成长至关重要。其次,它对数学思想的探索和数学精神的传承,有助于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来解决问题,培养其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和创新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来说,数学学习难免艰辛、枯燥,对数学历史、文化和思想的传播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生动性和实用性,从而减少对数学的畏难情绪,以古往今来的数学历史人物为榜样,培养数学研究和探索的坚韧意志。再次,数学的多方位内容传播有助于教师厘清数学的教学设计思路,让数学的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并被学生更好地消化和吸收。数学的传播和数学的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数学传播能够更好地营造整体性和系统化的数学教育氛围。
三、数学教育对数学传播的积极影响
首先,数学教育的普及让数学传播更加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体系当中,它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数学教育,通过公式、定理和数学应用的教育,大量数学的历史、文化、案例和人物被学生所认知,并形成基本的数学传播印象。其次,数学教育的课程改革让数学传播更加受到学科教育的重视,� 最后,数学教育的多元化和现代化发展让数学传播在媒介选择和传播范围上更加宽阔,数学传播逐渐向其他文化、其他学科、其他领域拓展,并可以形成新的研究领域,相对应地,跨文化的数学传播和交流日益频繁,也会给数学教育带来多元化的变化和发展,让数学教育的整个体系更加丰富多彩。该书在研究过程中对数学传播与数学教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从数学传播和数学教育的相互关系来说,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也就是说,数学传播推动了数学教育的全面化和科学化,从数学文化传播的角度上稳固了数学教育的思想根基;数学教育促进了数学传播的进一步发展,让它正式成为专业性数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更加全面的综合性数学专业人才。
物理多媒体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教育论文
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多媒体教学同样掀起了课堂教学的新改革。在物理课堂教学实施中,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把物理课堂引入了新的境界,既有利于师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形成积极进取、开拓奋进的态势,又可以诱导学生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学习知识。多媒体教学以其设计上的创意性、内容上的配置性、教学上的规模效率、传播的深度效应、资料的互补效应将教学过程变成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完全调动了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同时也可推动教育的发展与变革。因此我们运用媒体教学已是突破教学难点、重点的最佳选择和有效途径了。
我们应该懂得建立高素质的物理教师队伍的确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关键,而多媒体教学又是一门新的教学技术,它不仅要求教师要懂得计算机的使用,而且要求教师会自己设计和制作教学软件,也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因此要推广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必须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熟练掌握计算机的使用功能和操作方法,这样才能使多媒体在我们的课堂上发挥其重要作用,才能有效地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我们大量制作多媒体课件,既能充分利用各种新功能来完善课件的制作,还可汲取新的素材营养,把最新的信息和思路引入到物理课件中去,径直简明地教授给学生,这才是我们紧跟形势的实际效应。在此,我们知道并非所有的课程中所有的章节内容都完全适合使用多媒体教学,因此必须恰如其分地使用多媒体,巧妙地结合其他教学方式,以最优的教学模式向学生传递信息、传授知识。
记得过去,课堂讲解靠教师嘴皮,黑板演算靠一支粉笔,久而久之,老师讲得乏味,学生听得瞌睡,兴趣不浓,效率低下,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影响了学生的情绪。而借助多媒体技术教学,可轻松引领学生进入直观、形象、艺术的。场景,使其身临其境、心入其中,学习兴趣盎然,信心倍增,一改过去的被动� 尤其在学生实验操作之前应用计算机仿真实验,预演实验过程、步骤、规程,既能缩短教学环节、提升实验效果,又能锻炼动手能力和提高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让学生拓宽思维想象、开阔视野、广泛接受有用信息。
应用计算机媒体技术具有信息容量大、媒体丰富多彩、交互性强等多方优势,尤其在物理教学中拥有三个“有利于”: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价值观;2、有利于学生理解科学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终身学习所需要的知识概念体系。尤其是可让我们正确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与思维是我们探究学习最好的辅导老师。 目前,我们就是要注重探究实践的过程而轻视探究实践的结果,也就是通过探究过程来实实在在掌握知识,通过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来认知。若教师在教学中各环节、重点、板书及学生练习等以多媒体课件来展示,既可节省教师归纳总结和板书的时间,又可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情趣,确保课堂有讲有练或精讲多练。我们可将讲解习题事先输入课件,让学生直接在计算机上进行解答,通过网络检查每一个学生答题的情况,分析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程度,对课程的内容与进度可随时调整,以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反复实验而得出了物理变化的规律。利用多媒体技术,无疑可以保证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和接受知识的完整性。通过多媒体技术,让实验的整个过程和结果用计算机进行模拟,使学生通过银屏观察获得感性知识,能够更加正确、深刻、牢固地掌握概念、原理、规律等理性知识。利用多媒体创造学习情境,易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积极性,可开拓信息交流新渠道,可使学生和教师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使学生轻松随意地变成探究学习的主体,进一步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果。
多媒体教学仅仅是辅助教学的一个工具、一种手段,切忌用多媒体教学完全取代教师教学,也不要完全依赖多媒体教学形式;更不要一味使用多媒体或整堂课全是投影,而是要针对所教学的内容进行分析,看利用哪种手段教学更确切。
教学实践证明:那种定情境、程序化、整体型的教学课件,若不利于教师、学生个性与创造性的发挥,也就很难达到提高课堂效益和教学质量的目的。所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必须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结合教学重点、难点。作为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同时,要善于用眼神和手势来提示、传递教学信息,加强师生沟通,展开课堂互动,即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活跃课堂气氛。
总之,我们在多媒体物理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中,必须认识到计算机多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有其自身优势,但它不是万能的,有优势也有不足。因此,放眼整个教学活动,只有把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有机地进行优化组合,恰当应用,才能保证物理教学质量,才能发挥师生与媒体的双边作用。
探究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教育论文
教育教学中探究学习如何展开,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面临的新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促使教育变革由单纯的重视“教”向重视“学”转变如何学、怎样学成了现代教育的核心问题。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依赖性和受动性的一面,导致人的主动性、独立性不断缺失。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发展与提升的过程。改变原有单一、机械、被动的学习方式。形成能够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模式。而开展尝试探索活动正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策略,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从教学任务的立方结构图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教学水平的不断进步,教学方法逐渐由接受式、注入式向启发式、活动式转变,与此对应的教学内容也由被动的记忆逐渐过渡到探究性的理解。这种教学理念变化的结果是学生通过自主理解活动改变了过去旧有的那种机械学习的模式。学习不再是被动的通过练习强化形成的习惯,而是主动在新旧知识间建立的逻辑基础上的实质联系,提高了原有的知识结构。换言之,学习不应当成为机械的重复,而应当成为探索新知识的途径。
大量研究成果表明,自主性(主动性)、探究性、合作性是学习方式的三个基本要素。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以讲授为主。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与实践获得知识,产生迁移。而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获取信息的教学活动则很少开展。教师布置的'作业仍以书面习题和阅读教材为主。观察、实验、制作、阅读、调查等活动很少引入课堂。学业成绩的考核仍然是学教工作的中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学习方法普遍存在单一、被动的问题。学生缺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意识和途径。并逐渐丧失了自主探究的能力,这种情况不利于学生长期的发展。因此开展探究性教学是必要的,也是教育发展过程中新的模式、新的理念,是对现有教学模式的有益的创新和尝试。
那么如何在教学活动中体现探究过程,我觉得有以下几点需要把握。一是以科学史实引出科学探究的方法。二是探究的层次由浅入深,由低级向高级。三是探究的形式多样化。四是注重探究的一般方法。
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我们看看探究教学是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展开的。
一、八年级物理《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学生对声音并不陌生,但对于声音传播的条件却说不清楚。这节课我首先从身边的声传播现象入手,通过媒体播放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通过“真空罩中的闹钟”这一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此时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掌握本节的重点知识,并向外拓展,结合生活现象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掌握了知识。同时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讨论了诸如:太空中可以传声吗?地球上的动物谁的听力最好等生活问题。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八年级物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征》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这节课中,通过色光、光反射提出问题。并给学生提供相关实验设备,鼓励学生自主寻找资料,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和论证。通过观察,逐渐体验、感悟探究的要素,在探究过程中会自主发现知识。当然老师的引导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要提点学生通过描点法确立物像之间的关系,并从几何学出发,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物像间的几何对成特征。通过这节课的探究过程,平面镜的成像原理会在学生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能通过已经掌握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九年级物理中新旧教材中电功问题的比较
新旧教材中对同一个物理问题存在不同的表述。电功在旧教材中表述为电流所做的机械功。在新教材变成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前者按学科体系划分,概念清晰、严谨;后者按生活经验划分,直观便于理解。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注重知识的逻辑关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因为语言文字的生涩和知识体系的难于理解造成造成学习兴趣的丧失。而在新的探究模式中改变了过去“学科本位的观念”不过分强调物理概念的逻辑关系。知识本身的重要性相对下降,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相对提高。力求在平时生活现象中发现和学习物理。
四、高中物理用听觉理解加速度
高中物理中关于加速度的理解历来是经典力学部分的重点和难点。位移是视觉中的长度形象,加速度也是和视觉长度相关的物理量,但加速度不易被视觉直接感知。那么能否利用听觉来理解加速度呢?
当我提出这个问题时,全新的探究理念强烈刺激了学生们的求知欲望,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学生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达到了很好的探究效果。经过这样一节探究实验,充分挖掘了学生对声学、电学、机械运动等知识的理解深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很有帮助。同时,研究性课题的内容选择很适合小组合作研究。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建立群体互动机制,在平等、互助的氛围中开展研究。允许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并通过角色分工的办法各尽所能,取长补短,建立起组员间的相互信任与相互依赖,达到合作竞争的效果。
初中物理实验的设计与探索教育论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物理课程标准》的三大课程目标。分析这三大目标,知识与技能是结果,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是手段,是初中学生可持续学习的动力源泉。原因之一:教学有法,法无定法,贵在得法。即教与学的方法要有灵活多样的特点,这为学生的可持续学习提供了基础。原因之二:根据学生特点,教学的趣味性,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成功感是初中学生可持续学习的动力。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能把抽象的问题化为具体的知识、把难懂的理论变为易接受的事实。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强调实验,并在实验的趣味性、可视性、可操作性上巧设计、勤探索,便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其创造潜能,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成功欲望,使学生从被迫接受变为主动学习,进而完成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飞跃,学生的学习热情就得到持续发展。结合多年的教学体会,谈谈我在实验方面的设计与探索。
一、增强实验可视性、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热传递”的知识教学中,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中,其中热传导、热辐射,学生学习起来较容易,但对于热对流知识,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因此在教学时,我设计了如下实验:
取一个大玻璃缸,在缸里装满清水。再取一个墨水瓶,在墨水瓶里盛满热水,在热水里滴几滴红墨水,然后用薄塑料膜把瓶口封住并放在大玻璃缸水底,用钢针把墨水瓶口的塑料膜刺开一个小洞。这时我们可以看到瓶内的红色热水迅速向外扩散,一旦冒出瓶口后,就向上腾起,像一座喷发的火山,红色“火焰”形成一朵蘑菇云,然后徐徐下落。
该实验有趣、生动,好像水下在冒“火”,整个对流过程一目了然,可视性、趣味性极强,既达到了学生对知识的解疑,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加强对实验的'开拓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验证大气压存在的“水杯倒置实验”,学生已倍感惊奇,学完本节并在学生解疑后,教师进一步设计出以下实验,并让学生根据有关知识分析、讨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将更透彻。
实验器材:两只口径相同的杯子,一张湿的吸墨纸,火柴若干。
实验过程:先点燃几根火柴,立即放进一只杯子里,然后把吸墨纸放在杯子上面,接着迅速将另一只杯子倒置在吸墨纸上。当火柴燃烧完毕后,杯内气体压强就减小了。这时提起上面那只杯子,结果就发现吸墨纸和下面那只杯子粘在一起被提起来了。
该实验拓展了学生的视野,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讨论,更增加了学生对大气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既符合《新课标》对学生的要求,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想一想,生活中的“拨火罐”是不是也应用了这方面的知识? 三、加强学生对实验的参与意识,满足学生的成功欲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学生喜动手、好参与。往往因为一点点的成功,会得到很大满足。根据这些特点,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实验并亲手制作小实验,尤其是苏科版物理教材的编写,为学生的动手提供了便利。实验后的成功感觉能使学生持续很久,延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自制潜水艇,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是改变自身重。根据这一原理,我让学生按以下步骤完成小实验的制作:找一个装眼药水的小塑料瓶和一根铁钉,用胶布把它们缠在一起;在紧靠铁钉的塑料瓶侧壁上钻几个小孔,在瓶口接上橡皮管,这样就做成了潜水艇模型,把模型浸入水中,从管里吸气或吹气,观察模型的位置变化,验证了潜水艇的原理。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实验热情和创作灵感
物理无处不在,物理实验当然也是随手可得。而学生初学物理对实验有着很神秘的感觉,如何使学生从神秘中走出来,是物理教师的一个迫切任务。教师如果能使学生明白日常生活皆实验,物理教学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天地。
我在教学中除以上的自制潜水艇实验外,每次师生探究完一个小实验后,尽量培养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例,明白身边的瓶瓶罐罐皆可实验,从而大大降低了实验的神秘感,学生在无形中逐渐就揭开了实验的神秘面纱。
(1)水滴透镜在桌子上放两支铅笔,它们之间的距离约为4cm,在两支铅笔下面铺上一张人民币做我们的观察对象,把一块无色透明的塑料薄膜盖在铅笔上,用一支干净的毛笔蘸取些水,小心的把一滴水滴在塑料薄膜上,(水滴的直径约为4~5mm)就做成了一只放大镜,能放大人民币上的图案。接着让学生验证放大倍数与透镜凸度的关系,验证的方法可以在透镜的塑料薄膜上分别滴上几个直径不同的水滴,来看看放大倍数和透镜凸度的关系。提醒:观察时要调节水滴和桌面的距离,水滴越小,离桌面越近。
(2)水杯透镜盛满清水的玻璃杯,就是一个透镜,玻璃杯的侧面形成一个弯曲的表面,这很象一个中间厚、边缘薄的凸透镜(实际上是圆柱形透镜),水杯透镜可以象放大镜一样把东西放大。
(3)身边的事众所周知,穿裤子需腰带,而看似寻常的不起眼的系腰带这一动作,也蕴藏着摩擦的许多知识。如摩擦的种类、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等,当然还有其他物理知识,你是否能说出关于腰带的许多有趣故事呢?
根据以上的实验设计与探索,学生的实验热情急剧膨胀,创造性得到了长足发展,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得到了提高。随着学习的深入,物理实验不再是神秘的面孔,物理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统天下,学生的能动性在这里得到了最大限度挖掘。事实证明:有趣味性、易操作、科学的实验是学生可持续学习的动力源。
语文教育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论文
摘要:语文教育专业一直以来都是高职高专院校必不可少的专业之一,对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育来说有重大意义和作用,如果加强对高职高专院校语文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力度,则能够提高该专业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及综合能力,并提高他们的生活实践能力,使他 对此,本文作者根据自己的语文教育专业教学经验,探讨了高职高专院校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高职院校;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领域都得到了发展,尤其是文化教育领域,如今已经经历了不少于五次教育改革,使我国教育体系及制度越来越完善,越来越有利于我国健康可持续发展。高职高专院校也是在多次教育改革中发展和成长着,如今更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及教育事业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高的位置,成为培养技术型、应用型、实践型及综合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及机构,故高职高专院校内的专业均被人们所关注着,其中不乏有语文教育专业。在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教育中进行实践教学,是提高语文教育专业教育质量及效率的必经之路,所以本文先简单论述了在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中展开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然后简要分析了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现状;最后详细分析了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
一、在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中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第一,能够有效提高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及实践能力,在语文教育专业中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语文知识,还会使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得到培养;第二,能够有效提高该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岗位竞争力等。如今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很多领域都存在密切的联系,所以在一个领域工作时需要同时掌握多个领域的工作技巧,这意味着工作者必须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职业能力及岗位竞争力,对于语文教育工作者来说也不例外,所以对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是必要的,能够提高该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及岗位竞争力[1]。
二、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现状
(一)重理论,轻实践,实践能力培养意识淡薄。
第一,课堂教学中尽管安排了一些实践教学环节,但是实践教学往往流于形式,普遍存在重学分轻实践能力培养的倾向;第二,实践教学的针对性不强或只注重技能培养而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课时数不够,内容单一,教师给学生的具体、适时的指导不够。
(二)重形式,轻内容,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
第一,实践教学课时偏少。很多高职高专院校语文教育专业的学科只有《语文教法》和《基础写作》等基本学科,对于实践学科的比例非常少,所占比例不超过20%。第二,实践教学实效较差。部分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的教学时间过于集中,虽然能够满足基础知识教学需求,但对于实践教学来说,在时间上还是无法满足教学需求[2]。
(三)实践教学标准尚未形成。
第一,学校缺少配套的实施方法、评价标准、奖惩制度,导致实践教学在落实过程中存在应付了事的弊端;第二,评价标准和结果过于宽泛、宽松,没有把师生的实践教学表现与其学业、绩效建立等联系挂钩等等。
三、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一)课堂实践教学。
课堂教学模式理念的更新。随着时间推移,教学理念同样也在进步,未来一定是以实践教学为主,传统观念下的语文教学必将被时代淘汰。当前课文课堂上应适当添加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理论与实践,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增强语文实践运用能力。比如说:分析案例、研讨辩论会、设计小组让学生相互间交流等,作为语文学科,除了教授基本的'理论知识外,标准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是必须锻炼的。因此,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多把重心放在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借助专门的训练增强学生实践能力[3]。
2.要不断创新教材。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不断创新教材,在学习教材的基础上,突破传统教材限制,制定出适合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为一体的新教材,同时在帮学生制定提升实践能力时也要注意高职语文实践教学的质量,对于编撰的新教材要能真正起到学做合一的效果,为了更好地分别训练,在编撰时也可以将之分为理论与实践两部分。
3.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实训课程量。关于高职语文学科教学,应以管用、够用、会用为原则,不断提高课程的质量,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实训课程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学习的接受能力也会不断提升,所以根据教学模式适当提升课程量,可以让学生能够留出更多的时间去参加实践能力的训练,真正让学生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得到同步提升。
4.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实践训练的机会。由于传统教学理念过于重视理论教学,所以在刚开始革新理念时,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实践训练的机会,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实践训练,比如抢答方式。角色扮演等都是比较常见的实践教学模式,尤其是表演,这种模式在儿童文学以及外国文化课堂上都经常能够看到,说明了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先进性以及可行性。参与竞赛是增加学生实践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竞赛的方式,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展开竞争,对于成绩优异者,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正好能满足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4]。
5.提高语文课后实践教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每个学期都可以组织不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交流,比如诗词鉴赏大会、唐诗宋词记忆比赛、演讲比赛等等一切有助于教学的方式都是有效方式。学生在假期通常都是在空闲时间度过,学校可以很好利用这一段时间,根据学生自己的意愿,组织一些实践活动,比如支教等课后实践教学活动。
(二)课外实践教学。
1.提升师资团队意识。学习的途径没有局限性,教师可以多组织一些专业教师在大自然环境中进行锻炼,可以满足学生内心潜藏的那份对新鲜事物追求的心。与此同时要求教师应多与其他高职院校的教师相互交流沟通,集合众人实力一起探讨提升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
2.积极引进新鲜血液。借助外校资源,聘请其他高职院校的教师定期到学校为学生开示范指导课,通过大型活动也可以激发高职学生更好地了解高职语文教学。
3.加速建立第二课堂的计划。传统教学中,学生每天的早晚自习并没有好好利用,早晚自习时间往往是学生意志力最强的阶段,加强学生时间能力锻炼,通过早晚自习会更加有效,在早晚自习上,学生可以多练普通话,也可以让学生间进行书写能力锻炼,提升学生书写能力。
4.建立健全有效的实践教学平台。扩展实践教学新渠道,设计新模式,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迈向新标准。实现理论课与实践课相互促进,校内练习与实训后可以进行校外实习与之互补,提升学生间的互动频率,也可以通过教学模式与学生技能竞赛相结合,比如校内的试讲、校外见习以及实习,举办技能竞赛等等。
(三)遵循实践教学原则,增强实践教学的实际效果。
第一,在教学模式中,要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认定教师的主导地位,实践活动双方是教师与学生,二者缺一不可,学生需要引导,老师也需要不定时提出新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发现能力。
第二,学生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事实证明,学生在积极学习过程中,对于知识的掌握才能达到最好,所以想要提升学生语文实践教学,就要先提升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积极性。
第三,学生都比较看中老师评价,因此在实践活动结束,教师根据成绩对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奖励,可以激励学生不断进步,提高对实践教学的兴趣[5]。
总而言之,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要想提高专业教育质量及效率,不仅要做好基础语文知识教学,还需要加强语文实践教学,以提高语文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教育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出专业素质及综合能力强的语文教育人才,为我国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实践型、应用型及综合型教育人才,最终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及文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琳琳。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能力培养途径[J].好家长,,(3):231.
[2]田猛。高职高专院校语文教育专业微课实践教学摭探[J].成才之路,(31):21.
[3]张煦。高职高专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技展望,26(4):205.
[4]孙亚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途径探析[J].文教资料,(30):157-158.
[5]雷瑶。高职高专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与实施[J].考试周刊,(9):164-165.
作者:杜苁蓉 单位: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与爱的教育的探索论文
初中阶段是一个学生的性格和行为习惯相对不稳定的时期,由于青春期的到来,很多学生开始变得与众不同或者出现大大小小的问题。班主任除了上课,还要担负起管理班级的职责。班里的管理也需要科学的方式方法,爱的教育也是其中一种比较常见和适合用在学生身上的方法。因此,本文就关于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与爱的教育的探索展开了教学调查研究。主要研究现阶段初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突出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运用爱的教育的方式来进行初中班级管理工作。希望通过本次的教学研究和探讨,能够有针对性的处理初中班级管理的问题,让初中班主任工作的效率更突出。
一、现阶段初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学生的情绪不稳定易出现心理问题现象突出
绝大部分学生在初中就会陆续的进入青春期,学生进入青春期以后就不会像小学生一样,听从父母和老师讲的道理,并且存在着逆反心理,总是与父母和老师处处做对。学生的情绪飘忽不定都是青春期的正常反应,然而情绪很多时候就在左右人的思想和行为。有的学生剑走偏锋,容易误入歧途脱离正确的人生轨道。比如,学生看到了或者听到了比较黑暗的社会上传言的恐吓人的故事,或者学生的'家庭生长环境过于不健康等等。这些都容易让学生的心里产生许多的负能量,对生活和学习产生厌倦的情绪,甚至丧失正常的思考能力和对生活的积极性。青春期的孩子心理是十分的脆弱的,也十分的敏感,但凡外界有一点什么风吹草动,都极其容易影响到孩子的情绪。因此,这也是班主任管理工作的一大重难点,班主任只有教会学生如何控制和管理好自己的情w,才能让孩子更加理智和成熟,更加积极乐观的面对学习和生活。
(二)部分学生不愿主动积极配合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
很多学生到了初中以后就不再顺从父母和老师了,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任何事情都必须自己做主,不需要父母和老师来插足。正是由于学生这种过于孤立和叛逆的心态,才使得初中班主任的管理工作陷入了困境。比如,当学生遇到困难和问题时,不会主动的找老师寻求帮助,而是用自己不够成熟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有时候反而使得问题更加的严重。还有的学生犯了错,被老师叫到办公室进行沟通时,学生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开口讲述自己的真实想法,丝毫不配合班主任老师的教育管理工作,学生也根本不理会教师的一番良苦用心。因此,如何让学生理解教师和跟随教师的步伐来进行自我反思和健康成长,是一个非常关键和重要的班级管理的问题。
(三)部分学生存在着打架斗殴和早恋现象问题
打架斗殴一直都是校园存在的问题,校园霸凌事件也被新闻频频爆出。很多学生以大欺小,或是称兄道弟的为朋友出气,造成了校园的不和谐现象。这是一件一直存在,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的大问题。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的成长都十分的迅速,再者当今网络科技的迅猛发展,人性的开放与情感的泛滥,不免让学生都对早恋这件事情习以为常了。学生的心智都还不够成熟,很多事情都不会做出客观理性的选择和判断,很容易犯错误造成巨大的伤害,而且十分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早恋已经发展成为极其普遍的初中班级管理的问题了。
二、如何运用爱的教育的方式来进行初中班级管理工作
(一)班主任主动做好学生的心理调节和心理辅导工作
班主任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当学生的心理出现问题的时候,班主任不能对学生过于的严苛。要相信孩子的本质都是好的,只是一时迷失了路,这时就需要班主任进行耐心的指引。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来进行具体的分析,尽可能的让学生懂得换位思考和全面客观的看待问题,进而让学生的心理得到好的转变。比如,当学生的情绪处于低迷的时候,要尝试带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当学生的情绪过于高亢时,要教会学生冷静。班主任要通过对学生的心理辅导来教会学生进行情绪的自我调节,学会做情绪的主任,而不是任由情绪来摆布自己。
(二)班主任要走进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困扰
每一个学生都来自于一个家庭,班主任要真正关心和关注每一个学生,那么就必须走进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有一些学生的困难不仅仅来源于学校和学习上,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家庭。比如,有的家庭关系不和睦,父母经常吵架。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的孩子就会变得孤僻,内向,缺乏关爱和呵护。所谓爱的教育,就是让孩子在充满爱的环境下接受教育和健康成长。班主任管理工作不仅包含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和生活习惯的管理,还要关注学生的家庭,每一个孩子的性格的形成,都与家庭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重要联系。因此,班主任一定要走进学生的生活和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困扰。
(三)班主任要和家长沟通,共同帮助部分叛逆心理严重的学生
班主任一定要和家长经常进行交流和沟通。学生的叛逆心理往往来自于家庭的矛盾或是学习的压力。只有班主任和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变化,一起分析和探讨孩子成长中的问题,才能更好的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只有家长和教师都让孩子都感受到了爱的力量,让孩子在被包围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和生活,孩子才不会由于缺乏关爱而做出一些极端的错误事情来。由此可知,许多孩子的叛逆,并不是非要伤害父母老师,也不是一定要和父母老师反着来,孩子只不过是太过于缺少父母和老师的理解和关爱罢了。
三、结束语
初中阶段的孩子存在很多的问题,班主任管理的难度系数也相对较大。但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都应该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和关爱学生。爱的教育不仅仅只是一种口号,而是一种实质性的让学生能感受到的事情。没有天生就糟糕透底的坏学生,只有不够真正的了解学生和用爱来感化学生的老师。教育,本就是一项十分伟大的事业,而爱的教育更是一件充满希望和美好的事情。“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坚信,只要初中班主任老师都用心对待自己工作,用爱教育自己的学生,那么初中班主任的管理与爱的教育将会融为一体,并且在不久的将来会发展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