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如下是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美术教学论文范文(热门最新10篇,欢迎参考阅读。
美术教学论文模板
一、模拟课堂的实验
(一)教学思路
主题确定了,如何进行教学设计?这时想到安教授提出贯穿教学的3个问题:想让学生学什么?怎么教他们学?怎样知道他们学会了?此次模拟课堂的特殊性在于授课的对象并非真实的学生,而是培训班的老师们。老师们具有较强观察能力及丰富的教学经验,一丝的不连贯或者细节上的失误都会被他们发觉。面对他们,要上完整而没有破绽的一节课相当困难。对于教学对象来说,45分钟内完成平时教学几个课时的专业课项目也是有难度的。所以我认为在内容上以小见大来阐述课堂上的教学理念最佳。如何控制课堂教学,把握教学难易度?根据对专业的了解,先由我设计课堂教学,再与合作组员对照“SCL”模式一项项讨论分析,提出看法再修改,最后制定出完整的方案。设计这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教学对象在45分钟内了解包装的功能,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简单的鸡蛋包装,共同检验包装的实用性和美观性。
(二)课后反思及建议
英国教学法体现出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鲜明特征,在课堂上发挥得淋漓尽致。利用对概念的质疑,刺激教学对象互动,鼓励教学对象通过竞争与合作进行小组和独立的学习。形式多样的活动保障了学生参与面广、学习程度深,更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融学习于快乐的活动氛围之中,很好地发掘了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密切联系起来,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课堂连贯性很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课件中倒计时的安插,让教学对象把握了解游戏的时间性等等无疑丰富了课堂的趣味性。
二、真实课堂的实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若想要把教育教学搞好,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培训班结束后,我思考着如何将模拟课堂真实呈现在现实教学中。这堂课要展示“教”与“学”的统一,同样45分钟一堂课的授课,不同的是此时的教学对象已转换成中职生。我最多思考的是:想让学生学什么?怎么教他们学?怎样知道他们学会了?同样是三个问题,对于成人与学生来说,两者的教学设计呈现的应该有很多不同。
(一)设计思路。中职美术课堂如何体现当前信息化教学的特色,将英国教学法运用到美术学科中包装设计课程的课堂上,利用最新教学资源,如何让学生在45分钟掌握学习知识等等都是值得我们教师深思的范围。
(二)学习需要的分析。本节课教学将创设环境引导学生定位目标,具体问题由团队合作解决,提高学生动脑与动手的能力,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教学对象是一些已具备基本绘画理论、初步了解包装设计理念及手工制作能力的学生。
(三)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选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学校实用美术类专业教育部规划教材《包装设计与制作》(郑军主编)第一章“包装设计的概要”中第四节“包装的功能”的内容。本节课主要利用灵活多变教学方式,阐述包装的功能。
(四)教学资源和技术分析。教学活动在教室进行,需要提供有教学的多媒体、投影机等。教室桌椅摆放为分组教学形式,排成8组,每组4-6人坐在一起,不同程度的学生自由选择团队。课前准备小组协作的手工制作材料等。
(五)教学对象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中职学校工艺美术专业高二年级动漫班的学生,共有49人。该班同学年龄一般在十六七岁,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群体。而且已具备基本绘画理论及电脑设计软件应用的能力,同时对包装设计课程有所了解。
(六)课堂特色。教学设计中,除了教学内容、课堂流程预设上保持不变,与模拟课堂不同的是:
1.课堂时间的安排。45分钟时间:组织教学及导入的知识点控制在10分钟以内,手工实践20分钟,展示与评价、总结12分钟,预留3分钟为机动时间。
2.微课技术渗透课堂。10分钟内把组织教学、整堂课的知识点说清楚,若用传统讲授方式时间是不够的。经过考虑,决定把知识点制成微课,缩减教师教学中的时间。
3.图片头脑风暴。为了避免课堂出现学生在时间限制内完成包装设计或是不会做、遇到困难就放弃的状态,我决定在课件上出现思维引导的图片,这样做有助于在课堂教学中更充分把握学生的思维变化。
4.小品变成FLASH的动漫视频。模拟课堂以小品形式开场让人印象深刻,迅速活跃了课堂气氛,缺点是表演时间较长。因此,这次重新设计将小品改成FLASH的动漫视频,用中职生熟悉的动漫形象“麦兜”来述说。通过课堂生动地引导学生去帮助好朋友“麦兜”,并知道该如何去做。
三、对比教学实验得到的启发
当我们认真用心去体会教学的点滴时,就会发现打开教育教学之门的钥匙。每一次的实验给自己的都是深刻的触动,每一次的实验都能给自己的教育教学带来新的思路。课堂如预料中顺利进行。比对两种课堂,同一项目,同一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这种教学方式的共性都是欢乐在进行时,师生在课堂教学中显得比较融洽及和睦。实验总结具体如下:
(一)需要发扬的优点。从课堂时间结构的安排,可以发现知识传授者角度的`转变,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以自主性获得了知识。在当今信息时代师生之间知识传递是综合信息交流和互动的过程。教师更多应该是促进者的角色,由统一性的教育者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者。从学生作品来看,真正意义上的课堂已从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成人的理解在于如何最快最好地完成目标,而学生的作品更多在于变化,与众不同的展示。让人很惊奇的是,成人常规思维下的创作,竟然不及个别学生的灵机一动。有一学生制作的包装采用了力学原理,既省材料又具较好的包装实用性。小组的协作、充足的思维发散空间,形成了较好地学习氛围,改变了以往课堂中重视教师“教”,而为更多地重视学生“学”,让学生在“学”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需要改进的不足。两种课堂教学中都出现了时间推延的问题。课堂的总结与反馈是画龙点睛之笔,但由于课堂教学中间部分快乐学习完成项目任务或展示作品中花去了太多时间,导致收尾的总结与反馈时间不够。
(三)项目任务的难度预设不准确。教学设计中特意考虑学生的思维可能比成人会差些,为了预防出现之前发生的问题,降低了教学难度。但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的应变性很强,思维很跳跃,不亚于成人,无需改低难度。诸如此类的问题,再一次提醒我们教学设计非常重要,不但要备课本,还要认真备学生。
美术教学论文精选
美术的教学在中学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通过不断的总结和反思,探讨和研究,美术教学能变得更好更顺利,增加学生学习美术的动力,那么就一起来欣赏下面三篇美术教学论文吧!
“写意”造型对中国画教学问题的探讨【1】
在中国画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反映出这样的问题:其一,把对中国画的“教”和“学”局限在单纯的技法训练与照本临摹之中,去枝存叶,去本求末,让学生只在“笔法”与“墨海”中绕圈子;其二,缺乏对学生进行思维方式的正确引导与培养,从而无法把握中国画造型法则的实践和应用;其三,对中国画概念的误导和忽视,造成学生对中国画的本质与内涵的模糊,从而使教学目的得不到良好的贯彻落实。
这些问题的继续存在,必将使中国画教育与教学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为此,对这一问题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探讨,是非常必要的。
探讨之一:中国画的概念及其本质的再认识。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之一,经数千年的发展与演变,已形成自己独特的精神面貌与艺术风采,具体表现为传统文化熏陶下成就的“意象”思维方式与“写意”的造型观。
这种思维方式与造型观,是中国画及其技法形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源泉。
纵观数千年的中国绘画史,从战国帛画到敦煌壁画;从唐代的鞍马人物到宋元的山水花鸟;从徐渭、石涛到现代的齐白石与张大千,众多作品不单纯显露了“笔墨”技法的熟练与高超,更重要的是无一不闪烁着“意象”思维的智慧之光和对“写意”艺术性的创造。
这些突破客观物象的明暗、体积和写实手法的作品,将人对事物的认识提到“神会意通”的理念高度,从而使中国画创立了自己“意在笔先”“不求形似”“以形写神”的特殊画风。
这种更富于“情”“理”“性”以及艺术愿望的表现法则,构成中国画以“写意”为核心的独特与伟大。
探讨之二:对“意象”思维方式和“写意”造型观的基础性思考。
作为民族艺术的中国画,与中国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
“意象”思维正是中华民族经过长期思考与实践所创建的一种了解世界、创造文明的认识观与方法论,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大观。
这种思维是以我国古代老庄哲学思想为核心建立的一种辩证思维观。
它不同于西方的“具象”思维,又有别于“抽象”思维,是处于二者之间的独特思维方式。
“意象”思维把“意”(即人的意识,意志、意念、主观)与“象”(即客观物象,宇宙万物)看成是一个互通共识的有机体,将“事物”“人格”化,寻求人与事物“感应”式的认识法则。
“黑白成象”“阴阳相生”,倡导人的主观意识与客观存在的共存性和可知性,视认识的完美为“天人合一”的境界。
这种思维方式与认识观特别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式的理想认识观,也突出了中国文化强调主观意识的特性。
这种“特性”是孕育“创造”性的先决条件。
中国画的“写意”式造型观正是依此而创立的。
以“写意”为宗旨的中国画在选择其“达意”的表现形式时,是以重“神”轻“形”为原则的,它不注重物象的明暗体积;不追寻物象的写实关系,而是确立了“墨线”———这一古老又纯朴的“意象”符号,并赋予它更加丰富的情感内涵,形成中国画与西洋画从形式到本质的区别。
不同的思维方式,造就着不同的艺术表现;不同的艺术表现,又体现了不同的思维观念。
中国画受特定思维影响所造就的“写意”式造型表现,正是中华民族的理想、愿望以及“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
探讨之三:培养“意象”思维,掌握“写意”造型,是贯彻实施中国画教学目的之关键。
在正确了解中国画的概念及本质之后,我们对现行的中国画只重形式技法,忽视思维方式的“教”和“学”作何感想呢?
在此倡导中国画教学以引导学生的“意象”思维及“写意”造型为主,并不是不学技法、脱离技法,而是依此指导技法的正确运用。
技法作为中国画学习的基础之一,有其不可轻视的价值。
但技法形式如脱离了思维观的指导及其造型的功用,则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因此,在中国画这一特定性的教学活动中,正确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意象”思维,让学生掌握“写意”的'造型观,并依此去指导技法,驾御技法,才能使中国画教学的目的得以正确的贯彻。
启美启智启德启信【2】
一、启美启美,即是引导学生欣赏美、理解美,进而最终能够创造美。
对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传统绘画、雕塑作品的欣赏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对现代绘画艺术的欣赏可以增进学生对美的理解能力;美术教学中的技法训练则可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因此,美术教学应与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联系起来。
如讲《生活与设计》这一节时,谈到服装设计,我特别联系了中学生的服装设计——“衣服是无声的语言,它随时向别人传递着你的身份、性格、爱好等方面的信息。
同学们正处在充满活力的学生时代,因此,服装应当能体现出生动活泼、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而耳环、戒指、美容化妆等成人的打扮暂时还不适合同学们。
不是有人说,青春就是最好的化妆吗?”同学们笑了起来,下课后,原来佩带饰物的同学悄悄把饰物摘了下来。
二、启智启智,即是指美术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表现能力。
记忆画和想象画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每逢新学期开学,我都要布置学生描绘假期生活。
几个学期坚持下来,学生在绘画语言的表达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有的同学甚至把整个麦收场面画了下来,画面上有麦田、远山、道路、脱粒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汽车和忙碌的人群等,内容丰富,形体正确,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也得到初步体现。
这么复杂的场面,若不具备一定的表现能力和观察能力是难以描述的。
三、启德德为立身之本。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德”的教育,德育与美育是相辅相成的。
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美的陶冶之时,还要有意识地传输道德规范,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如我在引导学生欣赏《珍惜我们的环境》这幅画时,不仅讲工业污染,还联系了生活垃圾的污染,教育学生珍惜生活环境,不乱扔废纸,不乱抹乱画等。
四、启信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
对于身处紧张学习生活节奏之中的学生,美术课应当是一种精神体操,使学生紧张的心情得到放松。
因此,选择实施成功教育、快乐教育就应成为每节课的总体构思。
数年来,我一直坚持每节课结束前的好作业评点,只要是有可取之处的作业,都可以得到展示、表扬,使学生尽情品味收获的快乐。
儿童美术创造力的培养【3】
指导儿童绘画创作,很重要的是要从儿童心理特征出发,教养儿童对美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
美术创作是形象思维。
应通过激发儿童对于美术的兴趣,培养儿童的形象思维,开发儿童智力,培养儿童观察、记忆、想象和创造能力。
这个过程,重要的是对儿童艺术创作的引路人,要善于了解儿童,启发儿童对美的兴趣和感受,培养儿童的想象力的创造力。
尊重孩子神奇的幻想
童年是充满幻想的时代。
好奇和幻想是儿童思维的特征,也是儿童心灵纯洁天真的表现。
他们可以“异想天开”:弯弯的月亮挂在天上,孩子可以幻想在月亮上挂秋千摇荡;蝴蝶纷飞扑向孩子身上,说明我比花儿更美;不同国家的儿童可以用纸筒互相“打电话”。
在成人看来似乎“荒诞不经”,对儿童说来,正是奥妙所在。
因此,要指导儿童画,就要去发掘他们这种儿童审美的奥妙。
如老师要求孩子们创作一幅《救救大熊猫》的画。
一个孩子在画面上画出一只大熊猫在哭,一群小朋友围了过来,有的送苹果、有的送香蕉,有的送巧克力。
另一儿童异想天开,画了一个猪形的“扑满(储蓄罐)”,上面帖了红纸,与上“寄给大熊猫收”,还帖上一张邮票。
真使人意想不到。
发掘这种天真奇妙的创造力,首先要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神奇的幻想,从孩子的角度去想问题、看问题,就会在他们心灵中挖掘不尽的美的宝藏。
画出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
不可忽视,让孩子学会自己造型。
孩子画画,开始往往是画小孩,他们总是先画一个圆圈,这是一个头,再画上嘴巴,嘴巴很重要,它能吃糖、唱歌、讲故事,作用可大呢。
又点上两小点是眼睛,它不象嘴巴那样重要。
再刷刷几根头发。
这就是他脑子里有的印象。
至于耳朵、鼻子他们往往疏忽了的。
如一竖是身体,二横是手臂,手掌不清楚,但五个手指头是不会弄错的,两腿和脚就只有两竖和两个小圈儿了。
看到这里,我们首先要夸奖:“画得好!”鼓励他这样画下去。
千万不能说:画得一点也不象,这样会扼杀孩子的兴趣。
孩子的幼小心灵总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鼓励和支持。
而儿童认识形象,不会超出自己的理解能力。
孩子不能理解的东西,大人不能操之过急,强迫接受,这样就会引起儿童的厌烦,减退画画的兴趣。
在启发儿童创作热爱祖国为主题的绘画时,教师启示以爱国旗为题。
这时,孩子纷纷举手,说要画国旗。
一个孩子提问:“能不能画降旗?”教师问:“为什么?”原来他记忆起去年学校中曾发生的一件事:一天突然下大雨,几个红领巾看见操场上国旗还没降下来,他们冒雨下了国旗。
他想画这个场面。
这是很好的设想,教师鼓励他进一步构想,这个孩子画了三个红领巾冒雨降旗,并将教学楼,操场上的篮球架、双杠、单杠等都画了进去。
教师提示:这样画太庞杂了,主题不突出,绘画就是要画出生活中最美的东西。
象教学楼、篮球架、双单杠和降国旗爱祖国有什么关系呢?孩子接受了意见,画面只剩下三个小朋友在呼叫,奔跑,解旗杆绳索,天上正下着大雨,并题名《下雨了》。
画面集中,形象单纯,主题突出。
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生活。
为了开拓孩子们的眼界,教师要求家长在休息天、假期里多带孩子出外写生,到公园儿童游乐场、动物园、马路、风景优美的地方写生,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生活,丰富孩子的创作。
一次我带着孩子参观盲童学校,那儿环境清静,一尘不染,绿树成荫,真如到了一座大花园,看到盲童在这里的学习生活,处处有人照料,健康愉快地成长。
更使孩子们惊奇的是他们还能以手代目,进行雕塑,刺绣等艺术创作,甚至还能学习推拿医疗技术为人民服务,充分体现在祖国的怀抱里,残废人生活幸福,使孩子们很爱感动。
作为基础教育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担负着陶冶学生情操、提高素养、增强学生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开启儿童创造思维的重任。以往小学美术教学大多采用封闭落后的临摹式教学,以及变相临摹的模仿教学。虽然有些学生的作品能够在明暗、色彩、构图等方面达到一定的水准,但这样的美术教学结果,会使儿童思维形成定势,限制儿童创造思维的发展和想象能力的提高。结合本人对小学教育教学理论的探讨,小学美术课堂的优化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让游戏进入课堂,使学生乐于学习美术课程
教师在鼓励学生自由绘画的过程中,逐渐引导学生进入联想绘画,结合已经学过的简单文字以及拼音字母,看它们像什么,最大限度地挖掘潜藏在儿童心灵深处无意识积累的模糊印象。通过绘画活动加工创造,巩固强化,逐渐过渡到用简单的几何形体和色块去表现复杂的事物,发展抽象概括和艺术表现的创造才能。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自己喜欢的色彩作画,启发学生对色彩、大自然和生活的思想情感。教师应尊重他们自主,自动的行为,这种行为对将来的创造性思维天窗的开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少年儿童对绘画知识的逐步理解,鼓励他们做记忆画,再由记忆画逐渐导入“想象画”。由于记忆画教学对学生的形象记忆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有协调发展模仿能力和创作才能的教育优势,所以在启蒙教育的各个阶段,都应贯穿形象记忆教学。教师对少儿的画应尽量用口去说,而不是用手去参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激发起少儿的画欲,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从各种各样的心理束缚中解放出来,提高自信心。课堂小结尽量给学生发言的机会,让学生自评,欣赏,体验创作的审美感受,在学生对课本上的范画欣赏过后,脱离课本进行创作,从点滴变通入手逐步积累,达到用绘画语言表达自然即自我情感的能力。当学生进入高年级以后,随着知识的增长,心理和生理有所发展,教学过程应逐渐加大“写生”的力度。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等专家的研究证明,这个阶段少年儿童视觉感官的发展,写实的倾向日益明显,进入“视觉写实表现阶段”,而心理上进入了“压抑阶段”,出现眼高手低,表现欲望下滑或者兴趣转移的现象,那些在低年级曾被认为是绘画天才的孩子,进入中高年级后对绘画敬而远之甚至厌倦。这时应采取一些新的方法,让“眼”、“手”、“脑”并用,引导学生发展认知与表现的心理素质,以“观察—思考——发展”为作业实践的线索,帮助学生摆脱心理压抑,以提高学生原有的认识和表现欲望。写生教学的比重在小学高年级美术教学中逐渐加大,在学生有注意的品质,有积极的观察要求以后才能进行观察写生教学,重点要让学生进行思考,用比较的方法思考,发现一些绘画语言,能够鉴赏物体的外部结构,以及明暗关系,物体的空间位置,色彩关系等,对客观实物形象与主观视觉形象反复比较,摆脱自由绘画阶段对物象的片面认识,提高观察能力。只要教师能够结合少儿心理特点,一步一个脚印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学习美术的兴趣,少年儿童的绘画技能就会逐渐成熟,为进一步深入学习美术知识,提高艺术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全面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的热情。
新课标教材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而在我们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美术教育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美术学科的实践要以材料为依托,材料的配备需要经费投入,然而,在我们经济条件较差,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地区,进行美术教学实践确实有很多困难。加上学生家长对美术教育不重视,学校从事美育的专业师资力量匮乏,学校在如何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也在试验性改进等因素,我们的美育只能循序渐进,切忌不切实际的空泛说教。为了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师要结合实际,针对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美术课要多给学生与大自然交流的机会,到大自然中去汲取营养、寻找素材,让少年儿童对生活充满信心,以满腔的热诚去发现美、创造美。
三、建立全新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新型评价体系,以激励学生创新的欲望,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在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创新,对不同类型的作业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应允许学生作品别出心裁而不是千人一面。由于受几千年封建思想的`影响,教育者很难摆脱落后窠臼的束缚;我们常听到对学生作品用“像还是不像”评判的人不在少数,这自然而然地滑向落后保守的评价老路上。为了使教学效果显著,教师的示范也非常重要,但掌握不好“度”则会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非常有限的空间。我国当代著名的绘画大师齐白石先生曾告戒后人“学我者死”就很能说明这个道理。我们只要在学生作品中发现一点闪光的亮点就应当加以肯定,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会逐渐开拓。教师不要用成人化的眼光和思维评价儿童绘画作品。
四、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其他学科知识,也是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一项内容。
比如在高年级绘画理论教学中,作品的构图与语文教学中作文的布局谋篇何其相似,教师一点学生即可理解。在学生作画的过程中,放一些轻音乐,感染气氛,放松学生大脑皮层的紧张状态,达到在轻松愉快中完成作业的目的,同学们的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同时也丰富了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
促进学生感知觉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的形成,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与全面发展。课程标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极性是人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具有指向性、协调性和绩效性。它包括认识的活跃、情感的兴奋和意志的努力等多种心理成分。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天生的,它是在需要——动机——目标的推动、引导下产生的。当人的需要具有确实的目标并呈现出实现目标的可能性——目标期望时,需要便转变成动机推动人积极行动。在这一过程中,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起着不可忽视的控制和调节作用。所以,学生个体积极性结构的心理分析,包括需要、动机、目标、态度等方面。基于这几个方面,教师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使之对学生的积极性进行有力的调动。
初中美术教学经验论文
初中美术审美教学研究
一、初中美术教学的特点
首先,美术教学处于边缘化地位。由于受到升学的影响,美术教学处于边缘地位,得不到学校领导和教师的重视。然而,美术教学是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因此,学校领导和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美术教学,为学生的艺术教育打下良好基础。其次,教师教学态度不端正。由于学校领导对美术教学的不重视,再加上美术学科没有升学方面的硬性指标,导致美术教学不受重视,教师以一种敷衍的态度进行教学。再次,美术教育比较抽象。美术课程与其他主科课程不同,美术教学具有很强的表象性和抽象性,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想象力,同时,如果美术教师的授课没有个性,那么美术教学就成为一种再现性教学。最后,美术教学的变化性。艺术与时代背景、时代发展有着密切联系,艺术会受到时代发展的影响,美术教学会受到时代思想的影响。因此,美术教师应该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二、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学习内容要多样化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艺术形式更加多样化,美术是艺术形式的一种,美术内容逐渐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在初中阶段,学校通过设置音乐和美术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美术课程是培养学生艺术修养的重要环节,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增强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美术绘画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美术学习,为今后的美术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其次,指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教师要教给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技巧,扩大学生的审美空间,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作品赏析能力。最后,鼓励和支持学生进行自主艺术创作。只有学生自觉地进行艺术创作,才能真正地实现美术教学目标。
(二)注重开放性教学
新课程改革提倡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开放性的教学环境,美术教学应该坚持与时俱进。要想进行开放性的教学,教师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改变以往主导者的角色,逐渐向辅导者角色转变,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比如,教师对学生进行自主创作指导之后,再对学生的创作结果进行有效的评价,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美术课程具有抽象性特征,需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关系,教师要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的同时,将美术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野外进行“写生”,让学生感受美术和大自然的联系。参加这种课外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使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
(三)加强课外拓展
课外拓展是对教学内容的训练和延伸,美术课堂之外的实践创作与理论知识学习都是课堂延伸。由于美术课程的学时是固定的,而美术课程涉及到的内容又非常广泛,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是很难完成教学任务的。因此,学生需要自己进行课后训练,利用课外时间积累知识。课后的理论知识补充是对学习结构的梳理,课后实践创作是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有效方式,能帮助学生形成独特的审美观。虽然初中阶段的美术知识有限,教师处于主动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但是进行课后拓展,能够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新的领悟,并将自己的'学习情况反馈给教师,便于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
(四)增强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
要想提高美术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动,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由于每位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领悟能力都不一样,教师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于学生来说,如果想提高自己的美术成绩,就要在上课前先对即将要学习的新知识进行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不懂的问题,向教师请教。
(五)通过阅读和欣赏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论初中美术教学中“乡土美术”的运用
[摘要]针对“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当地资源的优势,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同时又能深刻了解当地的美术资源,使学生树立热爱故土、建设家园的美好信念。
[关键词]美术教学 乡土美术资源 古建筑 地域特点 校内资源 传统节日资源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的教育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全面普及“素质教育”,并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我们美术教育也要转变教育观念,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除了要有相应教材内容外,还要求我们全面了解乡土美术资源状况,充分利用乡土美术资源,拓宽美术教材,使学生树立热爱故土、建设家园的美好信念,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
一、什么是乡土美术
“乡土”是属于本地区的民间美术,是其他任何美术形式也替代不了的。就好比我们自家里的东西,可能不值什么钱,但对我们每日的生活来说非常有意义。乡土美术(或称民间美术)是最丰富、最生动、最质朴、最健康的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以其手工性、情感性唤起人们情感的认同,其简洁明快、博大宽厚、热情淳朴、粗犷豪放的艺术风格为人们喜闻乐见。在美术乡土教材的编排上,要充分利用、发挥乡土美术的独特作用,继承、发扬乡土美术的优良传统。
二、乡土美术运用的现状
作为一个较长时间在农村工作的中学美术教师,我感到当代的农村美术教学存在着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城市和农村教学条件的差距,主副课分化的严重性,家长素质严重参差不齐等,种种原因决定农村美术教学很难在当地得到发展和重视。根据笔者调查,当地农村美术教学主要都以教课书为主,很少利用周围现有的美术资源去进行教学,并且有时还很难保证学生一星期一节的美术课,可有可无。可以说,在当地美术教学乡土教材的运用几乎为零,乡土教材的运用严重的不足,严重的滞后。
三、开发乡土美术教材的优势
台州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乡土美术资源及其丰富,章安古郡、临海古城墙、温领古鱼港、仙居白塔古镇等文化遗存,只要教师正确合理的运用这些资源,再和当地的美术课本相结合,就能使一节无关紧要的副课变成丰富多彩的一堂美术课。
四、开发乡土美术的途径
长期以来,我始终将自己所掌握的美术知识及对家乡风土人情的了解融汇到平时的美术教学中,使学生在中学美术学习阶段从民间美术和乡土教材中学到属于本民族、本地区的`独特艺术知识。《美术新课标》中提出“认识本土文化是学生学习艺术,认识艺术的基础,是他们走向世界的起点,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本土文化,从他们的周围环境开始,挖掘生活的美,乡土文化的美”。怎样利用乡土文化这片活水来激活美术课堂教学,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利用当地古建筑进行教学。
美术教师应充分考虑当地城市和周边农村的文化建筑、园林、民宅等作为教学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章安史称“章安郡”,历史文化悠久,建有明清时期的老街。有记载着1000多年前的故事;有神奇传说的金鳌山;在教学中。我将这些地方的建筑拍成图片,然后做成幻灯片,让学生欣赏,提高学生的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同时,为进一步引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好奇心,还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自发到金鳌山、明清老街等地实地考察、写生,品味家乡古建筑基石纹样上线条的美感。有的学生试着用纸蒙在瓦当上描摹,有的用速写本写生家乡的古建筑,还有的用手抚摸,感受石刻纹样的凹凸变化,体验古人用线条表现物象的手法。学生对家乡的古建筑非常熟悉,但从来没有用美术的眼光去观察它,通过这样的活动,既让学生学会了用美术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又使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
2、利用校内资源进行教学。
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教学资源,包括自然与人文环境及特殊的人才资源,因地制宜进行利用、挖掘,并把它实施课堂教学中,对美术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挑战。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怎样才能开发、利用好教材资源。美术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管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都是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挖掘、丰富的,它的价值是在“创造性”使用的过程中显示出来的。它是教材的延伸和发展。总之,只要我们勤于留心,善于动脑,合理地开发利用校内资源,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校园环境有机有整合起来,就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3、利用地域特点进行教学。
乡土美术的运用要求美术教师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所以美术教师应在教学中,结合学校实际的地域特点,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对地域资源进行挖掘、整理、组织成教学内容。教学中教师尽量发掘和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域素材,从地域资源中挖掘出丰富的教学内容。
家乡的服装业也比较兴旺,自然废弃的布角料也就多了,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一有效资源,教学生用布角料进行布贴画的创作,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当我把这些经济实用的原生态材料作为美术学具引进课堂时,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调动了学生内在体验,学生学得主动、愉快、生动活泼。
4、利用家乡的传统节日资源进行教学。
如在教学中,可通过家乡的“过春节”、传统的“端午节”、“中秋节节”等活动,让学生目睹节日盛况,感受节日氛围,让学生对民间文化进行审美体验,了解民风、民俗及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热爱土家文化的艺术情感,使学生产生一种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如何运用好乡土文化这片活水,对于地方性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对于高素质教师的培养以及积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我们只有不断地进行开发、实践,才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不断推进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论文关键词: 情感教育 中学美术教学 途径
论文摘要: 美术作品中蕴蓄了丰厚的情感因素,美术课程不仅可以进行美育,而且可以进行情感教育。美术课程中的情感教育,可以从培养学生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入手。
一、美术是情感教育的沃土
自然科学注重研究自然的内在规律,而人文学科注重研究人类的信仰、情感、道德、伦理、审美意识等方面。美术属于人文学科,是人文科学的核心之一,美术教育更为讲究的是情感的投入与心灵的交流,否则便如无源之水。美术的这种归宿感和自觉性指向人的情感和精神,它具有浓厚的人文性,通过直观形象反映人类社会,关注人存在的意义、尊严、价值、道德、文化传统,也关注人的知、情、意、人格。
美术作品往往凝聚了画家的深厚情感,为我们提供了情感教育的沃土。比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中那微笑神秘、永恒、无法猜度,同时那笑意里也融入了画家的倾慕爱恋之心;齐白石画中的瓜果鱼虫,生动、稚拙、朴实,是画家性情恬淡、喜爱生活、童稚未泯的情感流露;凡高的《向日葵》,热烈又悲伤、躁动又孤寂,显示出画家对自然、生命、人生的独特情感体验。正因为这份情感,美术课程为我们开展情感教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美术课程不仅仅是美育,还是一种情感教育。它能够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在中学美术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途径
列宁曾说过: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维。所以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和艺术作品及艺术家之间架起桥梁——情感的沟通。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围绕着教学材料进行认知加工和交流的同时,也伴随着情感体验和传递。事实上,教学是一个知情交融的过程,随着人们对情感这一复杂心理现象认识的不断深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美术教学来促成学生的情感教育,通过情感教育来优化美术教学,这是现代教学思想的重要体现。情感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那么,怎样在中学美术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呢?在多年的美术教学实践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
在美术课程中,要有效地进行情感教育,提高教学质量,落实美育工作,就必须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否则这种情感教育就无从谈起。美术课程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呢?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课程特有的魅力,以活泼多样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在强烈的兴趣的推动下,学生才能体验到作品的情感,进而培养美术情趣。
美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不仅是艺术的源泉,还是情感的源泉。美术教师应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和方法,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到生活中体验,与复杂的社会现实生活相接触,把艺术与自然社会联系起来,这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也是情感教育培养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比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到漓江进行自然景观的写生,然后与李可染的中国画作品《春雨江南》进行比较,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美术的兴趣,而且能够让学生领悟到艺术作品与自然的联系与区别,增强艺术审美情趣。实践证明,经常带学生到野外写生,感受大自然的气息,见识大自然的伟大,不仅能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而且能诱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表现大自然的欲望。
2、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提供自由想象的空间,才能让学生放飞自己的情感,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感受,才能得到美的体验,才能达到情感教育的效果。在美术课程中,营造融洽的、真诚的、开放的、师生互动的课堂气氛,以使学生自由发表个人的想法、思想和情绪,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对其情感体验给予充分的理解,这便于促成学生的情感思维。
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关系到教师对学生的态度问题。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表情过于严肃,对学生的学习要求过于严厉,教学方式刻板,教学缺乏创造力,过分强调聚合式思维,固定问题的答案,则势必会使学生“讨论不起来”。只有充分发挥教师和蔼可亲的情感因素,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美术教学中正确的态度作用,宽容、开放式的教学,善于发现学生与众不同的创见和闪光点,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带给他们心理的安全和自由,从而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比如,我们在对《向日葵》进行欣赏教学时,采取了民主与开放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认为“《向日葵》不是一幅普通的描绘自然花卉的静物画,而是一幅表现太阳的画,是一首赞美阳光和旺盛生命力的欢乐赞歌,画面上那一朵朵向日葵,仿佛是从背景上迸发出的燃烧火焰”;有的学生认为“《向日葵》的色彩传递了一种躁动感”;有的学生认为“《向日葵》的形象给人孤寂的感觉”。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个学生不同的感受,引导每个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真切感受。美术欣赏是一个根据自己的经历再创造的过程,正如“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有调动学生对美术作品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才能够谈得上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3、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是进行情感教育重要的一环。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对线条、色彩构成的视觉与造型艺术视而不见的学生,谈何情感体验,更不用说情感教育了。
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要注重提高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掘每件作品独特的最突出、最本质、最感人的美点,并能对其作深刻分析,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剖析中发挥创造和想象,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学生只有被作品打动,才能对其产生深刻的印象,与之产生情感互动,达到情感教育的效果。比如,欣赏新石器时代工艺美术《舞蹈纹陶盆》,它的突出美点是装饰纹样设计构思极其巧妙:若盆中盛水至纹样底线,便可看到盆内壁五人一组的舞蹈者,宛如围绕着一泓池水翩翩起舞,向人们传达着原始人狩猎或劳动之余载歌载舞欢乐生活的信息。学生领悟到了《舞蹈纹陶盆》独特的美,才能领悟到那份欢快的原始情感,从而生发对生活的热爱情感。
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寻找生活中美的事物。美术作为一种视觉和造型艺术,通过视觉对物体进行感官认识,激起情感体验,产生美的教育。培养审美能力,指的是对美的事物的鉴别、欣赏及创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就要让学生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因为美术与现实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艺术美的形式来源于生活,艺术创作的源泉来源于生活,学生只有通过艺术教育的作用认识生活,用美术的语言来美化生活,才能体会美术情感教育的内容。
4、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在美术教学中,离开了想象力,美术将是异常的单调和枯燥,学生可能会有点滴的情感感悟,但绝不会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情感教育也便失去了应有的依托。美术课程充满了创造性的情感活动,没有想象,就没有情感的激发,丰富的想象是丰富的情感活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美术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想象,使作品情感与学生情感产生碰撞,从而形成学生对作品的独特情感体验,这样才能对每个学生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
学习的过程是主客体交融的过程,就是学习主体对知识客体融会整合的过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而教材内容则是固定的、静止的,具有自闭性、被动性,甚至排他性;为学生主体增加了障碍和困难;学习主体与教材客体成了一对矛盾。开展体验性学习,教师的作用就是使固定的、自闭的、被动的教材内容活起来,就是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与教材自身的功能和内涵,注入体验性学习的机制和方式方法,使教学内容成为开放的,具有趣味的,充满活力的各种学习活动。如在“谁画的鱼最大”教学中,创设学生捉鱼的机会,体验鱼的活力与手感;通过观看海洋热带鱼的视听体验,丰富了学生对各种美丽的热带鱼的认识;通过动手绘画漂亮的大鱼的体验,学生获得了成功的愉悦体验,口语交流的体验。有机地创设体验学习情景和体验学习气氛,体验学习的契机。使学生对认知活动产生兴趣,产生爱意,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去体验和感悟,能动地拥抱知识,认识知识,学习主体与知识学习活动融为一体,在主客体的交融体验学习中,知识融入了学生的生命之中,使学生尝试到每一次学习体验都是生命意义的升华和对生命价值的体验,而获得对学习美术的持久兴趣。
【摘要】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在自己数万年乃至数十数万年中积淀的文明智慧和艺术心智的产物,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历史根源和文化根源,像认识其既是物质文化又是非物质文化一样,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其特性和本质价值,我们要将工艺美术即看作经济产业,又看作文化产业,同时还可以将其作为文化艺术事业来认识、理解、研究和扶持。
【关键词】:工艺美术;文化遗产;特性;价值
中国传统工艺诸如青铜工艺、玉石工艺、陶瓷工艺、竹木工艺、漆器工艺、染织服饰工艺、室内陈设工艺等等,均在世界工艺园地中独领风骚,成为人类造物艺术的经典之作。从文化学的角度看,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具有文化遗产的性质,是以民族的传统文化为特质,既是物质文化又具有非物质文化成分。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与实用相结合并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通常具有双重性质,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不同程度精神方面的审美性。
一、文化的标志性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类和非物质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10月在巴黎第32届会议上通过了《保护非物质(intangible culture)文化遗产公约》,确定了传统工艺美术是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物质类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历史文化名城、名街区、名村镇等。非物质类包括口头
传统、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以及与此相关的文化空间。 像中国传统的青铜工艺,从公元前两千年左右开始,至殷商、西周达到鼎盛,历经15个世纪的辉煌,其冶铸技术之进步、生产和铸造规模之宏大、生产的品种和造型之多样、设计之匠心、装饰之精美、文化意义之丰富,都可以说举世无双。另外中国人对玉石充满了敬意,在先秦时期人们已经“以玉比德”,对玉质之美的喜好,更是可以溯及新石器时代。有学者曾认为中国文化实可称作玉石文化,我们从新石器时代各种玉琮玉璧的盛行、先秦时代君子玉不去身到明清各种玉制品,大到高达二米多的“玉山子”,小到各种玉佩饰,充斥于中国人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各个层面。竹木工艺更是实用工艺美术的杰作,历史还为我们留下了大量值得骄傲和珍藏的`闻名世界的明式家具等。
二、技艺的特殊性
传统工艺美术的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工艺美术的关键要素之一,也是传统文化、精神的具体体现。现在,从全国大多数的传统工艺美术行业而言,一方面是技艺失传,一方面是现有技艺面临无人承续的状态。过去子承父业,现在因为现代教育和经济的发展,就业渠道很宽,相当多的子女不愿继承父母的工艺技艺和职业,其原因一方面是手工艺操持的辛苦,另一方面则是传统手工艺非得十年乃至数十年的劳作和体悟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对于急功近利的一些当代人而言,确实视为畏途。
如漆艺方面,明代黄成《髹饰录》记载的数百种漆工艺,至今已
有相当多的失传,而从漆工艺行业或制作的层面上看,普通的加工工艺和技艺水平普遍达不到历史的高度,缺失了传统工艺那种在技艺层面上精工精致、精益求精的态度,更不要说达到精致第一文库网以后的超逸和神韵了,其问题在于今人已很少真正具有古代工匠艺人那种不计名利、专于技艺和制作的心境。
三、经济的无价性
无论是彩陶艺术、墓葬艺术、佛像雕塑还是绘画作品,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无不以其丰富多彩及高超的技艺显示出巨大的艺术价值,同时作为一种弥足珍贵的文化型资源,还具有着潜在的经济价值。那些拥有工艺美术品的遗址,已成为了人们流连忘返的名胜古迹, 一些工艺美术作品也成为“慷慨解囊”时不可抗拒的诱惑。无论是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人类文明奇迹还是文化遗产,其中工艺美术所创造出的艺术价值始终与经济价值密切的关联着。
全世界最昂贵的中国元代瓷器《鬼谷下山图》青花罐, 2005年7月12日在伦敦佳士得拍卖行创中国古典艺术品最高价,成交价为万英镑(折合人民币2亿多元),由伦敦古董商埃斯凯纳齐投得。这一拍价创下历来亚洲艺术品拍卖的最高成交价,刷新了中国工艺品的拍卖纪录。
道不尽500年辉煌晋商——清代全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的乔家大院誉满海内外。著名建筑专家郑孝燮说“北京有故宫,西安有兵马俑,祁县有民宅千处。”乔家大院综观全院布局严谨,设计精巧,俯视成“囍”字形,建筑考究,砖瓦磨合,精工细做,斗拱飞檐,彩饰金装,砖石木雕,工艺精湛, 是“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因此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
《南京云锦》至今已有1580年历史,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因其绚丽多姿,美如天上云霞而得名。南京云锦与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广西的壮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而南京云锦则集历代织绵工艺艺术之大戊,位于中国古代三大名锦之首,元、明、清三朝均为皇家御用品贡品,因其丰富的文化和科技内涵,被专家称作是中国古代织锦工艺史上最后一座里程碑,公认为“东方瑰宝”、“中华一绝”,亦是中华民族和全世界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
四、精神的凝结性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生产常因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经济条件、文化技术水平、民族习尚和审美观点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色。作为物质产品,它反映着一定时代、一定社会的物质的和文化生产水平;作为精神产品,它的视觉形象(造型、色彩、装饰)又体现了一定时代的审美观。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在自己数万年乃至数十数万年中积淀的文明智慧和艺术心智的产物,它是民族文化、历史的真实存续,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历史根源和文化根源。数千年乃至上万年工艺美术历史留给今人的,既有无数令世人惊羡的产品,还有亟需传承的传统工艺文化及其精神价值。
对部分工艺产品,在商品生产上以经济性为主体,但在传统技艺的传承方面又要从文化事业的角度加以支持,包括实行保护性的税收政策等措施。我们要将工艺美术即看作经济产业,又看作文化产业,同时还可以将其作为文化艺术事业来认识、理解、研究和扶持,像认识其既是物质文化又是非物质文化一样,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其特性和本质价值,在任何时代,我们都没有理由将其抛弃。
结束语:
审美不是天生具有的,是后天教育训练和艺术实践的结果,通过欣赏,培养和提高了孩子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审美的理解力。新课标指出:美术课程是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承担着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人生观、价值观,并潜移默化地陶冶其人格情操的教育任务。作为文化学习的美术学科,它又承担着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发扬的教育任务。在学习中,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崇尚文明,珍视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增强了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参考文献:
[1]徐健,成剑编著。《有效教学》,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美术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徐思明著。《中国工艺美术》,山东教育出版社
[4]彭吉象著。《艺术学概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方法
每一个学生的资质不同,能力有高低,我会去找他的优点,创意不行的肯定技巧,技巧不精的肯定创意,让学生知道自己的长处在哪里,也知道要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术教学
美术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丰富学生想象力的有效途径,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美学素养具有特殊的作用。
然而现行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美术课程体系与教学过程中,还依然存在单纯技能训练较多,忽视了从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的角度出发的教学误区。
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育不是一般美术训练的照搬,而是依据教育原则和儿童心理对美术资源进行咀嚼、消化的过程,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技能和美术教学能力,能够为学前儿童设计实施科学、合理的美术教育,那么美术教学课程构建的方法与手段都要围绕此目的进行。
我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探索了一些新的教学形式,设计新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做到“一专多能”,这里的“一专”就是“要专”,即要在儿童美术教育和儿童美术创作艺术领域有专长;“多能”是指在儿童美术教育和儿童美术创作中尽可能具有多方的能力与办法。
在多年的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培养独立的观察习惯
基础造型训练是美术学习的必经之路。
但是高职学前教育的美术课每周只有两课时,无法进行一个长期的作业训练,且学生都没有美术基础,容易对单一的美术训练感到枯燥。
针对这种情况,我让学生了解学习素描的目的、意义与作用,然后就将重点放在培养观察能力、构图能力、造型能力。
调整课程结构,在课堂教学中追求短、频、快,每周安排新内容,提供不同类型的观察对象,训练学生观察事物,迅速抓住事物的特征,运用光影素描、结构素描、创意素描、速写写生等不同的表现形式来进行作业,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创造性思维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更应该具备创造性思维。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在色彩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色彩静物写生,打破常规从装饰色彩学起,并且把重点放在了色彩肌理,让学生尝试用水粉颜料、水彩颜料、油画棒、油墨、粉笔等各种色彩原料进行搭配,并与油、盐、水、牛奶等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进行混合,看看会出现什么效果,画在不同的材质(素描纸、吹塑纸、玻璃、塑料等)上又会出现什么效果,利用不同的技法如滴、淌、流、刮、擦、揉、印、拓等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生就是在这种不同尝试、不断创新中培养出创造性思维的习惯,并且能够将这种创造性思维运用到以后的教学中去,可以更好的引导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
三、游戏性教学
儿童的天性喜欢游戏,玩中学、学中玩是他们最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
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能根据教学内容组织游戏,能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
在我的美术课上,我经常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很多的游戏环节,提高学生的兴趣,也能让学生耳濡目染,掌握一些组织游戏教学的方法。
在三年级的教玩具制作的课程设计上,我放弃了传统的老师示范学生照搬模式,因为她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手工基础,制作技巧对她们不是难事,关键就在于如何能有创意的自己设计运用制作教玩具。
我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从搜集材料到设计制作都由组员们合作完成,然后根据本组的教玩具设计游戏式教学并进行演示,有其他组来找出有点及不足,并进行评分,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运用这种教学法,学生是主动学,有了竞争,学生的积极性高,主动到图书馆、网上找资料,制作的作品和游戏很有新意。
四、体验式教学
幼儿教师不仅是孩子们的良师,还要是家长的益友,如何让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这些角色?我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法,在进行幼儿美术教育的教学中,我请学生分别扮演老师,家长和孩子,
让她们从角色角度对儿童作品进行描述、评价,由此产生矛盾、争论,在产生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不同的身份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孩子的感受,体会家长的心情,可以更科学地引导孩子、更理性地指导家长,对于幼教工作会有更深的体验。
同时让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控制现场能力、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与运用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特别是对于出去实习过的同学,能将她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同学老师展开讨论,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法,可以在这种体验式教学中学会换位思考,从而更好的改进完善自己的教学态度、教学手段及方法。
五、鼓励教学法
我运用鼓励教学法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是语言,我们都知道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要找到学生的闪光点。
每一个学生的资质不同,能力有高低,我会去找他的优点,创意不行的肯定技巧,技巧不精的肯定创意,让学生知道自己的长处在哪里,也知道要努力的方向。
只有做到言之于物,有的放矢才能真正地让学生得到鼓励。
第二个方面是手段,对于学生来说都非常希望得到展示的机会,这也是让学生得到鼓励与肯定。
我经常为学生举办作品展览,也许水平并不专业,作品稍显稚嫩,但只要努力去做了,我都会尽力为她们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学生都还是非常珍视这种机会,会花更多的精力去完善自己的作品。
我还将学生的优秀作品以视频、图片的形式系统地保持下来,留作资料,给以后的学生参考,这些方式让学生非常有成就感,进而更加努力的学习。
通过在实际教学中运用这些方法,提高了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在掌握美术技能的同时还提高了审美能力和美学素养,增加了对幼教工作的认知与信心。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日新月异,我的教学手段和形式也要进行更新换代,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是什么方法,目的都是让学生爱上学习、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