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分析论文(优秀14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

化学分析论文 篇1

传统研究生实验教学的学术化和程式化培养方案,严重制约学生的实践能力。该文从现代化学分析技术课程教学及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出发,以学生研究前沿的文献资料作为新的教学内容,利用实验室的先进仪器,组织学生自带样品进行测试,采集并解析图谱,建立教学案例(卡片库)。该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有利于提升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增进其操作技能,为后续科研论文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现代化学分析技术;研究生培养;实验教学改革;能力

研究生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传统的研究生实验教学培养方案,通常采用已有的学术研究成果,进行验证式实验教学,并按照实验教材的顺序程式化进行。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内容乏味,很难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实践能力。研究生实验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激情,进而培养其独立自主的创新能力[1-2]。因此,需对其现有实验教学模式进行大胆改革。华南理工大学十分重视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研究生动手能力,自2010年起,独立设置了化学类研究生2个学分的选修课———“现代化学分析技术”课程。该课程作为现代物质结构分析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成为鉴定各种化合物以及测定其结构的最常用方法。通过该实验课程的学习,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对学科前沿知识的认知,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同时为其后期的科研论文的顺利实施打下了良好的科研基础。本文阐述了在该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的探索与认识。

1化学研究生创新实践现状

1.1现代化学分析技术课程现状

在国内外,“现代化学分析技术”通常作为化学、化工、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医药食品等诸多领域的硕士研究生专业基础课。一般侧重介绍光、电、色、磁等物理化学方法基础理论知识;通过授课培训、实际操作等方式,向学生讲解每一台仪器设备的基本内容,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仪器设备构成,培养学生独立操作如核磁共振仪、X-射线衍射仪等贵重仪器设备的能力,为其从事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华南理工大学,现代化学分析技术课程作为化学与化工学院硕士研究生的学位选修课,是圆满完成硕士学位论文的基础。目前,开设该课程的专业主要有:有机化学,应用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学工程等。自2010年开设以来,该课程深受各相关专业硕士生的欢迎与好评(每学期约有60位研究生选修),同时吸引了本院和外院的博士生来旁听。甚至有许多学生是带着科研任务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来听课和参与讨论的。该课程的开设,不仅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科研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而且能大大提升学生利用现代化学分析方法和技术解析化合物结构的能力。

1.2化学研究生实验平台现状

当前,随着全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学校发展层次不平衡。如“985”“211”学校,教育部及地方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构建了一流实验平台,并从国内外引进大量的高素质、高水平科研人才,为研究生创新平台的建设、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而普通高等院校,由于财力的原因,实验设施简陋、老化,很难适应现代实验分析的需求;研究生导师自身因为科研资金有限,导致研究生从事一些低水平、重复性的科研工作,这不仅浪费人才资源,同时使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当前研究生教育只重视传授基本理论和方法,较少关注现代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根据研究生导师的研究方向、结合研究前沿进行创新实验教学。学生常常只是依照老的实验教材,进行验证式的实验操作,不仅适应不了现代化学实践的需要,而且对学生创新兴趣、创新能力的培养产生消极影响。基于化学分析与实验技术在现代相关领域研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并从化学化工、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医药食品等相关专业的发展趋势来看,迫切需要加强研究生现代化学分析技术课程的改革,建立其大型仪器测试创新实践基地。

2化学研究生创新实践教育举措

2.1推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化学分析方法发展迅速,教学应该引入最新知识。当今社会,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与此相对应,现代分析仪器日新月异,分析手段不断创新,因此,二者有机结合,就能快速、有效地推动研究生的认知能力、并提升其研究水平。为适应新发展,“现代化学分析技术”课程教学应该以导师的研究� 教师结合本校相关领域的课题,整理和收编科研实践中的谱图以及采集和解析谱图的经验,建立相关教学案例(卡片库),使学生有更多机会进行有效的实例演习,以提升学生解决实际科研中所遇到问题的能力。“现代化学分析技术”课程不能囿于现有教学模式,但又不能完全脱离。在理论教学上需重视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先进性,在实践教学上需结合现代仪器的新特点、新方法,是一种全新新型教学模式。该课程共开设32学时,其中,教师课堂理论讲授16学时;设计性、创新性实验16学时。课堂讲授包括:大型仪器实验室安全及现代化学分析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2学时);紫外、红外光谱仪(2学时);气相、气-质联用仪(2学时);离子色谱、高效液相色谱仪(2学时);原子吸收、等离子体原子发射仪(2学时),热重差热联用热分析仪(2学时);粒度仪、X-射线衍射仪(2学时),以及核磁共振仪(2学时)。在16学时的设计性、创新性实验中,着重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由于X-射线衍射仪和核磁共振仪的价格比较昂贵,在国内多数开设的仪器分析课程中,甚至学生在实际科研中,学生没有机会动手操作这些贵重仪器。而在国外,这些仪器对研究生,甚至本科生都是开放的。为了提高本校研究生的综合技能和素质,该课程利用化学与化工学院的资源,组织学生带上自己科研中的样品进行操作培训,采集样品图谱。在教师的现场指导下,学生能快速掌握从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准备样品,采集图谱,处理数据到最后解析图谱的一般程序。研究生实验教学实施5年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核磁共振仪,学生学会了利用Mestrenova谱图处理软件处理核磁原始数据的能力,运用ChemDraw进行谱图模拟、进而进行谱图解析的能力,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二维谱图在结构鉴定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了学生谱图分析和解释问题的能力。

2.2推动大型仪器测试创新实践基地建设

近年来,为适应新形势发展,国内各高校纷纷投入巨资建设新型实验教学实践基地,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为研究生实验教学新模式提供创新平台[3-5]。实验室经过学校多年的财经投入,拥有了一批先进的大型仪器设备,为广大教师、研究生科学研究和实验教学建立了较好的测试创新实践基地。该基地的大型仪器设备主要包括:用于样品结构和组成表征的红外、紫外、核磁共振仪、X-射线衍射仪、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离子色谱仪等;用于样品高效分离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等;以及样品热物性、粒度、电性分析的热重-差热联用分析仪、粒度仪、电化学工作站等。多年来,这些大型仪器设备一直向广大师生开放,实现科学、规范地为教学科研服务,取得了丰富的科研成果[6-7]。依托该实验平台,教师不断地丰富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实验教学工作水平;学生依据其研究方向、结合学术前沿,进行相关内容、产品的测试,不仅为其后期研究课题的选题打下良好的科研基础,而且通过课程实践,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对相关仪器设备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开拓创新意识,提高创新水平。借助该实验平台,教学与科研有机融合,完善了人才培养方式与创新教育模式。创新型化学研究生的培养,不仅能为研究生解决实际科研问题、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而且随着大型仪器创新平台合理利用,将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创新性科研专门人才,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以信息工程学院核磁共振仪为例,随着核磁共振仪的开放共享,为学院化学、化工学科、特别是化学的发展带来了质的飞跃。如核磁共振仪自2010年开放使用至今,几乎满负荷运转,使用机时数达4.6万,测试样品数约15万个,发表SCI一区TOP科研论文达80余篇,外部专用索引(ESI)进入国际前1,为我院化学学科首次进入世界大学前200强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3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择业水平

目前,化学研究生择业的主要� 这些行业考察并接纳学生的主要依据就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及科研能力。如结合导师研究方向和科学前沿,学生能独立开展文献检索,并能初步提出科学问题;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养成良好的实验观察、数据记录习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实事求是的科研作风等;科研素质提升的外在表现就是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如查阅文献、提高科技英语阅读、写作的能力;学生在测试过程中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特别是动手能力的培养;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等。现代社会是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有机融合。化学研究生为适应这个开放、现代、繁荣的社会,顺应这个发展潮流,需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和技能,使自己在将来的择业上立于不败之地。华南理工大学为化学研究生开设的新型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就是为学生后期顺利开展研究课题提供预演。学生借助新型实验教学实践平台,进行独立上机操作,不仅能验证实验测试原理、测试方法及测试步骤,更能培养掌握和操作大型仪器设备的技能,掌握现代先进仪器的检测手段,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8-10]。

3结束语

研究生是我国发展生产力、进行科技攻关的主力军。化学研究生是化学、化工、材料、环保等领域的中坚。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这变化多端、日新月异的科学社会。因此,对现有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立足学术前缘、结合导师的研究方向,以高校现代先进仪器设备作为教学平台,通过独立上机的操作方式、结合课堂理论,培养学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提升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综合素养,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模式[11-12]。为学生更好地融入创新型社会打下牢固的基础。

作者:梁向晖 钟伟强 毛秋平 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参考文献

[1]崔明子,任桂英。浅谈数字化语言实验室的发展与管理[J].中国轻工教育,2009(3):72-73.

[2]满秀华。数字网络语音室的管理维护与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1):150-151.

[3]左铁镛。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的作用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4):1-5.

[4]范冬梅。从创新能力的培养谈研究生实验教育的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8):7-9.

[5]蒋德珑,王克文,尹淑萍。研究生创新实验实践基地建设的探索与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1,14(3):164-166.

[6]熊庆,陈华,李梦龙,等。构建实验室大型仪器网络预约平台[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3):187-189.

[7]周玉岩,秦兆勇,戚国强。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平台的构筑与应用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9):202-204.

[8]刘丽葵,贺丽苹。提升高校大型科研仪器在研究生培养中效能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2):203-205.

[9]汤云晖,王波。大型仪器设备实验教学与本科生、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7:129-131.

分析化学论文 篇2

1.1使抽象内容形象化、难点问题直观化、复杂问题简单化

现代分析化学已成为使用和依赖于生物学、信息学、计算机学、物理学和数学等学科的一门“边缘学科”,涉及面广、内容多且抽象,例如在化学分析部分及电位法和永停滴定法主要包括定量分析,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平衡理论在分析化学中的具体表现和实际应用,与无机化学、物理化学中的溶液理论紧密联系起来,牢固树立“量”和“定量”的概念。仪器分析部分涉及定量、定性和结构分析,要求学生学会电化学分析、紫外、荧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和色谱分析中的定量分析方法,理解“量”与分析信号间的关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其光谱、质谱之间的关系及结构分析的基本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满堂灌,难以做到形象化,直观化。而多媒体教学中所用的课件采用多媒体编辑工具包括字处理软件、绘图软件、图像处理软件、动画制作软件、声音编辑软件以及视频编辑软件等把分析化学中一些抽象的理论特别是光谱分析部分,动态反映其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生动,简易易懂的画面,能够启发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光谱分析仪器的主要部件及工作原理时,传统的方法让学生感觉到知识面和涉及面广,内容多,很难抓住侧重点,而且众多的理论方法难理解,甚至产生厌倦心理,而采用动画,能直观展示出仪器的图像及其工作原理,一方面节约时间给教师跟学生互动,更重要的是抽象的理论、技术直观化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有限的时间里给学生讲授更多的知识。

1.2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节约时间、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很多内容难以在课堂上讲授。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把知识更多、更快地传授给学生,还节约了时间,增加了容量,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授课老师可以在相同的教学时间内向学生讲授更多的内容。采用多媒体,可以简化教学程序,加快教学节奏,扩大教学规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分析化学中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部分内容,化学分析是利用物质的化学反应及其计量关系确定被测物值的组成及其含量的分析方法。化学分析法历史悠久,是分析化学的基础。溶液四大平衡理论的建立使化学分析得以迅速发展,化学分析涉及到四大平衡理论多,所涉及到的内容包括高中化学以及无机化学课程,需要全面复习有关内容,而多媒体课件在这些方面显得尤其重要。

1.3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的科学,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因此,实验教学是分析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在实验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展示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的使用以及标准溶液的配制等基本操作,对于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有很大的帮助。在滴定分析实验中,大多数学生对终点时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很难把握好,容易造成终点提前或滞后,给体积的测量带来误差。对此,课件在实验演示中,用动画的形式把每一实验步骤以及常见指示剂在终点时颜色变化形象地表现出来,使学生提前获得感性认识,避免由于操作不当产生误差。这种多媒体教学,既直观、生动,又能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达到传统实验教学方式难以实现的效果,从而可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2我校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多媒体课件制作质量不高

部分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不认真考虑教材情况和教学大纲内容,课件的内容安排、概念、思路不严谨,重点不突出,文字大小不规范,颜色不清楚,过分利用华丽的图片、声音、视频多媒体辅助工具造成多媒体课件与课程内容之间有偏差,最终导致多媒体课件质量严重降低,也有一些教师干脆网上直接复制课件,稍作处理后把它搬到课堂上试教。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为例,在制作课件时,应将图片、动画等直观性较强的内�

2.2教师讲课速度过快,学生难以消化吸收

多媒体课件的快速功能是众所周知的,就是因为快很容易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信息量大,很多时候学生没有时间完全读懂、分析、整合、储存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跟不上教师的思路,学生难以消化吸收,这时很难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分析化学是以无机化学、有机化学、数学、物理等课程为基础,运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要求学生正确理解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而讲解基本原理时屏幕上的文字、公式的推导过程一晃而过,学生往往感觉既没有弄明白怎么回事,还不如自己看书,边看边想,更比不上老师在黑板上一步一步地边讲边推导,逐步理解。

2.3过度依赖多媒体,忽视了教师的重要地位

多媒体把声音、文本、图像等融为一体,形象、直观全方位的展示了教学内容,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密度,增加了单位时间内学生获得知识的容量,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但是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教师的主导地位起决定性的作用,有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即使采用传统教学,能抓住重点,用生动语言牵动学生心理,学生喜欢跟着他的思路认真听讲,从而收到很好的课堂效果,但有一些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丧失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导致教学效果下滑,甚至导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下降。应将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紧密的融合在一起,以便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把握好两者的比例,一般各占一半为好。

2.4在多媒体教学中,板书作用逐渐消失

过分依赖多媒体,淡化板书的作用,影响教师的创造性、灵活性、积极性以及教师跟学生之间的互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只是一味地跟着课件走,一节课下来,没有在黑板上留下任何字迹,这样很难给学生留下较深的印象。

3对策

3.1多媒体课件制作质量不高问题

一是任课教师保持教书育人的优良传统,认真负责,高度重视,在教材的处理和PPT的制作方面狠下功夫,合理有效的运用多媒体辅助软件制作出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而不是采用简单地从网上复制课件或别人的课件稍加修饰后搬到课堂上教学生。二是学校重视采购一些符合教学情况的有些课件,经常组织教师学习和讨论如何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

3.2精心制作课件,保证课件质量

PowerPoint是一种利用计算机制作幻灯片进行交互演示电子展示软件,是集文字、图像、动画以及音效、音乐、摄像于一体的多媒体制作平台。利用PowerPoint制作分析化学课件无疑是对分析化学的课堂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制作课件要注重课件的效率,合理应用现有的多媒体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的合成出精彩生动的课件,既突出中有突出趣味性,所以严格把关课件质量使得多媒体课件真正起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3.3加强对多媒体教学的监督管理

为了进一步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学校督导组应建立完善的多媒体教学评价系统,完善多媒体教学软件立项制度、评奖制度。督导组还应经常采取听课、在学生中作调查、和任课教师交流研讨等方式来了解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和解决。每学年以学校或学院为单位组织教学课件比赛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全国性多媒体课件比赛,从而不断提高多媒体教学的质量。

3.4传统和多媒体教学方式相结合

在分析化学教学中哪一部分内容要需要用多媒体课件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仪器分析采用多媒体教学的内容相对来讲比化学分析部分多一些,如有需要可以不用多媒体。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如师生间的交流,学生间的探讨等都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如采用多媒体教学,也应结合传统教学模式,精心编排课件教学,使学生既能体会到多媒体教学带来的多种感官刺激从而快速获取信息量,又能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理解更深刻。

化学分析论文 篇3

教学大纲是指根据专业培养计划制定学科的教学纲要。纲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时数分配等。为了配合我院“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的建设,修订了药品质量检测专业培养计划。我院原分析化学课程96课时,其中化学分析54课时、仪器分析42课时。结合专业培养计划,我们将无机化学和化学分析进行合并,合并后课时数为96课时,仪器分析独立成一门课程,学时数为54课时,同时理论课和实训课的课时比也作了相应调整。

2调整教学内容

按照分析原理分析化学可以分为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化学分析又以滴定分析作为主要内容,滴定分析是以四大平衡作为理论依据,因此将无机化学和化学分析合并成无机及分析化学。目前,高职学生的能力目标是会动手操作、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而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要求是够用就行,因此无机及分析化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物质结构基础理论、有效数字及数据处理、溶液化学平衡、滴定分析、元素及其化合物相关知识。对于药品质量检测专业,药品的生产质量检测、药物代谢动力学、人体内药物分析都需要仪器分析的相关知识,按照以前的教学计划,仪器分析只有42课时,很多仪器的理论知识都讲不透,学生理解的很吃力。由于课时较少,实训课也安排的少,实训课上,基本上是老师对照仪器介绍其结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再演示操作,学生基本上没有自己动手操作的时间。因此,新的教学内容将仪器分析独立成一门课,课时调整为72,增加仪器分析课程中的实训课课时,让学生对常见的仪器比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等的操作方法能够基本掌握,能够做到会使用常见仪器对药品进行理化分析。

3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分析化学教学仍然沿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教师的讲授、单向表述为主,学生通过听讲而被动的接受[3],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发挥出来,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训课时较多的课程,我院的实训课是大班教学,老师很难看完每个同学的实验过程,学生若没有学习主动性,就不会自己动手做实验,只是看着同组实验人员做,自己凑数据,完成实验任务。这样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引入了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法、项目化教学法、微课教学、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与之相符合的教学方法。譬如,在高效液相色谱仪教学中,学生在没有见过和实际操作过仪器的情况下学习,感觉比较抽象,枯燥,很难理解其原理。为此,我们将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各个部件(真空泵、色谱柱、检测器、色谱图)作为一个项目,再将每个项目的构造、作用、使用方法制成微课形式,学生在课前可通过微课的形式学习每个零件的结构和原理,课堂上,教师再将每个部件连接起来讲解,通过仪器的仿真软件模拟操作后使用真实仪器。这样通过“微课-课堂讲授-仿真模拟-实际操作”教学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更好的掌握了知识。

4加强实验教学与专业的衔接、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分析化学实验是分析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和熟练地掌握分析化学的实验操作可以为以后的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4]。因此,在选择实验内容时,尽量选择一些和专业有关的实验对象。例如,在介绍酸碱滴定的理论课后,安排“药用Na2CO3含量的测定”作为实验内容。并让学生思考如下问题:(1)如何配制HCl滴定液;(2)如何选择指示剂;(3)反应接近终点时,终点变化不敏锐,如何处理。选择药物作为实验对象,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能激发学生们学习专业的热情。优化实验教学内容还要做到开展多层次的实验教学,合理分配不同层次实验的课时比例,尽量降低演示性实验的比例、加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比例。演示性实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素养和数据处理能力,计划安排了0.1000mol/LHCl溶液滴定20.00mL0.1000mol/LNaOH溶液的滴定实验,配合验证教材中的酸碱滴定曲线,实验主要考察学生的基本操作如:容量瓶的使用方法、移液管的使用方法、滴定管的使用方法,滴定管的正确读数等。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是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计划中安排了“复方丹参片丹参酮ⅡA的分离与含量测定”实验。在实验中,将学生分为几组,每组学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流程,通过课堂讨论、老师点评,最终确定实验方案。每组成员根据最终的实验方案独立完成实验,分析实验问题,完成实验报告。学生通过“方案讨论-独立实验-实验分析”过程,培养了独立立思考能力,增强了集体荣誉感,激发了学习热情。

5完善考核方式

分析化学传统的考核方式就是全院统一一张理论试卷,试卷的内容以课后习题和平时讲义为主,题型有名词解释、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内容、题型比较死板。学生考前背习题就能考得高分,而真正理解多少却不得而知。这势必会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对考核方式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考核分为理论考核和实验考核两部分,理论考核由课堂提问和课程论文组成,课堂提问的问题由老师在课前布置,学生在课下通过学习或查阅资料加以掌握,确保每个同学每学期有2~3次的被提问机会。课程结束后,学生根据本人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写一篇课程论文。实验考核是由实验预习报告、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几部分组成,每次试验前,学生写出预习报告,给出初步的实验方案和实验流程,学生根据预习报告中的方案和流程进行操作。实验结束后,进行数据处理和实验分析。完善后的考核方式可以把学生从死记硬背课本习题、公式中解放出来。学生学习灵活性更高,主动性更强。

6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师队伍的水平决定着教学的质量[5]。目前我院药品质量检测专业及药学相关的分析化学课程的师资力量强,学历高、年龄结构合理,有的教师从事化学教学已达三十年,教学经验十分丰富。但大部分老师是综合性大学化学系毕业、有的是其他专业毕业“转行”教化学的,缺乏系统的药学知识,课堂上不能将化学和药学相关知识融会贯通,只能孤立的介绍化学知识。针对这一情况,学科负责人要求化学老师要系统地听一门专业课,将专业知识融汇到化学教学中去,专业课老师也要听化学老师的课,从而可以提出合理的建议。同时,学院鼓励教师利用暑假、业余时间参加省培、国培、去一线药企顶岗工作,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1]闫冬良,马纪伟.分析化学的PBL教学方法及效果评价[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1,28(5):91-96.

[2]周卿.药学专业本科《分析化学》教学探讨[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8,28(5):494-496.

[3]张超.PBL教学法在医学类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5):283-284.

[4]詹雪艳,袁瑞娟,段天璇,等.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探讨[J].药学教育,2012,28(1):43-45.

分析化学论文 篇4

近年来,由于教学改革,分析化学课时逐渐减少,教师由于教学内容多、课时少,往往采用满堂灌教学,学生很少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无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大部分教师上课照本宣科,教学内容枯燥,远离现实生活,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近几年,由于江苏省高考制度的改革,化学不再是高考的必考科目.据调查,目前我们院很多化学专业的学生在高考时都没有选化学作为考试科目.他们在高二小高考结束之后便完全不接触化学课程,导致很多学生化学基础薄弱,知识结构不完整,甚至出现了化学知识断层,因此,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对化学课程无从下手.同时,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现阶段大部分学校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分开进行的,学生很难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中,教学耗时费力,教学效果却不佳.现在的实验课基本上是由实验员准备妥当,教师在实验课上先讲一遍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学生只需照着实验步骤做一遍,至于为什么这么做学生很少思考,这种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甚至无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导致到做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时,部分学生对于导师选定的课题根本无法独立完成,更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对于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此,如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是急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2提高教学质量的思考和建议

2.1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分析化学涉及的内容范围较广,知识零散,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是照本宣科,机械地讲解一些基本原理和方法,远离实际生活和生产实践,容易使学生觉得该课程难以致用、枯燥乏味,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绪论课的授课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平淡地介绍分析化学课程的定义、性质、分类、任务等,会让学生觉得整个课程枯燥、乏味,感受不到学习该门课程的实际用处,难以提升兴趣.如果教师适当融入现实事例进行介绍分析,如食品安全领域苏丹红事件,三聚氰胺事件等;环境领域水质、空气污染等监测问题,学生将通过身边发生的事例体会到该课程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远比教师多次口头强调该课程的重要程度、考试的严格程度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验教学中,我们为了使学生更加充分理解、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分析化学的理论知识,在实验项目上进行了一定的调整,设定了一些趣味性强且贴近实际生活的实验项目.如“食醋中有机酸含量的测定”、“方山地区自来水硬度的测定”等实验.在自来水硬度的测定实验中,可以先向学生介绍水的硬度包括暂时硬度和永久硬度,暂时硬度可以通过加热煮沸来消除,而永久硬度却无法消除,而饮用硬度超标的水会影响人体的健康.如果硬度过大,饮用后对人体健康和日常生活有一定的影响,如:用硬水烹调鱼肉、蔬菜,就会因不易煮熟而破坏或降低营养价值;用硬水做豆腐不仅会使产量降低,而且会影响豆腐的营养成分等.[1]随后即让学生利用络合滴定法来测定自来水的硬度,看其硬度是否超标.这些实验内容与现实生活中大家较为关注的问题密切相关,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使学生认识到理论到实践其实就是一步之遥.

2.2巧妙设疑,引导学生开展讨论

传统的分析化学授课方式通常采用的是填鸭式教学方式,这种讲授法有其自身的优点,比如该方法便于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获得大量的系统知识,然而这种方法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根本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也难以及时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因此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等,灵活组合不同的教学方式,如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注重师生互动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例如,在《分析化学》第三章“滴定分析概述”的教学内容中,几乎全是抽象的概念、定义等,如:标准溶液、基准物质等,在往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的是传统的讲授法,向学生一一讲授相关定义和原理,但这种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对一些基本定义和原理的理解并不透彻.在今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摒弃了以往的教学方式,没有像以往一样唱“独角戏”,而是通过巧妙设疑,和学生展开了积极的讨论互动.通过提问,学生经过思考,适当的时候教师加以点拨,学生将会自己得出一些定义和概念,有效地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先向学生提出问题1:“如何测量某种酸的浓度?在早期没有现代的测量手段时是如何完成的?”可以先启发学生酸会有什么样的性质,学生经过思考会指出酸会使某些物质变色,酸会腐蚀金属,通过观察酸对金属的腐蚀程度来确定酸的浓度.但这只是对酸进行了定性分析,而我们分析化学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定量分析.若要知道酸确定的浓度,我们必须找到更准确的方法.假定有一种标准碱,这时学生会想到酸碱会发生反应,但是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反应呢?紧接着要解决这个随之而来的问题,如果只是把两种物质进行简单地混合,这样产生的误差会很大,学生会自然地想到采用“滴定”的方式.这时引入问题3:“如何确定反应终点?”可以和学生一起回忆以前学过的一些反应,有的反应会有颜色的变化,通过颜色的变化来确认终点,有的反应会有沉淀和气体生成,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确定反应的终点,而有的反应没有任何实验现象,如酸碱反应“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这样的反应又如何确定终点呢.这时可以启发学生,在酸碱滴定过程中会有哪个物理量发生变化,学生会想到溶液的pH值,这时可以提出在《无机化学》中用过的酸碱指示剂如:酚酞、甲基橙等为什么可以指示酸碱反应的终点?学生通过思考会想到酚酞、甲基橙等这些酸碱指示剂的颜色会随着溶液pH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这样就得出了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在整个章节的教学过程中都贯穿了提问、思考、启发、得出结论这样一个过程,整堂课气氛活跃、讨论热烈,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教学过程中,同时通过自己思考、总结,对整个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更加透彻.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教学效果良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接下来几章具体的滴定分析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都采用类似的思维思考和解决问题,教学效果得到了极大地改善.

2.3理实一体,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是分析化学教学的重中之重.目前,我们的学时安排为理论课程50课时,实验教学56课时,虽然实践技能训练在教学时间中占有不小的比例,但分析化学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是分开进行的,同时开设《分析化学》和《分析化学实验》,这样课程设置有优势,但也有许多不足.[3]首先,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是由不同的教师担任的,不利于教师对学生在理论课和实验课学习中的全方位把握;其次,容易出现理论课和实验课衔接问题,导致某些知识点重复讲、漏讲等问题;时间和空间的转换也使学生难以将理论融合在实践中,特别是这学期的教学进度安排,有的实验在理论授课之前进行,学生对所用原理一知半解,只是重复实验步骤,得出简单的结论,这样的教学方式耗时费力,教学效果却不如人意.同时,在这两年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不重视实验,没有主动性,虽然会要求学生预习并写预习报告,但多数学生只是把有关内容抄到报告上面,很少去思考为什么用该试剂,为什么称取这么多,用什么精度的天平称取,为什么用该种指示剂等等,而且在实验项目进行之前,实验课教师为实验做的准备工作过多,学生甚至不知道一些药品如何配制,学生在实验课上只是按照标准的程序进行验证,可对为什么那样做却不甚了解.如果可以将理论和实验统筹安排,在理论知识的讲解过程中,适当地融入实验项目,穿插提问实验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布置学生对所要进行的实验项目进行预习.理论授课后,学生经过短暂的思路整理随即进入实验室,针对讲解用实验来验证理论,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强化学生对于理论的掌握、对现象的记忆和对操作的熟悉.如果能实现同堂教学,将相关理论和实训技能放置在同一教学单元中进行,在授课的过程当中可以随时停下来观察实验现象,或是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随时进行分析和讲解,在学生最想弄明白问题的时候引导学生去思考,并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给出合理的解释,教师和学生处于整体性教学区域中,教师边教边做,学生边做边学,这样将会解决理论和实践脱节,教与学脱节的问题.[3]在同堂化教学中,也可以把一些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改为简单的设计性实验,实验时设置一系列问题由学生回答,比如“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实验中,可以先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如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可不可以采用直接法配制?称取氢氧化钠应该用什么精度的天平?可以利用哪些基准物质来标定氢氧化钠溶液?称取基准物质的质量范围应该如何确定,又采用什么精度的天平进行称量?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总结、讨论和交流即会整理出一份完整的实验方案,这样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将会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4融入科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交叉学科的发展,分析化学与环境科学、食品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现代分析化学的使命已由单纯提供分析数据,发展到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和知识,以解决其他学科提出的新任务.所以教师在阐明经典分析理论和方法的同时,要根据分析化学发展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把本学科发展前沿的新知识、发展动态融入到教学中,引入各个领域中分析化学的新进展和新成果,使得分析化学和分析化学实验这两门基础课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基础”,而是让学生明确自己专业学科的方向和未来.通过在教学中不断渗透前沿学科,不仅使分析化学教育富有生命力、感染力和时代感,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4]对于有科研项目的教师,可以让学生适当地参与到自身的科研项目中.教师可将自己的课题分解成若干子任务,详细给学生介绍课题背景,讲解要解决的问题和预期效果,引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并鼓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在课余时间和假期耐心指导实验,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实验计划的组织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科研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在分析化学教学中开展科研实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参加必要的科研活动,亲自参与科研实践,可使学生通过科研实践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创造知识的能力;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在科研实践中将会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和不断进取、不断探索的精神,学生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和素质、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得到强化,知识面不断扩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3结语

分析化学论文 篇5

关键词:成果导向;分析化学;教学模式;教、学、做一体化;改革创新

成果导向+行动学习的教学模式,是未来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课堂上行之有效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指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有机结合,加强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成果导向教学理念指出,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必须与企业对接,以适合专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为培养依据,重点突出其应用性,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综合性、实践性为一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成果导向教学理念的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因此,创建一个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目标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体系是非常必重的。成果导向+行动学习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模式。

一、分析化学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内容设置及教学方法的改革

首先要遵循成果导向理念下的课程结构必须适应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变化而不断改革的原则。因为在传统的分析化学的课程内容设置中,理论教学与实验训练为两个相对独立的教学环节,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不能相互促进、相互补充,还在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而不是以实用、够用为原则,课程结构和内容已经达不到社会、企业及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提出的培养目标要求,所以分析化学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必须要有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吻合的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起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所以我们把分析化学实行模块化的课程设置,分为分析检验基础理论、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吸光光度法等几大模块。从而使分析化学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得以实现。同时在教学方法上也进行大胆改革,如采用头脑风暴、翻转课堂、问卷调查等新的教学方法,如针对某一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根据以往的知识基础,构思、设计一个完整的教学课件,上课的时候,展示给同学们,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归纳思考能力、演讲表达能力、组织策划能力,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他们独立完成任务的决心,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二、把握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实行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过程中,应以基本技能训练为中心,以综合素质� 例如在成果导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准备活动发展活动整合活动的教学环节,设计教学任务,重点在发展活动教学环节的把握,把决大部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先完成任务,教师针对难点问题加以指导,让他们在实践中领悟、感受所学的知识,加深记忆。分析化学课程突出实践动手能力,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融为一体,是每位教师进行成果导向+行动学习教学理念实施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改革途径。在实验前,教师先交给学生实验题目,让他们设计切实可行的实验步骤,选择实验仪器及药品。例如在对动物血液中微量钙离子的测定、血液中血糖含量的测定、蛋白质的测定、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中,即可以选择滴定分析法进行测定,又可选择吸光光度法中的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针对药品生产技术专业,在生产药物制剂时,所需溶剂水中氯离子含量的测定时,就采用了沉淀滴定法的莫尔法、法扬司法的理论与实验来解决问题。在实验中,针对个性问题教师单独指导;对共性问题,由教师统一示范解决。通过学生的独立设计和小组协作,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和凝聚力,每一次完美成功的实验结果,都能使学生振奋、快乐。实验完毕后,师生共同归纳与总结实践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所用到的理论知识,找出其中的重点和难点,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建立有效的教、学、做一体化的评价机制

在教学过程中,构建一套良好、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不仅可以激励学生成长、还可以促进、完善教学功能,这是学校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的前题保证。以往分析化学的评价体系是通过试卷答题进行考核,考核内容以理论为主,实践内容为辅。那么在教、学、做一体化的评价体系上,要重点考核实际操作能力及必要的专业相关理论知识,推行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的综合化考核。这种考核在每一教学模块结束后,都对学生的在课堂学习表现、作业完成质量、实验动手能力及实验报告的书写等进行综合化考核,考核内容既涉及基础理论知识、基本实验技能,又涉及相关专业知识,通过这种综合化考核,能全面、公正地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选择获取前沿信息的综合能力进行考核,而不是期末一份试卷决定成绩。比如,针对测定样品中钙离子含量时,就可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能力,如学生可选择配位滴定法的EDTA法测定;选择氧化还原滴定法的间接方法测定;选择吸光光度法的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这样的考核题目就是典型的综合化考试题目,它可以考核学生在解决某一问题中对这一问题方案的设计、仪器药品的选择、实验态度的确定、团队协作能力、实验结果的总结分析等综合能力。

作者:李惠琪 秦秀玉 李超 单位:黑龙江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明月。高职药学分析化学“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5(16).

分析化学论文 篇6

首先,从教师与学生方面来看,当前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学历偏低,大部分都没有参与相关实际操作工作的经历,因而难以传授给学生比较实用的操作经验,对于各种实验参数的理论影响和实际作用也难以进行深入的分析和阐述。对实验课堂的组织能力不够强,导致实验课纪律比较混乱。从学生方面来看,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还比较薄弱,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不高,实验动手能力较差,对实验活动不够重视,参与意识不强,影响了实验效果。

其次,从教学模式来看,当前高职分析化学实验课仍然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听讲做笔记,然后根据教师的方法来依葫芦画瓢,再加上现有的论证性实验,“照本宣科”、毫无新意,不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导致学生难以激发对实验课程的兴趣。此外,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所分析的样品大多数为实验室提供的纯品,很少是学生实际采集的,实验缺乏主动性和积性,体会不到实验成功的兴奋与满足感,也体会不到分析实际样品的重要性和严肃性。

再次,从实验器材看,近几年来随着高职学校的大幅扩招,在校学生人数猛增,由于资金等条件的限制,实验仪器的购进量与学校学生增长量不成比例,学校实验仪器过少,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验需要。同时,由于国家对高职学校经费投入不足,高校自身的筹资渠道狭窄,导致学校更新设备的资金能力严重不足。当前职校实验室配备的多数为传统的分析仪器,缺乏先进的、与企业行业实际使用一致的分析仪器,这导致在实验教学中学非所用,很难真正掌握生产一线所用仪器的使用方法。

二、提高高职分析化学实验课有效性的途径

1.优化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课程及内容。

分析化学主要可分为结构分析和成分分析两个部分。其中,高职分析化学教学以成分分析为主,而成分分析又可以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一般而言,定性分析实验内容比较繁琐,实验效率不高,且在某些内容上与无机化学实验内容有一定的重复。因此,相关人员可以对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将定性分析实验纳入无机化学元素化合物的实验教学内容之中。高职学校主要是为国家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上应进行适当改革,在实验内容安排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高职教育的实际目标出发,以实用为先、需求为准,加强实验内容的基础性、普及型和应用性,在保障学生操作规范的基础上逐步开展技能训练,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

2.加快化学实验室建设。

分析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质量与化学实验室装备条件的是否先进有直接关系。当前,实验室建设已� 学校应该集中力量加大对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可见分光光度计、电子分析天平、精密酸度计等先进的分析检测仪器的购进,加快建设分析实验室、分析天平室等化学实验室,努力创建高水平、高质量的化学实验实力与实验条件,为提高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创造积极平台。

3.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应当尽快进行改革。首先,要重视对学生的基础辅导。分析化学的实验课与理论课同样重要,要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验知识的学习,对一些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不仅要以补课方式加强个别辅导,还要加强检查和督促,防止学生出现编造数据和抄袭实验报告等情况。同时,高职院校为国家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决定了高职分析化学实验课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对学生的基本操作严格把关。分析化学实验课基本操作多、要求严、实验时间长,教师要从最基本的仪器洗涤及保养等基本操作开始,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保持严谨、细致、求真务实的实验作风。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往的分析实验课,学生大多只是按照教师的规定程序进行实验,缺乏主动实验的欲望。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可以提出实验课题,由学生根据实验内容来自行设计实验步骤。如让学生检测市场上销售的钙片中的钙含量,学生即可查阅相关资料进行钙片溶解、试剂配制、滴定、实验结果分析等一系列步骤,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索欲望,还有助于提高其综合能力。

4.完善实验考核制度。

实验课与理论课不同,其成绩的计算应该采取综合评价的方式进行,包括平时表现、笔试和现场实验等多种考试形式,综合考虑学生的各项能力,注重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成绩评定,平时的实验态度可占30%、笔试成绩可占20%,现场操作占50%。在现场操作考试中,要求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力求操作准确、数据精密,并结合计算机进行实验数据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数据的严肃性。若出现数据异常情况,则让学生积极找出原因并作分析解释。若学生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则必须进行补考,保证考试的合理公正。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高职分析化学实验课指导教师的素质偏低,应加大鼓励实验教师的进修和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同时,还可以有计划地聘请公司或企业实验能力强的教师来指导本校的实验课教学工作。此外,还可以聘请其他高校的教师来指导和从事本校的实验教学工作,充分为本校教师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创造条件,促进学校实验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结语

总之,要切实提高分析化学实验课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加快建设完备的化学实验室,改进课堂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相应的考试制度,精心设计实验过程,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逐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发展。

分析化学论文 篇7

论文摘要】本文结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分析高职院校水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4点教学改革,主张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实验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提高实验水平。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以岗位要求的技能、知识为出发点,按照社会人才市场的要求,以训练职业能力为本的教育,其最大的特点是注重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水分析化学实验是高职给排水专业的必修课。水质监测、分析作为给排水专业学生就业岗位方向之一,决定了水分析化学实验课就应以培养水质分析化验的实际工作能力作为教学目标。把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作为水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目标时,应从实际出发选择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实验教学环节,注重学生综合职业技能能力培养,实现课程与岗位对接零距离的要求。本文结合我院当前水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不足,谈谈对高职水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水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1、基本操作实验内容过少

实验内容一般以常规检查项目设定,且所用实验试剂、实验仪器均由实验室教师准备好,实训工作面铺开不广,基本操作也得不到充分训练,造成学生实验时出现操作不规范、测定速度较慢、误差较大等现象,且体现不出学生综合技能操作能力。

2、激励机制在考核方法上得不到体现

受实验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观念的影响,实训考核没有得到重视,主要以学生预习、实验操作规范化和试验报告三方面内容进行考核,考核主观性大,不利于学生重视该门实训教学。

3、实验教学手段单一

现在水分析化学实验普遍存在这样一种教学模式:内容→原理→步骤→操作要点→注意事项→学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总结→填写实验报告。教师讲实验“照本宣科”,没有新意,学生操作“照方抓药”,存在实验兴趣不高,实验作风不严谨等现象。

4、实验班次人数较多,教师难以全面指导

每班次基本上都为50人左右,教师的巡回指导难以全面纠正隐蔽的操作错误。课末小结时,由于学生认知水平和动手能力的差异,难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同步完成,提前做完的想走不愿听,未做完的来不及听,想听的也受他人干扰未必听得清楚,总结难达预期目的。

5、不适应现代科学发展的需要

现代分析仪器设备缺乏,实验项目开设主要以经典分析为主,主要涉及四大滴定分析和吸光光度法,学生对现代大型精密分析仪器感到陌生,不利于工作后的进一步掌握。

6、实验室教师素质水平难以适应教学发展要求

实验室教师很多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学历偏低,几乎没有参与相关工作实际操作的经历,很难要求他们能够传授给学生很多的操作经验,以及分析比较新仪器新方法的优劣,深入阐述各类实验参数的理论影响和实际作用。

二、改革水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途径和策略

1、教材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的取舍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故选择教材十分重要。一般来说,按教材的内容,编排及适应性来选择。针对专科给排水专业学制较短、学时有限等局限,首先须对现有教材内容及其编排进行必要的调整。加大水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在实验内容安排上应由浅入深,由部分向整体逐步展开,在保证学生操作规范的基础上,开展职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职业技能素质。从高职教育培养目的出发,实验、实训教学内容应以“需用为准,够用为度,实用为先”为原则,因此在实验内容安排上应重视基础性、普及性和体现职业岗位综合技能性。实验内容大体可分为三个部分进行,一是分析基本操作的训练,如玻璃仪器洗涤、药品称量、试剂配制、移液、定容、终点标定训练等;二是方法掌握训练和认识,要求掌握滴定分析、分光光度分析、电位分析方法及认识大型紧密仪器法(如原子吸收光谱法,气相、液相色普法等);三是按职业岗位要求完成水质指标测试全过程操作,即教师提供的是需测定的水样(可为自来水厂的水源水),可选择的测定项目(如COD、碱度、氯含量、硬度、铁含量、溶解氧等[2])、所需的仪器、药品和实验场所,要求学生通过查阅国家标准方法选择测定的方法,并进行玻璃仪器洗涤准备、试剂制备、方法测定、数据记录处理及标准评价等的全过程。通过这样层层深入的技能要求训练,并将学生置于职业岗位角色,使学生职业技能综合能力得到提高。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实验水平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开展多手段实验教学,这不但能减轻老师的工作强度,改善授课环境,又能使教学直观,简单明了,缩短学生理解消化的时间,大大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和提高学习热情。在传统的课堂演示教学中,往往受空间分布影响,造成音效或视觉不够清晰。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及演示录像的演示,可以多角度进行,还可以放大、回放等,使演示的效果得到大大的改善,也可以减少学生每次实验进行的时间,便于实验教学的安排。在制作、播放安排上,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量大,音、图、文并茂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如实验课前组织学生观看实验基本操作和安全知识相关的课件,向学生讲解正确操作的理由和违反操作对个人和环境的危害,使学生做到操作规范,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及对环境的污染;又如原子吸收光谱仪,气相、液相色普仪等,这些仪器较为贵重和精密度要求高,难以满足学生普及使用,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教学,可以使学生认识这些大型精密仪器及其操作方法,为今后进一步掌握提供有利的条件。

3、改革实验教学考核办法,完善实验评价体系

水分析化学实验进行单独考核,考核内容可分两部分进行,一是平时实验表现(学生预习、实验操作规范程度和试验报告)占40%,二是综合实操考核占60%。按实验内容的安排,基本操作训练和方法掌握训练按固定的时间安排进行分组训练;按职业岗位技能要求选择水质指标的测定要求至少进行两项,一� 考核水样采用自来水厂源水进行,制定评分表根据不同的操作步骤和测定结果进行分项评分,适当增加考核的难度,引起学生的重视并加强平时操作的自我管理能力,保证学生综合技能操作水平的真正提高。

4、重视实验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使教师的指导真正到位

高职教育要实现“产、学、研”结合,实验室教师应� 一个高素质的实验室教师,除了完成日常的实验室管理工作,上所开设的已有实验课外,还应该主动熟悉和开发现有仪器的其他功能,研究在本实验室的配备条件下,如何增加新的实验内容,而不应该墨守常规,数十年不变。但当前实验室教师属教辅人员之列,并不受重视,实验室教师存在层次比较低以及难以获得出去进修或培训机会的情况,获得晋升的机会少,导致实验师资队伍综合素质及地位降低,队伍难于稳定,使得实验教学真正与社会接轨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应该加大鼓励实验室教师进修和培训的力度,或有计划地聘请公司、企业实验能力强的专家指导实验室工作,积极鼓励和引导实验室人员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和最新研究成果,参与“产、学、研”,参与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从而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另外还可以借鉴东北大学的做法:拟聘有较高学术造诣、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担任实验中心负责人,且规定三分之一的教授、副教授从事实验教学工作。这样也为实验室的项目研发提供了充分的人力资源,促进实验教学团队的不断学习和发展,进而使实验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忠。高职分析化学实验的现状及改革[J].科技信息,2007,5.

分析化学论文 篇8

由于长期以来受“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教育观念束缚,实验教学考核的改革远远滞后于理论教学改革进程,加之一直以来该校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实行的是总成绩=平时成绩(60%)+实验报告成绩(20%)+笔试成绩(20%)的模式。结果造成学生实验时只当是旁观者,不愿积极动手,实验原理和实验基本知识一知半解,出现抄袭实验报告者也能得到高分,实验有关知识做完忘完,但笔试前死记硬背却能得到高分,造成学生认为只要实验报告和笔试拿高分,实验不缺席便能取得好成绩。学生极不重视实验课,影响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得不到相应提高,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和质量,“高分低能”现象严重。

2分析化学实验多元考核模式的建立

针对分析化学实验考核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在实验教学中采用和实施多元实验考核模式。主要考核学生动手能力和设计实验能力,平时考核、期末操作技能考核和设计型实验考核相结合,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设计实验能力,统筹考核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集中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全面性和综合能力。

2.1平时成绩考�

2.1.1检查预习报告

我们对参加实验的学生都明确要求实验前必须进行预习,并写出预习报告,预习报告必须完整阐述实验原理,详细陈述实验步骤,准确表达相关图表,通过预习使学生能明确了解实验目的及要求,熟悉实验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对不写预习报告或敷衍了事的学生,取消其进行实验的资格。

2.1.2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一般在讲解后进行,内容涉及实验原理、注意事项和有关知识的拓展等。依据学生回答问题是否积极主动、正确与否等情况评分,计入平时成绩。

2.1.3实验过程全程监督

学生开始实验后,由指导教师和实验员组成监督小组。对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全程监督。包括实验考勤、课堂纪律、动手能力、操作规范、实验质量、清洁卫生等方面进行评分。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准确评价。

2.1.4实验数据审核

化学实验要求学生在实验中坚持实事求是,如实记录实验数据而不能随意臆造或修改,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掌握实验方法,控制好相应测定实验条件,确定存疑数据。因此我们要求实验后实验数据必须由教师审核。数据考核主要从数据是否合理,数据记录是否规范,误差是否在允许范围以内等方面进行评分,对数据错误,误差较大的学生教师不予通过,要求学生须重做直至数据符合要求。通过对分析化学实验中误差分析及其数据处理,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进而提高学生们的科研创新能力。

2.2期末操作技能考核

分析化学实验操作技能考核采取随机抽题并现场操作的方式,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操作考试,并当场提交结果和实验报告,由指导教师和实验员依据实验结果、现象和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现场评分。基本操作技能考核主要从学生滴定分析操作、天平操作、溶液的配制及转移等基本技能和反应条件的控制等方面进行考察。这种综合考核的形式能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和基本实验技能,极大地增强了学习积极性和对实验的重视程度,培养了学生基本科学素养。

2.3设计型实验考核

设计型实验考核是学生已经接受了一个学期的基本实验训练后,掌握了实验基本操作及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进行命题。在考核前两周,由学生抽签确定设计型实验考核题。学生根据命题与指导教师进行沟通和探讨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运用所学的知识,独立思考,自行设计,写出实验方案。实验方案包括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实验条件等。实验所需材料由实验员准备。实验时,教师对学生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验操作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实验数据记录和结果处理,以及分析结果的正确表达和实验报告的书写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和科研协作能力,为毕业论文打下坚实基础。

3分析化学实验总评成绩评定方法及标准

新的考核模式中,分析化学实验成绩按“平时成绩(40%)+期末考核成绩(60%)”综合评定,期末考核成绩由期末操作技能考核成绩(30%)和设计型实验考核成绩(30%)两块组成。在新的实验考核模式中体现了考评体系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基本动手能力、基本技能所占比例为60%。通过对各环节制定的评分标准综合评定,使分析化学实验评分体系实现科学化和定量化,体现了人性化和公平化。

4分析化学实验考核改革的成效

通过对分析化学实验考核模式的建立和实施运行表明,这种多元考核模式能科学、公正、合理评价学生的实验水平和技能,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增强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创造性思维、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诸方面都起着促进作用,提高了学生独立实验能力,显著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

分析化学论文 篇9

分析化学课程的内容包括经典化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各种分析仪器的原理、结构和应用。随着分析化学相关科学研究的快速发展,不断涌现的新型分析方法与技术为分析化学教学提供了全新的知识和内容,同时也使分析化学的教学内容变得越来越繁杂。因此,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我们根据分析科学学科研究的发展趋势,牢牢把握分析化学的重难点,融合知识点,做到“少而精、精而新”。知识点的融合主要遵循以下思路:1)采用“比较式教学”编排内容相关的章节的重难点,例如比较不同色谱方法在原理、仪器结构、分析性能和应用等方面的异同点;2)采用“联想式教学”关联不同章节的重难点,例如介绍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方法的特点;3)采用“交叉式教学”介绍与分析化学交叉融合的其他学科相关内容,开阔学生的眼界,引发学生的科研兴趣;4)采用“科普式教学”穿插对于分析科学家的介绍,加强学生的德育培养。表1列举了仪器分析具体教学内容的调整及知识点的融合。分析化学课程的内容繁复,课时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传授分析化学相关知识,需要抽提融合相关知识点,设计“比较式”的教学内容。

比如说原子光谱仪器包括原子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光谱和原子荧光光谱等,它们的仪器原理都涉及气态原子获得能量后由基态跃迁至激发态的过程,仪器组成主要都包含光源、原子化器、分光系统和检测系统等,分析对象都是无机元素。在课程内容设置上,我们通过比较式教学的方法讲授以上3种原子光谱仪的原理、构造和性能特点,不仅精简了教学内容及学时,同时也突出了重难点,让学生对这3种仪器的异同点有更深刻的认识。另外,在授课内容上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点,更重要的是传授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让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促进学生发挥主动能动性,自主学习,举一反三。虽然分析化学教材中各知识点独立成章,但是教学内容上要注重知识点的关联性,因此,需要设计“联想式”的教学内容。比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和质谱分析属两种分析技术,在教材中是分章介绍的,但是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分析化学的热点研究领域之一,是有机污染物检测、药物成分分析、蛋白质组学分析等研究的重要分析手段,因此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注意知识点的结合,也可以对学生的发散式科学思维模式进行引导和培养。随着分析化学的快速发展,分析化学与生命科学、医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分析化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已成为现代分析化学发展的趋势之一。

因此,需要设计“交叉式教学”,注意分析化学与其他学科内容的关联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查阅大量文献和参考书,精心收集授课资料,保持头脑清晰,确保授课内容逻辑性强;注意引导学生将其他课程上所学的知识与分析化学相关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比如,蛋白质组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研究内容,除了蛋白质印迹等常规生物学方法外,目前已涌现了多种高灵敏、高选择性的蛋白质定性/定量分析新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物学和分析化学相关知识,深入思考如何将分析化学方法应用到生物分析中去。在传授分析化学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同时,不能忘了道德品质的熏陶。俗话说“先做人,后做事”,具备优良的学风和专业精神,是培养科研创新型人才的首要条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科普式教学”,穿插对分析科学家的介绍,培养学生的学风和品德。在授课过程中,穿插相关分析科学家的事迹介绍,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分析化学的发展历程和动态,还可以突显科学家坚持不懈、探索真理的治学态度与人生追求,以此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

2改善教学方法强化互动式教学

注重引发式课堂教学。抓住分析化学综合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可以将分析化学与日常生活中的关注点(比如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等)关联起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趣味性和启发性;在新章节授课前,通过播放短视频等方式抛出关注点,引导学生思考其与分析化学的关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原子光谱分析这一章节之前,播放小段关于血铅中毒统计的视频引起学生关注,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检测铅中毒。此时可以复习回顾经典化学分析中的EDTA络合滴定分析方法,然后引出即将要学习的原子光谱分析。这样不仅可以做到知识点的融合,还可以引发学生对即将要学习内容的关注。尝试身份互换式课堂教学。对于学生可以自学的章节,提倡学生自学,在课堂上让学生变为老师,以“小老师”的身份给其他学生讲授该章节的内容,其他学生听完后给出意见和评价。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指出该章节内容应该把握的重难点,肯定学生讲得好的地方,指出在自学中应该改进的地方。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将内容讲出来,其他学生对所讲内容进行评价。这就要求教的学生对所讲内容完全把握,了解越透彻,讲出来的内容才会言之有物;学的学生如果不下功夫,则提不出好的见解与看法。再加上老师的总结,形成双重的教学相长,大大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加文献讨论环节。在学生掌握一定的分析化学知识后,让学生精读有代表性的英文分析化学科研文献,并做文献汇报。具体方式为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阅读一篇文献,小组成员通过课下交流讨论的方式熟读文献,分析思考“为什么要做这个研究”、“这个研究解决了什么问题”、“这个研究怎么解决的问题”、“这个研究还存在什么问题”等问题。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在课堂上进行文献汇报,并在全班开展讨论。这种方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了解“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经典科研过程,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调动其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增加实践参观环节。我院分析化学的科学研究工作覆盖了现代分析化学中光分析、电分析和分离科学等领域;而且结合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具有交叉学科研究特色。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我院分析化学学科优势,在课程的最后阶段,带领学生参观分析化学相关各课题组,使其直观了解分析化学学科的研究情况和研究者的研究状态,为他们进一步的科研学习奠定基础。

3完善评价体制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

好的评价体系可以检验出学生能力是否有所提高。单一的评价模式无法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唯有合理采用多种考核模式才能够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一是注意对学生平时的考核。在课堂讨论环节详细记录学生的表现,从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和思维拓展能力两个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除了教材习题外,可以布置一至两次文献阅读汇报,从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二是注重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的考核方式,同样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在出题时应避免过多的客观题,增加主观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强调将所学的分析化学知识点相互结合来解决实际分析问题,或者设计实验方案,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科研头脑和创新思维能力。

4结束语

伴随着分析化学学科的快速发展,分析化学的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丰富考核形式,让学生清楚认识到为什么要学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学什么,分析化学能解决什么问题,并且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通过强化分析化学课程教与研的结合,以加强学生对分析化学的基础理论及科学前沿的理解和认识,最终的实施效果是令人满意的。通过学生打分,本课程的教师评价和课程评价均在95分以上,且学生总体反映授课老师教学计划和目标明确,授课条理清晰,教学方式多样,能充分与学生沟通解疑答惑。据统计,2006~2011年,我院81篇学士学位论文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我院2006~2011届本科毕业生在读期间发表科研论文63篇;2007~2013年,获批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24项,校内大学生科研项目立项88项;2006~2013年,本院本科生在各类学习科研竞赛中,获湖北省大学生化学学术创新成果报告会、湖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以及挑战杯等各类奖项78项。综上所述,本文介绍的教学改革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研意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有利于国家需求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还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学工作的推进,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教学质量,为进一步完善分析化学本科教学培养体系积累经验。

化学分析论文 篇10

教学方法

项目课程的教学组织过程中各项目的工作任务均以认知相应的实训场地作为起始,培养学生营造规范、整洁的工作环境和科学的工作素养。继而学习相应的测试仪器并完成仪器操作技能的训练,同时理论实践相融解决工作任务的问题、难题,然后拟定实验实施方案,完成测试工作。第一次课的教学首先向同学们介绍建材化学分析项目课程性质、定位标准,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入手,让学生了解与本课程相关的工作岗位及工学结合的课程特色。从知识能力、职业素养多方面让学生认识课程的设计和培养目标。了解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知晓课程的过程考核方式。然后让学生们例举出质量优劣的建材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国外罕见的特大建筑事故。如:巴黎的夏尔─戴高乐飞机场倒塌事故,是因为部分水泥质量低劣,拱顶穿孔造成混凝土质量逐渐退化所致。还要向同学展望建材的发展前景,如:奇特功能水泥、透明水泥及其功能的研发等。拉近学生与该课程的距离。另外利用多媒体,带领学生到施工工地实验室,参观建材检测工作岗位化验人员的工作过程(如:路面建材实验室中化验员如何对路基材料石灰石的化学分析等)。通过范例,让学生了解与本课程相关的工作岗位,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使学生带着好奇心、充满着信心,开始建材化学分析课程的学习。课后,让学生写出对第一次课的感想,写出自己存在的疑惑。教师通过第一次课后的作业批改,了解学生的心态,做到有的放矢的教与学。基本技能的教与学对学生进行基本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的培养,是建材化学分析实践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目的之一。根据本课程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使学生会操作常规分析仪器、设备,学会化学成分检测方法,必须完成若干个学习型工作任务(见表1中项目一、项目二)。学习型工作任务教学做的教与学过程:第一步,借助多媒体演讲仪器及操作技能、检测原理;第二步,教师边讲边演示给学生,同时设计问题与学生互动;第三步,指导学生教学练做完成学习型工作任务。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小组团队的合作,增强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例如:检测水泥化学成分Cl-含量的教学做,必须先教会学生掌握沉淀滴定方法和操作技能,再教会学生配制、标定标准溶液以及检测Cl-的方法原理及要点。在此基础上,学生根据要求自行选用或设计检测方案并完成工作任务。3.3建材化学组分检测的教学做在课程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设计若干个综合任务(如表2中项目三)。例如高效减水剂中甲醛含量的测定,即混凝土外加剂原材料的检验的教学做:在教与学过程中,教师应创造各种条件和形式开展学生间的交流、师生间的互动。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结果的记录与分析,鼓励学生运用口头、书面、讨论各种形式进行交流。在学生之间营造积极活跃的气氛,培养学生提出质疑。引导学生放弃错误观点,接受科学合理的解释。

构建网络平台辅助教学

建立建材化学分析项目课程网站,为学生提供建材化学分析教学的网络学习平台。将该项目课程的教学标准、教学大纲、电子教案、习题库以及建材化学分析相关的网站,以网络的形式提供给学生,用于增大教学信息量,便于学生复习和归纳课堂所讲授的内容,起到助教辅学的作用。利用多种现代教学手段,尤其是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和录像等。课件内容精练、形象直观,可明显提升教与学效果,通过ppt、flash等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理论知识具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积极利用电子书籍、期刊、数字图书馆等各大网站等网络资源,让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使学生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拓展得以实现。

分析化学论文 篇11

分析化学课程的内容包括经典化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各种分析仪器的原理、结构和应用。随着分析化学相关科学研究的快速发展,不断涌现的新型分析方法与技术为分析化学教学提供了全新的知识和内容,同时也使分析化学的教学内容变得越来越繁杂。因此,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我们根据分析科学学科研究的发展趋势,牢牢把握分析化学的重难点,融合知识点,做到“少而精、精而新”。知识点的融合主要遵循以下思路:1)采用“比较式教学”编排内容相关的章节的重难点,例如比较不同色谱方法在原理、仪器结构、分析性能和应用等方面的异同点;2)采用“联想式教学”关联不同章节的重难点,例如介绍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方法的特点;3)采用“交叉式教学”介绍与分析化学交叉融合的其他学科相关内容,开阔学生的眼界,引发学生的科研兴趣;4)采用“科普式教学”穿插对于分析科学家的介绍,加强学生的德育培养。表1列举了仪器分析具体教学内容的调整及知识点的融合。分析化学课程的内容繁复,课时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传授分析化学相关知识,需要抽提融合相关知识点,设计“比较式”的教学内容。

比如说原子光谱仪器包括原子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光谱和原子荧光光谱等,它们的仪器原理都涉及气态原子获得能量后由基态跃迁至激发态的过程,仪器组成主要都包含光源、原子化器、分光系统和检测系统等,分析对象都是无机元素。在课程内容设置上,我们通过比较式教学的方法讲授以上3种原子光谱仪的原理、构造和性能特点,不仅精简了教学内容及学时,同时也突出了重难点,让学生对这3种仪器的异同点有更深刻的认识。另外,在授课内容上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点,更重要的是传授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让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促进学生发挥主动能动性,自主学习,举一反三。虽然分析化学教材中各知识点独立成章,但是教学内容上要注重知识点的关联性,因此,需要设计“联想式”的教学内容。比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和质谱分析属两种分析技术,在教材中是分章介绍的,但是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分析化学的热点研究领域之一,是有机污染物检测、药物成分分析、蛋白质组学分析等研究的重要分析手段,因此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注意知识点的结合,也可以对学生的发散式科学思维模式进行引导和培养。随着分析化学的快速发展,分析化学与生命科学、医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分析化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已成为现代分析化学发展的趋势之一。

因此,需要设计“交叉式教学”,注意分析化学与其他学科内容的关联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查阅大量文献和参考书,精心收集授课资料,保持头脑清晰,确保授课内容逻辑性强;注意引导学生将其他课程上所学的知识与分析化学相关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比如,蛋白质组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研究内容,除了蛋白质印迹等常规生物学方法外,目前已涌现了多种高灵敏、高选择性的蛋白质定性/定量分析新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物学和分析化学相关知识,深入思考如何将分析化学方法应用到生物分析中去。在传授分析化学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同时,不能忘了道德品质的熏陶。俗话说“先做人,后做事”,具备优良的学风和专业精神,是培养科研创新型人才的首要条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科普式教学”,穿插对分析科学家的介绍,培养学生的学风和品德。在授课过程中,穿插相关分析科学家的事迹介绍,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分析化学的发展历程和动态,还可以突显科学家坚持不懈、探索真理的治学态度与人生追求,以此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

2改善教学方法强化互动式教学

注重引发式课堂教学。抓住分析化学综合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可以将分析化学与日常生活中的关注点(比如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等)关联起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趣味性和启发性;在新章节授课前,通过播放短视频等方式抛出关注点,引导学生思考其与分析化学的关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原子光谱分析这一章节之前,播放小段关于血铅中毒统计的视频引起学生关注,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检测铅中毒。此时可以复习回顾经典化学分析中的EDTA络合滴定分析方法,然后引出即将要学习的原子光谱分析。这样不仅可以做到知识点的融合,还可以引发学生对即将要学习内容的关注。尝试身份互换式课堂教学。对于学生可以自学的章节,提倡学生自学,在课堂上让学生变为老师,以“小老师”的身份给其他学生讲授该章节的内容,其他学生听完后给出意见和评价。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指出该章节内容应该把握的重难点,肯定学生讲得好的地方,指出在自学中应该改进的地方。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将内容讲出来,其他学生对所讲内容进行评价。这就要求教的学生对所讲内容完全把握,了解越透彻,讲出来的内容才会言之有物;学的学生如果不下功夫,则提不出好的见解与看法。再加上老师的总结,形成双重的教学相长,大大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加文献讨论环节。在学生掌握一定的分析化学知识后,让学生精读有代表性的英文分析化学科研文献,并做文献汇报。具体方式为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阅读一篇文献,小组成员通过课下交流讨论的方式熟读文献,分析思考“为什么要做这个研究”、“这个研究解决了什么问题”、“这个研究怎么解决的问题”、“这个研究还存在什么问题”等问题。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在课堂上进行文献汇报,并在全班开展讨论。这种方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了解“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经典科研过程,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调动其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增加实践参观环节。我院分析化学的科学研究工作覆盖了现代分析化学中光分析、电分析和分离科学等领域;而且结合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具有交叉学科研究特色。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我院分析化学学科优势,在课程的最后阶段,带领学生参观分析化学相关各课题组,使其直观了解分析化学学科的研究情况和研究者的研究状态,为他们进一步的科研学习奠定基础。

3完善评价体制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

好的评价体系可以检验出学生能力是否有所提高。单一的评价模式无法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唯有合理采用多种考核模式才能够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一是注意对学生平时的考核。在课堂讨论环节详细记录学生的表现,从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和思维拓展能力两个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除了教材习题外,可以布置一至两次文献阅读汇报,从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二是注重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的考核方式,同样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在出题时应避免过多的客观题,增加主观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强调将所学的分析化学知识点相互结合来解决实际分析问题,或者设计实验方案,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科研头脑和创新思维能力。

4结束语

化学分析论文 篇12

关键词:化学需氧量;环境监测;综述

化学需氧量(COD)是评价水体污染的重要指标之一。COD测定的主要方法有高锰酸盐指数法(GB11892-89)和重铬酸钾氧化法(GTB11914-89)。高锰酸盐指数法适用于饮用水、水源水和地面水的测定。重铬酸钾氧化法(CODCr)适用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测定,但此法要消耗昂贵的硫酸银和毒性大的硫酸汞,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且加热消解时间长、耗能大,缺点十分明显,已不适应我国环境保护发展的需求。为此,人们从不同方面进行了改进。

1标准法的改进

1.1消解方法的改进

为缩短传统的回流消解时间,早期进行的工作包括密封消解法、快速开管消解法、替代催化剂的选择等;近期的工作主要包括采用微波消解法、声化学消解法、光催化氧化法等新技术。

1.1.1替代催化剂的研究重铬酸钾法所用的催化剂Ag2SO4价格昂贵,分析成本高。因此,毕业论文研究Ag2SO4的替代物,以求降低分析费用有一定的实用性。如以MnSO4代替Ag2SO4是可行的,但回流时间仍较长。Ce(SO4)2与过渡金属混合显示出很好的协同催化效应,如以MnSO4-Ce(SO4)2复合催化剂代替Ag2SO4[1],测定废水COD,不但可降低测定费用,还可降低溶液酸度和缩短分析时间,与重铬酸钾法无显著差异。

1.1.2微波消解法如微波消解无汞盐光度法测定COD;微波消解光度法快速测定COD;无需使用HgSO4和Ag2SO4测定COD的微波消解法;氧化铒作催化剂微波消解测定生活污水COD等。Ramon[2]等采用聚焦微波加热常压下快速消解测定COD。

与标准回流法相比,微波消解时间从2h缩短到约10min,且消解时无需回流冷却用水,耗电少,试剂用量大大降低,一次可完成12个样品的消解,减轻了银盐、汞盐、铬盐造成的二次污染[3]。专著[4]对此作了较全面的总结。

1.1.3声化学消解法尽管微波消解时间短,但消解完后要等消解罐冷却至室温仍需一定时间。而超声波消解方便,设备简单,且不受污染物种类及浓度的限制,近年来已有一些应用研究[5]。钟爱国[6]使用自制的声化学反应器对不同水样进行了声化学消解试验,提高了分析效率,减少了化学试剂用量,COD测定范围150mg·L-1~2000mg·L-1,标准偏差≤615%,加标回收率96%~120%。超声波消解时,超声波辐射频率和声强是两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试验表明,超声波辐射标准水样30min时,低频(20kHz)、适当高的声强(80W·cm-2)有利于水样的完全消化。

1.1.4光催化氧化法紫外光氧化快速、高效,在常温常压下进行,不产生二次污染,因此对水和废水分析的优势特别突出。近几年来,半导体纳米材料作为催化剂消除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方法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当用能量等于或大于半导体禁带宽度(312eV)的光照射半导体时,可使半导体表面吸附的羟基或水氧化生成强氧化能力的羟基自由基(·OH),从而使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氧化分解。艾仕云等[7]提出纳米ZnO和KMnO4协同氧化体系,并据此建立了测定COD的方法,所得结果的可靠性和重现性与标准法相当。他们还使用K2Cr2O7氧化剂、纳米TiO2光催化剂测定COD[8]。通过光催化还原K2Cr2O7生成的Cr3+浓度变化,可以获得样品的COD值。但反应仍需恒温搅拌,反应液需离心过滤。操作烦琐,且不能在线快速分析。

1.2测定方法的改进

1.2.1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测定COD是在强酸性溶液中过量重铬酸钾氧化水中还原性物质,Cr6+还原为Cr3+,英语论文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Cr6+或Cr3+来实现COD值测定。Inaga等以Ce(SO4)2作氧化剂,加热反应后测定吸光度,计算出COD值。Konno使用自制的比色计与PC机相联测定COD,所得结果与标准法基本一致。光度法测得COD值快速、准确、成本低等。目前,国内外不少COD快速测定仪均是基于光度法原理。如美国HACH公司制造的COD测定仪是美国国家环保局认可的COD测量方法。

1.2.2电化学分析法

(1)库仑法库仑法是我国测定COD的推荐方法,该法利用电解产业的亚铁离子作库仑滴定剂进行库仑滴定,根据消耗的电量求得剩余K2Cr2O7量,从而计算出COD。广州怡文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研制的EST22001COD在线自动监测仪,采用库仑滴定原理,测量范围5mg/L~1000mg/L;测量时间30min~60min,测量误差≤±5%FS;重复误差≤±3%FS,与手动分析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2)电解法此法既不外加氧化剂,也不加热消解水样,而是利用电化学原理直接测量水中有机物的含量,是COD测定方法的突破。方法原理基于特殊电极电解产生的羟基自由基(·OH)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可同步迅速氧化水中有机物,较难氧化的物质(如烟酸、吡啶等)也均能被·OH氧化。羟基自由基被消耗的同时,工作电极上电流将产生变化。当工作电极电位恒定时,电流的变化与水中有机物的含量成正比关系,通过计算电流变化便可测量出COD值。作者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工作,取得了初步的结果[9,10]。由于水样不需消解,极大缩短了分析流程,还克服了传统方法中“二次污染”的问题。目前,这类仪器代表产品是德国LAR公司的Elox100A型COD在线自动监测仪h[11]。仪器测量范围从1mg/L~10000mg/L,最大可到100000mg/L,测量周期2min~6min。此仪器在欧美各国已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在我国也获得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证书。

(3)其他电化学分析法Dugin[12]提出以Ce(SO4)2为氧化剂,利用pH电极和氧化还原电极直接测定电势从而测定COD值的方法。Belius2tiu[13]以两种不同的玻璃电极组成电池,通过直接测定电池电动势,对水样中COD值进行测定。赵亚乾[14]以一定比例的反应溶液回流10min后,冷却稀释,用示波器指示终点进行示波电位滴定测定COD。

Westbroek等[15]提出Pt-Pt/PbO2旋转环形圆盘电极多脉冲电流分析法,通过电化学方法产生强氧化剂,硕士论文有机污染物在圆盘电极表面直接氧化或与产生的氧化物质反应而间接被转化。伏安计时电流法和多脉冲计时电流法测COD,可在几秒中获得结果,而且可以在线监测。形成的强氧化媒介可使工作电极表面保持清洁。但方法检测限较高,不适合地表水或轻度污染水的测定。但德忠等[16]提出混合酸消解和单扫描极谱法快速测COD的方法。该法基于用单扫描极谱法测定混合酸(H3PO4-H2SO4)消解体系中过量的Cr6+,从而间接测定COD。混合酸消解回流时间只需15min。Venkata等[17]使用示差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DPASV)进行电化学配位滴定确定有机金属络合物的络合能力,从而测定COD。

.2.3化学发光法根据重铬酸钾消解废水后其最终还原产物Cr3+浓度与COD值成正比关系,以及在碱性条件下,Luminol-H2O2-Cr3+体系产生很强的化学发光的原理,文献[18,19]提出一种用光电二极管做检测器测定水体化学需氧量的新方法。

1.2.4紫外吸收光谱法紫外吸收光谱法是通过测量水样中有机物的紫外吸收光谱(一般用254nm波长),直接测定COD。已有工作表明,不少有机物在紫外光谱区有很强的吸收,在一定的条件下有机物的吸光度与COD有相关性,利用这种相关性可直接测定COD。这种方法不像COD、总有机碳(TOC)方法那样明确,但在特定水体中有极高的相关性,也能真实反映有机物含量。基于紫外吸收原理测定COD的仪器已有生产。这类方法均不需添加任何试剂、无二次污染、快速简单,但前提条件是水质组成必须相对稳定。此方法在日本已是标准方法,但在欧美各国尚未推广应用,在我国尚需开展相关的研究。

2自动在线分析技术

流动分析(FA)用于水样COD的测定可将样品消解和测定实现一体化,留学生论文使整个过程实现在线化、自动化。Korinaga[20]提出以Ce(SO4)2为氧化剂,采用空气整段间隔连续流动分析法对环境水样中的COD进行测定,采样频率达90次/h,但需特制的阀,且管长达18m。陈晓青等[21]提出测定COD的流动注射停流法,系统以微机控制蠕动泵的启停,并记录分光光度计检测到的信号。由于停流技术的引入,解决了慢反应中样品的过度分散问题。

Cuesta等[22]提出COD的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流动注射分析法。用微波加热消解样品,未被样品中有机物质还原的Cr6+保留在阴离子交换树脂上,Cr6+经洗脱后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这种方法在检测中没有基体效应的影响。

尽管流动注射分析的优势突出,但仍免不了传统加热方式。为了提高在线消解效率,不得不加长反应管或采用停留技术,这又导致分析周期延长或低的采样频率。医学论文微波在线消解效果虽好,但去除产生的气泡使流路结构复杂化。但德忠等[23]将流动注射和紫外光氧化技术引入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中,建立了紫外光催化氧化分光光度法测定高锰酸盐指数的流动分析体系,并对多种标准物质(葡萄糖、邻苯二甲酸氢钾、草酸钠等)进行了研究,反应仅需约115min,回收率8310%~11110%,检测限为016mg/L。用此方法成功测定了COD质控标准(QCSPEX-PEM-WP)和英格兰普利茅斯Tamar河水样品。

Yoon-Chang[24]将光催化剂二氧化钛铺助紫外光消解与流动分析技术联用测定化学耗氧量,获得了好的相关性。李保新等[25]把化学发光系统和流动分析法结合测定高锰酸盐指数,有机物在室温条件下发生化学氧化反应,KMnO4还原为Mn2+并吸附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微型柱上,同时过量的MnO-

4通过微型柱废弃。吸附在微型

柱上的Mn2+被洗脱出来使用H2O2发光体系检测。若换用职称论文重铬酸钟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还原生成的Cr(Ⅲ)催化Luminol-H2O2体系产生强的化学发光可测定COD。该方法已用于地表水样COD的测定。

基于流动技术,综合电化学技术、现代传感技术、自动测量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现代光机电技术研制的COD在线监测仪,一般包括进样系统、反应系统、检测系统、控制系统四部分。进样系统由输液泵、定量管、电磁阀、管路、接口等组成,完成对水样的采集、输送、试剂混合、废液排除及反应室清洗等功能;反应系统主要有加热单元或(和)反应室,完成水样的消解和的反应;检测系统包括单片机(或工控机)、时序控制和数据处理软件、键盘和显示屏等,完成在线全过程的控制、数据采集与处理、显示、储存及打印输

参考文献:

[1]杨娅,艾仕云,李嘉庆等。用MnSO4-Ce(SO4)2协同催化快速测定COD的研究[J].重庆环境科学,2003,25(11):30-31.

[2]RamonRamon,FranciscoValero,Manueldelvalle.Rapiddeterminationofchemicaloxygendemand[J].AnalyticachimicaActa,2003,491:9-109.

[3]但德忠,杨先锋,王方强,等。COD测定的新方法-微波消解法[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1997,33(3):135-136.

[4]但德忠,分析测试中的现代微波制样技术[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

[5]AntonioCanals,M.delRemedioHernandez.Ultrasound-assistedmethodfordeterminationofchemicaloxygendemand[J].AnalyticalandBioanalyicalChemistry,2002,374(6):1132-1140

化学分析论文范文 篇13

关键词:成果导向;分析化学;教学模式;教、学、做一体化;改革创新

成果导向+行动学习的教学模式,是未来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课堂上行之有效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指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有机结合,加强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成果导向教学理念指出,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必须与企业对接,以适合专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为培养依据,重点突出其应用性,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综合性、实践性为一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成果导向教学理念的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因此,创建一个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目标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体系是非常必重的。成果导向+行动学习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模式。

一、分析化学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内容设置及教学方法的改革

首先要遵循成果导向理念下的课程结构必须适应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变化而不断改革的原则。因为在传统的分析化学的课程内容设置中,理论教学与实验训练为两个相对独立的教学环节,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不能相互促进、相互补充,还在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而不是以实用、够用为原则,课程结构和内容已经达不到社会、企业及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提出的培养目标要求,所以分析化学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必须要有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吻合的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起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所以我们把分析化学实行模块化的课程设置,分为分析检验基础理论、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吸光光度法等几大模块。从而使分析化学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得以实现。同时在教学方法上也进行大胆改革,如采用头脑风暴、翻转课堂、问卷调查等新的教学方法,如针对某一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根据以往的知识基础,构思、设计一个完整的教学课件,上课的时候,展示给同学们,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归纳思考能力、演讲表达能力、组织策划能力,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他们独立完成任务的决心,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二、把握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实行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过程中,应以基本技能训练为中心,以综合素质� 例如在成果导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准备活动发展活动整合活动的教学环节,设计教学任务,重点在发展活动教学环节的把握,把决大部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先完成任务,教师针对难点问题加以指导,让他们在实践中领悟、感受所学的知识,加深记忆。分析化学课程突出实践动手能力,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融为一体,是每位教师进行成果导向+行动学习教学理念实施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改革途径。在实验前,教师先交给学生实验题目,让他们设计切实可行的实验步骤,选择实验仪器及药品。例如在对动物血液中微量钙离子的测定、血液中血糖含量的测定、蛋白质的测定、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中,即可以选择滴定分析法进行测定,又可选择吸光光度法中的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针对药品生产技术专业,在生产药物制剂时,所需溶剂水中氯离子含量的测定时,就采用了沉淀滴定法的莫尔法、法扬司法的理论与实验来解决问题。在实验中,针对个性问题教师单独指导;对共性问题,由教师统一示范解决。通过学生的独立设计和小组协作,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和凝聚力,每一次完美成功的实验结果,都能使学生振奋、快乐。实验完毕后,师生共同归纳与总结实践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所用到的理论知识,找出其中的重点和难点,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建立有效的教、学、做一体化的评价机制

在教学过程中,构建一套良好、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不仅可以激励学生成长、还可以促进、完善教学功能,这是学校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的前题保证。以往分析化学的评价体系是通过试卷答题进行考核,考核内容以理论为主,实践内容为辅。那么在教、学、做一体化的评价体系上,要重点考核实际操作能力及必要的专业相关理论知识,推行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的综合化考核。这种考核在每一教学模块结束后,都对学生的在课堂学习表现、作业完成质量、实验动手能力及实验报告的书写等进行综合化考核,考核内容既涉及基础理论知识、基本实验技能,又涉及相关专业知识,通过这种综合化考核,能全面、公正地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选择获取前沿信息的综合能力进行考核,而不是期末一份试卷决定成绩。比如,针对测定样品中钙离子含量时,就可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能力,如学生可选择配位滴定法的EDTA法测定;选择氧化还原滴定法的间接方法测定;选择吸光光度法的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这样的考核题目就是典型的综合化考试题目,它可以考核学生在解决某一问题中对这一问题方案的设计、仪器药品的选择、实验态度的确定、团队协作能力、实验结果的总结分析等综合能力。

作者:李惠琪 秦秀玉 李超 单位:黑龙江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分析化学论文 篇14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分析化学任务驱动

分析化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对后续的专业课程如药物分析等的学习起到了支撑作用。由于该课程理论知识多且杂,内容抽象,教学课时较少,学生普遍感觉学习困难,教学效果有限。如何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利用新的教学手段,实现有效教学,成为我们的关注点。数字化时代,信息化的普及不仅改变了人们生活与学习的习惯,也在深刻地推动着课堂教学的转型与突破。当学生和老师处在同一个信息环境中的时候,以传授知识、答疑解惑、习题演练为主的传统课堂,与学生们持续学习的激情与向往渐行渐远,仅仅依靠在课堂吸引力、策略方法上做改进,已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求。运用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开发大脑的潜能、学会透过知识获取智慧、学会有勇气面对未知世界的未知问题,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本文以药物分析课程重点内容色谱法概述为例,探讨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分析

第一,目标分析。色谱法是现代分析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应用非常广泛,在《中国药典》中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是课程的重点内容。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使学生掌握色谱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色谱法的理论基础;能进行简单的色谱定性和定量分析。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第二,学情分析。授课班级的学生为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高职二年级,具有一定的理论学习的基础,动手操作能力强,有一定的团队协作意识。但是大部分学生学习方法欠佳,想学不会学,且很难随时得到帮助。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我们建立了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互动平台,依托该平台和网络学习环境,运用信息化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及手段,采用任务教学法,加强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力求实现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二教学实施

“讲给别人听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为了使学生能学会自主思考,主动学习,根据本节课特点,并结合翻转课堂理念,我们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化技术,把任务和任务准备置于课前、评价拓展留在课后,集中宝贵的课堂时间解决最关键的问题。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为学习提供了必要的支持。1.学习任务。为了使学生在上课之前就对本节课内容有具体了解,不浮于课本中的文字,需要有具体的学习任务书。因为首次介绍色谱法,学习任务的确定对以后教学的展开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任务书需要考虑到学生基础,既能通过任务书引导学生完成学习,又不会出现因为太难不知从何下手的情况,便于学生具体操作。教师提前把任务书上传至课程的教学平台,督促学生按照要求开展自主学习,同时利用平台与学生就困难问题展开讨论。2.实施学习过程。第一,任务分解,学生分组。把本节内容分为色谱法分离原理和分类、色谱法基本概念、色谱法定性分析、色谱法定量分析4个学习项目。每10人左右组成一个小组,每组学生认领一个学习项目。第二,确定组长,分析任务。小组成员确定后,选出组长是关键。如果只是通过学生选举,通常组长都是综合素质较为突出的学生,承担组内的大部分工作,但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失去了锻炼的机会。因此,教师综合每次小组活动情况指定组长,为每位学生提供锻炼综合能力的机会。各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分析任务并初步制定学习策略,做好分工并详细记录上传至教学平台。第三,搜集资料,互动学习。传统的教学活动多是课堂上的老师教和学生学。色谱法理论知识多、内容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教学效果事倍功半。数字化教学资料的出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材内� 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适时在教学平台上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料,比如企业液相色谱仪培训资料、重点内容微课、图库、案例库等,进一步加深学生的自学理解程度;推荐的一系列优秀学习网站和图书资源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充分利用教学平台的手机版APP,保持师生间的有效沟通,随时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对于各组的进度,教师也是通过互动教学平台及时了解。各组在规定时间上传学习进度,教师及时进行反馈,保证学生各司其职,都能得到锻炼。第四,准备课件,深入理解。课件制作,不仅督促学生深入研究关于色谱法的新知识,也是对可能涉及的旧知识的应用。学生在前期搜集到的各项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课件的制作。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小组的讨论修改,学生都能在现有分析化学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做到直观形象、利于理解。例如,有的小组利用专业色谱网站上制作的动画,说明色谱法重要的基本概念的定义,摆脱了此前枯燥的文字介绍。对该节教学难点色谱法分离原理,学生利用PPT的动画功能自制了动画,演示了混合物在色谱柱中的分离过程,使原本通过描述不能理解的过程直观形象地展示在眼前,突破教学难点。而色谱法的定量分析是色谱法的教学重点,学生通过DryLab软件模拟了用色谱法进行分析的实验过程,不仅突出了这一教学重点,而且启发了学生的思考。第五,课堂展示,总结提高。经过充分的准备,在教师的把关下,各组派出代表进行授课,展示本组的任务完成情况。第一组在分类的介绍中,通过思维导图软件清晰地列出了色谱法的几大种类,还展现了现代色谱的发展历史和重要作用。第二组结合实例,形象地介绍了各个重要概念。为了避免知识过于枯燥、抽象不易理解,学生充分利用了搜集到的动画软件,模拟色谱原理,展开实时互动和现场讲解,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第三、四组把应用于药物的分析实例相结合,介绍了基本的分析方法,并通过模拟软件的辅助进行现场分析,使知识形象化。各小组的展示内容犹如一粒粒珍珠,需要教师的总结作为一根线把它们串在一起。在总结中教师对各小组的展示进行评价,对不当内容如给予纠正,对忽略的内容进行补充,保证学生对色谱法基本概念这一节内容有完整清晰的理解。通过总结讲评,学生收获了成就感,提高了学习兴趣。第六,应用拓展,查缺补漏。学生有了前期运用信息资源自主学习的基础,教师进而提出具体药物的色谱分析方法和注意事项,既让理论知识得到了延伸,又为相关专业知识的讨论做好了铺垫。学生通过在文献数据库的检索,发现色谱法在现代药品检验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细读相关论文,并撰写笔记上传到学习平台的讨论空间,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加强了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有效衔接。学生在教学平台完成本节内容的测试,查找薄弱点,有针对性地巩固提高。而教师根据测试情况,对薄弱环节加强指导。3.评价学习效果。课后各小组上传课件和总结性材料,交流学习心得。最后,学生在教学平台上针对本小组成员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自动形成小组互评成绩;教师根据学生承担的任务和完成情况、自测成绩等给出教师评价成绩;教学平台自动记录学生参与讨论的活跃度、电子资料学习程度等情况形成过程性评价成绩。这三者构成了本次学习的综合成绩。平台上的成绩排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了良好的竞争性学习氛围。

三教学效果反思

分析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理论多而且抽象,学生学习困难。通过引入演示动画等多种信息化资料,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增加学习兴趣。充分利用教学平台,实现了学习资料共享、师生和生生的实时互动和教学效果的多元高效评价,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经过实践证明,把信息化技术合理地应用于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吴志芳.依托慕课理念探索我国高职英语教学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15(21)

[2]刘飒.翻转课堂及其在中国应用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6

[3]李爽,钟瑶,喻忱,等.基于行为序列分析对在线学习参与模式的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17(3)

[4]朱宏洁,朱赘.翻转课堂及其有效实施策略刍议[J].电化教育研究,2013(8)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