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论文【最新13篇】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在全面育人的素质教育过程中,音乐教育又起着德育、智育、体育所不能替代的作用。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本文是细致的小编帮助大家收集整理的13篇音乐教学论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音乐教育论文 篇1

音乐在孩子的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著名的文学家雨果曾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字,还有一把便是音符"。以下是“有关音乐教育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音乐教育价值的理解也更趋于科学和深刻。目前已证实音乐能够帮助人类增强认知系统、提高情绪智力、增强感知运动系统、增强应激一反应系统、增强记忆系统等,这充分说明了音乐教育多方面的育人价值。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来到世界上生活的最初几年,对其而言,一切事物都是新奇的,生活中处处有接受教育的内容。近年来,随着对与幼儿能力和零岁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地深入,幼儿无知无能旧观念地打破,幼儿教育的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幼儿音乐教育现状

幼儿音乐教育能影响儿童正在发育的大脑并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从而有助于逻辑与抽象思维、记忆力和创造力的开发,这一观点已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和支持。在幼儿早期教育中,音乐教育已经越来越高亮起来。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终身教育理念的建立,对幼儿实施良好教育成为广大家长更加强烈的愿望,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也开始重视对幼儿音乐的和智力的开发。

二、幼儿音乐教育的方法

对幼儿早期音乐能力发展提供支持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母亲对孩子轻柔说话语气和歌唱节奏、让幼儿聆听更多的声音和各种风格的音乐,以及亲子间的简单音乐游戏都是适宜的形式。幼儿早期的音乐感知能力与其后儿童期、青少年期音乐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承继性,为幼儿营造一个丰富的音乐环境,让幼儿沐浴在与其音乐感知能力相适宜的音乐环境里,将能提升和培养其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并对其今后音乐能力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聆听

接近音乐的开始,美国著名的音乐家艾伦·科普兰说得好“你要理解音乐,再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了”;“听”的媒体对象即是声音,声音又是大千世界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无声即不成世界。音乐是以声音为物质材料构成的艺术,音乐作为一种声音艺术,它需要准确的音高,良好的音质,更需要将各个孤立的乐音有机地组合,使其流动,显示出音的生命活力。音乐艺术又是一种象征性的艺术,它所表达的内容本质上更具有不确定性。人们是通过对音调、节奏等手段造成的特定音响作为媒介,引起某种联想而达到对音乐的感受,而其中的联想动作的却是因人而异,因情而定了。音乐美感的获得和人们对音乐内容的把握需要欣赏者积极的联想,通过联想使音乐与自身的一切相联系,进而把象征性的音乐具体化。这就需要听者在音乐中的联想必须是一种高级思维,是他在对作品感受、听想作品内涵的基础上的想象,是把自己的经历、知识与作品所表达的内涵相联系,进而认识、理解作品的过程。

2、交流

研究发现,快乐的核子们都拥行--些共同的素质,包括较有自信、乐观、有自制力等良好的亲子交流,将有助于形成良性的亲子依恋关系,促进幼儿各项能力,以及社会性的发展。在幼儿音乐教育中,互动歌曲、音乐游戏、律动体操这些亲子交流活动形式与内容,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

3、律动体操

在幼儿教育的传统观念中,存在着重知识轻运动的认识。然而,这其实是一种思想误区,因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身体成熟是第一位的。幼儿的骨骼、关节、肌肉由瘦小、稚嫩发展到粗壮、有力,这些都与运动分不开。成人在注重孩子学习的同时,也一定要督促他们加强体育运动。在音乐伴随下做动作是孩子感兴趣的一种活动。幼儿在律动和体操中,不断发展这手脚活动男的能力,并且感受和体验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在音乐伴随下做动作或舞蹈,主要是教孩子学习符合营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和情绪做动作,能够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在身体各部分做动作时,能通过运动神经去感知音乐艺术美,同时,又通过协调优美的动作去表达音乐的内容情绪,这些活动可以发展幼儿的动作和节奏感,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地发育成长。

三、幼儿音乐教育的注意点

1、正确的育儿观

我们培养孩子的目标应该是:身心健康、品德高尚、人格完善、智力健全。对于3岁前的幼儿来说,音乐教育并不一定能使他

须走出音乐教育是为了成名成家的这一误区,这不应成为幼儿音乐教育最终目的。音乐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感受音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素养及审美能力,培养对"美"的追求和创造愿望,会使他们今后的生活更美好。而是让孩子具有审美能力,体会和联想音乐中所传达的感情,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

2、音乐的选择

在选择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教材时,需注意教材的难易程度,既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同时也要适当的给他们一些提高。采用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原则,让孩子从小接受这种优美、明朗、向上音乐的熏陶,陶冶高尚的情操,促使他们健康地成长。具体需注意以下三方面内容的考虑:

总之,对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不在于培养音乐家、演奏家、歌唱家,也不在于对幼儿进行音乐技巧的训练及知识的灌输,而是以音 "音乐使人遐想,音乐使人陶醉"愿每一个孩子都能有颗感受音乐的心去真正体验音乐的美,在音乐的氛围中长大。

音乐教学论文 篇2

摘 要:音乐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音乐教育需从小学抓起,但是就当前小学音乐教育而言,情况堪忧,尤其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弊端层出不穷,主要表现在音乐教育不受重视、教学设备落后、音乐教师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等。因此,针对此类问题,本文分析原因并提出了改进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 音乐教育 措施 建议

引言:目前,国家非常重视素质教育,而音乐教育 虽然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过程中,有了巨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较大的“盲区”,现状令人甚为堪忧。本文主要分析了此现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农村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虽然我国已经提倡素质教育,但是由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教育改革尚不深入,改革方针不能很好地落实,甚至有的还将升学率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指标。很多学校还将升学率与教师的教学质量、奖金挂钩,于是利用体、音、美课补习文化课成为农村小学的正常现象。[1]对于学生家长来说,其自身缺少文化,于是将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认为考上好的中学、大学是摆脱农村劳作生活的唯一出路。他们只关心孩子语文、数学等“主课”的成绩,把音乐课程当成“副课”而从不重视,更不提倡学生参加各项文体活动。

2、教学资源不足。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基础的教学条件教学就无从谈起。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教学硬件投入本身就很紧张,而用在音乐教学设备等资源添置上的资金就更是微乎其微。很多学校连普通的风琴都没有,更不要说专门的音乐教室、专业器材以及现代化教学设施了。因此,教学资源的严重不足是目前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普遍现象。

3、教师专业能力欠缺。教师的专业能力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2]目前,乡村小学音乐教师中有不少并非音乐专业毕业,没有接受过系统专业的学习,甚至很多都是半路出家,能唱几首歌、会一个简单的乐器就开始教学。这些教师本身对音乐知识一知半解,更不用提对学生提供良好的音乐教学和艺术熏陶了。而对于从事音乐教育老师本身来说,学校的不重视、自身对本课程认识的不足等情况也导致教师教学没有激情、没有动力,甚至敷衍了事。

4、教材设置不合理。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选择适合该阶段的教材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关键。现在的很多音乐教材根本不适应农村小学的教学现状,教材比较深奥,内容设置不合理。甚至征订教材的老师并不是教音乐的老师,导致了所订教材的不适宜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无法因材施教,只好抛开课本来教学,这样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学缺乏系统性。

二、农村小学音乐教学改进的对策

1、加强重视,加大教学设施投入。要改变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首要任务是改变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学生家长的思想观念,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要充分认识到在农村开展和重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重视音乐教学,重视音乐教师。同时,要制定相应的教育教学考核标准,使农村小学音乐教学规范化、切实有效。另外,还应加大教学设施的投入,如增加电视、各种器乐、光盘资料等,改善现有的音乐教学条件,调动农村音乐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2、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很多农村小学音乐教师本身就没有接受过专业学习,有教学热情和基础的教师也大多闭门造车,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若得不到提高,即便是领导再重视、教学设施再完善也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3]因此,引进专门人才、对现有教师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还应要求音乐教师规范教学,提高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

3、教材选择注重针对性。要全面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水平不能忽视教材选取的。环节,在教材征订的前期要做好调研和考察工作,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材。教材征订的工作应征求授课教师本人的意见,避免外行选择了不合适的教材而导致教材征订的形同虚设,不利于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

4、因材施教,创造音乐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因材施教,[4]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注重生动性和技巧性,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通过开展各项活动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让学生从中找到自我实现的另一种方式,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真正做到健康、全面地发展。

作为基础阶段的小学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智力、创造力甚至人格塑造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农村,更应该注重孩子这方面的培养。只有认识到不足并积极改进,才能促进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促进农村孩子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边靖安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学水平[J]。实践探索,20xx(6)。

[2]王玮浅析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J]。大舞台,20xx(6)。

[3]赵博如何发展农村音乐教育[J]。吉林农业,20xx(11)。

[4]赵靖促进农村学校音乐教学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8)。

音乐教育类论文 篇3

《中学音乐教育探究》

【摘要】中学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这个时期学生所接受的主要是素质教育的内容,而音乐教育又由于它具有取材广泛、灵活性强、生动形象、富于激情、学生易于接受等自身特点,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智能、情感、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形成,起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作为音乐教师必须通过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以及音乐特有的形式手段,加强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育教学模式方法

音乐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地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高度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建设的需要,音乐艺术教育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为艺术学科中的音乐教育,以古今中外、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精品为内容,以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和演唱、演奏活动为形式,发展其培养崇高的思想道德、陶冶高尚的情操、启迪智慧、来促进青少年一代的身心健康成长。

然而,近期以来音乐教育既抛弃以音乐知识为本位的传统教学观念,又没有真正落实音乐艺术陶冶人、塑造人、感染人的功能,忽视了“以人为本”,以致割裂了音乐本身所蕴涵的文化底蕴,抛开了学生,没有针对“人的发展”,达不到音乐教育的目的。音乐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有所突破。

一、充分认识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

第一,对中小学生开展音乐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在而且还可以保护调节他们大脑的兴奋中心。从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来看,他们正处于成长发育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中小学生一般都很爱好活动,善于模仿,易于幻想,接受能力也较强,但同时也存在着缺乏自制能力,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弱点。如果能巧妙地利用优美的音乐,就能有效地集中学生注意力,调节他们紧张的学习生活,使这个年龄易激发的兴奋得以调节与疏导,促使他们的身心得到良好健康的发展。

第二,开展音乐教育能有益于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记忆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并有助于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些教师和家长认为,中小学生学习时间有限,对音乐的学习是浪费时间,甚至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这种想法是不科学的。

第三,开展音乐教育能塑造中小学生的精神人格,陶冶他们的性情,净化他们的心灵,激励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他们优良的品格的高尚的情操,使学生在“有声”的艺术实践中,得到“无声”的人生的启迪,更好地培养适应新世纪的要求的人才。开展音乐教育能帮助中小学生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巧,使他们熟悉我国的世族民间音乐,进一步了解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增强对音乐的感受力和审美力。

二、树立“尊重学生”的教育观念

新的课程标准理念使我们认识到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而另一目标则是“为了完善人的一切”。“以人为本”,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是现代教育的第一原则。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没有尊重就不会有个性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互相尊重的新型师生观。

自尊心人皆有之,学生也是人,也有个性有尊严,做为一名教师应是学生心灵的卫士,切不可随意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那样不仅不会促进学生奋发学习,还会使他失去对音乐的兴趣,甚至厌恶、憎恨音乐课。保护、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不仅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还会给他们带来自信和成功感。

日本著名的小提琴家、教育家铃木曾多次呼吁:“孩子的生命不是自己私有的,生命是大自然所赋予的美好力量。应该说,生命是崇高的、伟大的力量,作为教师应该怀着崇敬的心情,大自然给予孩子们这一美好的生命,如果把他变成’废料’那就太遗憾了。做教师应该有这样的责任,无论什么样的孩子都应该一样地’尊重’。”

三、让音乐课贴近生活、走进生活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音乐,他们有许多的音乐磁带,买过许多的音乐书籍,随口就能哼唱几首流行歌曲,但有不少学生却不喜欢音乐课,我们的音乐教育离生活太远了。 音乐既生活,理解生活才能理解音乐。音乐教育该有一种开放的态势,强调应用和生活。在音乐教学中,如果我们单纯的把学生局限在课本上、课堂里,那么,无论是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欣赏音乐能力的培养,还是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难以达到教育目的。音乐教学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现代学校音乐教育要求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音乐教学内容向真实生活转化,更多地联系学生面临的生活环境设计教学,增加与现代生活关系密切的流行音乐、通俗音乐等内容,学会探索并处理现实音乐生活中的诸多实际问题。

教学走进生活,从生活中捕捉音乐的美;让生活溶入音乐教学,在音乐中感受生活的美。带领学生走出封闭教室,把大自然与社会作为音乐课堂,不拒绝社会,不脱离时代,设计出开放的、内容丰富、贴近生活的音乐教材。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音乐、在实践中感受音乐、在创造中理解音乐。

四、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模式方法与手段

1.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施教

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在向成熟的方向发展,对他们的音乐教学要抓住这个年龄段的特点,有的放矢。中学生时代就是一个现实与幻想交织的时期,他们最大的精神财富就是想象,想象代表着他们特殊的超越意识。优秀音乐作品表达着人类的信念、理想、抱负与情感,是心灵之声,它能满足中学生探索人生的内在需求。因此,音乐欣赏应成为中学生音乐审美教育的主要方式。中学音乐欣赏活动,更侧重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和鉴赏力,形成审美态度、审美直觉感兴力和审美情趣。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对比等手法探讨、认识并逐渐准确地把握作品的节奏、旋律、曲式、音色等要素及情绪;一个人所喜欢的音乐,他自然会爱听、多听,长此以往就形成他的音乐偏好特色。学校是中学生能听到丰富艺术音乐的重要场所,教师一定要给他们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引导他们接触各式风格的艺术作品,不断向学生提供新的刺激,以引起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使他们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因材施教

音乐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共同发展,又要承认学生的差异。由于遗传、环境和教育等的影响,他们的音乐能力、情感、性格都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倾向。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考虑他们发展的共同特点,使教学进度、深度适合他们的共性;同时也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音乐水平、接受能力以及兴趣的差异,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音乐专长。对此,教师一方面应重点搞好集体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个别学生的辅导,特别是对那些音乐素质较好的学生,给予及时引导,帮助他们不断提高音乐水平,鼓励他们多参加社会实践,从而使他们成为音乐艺术专业人才的后备军。

3.音乐的电化教学

电化教学给教育带来了新的变化,学生不仅向老师和书本学习,还可以向更多的现代化教育媒体学习。如今,以幻灯片、电视、广播、录音、录像、计算机等现代化视听工具为媒体进行教学,被广泛地引入音乐教学领域,这种方式不受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就可创设音乐环境,可以发挥视听通感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但老师对学生应加以指导,不能盲目地去听或学,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他们能自觉抵制社会上格调底下的音乐作品的影响,提高辨别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能力,使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五、校园艺术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校园艺术文化是音乐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艺术活动,展现审美教育特性。建立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校园是打造音乐教育多元化的重要阵地。艺术选修课的开设(如声乐、舞蹈),为音乐教育的拓展开辟了崭新的平台。学校艺术社团的开展(如合唱队、音乐剧社),丰富了音乐教育的范围。学校艺术比赛和活动(如校园卡拉OK比赛、艺术节),推动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而校园辅助音乐设施的开发,将有利于音乐教育的全面推进。如建立“音乐网络图书馆”,将音乐的文字、音像资料按照类别划分,形成校园音乐文化库,可为爱好音乐的学生提供良好的音乐信息环境。此外,校园音乐是对校园生活、校园文化的一种映射,如我校开展“校园歌曲大家唱”活动,挖掘出很多优秀的校园歌曲,有选曲填词的改编作品,如《我爱我班》;还出现了原创校园歌曲。音乐教育具有人文属性。在校园艺术活动中,通过有意识地音乐教育渗透,可提高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如在排练合唱时,使学生明确自己声部所处的地位、声部进入与退出的时间、力度的把握、音色的调节……只有各自把握好自己的分寸,才能共同创造出美好的合唱效果。

校园文化中的音乐教育,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乐以辅德、乐以益智、乐以促体、乐以怡情,在校园文化的美感熏染下,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修养,陶冶高尚情操、促进智力潜能的开发和身心健康发展。西方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认为:“文化的最后成果是人格。”校园文化中的音乐教育,就是凭借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等内容来进行审美知识、审美情趣、审美鉴赏和审美能力的教育,以美辐射,将音乐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中去,从而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人格塑造。此外,校园文化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音乐教育与这一精神的树立与存在有着相辅相成的联系。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丰富感情、高尚情操的同时,加深了学生对历史、对社会的理性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总之,中学教育在学生整个素质教育过程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是学生成长学习的关键。作为素质教育的音乐教育同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相信,只要全社会都来关注中学音乐教育,站在人才培养和提高全民素质的战略高度,重视和发展中学音乐教育,在中学音乐教育这块广袤的田野里,必将结出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曹理,缪裴言。中学音乐教学论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于润洋。关于音乐学研究的若干问题思考[J].人民音乐,2009,(01).

[3]王双有。贴近生活 参与生活[J].中国音乐教育,2001,2.

音乐教学论文 篇4

一、用丰富的教学内容去激发

审美疲劳是我们做很多事因为重复或者一成不变而丧失兴趣的最终结果。如果我们要想使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有兴趣,从我们自身来说首先要做的就是要丰富教学内容。音乐教学内容是音乐教学的依据,是学生获得音乐审美感受和体验的客观条件。选择具有欣赏价值,能够唤起美感的乐曲作为音乐欣赏教学的内容极其重要。一首好的音乐作品是贴近学生生活,表达学生的心声;蕴含美好的寓意,抒发温馨的心曲,衬托美丽的梦幻,展现炽热的情怀,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产生感人的艺术魅力,使学生百听不厌,提高了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中去。因此,在选择教材时,我特别注意到内容要由浅到深,要能展现音乐的精髓,体验对学生创造思维及音乐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努力拓展学生视野

学生都是有一定的好奇心的,越是未知的东西他们有时越想知道。我们音乐教师要利用好学生这方面的心理,来安排教学活动和内容。例如,在了解乐器音乐特点欣赏器乐乐曲时,利用各种乐器的音乐特点,加以引导,先放各种乐器演奏的旋律片段,让学生说说是什么乐器演奏的音色特点等。有的乐器学生不一定认识,可只体验音色,最后教师结合实物或挂图讲解,比如,长号,它的名字学生说不出,但说出音乐特点:浑厚,雄壮,大号低沉,小号嘹亮,富有战斗气氛,大提琴深沉,小提琴抒情柔美等。最后教师要加以说明,以上听到的。旋律片段代表各种乐器音色的一般特点。比如,小号嘹亮的音色,富有战斗性格,在音乐中当需要表现战斗气氛时,作曲家首先到运用小号,其他乐器用来衬托、辅助,使音乐达到预定的气氛。这并不等于小号只能演奏这样的音乐,相反,还可演奏很抒情或欢快的音乐,因为凡能独奏的乐器都具有丰富的演奏技巧,对于它表达的是什么情绪,很多时候,还要根据音乐的旋律和节奏特点来确定。不同的乐器在表达音乐情绪上各有不同的效果。举一反三,其他乐器亦同。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兴趣,还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三、了解节奏、速度对情绪的表达作用

在教学中,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歌曲为突破口,让学生谈体会。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依据教材提供的乐曲进行教学,同时也可以把学生耳熟能详的、接触最多的音乐引入到我们的课堂中来,教师结合音乐学科的专业知识予以引导,学生再亲自体会。教师这时只要引导学生稍加分析对比,就很容易理解节奏和速度在音乐中的重要地位,给以后深一层次的欣赏打下基础。但节奏和旋律是不可分割的,体验音乐情绪时,必须注意这一点。

四、感受和声

在音乐中的烘托作用学生对和声的体验也可以从歌曲入手,逐步过渡到器乐曲。所选歌曲要有明显的对比性,比如,在欣赏内蒙民歌时先听男高音独唱,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去感受音乐:节奏———悠长缓慢自由;旋律———优美辽阔,高亢;音乐———圆润抒情。接着对比欣赏无伴奏合唱的歌曲,开始,哼名,这是背景;天高云谈,茫茫内蒙古大草原,接着是女声合唱优美辽阔,继而男生合唱,自豪赞颂,然后是男女混声合唱,力度得到巩固和加强,和声错落有致,连绵起伏,音色、和声层层变化、对比,进一步展现了美丽壮阔的草原景象,描绘出草原迷人的景色。通过以上对比欣赏,使学生体验到了和声的烘托作用。前者若是一副素描的话,那么后者则可以说是一副迷人的草原牧歌彩色风景画,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想。再如,《欢乐颂》这首著名曲目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开始以男中音领唱,继而以独、重、合的形式层层渲染,步步推进达到高潮。在欣赏时,教师让学生注意每段的变化讲述听后的感觉。有的学生则说:“领唱好比一个引子,引入“欢乐颂”,独唱则展示主题,重唱此起彼伏,合唱雄壮辉煌。”教师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引起大家的思考,但大家不语。教师问,如果有一百个人都唱《欢乐颂》的主题音调会不会产生如此的效果呢?终于有人回答:“不会,如果缺少和声就不会有这样辉煌的气势。”教师给予肯定,并说:“没有和声的烘托,没有人声的对比,必然会缺乏力度、厚度。因此,和声在表达音乐情绪上是举足轻重的。”这样就增加了学生对和声的认识。总之,现在的音乐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只有通过倾听音乐,才能提高审美能力,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在学校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如果能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不断地欣赏,不断地提高积累,学生一定会在音乐欣赏中找到快乐,在音乐欣赏中留住兴趣,这样才会把音乐课上得充满生机与活力。

音乐教育论文 篇5

[摘要]音乐教育的功能是多方面的,音乐教育对提高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人的健康高尚的情感、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促进人形成良好心态、发展人的创造力、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等方面的重要功能,以期发挥音乐在人的素质提高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音乐教育;道德修养;情感;审美能力;心态;创造力

音乐教育是一种独特的教育形式,它以音响为表现手段,触动人的情感,引发人的联想与想象,作用于人的心灵,给人以多方面的影响与熏陶,促进人的进步与发展。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得好:人的培养,“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形成了“礼乐并重”的教育观。荀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但要改变恶的本性,去恶扬善,其根本的途径就是进行音乐教育。他提出:“夫乐者,乐也。”也就是说,音乐可以给人带来极大的欢愉,从而给人以积极的影响和教益。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这可以说是对音乐教育功能的最基本的概括。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有必要重新理解认识音乐教育的基本功能。

一、音乐教育可以提高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乐记》中说:“先王之为乐也,以治也,善则行象德矣。”古代的“先王”制乐,其目的就在于治理国家,是治国的一种方法。以乐治国,可以使民心向善,其行为表现就会有更高的道德水准。《礼记》中说:“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礼乐,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礼乐交错于中,发行于外,事故起成也怿。”汉代董仲舒提出:“乐者,所以变民风,化民俗也;其变民也易,化民也着。”近代学者梁启超也说道:“盖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诗歌音 ”他们都强调音乐在培养人的内在的道德修养、精神品质的重要作用。

音乐教育把那些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使人在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鉴赏音乐的同时,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的境界中,人的道德修养得到提高、人格品质得到完善、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

二、音乐教育可以培养人的健康高尚的情感

音乐本来就是情感的艺术,《乐记》中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焉”,“感于物而动,故行于声”,中国民间也有“情之所至,音之所生”、“因感而歌,由情而发”的说法。音乐中所蕴涵的浓重的情感不仅是因感而发的,同时具有强大的感召力,给欣赏者以极大的心灵触动和感奋,进而产生感动人、教化人的作用。

任何一部好的音乐作品都是艺术家们的美好情感的自然流露,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音乐家们总是用音乐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来歌唱伟大的祖国、美丽的家乡、真挚的情感、伟大的人格、崇高的精神,而欣赏这些音乐作品则是听众与艺术家们的心灵沟通,情感共鸣,从而激发和强化欣赏者同样的美好的感情。所以说,音乐教育是情感教育的重要手段,多欣赏好的音乐作品,能培养人们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热爱大自然、热爱人间一切美好的事物的情感。

三、音乐教育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

“美”是音乐的灵魂。音乐的形式是美的,它有美的音色、美的旋律、美的节奏、美的和声、美的结构;音乐的内容是美的,它有美的思想、美的情感、美的心灵;音乐所创造的意境是美的,巍巍高山,潺潺流水,艳艳山花,飘飘落叶,甜甜笑脸,喳喳山鸟,啾啾鸣蝉……无论是音乐创作还是音乐欣赏,都是一种高层次的审美活动,音乐家在自然、社会、人的心灵与情感世界发现美的东西,便进行审美创造和表现,欣赏者则对音乐家的审美创造进行欣赏、理解、感悟,美的心灵、美的情趣、审美的能力就在这种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并发展起来。正像柏拉图所说“音乐教育比起其他教育都重要得多,受过这种良好的音乐教育的人,可以很敏捷地看出一切艺术作品和自然事物的丑陋,很正确地加以厌弃;但是一看到美的东西,他就会赞赏它们,很快地把它们吸收到心灵里,作为滋养,因此自己性格也变成高尚优美。”

审美教育是当代教育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它是要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形式,使人形成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判断能力和审美价值取向。可以说,音乐是培养人的审美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良好的音乐教育,自然可以使人从中获得真善美的理解和认识能力,也一定可以激发人创造美的能力。

四、音乐教育促进人形成良好心态

在张扬个性,注重自我的今天,心平气和的良好心态、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耐心、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等,已渐渐走向萎靡,而这却又是现代人心理健康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音乐教育则能在矫正人的这种心态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学习音乐和学习其他学科有明显的差别,无论是学习声乐,还是学习器乐,都是一种技术性很强劳动,这首先就需要长时间的艰苦磨练,久之必然能锻炼出坚强的毅力和信心,同时它要求精确度比较高,要想较好地完成学业,必须要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持久的耐心和极度的细心。

音乐还是培养人的团结协作精神的有效手段。因为音乐其实是一种需要精诚合作来完成的艺术,合唱、重唱、齐唱,合奏、重奏、齐奏,只有协调一致,才能成就一个精美的艺术品。即使是独唱、独奏这样的形式,也要伴以和谐的伴奏或伴唱来完成。尤为重要的是,音乐作为人类交流的一种特殊方式,最根本的功能在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与心灵的沟通,实现的是人的心灵上的和谐。从这个意义上说,音乐培养的是人的合作精神和共处意识。

可见在浸润、滋养人的心灵世界方面,没有什么艺术形式能与音乐相媲美。

五、音乐教育可以发展人的创造力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钥匙。”人类智慧的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创造力。

人的创造力的物质基础是高度发达的大脑。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脑的发达源于手的发达,俗话说的“心灵手巧”,实际上阐明了手和脑的相互关系,心灵(大脑思维发达)必然促进手巧,反过来手巧必然促进心灵。音乐教育就是一种由训练“手巧”到促进“心灵”的教育过程,这突出表现在器乐的学习过程中。如钢琴、电子琴一类的键盘乐器的学习,其技巧性主要表现在手指的灵活性、准确性、敏感性、平衡性、分寸感等的严格训练上,随着乐器学习的程度的提高,手指的灵活性、灵敏性也不断提高,大脑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也会不断提高。人的创造力的心理基础是高度发达的创造性思维。心理学研究同样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创造性思维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统一的结果,而前者更重要一些。这是因为创造性思维的加工对象,一般不是现成的东西,它需要通过大脑中的想象使其具体化,这种想象便是形象思维。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他的小提琴演奏水平较高,因而他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而他在高度抽象的理论物理领域中取得令人瞩目的创造性科学成果,经常是借助于形象思维获得的。他的思维活动往往不是借助于语言来进行,而是借助于图形来进行,可以说形象思维是他的创造力的最初源泉。

音乐创作本身就是一种具体的创造性活动,是创作者在理性(抽象)思维的制约下,较多地运用感性(形象)思维进行的“一度创作”。音乐表演(演奏、演唱)被称为“二度创作”,表演者是在音乐原作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联想、想象等心理活动,对原作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把握,把原作创造性地再现出来,这当然是一种创造性劳动的结果。音乐欣赏则被称作“三度创作”,是欣赏者通过对表演者二度创作的作品的感知,结合自己的经历、阅历、文化水平和艺术修养,在音乐的作用下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艺术画面,独特的情感体验的结果。

六、音乐教育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

从生理学的角度看,音乐可以锻炼提高人体机能、人的体质。经常练习唱歌如同是在做口腔体操,使面部肌肉经常运动,也能锻炼呼吸功能,增强肺活量。学习各种乐器时,可以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平衡性、准确性、敏锐性,锻炼人的感觉能力。视唱练耳的训练,可以使学生视、听觉的感知能力、反应能力更加敏锐、协调的发展。音乐与体操、舞蹈、武术、太极等运动项目配合,可以全面提高人的身体素质,达到健与美的结合。

音乐是一种精神体操,一些优美动听的音乐,有助于人们精神和身体放松,消除人的精神和身体的疲劳,起到一种精神欢娱的作用,达到良好的休息状态。

音乐可以促进人的健康发育成长。胎教音乐是最有说服力的例子,俄罗斯有家产科医院,发明了一种胎儿保健新方法——定期组织孕妇进行大合唱训练,而对出生婴儿的测验表明:他们的身体健康程度和智力发展水平,均超过出生前未进行过音乐胎教的新生儿。日本一个幼儿开发协会进行的实验表明,经常进行音乐熏陶的幼儿,他们总是笑眯眯的,不怕生人,说话比别的孩子早些,眼睛也特别有神,长大以后,智商和情商水平较高,创造性较强。

音乐还可以治疗人的某些疾病。当前,音乐治疗学已初具规模,高血压症、心脏疾病、精神疾病、心理疾病、语言障碍等,都可以通过音乐疗法进行有效治疗,甚而至于“音乐打倒了癌症”这样的报道,也时而见诸报端。可见音乐的治疗效果有多么显着。

总而言之,音乐在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方面所具备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所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清醒而深刻的认识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的。这提醒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以严肃的态度、极高的热情,投入到音乐教育工作中,为提高国民素质而努力。

音乐教学论文 篇6

【摘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情况和态度,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采用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快乐的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在自主探究和合作讨论中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有效发展他们的音乐创新思维。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自由活跃的学习空间,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欣赏音乐、深入分析音乐的内涵,加深对音乐的体验,促进音乐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音乐;快乐教学;基础知识;主动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小学教育不再只是进行知识传授的教育,还需要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获得发展。小学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趣味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加深他们的学习体验,让他们高效掌握音乐基础知识,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并能在课堂上主动显示自己的音乐能力,使课堂教学在活跃的氛围中进行。

一、设计趣味教学环节,掌握音乐基础知识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通过认真学习掌握简谱,为学唱歌曲打好基础。在教学中,由于简谱知识比较枯燥,如果通过教师唱、学生学的方式进行学习,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设计趣味教学环节,能活跃课堂氛围,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在充满趣味的课堂上学习,使学生有效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创设故事情境,提高学习主动性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对故事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在音乐教学中,把故事音乐教学结合起来,创设故事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趣味性的故事中探究音乐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在音乐教学中创设故事情境,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故事,使故事能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教学在学生的主动学唱过程中高效进行。例如,在教学《卖报歌》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卖报歌的创作背景,然后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编一个有关卖报歌的故事,在播放歌曲的过程中进行表演。在自编自演的故事中,学生学会了演唱《卖报歌》。通过学唱《卖报歌》,使学生了解解放前贫穷儿童的苦难生活,让他们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三、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小学音乐教学改革中,教师既要注重音乐知识的教学,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在进行音乐赏析时,能感受到音乐中蕴含的情感和内容,提高审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的。学习达到身临其境的体会,加深他们对歌曲的理解。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能让学生结合歌曲的音律和内容进行欣赏,激发他们的审美情趣,使他们深刻感受到音乐中蕴含的美,并在观看和倾听相结合的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更深的感悟,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播放和歌曲有关的内容,让他们了解歌曲创作的背景和过程。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感受音乐优美的旋律,更能体会音乐蕴含的独特内涵,有效提高他们的音乐赏析能力,实现高效的音乐赏析教学。

四、鼓励合作探究,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小学音乐快乐教学中,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能让学生用轻松的心态进行音乐探究,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把他们分成小组开展探究学习。在小组活动中,每个小组长都发挥了组织和引导的作用,在他们的协调下,小组氛围和谐,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参与到音乐知识的讨论中。通过讨论,学生能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音乐综合能力。例如,在教学歌曲《在北京的金山上》时,教师让学生认真倾听这首歌曲,然后在小组中谈一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在相互分享过程中,小组成员会有不同的意见,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分析。通过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他们从新的角度理解了歌曲,有利于把握歌曲的情感和节拍。通过讨论,让学生学唱这首歌,通过歌曲的学习,引导学生充分感受藏族歌曲的风格特点,尝试用各种形式表现歌曲,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五、展示音乐才能,提高学习自信心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音乐展示的机会,让他们把自己的音乐特长展示出来。通过音乐才艺的展示,让学生获得了自信心,产生了主动学习的信念,能主动参与到音乐学习活动中,高效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通过音乐才艺展示,还能给其他学生做出榜样,让他们都积极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正确在课堂展示环节进行音乐表演。在展示音乐才能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可以组织音乐会,让学生演唱自己喜欢的歌曲,对敢于上台展示的学生进行表扬,并对唱得好的学生给予小红花的奖励。通过教师的激励,学生对音乐产生了兴趣,他们在课堂学习中深入探究,掌握音乐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音乐表现力,使音乐课堂在学生参与中高效进行,呈现精彩的音乐才艺。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在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的同时,巧妙利用学生的兴趣点设计多样化的教学化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快乐的氛围中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在合作学习中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让他们具备更多的音乐才能。在教学中,教师还要给学生创设展示音乐能力的机会,让他们在展示过程中获得自信,积极投入到音乐学习中,不断提升音乐综合素质,打造高效的快乐课堂。

音乐教育论文 篇7

摘要:音乐课是一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帮助学生陶冶情操的课程,音乐课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帮助学生丰富学习生活,让学生的审美情趣在音乐的陶冶中得以升华,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是构成音乐课堂的重要因素。本文对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互动意识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互动意识;培养;策略

音乐教育是初中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初中生处于青春期,渐渐开始产生自己的思想观念,有叛逆心理,音乐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魅力,更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用音乐来引导学生更好的成长,所以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也是非常重要的,根据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培养学生的互动意识,可以充分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在互动中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让音乐课成为有趣的、受欢迎的课程。

1、提高课堂趣味,创造互动前提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步入初中之后更是面临中考的压力,在学习上往往一股脑的把劲头都用在主科和自己较薄弱的学科上,而并不注重音乐课,课堂上往往身在曹营心在汉,做其他学科的习题已经是普遍现象,但是音乐课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必须受到学生们的重视,而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发育阶段,对很多事物是抱有质疑的态度,教师的许多千篇一律的互动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失去对于音乐课的兴趣,那么互动就显得更不可能,所以让课堂变得有趣,学生感兴趣了,这才是师生互动的前提。

首先,从课堂导入开始就要精心设计,让导入变得生动有趣,比如播放一些当前学生们爱看的电视剧的主题曲,或者从一些有趣的音乐小视频开始,在课堂的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目光,比如在学习有关于和声这一部分的知识时,如果简单的从和声的基础知识开始导入,不免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教师可以先准备好一首要学习的和声的音频或者视频,让学生先感受到和声的奇妙魅力,问学生觉得和声好不好听,在得到肯定回答之后,询问学生信不信经过这一堂课的学习,班上的同学也可以唱出这样的效果,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一定很想知道在学习之后大家能不能唱出那样的效果,并且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也就会更加投入,教师的互动也就变得轻松容易。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增强教学趣味,增强老师与同学,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还以上文的和声教学为例,传统的教学就是把学生分为不同的组,一个组学习一个音,最后大家一起和声,这样的教学不免有些呆板,在互动时,学生被分为不同的组之后是会产生一种被需要的感觉,教师可以随机进行组配,比如在大家学习完自己的音之后,开始引导学生,可以第一组和第二组唱,第二组和第四组唱,第三组第四组在唱的时候要求第一组加进来,这样随机的进行演唱一方面增强学生内心的紧迫感,在课堂生集中精神不懈怠,同时完成教师的要求之后也会有成就感,在互动中,教师的加入也可以让互动变得更为有层次,比如,教师在每个小组里选出两个人,在每三个小组学生进行和声演唱的时候代替另外一个组的学生进行演唱,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也让课堂变得更为生动,这样充满变化的教学让学生更为感兴趣,自然也更能够投入到课堂活动中。

2、营造愉悦氛围,促进个性发展

在教学课堂上,学生的互动意识与课堂的气氛有很大程度的联系,如果在一个沉闷、毫无生气的课堂中,学生连话都不愿意说,更不用说在课堂上进行互动了,所以营造一个愉悦宽松的课堂氛围也是十分重要的。音乐欣赏并没有特定的规律和答案,学生根据自己内心的感受去欣赏音乐才是最终的标准,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要允许学生说出自己对于音乐的感受,而不是一味的照搬课本,让学生有教科书式的感想,这样会束缚学生的感知能力,也让课堂变得局促狭小,并不能够容纳学生的感受,学生说着口不对心的感想,在课堂学习中也就更不会付出真正的思考,所以,要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时,询问学生为什么会有这些感受,是自己的生活经历还是联想到了自己看过的某一本书或者是某部电影,把音乐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组织学生自由讨论,发表意见,让课堂变得热烈,鼓励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也能够学会去接纳别人的意见,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要让学生们明确音乐是具有主观性的,不同的人听了同一首曲子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不过音乐也是有自身的特点的,比如,大家看奥运会颁奖仪式时,看到中国国旗升起,听到中国国歌时,大家心里都会产生自豪感,这是由于大家爱国的心都是一样的,立场相同,感受自然也就一样,让音乐课堂变成学生们展现自我的天地,让学生的个性不被束缚,在快乐中成长。

3、进行充分备课,调动学生情绪

许多音乐教师的备课不乏程式化、模式化,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方面的体现是很模糊的,甚至有的音乐教师的备课直接从教参上照搬,缺乏创造性。不同的学生群体之间是具有差异性的,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了解自己所教的学生群体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备课,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自己情感的投入,才能够把音乐所传递的真实情感传递给学生,才有可能做到调动学生的情感,例如在教授《走进歌乐山》这一首曲子时,教师上课的情绪就不能是平平淡淡的,《走进歌乐山》的大背景是重庆歌乐山上为取得全中国胜利而牺牲的烈士们,此时教师的情绪应该充满着激情,斗志昂扬,只有教师本身的情绪融入歌曲中才能把学生带动起来。

4、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注重学生互动意识的培养能够有效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得到美的教育和情操的陶冶,推动学生个性的发展,帮助学生完善人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李晶。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问题的探讨[D]。上海师范大学,2012.

[2]王莉萍。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14.

音乐教育论文 篇8

【摘要】儿童是家长的最珍贵的宝贝,也是国家民族的未来希望,必须提升对儿童的关注和关怀。在幼儿教育中,需要幼儿教师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认知能力作为教学出发点,开展灵活多样、易于幼儿接受的教学措施。在学前教育开展音乐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潜力,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通过对学前教育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展开分析,希望能够为教学工作者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关键词】学前教育;音乐教育;重要性

前言

现阶段,幼儿音乐教学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提升幼儿德智体美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起到决定性影响。学前教育正处于奠定学习基础的主要时期,对于幼儿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考虑到幼儿天性好玩好动,所以音乐教师可以针对幼儿的特性、同时合理安排课程,使幼儿能够在音乐中感受到快乐,放松心态。

一、学前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一)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同小学教育不同的是,幼儿教育主要是让幼儿可以根据感知来展开学习。所以,不管是开展品德行为、思想意识教育,还是认知理解、知识技能等教育,均需要幼儿具备相匹配的感知能力。而通过开展音乐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和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感知能力。学前音乐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一些与幼儿生活息息先关、比较熟悉的动画片歌曲和儿歌,此类音乐作品不仅节奏简单、旋律优美,并且很多都是对一个故事进行描述,非常具有画面感[2]。音乐教师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可以真实的还原音乐作品的内容,极大程度的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比如说《数鸭子》儿歌,利用多媒体技术生动活泼的展示出音乐内容,一个个欢乐的画面浮现在幼儿眼前,刺激了幼儿的视觉感受,通过儿歌不仅学会数学知识,还愉悦了心情。通过开展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具有深远影响,对音乐作品中的艺术美进行感受,体验到美的感觉,从而可以对一些事物的美与丑、是与非进行辨别,学会认知事物。

(二)有助于对幼儿进行积极的情感教育

对于儿童音乐作品来讲,必须具备健康活动、积极向上等特点。利用音乐开展激励情感的教育,通常都会比直接说教更加具有效果。比如说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主题曲,幼儿可以联想到动画内容,从而通过对儿歌的学习,不由自主的模仿动画中羊儿们的团结和勇敢、友爱与合作等精神,促进了幼儿能力的提升。此外,音乐作品中的节奏可以促使幼儿展开相应的身体动作,可以培养幼儿的肢体表达和情感表达能力,对于幼儿日后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幼儿能够通过音乐得到情感的平衡,进而实现情绪的表达,丰富幼儿的心理世界;且幼儿在接受音乐教育时,能够增强自身的集体荣誉感,在教师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与教师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得幼儿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认知并提高集体荣誉感[3]。

(三)对幼儿生活教育起到辅助作用

在学前教育中,幼儿的生活教育属于重要组成部分,生活教育主要有孝道教育、人际交往教育、以及生活习惯、行为准则教育等等。生活教育对于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影响,同时关系到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音乐教育是展开生活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比如说《好妈妈》儿歌,唱出了幼儿如何表达最妈妈的尊敬和爱意,一些被溺爱的幼儿在学习此歌曲之后,都会模仿歌曲的内容作出尊敬和爱护妈妈的一些行为,通过此种行为,可以看出幼儿学会了如何尊敬父母,如何关心关爱家人。通过学前音乐教育,能够促进幼儿在音乐方面的智力发展,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进而帮助幼儿提高记忆力,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所以说,音乐教育可以有效的为生活教育起到辅助作用。

二、提高音乐教学水平的具体方式

(一)重视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建立

一方面,音乐教师自身教学能力,对于课堂教学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能力较差的音乐教师,无法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从而也就无法利用伴奏或者形态来影响幼儿学习。所以,音乐教师必须积极学习相关知识,不断充实自己,加强对各种教学方法的研究,从而能够在教学课堂上,熟练运用各种乐器来渲染课堂气氛,带动幼儿积极投入了学习中,从而使音乐教学更加具有乐趣[4]。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一名善良、负责、乐观、意志坚强、自信心强、自控能力好、具有上进心,且能够合理调节自身情绪、适应工作压力的幼儿教师,更容易被学校、家长以及幼儿所接受,且也更易获得幼儿们的喜爱和尊敬。因此幼儿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职业道德以及心理素质,并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善于发现并利用更多的途径引导幼儿接受音乐熏陶,用心培养社会的下一代。

(二)改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

在如今的幼儿教育中,普遍存在教师教学理念较为落后的现象,从而致使幼儿教育效果无法令人满意。所以当前主要任务就是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应当改变以往的“一言堂”的教学局面,避免出现学生被动的接收知识,提升对幼儿的课堂主体地位,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沟通,使幼儿成为课堂学习的探索者和主动者。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需要保证课堂更加具有趣味性、活泼性,使幼儿能够在兴趣中进行音乐活动,在音乐课堂中感受到快乐,不仅仅是学会一首歌曲,一支舞蹈,更是需要锻炼和提升幼儿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5]。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教学逐渐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将音乐教育与数字化教学相结合,不仅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与感染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幼儿在音乐方面的感悟和理解,音乐教育效果明显提升;且幼儿园可以让幼儿们参与学校音乐节目的制作,或是为幼儿们拍摄一些校园足迹、儿时风采等主体的音乐纪录片,让幼儿们能够在亲身参与的情况下,感受音乐教育的魅力,拥有更为独立而健全的人格。

(三)合理设置音乐课程

学前教育不能较多的开展数学或者文字课程,不利于幼儿综合能力的培养。但是也不能全面的安排唱歌和跳舞课程。所以,还需要针对幼儿的不同生长时期和年龄特点进行考虑,合理穿插音乐教学,比如说上午幼儿精神饱满,在一节课程感觉有所疲劳之后,可以安排一节音乐课程,以此让幼儿充分活动起来。不仅可以环节幼儿的精神疲劳,还可以使幼儿进行肢体锻炼。比如,将音乐课程安排成第二课堂。第二课堂作为一种富有情趣,寓教于乐,生动活动以及能够直接表达幼儿生活和感情的一种教学形式,能够在延续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发挥幼儿的个性特长。将音乐教育融入第二课堂,能够让幼儿突破课程教学的局限性的基础上,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此外,也可以在进行课外活动时,对幼儿进行舞蹈、乐器、唱歌等方面的兴趣培养和训练,满足幼儿在音乐艺术方面的需求,更好的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学校教育方面的投入也越来越多,而学前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中重要的基石,越来越受到国家、社会以及家长们的关注,尤其是学前教育中的音乐教育。但是,因为我国教育教学还处于不断改革的时期,学前教育尤其是音乐教育方面的发展还不是很完善,这就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教书育人的同时,与教育部门携手促进学前教育的改革,为学前教育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在学前教育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生长特性,从而开展多样丰富的教学模式,以此激发和培养幼儿良好的音乐感觉,从而积极参与到音乐学习中。音乐教学可以让幼儿放松心情,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记忆力,同时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对于幼儿的身心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胡芬。发挥音乐元素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重要性[J]。新课程下,2013,(3):116-116.

[2]王成英。关于学前教育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探讨[J]。读写算(教研版),2015,5(20):148-148.

[3]王丽新。基于幼儿教师音乐素养提升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整合的探索[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6):286-288.

[4]林红。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多维内涵构建的思考与探索[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01):117-120.

[5]蒙廷慧。略谈学前教育中的音乐教学的重要性[J]。未来英才,2015,(11):12-12.

音乐教育类论文 篇9

《初中音乐教育探讨》

摘要: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在全面育人的素质教育过程中,音乐教育又起着德育、智育、体育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教育 现状

音乐是广大青少年最易于接受的教育形式,是开发青少年身心潜能的最好途径,音乐教育具有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提高素质的作用;音乐教育具有扩大学生的视野,促进智力发展的作用;音乐教育具有训练学生的协调性,培养团队精神,增强意志力的作用;音乐教育具有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的作用;音乐教育具有培养创造力的作用;音乐教育具有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的作用。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社会的要求,是时代的呼唤,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

一、音乐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其原因

(一)音乐艺术教育的现状

由于社会环境、教育体制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等原因,当前,我国的音乐艺术教育比较薄弱,国民的音乐素质普遍较低。文中所说的“艺术教育”不同于培养专门艺术人才的专业教育,而是指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鉴赏能力、审美情趣,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艺术素质教育”。

(二) 造成音乐艺术教育现状的原因

1.在社会文化环境方面,存在许多不利于音乐艺术教育发展的因素。国民音乐艺术素质的提高得不到普遍重视,能够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艺术精品不多。在不少场所中,高雅的音乐艺术形式被庸俗的或格调低下的艺术形式所取代;圣洁的艺术殿堂被浓厚的“铜臭”所污染;大众艺术被赤裸裸的商品艺术所侵占。由此造成了不良的文化环境,严重冲击着学校健康的艺术教育,对青少年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部分人审美素质低下、美丑不分,有的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2.在学校教育体制方面,教育改革的滞后影响了音乐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小学和初中阶段的音乐教育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由于不少教育工作者对艺术教育在培养和造就“四有”新人中的作用缺乏应有的认识,艺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尚未确立。有的地方因缺少音乐师资等原因,不开或随意停开音乐课;有的地方音乐师资素质不高,误人子弟;有的地方为追求升学率,使音乐教育有名无实。一些开设音乐课的学校也因缺乏必要的考试、考核制度,对教育质量关注较少。安排专门师资、课时,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音乐教育的学校不多,学生的音乐素质不高也就在所难免。

3.在家庭教育方面,对音乐艺术教育存在着两种错误倾向。由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有的家长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社会需要,“逼”孩子学习艺术,努力向专业人才发展,导致孩子心灵留下创伤,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有的家长让孩子埋头学习“数、理、化”,将孩子的音乐学习和对音乐艺术的追求视为“不务正业”,这对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音乐艺术教育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一)音乐艺术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情趣、使人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方面,音乐艺术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以婉转悠扬的旋律、变幻无穷的节奏、丰富多彩的音色、醇厚明亮的和声、巧妙精致的结构和特有的方式撼动人们的心灵,对复杂的内心世界产生直接的感应作用。

(二)音乐艺术教育是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突破口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教育改革的一大方向。改革的实质就是要将以在升学考试竞争中取得好成绩为主要目标的教育,转为按照教育规律,以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并不断进行革新的教育,使教育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求知、健体、审美、劳动、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加快发展

(一)深化教育改革

要加快发展音乐艺术教育,提高国民,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的艺术素质,就要深化教育改革。要把加强音乐艺术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和完善学校音乐艺术教育法规及配套的规章制度。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1.确立音乐艺术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将音乐艺术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教育发展规划之中,使音乐艺术教育逐步法制化、规范化。

2.改革音乐艺术教育评价制度和方法。在评价上,将学生合格率与学校升学率分开,建立起一种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以及学校办学方向、教学质量、水平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的科学评估制度和标准。针对中小学音乐艺术教育制定出明确的可以量化的考核指标,纳入整个教育考核体系之中。

3.转变音乐艺术教育教学方式。要改变中小学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积极开展音乐实践活动。如在校内外定期举行演唱比赛、开展校园歌曲创作征集活动等。

(二)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

1.加强音乐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当前,音乐教育的薄弱环节是师资力量不足,音乐教师队伍合格率低,且流失现象严重。要解决该问题,一是进一步调整优化高、中等师范院校的教育结构,加大音乐教育的比重,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小学和社会输送高素质的音乐教育人才。二是加强对现有在岗音乐教师的培训,提高其学历、学位水平,从而提升音乐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利用利益机制和政策导向,使现有音乐师资力量能够“留得住、用得上”,稳定音乐教师队伍。音乐教师要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岗位晋级、福利待遇等方面与其他教师平等对待。

2.改进音乐艺术教育教材。如中小学音乐教材除继续突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外,要适度增加作品欣赏、键盘练习以及单旋律创作等方面的内容。教育科研部门要加强对音乐教材、教法的研究,加大教学实验的力度,推广应用科研新成果,使音乐教育不断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三)营造良好的文化艺术氛围

加快发展音乐艺术教育事业,更重要的是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美育氛围和文化,唤起更多人关心音乐艺术教育。

1.引入高雅的音乐艺术。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经常组织、邀请文艺团体与音乐工作者深入学校,为学生表演优秀的作品或开设各类艺术讲座,让学生从中领略、欣赏和感受高雅艺术的真谛,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2.共同维护良好的文化环境。教育、文化、宣传出版等部门要“齐抓共管”,切实加强对面向青少年的各类影视节目和文化出版物的管理,严禁那些污染人们心灵的“精神垃圾”流向学校和社会。严厉打击文化的各类犯罪,净化环境。

我相信,只要不断深化艺术教育改革,只要各级各类学校重视和加强音乐艺术教育,只要全社会都关心和支持音乐艺术教育,我们的事业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音乐教学论文 篇10

一、充分认识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生命性,在生命性教育中开展思想教育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素质的培养可谓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素质其实不单是音乐素质,它还涉及素质的诸多方面。音乐素质的培养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为实现人的全面素质提供了生动的教育手段和内容。在音乐教育中恰好可以启发学生的生命个性之觉,引导学生对立于本己生命的健全个性产生积极的反省。在音乐教育中,通过与音乐作品的交流和沟通,学生可以有意无意地把作品中所反映的那些印象吸纳到其自己的内心世界,产生个人的性质。通过这种形式,艺术刺激与人的内心活动恰当地融为一体。学生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还可以从自己的主观感受出发赋予艺术作品以独特的个人的东西。个体的生命塑造与音乐紧密相关,音乐教育的课堂应当成为个性化的教育。在音乐教育中启示学生的灵思创发之觉,可以对学生开启富于创造性的智慧。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体的创新意识和胆识也可以得以树立。对于教育者来说,在渗透着生命化教育的音乐课堂上也体现着教育者自身的生命价值,音乐教育的情感性不反映给学生,同时,也关联着教师的生命塑造。音乐教育具有潜移默化功能,与生命之“觉”的默识、冥证相契合。

二、激发生命中对音乐的向往,体验生命本身的和谐

小学音乐教学以鉴赏课为主。鉴赏课的目的主要在于让学生形成一种体验,继而提升学生的生活品质。在我国的很多小学音乐课堂上,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因为音乐不属于要考试的科目,所以很多学校对于音乐教学并不重视。教师上得索然无味,没有生命的体现。在教师的这种影响下,许多小学生对于音乐也缺乏兴趣,常常在音乐课堂上打瞌睡或者忙自己其他的`事情。此时,激发小学生对音乐的向往就要重视音乐教学中的生命化教育。将生命化教育运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可以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小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也唤醒孩子的生命意识。在小学音乐鉴赏课上,音乐教师不妨选择一些和生命起源相关的歌曲,使得学生了解音乐教学本身存在的和谐美。小学音乐教师还可以立足实际,在小学生学习音乐、鉴赏音乐的基础上吸引小学生对于生命本身进行体验,理解生命本身的和谐,更加珍爱自己的生命。此外,在小学生命化音乐教学中还要善于引导小学生学会欣赏生命的价值。追根溯源,小学音乐课程设置的目的就在于帮助学生学习欣赏生命的价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而音乐本身就是一种美,聆听美妙的音乐可以本就可以修身养性。因此,在音乐课堂上,老师不妨选择一些有关大自然的歌曲。音乐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学生会在美好的旋律中不知不觉中慢慢进入意境。欣赏大自然的歌曲,小学生会感知空旷的草原,以感受大自然的美。

三、让情感教学渗透在小学音乐课堂的生命化教育中

在素质教育中,情感教育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情感,可以让学生在美好的音乐中体验快乐,情感之门充分打开,感受真、善、美,促进人格完美。素质教育也包含着智力的提升,而现代脑科学最近取得的研究成果表明,音乐教育对促进小学生的右脑发育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有助于小学生的智力发育。

四、注重教学方法的筛选,激发生命中对音乐的热情

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学方法应力求生动活泼,从而唤起小学生生命中对于音乐的热情。要因“课”施导,因“材”施导,如采用模仿法进行发声练习,利用游戏法训练节奏,通过讲故事、猜谜语导入新歌,利用情境设置开展欣赏教学等。总之,音乐是一门艺术,小学音乐教学更是一门生命的艺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生命化教育,顺应了教育的本质,也体现了生命对于美的追求和感受。要充分认识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生命性,更应积极采取措施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生命化教育。

音乐教学论文 篇11

一、对中等职业学校钢琴音乐教学现状的概述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社会的不断进步, 国家的不断建设, 中高级技术人才越来越被大家所需要。在社会招聘中, 中高级技术人才供不应求, 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已� 但是在目前看来, 社会普遍都只重视中等职业学校的文化课教学, 却忽视了音乐钢琴方面的教育。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足以适应当今社会就业的需求, 中等职业学校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 改革教育方式, 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而音乐钢琴教学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门学科, 任课老师们不仅肩负着教书的责任,更肩负着育人的重大使命。

二、对中等职业学校钢琴音乐教学问题的分析

(一) 对教育对客体——学生的分析

要做好教育, 首先要了解学生, 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 我觉得中等职业学校关于音乐钢琴的教育应该从学生入学时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专业素质入手, 切实了解每个学生对于音乐和钢琴的认知、学习态度, 以及未来希望自己如何去发展个人的爱好。让他们能够真正融入到音乐的学习中, 用心去感受音乐带给他们的。美好。

(二) 对教育主体——教师的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中钢琴音乐的教育不同于其他方面的教育, 它不仅需要学生在声、音、思、情、感等方面配合,同时也需要我们的老师付出一定的努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讲一些音乐家不怕困难努力奋斗的事迹, 以此来激励学生奋发向上。例如, 听贝多芬的交响曲的同时, 老师可以讲授一下贝多芬的事迹, 让学生感受贝多芬不惧困难, 顽强地同命运做斗争的生命历程, 了解贝多芬的优秀品质, 激发起学生昂扬的斗志与不屈的精神, 也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

( 三) 对教学环节的分析

新时期的人才不仅要学习能力超强, 而且还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创新精神, 做到可全面持续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对于钢琴音乐的教学虽然也在不断创新, 但是在教学的内容、方法、形式、教材等诸多方面还存在严重的缺陷,不能很好地让学生了解音乐, 感受音乐。在教学手段的使用上, 也比较拘于传统, 如不能很好地利用PPT 或者是多媒体这些现代化设施, 这就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 影响了教学效果, 也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对中等职业学校钢琴音乐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 用现代的教学理念来指导钢琴音乐教育

例如在教学中, 老师可以用PPT 将音乐作品的作者和背景资料介绍给学生, 让学生在听音乐的同时, 能更真切地了解作者的创作心理, 对于音乐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一些音乐欣赏课可以适当增加多媒体的配合, 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 通过视频短片, 对历史、对社会、对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可以调节课堂气氛, 让学生喜欢上钢琴音乐这门教育。

(二) 不能让音乐钢琴教育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门教育课程的补充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还不得不面对巨大的生活、学习等压力, 此时更需要老师来引导他们应该怎么面对生活, 怎么做人, 做事, 等等。老师在给学生授课的时候, 切不可认为钢琴音乐课就是其他专业课程的一种补充, 是无关紧要的, 抱着混日子的态度给学生上课。要明确钢琴音乐课对于学生来说, 是同样重要的一门文化课程, 教师在课程的教学中, 不仅在传授音乐专业知识,更是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完成重要的德育教育。

四、结语

钢琴音乐教学在整个中等职业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界,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首先它是所有艺术教育的中间环节, 它不仅能为社会输送音乐方面的人才, 并且也为学生继续学习音乐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其次, 这门课程对于学生性格的形成, 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审美情趣,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使他们勇于面对生活挑战, 乐观地生活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我们应该认真对待中等职业学校的音乐钢琴教学。

音乐教育论文 篇12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文化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呈现出对文化的多层次追求,世界各国掀起多元文化的高潮,在这场风暴的冲击下,音乐文化也受到很大的影响。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音乐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体现了人类文化和文明的发展程度。众所周知,音乐文化的发展离不开音乐教育的传承,高校音乐教育对未来的民族音乐的多元化传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把国外的音乐文化融入本土,是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更加具有吸引力,在传承和推广的基础上,培养出大量民族音乐文化的爱好者,提升对民族音乐的情感,加强民族的团结力。

关键词:

多元文化;高校;音乐教育;民族音乐;传承发展

我国对音乐教育进行了大量的教育改革,使得音乐教育管理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也在不断地完善教学管理。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各个高校的重要管理方式成了院系管理方式。虽然制度不断完善,但是很可惜,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弊端。由于近十多年来我国以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引领社会的核心,使得经济管理对教育管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负面影响就是把经济管理中的绩效管理单向地、毫无理解地运用于教育管理当中。老师的教、课本知识和单方面的学科知识由于受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被高校音乐教育普遍重视,而轻视了学生的学、实际操作能力和学科之间整体的知识的把握。

其中具体体现在:

一是学生足够宽的知识面,而知识的深度不够;

二是学生的还有待提高的实际操作能力,对社会的适应性;

三是学生之间的水平差别较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待提高。另外,最重要的还是教育与管理脱节的`问题。

杜威是美国的哲学家和教育学家,他在20世纪初提出提出“多元文化”。随着在世界多元化发展的局势下,人们把视线转向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势不可挡的成为当前新的发展对象。在多元化和民族化并存的新形势下,基于共同发展的原则。在这样的背景下,在这里提出的看法是民族音乐的传承与未来和高校音乐教育的关系。

一、增强民族音乐的人才教育观念

我们大家都知道,民族音乐教育的开展很大程度上受到师资力量的影响,结合目前我国各部分区域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情况,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都有自己的传统音乐文化,然而各个民族发展的进度和方向是不同的,结合各个地区的实际状况,必须要构建起原生态音乐文化,所有高校都应该加大对这个目标任务的重视力度,所培养出来的音乐人才也应该是建立在当地音乐文化特色的基础上的,结合本地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需要进行人才培养工作,保证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再进行知识的充实。高校应当把我国的传统文化作为教学的支点,单纯的单科改革已适应不了现状,让传统的教学目的和方法得到彻底的转变,从源头上改进课程设置,教学评价等项目,是民族音乐文化的地位在音乐教育中得到充分提高。

二、有效的统一民族音乐教育和音乐教育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文化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基于这样的大环境,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更新和延续成为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目的,教育学生热爱自己民族的音乐文化,使它能够持续高效地传承下来。在以多元化属为背景的社会音乐教育形势下,人们看高校音乐教育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受到条件的限制,衡量高校音乐教育的尺度也受到影响。高校的音乐教育改革应以学生为本、以人文作为主题、把音乐作为教育的重点内容、从头开始以不同的层次,多个方面,在各地高校大范围开展传统音乐文化教育,促使学生对我国的传统音乐的价值观有一个正确的评判,从而激发出学生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每个地区的传统民族音乐都是不一样的,都有着各自的特色和呈现方式,表达感情的音乐方式也不尽相同,喜怒哀乐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是,有了多元化的音乐情形大不一样,世界民族音乐的融合,不但丰富性了音乐本身,而且形成多样化的世界民族音乐,例如,《梁祝》是我国非常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这一协奏曲的核心题材是我国的越剧文化,我国传统的戏曲表演是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然后由世界闻名的小提琴演奏家俞丽娜进行演奏,音乐效果更上一层楼,他在这首曲子的演奏中,利用小提琴和二胡的演奏技巧,融合了中华传统民族音乐所具备的音乐语言,是这首曲子更加圆满动听。这就是说,我国的传统民族音乐的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不仅能够驾驭我国传统乐器,外国的乐器也十分容易契合。由于现在传媒普遍化程度,不管是农村还是城镇,都有着传统音乐文化的渗透,逐渐消融化解,得到良性的发展,得以“润物细无声”,提升大众的欣品味,提高了中华传统民族音乐的品质,这对于我国民族凝聚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能够激发出我国人民潜在的民族自信心,以及自豪感,从而使得我国的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得以传承。

三、对外来音乐加以借鉴

对于音乐教育来说,与其他的文化课程教育并没有多大的不同,都是人类社会文明一种非常宝贵的财富,他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彼此相互支撑,相互通融。高校的音乐教育应当把人生价值观和思想观念跟音乐教育活动密切联系起来,和教学过程相结合,使传统民族文化、音乐教育文化都渗透到音乐教育理念中。这些都说明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它是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文化最基本的策略,在传播民族音乐文化中起着垫脚石的作用。高校音乐教育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选择最有利于促进音乐发展的教学模式,最大程度上保证民族音乐能够得以发扬光大,这只是其中之一。另一个方面是,为了保证民族音乐文化的高纯度,和民族音乐教育相结合,是他人的音乐文化在这里得以改正,同时得到一些回馈信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创新,它是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的首脑部分,从根本上来说,多元文化的背景给了创新民族音乐的契机,借鉴的外来音乐丰富了民族音乐的内涵。教师在民族音乐创新过程中,借助多元文化的背景,这样能够促使传统音乐文化的不断发扬广大和源远流长,在自身内涵得到丰富的同时,也使得传统音乐文化更加符合现代世界的发展潮流,得到感化人的效果,实现教育人的目标,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激励和鼓舞人精神,提供文化建设,给予精神支撑,促进社会稳定发展。说到这里,大家可以看到,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校音乐教育对各民族音乐之间的贯通和相互借鉴有着积极的正面影响,对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音乐人才有独到的作用,对加深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有不可多得的益处。以上可见,传承和发展是多元文化时代高校音乐教育内容的重中之重,明显的民族特点可以是生活充满乐趣,特具情趣的音乐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斗志,昂扬的斗志激励他们向艺术的最高峰前进。受日益开放的大环境影响,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占有相对的地位,根本是在保护的基础上大力弘扬和持续发展,目前,以我国的文化为特征,建立民族音乐教育的系统,对民族音乐的发扬光大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晓静。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艺术教育,2011(7):86-86.

[2]任占忠。世界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中对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艺术科技,2014(10):212-212.

[3]李光伟。多元文化背景下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4(S2):269-270.

()

音乐教学论文 篇13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过去很多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变得轻而易举,对于人们的思维模式、处事方式将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思维同样对小学音乐教育改革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从互联网教育改革的意义出发,以翻转课堂、微课程教学为例重点阐述互联网环境下小学音乐教学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环境;小学音乐;教学改革;措施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时代已然来临。与此同时,互联网的概念在各行各业日益流行,如果谁能利用好互联网,对互联网的研究和理解更为透彻具体,谁就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有利位置。而且在互联网环境下,让过去很多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变得轻而易举,对于人们的思维模式、处事方式将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小学音乐教育者来说,在互联网环境下开展教学工作也将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互联网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将是颠覆性的,进而可以帮助我们实现更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意义

第一,改革对于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非常有帮助。总的来说,小学音乐教学改革是为了教师能够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从而找到乐于被当代小学生接受音乐的教学方式,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陶冶审美情操,这都是大有裨益的。

第二,改革还有助于愉悦音乐教学的气氛。过去在小学音乐课堂上,被人诟病的总是死板和老套的教学模式,例如先去识谱,然后练谱的传统方式。而改革则更侧重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情况,使得他们都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下学习,充分享受到音乐带给人的`美妙感觉。[1]

第三,改革还可以激起学生对于音乐的无限兴趣。当前环境和形势下,小学音乐教学的改革是形势所需。小学阶段作为每个人学习的初始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事情都充满着好奇心,所以在这个阶段若能接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必然会对每个学生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小学音乐改革将有助于营造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优良氛围,培养他们对于音乐的浓厚兴趣,对于每个学生的自身发展也有很重要的意义。[2]

二、互联网环境下的教育变革

那么在互联网的环境下,我们如何利用互联网的方式来充分实现“以学生为本”,小学生正处在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所以掌握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变得十分重要,然而如何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一张试卷,它带给我们的数据是什么?可以是简简单单的一个90分。若我们在对待这些试卷时,具备足够的耐心与想象,那么还可以得出很多具有逻辑和规律的数据。而且不仅在考试中,日常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能改变,在互联网环境下使得关注每个学生的细节成为可能——比如说某个学生在何时将书翻开,在听到老师讲授什么内容时产生共鸣,还有在课堂上开小差的平均次数一般是多少,等等。这些信息的有效整合能够解释怎样的师生互动方式受到欢迎?……而最为特别的是,这些数据一般都是在学生完全不知情的状况下被收集到的,因为只需要很简单的一些互联网技术的帮助,对于学生正常的学习与生活没有造成任何干扰,因此这在很大程度上将提供给我们一个近距离接触发现学生的机会。互联网的环境下真正实现了个性化教育,让教育的对象从群体转变为个体。[3]

与此同时,互联网环境下更有利于对于学生因材施教,因为每个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传统教育中通常都会布置完全一样的作业,比如完成哪几题,其实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传统教育的方式就是将相同年龄的学生聚在一起,讲授相同的知识,基本上就是给予同样的教育,从而可以大大节省教育的成本。但是,在互联网背景下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到任何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更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孔子所倡导的因材施教将成为可能。[4]

三、互联网环境下的小学音乐教育改革措施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现在全世界都面临着一个全新的技术时代,则翻转课堂、微课程教学就是互联网环境和小学音乐教育所产生的具体措施。

(一)翻转课堂触摸教育的未来

众所周知,在课堂上老师进行授课,然后布置相应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练习,这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在上课之前学习相关的教学视频,课堂可以用来写作业或者进行讨论,当学生们做课堂作业遇到困难时,教师就可以对他们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由此一来,课堂就 在该教学模式下,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发生情境出现了翻转,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翻转,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翻转。[5]学生通过教学视频学习时,完全可以根据个人的需要,自定学习进度,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方式或速度等,任意地倒退、暂停、快进和重复。当学生在课堂上做作业的时候,教师可以很容易的发现学生的困惑,进而可以及时给予学生一对一的指导。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反映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所以在翻转课堂中,互联网对于促进信息化教学变革的重要性更为凸显。

(二)微课程,回应翻转课堂

何谓“微课程”?它是指将时间控制在10分钟之内,根据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明确,内容短小,可以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通过利用微课程资源,学生在家可以自主的进行学习,要及时地记录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到学校后可以方便地获得教师的指导。近些年来,微课程迅速发展,其发展方向同互联网创新发展的方向是一致的。对微课程实践的不断积累,可以促进形成微课程群,对微课程群的应用进而会产生新的应用数据,同时不断融入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有针对的教学。

(三)实行个性化的教学过程

“人机一对一”是当下互联网教学的显著特征,只要课程的趣味性或重要性十足,在互动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课堂教学效果会更好。当今社会,身为小学音乐教师,应该紧随社会变化,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要与时俱进,为学生更好的学习和发展服务。[6]所以,本人想在音乐课程的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和微课程的理念,更好的呈现教学内容,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进而在课堂上,及时的帮同学们答

疑解惑并指导他们完成规定的任务,顺应互联网环境下的要求。例如在鉴赏《茉莉花》这一课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可能只是教师放放《茉莉花》的片段,再介绍这首曲子的背景,最后由学生谈谈感受。这种模式的教学方式很难让学生形成真正的艺术鉴赏能力,也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所以本人根据翻转课堂的方式进行了以下实践。

SHAPE * MERGEFORMAT课后反思 课中交流 课前自学 课程资源 茉莉花微视频 教案和幻灯片 流程布置 学生交流 师生总结 资源优化

根据原有的教学环节,对现有的视频资源进行再加工,编辑微视频,以音频和视频的形式来增加学生对《茉莉花》的感受和理解。学生课前统一到机房根据自主学习任务分别进行学习,课中再互相体验、交流,根据上课的情况看来,当学生进行“人机一对一”的学习时,注意力和思维力都灵活且较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四、总结

通过前面的一些实践,我发现小学音乐课堂,真的能实现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下的项目驱动教学,也能让学生得到了在愉悦舒适的环境下学习的体验,这对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都是大有裨益的。当然,也不是每节课都适合采用这种方法,这需要我们认真去分析、探索。但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会加大任课教师的工作量、备课量,音乐教师除了传统的教学功底之外,还要求他们对互联网的常用技术有一定的了解。总而言之,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教育会发生巨大的变革,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为了让我们的课堂效果更好,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更加努力地去探索。

参考文献:

[1]孙晓宁。 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小学音乐教学评价理念及方法研究[J]. 群文天地,20xx,06:107.

[2]蒋英。 关于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探索[J]. 音乐时空,20xx,09:156.

[3]陈太香。 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学科整合的研究与实践[J]. 黄河之声,20xx,02:75.

[4]高文华。 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现状分析[J]. 才智,20xx,18:51-52.

[5]郑福友。 加强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 电子制作,20xx,13:190.

[6]赵雪梅。 电脑音乐软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xx.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