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教学管理论文(精选7篇)

在各领域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是可爱的小编Waner给家人们分享的职教教学管理论文(精选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职业教育的论文 篇1

浅谈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逐步改革,我国职业教育也在日趋完善。但是,在发展的同时,我国职业教育依然存在很多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对于职业教育的后续发展会造成阻碍。本文对新形势下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职业教育;发展;问题;策略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事的前期发展和积累,目前,职业教育已经由规模扩张进入到了精神发展的阶段,但是就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来看,还有很多职业院校依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职业教育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针对职业教育的现状,我们必须进行有效的改革,确保职业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一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

职业教育对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之后得到快速的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物质水平的提升有赖于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同时也需要更多高素质的技术人才进行设备操作,职业教育恰好可以满足社会对于技术型人才的这一需求。此外,通过职业教育还可以提升劳动者的职业技能,使其在社会上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社会上由很多的劳动者由于没有掌握足够的劳动技能,最终只能从事技术含量相对较低,而且报酬也较少的行业。但是,通过职业教育可以使很多普通的劳动者掌握一门甚至多门技术,进而去从事相对复杂的工作,获得相对较高的劳动报酬,提高生活质量和成就感。

二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我国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体系不够完善

就我国的职业教育现状来看,针对我国的职业教育的研究较少,且起步较晚,大部分关于职业教育的理论都是来自西方的研究成果,很多都是未经系统研究和实践的理论,在实施过程中是否完全符合我国国情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和实践。此外。我国关于职业教育的概念还缺乏系统的认识,关于职业教育应当包含的内容等还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认识。职业教育在我国的教育环境当中缺乏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案例等的分析缺乏较为系统完整的分析过程,没有这个分析过程,整个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也就是不合理的,因此,必须重视在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当中的案例分析。其次,对于职业教育相关的很多基本概念缺乏清晰的认识,很多人还会将职业教育当作一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事实上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教学模式。此外,很多关于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结论都是理论研究者提出的,很多的理论与实际情况不符,对于职业教育没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二)重视理论知识而忽略职业教育

在目前的传统教育观念当中,人们普遍认为教育的重点是理论教育,而且教育的内容覆盖面广,缺乏针对性,与实际的工作情况严重脱节。职业教育正是基于正这样一种情况而建立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其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更应该注重以实际操作为基础的教育。事实上,在职业教育当中依旧存在侧重理论教育的情况,这种情况会导致职业教育与原有的目标发生偏离,进而使职业教育失去其实际意义。在教育大环境中,职业教育常常会也受到很多歧视与排挤,得不到正确的看待,这与大众传统的教育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院校专业设置不合理

职业教育的初衷就是比传统就业要更加面向实际就业,因此,在教育体系及课程设置上要更加注重其合理性。但是,在实际的职业院校课程设置当中,很多课程设计都存在盲目跟风或停滞不前的情况。这种情况就会导致院校的课程设计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进而造成学生就业困难的局面。事实上,市场环境在逐渐变化,职业教育的核心与生存命脉正是与市场就业需求密切相关的。因此,职业院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当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不可盲目跟风,也不能止步不前,这样才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广泛推广。

(四)现代职业教育育人目标定位存在误区

职业教育面向职场的实战型教育决定了职业教育的模式和优势,但是,选择职业院校的学生往往是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职业教育成为了他们提前进入社会的一种培训式教学。当然,出现这种情况依然和大众对于职业教育的认识误区有关,但是,生源质量较差只能说明这些学生在前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阶段,或者是在默写科目的学习领域不够擅长,而不能够据此确定这个学生就是一个无法接受继续教育和培养的差生。这些学生在传统的理论学习阶段自信心往往受到很大的挫折,因此在进入职业院校之后会呈现出厌学等逆反心理,这时,学校不能够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约束性管制,而是要循循善诱,从心理上解开学生的心结,帮助他发现自己的有点,重新建立起自信,在职业教育当中学到有用的知识,为以后进入职场打下基础。

(五)现代职业教育社会服务不足

职业教育的定位就是服务于社会,为社会培养适合于职场的优秀人才。但是在实际的教育当中,职业教育的主要教育对象还是以全日制学生为主,通过对这些学生的招募,实施一种与传统全日制教育直接对接的职业教育。但是,职业教育要实现其社会价值还要进一步面向社会,向更多的社会人员开展职业培训和教育,帮助他们获得就业机会。在新的政策导向下,职业教育应当继续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完善教育体�

三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策略探析

(一)完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理论体系

职业教育面向的是市场,其教学目标是要为市场输送符合职场需求的优秀人才。因此,开展职业教育前要对市场有充分的了解,根据市场发展建立科学的职业教育体系。并 基于这一目标,职业教育机构可以面向全国建立针对职业教育的研究团队,对现代职业教育展开科学的研究和探讨。同时还要将关于职业教育的研究理论转化成实践成果,应用于实际的职业教育当中,构�

(二)摆正现代职业教育中文化课程的位置

在广泛的教育层面上,职业教育给大众的印象是比传统教育更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文化课程的相关教育。在以现代市场发展为基础的职业教育背景下,文化课程的学习同样非常重要。因为坚实的文化课基础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学会职业教育的相关技能,举一反三、学以致用。职业院校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帮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或者是利于后期发展的文化课程,使职业教育和文化课程之间建立相辅相成的关系。在未来的职场发展当中,学生所面临的将会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职场环境,学生能否在这个环境当中得到长远的发展,不仅取决于前期的职业教育,更决定于学生的文化素养,因此,在进行职业教育的过程中,要摆正职业教育和文化课程之间的关系。

(三)树立专业技能实用的思想观念

传统理论知识教育对大众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对于在新的经济环境下所发展起来的职业教育,大众往往抱有偏见。这种情况会导致职业教育在开展过程中受阻,在一些教育资源面前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这些情况对于职业教育的展都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事实上,职业教育是区别于传统教育,更侧重于职场实际操作的一种教育模式,要发展职业教育就必须在全社会建立一种良好的氛围,推动职业院校教育体系的建设和教育水平的提高。针对大众对职业教育的误读,社会上要建立针对职业教育的正面形象,树立起专业技能实用的正确观念,为拓展职业教育在社会上的接受度奠定基础。同时,政府也应当出台相关政策基于扶持,相关的合作行业也应当提高对职业人才的重视程度,提高职业教育人才的薪资水平,为职业教育的全方位发展提供支持。

四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职业教育水平也在不断进步。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改革需要全社会一同参与,建立共识,共同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完善。与此同时,从事职业教育的研究人员也要依据市场环境不断调整职业教育的教育模式和教育体系,与市场接轨,真正为市场输送符合要求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岚。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改革策略[J]。继续教育研究,2013.

[2]孙丽霞。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其前景展望[J]。职业教育,2015.

[3]赵会琴。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与思考[J]。陕西水利,2013.

职教班主任论文 篇2

职教班主任论文

摘要:职业教育改革是素质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大量技术人才、促进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使命。如何提高职业教育的效能,务实高效地开展好班主任工作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职业教育;班主任;学生管理

职业教育,是指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职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班”是实施这项工程的基层组织,而班主任正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同时又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因此,班主任在学校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职业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教育形式,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务实高效地开展好班主任工作。

一、严格按照学校的办学思路、发展目标,认真完成好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

处处以学校大局为重,不能仅仅为了本班的局部利益做出与学校规章制度相抵触的行为,造成学校管理秩序的混乱。班主任必须把本班的各方面工作纳入整个学校的轨道上,依靠各级领导的支持,接受他们的监督与协调,才能保证班级管理的有计划进行。如果确实存在某些有分歧的问题,班主任应及时向学校领导做出汇报,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做到有理有节,不能私下自作主张,损害学校的整体利益。

二、作为职教班主任要有敏锐的观察力

要选好培养好学生干部,职教中学生普遍文化课基础较差,自我控制力不强,“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因此班主任要仔细观察,尽量让那些有管理才能的学生能够脱颖而出,同时要征求他们愿不愿意为班级服务。

三、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要以合格人才的培养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为基础,而合格人才的成长首先取决于世界观。当今的中学生年龄还属于“玩”的年龄,社会、学校也在某些方面为他们“创造”了玩的机会和条件,而且现在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不同程度存有被溺爱现象,这就要求班主任保持清醒头脑,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紧密配合学校有关部门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去点燃学生的爱国热情,教会识别“真、善、美”与“假、恶、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力和抗挫力

据调查,我们的职教学生普遍存有自卑心理,学习较好的学生认为自己在中考中失败,抬不起头来,考了职业中学,不好意思见人;另一部分“差生”,更是自暴自弃,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在现实生活中,班主任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采用“赏识教育”,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由“食指指责式”变成“拇指夸奖式”。采取对策,如让学生调整自己的基本姿势――挺胸抬头,要敢张开嘴――放开音量讲话,要不怕出错――大胆去做,这样逐步建立起自信。帮助学生分析挫折的内外因,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力争转变受挫心理,逐渐变得坚强、成熟。

当老师和学生相处的时候,关键还是在于老师。我们很容易地发现:有的老师和学生相处得很好,而有的老师却和学生们保持一定的距离。其实和学生相处得好并不是有损师威,尤其是班主任。当你和他们相处得很好时,你管理起他们就会如鱼得水。学生们也不会怕这怕那,他们就会把什么事都跟你来商量,什么事都跟你讲,真正把你当成他们的朋友。

然而,怎样才能与学生们建立这种朋友般的关系呢?

1、首先要了解与尊重学生。每个学生都有不一样的特点,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帮助他们发挥各自的'特长是班主任应做的、必须做的事情。知道他们的性格,很多事情才能对症下药;知道他们的特长,才能让他们在适合的舞台上尽情地发挥。

2、信任与真爱学生。信任是教育的基石,信任是一种力量,彼此信任才能使彼此的关系更加牢固。不论什么原因,如果学生不能怀有信任的态度,如果老师对学生怀有猜疑,那么这个班级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班级呢?真爱是教育的保证。

3、宽容与欣赏学生。宽容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良药。处于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学生,寻求人格独立而又身心发展不健全的矛盾表现尤为突出。

4、赞赏与鼓励学生。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老师的奖赏,哪怕是违心的。在适当时候给学生适合的奖赏与鼓励,有利于让学生重新树立信心,也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发展。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班主任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但是他却锻铸着最辉煌的梦想。罗曼罗兰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班主任的工作就是怀着一颗热爱学生的心,用爱心使学生处在自由、民主、开放的环境中,在生动快乐的氛围中,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的素质。而对于班主任来说,可以加深理论修养,在实践中形成系统的工作方法,不断提高自身工作的能力,营造一片阳光,让学生在快乐里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付百红,冯静茹,刘红宇。中等职业学校专职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实践性思考。卫生职业教育。第8期。

[2]黄丽仙。职教班主任三部曲。吉林教育。第5期。

[3]刘爱云。浅谈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决策探索。第8期。

[4]王筱楠。略谈职业教育中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作用。素质教育论坛。20第10期。

[5]许洁。班主任教育方法创新例谈。科学咨询。年第4期。

[6]叶茂。新时期职业教育班主任工作的思考。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第36期。

职业教育教学论文 篇3

[论文摘要]据对笔者所在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入校后不知道或不清楚自己所学专业要学什么知识、毕业前应考取何种相应证书的学生比例非常高,在此比例中尤其以来自县城和农村的学生居多。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教育,明确其所学专业的学习要求,告知学生社会上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及要求,并引导学生科学地选择学习内容,有意识地培养专业技能,积极主动地去考取相应的证书,这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就业观,营造浓郁的校园学习氛围都是十分有利的。

[论文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就业教育;教学

一、广西电子商务的发展环境

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的兴起和迅猛发展,快速改变了全球原有的经济格局以及传统的经济运行模式。电子商务在催生新经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中所表现出的巨大能量,以及使其成为评价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

广西属于西部落后地区,选择怎样的一种适合自己区情的电子商务发展道路,乃是众多人关注的焦点。首先,这方面的人才在我国资源稀缺,特别是随着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更突显了这一矛盾。广西由于自然、社会和经济等诸多劣势因素,对人才缺乏足够的吸引力,这就必然导致人才的匮乏和流失。其次,企业管理水平落后,商务观念和信息意识依然薄弱。广西许多企业的管理尚处于主管随意的经济管理阶段,而管理程序化、科学化是实现电子商务的基本要求。中国电子商务是有主导信息技术的IT业界推动的,在发展之初就带有浓厚的技术倾向,“重技术、轻商务”的现象比比皆是,广西的商务观念和信息意识尤其薄弱。这显然对电子商务的应用和发展极为不利。

二、以职教�

(一)从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看。在职业学校学习技术技能,以博得企业的青睐,获得职业是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因此,职业教育也就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

(二)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上看。职业教育应该面向实际、面向社会,适应具体职业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

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实用性人才。

(三)从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来看。就读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基本上是成绩相对较低,相当一部分学生家庭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虽然这些家庭都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但由于历史的与现实的原因,家庭的境况和子女学习状态、健康状况或出于某种无奈等种种因素,大多数能比较理智地选择职业学校,通过求学,进而就业,在社会上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我们以职业教育� 学校要与市场保持零距离,要高度关注产业结构调整的动态,就业市场的变化,相关政策的调整,及时研究应对措施,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培养目标、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学习成绩评估等,把学校改革发展成受社会欢迎的中等职业学校。

三、以就业为导向,转变思想观念

(一)转变学生观念

我们要积极地面对学生现状,由于生源文化程度的参差不齐和整体素质的下降,教师所面对的一部分学生学习现状:1.文化基础薄弱又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2.渴望一技之长又缺乏刻苦精神。3.兴趣爱好广泛又表现消极、懒散的堕性。4.乐于接受信息又厌倦踏实学习。这与学校的培养目标存在着很大的反差。

润物细无声的教师,首先要懂得学生的真正需要,要理解学生。并且在教学中要关注和正视学生间存在的认知差异,如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潜在兴趣、学习态度,乃至道德水平的差异,从而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在知识技能教学的同时,与教务、学生等管理部门一起实施有效的管教管导,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健康咨询,给予学生不同的启发、诱导和教化,使学生转变错误的价值观念,纠正不良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班风和校风。

我们要开展学生观的研究,要把教育的基点放在全面开发学生的潜能上,将职业指导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树立每一个学生未来都可能在某一个领域成为佼佼者的观念。

(二)转变教学观念

1.就业教育与人生规划教育相结合

如果我们把就业教育看成是帮助学生实现“短期目标”,那么人生规划教育就是意在帮助学生树立“长远目标”。开展就业教育有利于通过让学生明确就业取向,认识社会用人要求,从而激励学生要有计划、有步骤的学习知识、培养专业技能,为实现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2.就业教育和日常教育相结合

就业教育不仅仅是就业部门的工作和任务,各个科任老师也应该主动参与到就业教育当中来。教学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到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能够在今后找工作的时候,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能在工作当中更好地运用所的知识服务于社会,提升自己。

3.就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教师面对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城市经济产业结构调整,职业教育的改革变化,要加强在教学理念、教育心理等等的教学思想准备,使学生形成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1)强化中职电子商业专业基本技能训练是突出中职学生电子商务核心能力的必然要求 ;

(2)适应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特点,也应强化基本技能训练 ;

(3)要提高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适应能力,也应强化基本技能训练 。

四、以就业为导向,实现教学改革

(一)体现中职特点,实现教学改革

1.制度创新。树立服务意识,探索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制度。

2.专业开发。主动适应社会需求,从实现学校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出发,优化具有岗位性和灵活性的专业设置。

3.课程改革。课程改革要适应社会人才的培养需求,增强课程的实用性和应用性、适应性和实践性。

4.探索文化基础教育的能力培养。文化基础课以“必需”和“够用”为度,文化基础教育中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学习能力和实验能力的培养。

(二)突出专业特点,强调技能培训

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首先,我们要明确学校的培养目标,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其次,我们要明确教学的定位,要根据社会经济的变化,瞄准行业企业的就业岗位需求,坚持以能力为本位,改革学校教学的课程、改革教材及改革教学实施过程,实现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挂勾,走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路子。再次,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不能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而是把用人单位满意不满意、学生满意不满意、学生家庭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学校职业教育质量的最终标准。

1.加强实践教学。在教学中努力实现学生到企业实习,有利于学生技能发展和实现就业。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探索与试行:

(1)课堂实训与专业教学相适应。

(2)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相适应。

2.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可以用综合作业、学科课堂教学实训、调查报告实习报告、模拟招聘等方法,改进考试考核方法,重视考察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教学管理论文 篇4

教学管理论文

现代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两种。机械学习是一种形式上死记硬背的学习,它只能使学生获得虚假的知识(假知)。假知没有“活性”,既不能迁移,更不能运用。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的学习,它可以使学生获得真正的知识(真知)。这种知识是有心理意义的,它有机地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转化成为学生自己的心理品质、自己的血肉,成为“我的知识”,学生记得准确而又牢固,还能用得迅速而又合理。正因为如此,当代所有的教育心理学家都竭力主张有意义学习,反对机械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怎样才能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呢?美国当代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必须具备两个先决条件,即认知基础和情感动力。为此我们在课堂教学导入环节中应着重强调抓好以下几点:

(1)确立认知停靠点。认知基础是决定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的一个最重要的内部因素。这是因为,从学生的认知发展角度来说,任何新知识都是在原有的旧知识的基础上生长起来的。换句话说,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总是借助旧知识而实现的。新知识好比一条船,旧知识好比锚桩,头脑里原有的认知结构就好比港湾。没有锚桩,船就无法停泊在港湾。旧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认知停靠� 比如在学小数的除法时,就要先复习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和商不变性质;在教比较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时,先复习一下以前学过的简单的求平均数的问题。因为没有前者,后者就失去了落脚点,学习便只能是机械地进行。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2)寻找情感激发点。在有意义学习中,学生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态,表现为积极主动地把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适当观念加以联系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就是教学中的情感动力,没有这种情感动力,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相互结合就不能积极发生。为此新课导入设计一定要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情感,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列举典型、说明意义、明确目的,使学生感到有学习和探求的需要。如在教比例尺一节时,教师通过阐明比例尺知识在设计图纸和画地图等活动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从而激发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习自觉性;二是通过设置疑问,创设悬念,造成知识冲突等,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求知欲。如在教“通分”一节时,教师有意让学生在比较3/4和5/6的大小时“卡壳”,制造悬念,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迫切要求的求知状态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有意义学习过程是思维活动和心灵活动的统一,为此我们在授新课过程中还应着重强调抓好以下“两点”,即思维展开点和心灵交流点。

新旧知识的相互同化、相互作用,只能是在学生思维活动中才能实现。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说,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学习,没有思维,就谈不上理解。为此教师在讲授活动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思维,“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那么教师应在哪些地方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思维呢?我们认为,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点、有助于智能开发的知识点均是思维的展开点。以数学概念教学为例,概念所反映对象的范围、概念定义中的关键词语、概念定义中词语的严密性、概念的语言表达方法、概念中的“特例”与“一般”、概念间的相互联系等等,都应是思维展开点。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在这些地方展开充分的思维,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概念、掌握概念。我们在以往的教学中对“思维展开”重视不够,表现有二:一是以学生认识的特殊性为理由,抹煞数学知识形成的思维过程,让学生走捷径,直接地消极接受现成的结论,这是导致学生机械学习的一大原因。二是片面夸大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把应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的难点、疑点和关键点全部代替包办了。这种课堂教学活动具有极大的片面性,是导致学生机械学习的。另一原因。我们感到,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思维活动之所以显得特别重要,乃是因为这一过程不仅是学生主动获得真知的过程,而且也是学生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真正有效发展的过程。

有意义学习过程是一个涉及教师在学生理性和情绪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过程。为此,教师不仅要在认识上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思维,而且要在情感上与学生进行不断的心与心的交流。师生之间只有保持心灵上的交流,才能创设一种和谐、祥和、友爱和宽松的课堂气氛,从而使学生处于无拘无束、心情舒畅、心情振奋的心理状态之中。实际上,也只有在这种心理状态中,学生的思维活动才能真正充分地、深刻地、创造性地展开。那么,教师怎样与学生进行心灵交流呢?我 教师讲授时,眼睛不能只看书本和教案,而应该与学生保持交流,连在角落处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亲切目光。请学生起来回答问题时,教师更应全神贯注地、友好地注视他。其次是激励。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说得好”、“说得很有道理”等赞扬和激励学生的话应常挂在教师嘴上,即使对于说错的学生,也决不能漠然置之,更不能随意责难,而是要想方设法减轻学生因发言不好而带来的心理压力,并在适当时候再给机会,让他尝试获得成功的欢乐。

心灵交流如同肥沃的土地,思维和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片土壤上,有意义学习因此也就在深层次上把知和情有机地统一起来。

职业教育教学论文 篇5

一、国际经验本土化推进中的问题分析

任何一个理论的产生都有其历史文化根源,有其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基础,而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的产生更需要对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成长规律的研究,而这些都与国家自身发展现状有极大关系。跨文化因素在国际经验本土化实施过程中是否会“水土不服”?答案是肯定的,在我国引进国际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的实践中的确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对于国际先进理论或成功方法的引进的确存在本土化的问题。

(一)引进先进经验缺乏科学性、计划性

在职业教育国际经验引进和借鉴方面,在国家层面上没有进行论证和设计,而是由各地方政府和各职业院校自主决定,因而在我国几乎相同时段出现世界众多国家的教学理论和模式的引进。优点在于多样化的嫁接,各种理论或模式的适应性如何可以进行比较,缺点在于各说各话,各种水土不服,没有进行适应性论证的引进,造成教育资源浪费,使得原本就缺乏理论指导的教学实践更加陷于“表面热闹”的状况,缺乏对教学改革指导的实效性,对西方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基本上是在同一层次上阐述同一个问题。

(二)缺乏吸收国际经验的理论基础

我国虽然是教育大国,但缺乏成体系的教学理论,理论的研究落后于教学实践。鲁洁在1993年发表的《试论教育学的本土化》文章中指出:“80年代以来,……在中国教育学的学术领域,对来自外国的教育学的思潮、理论和各种科学成果,不作具体分析的简单移植,一种全盘西化的现象也还存在”[3],而时至今日这种拿来主义还是存在。因此,在对教学改革实践中,用国外的理论解释国内的实践结果,一定程度上是回避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现实问题,满足于没有现实生存可能性的“教学开发与设计”。

(三)缺乏国际经验本土化借鉴的制度环境

有效教学理论的实施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制度环境基础上。每一种理论都有它产生的背景和实践基础,纵观世界各国,职业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化工程,往往是由国家层面统领的各界协商、论证制定的,对职业教育发展有着极大的制约或促进作用。我国教育主管部门现在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相关的一些制度正在讨论中。

(四)缺乏国际经验本土化实践的教学环境

目前一些国际经验在我国无法大规模推广,就是由于引进和实践都是在特殊情境下进行的,而在普通中高职教学实践中受到诸多限制。从微观层面来看,以学科课程逻辑编写的教材自然无法适应工作导向的课程开发,没有职业经验的教师更难以完成对典型工作任务的解析和学生学习的引领,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难以承担实践能力培养的任务,尤其是以招生和升学为主要任务的许多学校无法把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二、构建本土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的建议

通过对30年来国际职业教育教学经验引进和推广的总结,以及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大而不强”现状的反思,结合我国国情构建本土职业教育教学理论势在必行。同时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整合前期的实践经验,分析国际经验本土化路径,解决套用国外教学方法带来的问题,提高借鉴的实效性。我们不必要追逐在国际教育经验的背后,忙着生吞活剥的硬消化和纠结于学得“像不像”的问题,更应该立足于自己的需求,对成功经验兼收并蓄。

(一)开展对国际职教教学理论的迁移适应性研究,整合试点经验

由职业教育主管行政部门牵头,对中高职国际教学经验引进与实践经验进行整合提炼,同时开展对源职教教学理论的基础研究。对源职教理论的研究,要考虑该理论形成的历史原因和文化根源,尤其充分考虑该理论产生的经济背景,教学理论往往涉及到关于人性、人的发展和教育功能的'思考。在对试点单位进行经验考察和整合时,要注意地域的差异,以及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要走进课堂、走进企业。

(二)开展对技术性人才成长规律的研究,制定科学统一的职业标准

我国目前职业资格标准和考试的主管部门是劳动人事部门,但职业教育的主管部门是教育部门,在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国家级大赛中使用的是教育部门制定的标准,二者之间存在差距,这也给中高职院校在教学上造成困扰。以职业适应力和胜任力科学制定各类职业岗位的职业标准,在对我国产业发展升级预测的基础上,研究从新手到专家型人才的发展历程,找出有影响力的关键事件,以及人格因素,研究培养和培训的路径。

(三)开展职业教育教学的系统设计,开发相关教学文件

组成由各界相关人士构成的工作组,开发国家标准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大纲,教科书和教学资源库,并且不断完善网络资源库,以利于社会性学习。这些教学文件的开发必须要在充分的市场调研、工作岗位的分析和应用性人才成长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必须体现职业技术教育的价值追求,注重实践,体现实践性智慧的培养。同时鼓励各类院校根据地区差异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和教学资源。

(四)开展教师专业培训,以教学标准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改革中任何举措最终都由教学来完成,教师队伍的质量是完成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根据目前职教教师队伍的来源构成,在培训中主要应该注重两方面,一是企业实训,二是课程开发和专业教学法。这二者在职教师资个人素质中都属于“缺失”部分,但又是职教师资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在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的基础上,能否进行专业课程自主开发,根据国家标准进行教学内容构建,并熟练掌握和使用教学法,是对各合格职教教师的基本要求。

职业教育教学论文 篇6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财务工作越来越重要,开源节流,降低费用支出,都需要企业中专业的会计人员进行核算,那么在职业教育中,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的培养和财经法规的学习遇到哪些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怎样去解决,下面开始重点阐释。

1 中职业教育中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现状及困境

1.1 没有完善师资的配置,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对于会计专业来说,要全面的掌握相关的知识,还要注重财经法规和职业道德教育,这其中涉及的专业领域很多,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门类,会计专业的核算方式以其他专业技能,财经法规的法律条文,以及企业和个人的所得税等税收知识,职业道德教育,这些都是专业性强,需要专业的教师队伍来协同完成教学任务。然而在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中,大部分都没有完善的师资配置,教师只教会计专业,在给学生上课时只是接触到了会计方面的专业知识,而财经法规等其他方面的教学没有开展,因为教师的缺乏导致了课程缩水,企业真正需要的是全方位的人才,而通过目前的教学水平和模式无法满足要求。还有的学校开设了财经法律以及职业道德的课程,但是教师的专业素养参差不齐,能力水平有限,对于学生的技能掌握和知识的学习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1.2 教学模式落后,内容枯燥不易掌握

很多中等职业院校的教育模式并没有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而有所变化,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会计、财经以及职业道德教学时,还是采用讲课加笔记的传统教学方法,这些学科本身是枯燥乏味的,单一不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有时难以理解其中的意义,无法掌握专业的技能,只能将自己深埋在故纸堆中,学生听不懂,学不会的最大原因就是教学模式的落后,在信息发达的今天,学科中知识点的拓展和变动越来越快,学生要掌握的知识量逐年增加,再用这种低效率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预期的教学要求,学生更不能顺利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是没有得到培养和锻炼,这种教学应该引起中等职业学校的高度重视,势必要进行改革。

1.3 将考试成绩至于核心地位,解决问题能力偏弱

中等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尽快的掌握基础的业务能力,在进入工作岗位后不至于手足无措,空有理论,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如今最大的问题就是学校的应试教育理念没有得到转变,学生学习的知识都是依靠书本死记硬背下来的,而不是在实践中体会理解得来的,这其中的差别反应出中等职业院校的教学理念已经落后,培养的学生无法适应即将要进入的工作岗位,企业要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培训才能顺利完成工作,这无疑加大了企业的成本,浪费了在职业院校的学习时间,这种教学的目的是无法与社会挂钩的,不了解知识的内涵,没有业务处理能力,已经是中等职业教育的通病,需要学校认真总结,革新自己的教学模式。

2 改进中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现状的对策

2.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切实提高中职院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的。有效性,学校必须加强会计教学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对于负责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的教师既要懂得基本的会计实务知识,又要对财政、税收、法律等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以提高该门课程教师的专业性,保证教学质量。其次,学校还可以邀请那些有丰富实务经验的企事业单位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优化教学师资队伍,实现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进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同时,职业院校还要注重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增强探索开拓能力,鼓励会计专业教师进行教学创新,进而促进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

2.2 丰富教学方法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中职院校要想切实提高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对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创新教学方法。

2.2.1 案例教学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本身就是一门理论性和专业性都比较强的学科,如果单纯的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接受,案例教学是改进这一教学困境的重要方法。通过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当中实施案例教学, 可以将课程当中抽象的法律、税收相关的知识融入到案例当中,加深学生的理解,还有助于强化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2.2.2 情境教学

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能够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并辅之生动的语言文字,可以使原本枯燥难懂的知识变得形象化,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实施。第一,利用学校现有资源模拟真实的情境,让学生进入到实际的会计工作岗位当中。第二,开展现场教学,中职院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商场、银行等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现场参观,通过真实情境进行现场范例教学,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

2.2.3 项目教学

项目教学法是整个会计课程体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理论知识与会计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在项目教学法当中,要根据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项目的划分,然后再对教学环节进行精心设计,引导学生按照项目实施的步骤学习课程知识。

2.3 讲练结合,把知识点考题化,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水平

中职院校进行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教学除了要增强会计专业学生理论知识水平之外,为资格考试服务也是一个重要目的。从目前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现状来看,基本上是以客观题为主,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改进教学模式,实行讲练结合,将重要的知识点纳入到考试例题当中,这样既能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还有助于加强训练,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进而更好的应对资格考试。

结束语

针对目前中职院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现状及面临的困境,需要学校及教师及时更新观念,采取有效措施对当前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学校要加强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丰富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内容科学的选择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多媒体教学、项目教学等方法,还要强调讲练结合,注重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进而提升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职业教育论文 篇7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

1.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

教学目标的错位就必然会导致教学方法的简单化甚至教学模式的填鸭化。无论是考证辅导班式的教学还是《经济法》纯理论教学,都停滞在讲授理论和加强课堂与课后练习的传统教育阶段。笔者在中国知网、万方等学术期刊网上就这一主题专门进行了搜索,搜索结果显示,虽然有个别教师对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高职《经济法》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反思,但结果无外乎在传统讲授法的基础上增加了图表法、案例教学法或双向提问式教学法等传统教学方法,并没有脱离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有些学校倒是对传统教学模式作了一定的反思,引入了网络手段,可是却陷入了认识上的误区,就是只把传统课堂教学的内容放到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浏览学习、下载资料。在这些网络教学中,网络的教学特征,教学功能,教学互动等优势都没有完全体现发挥出来。因此,都没有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效果一般。

教学理念的陈旧导致教学方法的单一,进而导致教学目标难以实现。笔者关于这一问题曾经在学生中做过调研,学生们普遍表示,《经济法》课程给他们的印象就是上课学习、下课背书、考前做题,非常地传统,也非常地无趣。传统的填鸭式与题海式的传授方法很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获得的《经济法》知识难以巩固,教学中的前学后忘成为普遍现象,难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本就一般的情况下,这种后果更加明显。教育的目的是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而非为了帮助学生应付考试,如果纯粹为了考试而教学,是不可能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的。我们应该去提倡“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地学习知识、应用知识。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难以实现这一目标,为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通过教育信息化实现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二、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创新

1.理论依据构建。

笔者认为,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主要手段是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信息化建设指引下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最终形式就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完成日常教学任务。这 《经济法》是一门社会科学,《经济法》教学的要求契合情境认知理论的特征。情境认知理论认为,教师创设的情境要与真实的社会情境、生活情境和科研活动的情境相吻合。这样,使学生有可能在似真的活动中,通过观察、概念工具的应用以及问题解决,形成科学家看待问题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共同体的文化。而要在课堂上去模拟与《经济法》相关的、真实的社会情境、生活情境相似的教学情境,唯有通过计算机网络手段来实现。因此,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网络教学应该实现以下几方面创新:

(1)教学目标上,应该以实现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地学习知识、应用知识为目标,立足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而非提升考试通过率。

(2)教学内容上,应该建立在教材基础上,能够为网络所共享的教学课件、多媒体信息资源以及试题库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量脱离教材。

(3)教学方法与手段上,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在注意情境设计、协作学习环境设计、网络教学策略设计的同时,还要注意信息资源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具体的知识点要尽量采用文本、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表现。

(4)在考试设计方面,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手段实施考试,实现随机题库制与无纸化考试相结合,减轻教师阅卷负担,减少阅卷出错率,同时节约学校的经费资源。

2.教学目标设计。

传统的《经济法》课堂教学仅仅以顺利完成期末考试或提升考证通过率为目标,完全背离了职业教育的初衷。信息化建设正好可以实现教学目标设计的创新,真正实现素质与技能教育。笔者以为,高职《经济法》教育应根据高职人才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在教学中避免理论与实践分离、知识和能力分离、教学和考证分离,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与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标。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这一教学目标难以实现,而网络化教学则可以完成这一任务。笔者认为,《经济法》课程的网络化教学,意味着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对理论知识进行情景模拟预设,然后通过网络手段实现机———机资源共享,为课堂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预设的模拟情景去学习理论知识,并运用理论知识对情景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解答。

3.课堂教学创新。

《经济法》课程的网络化教学,关键在于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创新。这一举措必须要在充分考虑高职学生心理与认知特点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使之契合高职学生的特点,也符合学生考证与就业的需要,从而摸索出一套具有实用性和有效性的《经济法》课堂教学模式。第一,教学内容创新。可以考虑在保证《经济法》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多使用教学案例,只不过教学案例要与情景模拟法相结合,在案例设计时要注意增加学生的代入感,在合适的案例中可以考虑由学生来扮演案例的主角,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同身受,提升教学效果。

第二,教学方法创新。主要是要大量地使用案例分析法与情景模拟法,《经济法》教学过程非常适合运用这些教学方法,而这也正是引入网络化教学的根本原�

第三,教学手段创新。网络化教学离不开电子教学资源的制作与共享,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前准备好《经济法》课程的内容,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好教学课件、动画软件等电子教学资源,将其上传到机房或校园网络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网络手段实现资源共享,为课堂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

4.考试制度改革。

教育信息化建设不但能够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还可以实现作业与考试制度的创新。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完成大量的作业布置和批改任务。在考试前,教师要首先出试卷、印试卷、装订试卷、分装试卷,考完试以后还要辛苦地阅卷、核分、填写成绩单,可谓事倍而功半。在网络化教学模式下,这一问题有望得到解决,实现无纸化的作业与考试,节约教学资源。

第一,通过计算机网络,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就可以进行作业布置,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当场完成,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的过程中通过计算机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辅导和答疑,学生完成作业后通过计算机可以完成自动批改,结果会传到教师计算机上,由教师根据结果再进行重点讲解。

第二,教师在考试前只编写并在网络上按照规定格式上传试卷即可,题量、分值与考试时间都可以事先在计算机上设定好。学生考试在机房进行,直接进行上机考试,在试题库中随机抽题,不仅杜绝了学生相互作弊的可能性,还可以在考试完毕后由计算机立即统计出学生的考试成绩,并通过网络上传到教务系统,无须教师再辛苦地阅卷,更不会出现核分和登陆成绩时不小心出错的情况。

这样,在网络条件下,最终可以实现作业与考试的无纸化,节约了学校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实现了考试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反思传统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实现与时俱进的改革与创新,离不开教育信息化建设。通过对《经济法》课程实施网络化教学改革,可以发现教育信息化建设满足了情境认知理论对教育的要求,可以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考试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从而达到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技能型职业人才的目的,并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进路。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