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案例分析论文【最新6篇】》由精心整编,希望在【财务管理案例分析论文】的写作上带给您相应的帮助与启发。
一、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和作用
近年来,在我国石油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其信息化网络技术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运用,这不仅满足了现代化石油企业管理发展的相关要求,还有利于对其风险的控制,让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能力和经济效益得到很好的提升。其中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打破传统财务工作模式
从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变化情况来看,人们对财务管理工作十分的重视,它的好坏直接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且在现代化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为了使其财务工作的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也将许多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到其中,这就打破了传统财务管理工作模式,有利于企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2、规范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
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不仅有效的解决了传统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还使其工作效率得到提升,从而对石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相关内进行规范。而且建设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还可以使得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得到保障,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
3、对生产经营提供决策支持财务信息化手段的运用,有利于将财务软件与实际信息相结合,把众多单一的信息源整合成一个信息循环体系,实现财务信息的高效集成,使财务信息为企业生产经营和企业其他业务领域的信息化提供基础和保障。
4、有效进行财务预测财务软件信息的信息量庞大,信息覆盖面广及信息流灵活快捷的特点,可以提高企业对市场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减少不利因素带来的损失,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财务预测和判断,调整和改善投资决策。
5、为实现财务集中管理提供信息既可将公司分散、复杂的信息整合,又可发挥高效、实用的企业管理作用。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是资金管理,财务信息化管理可以做好资金融通,解决资金短缺问题,提高企业内部资金的使用效率。集中资金管理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在于对下属单位的财务经营决策的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作用,可排除重大财务风险带来的隐患,从根本上控制投资、筹资的随意性。
6、提高了企业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财务信息化管理,要求财务人员既要具备专业的财务知识,又要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对于财务软件的利用,并且具有对管理层决策提供财务信息的分析技能。
二、石油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重建轻联,自成体系
石油企业各单位和部门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自成体系,各种系统上线互不共享,这与网络技术日益成熟和完善的发展极不协调。如何发挥基于互联网的局域网的作用,最大程度地发挥企业财务信息化所带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是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需要解决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2、重硬轻软,效能低下
石油企业财务部门不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和从本企业的实际出发,在网络服务器、计算机等硬件配置上投入大量的资金,但在网络系统的整体开发和使用方面缺乏统筹,重视和投入不足,导致重复开发、耗资费力,各种系统的上线,增加财务人员的工作量。
3、预警能力不足,安全堪忧
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现代财务人员应该具备一定的预警能力,通过非正常的财务数据,发现资金的安全隐患,非正常的途径提供财务数据,导致泄密。
三、加强石油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
1、建立内部信息管理系统。不仅要求财务人员将财务软件应用到管理中,而且对现有财务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建立具有企业特色的财务信息网络和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
2、加快财务与业务一体化进程。搭建基于互联网的企业财务综合办公平台,将企业众多业务系统集成,全面提高财务信息化管理水平。
3、规范财务管理。财务信息管理的会计科目编设计、账目结构及处理流程、企业内部管理报表的设置等应融入标准化思想,为数据的集中、合并、生成与管理及报表的自动分析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健全财务信息安全防范体系、建立开放式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强化财务人员的素质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措施。
作者:齐君 单位:中国石油大连销售分公司
(二)
一、金融企业财务运营风险分析
按照一般的规则,投融资公司根据一个月、三个月、半年或者一年为期限,给予散户不同的存款利率,而且承诺每月的利息按时划入散户指定账户中,到期后则将把本金和当月利息一次性划入到散户的指定账户中。那么在这里就存在着一种风险,即投融资公司每月都将支付投资者当月利息,便意味着它的资金内循环需要借助两个反作用力才能达到新的平衡,即支付利息的资金流出循环的力,以及投资项目盈利而出现的资金增量流进循环的力。然而,前一种力具有制度约束性而显得稳定和可预期,而后一种力则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则难以预期甚至出现投资失败的风险。因此,这里就存在着到期还本付息的风险。从以上两个方面所做的财务风险分析可知,作为新型金融企业的投融资公司,因受到自身业务内容的决定而出现的风险,在很大程度上难以借助以往的经验来给予克服。从而,需要在完成了对其经营现状的反思后才能理清思路。
二、分析基础上现状反思
具体而言,对投融资公司经营现状的反思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金融环境的现状反思
本文关注金融企业财务运营的安全性问题,这似乎与金融环境无关,然而规范的金融环境将从外部减少金融企业可能所遭受的风险系数。随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也为我国金融业敲响了警钟,因此从国家层面逐渐着手完善金融法律法规,以及约束金融企业的失范行为。针对投融资公司而言,其获利的途径主要有两个,即寻找融资方和投资高回报的项目。然而,在我国现阶段的金融环境下,在识别融资方资质和项目可行性上往往存在着显著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从而,就在金融系统上威胁着投融资公司的财务运营安全。
(二)市场结构的现状反思
根据哈佛学派的S-C-P模型可知,市场结构决定着厂商的市场行为,而市场行为又决定着该市场的经营绩效。将这一模型引入到对投融资公司的运营中来仍可以得出上述逻辑关系。那么投融资公司所面临的市场结构又是怎样的呢。众所周知,投融资公司大多由房地产企业组建,其目的不仅在于为本身的房地产项目融资,也在于为新业务的拓展提供启动资金(如投身教育事业领域)。因此,投融资公司所面临着区域性市场结构主要体现为垄断竞争形态。另外,这些投融资公司的业务类型也呈现出同质化的特征,进而就使得各投融资公司的市场竞争压力较大,这一外部压力便可能转换为其内部财务管控缺位的引导因素。
(三)企业内控的现状反思
金融企业作为从事虚拟经济的厂商,它向社会提供的产品便是包括存贷款在内的金融产品。而对于投融资公司来说情况还比较复杂,即它若是由房地产企业组建而形成,那么在金融企业的业务定位上则主要涉及相自身项目注资;若是由其它主体组建,那么在金融企业的业务定位上则是放贷,以及作为第三方向来为融资方和投资方搭建合作桥梁。从中可以看出,后者的盈利压力更大从而在财务运营中可能会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资金回笼出现问题。
三、反思引导下风险管控模式定位
在上述反思引导下,风险管控模式可定位于以下四个方面:
(一)金融环境方面
从现阶段诸多投融资公司所出现的财务运营危机来看,其所呈现的后果具有极其显著的社会性。首先,若出现投融资公司因财务管理不善而出现还本付息延迟或无法履行,则将极大的损害投资民众的切身利益,从而引发区域性的社会问题。另外,投融资公司作为一个新兴金融企业类型,仍没有完全取得民众的信任,因此若某一投融资公司出现财务问题,其信息通过传播将可能引发区域性的心理恐慌而直接影响同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为此,应解决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识别机制失效的状况。
(二)市场结构方面
正如上文所提到了,投融资公司属于新兴金融企业,从而其市场还远没有达到洗牌的地步,所以它们所面对的区域性市场结构长期仍会是垄断竞争。这就意味着,在以社会散户为资金吸纳对象,以及以高回报的项目作为盈利来源之一的现实状况下,诸多投融资公司不得不向散户承诺远高于商业银行的利率,以及承担因高回报而导致的高风险的后果。为此,国家主管部门和区域性主管单位因分层设立市场进入门槛和淘汰机制,并建立预警机制来向投融资公司和投资者发出警示性信息。
(三)企业内控方面
增强企业内控出于这样的逻辑,既然金融企业外部环境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那么在现阶段便只有从提升内控绩效上来减少财务运营的不安全性。在企业整体视域下来考察内控,则需要从人员管理和制度建设等方面下工夫。根据影响投融资公司财务安全性的方向来看,需要在强化内控中的融资方识和投资项目的识别机制。那么就企业管理的视角来说,便需要增强财务管理人员的资金规划水平,以及优化一系列的制度安排。
(四)约束机制方面
本文所要传递的理念便是,解决金融企业财务运营的安全性问题,需要从系统观的视域下来展开。因此,不仅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起风险防范措施,还应在企业外部建立优化金融环境和规范市场竞争的外生机制。这就要求,针对金融企业财务运营的约束机制,也需要从内控和政府公权力等两个领域来实践。
四、定位驱动下的风险管控措施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定位驱动下,风险管控措施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构建。
(一)深化财务运营安全性的认识
虽然本文以投融资公司作为代表性金融企业进行了问题讨论,但其中所涉及的财务运营安全性问题,仍普遍存在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内部;同时,证券类企业也同样如此。因此,深化对财务运营安全性的认识就显得十分必要。金融企业管理层和财务管控人员应从系统观的视域下来展开认识,认识的路径应沿着:出现财务安全性问题的诱发因素、解决措施、防范机制等。另外,作为政府监管部门也应对区域性金融企业的经营现状展开调研,从而助力它们有序、健康发展。
(二)不断优化现阶段的金融环境
我国正处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这就意味着落后于实体经济市场环境的金融市场环境还需要得到不断的优化。由产生金融市场的逻辑起点可知,其遵循着借贷资本的历史演化逻辑,借贷资本之所 可见,金融市场唯有切实支撑实体经济的发展才能获得健康发展,而若陷入圈钱、寻租的名利场则必将陷入危机之中。因此,不断优化现阶段的金融环境便在于,增强金融企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意识,以及为金融企业创建信息充分的交易环境。
(三)规范金融企业市场竞争态势
根据哈佛学派的观点,金融市场结构最终决定着市场经营绩效。这里还需要注意一点,即金融企业因什么业务类型不同和品牌号召力不同,也存有同业性质的局部市场。因此,在商业银行所面对的市场、投融资公司所面对的市场、证券商所面对的市场上,都应规范其市场竞争的态势。这一规范态势的形成需要通过两个途径:(1)金融企业的自律;(2)制度约束。这里需要强调后者,外部制度约束主要在于为同业市场的进入设立门槛,从而在提升竞争绩效来降低各金融企业的财务运营风险。
(四)强化金融企业内控机制构建
强化金融企业的内控机制需要完成两项主要工作:(1)增强内部人员的岗位素养;(2)建立业务开展的预警机制。对于前者而言,需要通过在职培训和团队建设上下工夫。根据目前商业银行普遍实施的流程银行业务来看,针对客户建立专门的团队并全程跟踪这一项目的执行,则是维护财务运营安全性的重要保障。关于预警机制,则需要金融企业在信息平台建设上做文章,通过同业联网还共享客户资质信息,以及根据企业实际来设计出资金监管系统。
五、问题的拓展
以下再从技术层面,来对金融会计的应用进行问题的拓展:金融会计风险的监督保障系统应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三个部分。事前监督,主要应包括对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制定与考核。即反映流动性风险指标体系,如备付金比率等;反映资本不足风险指标体系,如资本充足率等;反映资产风险指标体系,如逾期贷款率等;反映金融市场风险指标体系,如利率风险率等;反映损益状况指标体系,如资产盈利率等;反映贷款对象财务状况指标体系,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产销率、资产收益率等。事中监督,主要应包括对银行稳健经营的动态监控。银行的决策部门应将上述反映金融风险的一系列指标,作为需要考核的责任指标落实到各有关责任部门。会计部门要与其它职能部门一道建立起对金融风险实施动态监控的机制,随时将来自各方面反映金融风险的各项指标与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警戒值相对比,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发出反馈信号,敦促并监督各有关部门及时采取修正措施,以确保银行经营始终遵循稳健与安全的原则,尽量避免与减少金融风险所带来的损害。事后监督,主要应通过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和各种报表的检查分析,对银行稳健经营的结果进行全面复审检查,考核各单位有关控制金融风险责任指标的执行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与措施,以进一步防范金融风险。
六、小结
本文认为,在财务运营上存在着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制约因素,从而在安全性的风险管控上也就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为此,在风险管控模式定位的基础上,应围绕着:深化财务运营安全性的认识、不断优化现阶段的金融环境、规范金融企业市场竞争态势、强化金融企业内控机制构建等四个方面来构建。具体而言,认识的路径应沿着:出现财务安全性问题的诱发因素、解决措施、防范机制等;不断优化现阶段的金融环境便在于,增强金融企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意识,以及为金融企业创建信息充分的交易环境;规范态势的形成需要通过两个途径:金融企业的自律、制度约束;针对客户建立专门的团队并全程跟踪这一项目的执行,则是维护财务运营安全性的重要保障。
作者:尹高兰 单位:中国建设银行武汉审计分部
(三)
一、信息系统环境下财务内部控制所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档案保管工作有所缺失
在会计档案保管方面由于某些财务工作人员不够严谨,造成了会计档案保管不够规范,这样就容易导致数据丢失,如果出现了重要数据丢失将会给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在数据备份工作上很多企业并未给予充分的重视,一旦出现突发情况将很有可能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还有待完善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不仅仅体现在企业方面,从宏观角度来看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也存在缺失,这就给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规范性带来了影响。在法律条文中并未对未经过许可而接触数据文件的行为进行明确的规定,这就给日常财务管理带来了阻碍。部分企业没有形成良好的信息化财务内部控制观念及企业文化,使得信息系统环境下的财务内部控制水平较为低下,甚至还停留在传统财务控制的层面上。
二、信息系统环境下优化财务内部控制的有效对策
(一)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在信息系统环境下若要提升财务内控的水平,首先就应该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构建出一个完善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在构建相关体系的过程中也不能将传统财务内控制度摒弃,对于其中一些合理性的内容还是应该过渡到新制度中,让新制度能够承上启下,内容上更为充实,也更加饱满。在信息系统环境下,相关制度中应该对计算机操作管理以及财务人员日常工作等内容进行明确、细致的规定,将责任制度充分体现出来,同时计算机维护管理以及档案管理内容也应该充分地体现在制度内容中。加强管理制度的执行力,为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妥善实施构建出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加强企业内部计算机环境安全建设
要使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能够在信息化环境下顺利地展开,前提是要保证相关软硬件设施处于安全的工作条件下。因此加强企业内部计算机环境安全建设就显得极为重要了。目前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更新频率极快,这也会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企业内部计算机环境安全建设。所以为了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需要对权限操作加强监管,并对相关操作做好充分的记录。安装必要的安全软件如防火墙还有杀毒软件。在未取得相关授权的情况下,用户不得对软件进行卸载处理,以此来避免数据篡改行为。
(三)加强财务内部控制监管
在信息系统环境下财务内部控制监管应该分为两部分即财务管理以及计算机监控。对于财务活动的相关数据要落实好备份工作。在审查过程中若发现了存在问题的数据,就可以直接通过计算机监控人员调取相关数据信息,对原始数据进行核查,这样就能够让监控工作得到强化,同时也避免了监控漏洞的产生。另外还应该做好财务电子档案保管工作,聘用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来进行管理。
三、结语
在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促进下,企业信息化系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也让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在这个过程中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通过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加强企业内部计算机环境安全建设以及加强财务内部控制监管来促进信息系统环境下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展开,以此来带动企业的整体性发展。
作者:续存柱 单位:联通华盛通信有限公司内蒙古分公司
(四)
一、医院的财务管理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混乱、资产账实不符
在中小医院的财务运作过程中,招标采购占的比例较少,同时存在招标手续不齐全、缺乏法定的招标程序等情况;设备已报废,但没有完善的记账手续,有的设备没有实物,未交财务处理残值;有的设备转移到其他单位使用,但没有转移手续等。
(二)会计人员整体素质偏差,风险防范意识淡薄
目前医院中的财务人员大部分都是非专业人员,整体的业务素质不高、观念不强,经济决策缺少科学性。主要表现在现金管理不严、资金回收困难、资金呆滞、资金流失严重等几个方面。由于内部人员素质不高,加之一些外在的影响因素,从而造成医院财务管理水平不高。
二、关于如何加强中小医院财务的管理对策
无论任何制度,都是来自于社会活动的主体,对于医院来说亦是如此,在医院的财务管理中,若想要真正发挥出行为主体的功能,首要的前提就是要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医院由原来的全部依靠政府,转向部分政府财政补助,面对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医院必须加强财务管理的效率,更新理财观念,在保障效益的前提下,将财务工作重心的会计核算向事前、事中的财务信息与管理中转移,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财务人员在工作中必须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规范和准则。财务人员应加强有关业务培训、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的学习。其次,加强财务预算的管理机制。医院预算应进行全方面的考虑、对医院的收入与支出进行管理。在合理的情况下,进行药品、设备的购入,遵循法律与招标原则,对收益效益好的项目或有潜在效益的项目进行优先投资,对一些低效益的项目进行撤资,保证医院采购和投资的合理性,促进整体效益的提升。最后,医院还应该加强对流动资金的监管,同时提高对医院无形资产的重视与具体化。流动资产包括多方面,如货币资金、库存物资、药品材料等。医院要善于将货币资金投入到较好的项目里。另一方面要加快医院无形资产的具体化,如医院的声誉、医疗技术专利权以及一些新兴的非专利医疗技术。
三、实行全过程的成本管理,切实提高医院运营水平
成本管理是财务管理的基础,医院应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利用有效管理方法和措施,按照预定的成本定额、成本计价和成本费用开支标准,对成本的全过程进行控制,提高医院的绩效水平。医院成本管理的核算可以运用多种分析法如列表法、分析法等,也可以汇编成损益表进行直观的对比,从而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定期的进行总结归纳,医院也可提高决策水平,成本的管理与分析有助于医院领导层的决策。为了确保医院成本管理目标的实现,必须建立全员认可的目标,形成员工与医院一体化的氛围,发展自身特色的成本管理理念与方式,进行创新。
四、结束语
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疗机构的经济运行与经济管理内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医疗机构要不断推动财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才能实现医院的科学发展。
作者:魏红 单位:黄石市中医医院
(四)
一、新医改背景下我国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目标
随着新医改逐渐的完善,在我国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中,其目标就是使医院的资金能有得到合理化的运作。通过对医院的投资、筹资、耗费、分配、收入等每个环节的科学控制以及对医院中各种各样的资产形态进行有效的管理,使得医院的各项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最大化,让资金的运动达到一个相对合理并可以适应的状态,从而推动医院医疗事业的发展。
二、新医改背景下我国公立医院实现财务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医院结合自身条件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公立医院应该结合自身发展战略,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对医院在运作过程中有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预算,不断的进行评估预算,最终形成财务预算,并用来指导医院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这样就把医院自身的发展战略目标和规划予以量化,将医院有限的资源围绕医院业务发展这条主线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投放,配合医院战略的实施成为有效的内部控制手段。
(二)建立健全全面成本核算管理体系
在新医改背景下,我国公立医院应该对成本管理的权限与职责进行重新划分。在财务管理的每个科室都需要安排固定的专职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全面落实“一岗一责”的制度,从而实现财务管理之间相互制约和监督。在职能科室的内部要依照成本的控制指标来执行发放福利的激励制度,而每个科室之间应该有相互监督的职责约束制度,对于不相容的岗位需要进行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每项业务应该由两人来参与,利用一系列的约束机制,可以使财物管理在每个部门的合作过程中都能够做到事前检查以及事后管理的监督,加强医院财务的管理,能够在科室为单位的核算的基础上达到经济效益的最优化。
(三)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
在我国公立医院,要想有效的实现财务管理目标,应该要坚持以人为本思想理念。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居民消费水平还不高,医院要考虑到患者的经济状况,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不断提高对社会整体的福利水平,为医疗患者提供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利用医院现有的资源,为医院带来社会效益,充分的认识到医疗机构应当以社会福利与社会效益为最高的发展目标,从而使得医院以最小的成本来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让其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平衡,进入良性的发展道路上去。
(四)加强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
在新医改背景下,要求我国医院转变医务人员的思想观念,在财务管理方面,管理人员要� 在信息化的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就要求了我国医院财务管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医院要鼓励人员进行创新,严格按照财务制度来办事,有计划的进行考核,建立竞争机制,从而使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得到深入到医院各项工作当中,实现医院事业的稳定发展。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完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医疗事业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为了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稳定发展,在新医改大背景下,我国公立医院要不断加强医院财务管理,转变思想观念,结合自身发展状况,不断改善和完善医疗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医院管理设备实施,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网络系统,从而实现新医改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目标。
作者:许传宁 于黎霞 单位:山东莒县中医医院
(五)
一、规范我国社保基金的账户管理模式
针对我国社保基金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应制定相应的制度确保社保基金的个人账户管理不出现疏漏,不让那些违法违规的行为有可乘之机。社保基金管理机构可以在财务管理中添加个人账户的管理工作,在支出账户和基本养老基金的收入账户中分别个人基金支出账户和收入账户,统筹基金支出和收入账户。另外,在基金结存账户中建立个人账户结余账户以及统筹基金结余账户,从而对个人账户和统筹基金账户实现分别核算。另外,需对个人账户进行实名认证,完善所需的个人详细信息及联系方式,保证个人账户的真实可靠和安全性,这也为工作人员提供了日常管理的依据。建立社保基金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对基金收支的数据进行审核与管理,保证各项支出、金额的数量、标识、时间等安全顺利的进行,防止出现重复或者虚假以及人工失误等现象的出现,实现自动化监督。经过财务数据信息化后,可以通过相应的信息系统正和社保基金各项操作,实现数据自动分析,确保社保基金的安全管理。
二、加强对社保基金的监督力度,提高制度执行能力和管理水平
如果想要对社会保障基金管理运行中的贪污腐败以及管理不规范的问题进行有效的遏制,那么必须要保证社会保障基金可以透明、公开并且安全的运行。因此,这就要求监管机构透明基金管理,适时披露信息,经常报告其主要的工作和活动情况。向社会公开社保基金的欠费率、征缴率、人均月退休金、年利息收入、社会保基金结余额以及年基金收益等指标,方便社会各界公众对其进行监督和审查。同时,应该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社保基金监督举报制度,设立监督举办实施细则,对社会各界的监督和举报进行接纳,对违规动用基金的行为要加大惩罚力度。我国劳动保障、财政、税务和审计等部门应划清自己的工作职责,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社保基金的监督管理,管理好本部门应该管理的事物,避免责任不清造成效率低下。并且,这些部门之间的沟通应该进一步提升,相互之间应该协调有序的进行工作,建立健全对社保基金有利的机制,健全社保基金监督管理体系。利用这些监督方式来个社保基金的安全性提供保证,实现社会保障的预期效果。因为社会保障工作的保障范围和覆盖面不断的扩大,所以基层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所应该负责的地方也就越来越多。在实践中,很多管理问题和管理不规范问题,都是管理素质不高、管理能力低下造成的。因此,提高管理水平势在必行。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胜任能力,不断增强自身素质,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同时,社保基金财务人员还需要随时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党的方针政策,坚持原则,严肃财经纪律。要按照上级政策文件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针对基金管理问题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法,解决问题,推动社保财务管理工作快速稳步的发展。同时,还要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管理能力和依法执行能力,才能提高效率,保障国家政策执行到位,社会保障建设惠及全民、保障民生的目标才能更好地实现。总的来讲,我国现阶段基层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存在着管理模式不规范,监督体系机制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财务管理法律制度不健全,征缴考核指标缺乏统一性等情况,加强我国社保管理工作对我国的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积极探索管理体制改革,构建新的管理机制,建立统一的、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作者:陈筱妍 闫思奇 单位:青岛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
(六)
一、新形势下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
(一)利润最大化目标。
利润最大化目标是指通过对企业财务活动的管理,不断增加企业利润,使利润达到最大。利润最大化的观点在西方经济理论中是根深蒂固的,近代西方许多经济学家都是以利润最大化这一理念来分析和评论企业的行为和业绩的(如: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著名的经济学家都认为,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在具体的生产领域中,以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的原因是,企业要想取得利润最大化,就必须讲求经济核算,加强管理,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同时也要做到在人才、科技、质量方面的意识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二)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企业要想取得更大的收益就必须先要考虑自身的价值,只有自身的价值得到了满足,才能在此基础上发展企业与扩大其规模。在新形势下风险是无所不在的,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要从管理的基础和实际出发,在财务风险管理中树立正确的信息观、创新观以及和谐竞争观,是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使其风险降到最低,以此实现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
(三)把责任嵌入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里。
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孔子曾说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句话充分表明了责任对社会人的重要性,人需要责任才能在如今科技发达以及国际化的社会中有一席之地,那么,责任对一个企业来说也一样的重要。如果一个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守诚信,没有责任感,那么它将很难在新形势下的社会中立足,相反如果一个企业责任感强、非常的守信,并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作为其创业的初衷,它不仅可以提升企业自身价值,还能提高其经济、社会效益,即财务资本、人力资本、市场资本及社会资本进行了合理的价值补偿。这样就达到了企业与利益、企业与社会、企业与人民的“双赢”策略。
二、新形势下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的措施
(一)灵活面对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
市场经济环境(即财务环境)是指企业从事财务管理活动过程中所出的特定时间和空间。财务环境包括企业理财所面临的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文化等宏观环境,以及企业自身管理体制、经营组织形式、生产经营规模、内部管理水平等微观环境。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多变,并且财务风险存在与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中,所以企业应该提高其分析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增强管理人员的应变能力与财务风险意识,从而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管理,使企业有风险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二)财务预算的制定与实施。
制定合理的财务预算并加以实施,是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措施之一。企业的财务预算是反映企业未来一定预算内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收支等价值指标的各种预算的总称。其中财务预算具体包括现金预算、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利润表、预计利润分配表和预计现金流量表,可见财务预算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尤为重要,尤其是减少甚至避免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通过制定合理的财务预算来安排财务支出和企业的经营活动,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显然在新形势下市场经济环境里,只是指定全面的、合理的财务预算是往往不够的,企业一定要在市场各种复杂的环境冲击下,严格地区执行财务预算,以此加强企业的财务控制,使其能够快速、平稳的发展。
(三)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预警指的是一种防御手段,是一种居安思危的表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由各种客观性和不确定性因素导致的风险的一种管理手段。顾名思义,财务风险预警则是以企业的财务管理为出发点,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并及时发出警报,从而避免或减少因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因此,良好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能够帮助企业正确地并及时地认识潜在的财务风险,并及时有效的对其实施防御措施。然而,建立良好的、完善的财务预警系统,首先要对自身的企业财务管理机构有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充分地发挥其监控预测、诊断、修复和维护的功能,从而使企业得到全面地发展。
三、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环境也随之着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从而给企业更多的发展机会,但是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的财务风险也在随之变化。通过本文对财务风险管理的分析及阐述,可知企业的财务风险在财务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新形势下,要想企业能快速、平稳、有效地发展,必须重视财务风险管理。本文也根据当代社会及新形势下的市场环境及竞争的激烈,对加强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方面的问题给出了相关的建议。
作者:王丽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七)
一、当前军队院校财务安全管理工作现状
(一)缺乏有效的预算管控
经费预算管理是资金高效使用的基础,是财务安全管理的核心与保证。但有的单位在预算管理方面只注重预算的编制,对预算的执行情况缺乏跟踪分析和强有力的指导,致使编制预算是一回事,执行预算是另一回事,使预算运行情况成为盲点。缺乏有效的预算管控,就会导致经费预算不按制度落实,经费使用不讲求效益,经费开支不按程序办理等情况的产生,容易造成经费使用效率低、违法乱纪等不良后果。
(二)缺乏信息化安全意识
随着全军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院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部分单位在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中仍然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标准体系不一、配套软件不足、保密措施不严、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极易造成涉密计算机非法外联,导致信息泄露的现象,给财务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二、加强院校财务安全管理的主要对策措施
(一)建立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一是把好选配关。选配财务人员,要建立准入机制。财务人员必须是军队或国家专业院校毕业、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扎实的专业知识,熟悉国家的财经法律、法规,全面掌握军队现行标淮制度,对军队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外部环境具有一定的观察和预测能力。二是把好教育关。各级党委和财务主管部门应加强财务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所属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确保思想绝对纯洁可靠;要组织对财经法规和业务知识进行学习,加强教育管理,强化法规意识,通过行之有效的教育和警示,切实提高财务人员的政治觉悟和业务素质,使其不敢、不能和不愿违纪,真正从源头上遏制违法违规现象的发生,不断完善财务内控制度和自我监督,确保财务工作安全运行。三是把好培训关。采取集中培训、送学培训、岗位练兵、专家授课与业务指导相结合等形式,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和业务水平,培养出一支既精通业务知识又有一定思想觉悟和较强事业心的院校财务干部队伍。
(二)规范经费预算管理体系
一是转变观念,推进预算规范化。经费预算管理是军队院校财务管理最基本、最有效、最权威的管理方法,是院校财务管理的中心工作,是实施经费供应,保障各项教学、科研等任务圆满完成的重要手段。因此,要进一步转变观念,牢固树立“预算就是法规”意识,从源头上控制预算编制,监督预算执行,完善预算制度,规范预算管理,获得最佳经费保障效益。二是及时调整,增强预算科学性。预算制定应紧密联系工作及任务实际,做到事前有计划,事后有监督,及时了解所供单位、部门的工作任务,掌握具体需求,按需分配,细化量化部门分项预算。在执行过程中,还应根据实际情况,按规定程序抓好预算调整,避免预算偏离实际,确保预算编制科学合理。三是严格把关,提高预算执行力。在预算执行上,要按照党委研究的决定,切实按预算确定的科目及金额执行,不得盲目、随意超预算支出。确需追加预算时,应按规定的审批程序逐级审批,符合规定后方可追加执行。同时对预算执行情况要实行全程监督和定期考核,完善经费管理责任制,严格责任追究,确保制度落实。
(三)提高财务信息化安全管理水平
一是增强安全意识。首先是提高系统使用人员、管理人员等财务工作人员在财务信息化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意识,通过经常性教育,培养其主动完善安全防范措施、定期进行重要数据备份的良好习惯;其次是在日常的工作和管理中,要始终保持“居安思危”的危机意识,保持高度警惕,积极主动的定期检测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信息化建设的安全;另外,上级主管部门和本单位领导要加大检查审计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防止和杜绝发生重大经济安全问题。二是加强队伍建设。财务信息化建设安全快速发展的关键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要不断拓展人才选拔渠道,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实现军队和地方教育培训模式的有机结合,增加选送在职财务人员到高校等教育机构进修学习的机会,培养和储备不同层次的应用型中高级人才,不断建设“即红又专”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三是健全管理机制。首先,要建章立制。制定财务信息化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明确管理要求,规范业务操作,实行统一指导,便于整合系统资源,实现管理上的无缝连接。其次,要完善机制。提高人员保密意识,落实保密责任,签订保密条款,严格实行专机上网、专盘存储、专人专管的管控制度,加强技术防控,促进财务信息化安全管理的全面发展。
(四)建立和完善严格的财务监督体系
一要严格实施奖惩。建立和畅通举报制度,发现违反财经法规的现象要及时向单位领导、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对存在问题要认真查处,对打击报复行为要给予严肃处理,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切实改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状况。同时对执行法规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形成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为财务监督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二要完善监督体系。首先,加大治理力度,实施全方位监督,逐步实现由各自为政向全部队统一的财务监督体系转变,由治标向标本兼治转变。其次,严格落实内控制度,健全和完善财务部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做到职权明确、程序规范、责任清楚,避免因职责不清相互扯皮推诿,甚至越权行事,造成管理失控。三要量化监督指标。提高财务监督的针对性、时效性、规范性,切实改变监督滞后和软弱无力的现象,实现财务监督由事后监督的“慢半拍”向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监督的转变。
作者:陈星 单位:装备学院
(八)
1、强化公路工程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管理的内涵非常广泛,其涉及的范围也非常广,涵盖了实际工作中对大小事务的整体控制和协调。财务管理,是对财务方面工作的掌控,既包括对财务工作人员的掌控,也包括对企业资金流、成本、利润等财务要素的计算和分析。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体而言,我国的公路工程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突出表现在思想传统、做法僵化,存在投机取巧现象等,严重影响了工作质量,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加之自新会计制度实施以来,部分公路工程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调整不及时,出现了某种程度上的不适应,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影响了工作实效。新会计制度较原会计制度有了一定改变,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逐步适应新会计制度,加强理论创新,借鉴先进经验,以财务管理工作的完善为企业的综合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2、强化公路工程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是企业经营状况最直接的反映,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高低,关乎企业发展,关乎企业前途。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必须对收入和支出进行精确的计算,加强成本控制,获得最大收入。由于公路工程施工企业的自身特点,其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都与一般企业不同,必须采用适当的工作方法,以促进效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健全财务管理工作规章制度,确保工作规范进行。完善的规章制度对于明确工作流程和标准、规范工作中的具体行为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规范明确的制度,为员工如何做好工作提出了指引。制定并完善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各项规章制度,既包括成本控制制度等与业务工作相关的制度,也包括奖惩激励制度等对员工工作业绩进行考核评价的制度。要注意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新要求,及时掌握最新变化,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制度规定,确保制度规范有效。
(2)对公路工程施工项目进行独立核算。由于每个公路工程施工项目都有其自身特点,成本和收益都可以独立计算,因此完全可以选择独立核算。在核算时应重点考虑项目规模、项目进度及特点等要素,同时应对核算人的权利及责任予以明确,确保核算的独立性。如果条件允许,应该成立专门针对每个项目的工作小组,选择相应的财会人员为组员,小组负责项目财务核算工作的所有事项,并承担责任。
(3)做好工程内部预算的编制及审查工作。工程内部预算,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企业成功控制成本、增加利润的前提和基础,其质量高低,关系到企业管理者对企业整体生产经营状况的监督和把握,必须做好编制及审查工作。在预算编制结束后的审查也非常重要,不仅要对预算的真实性、可靠性进行审查,同时也要关注预算与企业实际的契合程度,保证预算编制质量。
(4)妥善调配企业运营资金。企业资金运转是否流畅、高效,对于企业效益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提高公路工程施工企业效益,必须对资金流进行合理调配。要着重抓好投标、成本、资金、材料和非生产性开支5个重要环节。同时,要严格执行资金预算和审批制度,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对企业的资金使用状况进行整体上的把握。对于已经竣工或被撤销的项目,要及时进行清理结算,促进资金及时回笼,使资金使用效率最大化。
(九)
一、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少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当前,很多事业单位都缺少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不科学、不合理,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顺利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一些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只是流于形式,缺乏切实可行性,使得整个财务管理水平不高,资金周转率很低。另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单一、滞后,使得事业单位缺少切实可行的运行方法,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淡薄,工作散漫,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2.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当前,我国很多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没有真正认识到财务管理在整个事业单位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财务管理模式和方法都比较落后,财务管理水平较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的运行管理过于依靠单位领导者,财务管理方法不合理,没有结合当前社会的需求和事业单位发展现状,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没有真正发挥服务社会的职能。另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缺乏责任心,不能熟练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创新财务管理。根据事业单位的不同职能,必须从全局角度出发来看待财务管理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二、新时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有效策略
在新的发展时期,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业面临着新的竞争与挑战,因此,改革财务管理也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对于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加大财务管理监管力度。
新时期,事业单位想要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必须加大对财务管理的监督力度。首先,建立完善的财务会计核算制度,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核算意识,财务管理人员要对事业单位的各种上缴支出和经费补助费用进行严格的管理、核算和核对,改善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环境,充分调动财务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事业单位内部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财务监督制度,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监管力度,确保每一项资金费用落实到实处。最后,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调整时,要经过集体决策,并且组织相关人员论证其可行性,一旦超出预算必须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没有设置预算的项目坚决不支出,财务管理人员要深入分析各项支出项目,仔细的进行核对,确保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收支平衡。
2.做好规范化的财务管理。
各个地区财政部门对事业单位进行财政拨款时,要严格按照收支平衡、以收定支、量入为出的重要原则,做好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有效控制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各项资金支出,做好规范化的财务管理。事业单位规范化的财务管理要以科学的财务预算为基础,根据事业单位的收入预算,合理预测财务开支,引导事业单位合理、有序的开展各项业务工作。事业单位的收入预算主要包括单位自身运营资金收入和国家的财务补助,并且还要加入事业单位的各个季度或者上一年的结余,根据财务收入的预算结果,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开展规范化的财务管理工作,明确事业单位在各个阶段的效益目标,推动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
3.加强财务管理内部控制。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要从内部加强控制,解决财务管理的根源问题,从根本上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根本前提是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财务管理人员要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深入探索和研究,全面掌握资金流动的各个环节,编制详细的财务预算计划,包括事业单位各个部门、个人的财务管理控制方法,明确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和每个工作人员的职责,在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中严格落实财务管理制度。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4.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新时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必须结合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需求,对财务管理进行科学决策,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重要作用,强化财务管理理念,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事业单位要根据自身实际的发展情况,设置各个阶段的财务管理计划和目标,结合事业单位的投资项目,正确地管理各项财务支出。对于事业单位的每一项收入和支出,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进行科学的论证和分析,积极创新财务管理模式,优化财务管理的支出和收入结构,充分发挥会计核算的重要职能,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最大程度地实现事业单位多服务、低成本的财务管理目标。
5.财务管理创新措施。
三、结语
新时期,事业单位必须结合当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有效对策,加强财务管理改革,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率,满足人民和国家的各项生活需求,推动事业单位健康、有序的发展。
作者:栾雪松 单位:辽宁省群众艺术馆
(十)
1、新财务管理制度在工作中的重要影响
新财务制定的主要目的是将收入提高到最大化,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富。目前我国各个行业都在迅速发展中,企 由于企业的迅速发展,社会将需要大量的财务人员,因此可见新财务管理制度的妥善实施,可明显增强企业的收入水平,同时提升社会整体的经济效益。新财务管理的制定加大了对财务支出的有效控制,支出与收� 针对政府部门财务支出方面,新规定严格要求必须节省开支,各个相关部门做好衔接工作,涉及欠款报销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避免出现违规操作,为财务工作者带来工作中的不便。目前我国较大的公司存在“集团式”财务管理模式,集团是由较多的小公司组建而成,小公司的一切工作事项由总公司进行指挥操作,因此出现财务方面的漏洞较多。在新财务管理模式中,针对这一现象做出了明确规定,集团及子公司的财务问题由集团总部进行统一管理,这项规定的制定有效降低总公司对账目不明确现象的产生,对改善集团的经济收入提供有利的条件。其次,避免出现子公司存有大量资金的现象,防止在工作中出现私人借用公家财产现象的发生,导致集团出现资金流失现象。新财务管理制度具有严谨、细致的管理方针,在以往财务工作中出现的漏洞进行严格的修改,其有效的改善企业的经济发展,为社会带来整体收入效益。
2、新财务管理制度的管理方针
2.1建立明确的管理目标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财务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整体的改变。在我国知识型企业占据较大的市场比例,因此对企业的管理者具有较高的要求,怎么样有效管理知识型企业成为重要研究对象,在新制度的制定下,财务人员应不断的提升自我价值,将知识准确的运用在工作中,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在新财务管理模式中提倡分析式的财务控制,这对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着较高要求,新制度明确表明财务人员应对即将产生的财务问题进行及时分析,这项规定可有效改善企业资金大量流动的问题,将资金重点运用在企业建设方面,对较小的项目进行分类,集中的处理资金流动现象。因此可见新制度下的财务管理可明显的改变企业资金流动现象,增强企业的整体经济价值。财务管理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共同基础,是企业内部管理的核心,它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是一种客观要求。新财务管制制定严格规定,在企业管理中避免出现管理乱、支出不明确的财务问题,对这一现象的产生,相关人员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主要是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中心地位认识不够,其次是财务意识不够强烈,参与意识薄弱,信息反馈不够及时等因素,在新财务管理模式制定过程中,将以往出现的现象进行及时修改,并制定出新的规章程序,有效的改善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在资金流失方面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2.2新财务管理制度发挥的重要作用
杭州市萧山区共有480余个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迅猛。为不断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村级“三资”监管,自2011年起,由萧山区农办牵头委托第三方(即会计师事务所)开展村级年度财务审计和任期、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笔者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也参与了上述审计工作。
二、注册会计师和村级财务审计
注册会计师参与村级财务审计具有天然优势。注册会计师独立、客观、公正的行业诚信度和公信力在参与村级财务审计时更容易赢得村民(社员)的普遍信赖。截至2014年6月30日,注册会计师行业拥有执业注册会计师98927人,会计师事务所8271家,全行业从业人员超过30万人,服务的企业组织超过350万家,2013年实现业务收入563.2亿元,其执业质量和职业道德稳步提升,符合村级财务审计的需要。
三、构建村级财务审计体系和评分系统的设想
(一)建立村级财务审计体系和评分系统的必要性
1.村级财务审计报告使用者的需要目前的村级财务专项审计报告主要包括基本情况、存在问题、提出建议等,由于存在问题的描述繁多,且审计报告使用者往往并非财务专家,很难从专业的描述中迅速判断出报告所述问题的严重性,难以快速判断各村间管理工作的好坏。尤其是当两个村都被描述存在同一类问题时,更是难以进行横向比较。例如,两个村的审计报告均反映有工程未进行招投标,但因具体不符合规定的工程个数不同,则违规程度也不同;进一步说,即便两个村未开展招投标的工程个数相同,但由于涉及的金额绝对值不同,其不合规的程度显然也是有区别的。2.村级财务审计实施者的需要村级财务审计报告内容繁多,即使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注册会计师也难以对前任的审计报告作出快速反应,易遗漏审计发现的重要问题项。
(二)村级财务审计体系和评分系统构建的基本思路
要实现让报告使用者、审计实施者能直观、快速地判断不同村之间在审计中发现问题的严重程度和其村级财务工作的好坏,设想构建一个相对简单明了的评分系统,对审计报告中反映的问题予以量化,对每个村进行具体打分。本文试图通过对本人所在单位2011年-2014年出具的萧山区村级财务审计报告进行实证研究,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力求做到全面、客观和公正,对实践中发现的审计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尝试和探索建立相对科学有效的审计体系和相关指标得分体�
(三)村级财务审计体系和评分系统的框架
对收入确认、预算、固定资产、货币资金、承包租赁、工程、经营费用、长期投资、土地征用费、票据收支、收益分配这11个方面进行审计,提出存在问题,实施有效监督。同时,从如何更好地管理村级集体经济、促进资产保值增值出发,对审计中实际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为报告使用者提供咨询服务。赋予村级财务审计新含义,提出村级财务审计新体系:监督与咨询并行,管理咨询为主,监督为辅。根据上述11个存在问题类型设置指标库和相应的标准值,构建一个评分系统。评分系统采用百分制倒扣分,满分为100分,按发现问题扣分的方式计分。指标分为基本指标和辅助修正指标,其中,基本指标用于对审计中常见的存在问题进行评分,每发现一个问题扣除相应的得分(即标准值×重要性系数);辅助修正指标用于对审计中存在问题的严重程度进行分值修正。同时,考虑两类指标间的重复扣分因素。上述评分系统作为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系提供管理咨询的第一步,即让审计报告使用者能够看明白审计报告,审计实施者能迅速评估审计风险。
(四)村级财务审计评分系统的运用
1.重要性系数(经验值系数)的确定
第一步:通过征求本单位中高级职称的注册会计师、从业人员数十名的意见(以下简称专家意见),对收入确认等11个方面存在问题的重要性程度进行排序,形成重要性排序链条。上述重要性程度的排序应综合考虑存在问题的性质和可能出现问题的概率等。排序结果如下:(1)承包租赁;(2)工程管理;(3)土地征用费;(4)经营费用;(5)收入确认;(6)货币资金;(7)收支票据;(8)预算管理;(9)固定资产;(10)收益分配;(11)长期投资。第二步:对重要性链条上的11类问题进行赋值。排位最后一位取基本值1分,每上升一位,增加附加值0.1分,依次类推,则排位第一位的分值为基本值1分+附加值1分(即0.1×10)=2分。上述总分值16.5分。运用上述计分规则,对各专家意见的重要性链条进行分别打分,并计算出每类问题的加权平均得分。最后,对数据尾数进行修正。加权平均得分情况如表1。第三步:每类问题基准值取1,则11类问题总值为11,对上述问题类型的分值进行折算,得到单项重要性系数。具体详见表2。
2.其他评分规则的确定
对于存在问题的严重程度进行得分修正。实务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辅助修正指标进行增加。
四、村级财务审计体系和评分系统的局限性
基于发现问题基础上的村级财务审计评分系统,经验值系数和标准值得分的设置存在一定的主观性。此外,对一些有意识、隐蔽性较强的违规行为,注册会计师是较难发现的,则上述基于发现问题所构建的评分系统不能完全反映某行政村的实际情况。
五、结束语
一、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公立医院财务管理观念陈旧,管理模式落后
目前医疗服务市场上主要存在两种类型的医院:公立医院和私营或者合营性质的医院。对于传统的公立医院来说,没有进行市场化医疗改革之前,医院受到国家各方面政策的支持,不仅具有强大的资金实力,还聚集了大量的技术、人才等软实力,所以与私营的医院进行比较,公立医院的综合实力更加雄厚。然而,正是凭借这种技术和资金上的优势,很多公立医院的领导往往会忽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长期粗放式的管理工作使得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漏洞百出,导致在进行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粗放的管理模式严重影响了改革的进行,不利于医院的长期稳定发展。
(二)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体系不完善
在现行新医院财务法中,总则中写进了“建立健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财务制度,保障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的内容,这就加强了人名代表大会对医院财务审查和监督力度,对医院的财务编制提出了更高的科学性要求。但是,目前我国很多医院的财务编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财务目标编制不够明确,财务人员没有严格的按照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规划进行科学的财务编制,没有对财务支出进行充分的论证和审核,这些都导致医院财务编制缺乏科学性和准确性,财务管理体系存在漏洞。
(三)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首先,从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配置来看,很多医院存在人员编制不整的现象,适当数量的财务人员是实现医院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条件,而当前财务人员缺失的问题严重导致了这一进程的实施。其次,很多公立医院的财务人员素质不高,这也直接影响了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目前我国公立医院只是关注高素质治疗人员和先进设备的引进,而忽视了专业财务人员的吸收和培养,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能力有限,不能完成医院精细化财务管理工作,阻碍了医院的市场化改革。
二、新医改背景下加强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创新措施
(一)加大宣传,提高各个部门人员对财务管理的认识程度
为了加强医院的财务管理,首先应该提高医院上下对财务管理的认识,让所有人员充分的认识到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医院上下应该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也是医院各个部门和科室共同的责任,是医院运用科学管理理论的具体应用过程,可以有效的促进医院健康发展,而做好这项工作的前提就是医院全体人员的参与和支持。
(二)加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随着新型医疗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医院的各个方面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立医院也需要增加相应的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医疗服务能力的提高,这样一来,相应的资金使用和风险衡量等问题就更加需要重视和有效解决。当前,我国大部分的公立医院没有将自身的发展与实际财务能力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进行发展规划,因此,公立医院在推进新型改革的过程中,必须根据自己实际发展情况,结合自身财务能力科学的制定相关发展计划和方案,在采购设备和实施建设之前,必须做好相应的成本预算、效益衡量等工作,从而在最大限度上降低财务风险。同时,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规避风险,医院必须建立起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切实的保障医院的科学运行,及时的发现医院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三)提高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加强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必须切实有效的提高医院相关财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医院应该定期对相关财会人员进行集体培训,促进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更新,适应新形势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要求。此外,加强医院财会系统的信息化建设,积极采用会计电算化,利用科学的工作方法保证财务工作的准确性。
三、结束语
随着新型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公立医院面临着复杂的市场环境,潜在的财务风险使得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尤为重要,因此,公立医院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财务管理意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提高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素质,切实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促进医院健康稳定发展。
作者:邢健 单位:河北省邯郸市第一医院
第二篇: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风险分析与应对措施分析
一、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风险的概念及特点
(一)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风险的概念
医院财务内部风险是指医院在经济活动、收入、支出情况等财务报告环节、领导管理环节和内部控制环节上存在的未被发现的错误。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风险长久以来都是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医院的正常运营具有重大影响。
(二)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风险的特点
总结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风险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具有客观性。二是任何一个医院都存在财务内部审计风险,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风险具有普遍性。三是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风险任何时间均可发生,具有随时性。四是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风险可制定应对措施进行防控,具有可预测性和可应对性。
二、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
(一)缺乏完善的财务内部审计管理制度
多数医院的管理者未给予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足够的重视,未制定健全、完善的医院财务内部审计管理制度,或制定的管理制度存在很多漏洞,未能及时完善。有调查结果显示,虽然现阶段我国很多医院内部设有财务内部审计部门,但其中多数医院的财务内部审计部门并不适在自愿情况下所设立的,而是迫于国家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这种情况下设立的财务内部审计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风险。
(二)医院财务内部审计缺乏权威性和独立性
调查发现,医院财务工作人员在从事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中较易受到个人感情因素和个人利益因素的影响,使得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缺乏公正性。继而对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和所设立的财务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产生影响,直接影响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此外,上述因素还会对医院财务内部审计机构所得审计结果的权威性产生影响,直接影响医院管理人员在财务方面提出的决策的准确性,不利于医院相关财务政策的有效贯彻和实施。
(三)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职业技能水平有待提高
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的专业性较强,对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要求较高,不仅需要工作人员熟悉财务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还需要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财务管理能力。然而,现阶段多数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缺乏对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且道德素质不高,风险意识不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医院侵吞公共财产和浪费科研资金等现象的发生。
三、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风险的应对措施
(一)完善医院财务内部审计管理制度
医院相关管理人员制定并不断完善财务内部审计管理制度,规范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使得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有制度可依,促进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和公正化。
(二)提高相关管理人员对医院财务内部审计权威性和独立性的重视
医院相关管理人员应重视医院内部财务审计工作本身所具有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强调财务审计工作的规范实施,确保财务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不影响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和独立性。
(三)加强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职业技能的培训
聘用道德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审计工作人员,并于财务内部审计人员上岗前对其进行岗前培训,不断提高财务审计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和财务内部审计风险意识。
四、总结
自从改革开放实施以来,我国各项经济政策不断出台,经济发展迅猛,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公有化为主体的综合市场经济体制。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健全,我国医疗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大, 我院本次对财务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有效的应对措施。实施应对措施后,我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总结全文不难发现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对医院整体发展的影响。现阶段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风险正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医院只有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才能推动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顺利实施,促进医院整体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作者:贺红 刘明秀 单位: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
第三篇:医院财务机构转型探讨
一、财务机构发展方向
(一)财务机构主要职能由核算管理转型为财务管理。
财务机构的职能必然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即日常运营的收支核算,是传统财务机构的主要职能。随着医院业务的扩展与壮大、“算账先生”的角色已远远不够,财务管理对医院未来经营目标的实现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工具的不断应用,要求财务管理应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多,应当包括资金安全管理、绩效与薪酬管理、成本管理、预算管理、筹资管理和投资管理(项目评估管理与风险管理)等。
(二)学习型财务组织是必然要求。
学习型财务组织就是培养整个组织的学习氛围,积极倡导财务人员相互学习、多途径学习,打开相对封闭的处事思想,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建立民主和谐的财务组织。财务组织作为一个独立组织的二级单位,其目标具有从属性,服务于医院的总体目标。对于非营利的医疗机构,财务组织要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帮助,能充分调动每一个成员积极性的和谐的群体,最高目标是帮助医疗机构的经济效益得以提高。在大型医疗机构的日常运营与战略发展中,财务活动纷繁复杂,资金流量大,财务管理的任务重,必然要求有一个学习型的财务组织、科学的财务管理体制、严格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创新的财务管理理念、良好的财务运作机制,也从客观上要求财务部门根据内部的人力资源结构,进行科学分工,做到“人尽其才”,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提高财务组织的执行能力。
二、建立学习型财务组织,发挥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
(一)鼓励财务人员持续学习,不断提升专业技能。
如果说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资金的周转犹如人体的血液循环,财务部门就相当于人体的心脏,负责企业血液的供给,其地位很重要。财务人员是企业资金周转的操作者,财务会计核算工作挑战性与创新性较少,日常工作机械重复较多。财务人员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其工作与学习的动力应该体现在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术得以应用并取得较好的效果。学习型组织倡导财务人员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做到与时俱进,这对于财务人员个人价值的实现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优化财务部门资源配置,提高财务工作效率。
对于规模较大的医院,财务活动纷繁复杂,资金流量大,财务管理的任务重,要求有科学的财务管理体制、严格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创新的财务管理理念,从客观上要求财务部门根据内部的人力资源结构,进行科学分工,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提高财务组织的执行能力。
(三)学习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在现代医院发展中,财务机构需要不断更新管理知识,提高资金管理水平,让资金管理充分发挥杠杆作用,帮助医院实现既定目标。在制定科学的公司财务预算、降低成本、降低税收负担、筹措资金、科学投资、资本运作等涉及医院经济命运的重要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提高财务决策能力,重点发展筹资管理和投资管理等能力
1、筹资管理。
医疗市场的竞争以及医疗技术与设备的日新月异要求医院快速发展,对资金的需求也很大。在医改新时期,医院应更新筹资观念,拓宽筹资渠道,结合自身情况,多形式、多渠道地去筹措资金,解决医院资金短缺的问题。医院可以依据自身实力和信誉争取信贷资金的支持。财务部门要尽力争取低息、贴息的专项贷款,减轻经济压力;医院购买大型医疗设备可以通过融资租赁来筹措资金,为医院的资金周转提供了更大的弹性空间,有利于医院在短期内筹措资金购置急需医疗设备,提高诊治水平和医疗质量,从而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投资管理。
现在医院医疗设备采购一般由领导或使用部提出,在决策过程中出具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很少有财务部的参与。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经济效益的分析缺乏财务专业性。所以,对医院购置和更新设备特别是大中型设备前,财务部门应积极参与,对设备的使用率和投资回报等做全面、充分的市场调研、预测。做出可行性研究分析,以免盲目购置,造成资金浪费。基本建设的投资额大、周期长,财务部进行测算时要注意使用货币时间价值。
三、学习型财务组织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适应医疗改革的内在要求。
医改新时期,医院财务机构不再是简单的核算机构,财务人员仅靠埋头苦干已无法胜任新形势的要求,更要靠不断更新的知识和先进技能。具有持续学习力的财务组织才能适应医疗改革时期医院发展的新挑战,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二)实现医院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学习力是组织发展的一种软实力,是组织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只有拥有强大学习力优势的组织才会真正拥有持续发展的实力。因此,鼓励员工学习和探讨,不断提升组织学习力,才能为财务组织的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创新源泉,帮助财务组织更好更快地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求。
(三)增强医院综合实力的内在要求。
财务组织作为资金管理机构,是医院的重要职能部门,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医院综合实力的影响至关重要。通过提升财务组织学习力,提高财务管理质量和水平,能够为医院发展提出有用的建议和措施,从而增强医院运营发展的综合实力。
作者:孙烨楠 单位: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第四篇:现代医院内部财务管理体制探索
1现代医院构建医院内部财务管理体制的重要性
现代医院制度对医院内部财务管理体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在医院财务管理一些关键的节点上,如医院经济重大决策、付款审核流程、招标制度与流程、合同签订审核流程、内部控制制度与流程、财务分析体系等问题。因而,医院内部财务管理必须做到事前、事中全过程跟踪监管,确保不出现差错,不出现失误。现代医院财务工作模式转变的关键和目的是医院财务由原来的记账型向现代医院财务管理型的转变,同时也能较好地维护医院的正常利益,保证医院的正常发展。传统的集权制的计划经济制度下,我国公立医院的治理模式属于典型的行政治理模式,它的最大特点就是政事不分,所有者与经营者错位、越位、缺位以至于不到位。我国法人治理结构的实质表现在政府是法人,医院院长不是法人,因为政府是出资者,院长只是经营者。问题是现在公立医院中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关系界定不清,导致公立医院产权不清晰,院长扮演了双重角色,既是决策者又是经营者,院长可以有权决定医院发展规划、财务运行。比如,想置地可置地、想盖楼可盖楼、想购设备可购设备、想增添床位可增添床位,院长缺失监督、激励与约束机制。震惊全国的医疗贪腐大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院长王天朝现金日进1万元,房子月入1套,短短5年的时间收受房产100套、车位100个,涉贪约1.3亿元,为我国现代医院如何建立健全医院内部财务体制敲响了警钟。
2医院现行内部财务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分析
2.1医院财务票据管理及印章管理不规范
医院新的《会计法》和医院财务制度规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禁止单独一人总管各种票据和印章。但是有些医院领导图省事、图所谓方便,不讲工作原则,存在单独一人总管所需全部印章的问题。有些医院甚至在空白发票和收据上提前盖好公章。名义上是为了便于转账和支出,实际上给货币资金的管理造成了隐患和漏洞。关键因素是有些医院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法人治理机制不健全所致。
2.2医院财务指标分析关注不足
在医院日常的财务管理活动中,一些财会人员对现金流量指标分析不予关注。因为在财务管理上对医院业务收支汇总的情况和医院资产负债的情况,编制表格后,对表格的一系列指标没有进行科学、认真的分析。所以不能明确反映医院的营运能力与盈利能力、医院的偿还债务能力、医院现金流转的能力等,未能得到正确充分的反映,给医院的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造成障碍。
2.3预算分析情况在财务分析中未有反映
在目前医院财务分析上,有些医院对预算执行情况的信息没有反映出来,其中的原因是因为我国多数医院属于所谓事业单位,是依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预算的,新年度的预算计划只能在当年年终进行,这种情况对政府部门和卫生主管机构,对医院的报表预算分析情况不能充分掌握,以致编制出来的预算缺乏科学性、可操作性和有效的控制监督。
2.4医院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缺乏完善
有些医院虽然有所谓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但不够健全,不够科学和严谨。职责划分不明确,规章制度不执行,稽核范围狭窄,不讲求执行效果,在财务管理内部不相容职务的人员甚至相互串通作弊,造成医院财务管理混乱,失去了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作用。一些医院表面上有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实际上执行不力。有些医院少数财务管理人员对内部财务控制制度视而不见,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破坏和践踏内部财务制度,甚至出现财务犯罪情况,给医院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有些医院财会人员对这些好的制度不能彻底贯彻执行,表面上说的一套,处理实际问题时又是一套,完全没有制度的约束。因此,加强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建设迫在眉睫。
3建立与现代医院制度相适应的内部财务管理体制的路径
3.1构建医院财务决策管理机制
首先,院董事会(院长办公会)决策层对医院的发展规划进行审议和决议,对医院的重大建设项目计划和筹资决策进行审议和决议,审核筹资方案是否符合医院的发展规划要求,是否会给医院带来较大的风险等。对医院的年度建设计划、资金计划进行审议和决议,并对医院的年度财务决算进行审议,以便监督医院的财务运行情况。其次,医院领导决策层(医院财经领导小组)在预测医院长期资金的需求量的基础上,确定医院的长期资金规划和年度资金计划。在投资和用资决策方面,应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和长期建设计划,在发展规划和指导下根据医院和运行需要安排年度日常运转资金使用预算,按照长期建设计划和资金筹措情况制订年度建设计划、安排建设项目和建设资金。最后,董事会是最高权力机构,院长主持全面工作,业务副院长负责医疗、科研、护理、教研,运营副院长负责医院财务、审计、预算、成本核算、行政管理,形成分工明确、责任清楚、科学有序、有利于医院发展的组织体系。
3.2构建以治理为中心的财务管理运行机制
要使医院财务治理实现预定的财务目标,必须使财务运行机制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首先要扩大医院的财务自主权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一致的财务治理机制,建立完善的财务运行机制的前提是必须扩大财务自主权,保证医院财务活动的独立性。要在机制、制度上创新,真正使国有医院成为具有独立意义和利益人格化的主体,在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在市场和社会生活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公司治理结构会影响会计的信息质量,会计的信息质量也会对公司治理构成约束。借助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职能来确认不同的权益,从而将产权关系揭示清楚,为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创造条件。加强会计监督防止会计舞弊和会计信息失真,是建立和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的基础和前提。
3.3严格执行财务管理中的内部控制制度
财务管理设置内部控制制度,是为了确保医院财务管理的安全,是杜绝财务管理腐败案件发生的前提,是保护医院财会管理人员不犯错、少犯错、不敢犯罪的重要保证,所以必须坚决执行这一制度,实行不相容职务工作岗位,对重大财务项目执行做到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杜绝对事前、事中出现的问题不予管理,只注重事后管理的旧式财务管理方法。所以,对每个财务事件在执行过程中注重有效控制。
3.4构建医院内部财务管理的监督机制
医院内部财务监督体系由财务总监、监事会、医院内部审计部门组成。董事会领导下的财务总监的职责是监督,在重大资金运用上监督院长。监事会检查医院财务对董事、院长履行职责的监督。医院内部审计管理层职责包括对医院经营效率、效果审计,对医院内部控制系统健全性、有效性审计,对医院经济信息可靠性、完整性审计。由财务总监、监事会、医院内部审计部门组成的完整的医院内部监督机制,对委托关系进行监督,没有纵向的隶属关系,但可以进行业务指导,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作者:郭小春 单位:庄河市妇幼保健院
第五篇:财务战略思维提升医院财务管理效力探讨
一、医院财务战略实施的必要性
医院财务战略是指医院为增强本身的竞争优势,在分析医院内外环境因素对资金流动影响的基础上,对医院资金流动进行全局性、长期性与创造性的谋划,是当前医院战略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要从高层次多角度上出发对医院财务战略进行分析拟定,为医院的发展战略提供重要战略依据。医院财务战略具体表现在,为医院资金流动做出统一安排与计划,提升医院的财务竞争优势等。医院财务战略的实施,得益于医院财务管理的力度有效提升,以进一步推动医院整体战略的实施。医院财务战略需要以医院战略为基础进行实施,确保资金充足,保证财务工作能够正常有效的运行,实现高配置的财务资源,有效推动医院快速稳定实现目标。在此基础上,应将医院内部的财务战略和医院总战略相结合,合理处理医院财务战略与总战略的关系,保障总战略目标能够顺利进行。
二、财务战略与信息化管理
随着国家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进程的加快,财务系统与信息化发生了交集。财务管理的信息化不仅仅只是在财务管理中运用计算机或者财务方面的软件,最重要的是借鉴了信息管理的方式和方法,以此构建财务信息的模块化,建立财务数据传输通道,从而加速信息传输率,提高资金使用效能。将信息化管理知识与财务战略思维进行有机结合,就能研发出能在医院财务管理基础上运行的信息化体系,能行之有效的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效率,减少医院各方面运营成本。提高县级医院在经济市场中的竞争力,离不开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又需要信息管理的介入,当前县级医院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战略方向就是加强信息化管理,进行财务信息化建设,逐步推行信息化管理,让县医院在同行业中脱颖而出。
三、县级医院财务管理战略及实施措施
在目前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下,医院财务管理必须进行创新,特别是一些县级医院,更应该加强财务管理,实施有效的措施,确保医院正常运行。因此,要加强医院的投资、筹资、运营战略管理。
(一)医院投资战略
我国县级医院投资战略重点涉及到对医院长期投资方向的制定,为确保投资战略的有效实施,应提前进行规划,保证每一笔资金的投资都能产生相应的效益,密切关注本行业发展变化。县级医院在投资时应根据本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适时适量的投资,将有限资金投放到最适合本医院的项目上。医院在进行投资之前加强对行业信息的关注,一旦发现医疗技术或外部政策环境有所变动,及时对投资方案进行适当地调整。合理的将医院资金进行分散投入,降低投资风险确保投资项目完成。
(二)医院筹资战略
在我国县级医院财务管理中,医院要实现投资战略目标,离不开资本的投入,正确选择筹资战略对医院整体战略目标实现至关重要。但是,筹资项目的变动相对较大,会随着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变化而改变,筹资战略开始向稳健型进行转变,因此更应重视资产的营运效率及资金链安全。确保县级医院的正常营运,还能确保筹资的渠道,全面降低筹资将面临的风险。在不断提升过程中,我国县级医院才能尽早解决老百姓的就医看病等问题,在正常运营的基础上更�
(三)医院运营战略
营运资金是县级医院发展中的重中之重。医院想要保持竞争力必须在营运资金的管理上加大力度,它直接关系到医院的正常运营状况。必须保持医院营运资金的平稳发展,医院营运资金过高意味着对资产的利用率过低,表示医院极有可能面临经营困难。运用财务战略思维对医院营运资金进行合理的管理,促使医院营运资金的效用能发挥到最大化,实现医院资源的最佳配置。根据以上三种措施来看,医院在财务管理中应以加强内部控制等强制手段进行干预管理。包括对流动资金的监管和对保管验收财产等进行集中领导管理,强化对会计工作的控制,同步医院的运营战略。在实行财务战略时,县级医院有必要进行财务人员的人力资源建设,同时加大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力度,招揽具有较强专业能力的财务工作人员,将人员培养与医院的财务工作相结合同步推进,培养一支具有精湛专业水平的财务人员团队。在财务部门的管理中,促使形成具有特色的部门文化,推进财务科室文化的发展,加快医院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最大化具现医院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四、结束语
我国县级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因地理环境、医院条件、资金等方面原因的影响,工作实施起来难度较大。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在某些方面已经不能满足如今财务管理工作的需求。因此,医院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从大局上认识到财务战略的重要性,更要求财务人员不断的提升自身的财务专业知识水平及专业技术素养。同时将财务管理工作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相结合,确保县医院快速、健康的发展。
作者:魏亚丽 单位:承德县医院
第六篇:医院财务人员轮岗利弊分析
一、医院财务人员轮岗的作用
一是医院实行财务人员轮岗有利于提高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尽管从总体上来看,目前我国医院财务人员已经朝着专业化、职业化的方向发展,但很多财务人员由于始终从事固有的工作,因而对医院财务的总体工作缺乏了解,直接导致一些医院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实行医院财务人员轮岗制度,能够使医院财务人员了解和掌握更多的财务实践,特别是能够提升医院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比如实行医院财务人员轮岗制度以来,财务人员能够使财务人员通过不同的岗位了解和掌握医院财务业务活动的全过程,对于提高医院财务人员的技能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提高医院财务人员判断的准确性以及减少操作失误更是具有重要作用,因而实行医院财务人员轮岗有利于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二是医院实行财务人员轮岗有利于完善财务内部复核机制。对于医院财务工作来说,抓好内部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而财务复核不仅是医院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医院财务工作的重要基础,必须贯穿于医院财务工作“全过程”,这将有利于提升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特别是对于防止和控制财务舞弊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普遍存在着财务复核不到位甚至流于形式的问题。而实行医院财务轮岗制度之后,能够使淡漠化、机械化的医院财务复核机制得到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这主要是由于实行医院财务人员轮岗制度之后,工作主体在某一阶段会发生变化,而财务人员之间进行工作交接的过程中,都必须划清责任界限、明确责任范围,财务人员之间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全面的进行复核,这将有利于确保财务处理的一致性,复核工作将由过去的“被动”变成“主动”。三是医院实行财务人员轮岗有利于强化医院财务监督职能。尽管从总体上来看,目前我国各级各类医院都高度重视财务监督工作,但仍然存在着财务监督流于形式的问题,特别是由于财务人员缺乏“独立性”,导致财务监督无法有效地开展。而实行医院财务人员轮岗制度之后,将使财务人员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工作中去,特别是由于财务人员的“流动性”,使得财务人员必须高度重视财务监督工作,确保自己在开展财务期间不出现任何问题。比如,实行医院财务人员轮岗制度之后,必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财务分析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财产清查制度、原始记录管理制度以及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体系,否则医院财务人员轮岗将无法有效地进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医院的财务监督工作,保证医院财务人员能够更加独立的行使财务监督职能。
二、医院财务人员轮岗的弊端
尽管从总体上来说,医院实行财务人员轮岗制度,对于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提升医院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完善医院财力内部复核机制以及强化医院财务监督职能十分重要,但由于财务人员轮岗制度的实施,同样也会给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一些弊端。具体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医院实行财务人员轮岗会降低短期工作效率。医院实行财务人员轮岗之后,由于新到位的财务人员要与原来的财务人员进行财务交接,而且财务交接又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这将需要一定的时间。特别是由于新任财务人员由于对新的财务工作岗位还需要一定时间的学习、了解和熟悉,因而需要一个过程,必然会对医院财务工作效率造成一定的影响,虽然这种影响属于短期影响,但也会在短期内降低医院财务工作效率。二是医院实行财务人员轮岗会增加财务工作成本。因为财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专业技术工作,要胜任相关的财务岗位工作,则需要财务人员具备相应的财务专业知识及技能!故而财务人员岗位轮换会带来高校财务工作成本的增加,如时间成本、培训成本、错误工作等各项成本。而从目前我国一些医院实行财务人员轮岗制度来看,由于对财务人员轮岗制度缺乏有效地设计,还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问题,特别是存在着财务人员轮岗频率过快、面积过大的问题,必然会影响财务工作的整体运行,严格的会导致财务管理出现混乱,其成本则会更高。
三、解决医院财务人员轮岗弊端的措施
一是完善医院财务人员轮岗制度。医院要想更好的开展财务人员轮岗,必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的财务人员轮岗制度,为医院开展财务人员轮岗提供奠定制度基础。这就需要各级各类医院在开展财务人员轮岗的过程中,要科学设定轮岗目标,对财务人员轮岗编制、周期、人数、对象、考核、评价、奖惩、监督等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加强组织、协调与沟通工作,并以制度的方式确定下来,确保医院财务人员轮岗有序进行。二是制定医院财务人员轮岗计划。医院要想使财务人员轮岗制度更加有序的开展,必须高度重视医院财务人员轮岗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这就需要医院财务部门和人事部门要加强协调根本,根据医院财务人员轮岗目标,共同研究制定财务人员轮岗计划,统计安排好各项工作,做好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分步骤实施,确保医院财务人员轮岗工作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事事有评价,通过健全和完善的医院财务人员轮岗计划,确保工作有序推进。三是优化医院财务工作交接模式。医院在开展财务人员轮岗过程中,必须进一步优化交接模式。首先必须高度重视财务人员培训工作,使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得到提升,这是优化医院财务工作交接模式的重要基础;其次要进一步明确参与轮岗的财务人员资格,确保通过财务人员轮岗实现提升素质和加强财务工作的目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财务交接工作,财务领导要加强监督,交接人员要将注意事项、工作目标、工作进展、相关资源以及工作任务等交接清楚,以便尽快开展工作。
四、总结
1、核算原则的差异
在核算原则上,税务会计遵循的是税收核算原则,并以税法为导向。而财务会计所遵循的一般原则就是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盈亏状况。
2、会计要素的差异
财务会计要素是由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部分组成。而税务会计要素既要受到税法的影响,又要受到税务会计环境的影响。这里的税务会计环境决定了纳税会计主体的具体涉税事项及特点,并按照涉税事项的特点和税务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进行的分类,从而形成税务会计要素。税务会计要素的组成部分有:计税依据、适用税率、应纳税额、应税收入、扣除费用、应税所得。二者在在构成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3、计量属性的差异
企业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情形下计量的内容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以此保证计量会计要素金额的可靠性。税法对企业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存货等各项资产,计税要求以历史成本作为基础。只有在资产转移确定收入和计量成本及反避税要求方面采用公允价值,如企业盘盈资产、拆迁补偿采用重置成本计量,企业关联方交易、企业债务重组业务、非货币形式获得资产与收入。但税务会计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对企业持有各项资产期间增值或者减值,一般不得调整该资产的计税基础。由于会计准则计量属性选择的范围较大,因而企业资产、负债等会计要素的账面记录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存在较大不同,其结果加大了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分离。
4、核算的差异
(1)核算基础差异。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都规定会计确认、计量和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时采用权责发生只为原则进行核算。但在其被用于税务会计时,与财务会计还是存在明显差异:在收入的确认上税务会计由于在一定程度上被支付能力原则所覆盖而包含着一定的收付实现制原则,而在费用的扣除上财务会计采用稳健原则列入的某些估计、预计费用在税务会计中是不能够被接受的,后者强调“该经济行为已经发生”即在费用发生时而不是实际支付时的确认扣除的限制条件,从而起到保护政府税收收入的目的;
(2)税基保全差异。税务会计的基本目标是保障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是用来满足政府机构和公共开支的,财政收支一般都要纳入财政预算,有很强的计划性和时间性,而且税款必须是现实的收入,不能是预期或虚假的收入,否则,就有可能造成财政赤字,引发通货膨胀等一系列问题。税务会计对企业取得的应纳税所得规定了扣除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所得税纳税税基。税基的存在使税务会计达到了获得财政收入,调整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实现经济资源在全社会分配的目的,但是财务会计并没有这样的一个标准对企业的收入进行界定。因此,税基的存在也造成了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差异;
(3)核算对象不同。财务会计核算的对象是企业以货币计量的全部经济事项,而税务会计作为一项实质性工作并不是独立存在的,税务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对象只是与计税有关的经济事项,它是以财务会计为基础来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对财务会计处理中与现行税法中不符的会计事项或出于税收筹划目的需要调整的事项按税务会计方法计算、调整并作调整会计分录,再融于财务会计账簿或报告之中。
5、政策导向差异
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因此,税法中调节宏观经济、包括一些对企业经济行为进行奖励或限制的条款及对社会弱势群体收入进行优惠的条款。结果是一部分会计所得免于纳税,或者一部分支出的扣除标准相对于类似支出项目有所不同。这些鼓励类和限制类条款均体现了国家的政策导向。财务会计不承担调节宏观经济和国民收入的作用,所以一些税收政策在财务会计上得不到体现。
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差异的协调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差异逐渐加大,如果不能有效地遏制这种较大差异,对于税务而言就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对企业也会带来所得税征管方面的困难,对政府税务部门带来很多的困难,比如:增加了工作难度和成本。另外,还会导致大量的纳税调整事项给会计工作带来不便,进而影响和降低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由此可见,加强企业会计制度与税法差异的协调尤为重要。
1、重视会计准则与税收制度协调的理论研究
目前对会计法规和税收制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会计人员,我们要明确两者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准确把握好两者的分离或者统一的“度”,既不能片面夸大和追求两者之间的差异,走向极端,又不能因为两者具有紧密联系而无视其差异。基于此,我们必须要重视和加强对会计法规与税法协调的理论研究,从而促进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与完善。
2、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的制定部门应加强合作
由于我国财政部制定会计准则和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税收法规的具体目标和要求不一样,所以就导致了各自制订的政策法规存在差异。然而,这两个部门具有一致的根本目标,因此,两个部门在制定准则与法规的过程中应该加强互相沟通和配合,从而减轻企业与国家在法规实施过程中的难度。
3、加强政策宣传,会计准则应增加涉税信息披露
无论是财政部门还是税务部门,都要充分认识到加强政策宣传的重要性,应该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对会计和税法的宣传和培训,这将有助于提高会计制度和税收法规协调的效果。开展政策宣传的方式方法可以灵活多样,内容可以突出会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为主,宣传的对象主要针对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以提高会计制度和税法的协调为主要目标。另外,由于当前纳税申报表的不公开性,使得利益相关者无法充分了解企业与税款征收相关的信息,更无法全面理解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作为主管和主要实施部门,为了帮助利益相关者更为充分的了解企业经营与税款征收,了解会计利润与税收等相关内容,有必要增加涉税信息的披露,在相关会计准则中增加纳税调整信息披露条款,从而保证会计信息对税收的支持。
4、改进和完善差异调整的会计处理方法
企业在处理差异会计时,主要以账外调整为主,并体现在纳税报表中,这种做法既不能与日常的会计记录相衔接,又不利于与税务机关的信息进行交流。因此,要想系统完整地反映差异的形成和纳税调整情况,企业就要增设必要的备查账和明细账,进一步规范会计账簿记录。针对会计差异的调整情况,应该及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进行相应的披露。如:在利润表的“所得税”和“利润总额”项目之间增列应纳税所得额、纳税调整增加额和减少额等项目,依据备查账和明细账的记录来分析和计算调整金额,并对其进行填列,从而完整地反映差异调整的情况。
三、结语
一、高校财务成本控制的含义
一般意义上的财务成本指的是企业在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等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费用,而高校财务成本不仅包括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教学物品支出、教师工资的支出等,还包括行政管理、决策成本以及隐形消耗等的费用。因此,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财务成本控制,高校财务成本控制是按照高校预定的目标,对高校教学、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成本进行严格的监督、审查,并及时纠正发现的问题,将高校财务成本控制在预定的范围内。高校财务成本控制是财务成本控制人员对高校工作的每一个流程、每一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控制,是现代化的成本核算、控制等管理理论在高等院校中的应用,也是提高高校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对高校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高校财务成本控制的内容
1.高校人力成本控制
随着我国高校综合化办学的发展,一般情况下高校的教职工与学生总和在一万人以上,其人力成本在高校的财务成本中占很大比例,因此人力成本控制对高校财务成本控制起到重要的作用。控制人力成本首先要完善高校教职工的工资结构,设置合适的工资项目体现,并且配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制度;其次要合理控制高校教职工的人数,对已有的教职人员进行合理安排以降低高校人力成本,一般来说高校学生与教职工的比例大约为18:1,高校学生与行政人员以及教辅人员的比例大约为15:1。
2.高校资金成本控制
高校资金成本主要包括取得资金来源成本、使用资金成本以及占用成本等。取得资金来源成本指的是在高校在资金筹集过程中需要支付的宣传费用、担保费用等。使用资金成本指的是高校在使用筹集的资金时需要支付的一定费用,如银行手续费等。占用成本指的是资金使用者需要向资金提供者支付一定的报酬,如贷款利息等。目前,高校资金来源多种多样,不仅包括政府部门的财政拨款、收缴学生的学宿费收入,还包括了社会性质的捐款、科研项目研究经费、银行贷款以及高校与企业合作的办学资金以及对外提供服务的营业收入等。因此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合理控制资金成本,维持高校资金的流转。
3.高校决策成本控制
高校决策成本是指高校做出某项决策所付出的机会成本。资源的稀缺体现了高校决策的重要程度,决策失误可能使高校损失更好的事业发展机会。因此若想控制决策成本就要在决策前,对决策方案做好充分的论证。
4.其他成本控制
其他成本包括隐性成本以及管理监督成本等。高校隐性成本指的是教学办公设备的重复性购买、贪污腐败现象以及高校办公效率低下等等,这是管理学意义上的“公地悲剧”在高校的再现。从高校角度来看,隐性成本占用了原本正常的教学经费,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学事业的开展,因此控制高校财务成本也要控制隐性成本,完善高校内部的管理制度,降低不必要的隐形消耗。高校管理监督成本指的是高校在控制财务成本的同时所产生的成本,这也是高校财务成本控制的内容之一。高校财务管理监督机制的完善程度取决于高校财务管理监督所增加的效益与管理监督产生成本的比较。高校财务管理监督所增加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例如高校新开某一项专业时,既要考虑教学成本,还要考虑社会对该专业的需求、高校自身的优势、政府相关政策、社会就业环境等因素,因此可以这样说高校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更重视社会效益。
三、高校财务成本控制现状
1.财务成本控制目标不明确
目前,高校财务成本控制目标存在片面化、不明确的问题,仅仅为控制成本支出而控制,没有全面考虑到财务成本控制对高校教学效率的影响,也就是说高校财务成本控制是否能够使高校能够保持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并且有严格的管理监督制度,能够满足教师、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需要。另外,高校财务成本控制往往将控制的目标与重点放在学校内部各职能部们,很容易造成职能部门只注意完成成本控制任务,而忽视其他方面的责任,影响高校教学的效果。
2.财务成本控制在局部范围内
目前,高校财务成本控制往往是以各职能部门为中心的成本控制,局限在各职能部门范围内,没有在整个高校范围内进行成本控制。如果说从高校整体角度考虑,高校财务成本控制也只是各职能部门成本控制的叠加,忽视了其财务成本支出的上下游工作成本,没有全面、系统的成本控制。局部范围内的财务成本控制既没有考虑到高校招生、学生分配方面的成本控制,也没有与其他高校支出成本的比较,财务成本控制工作盲目发展。
3.定额预算,控制不严格
一般来说,高校控制经费主要是通过定额预算的方式进行的,事前对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控制,但忽视对经费使用事中的监管,经费使用事后的考核。高校经费预算往往由各级职能部门根据部门事项编制经费预算,并上报领导部门进行审批。在这个过程中,缺乏预算执行过程的控制,也就没有经费使用后的报告与分析,即不能严格的对高校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控制。另外各职能部门往往按照部门的需要盲目进行预算编制、申报,很容易出现单位负责人为了有更多的经费想方设法地多报预算,其编制的预算报告缺乏科学依据,内容也不够完善,高校的计划与财务等部门也没有实际调查各职能部门的具体工作,放纵了对各职能部门的经费管理,没有行使到管理监督的职能。
4.财务成本控制效率低下
高校财务成本控制按照职能部门的职能范围划分成本控制责任,要求各职能部门对本部门的财务成本进行控制。这样的成本控制方式没有考虑到不同职能部门相同性质的管理工作以及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问题,从而导致高校财务成本控制效率低下,很难有效控制财务成本。
四、高校财务成本控制路径思考
1.完善高校成本管理体系
高校成本管理体系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涉及到财务成本预测、控制、核算、分析以及考核等方面,而财务成本控制仅仅是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中的一项。高校财务成本控制依赖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提供的成本数据与分析,因此高校要逐步完善成本管理体系,进而更好的控制高校财务成本。
2.全面控制高校财务成本
高校每项业务涉及到的每个流程、每个环节都会产生成本,为了控制方便可以将财务成本控制分为几个方面,但要注意到在进行财务成本控制时,要站在整个学校的高度去思考成本控制,将控制中心由各职能部门转移到财务审计部门,全面控制学校内的财务成本。
3.加强高校成本预算管理
预算是高校财务成本控制的基础,加强对高校成本预算的管理可以实现对高校资金的有效控制。首先,要区别对待不同的预算项目,学校日常工作性多的经费如学生实习费用、教学用品等可以按照学生人数进行定额预算,一些专项的费用则可以采用零基预算的方式。同时在编制预算时,编制人员要站在学校的高度上,并根据实际的项目调查研究情况,来进行整体范围内的项目预算编制,以增加预算的可操作性,同时要注意项目预算要与学校的长期战略规划适应,编制3年滚动预算,以避免学校资源的浪费。若实际项目支出与预算出现较大差异,要及时寻找原因并完善预算编制流程。其次,要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管理与监督。在项目预算确定后,各职能部门、各级组织以及个人要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做到两不超,也即项目预算使用范围不超、预算额度不超。第三,可以考虑建立激励制度,加强对预算执行后的绩效考核。根据各职能部门每一年的预算执行情况,分析项目各个环节出现差异的原因,按照主要负责人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贡献程度,对表现良好的职能部门、负责人等进行一定程度的奖励。
4.引入外部审计制度
随着我国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财务成本支出情况越来越复杂、额度越来越大,在高校自身的财务、审计等部门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有效控制财务成本的情况下,高校可以考虑引入外部审计制度,这样财务审计可以很好地处理学校内部关系,进而实现对高校财务成本的有效控制。
五、结语
总而言之,要想优化高校资源配置,提高高校资金的使用效率就要加强对高校财务成本的控制。针对我国高校财务成本控制现状,财务部门要完善成本管理体系,全面控制高校财务成本,并加强项目预算管理以及引入外部审计制度,切实降低高校财务成本,促进高校的健康发展。
作者:刘宗惠 单位:暨南大学珠海校区
第二篇:新预算法对高校财务管理影响探析
一、新预算法的突出贡献
新预算法明确了预算法的立法宗旨,“为了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强化预算约束,加强对预算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从原预算法“健全国家对预算的管理”到新预算法“规范政府收支行为”,这是一个从“政府管钱袋子”到“管好政府的钱袋子”的重大转变。立法宗旨的转变带来了新预算法全新的改变。
(一)预算做到全口径,保证预算完整性
按照新预算法要求,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纳入预算,不应再存在游离于预算之外的收支,保证预算做到全口径。换句话说,政府预算需要涵盖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从而做到预算全口径,保证预算完整性。
(二)讲求绩效管理,注重资金使用效益
在新预算法中,共有8处提及“绩效”字样,第一次将“绩效”的理念纳入预算编制基本原则,强调了“绩效管理”。第一章总则中,将“讲求绩效”列入各级预算所要遵循的五原则之中;第四章预算编制中,将上年度预算支出绩效的评价结果作为各级预算编制的重要依据之一;第六章预算执行中,要求各级政府及预算部门与单位,必须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在有关预决算审查的章节中,明确要求人大负责审查年度预算如何提高绩效以及重点项目支出结果绩效的情况。在不久的将来,政府预算的编制、执行与审查将终结粗放管理阶段,逐步过渡到“得绩效得天下”的精细化管理轨道。
(三)建立透明预算制度,加大预算公开力度
新预算法总则第一条就提出要“建立健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首次把建立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摆在了首要位置。同时。预算法还重点强调预决算公开的详细内容、具体时间以及保障措施。为保障预算信息的有效公开,新预算法第九十二条规定对于“未依照本法规定对有关预算事项进行公开和说明的”,将“对有关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追究行政责任”。
(四)规范债务管理,严控债务风险
新预算法增加了允许地方政府举借债务的规定,但是从主体、用途、规模、方式、风险控制等五个方面作出限制性规定。既达到了从严控制地方政府债务的目的,又适应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建立起规范合理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有利于人大和社会监督,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
(五)严格管理结余与结转资金
新预算法明确规定,“各级政府上一年预算的结转资金,应当在下一年用于结转项目的支出;连续两年未用完的结转资金,应当作为结余资金管理。”新预算法加快了财政资金的支付进度,让更多的财政资金不再躺着睡觉。
二、新预算法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新预算法要求高校实施全口径预算,管理日趋精细化
新预算法的实施,对于高校而言,全部的收入与支出都需纳入年度预算,意味着高校除了将财政补助收入和非税收入纳入预算外,还需将其他收入如横纵项科研收入、非本级和本级横向财政拨款等纳入预算管理,同时将这些收入涵盖的支出纳入预算。全口径预算的实施,要求高校必然要提高预算的精细化管理,只有预算管理达到一定的精细化水平,才能做到全面预算,涵盖学校可能取得的所有收入,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落户所有支出项目。
(二)新预算法要求高校加大信息公开的力度
建立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是新预算法的基本原则,也是此次改革的一大亮点。为了充分体现出预算管理的科学性、民主性,高校的预算必须经得起监督与检查,而监督的基本前提就是公开。为了适应新预算法公开透明的原则,高校应加大信息公开的范围、内容、项目,对于公开的信息提供必要的通俗的说明与解释,提高信息的可读性。
(三)新预算法要求高校确立预算的权威性
新预算法确立了严格的预算调整程序,一经批复,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调整,未列入预算不得支出。这就需要高校建立具有权威性的预算制度,保证预算严肃性,在编报年度部门预算时做到收入应编尽编,支出全方位覆盖,凡是没有列入年度预算的支出项目,除发生不可抗力因素外,一经上报、批复,严格按照预算执行。权威性的预算管理既可以提高预算编制的精细化水平,也是实现全口径预算的重要保证。
(四)新预算法要求高校加快项目资金的执行进度
新预算法规定,当年未使用完毕的项目资金可 按照现行管理体制,结余资金一般是需要收回的。财政专项资金对于缓解高校自有资金投入不足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应在现行法律法规框架下,按照主管部门的管理要求,加快项目资金的支出进度。
三、新预算法下高校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一)加大新预算法的宣传力度,促进财务人员加强学习
新预算法的正式实施必将引发高校预算的一系列改革,各高校应时刻关注政策的变化,认真学习并宣传新预算法,通过讲座、聘请专家等形式向全体职工尤其向预算直接相关人员系统讲解新预算法的出台背景、内容变化、政府意志、具体要求等等,要求全体人员特别是财务人员熟知新预算法。全体人员知悉新预算法,才能自下而上编制科学合理、精细化的预算、认真贯彻执行预算,财务人员熟知新预算法,才能自上而下发挥预算监督的职能,维护预算权威性。
(二)建立预算执行绩效评价制度
高校担负着人才培训、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的使命。要坚持勤俭办学,坚持厉行节约,管好用好每一分钱,更多注重资金使用效益和项目绩效,更多注重投入产出的分析。新预算法要求高校加快财政专项资金的执行进度,但是加快进度不是盲目的突击花钱,而是要在科学论证基础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因此,高校需要建立多部门共同参与、协同考核的绩效评价制度,建立一套涵盖产出指标、效益指标和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的考核指标,通过收集相关基准数据,如过去三年的平均值、以前某年度的数值、平均趋势、类似项目的先进水平、行业标准、经验标准等,确定绩效标准,对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下一年度项目申报、预算安排的首要因素,提高绩效指标考核的分量和权威。
(三)加强预算的精细化管理,加大信息公开力度
新预算法要求实施全口径预算,加强绩效考核,充分信息公开,这必然要求高校加强预算的精细化管理,预算收入分部门、分单位、分项目注意列示,综合考虑各种增减因素、数据量化,实现收入完整编入预算;对于支出,学校按照《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和《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进行明细核算,实行零基预算,财务部门应与各二级单位共同研究编制,逐项论证,提升预算编制的精细性、科学性和前瞻性。高校作为教育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教育投入占GDP4%目标的实现,社会民众对于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益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办人民满意大学的期望也越来越强烈。在预算管理实现精细化之后,高校不再“犹抱琵琶半遮面”,逐渐对外揭开“面纱”,更有自信全方位的实现信息公开。对于信息公开,首先是“三公”经费问题。根据中央八项规定和各省政府的有关规定,“三公”经费要严格控制,不能超支。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高地,更要特别注重“三公”经费的公开[3]。其次是债务问题。沉重的债务负担是所有信息使用者都关心的问题,高校应在综合评定偿还能力、学校长远规划、国家财政政策等多种因素下,制定科学合理的贷款增减计划。最后,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在基本建设、大型修缮、政府采购以及大宗消耗性货物服务集中采购方面的信息公开。
(四)建立结余资金定期清理机制
高校支出预算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对于项目支出。高校应实行“单项核定,单项考核,结余收回”的管理原则,连续两年未使用完毕形成的剩余经费,收回学校统筹安排。建立基本支出预算执行与结转结余资金管理相结合的机制。对于学院基本支出预算当年末如有结余,统一结转为学院发展基金,由各学院统筹安排,可用于学院学科发展、人才引进、平台建设及其他发展性支出。对于其他单位基本支出预算,当年末如有结余,回到学校统筹安排。
四、总结
总之,新预算法的实施给高校预算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冲击,高校应借此契机,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预算管理在学校财务管理中的影响力,增强预算的公开性、透明性,让广大师生知晓资金的来源以及支出去向,发挥他们的监督作用,另一方面实现预算管理精细化,加快资金的列支进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作者:马伟光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计财处
第三篇: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创新研究
一、民办高校财务管理概述
(一)管理目标
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目标从两方面分析:其一是基本目标,民办高校要通过财务管理获取经营管理所需要的资金,保证高校内部财务健康运行。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人们对办学理念有了全新的认识,各项教育经费支出不断增长,因此民办高校要以灵活的手段筹措资金,保证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要对资金的使用进行合理规划,使这些资金被科学、合理分配;其二是经济目标,民办高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其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教育目标,还要考虑到经济利益,在不影响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要尽量将经济利益最大化。
(二)管理特征分析
首先是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普通高校不同的是,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内容更多,学校以及各个二级学院的办学经费需要审核、在建项目需要根据进展随时对费用登记入账、各类数据需要统计制作成报表,可以说财务部门在民办高校的各项经济活动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管理范围广,民办高校与普通高校的最大区别的就是不能获得公共资金,要想保证经营管理顺利进行下去,就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通过各种途径从外部筹措资金,也就是说民办高校财务部门不仅要处理内部财务事务,还要经常与银行或者企业等沟通,处理好与外部的经济往来;最后是具有灵敏性的特征,民办高校要想得到社会的认可,需要不断提升教学质量,聘请一些知名讲师或者教授到本校任教,同时还要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这些都需要财务的支持,这就需要财务部门衡量好融资、投资、经济利益以及办学质量之间的关系,不断提升处理事务的灵敏度。
二、新形势下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一)创新管理理念
理念决定制度和方法,民办高校要想提升财务管理水平,首先就要创新管理理念。首先,从融资的角度来说,因为民办高校需要自己筹集运营资金,所以要想保证自身持续发展下去,就需要改变以往将学�
(二)创新管理制度
制度会对财务管理水平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应该将制度的建设作为重点:首先从会计管理模式的角度来说,最好采用权责发生体制,由于当前民办高校融资主体越来越多元化,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更加重视经济效益,采用权责发生体制以后,成本核算工作将更加细致、合理,以此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实现预期经济效益;其次从政府监管的角度来说,应该加强对民办高校财务部门的监督,因为其虽然具有自主办学权力,但是如果疏于监管也容易出现问题,管理部门不能干涉民办高校使用灵活的筹资手段,但是却要明确其经济责任,要求民办高校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兼顾社会效益;最后从内部财务管理的角度来说,要建立科学的预算制度,财务管理部门要根据自身办学特色、生源特点以及市场需求形势等作为依据,对资金进行科学预算,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创新管理方法
当前大多数民办高校比较重视核算工作,却忽视日常财务管理工作,导致财务效应没有达到预期水平,因此民办高校应该成立财务管理机构,专门负责日常财务管理工作,其不仅发挥核算职能,同时对融资、日常支出以及所有资金运作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将财务效应最大化。同时,民办高校应该创新运行机制,具体有以下几种做法:首先从筹集资金和使用资金的角度来说,财务部门要对资金的筹集和使用进行合理规划,丰富市场手段,提升资金价值,教育资金不允许被挪为他用;其次要完善效益保障机制,能够洞察生源、投资等各类风险,避免资金贬值;最后财务部门不仅要做好日常财务管理工作,还应该发挥协调者的作用,协调好投资者、学生、学校自身等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实现经济利益的同时,不断提升办学质量。
三、总结:
民办高校是我国教育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门,其自身特征决定着财务管理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民办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创新管理理念、制度和方法,不断提升财务管理水平,获取预期经济效益、提升办学质量,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
作者:杜艳丽 单位:西京学院
第四篇:高校财务信息公开探析
一、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必要性
1.财务信息的概念。
财务信息是指以货币形式的数据资料并结合其它资料,反映经济活动,表明经济主体的资金运动状况及其特征。财务信息具有较强的规范性、客观性,财务信息的运用具有广泛性,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财务信息披露在我国的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已经广泛应用。高等学校等非营利性组织在财务信息公开方面相对滞后,但在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已�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学校在财务信息公开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2.理论依据。
理论依据是了解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前提。第一,公共产品理论方面,高等教育具有准公共产品的特性,属于准公共产品的范畴;社会共同消费和受益的特性使高等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各投资主体都需要获得与自己相关的信息,这为财务信息公开奠定了基础。第二,公共财政理论方面,高等教育是公共服务领域的组成部分之一,高等教育支出也是政府的重点工作支出之一,本世纪以来,财政制度各项改革(如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政府收支分类体系等)在高校陆续实施,高校财政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必然受到监管。第三,委托—理论方面,我国公办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着两对委托者和者。首先是包括政府在内的投资者和高校间的委托关系。其次是学校与内部基层之间的委托关系。推行财务信息公开,可以满足这种契约关系、提升监督管理作用,又大大降低了成本,符合经济效益原则。
3.公开的必要性。
高校财务公开的重要意义主要有:第一,提升高校管理水平。高校财务公开是落实《信息公开条例》、深化校务公开、依法治校、提高高校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第二,推进高校防腐体系建设。高校财务等重要信息未公开是导致近年来高校腐败案发生的原因之一,更是监督机制滞后的表现,高校财务信息公开是形成有效的内部监控和有力的社会监督推手,可以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第三,利于社会监督教育经费使用,提升高校社会公信力。财政拨款和行政事业性收费我国的公办高校经费主要来源,作为公共财政经费的使用者及管理者,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公开财务信息是学校的义务。第四,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内在要求。公办高校不以盈利为目的,会计目标难免存在不明确的、资金也存在着使用率不高等现象。如果是没有面向社会公开,约束力十分有限。公开财务信息对于推进财务决策科学化,减少资金运营风险,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等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高校财务信息目前的现状
1.公开的途径。
按照公开范围,高校财务信息分为面向校内的公开和面向社会的公开。目前公开的主要途径有:第一,网络公开。在学校的相关财务信息在校务公开网页及本校财务处主页上予以公示。第二,教职工代表大会。教职工代表大会是高校的议事机构,也是实施学校财务公开的重要载体,在教代会上向职工代表通报学校财务状况,可以充分发挥教代会在高校财务公开中的民主管理作用,便于接受监督。第三,公告或公示栏。学校设立财务公开或公示栏,定期或不定期公布财务信息,可以使广大师生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得到保障。第四,下发的文件、通知。通过下发文件,公开有关财务规章制度及财务办事规则等。第五,媒体。通过学校的报刊、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及时公开。
2.公开的内容。
《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对财务信息公开做了明确的规定,需要公开的财务信息主要包括:经费收入、经费支出及经费使用管理情况;财务相关审计情况;年度财务预算、决算等;设备、图书等物资采购和重大基建工程、重点维修的招投标;财务、资产与财务管理制度等。明确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内容对高校坚持依法治校、提升管理水平有着促进作用。财务报表是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主要内容,高校通过财务报表、报告或附注等载体向教育管理部门、学校教职员工、相关信息使用者揭示高校财务状况、收支情况、评价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学校预算和决算是财务报表的主要组成内�
3.预算的公开。
教育部直属高校按照要求在约定的时间在学校的门户网站上,在公布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舆情反应,及时解释疑虑。目前预算需要公开的信息主要有:收入支出预算总表及情况说明;收入预算表及情况说明;支出预算表及情况说明;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及情况说明。预算表中全部细化为功能分类科目中项级科目。一般公示时间为当年4月公布当年预算。4.决算的公开。直属高校在收到部门决算批复后,原则上集中在统一时间公开,一般公示时间为当年7~8月公布上一年度的决算,形式上通过学校门户网站主动向社会公开。公开的决算内容主要包括:决算表格即《收支决算总表》、《收入决算表》、《支出决算表》、《财政拨款支出决算表》。上述表格应当全部细化公开至功能科目中项级科目;文字说明为便于社会公众理解,在公开上述表格的同时,要附文字说明。主要包括:学校基本情况、当年收入支出预算执行情况数据分析、专业名词解释等。对部门决算公开可能出现的问题,学校要事先做好解读的工作预案。
三、财务信息公开中存在的问题
1.公开内容不完整。
《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颁布实施后,大部分高校在网站位置开设了校务信息公开栏,公众可以看到高校按信息公开的要求公示的相关内容,但信息公布情况不够完整。一些高校在进行财务信息公开时,避重就轻,公开内容不完整或模糊不清,仅公布总账不公布明细账或流水账。
2.公开的内容不够通俗易懂。
某些财务信息公开的内容太专业,一般公众无法理解其中的内涵,一些高校财务部门对于公众提出的疑问或建议,不能作出及时答复和解释。财务公开在某种程度上被认为是一种形式,引起公众疑问增多。
3.公开的渠道不科学。
教职工代表大会、学校文件形式公开、财务公开栏、学校的各种会议、财务简报等传统公开渠道存在及时性较差、信息更新慢、信息量有限、公布范围受限制等缺点。
4.高校财务信息时效性差。
教育部直属高校的预算公布在当年的4~5月份,实际上当年预算已经执行了1/3,当年7~8月份公布上一年度的决算,相对于企业的年报公开晚了2~3个月。有的高校公开的财务信息主要是财务制度,对于重要的财务信息,如教育经费收入、支出及使用管理情况、财务审计等并没有及时公开。
四、意见及建议
1.加快实施“阳光财务”。
高校通过实施“阳光财务”,主动接受外部监督。增强财务工作的透明度,扩大群众的知情权,提高民主理财的意识,而且对于规范财务管理,堵塞漏洞具有积极作用。
2.明确公开的内容。
根据《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的规定,财务信息公开的内容一般包括:财务管理制度,主要有各类经费管理制度、财务核算管理制度、会计科目财务管理制度、财务工作流程等。教育收费,包括收费的项目、标准、依据、程序等内容。年度财务预决算,包括高校预算、决算报表及说明等。财务审计情况,包括高校财务收支审计、预算执行、经济责任审计等内容。资产管理方面包括高校固定资产的范围、分类和计价的确定,资产的使用、处置以及资产状况的报告等。校办产业管理,包括校办企业的规范与改革以及公司治理等。其他如物资设备采购及招投标管理等。高校要不断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
3.保证公开的时效性。
时效性决定了信息公开的及时性,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必须尽量做到及时,发挥信息的最大效用。财务部门可以通过用户数据库,根据使用者需求不同层次电子财务报告,高校内部要建立监督小组,时刻关注财务情况及其公开情况。教育主管或财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检查和考核,建立问责机制和监督机制,定期、不定期地对运作状况进行绩效评估,激发公开的主动性。
作者:邓建华 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第五篇: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研究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内部控制的概念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将所有的财政资金通过一个固定账户实现收支,这个固定账户由各个用款单位依托于计算机网络平台提出收支申请,财政统一结算管理,用通俗的语言来描述,就是“机关点菜,政府买单”。高校内部控制是指为保证各项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财务信息真实完整,防止舞弊和预防腐败,通过一系列控制方法、条例、措施、程序来管理经济活动、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我国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执行十多年来,由于涉及面广、改革中出现了诸多问题有待改善,例如:资金支付方式存在风险、资金支付效率低、集中支付系统功能不完善等制约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运用和发展,因此,有必要加强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的内部控制。具体是对高校内部环境、内部活动、监督检查等方面进行管理和控制,从而降低财政资金风险,确保高校各项活动正常有序开展。
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环境控制问题
高校内部环境的好坏会直接影响职工的控制意识,进而影响内部控制的成效。自高校实行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后,部分高层管理者及教职� 事实上,高校如果没有依托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这种方式进行内部控制,很容易使高校不能按照完整的控制流程去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另外,高校内部没有建立完善健全的经济责任制度,导致财务内部控制无法顺利开展,经济责任划分不明确,没有真正发挥财务内部控制的作用。
(二)内部活动控制问题
高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将用款计划分为授权支付和直接支付两种方式进行申请和使用,然后通过银行将零余额账户与国库单一账户进行清算。如果预算单位本年资金未用完,财政部门会酌情缩减下年经费,因此造成高校在年末通过大量报销方式来滥用结余资金,或通过改变财政资金用途,违规划转财政资金;或将结余经费大量划拨到代扣款专户中;或于年末提前支付下年待发生的支出。高校的专项经费指标下达与国库集中支付额度拨付存在一个时间差。专项经费指标通常在项目立项、经费实际发生后才下达,而高校往往在经费指标未到位的情况下,先用自有资金垫付相关支出,忽略了项目资金不到位的可能性,造成已经垫付的资金存在很大的财务风险。另外,在高校内部的预算管理中,通常预算编制人员会根据往年预算的经验来申报下年的预算,这样就容易使预算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在资金实际使用过程中,国库集中支付人员有可能与预算编制人员不是同一人,经济分类、资金来源、会计科目等没有完全按照预算设定的类别来支付,使得支付、核算不能与预算管理同步,无法严格地执行预算,导致预算与执行存在偏差。
(三)监督检查控制问题
我国大部分高校对内部控制的重视意识不强,在机构设置上,没有单独设置内部独立审计机构,往往通过教育局、财政局、审计局、纪检等外部审计机构监督检查,使得内部控制流于形式,无法根据单位自身情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另外,内部审计主要是事后监督,政府审计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抽查方式,存在一定的随机性,监督作用和力度非常有限。由于发生的问题既成事实,对高校只能采取罚款、通报等整改措施处理,无法实时监控,内部监督检查效果不是很理想。
三、加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内部控制的建议
为解决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可以从如下方面采取措施:
1.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
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授权批准制,明确各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监督,实行权责分离,当出现问题时,负责人必须承担责任,这样能使每个部门、每个人都认真对待工作。内部牵制强调分权制衡,差错防弊。例如:设立《财务人员岗位责任手册》,明确每人的分工及权限,制单、审核、记账相互牵制,工资与核算相互牵制,收支实行两条线等等。
2.以财务控制为核心,控制程序内置于业务流程之中
高校通过定期梳理业务流程,查找问题及原因,通过细则优化来实现内部管控。要使所有内部控制程序都镶嵌在具体的业务流程中,而不是游离与现有业务之外。例如:政府采购业务中,采购录入员按照中标通知登记中标商品信息,包括付款比例。制单人如果按100%比例付款并提交,采购中心审核后退回,提示“未按合同比例付款”,制单人可查询付款比例,询证合同或备案,核对无误后重新支付。将这种实时反馈嵌置于支付系统中,能便于及时发现问题,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3.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预算编制的准确与否关系到高校整个预算管理工作的正确开展,预算不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而是全员的工作,高校的财务预算编制是一个非常庞大和系统繁复的过程,各部门要针对经济内容、指标特性、是否政府采购、资金性质逐一部署,归类至部门、项目甚至个人。预算要做到细致,事无巨细,尽可能保证与实际一致,将常用项目建立历年执行情况评估体� 各项预算指标尽可能分解到最小,保证每笔资金的支出都有明确、详细和合理的解释。
4.完善内部监督检查机制
高校应当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监督体系,设立专门的内部独立审计机构,经常性地开展监督检查活动,对内部控制实施的有效性进行监督评价,确保监督工作处于常状下,方式还有问卷调查和财务数据分析等。加强对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业务的监督,包括资金支付、账务处理、银行对账。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和完善。另外要借助社会专业的独立审计机构对内控情况进行再控制,提出良好的建议,帮助高校进入正常的资金运行和监管通道,保证国库财政资金的安全。
作者:张咏华 单位:江阴职业技术学院财务处
第六篇:高校后勤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探讨
一、我国高校后勤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一)财务管理模式多样化
十多年来,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出现了“小机关大实体”、“甲乙方分开”、“向社会企业托管”等多种模式,因高校后勤企业管理模式不同,财务管理模式也各异。一是,后勤不设财务部门,仅在学校财务处设立后勤财务科负责后勤财务的核算工作;二是,后勤财务独立设置,模拟企业化运作,接受学校相关部门的审计和监督;三是,后勤服务向社会企业托管的高校,学校不单独设置后勤财务核算机构,后勤经费完全纳入学校财务核算。
(二)财务核算体系不规范
后勤企业经营范围主要涉及餐饮、住宿、幼儿教育、医疗服务、物业管理、商贸服务等诸多行业,行业跨度大、涉及面广、收入性质复杂。高校后勤企业脱胎于学校,大部分未注册为独立法人,与学校之间的产权关系不明确,国家对高校后勤财务核算又没有统一的规范,使财务信息缺乏可比性,难以为高校后勤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三)财务管理职能行政化
高校后勤企业在管理上受学校行政管理模式的影响,凡事无论大小“一支笔”审批,财务管理行政化,程序复杂、效率低下。高校后勤财务部门重“管理”轻“服务”,重视对资金、成本和财务审批程序的管理,缺少对业务部门的“服务”职能,财务的分析评价职能和业务指导职能弱化。
二、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运行模式
(一)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
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是将战略决策和经营管理权全部集中于公司总部,各级分公司或子公司只有执行权,母公司是集团财务活动决策中心,子公司是执行中心。这种模式的优点是:集团整体财务活动统一性高;财务资源共享,合理配置;易于监控成员企业异常行为;降低财务决策风险。缺点是:决策效率低;制约子公司理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往往通过行政命令替代市场行为,不能适应资本结构多元化和市场经营多元化的企业,很容易造成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两难境地。
(二)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
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是指财务决策权分散于各个子公司,子公司相对独立,母公司不干预子公司的财务管理活动,只对子公司的财务完成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反应机制灵活,子公司能够根据市场经营情况机动灵活的进行财务决策;分散了母公司融资风险,建立了一道防火墙,自行筹资、自担风险;有利于调动成员公司积极性和创造性,决策机制灵活,抓住商业机会。缺点是:集团总部决策和控制能力弱化,不利于整个集团财务资源优化配置;各成员企业财务目标不协调,很难实现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影响规模经济性的发挥,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相融型财务管理模式
相融型财务管理模式是指集权型和分权型相结合的财务管理模式。集团企业财务战略、投融资管理、财务制度建设和内控管理等职能统一到集团总部,各分公司或子公司有相对独立的财务管理权,负责日常财务核算、成本管控、财务分析等职能。这种做法有利于调动子公司积极性,同时也兼顾集团的整体利益。优点是:有利于发挥母公司的总体协调功能,调动子公司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集团公司的整体安排调度,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调剂资金余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降低财务成本。但相融型财务管理模式也应避免以下问题:一是,名义上是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实际在财务制度设计上仍是集权型;二是,名义上是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在实际工作中相关政策得不到落实,实际上仍执行的是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三是,名义上是集权和分权相结合,实际上没有一种具体的管理模式,财务管理模式摇摆不定,最�
三、建立适合高校后勤集团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模式
(一)建立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模式
高校后勤企业大多成形于2000年前后,发展时间较短,但却横跨多个行业,虽然从总体目标上来讲高校后勤企业都是要坚持教育属性和经济属性并重,坚持为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服务和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三服务两育人”宗旨,但涉及到学生公寓管理、餐饮服务、校园绿化、水电暖保障等具体的业务,每个行业都有自身的经营和管理特点,必须遵循各自行业发展规律。因此,只有建立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财务管理模式才能适应高校后勤集团的特点,既充分调动后勤集团各中心和子公司的积极性又确保其财务决策目标与集团总体财务目标的一致性。在集权方面,高校后勤集团要做到:第一,建立结算中心,统一资金管理;第二,建立预算管理制度,推广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第三,统一投资决策管理,规范投资行为;第四,统一财务管理制度和核算规则,实现财务管理规范化。在分权方面,要做到:第一,各子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特点独立设置财务机构;第二,建立分级财务审批制度,下发财务审批权;第三,制定母子公司利润分配原则,调动子公司增收节支的积极性;第四,各子公司根据行业特点建立企业财务分析评价体系,发挥财务分析评价职能。
(二)建立全面、全程协同的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
我们已经进入了互联网+的时代,信息集成和大数据已经实现了很多以前我们想都不敢想的功能,集团企业的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信息集成程度最高的一项业务,建立全面、全程协同的财务管理系� 目前,建立全面、全程协同的财务管理系统已经不是技术问题,在企业财务管理及资源管理方面已经有很多现成的软件和成功的经验可循,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意识却制约着财务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应用。大多数高校后勤集团应管理水平不高,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对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的认识还停留在只要买了用友、金蝶等财务软件,实现了计算机记账就是实现了财务信息化的层面,与全面、全程协同的财务信息管理模式还相差甚远。高校后勤集团要想建立全面、全程协同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就要在全面和全程协同上下文章,全面协同是指企业全业务链协同,不仅涉及到财务管理部门,还要涉及到采购、生产、销售等业务部门和资产、人事等职能管理部门,需要企业各类信息的实时集成与融合;全程协同从狭义上将指财务预算、审批、核算、报表生成与财务分析等各个财务管理环节实时动态管理,实现财务信息的实时收集管理、动态分析评价,从而实现在线管理、实时监督。
(三)加强高校后勤集团财务内部控制管理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也已经于2014年正是实施,依法治国、依法治校、依法办事已� 在高校这一大的背景下,作为脱胎于高校又服务于高校的后勤企业要完善董事会领导下的企业财务决策机制,健全高校后勤集团内部审计机构,完善内部审计制度、责任人离任审计制度、重大投资追踪评价和审计制度,适当适时引入第三方外部审计;健全和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主动接受社会职能部门与学校财务、审计部门监督;推行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实时监控和异常情况自动预警;监控监督资金流向、降低融资成本,保持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吴加顺 单位:河北大学后勤集团
第七篇: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探究
一、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及其含义
计算机技术在财务会计领域大规模的应用始于1981年我国推行的会计电算化改革,到现阶段已经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通过在会计活动中对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可以看到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被大大减轻;会计核算的精度和效率被大大提高;并且依靠其强大的计算和储存功能,在会计核算方法的创新上和信息数据的保存形式上也有了诸多的突破。现阶段随着计算机、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高校财务管理越来越复杂化,相对简单的会计电算化已经跟不上了高校快速发展的需求,财务管理亟需向信息化时代迈进。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是高校以先进信息管理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手段,对高校财务工作系统、模式和资源进行升级改造,将高校财务管理活动与以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网络与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进行整合重组,以建立能够有效整合财务资源,提供充分、准确、迅速、集成、高效、综合的财务信息,支撑高校财务决策、提高资源使用效益与效果的综合系统。
二、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来的,是一种能够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主要通过对影响目标实现的内部优势(Strength)和劣势(Weakness)以及外部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四大因素的客观分析和评价,进而制定出有利于目标实现的策略和计划。
(一)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优势
1.高校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层次的不断深化以及多样化办学模式的出现,促使高校由过去单纯以教学、科研为主的国家包揽办学模式向科研、教学、合作开发、生产经营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多样化办学模式进行转变。多样化和复杂化的高校财务活动,多元化的办学资金筹措渠道,特别是跨校区办学与财务分级管理普遍的施行,使我国传统模式下高校财务管理面临严峻的形势。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通过网络信息技术与财务信息管理相结合,打破传统模式下会计信息需求的局限性,为高校管理人员和广大师生提供即时、动态、完整的会计信息内容。这既在电算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同时也有利于推动高校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促进高校整体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数字校园建设取得了良好的发展。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和改造的浪潮下,高校的校园数字化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且已经初具规模,同时在后续的信息化建设方面也取得了积极地进展,比如经费的持续投入、平台建设的规划和设计等等,这为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氛围,是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推动力,目前,植根于良好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基础上,我校财务部门正在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研究开发网上预约报账系统、无现金报账系统和个人收入网上申报管理系统,以实际的行动积极推进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3.具备了先进的硬件设施。
硬件设施的完备是实现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近几十年来,随着国家对高校基础设施方面的持续投入,高校校园网和WIFI无线网络已基本实现了校区全覆盖,特别是近几年来“云概念”技术的提出和应用,促使高校硬件基础平台的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同时应用系统和信息数据的安全保障建设方面也都得到了显著地提高。这些都为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奠定了扎实的硬件设施基础。
4.强大的智库资源。
高校作为全社会精英人才的主要聚集地,普遍拥有比较高的文化教育水平,对于先进的技术和事物接受和学习能力普遍较强,汇集大批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技术及财会方面的专业人才。人才优势是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独特优势,为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二)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劣势
1.各个部门信息共享程度低。
现有的高校财务系统虽然已经支持广大师生对相关财务信息的实时查询,但是目前财务系统中所提供的这些实时信息大都是“数出财务一个部门”的信息,财务信息的综合化程度不高。特别是提供给领导层进行决策辅助的会计信息,也只是对过去一段时间财务数据的汇总分析,在时效性方面有所欠缺,这样势必对管理层的正确决策带来一定的影响。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综合性的信息化建设程度不高,财务系统同其他业务部门的信息系统彼此互不关联,财务部门所需的会计信息并不能从其他业务部门的信息系统中进行实时快捷的提取,会计信息的采集主要还是依靠其他部门以人工方式传送的纸质材料为主。相对独立分散的信息系统构建,可能在信息的安全性方面会得到最大的保障,但是由于这种状况的存在必然会导致高校各部门的信息系统“各自为政、封闭管理”,使会计信息与其他信息受到制约,从而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实时汇总、分析及处理。
2.缺乏复合型会计人才。
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质是通过在具体的会计活动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财务管理的高效率和高时效。这就要求必须拥有一支的既懂会计专业知识又懂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但是目前这种复合型的人才在高校的财务人员中仍然严重匮乏,一方面,部分拥有丰富财务专业知识的大龄财务人员对计算机这一新生办公设备心有抵触不愿接受新事物,觉得不易完全掌握;另一方面,年轻的财务人员虽然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但由于是非专业出身,缺乏深层次的计算机系统设计、程序编译等技能,不能有效地根据财务管理需求来沟通设计系统架构;计算机专业人员虽然熟络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但又对会计专业知识知之甚少。因此,复合型的财务专业人才的缺失制约着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
(三)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机遇
1.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最近几年,国家从上层结构上对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指导,陆续出台颁布了一系列指导性法规文件,对高校进行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大力支持。处在这样政策利好的大环境下,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期。
2.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目前,以网络传输、信息存储、数据处理、网络安全为主要特征的高速发展信息化技术,为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特别是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eXtensibleBusinessReportingLanguage)技术标准规范的出台与成功实施,使会计信息“集中一处、信息共享”以及对财务管理信息的深度发掘利用得以实现。而“云概念”技术的出现和移动互联网新兴网络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不仅大大降低了信息化建设的成本,还促进了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为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3.软件行业的快速发展与成长。
经过多年的努力发展,我国软件研发企业的研发能力和售后服务水平大大增强,特别是有些软件企业已经深耕于财务管理软件研发多年,且对高校财务运行管理特点非常了解。以往研发的管理软件在实际的应用中也得到了广大高校财务会计人员的高度认可,软件行业的快速成长与发展为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软件条件。
(四)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威胁
客观存在的会计信息安全风险。任何一项新的技术都会经历一个由不完善到完善、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信息化建设所依赖的信息技术当然也遵循这个技术发展的自然规律。另外一些看似非常成熟和完善的技术设备也会随着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而暴露出一些新的缺陷,这些技术发展的自身特点和某些相关因素导致风险客观存在。主要表现在:
(1)网络系统安全风险,主要指网络信息化系统受到信息技术发展自身规律的限制,会不可避免且不时地出现一些系统漏洞,如果这些漏洞被一些不法分子或者网络黑客所利用,就会造成会计数据被窃取、篡改或丢失的可能性;
(2)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风险,主要是指会计人员为谋取个人私利或者被人利用,利用自身的工作便利,对信息系统进行非法操作的可能性;
(3)自然灾害和责任事故风险,主要是指自然灾害或者人为责任事故的发生,导致信息系统的硬件或软件部分受到损毁,致使信息系统瘫痪或会计数据丢失的风险。安全风险的客观存在,威胁到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
三、基于SWOT分析的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应对策略
通过对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机会和威胁等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准备。首先,争取领导支持,积极推进信息化整体建设。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庞大且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高校管理的方方面面,从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和修改、各部门间的协调沟通、信息化设备的购置、财务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等等,都离不开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首先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纳入本单位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详细的目标、内容及具体的措施,分布实施,加强监督和管理,并在资金、设备、人才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构建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其次为高效推进信息化建设,保障信息化建设与高校各项工作的无缝融合,考虑建立由学校主要领导任职的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办公室,协调指导各部门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同时也从整体规划上对信息化建设进行把控,督促各部门之间高效地信息资源共享。将教务处、学生处、人事处、科技处、国有资产管理处等有关信息部门的非机密信息资料交由学校信息化建设办公室形成科学的制度管理体系。由“数出多门、分散管理”转变为“集中一处,信息共享”的局面。具体包括:教务处的学生注册备案信息、人事处的职工工资信息及人事信息采集、科技处的科研信息以及国有资产管理处的资产管理信息等财务管理信息化所必须的非机密信息,可以统一由学校信息化建设办公室集中管理。这样做既实现的学校范围内的信息资源共享,避免出现“信息孤岛”现象,同时又减少了信息重复建设成本。其次,重视财务信息化建设复合型人才的培育,加强信息化人力资源建设。高校财务人员不仅要利用财务软件系统编制外部用户所需的财务报告,而且更要善于分析财务软件输出的其它信息并服务于重要决策,其素质高低直接关乎到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所以要使财务信息化建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重视培育财务复合型人才就显得至关重要。高校财务部门可以根据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实际运行情况,充分利用强大的人力资源邀请本校有关领域的专家教授,对会计人员进行不定期且有针对性的专业指导或技能培训。同时加强对高校财务会计人员职业素养教育,防范信息化环境下的职业道德风险。第三,加强信息系统网络安全保障建设,保证系统运行流畅、高效且安全。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目的之一就是通过构建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做到信息数据采集的唯一性和权威性,进而实现这些数据在各个部门之间或者单位之间高效传递,因此网络传输安全问题是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积极防御、综合防范,创建安全、高效的系统网络运行环境具体有以下两点措施:
(1)完善设备采购管理体系。
在硬件设备的采购和防护技术上把关,确保购买优质的硬件设备同时加强日常运行过程中的管理和维护;另外,在网络层面采取安全技术的集成化应用和安全产品的联动启用措施,与软件制造商合作加大对信息加密、反病毒、网络信任、安全监控等信息安全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全面提高网络的综合防范能力,确保数据在技术层面上的万无一失。
(2)完善财务管理体系。
遵照国家有关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的相关配套措施,包括财务管理的制度建设、网络信息安全的应急计划等,促使财务日常工作制度化,业务操作流程规范化,满足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对信息安全的首要要求。
作者:葛涛冯 桂芹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
第八篇:高校财务风险成因与控制探究
一、高校财务风险的现状分析
1.债务偿还风险
由于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张,招生人数的增加,校园基础设施扩建等资金需求量的增大,财政补助资金、教学及科研活动收入等主要资金来源仅能满足基本教学、科研支出,而面对基础设施、教学环境等大规模资金投资,高校只能通过从银行贷款来解决资金需求。银行贷款虽部分缓解了高校资金短缺的状况,但是这种基础建设投资本身不会形成快速的收益且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目前贷款的偿还主要依赖高校学生学费收入,高校背负着沉重的还款负担,面临较大的债务风险,财务结构日益恶化,偿债能力逐渐降低,降低高校再融资能力。
2.投资扩建风险
高校规模的扩张要求投资基础建设项目,同时也要及时加强对人才培养与引进等投资。但是很多高校不顾自己的资金负荷能力,对投资项目不认真进行科学的可行性分析,投资随意性较大,导致资金流动性风险加大;浪费资金、资产流失等现象较为严重;其次,一些高校投资产业的经济效益差,投资收益不佳;还有些高校甚至将资金用于股票以及其他风险性债券投资,加剧投资风险,可能会造成巨额的资金亏损。
3.资金日常管理风险
高校资金运动的主体表现形式是现金的收支活动,在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制度下,高校虽然非常重视对收支活动的控制,但对现金流量的日常控制却重视不足,极易造成现金日常运转困难的情况。高校资金活动必须严格按照预算来执行,现实中,高校的资金预算管理不严格,预算管理存在编制过程不精细、不透明,编制仓促,各部门的预算内容不能准确、全面的反映具体的财务活动,预算对高校未来的资金使用方向无法准确定位。预算使用中,一些领导预算意识不强,批准经费随意性大,预算变更较为频繁,不能严格执行预算。由于高校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资金用量大,往往出现财务赤字,加剧了财务风险。另外,因多种原因,一些高校学生欠缴学费现象较为普遍,欠费使财务风险加大。
二、高校财务风险的成因
1.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财务风险评估系统不完善
企业会破产。与企业不同,以公办为主的高校实行部省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财政拨款和事业收入是其资金主要来源,高校不会像企业那样破产。政府与高校在经费支持上就像“父子”关系,这种管理体制造成了高校领导者经济责任意识差,高校纷纷举借债务,债务还不起,政府最终会埋单。对于高校快速扩张,财政拨款虽然不断在增长,但仍无法满足投资扩张的需要,而且,由于国家财政教育资金投入的倾斜,西部地区的一些地方高校因当地政府财力投入不足,只能通过巨额的银行贷款解决基础建设投资的资金需要。银行债务产生的高额利息影响学校日常活动资金的运转,甚至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活动,以及教职工的收入,阻碍了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2.监督机制不完善,预算约束不力
在高校投资建设中,由于领导权力过于集中、一些基建和采购等大的项目的话语权基本上掌握在主要领导者手中,监督机制的不完善,监管缺位,内部审计形同虚设,一些人从中收受贿赂,为财务风险埋下了隐患。由于政府无法有效地全面监管高校财务的预算执行情况,只能监督抽查。高校目前预算编制采用的是传统增量编制法,各部门想方设法每年在上年基础上增加预算额,而忽视实际需要。预算编制人员也主要是各个部门掌握资金的领导和财务部门的人员,人力和时间有限,有些公用类预算项目不能具体落实到每项工作、每个人,预算编制过于简单,编制过程不精细、透明性差,一般人员基本不参与预算编制工作。预算执行环节中,政府一般对财政补助资金和财政专户核拨资金的预算不予调整,其余预算部分高校可自行调整,只需要向主管部门和财务部门备案,预算执行中有一定的灵活性,缺乏刚性。预算反馈机制和奖惩机制不健全。普通教� 预算的软约束加大了高校领导者在有些公用项目开支上随意超预算、变更预算的情况,时常出现挪用公款、铺张浪费等现象,甚至出现终止一些未完工的项目等现象,极大浪费了资金却不承担财务损失的责任。这使得高校及高校内部责任人承担经济损失责任意识淡薄,缺乏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导致高校资源使用效率低,风险加剧。
3.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问责机制缺乏
由于高校不可能倒闭,高校领导虽拥有管理权,在现行管理体制下,责任的承担者最终是政府,高校领导者对高校不负最终责任。而且,高校领导实行任期制,政府对高校领导的政绩考核没有把财务绩效的考核与评价作为重点,也没有建立起对高校领导者的财务方面完善的问责机制,不能及时追究高校领导者的决策失误、管理不善等责任,即使追究,大多数也是事后追究,而财务损失已难挽回。高校领导者为追求自己任期内的政绩工程,不从学校的实际财务状况出发,提高高校银行贷款的金额,投资一些规模较大的项目,造成了巨额债务本息,增加高校债务偿还风险,这种风险也不会对领导者利益造成严重后果。部分高校还出现前任借钱,后任还钱的问题,大量债务需要用大量预算额度进行偿还,这种超前消费的行为,导致高校出现债务负担沉重的财务风险。
三、高校财务风险的控制
1.加强法人治理,完善监督及问责机制
由于高校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领导责任意识不强,政府应转变职能,进一步明确与高校及其领导者之间的委托关系,加强对高校宏观指导。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让教代会真正发挥其充分的作用,使重大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得到保障,避免领导者的一言堂。要把财务风险控制的责任分级落实到具体人,明确高校各层级财务风险管理责任人,增强其风险防控意识,保障财务活动的安全性。为加强财务监督力度,还应建立健全完善的多方位财务监督体系,通过财政、主管以及审计等政府职能部门及教代会等监督财务活动风险,组织相对独立的社会机构进行社会审计监督。进一步制定科学的责任考核和严格的财务问责制度,对高校已出现的违法违纪行为或带来严重经济损失的行为责任人要依法追究其经济责任。多方位的监督体系和严格的问责制能加强各级领导经济责任和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在财务决策上减少高校对政府的依赖行为,有效控制财务风险。
2.完善预算管理工作,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高校要切实完善预算管理工作。要进一步强化预算管理部门的职能,提高预算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加强落实全员参与预算的编制和实施,细化预算的编制过程,有些项目应采用零基预算、滚动预算等先进的预算编制法,全面协调各部门活动。把所有经济活动都要纳入预算体系范围,杜绝账外账、小金库的资金违法违规行为,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各级领导严格按照预算审批支出金额,加强对预算资金执行的刚性管理。建立和完善对预算考核情况的评价和奖惩机制,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
3.构建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构建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应结合高校财务活动的特点,设置合理的指标临界值,认真分析导致高校财务风险的深层次成因,采取有效措施,从根源上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构成应包括货币资金、日常运营资金、基建投资项目资金和负债资金等全面的预警管理模块。还应健全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从制度上控制财务风险,落实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规模较小的工程投资和零星采购可采用内部审计的形式,工程投资规模较大和采购金额较大的项目先内审,然后委托中介机构进行再审可采用内外结合的审计方式,从制度上最大限度地避免漏洞,防范管理上的风险。
4.加强校企合作,为地方经济服务
高校通常可通过拓宽筹资渠道、创新筹资等方式缓解自身资金压力,采用高校与企业合作共赢的模式。高校为企业提供专业服务,可以将研究成果在企业转化成产品使企业从中获益;企业可为高校提供研究经费和实践平台,实现人才交流,双方互利共赢。校企合作模式为高校增加了横向科研经费、改善了科研条件,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学校资金压力和偿债风险。高校还应努力寻求校政合作,实现高校与地方政府协同发展,发挥高校在人才和学科方面的优势,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高校对地方政府的发展规划进行理论论证,提供决策的合理性建议;地方政府在资金和政策等方面为高校提供支持与保障,使高校的财务风险直接或间接地得到化解,促进了双方的发展。
作者:马国清 单位:西安财经学院
第九篇:现代财政制度高校财务影响探析
一、高校财务是高校治理的重要基础和重要支柱
(一)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启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决定》将财政定位于“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高度,它突破了财政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杠杆和手段,是史无前例的重大理论创新。本文认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理论依据是:
1.财政乃庶政之母
亚当•斯密指出“财政乃庶政之母”。2011年12月27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也指出:“财政是庶政之母,邦国之本。”何谓“庶政”?庶政乃各种政务,可以演绎为:财政是各种政务之母。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而《预算法》被称为“经济宪法”或“亚宪法”,表明了财政在国家善治方面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2.预算是国家的政治权力
财政是一个经济杠杆,不能简单视为分配的工具。预算是政治权力,而权力是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因此,预算是一项政治活动。国家如何行使权力属于国家治理的范畴。瑞宾和林奇(1990)指出:“预算是权力的体现”,“预算涉及到财富的分配决策,人们的生活深受其影响,所以,这一过程总是与权力的行使紧密相连的,预算过程如不与权力概念相联系是难以完全理解的。”爱伦•鲁宾(2001)认为:“预算过程分配着决策权力。”威尔达夫斯基和凯顿(2009)指出:“从总体上看,联邦预算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政府活动。如果政治被部分地看作是具有不同偏好的利益集团争夺国家政策决定权而发生的争斗,那么预算就是这一争斗结果的记录。……如果有人把政治看作是政府动员资源以应付紧急问题的过程,那么预算就是这些做法的体现。”冯俏彬(2007)指出:“‘钱包权力是一切权力中最重要的权力’。预算决定着政府活动的范围与方式,是一切政府行为的起点,谁控制了预算,谁就控制了政府。反过来,在预算方面不受控制的政府,必然是专制的政府和不负责任的政府。”权力是决定预算资源分配的关键性因素,在预算管理中,谁拥有权力,谁就获得了资源分配的机会。因此,预算过程就成为权力分配的过程。同志早在1950年就提出了“国家的预算是一个重大的问题,里面反映着整个国家的政策,因为它规定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的科学论断。1954年1月,时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的邓小平同志也强调指出:“财政部门是集中体现国家政策的一个综合部门”。他批评了“不懂得数字中有政策,决定数字就是决定政策。……数目字内包括轻重缓急,哪个项目该办,哪个项目不该办,这是一个政治性的问题。……切不可‘有财无政’”的观点。综上所述,预算是国家决策的政治权力,它规定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谁控制了预算,谁就控制了政府。
3.民意机关审议预算将财政定位于国家治理层面
1215年,英国颁发的《大宪章》中规定:“英皇未获得议会同意不得征税。”这表明纳税不能由皇帝或国王一人决定,而必须通过民意机关的同意或批准,这是财政进入国家治理层面的开始。正如马斯格雷夫(1980)指出:“税收是现代民主制度兴起的先决条件。”我国财政进入国家治理层面始于清末。1910年9月23日,清政府成立资政院,1910年10月召开了资政院第一次会议,这是我国第一个具有国会性质的机关审议的宣统三年预算案,当时的资政院议员刘春霖认为,开国会“最重要者何?就是预算案。预算可以察看一国大政之方针,若预算不交,而仅议零星末节,即终年开会,于国计亦无所补救”。一个末代王朝的第一任国会议员能敏锐地洞察到经国会制约皇权的预算是有效的预算。著名预算学者林奇(2002)指出,“从共和国时期开始,会计之友2015年第24期几乎每次预算改革都强化或影响了立法机构和政府行政部门之间有意设定的紧张和权力平衡”。王绍光、马骏(2008)在其一篇文章的开头引用了国外两位著名政府预算专家的名言,指出了政府预算与国家治理的关系,即“SchickA.(1990:1):‘毫不夸张地说,一个国家的治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预算能力。’WldavskyA.(1988):‘如果你不能预算,你如何治理?’”由上可知,财政权力的配置是在国家所有权力中的核心权力,要对国家配置的财权职权和行动进行硬性约束,只有将其定位到立宪的层面上,成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民意机关审议预算才能成为民主国家治理权力的重要形式。
4.财政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支柱
(1)财政收入是行政权力的源泉
马克思指出:“赋税是官僚、军队、教士和宫廷的生活源泉,一句话,它是行政权力整个机构的生活源泉。强有力的政府和繁重的赋税是同一个概念。”埃德蒙•柏克指出:“国家的岁入即国家。事实上,无论是为了寻求支持还是为了推动改革,一切都有赖于它。”
(2)财政是现代国家的基础
熊彼特认为:“日益增加的战争支出是现代国家的基础。首先,它们刺激国王寻求新的岁入来源;其次,它们导致了一种观点,即战争不再是国王的私人事务,而是应当共同承担费用的公共问题。一个民族的财政史首先是其一般历史的基本组成部分。归根结底,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水平、社会结构以及其政策所预备的行为等———所有这一切以及其他更多的东西都反映在它的财政史当中。”
(3)财政是研究国家的最佳着眼点
熊彼特认为:“公共财政是对社会,尤其是政治生活进行研究的最佳着眼点。”公共财政是解开“亚利亚特纳的线团”,“所有发生过的财政现象,都带有政治结构发生变化的预兆”;“从国家财政入手的这种研究方法,在用于研究社会发展的转折点时,效果尤为显著。……社会的转折总是包含着原有财政政策的危机。”他还指出:“税收不仅有助于国家的诞生,也有助于它的发展……一旦税收成为事实,就好像一柄把手,社会力量握住它,就可以改变这个国家的社会结构。”他在1918年发表的开创性论文《税收国家的危机》中认为:“对我们最有吸引力的是从财政角度来观察国家、国家的性质、国家的形式,以及国家的命运。”综上所述,财政是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财政的主体是政府,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必须由财政作为基础和保障。财政的收支在全国范围内是全覆盖,国家运用其权力从全国范围内筹集收入,又运用权力承担国家全方位的公共产品责任。由此可见,财政与国家权力的关系密不可分,无论是国家统治、国家管理乃至国家治理都离不开财政作为基础和重要支柱,而财政职能的有效发挥也离不开政府权力。
(二)高校财务是高校治理的重要基础和重要支柱
1.高校预算是高校决策的政治活动,规定了学校活动的范围和方向
乔春华教授曾论述过高校预算的政治权力。见“论高校预算的政治视角”,《东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年第1期,不再赘述。
2.高校预算具有治理职能乔春华教授曾论述过高校预算的治理职能。见“论预算的治理职能———以高校为例”,《会计之友》2014年第19期,不再赘述。
3.“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的地位对高校财务的影响
上面论述了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公办高校资金主要来自财政拨款,高校财务必须接受财政的制约,如高校预算必须列入财政的部门预算,高校的支出必须列入财政的国库集中支付,高校的采购必须通过财政的政府采购等等。
4.依法理财是高校善治的重要依托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该《决定》的说明中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公办高校的资金主要来自财政拨款,是纳税人的钱,合规性是高校财务的首要目标,对高校接二连三的审计、经费监管、检查监督概源于此,因此,依法理财是高校善治的重要依托。
二、现代财政制度对高校财务的影响
(一)现代财政制度对高校预算的影响
2013年11月15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第17条指出:“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2014年9月26日,《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4〕45号)指出:“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楼继伟(2014)指出:“预算是财政的核心,现代预算制度是现代财政制度的基础,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
1.高校应编制中期预算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新《预算法》第十二条规定:“各级政府应当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2014年9月26日,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4〕45号)规定:“改进预算管理和控制,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财政部门会同各部门研究编制三年滚动财政规划。”高校应着手研究三年滚动预算,以适应财政部门的预算。
2.高校应加强预算执行管理,提高财政支出绩效
《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指出:“加强预算执行管理,提高财政支出绩效。”高校预算执行必须硬化预算约束,强化支出责任和效率意识,健全预算绩效管理机制,逐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二)现代财政制度对高校收入管理的影响
楼继伟(2013)指出:“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主要包括政府预算制度、税收制度和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财政体制三方面内容。”
1.完善《高等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的立法依据
犹如“未获得议会同意不得征税”那样,高校必须依照立法程序规定收费范围和标准。如1996年12月16日的《高等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第一条规定:“为加强高等学校收费管理,保障学校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和国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的规定,制定本暂行办法。”而《教育法》第二十九条却只规定“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这让人感到立法依据不足。
2.清理规范教育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清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一般不采取挂钩方式。”楼继伟(2013)在“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一文中指出:“清理规范重点支出挂钩机制。据统计,目前与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的重点支出涉及教育、科技、农业、文化、医疗卫生、社保、计划生育等。”我国财政拨款曾实施过“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还实施过“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清理后高校应用什么指标是值得研究的。
3.规范专项资金拨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项目,逐步取消竞争性领域专项和地方资金配套,严格控制引导类、救济类、应急类专项,对保留专项进行甄别。”高校各种专项资金的主要问题:一是“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二是重预算进度考核,轻预算绩效考核;三是易造成“跑部钱进”,诱发权力寻租。建议减少“项目支出”中的各种专项资金,提高“生均拨款标准”。
(三)现代财政制度对高校财务透明的影响
楼继伟(2014)指出:“公开透明是现代财政制度的基本特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一般都是提“公开透明”,但《决定》中强调的是“透明”,乔春华教授曾论述过高校财务透明度。公开并不等于透明,公开是前提,透明是目的。公开程度表示信息披露的程度,也表示信息对公众知情权的设定程度。而公众期望的是通过公开对信息透明进行识别,要求充分披露,这就要求财务信息的精细化。
三、现代财政制度对高校会计的影响
2014年12月31日,国务院的《财政部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指出:“我国目前的政府财政报告制度实行以收付实现制政府会计� ”“……逐步建立以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 ”
(一)高校会计信息是国家治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高校提供的会计信息不仅涉及到财政拨款、学费、银行贷款、校办企业上缴、社会捐赠等收入信息,而且涉及到经济功能和经济性质与用途的支出信息,以及结转与结余的信息。这些信息对政府的决策机制、监控机制等十分有用,是国家治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前已述及,公开透明不仅是国家治理的客观要求和重要内容,而且是现代财政制度的基本特征。高校信息公开透明也是高校治理的重要内容,高校会计信息是学校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治理的重要内容。
(二)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对高校会计的影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建立规范合理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2014年12月31日,国务院的《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指出:“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是基于政府会计规则的重大改革,总体目标是通过构建统一、科学、规范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建立健全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办法,适度分离政府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政府财务报告与决算报告功能,全面、清晰反映政府财务信息和预算执行信息,为开展政府信用评级、加强资产负债管理、改进政府绩效监督考核、防范财政风险等提供支持,促进政府财务管理水平提高和财政经济可持续发展。”该《方案》要求在2018—2020年,“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等”。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虽然采用收付实现制,但新《医院会计制度》采用权责发生制。而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一波四折:2009年8月12日,《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财会便〔2009〕62号)规定:“高等学校会计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基础”;2010年9月2日,《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规定:“高等学校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基础”;2013年7月12日,财政部办公厅公布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修订)(征求意见稿)》规定:“高等学校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2013年12月30日,财政部印发了《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财会〔2013〕30号)规定:“高等学校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二次征求意见稿)》给高校的启示:1.《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二次征求意见稿)》是否意味着还有《政府会计准则———具体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是否也将分为“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乔春华教授曾在2010年提出过《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应分为“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2.2014年12月26日,财政部公布的《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二次征求意见稿)》第三条指出:“政府会计由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构成。财务会计应当采用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实行权责发生制的特定事项应当符合国务院的规定。”高校会计由高校财务会计和高校预算会计组成。高校应开展对高校财务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高校预算会计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的研究。这样,有利于会计信息真实,有利于绩效评价,有利于与资产管理结合。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财政制度的提出对重大改革具有深远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现代企业制度曾引起企业治理结构的根本变革;现代大学制度正在对大学的治理结构产生重大变革。而现代财政制度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将会对国家治理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仅对现代财政制度对高校财务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阐述,因为到2020年才基本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因此是抛砖引玉,旨在引起学界同仁的关注和深入研究。
作者:黄宏杰 乔春华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审计大学
第十篇:XBRL高校财务报告应用研究
一、XBRL财务报告的应用优势
不同高校缘于自身原因,财务报告会计信息迥异,基于互联网技术开发的数量巨大且风格差异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智能搜索引擎产生的海量搜索结果、采用IE浏览器和Firefox及360浏览器研发的HTML网页格式等因素,使财务报告会计信息使用者通过互联网搜索很难得到其所需要的信息。而XBRL财务报告是以XBRL技术为核心的新型网络财务报告模式,能实现电子财务报告的自动生产、存储、处理、交换和使用。XBRL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一)能够自动生成和处理满足于各类使用者需求的财务会计信息并形成财务报告,极大地减少会计信息的原始数据的采集及校对成本;
(二)高校的内部信息系统将更快捷地进行整合并形成低成本、标准化的会计信息及财务报告;
(三)能帮助高校相关人员便捷高效的分析财务结果,使其从繁琐的数据录入和数据处理过程中解脱出来,专注于高校未来的长效发展规划,挖掘出富有创造力的方法不断改进管理模式。
二、新旧制度高校财务报告体系的变化对比
旧制度对高校财务报告的规定是反映高校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的书面文件,随着社会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和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其局限性日趋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报告目标过分强调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服务,不能满足多方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2)按照旧制度的规定,在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的要求下,高校存在财务支出不能反映事业活动中的应付未付债务、年终事业结余信息反映不实、固定资产的实在经济价值反映不实等现象,这必然导致高校财务报告不能及时、完整地反映高校的营运状况,造成信息使用者无法获取决策性的财务信息。
(3)高校基本建设实行独立的会计核算,财务报告不包含基本建设数据,致使高校财务报告信息披露不全面。
(4)旧制度下高校编制的基本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和支出明细表,主要反映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但财务报告信息披露不完整,也无法提供更多的表外信息与非财务信息。
(5)财务报告滞后性严重,时效性和相关性差,严重影响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新制度规定的高校财务报告是反映高校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和事业成果的总结性书面文件,高校报送的年度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固定资产投资报表等主表及有关附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等。新旧制度对财务报告的规定相比较,可以看出新的财务报告体系及其披露的信息更全更多。从所披露信息的实质性内容看,主要变化内容为以下几方面:①高校会计核算增设了政府公共财政改革相关的科目,如:应付职工薪酬、财政应返还额度、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拨款结转和财政拨款结余等,能够公开透明地反映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②高校在规定的使用寿命内按月对固定资产(文物和陈列品、动植物、图书、档案、以名义金额计量的固定资产除外)和无形资产(以名义金额计量的无无形资产除外)计提折旧和进行摊销,在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内系统地分摊资产的成本,并且合理确定教育成本和真实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③将基建会计信息纳入统一核算体系的会计报表能够真实、全面的反映高校的资产、债务和收支等整体经济活动。④将校内独立核算的非法人单位财务会计信息纳入学校财务报告体系,全面反映高校内部各类运营实体的业务收支情况;⑤新制度的会计报表取消了旧资产负债表中的收支相关要素,改进了报表格式,取消了年终清理结算和结账的内容而要求按月进行相关的结转,对高校财务会计信息的披露时间提出的更高的要求;⑥新制度下财务报告体系中,财政拨款收支表按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反映财政拨款的收支及结转,为预算管理提供需要的收支信息;基建投资状况表可以直接反映高校与基建投资相关的财务信息;财务报表附注可以提供与财务状况相关但无法在财务报表主表中反映的信息。
三、XBRL在高校财务报告中应用
(一)XBRL在高校财务报告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为反映企业会计准则变化,规范采用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编报财务报告行为正被广泛运用,进而保证以XBRL格式编报的财务报告质量。财政部根据相关的法规和准则,对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进行了修订,并形成了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2015版)。这有助于企事业单位和机构中具备一定XBRL知识的相关使用者了解2015版通用分类标准的架构及内容,通过这些使用者来创建扩展分类标准,同时编制和报送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通用分类标准所规定的XBRL格式财务报告。正是XBRL具有许多的优势,因而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应用和推广,目前已应用到多个领域,如企业的管理、审计方面、企业信用等级评估领域、证券市场领域、贸易与纳税领域、金融行政领域。在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下,随着我国高校与国际交流合作越来越频繁,基于新制度下高校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要求,考虑将XBRL技术应用到高校财务报告中,在技术、资源、经济和体制等方面都具有可行性。
(二)XBRL在高校财务报告中应用的对策建议
采取相应措施,搭建一个跨领域、跨平台、具有国际标准数据描述通用语言的高度开放共享的高校财务报告信息平台,进行高效、快速、准确的财务报告会计信息数据自动生成、存储、和共享,以提高高校财务报告会计信息的公开透明度,为报告使用者的决策行为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更好地促进高校财务管理体制和权力监督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因此,将XBRL运用在高校财务报告中迫在眉睫。
1.建立高校专属XBRL分类标准
XBRL为财务报告的每个项目建立不同的标签,所有的标签� 分类标准定义了各项目的属性及其之间的关系,相当于一个行业财务信息交换的“词典”。按照分类标准的通用程度来划分,XBRL分类标准可以分为通用分类标准、行业分类标准和企业分类标准三类。XBRL虽然是一个统一的格式,但是高校作为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的事业单位,无论是会计科目还是核算基础及会计核算方式,都与企业有着很大的差异,可视为一个特殊的行业,因此需要建立高校专属XBRL行业分类标准,将XBRL的优势充分发挥。
2.需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
政府公共财政改革涉及到部门预算、政府采购、收支分类、非税收入、公务卡、国库集中收付等方面的内容,对高校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政府作为管理者和高等教育经费拨款主体,对高校具有领导权、调控权、监督权。因此,在我国现实的国情下,在高校中推广XBRL需要国家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并加大经费支持,建立开放共享式的研发平台,这样才能建立更具有规范性、权威性、可行性的高校XBRL财务报告体系。3.加大XBRL应用软件的开发高校有其自身的科研优势,可以与我国软件厂商进行校企协同合作,设计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强大易用的XBRL技术平台。同时也可以将高校现有所用的不同管理软件、财务软件、办公软件融合统一到一个系统中,便于信息的采集和传输,更有利于高校财务信息格式的集约化和统一化。
4.提供充足的XBRL人力资源保障
充足的XBRL人力资源是XBRL在高校财务报告的应用得以实现的保障,应充分发挥高校教学资源和校外实习基地等优势,培养XBRL人才。通过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育方式的调整重构,培养具有XBRL相关知识的财务专业毕业生;通过对高校财务相关人员进行XBRL相关知识的继续教育培训,提高财务部门在岗人员的XBRL知识和操作技能;对高校财务会计信息传递流程涉及的相关部门
大力宣传XBRL理念及其应用优势,普及XBRL基础知识和操作技术,促进基于XBRL技术的高校财务报告会计信息化建设。
5.采用安全的会计信息披露方式
[关键词]国有农场;财务管理;内部控制;预算管理
1国有农场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内部控制不健全,预算编制与执行不科学
2012年,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以来,我国政府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重视程度和推广力度越来越大,国有农场内部控制工作也被逐渐重视起来,但仍然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一是内控认识不足,风险管理意识淡薄;二是内控制度不健全,执行随意;三是对内部审计重视程度不够;四是缺乏信息沟通或者信息沟通不及时。导致内控制度从设计到执行再到评价过程工作落实不顺畅,影响单位运行效率。国有农场长期习惯于按上级计划、命令办事,管理体制落后,缺乏科学系统的战略规划,在制订预算时,只考虑到短期的阶段性任务,忽视长远的战略性目标。管理层没有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对战略影响的重要性,往往只有财务部和少数几个部门参与预算编制工作,由于时间紧、人力不足等原因,预算编制指标不全、数据不够科学合理。这样的预算执行也势必会没效率没效果,预算的控制与决策作用无法发挥,预算管理流于形式。
1.2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观念落后
随着国家对“三农”工作越来越重视,近年来我国对农业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投入也在不断加大,虽然农业部和财政部先后印发了《农业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办法》《基本建设财务规划》等相关财务制度,但目前国有农场普遍存在基建财力管理观念落后、内控制度不完善、项目可行性研究不充分、超概算现象突出、施工预算及项目招标财务管理不规范、项目实施过程中财务监督不力、竣工决算和资产交付登记不及时等方面的问题,农业基建项目财力管理的工作重心大多仍停留在资金收付和会计核算方面,对于项目的前期规划、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招投标、项目实施、竣工验收、竣工结算和决算、项目后期评价等环节缺乏全生命周期的闭环管理,农业项目建设的财务管理漏洞逐步显现,单位廉政风险加大。
1.3财务人员结构老化,缺乏管理会计人才
做好国有农场财务管理工作需要高素质的综合型财务管理人才。由于农场大都处于条件艰苦的偏远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够,难以招纳更多的高学历、高层次人才进入财务队伍,“高龄”财务人员所占比例较大,而且多数学历、职称偏低。财务人员结构出现两个极端,一方面是低层次财务人员过剩,另一方面是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管理型财务人员”严重匮乏。财会队伍显现断档迹象,难以适应农场改革发展步伐。
2加强国有农场财务管理的建议
2.1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强化内部控制
国有农场应进一步加强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工作,以内部控制为抓手提升单位内部科学治理水平,规范内部权力运行,促进依法办事,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内部控制不仅只是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更需要全面落实到各项业务活动中,需要整体推进、全员参与、突出重点、全面规范。国有农场应广泛加强对全面实施内部控制的宣传和学习,使广大员工变抵触心理为积极参与,自觉遵守。全面梳理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分析风险隐患,完善风险评估机制,有效运用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归口管理、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控制、单据控制、信息内部公开等内部控制基本方法,加强对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实现内部控制体系全面、有效实施。大力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要素入手,结合企业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确定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内容,建立内部控制评价的核心指标体系,对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并将自我评价报告纳入单位信息公开内容,以此促进和监督内部控制建设的完善。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社会效益、推动预算民主化建设,防范财务风险成为国有农场的当务之急。国有农场除应积极完善内控体系建设外,还应主动适应时展从全局出发、结合自身实际,重点对纳入信息化系统建设的财务业务流程进行调研分析、诊断和再设计,有计划分步骤研发打造具有农场特色的包含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合同管理和统计评价管理等功能模块的内控管理信息系统,将生产经营管理业务流程、关键控制点和处理规则嵌入系统程序,实现手工环境下难以实现的控制功能,形成各项业务年初有计划、支出有预算、过程有监督、事后有绩效评价的闭环管理模式。
2.2加强基本建设财务管理
(1)强化概算投资控制。内部控制手段应提前介入项目前期规划设计阶段,财务部门应从专业角度对整个项目概算投入、预期产出、财务风险等方面进行可行性分析,及时提出相关意见建议。(2)严把项目资金的监管。进一步加强项目资金的监管,完善资金收支管理制度和办法,明确项目资金的收入来源,使用范围、设置各职能部门的管理权限、建立资金审批流程、加强监督管理、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按照工程资金拨款支付程序,建立由施工单位申请、监理单位核实、建设单位复验、分管领导审核、主管部门审批、财务部门核支的资金联审联批程序,应建立项目变更审批制度,对所有设计、施工等变更达到一定比重的事项,由建设单位核实后,再由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进行现场联合调查,实地认证、逐级审批,经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审批后予以实施,最大限度保证工程资金的合理使用,防范资金风险。(3)规范竣工决算编制。规定财务部门要参加工程验收、竣工结算审核,复核设备资产清册,按批复正式转入固定资产,办理工程资金清理等工作。对于单独建账的基建账还应按月将其并入单位事业大账,确保国有资产的完整准确。(4)落实基建项目财务监督和绩效评价制度。明确审计、监察等部门财务监督主要内容和监督机制,实现定期汇报、定期交流、定期现场督导、按时验收的全过程监控项目建设进度,保障出现问题及时掌握及时解决。同时,各级财政部门、项目主管部门按照设定的项目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对项目建设全过程中资金筹集、使用及核算的规范性、有效性,以及投入运营效果进行评价。切实全面提升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水平和资金的投资效益。
2.3改革人才培养机制
国有农场应花大力气做好对综合素质型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随着农场改革转型的迫切需求和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更需要不仅能做好财务和税务报表,也能综合处理各类有效信息,为管理层的正确决策保驾护航的高端管理会计人才。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补充“新鲜血液”,坚持推行竞争上岗、轮岗交流制度,破除求全责备,论资排辈观念,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特别是要大力培养本土财务管理人才。二是要加强财务人员培训,尤其是注重培养三种能力,包括把握政策能力、更新知识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三是要建立健全奖惩机制,适当提高财务人员地位,激发财务人员积极性。领导层应当赋予财务负责人参与相应决策的权力,并支持和指导其关注经营管理的更广领域,拓宽财务人员在升职加薪上的路径。
3结论
财务管理是国有农场综合管理的重要环节,对农场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需要广大财务人员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学以致用,科学管理,更需要从组织文化、制度保障、运行机制等各个方面加强和规范,使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密切配合,才是不断提升国有农场财务管理水平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吕海东。关于加强国有农场预算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农垦,2016(9):58-60.
[2]苗文艳。国有农场计划财务在基建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赤子,2016(23):100.
[3]李向红。浅析国有农场财务管理问题[J].河北农业,2017(8):61-62.
[4]陈香秀。国有林场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经贸,2016(2):26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