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论文【通用7篇】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下面是编辑为大伙儿找到的化学论文【通用7篇】,仅供借鉴。

化学研究论文 篇1

进入初三年级,我们会接触一门新的学科即化学,它是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在学习化学知识中,许多知识如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化合物性质等,都是通过化学实验而获得的。因此,在化学学习中必须学会对实验进行正确的观察,并在观察的基础上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从而掌握化学知识。同时学习化学还要和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因为很多化学物质就是我们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比如在初三化学中将学到的氧气与水等物质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离不开的,所以在学到这些内容的时候都要实际联系起来,这样就有利于化学知识的学习与记忆。有的学生刚一接触化学总感觉内容繁多,元素符号和化学方程式难写等诸多问题。因此就片面的认为化学难学,不想去学。其实每一学科都有它自身的特点,只要我们能够掌握方法,对症下药,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方法是否恰当对化学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本人根据化学科本身的特点和本人多年的化学教学经验,总结出了以下几种学习方法,仅供大家参考。

(一)注意观察实验。由于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习化学当然就离不开实验,因此如何观察实验对于我们学习化学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应明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观察的重点。课本设置实验的目的在与实现某一学习目的,实验目的决定了实验观察的重点。只有明确重点观察的内容,抓住本质的现象,才能有效地观察,有效地学习。如在初中化学〈序言〉课的实验,所设置的几个实验都是为学生顺利理解和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而设置的。因此,观察的重点应放在反应前后物质是否发生质的变化,从而确定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如镁带的燃烧实验,观察的重点是镁在燃烧后的产物的性质和镁带有何本质的不同,确定反应是否新物质生成,从而判断该反应是否属于化学变化。而不能仅仅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这一非本质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实验的目的——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

其次,明确观察的要素和程序,全面、有序地进行实验的观察对于实验,特别是一些过于复杂的实验,往往存在多个实验观察的要素,实验过程中必须全面、有序地进行观察,才能实现实验教学的目的,从而深入、全面地掌握化学知识。那么,如何有序地、全面地观察化学实验呢?第一阶段(实验前)——观察要素为:1、反应物的物理性质(如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2、反应条件(如是否加热、光照、通电等);3、反应装置(使用哪种实验仪器、该装置有何特点等);4、操作顺序(如何组装实验装置、添加药品先后顺序如何等);5、其他(如药品的用量、实验注意事项等)。第二阶段(实验中)——观察要素:反应过程中的主要现象(如是否有颜色变化、是否有气体生成、是否有沉淀析出、是否发光、放热等)第三阶段(实验后)——观察要素:1、是否有新物质生成?2、新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等;3、仪器拆分顺序;4、仪器整理等。

再次协调多种感觉器官。实验现象的观察,往往不仅仅依靠眼睛观察来完成。在很多实验中,还需要借助手、鼻等感官。如第一章关于硫燃烧的实验中,除用眼观察之外,还需借助鼻闻(二氧化硫的刺激性气味)、用手摸(摸集气瓶感觉热现象)等。只要这样,才能全面获得感性的材料。

(二)积极动手实验。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自己动手实验对于学生学习化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常言到“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验”,亲自动手实验不仅能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而且能加深我们对所学知识的认识、理解和巩固,激发我们学习化学的兴趣,转变以前的要我们学习为现在的我们要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可以成倍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实验室制氢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动手实验比只凭看老师做和自己硬记要掌握得快且牢得多。因此,我们可以在老师的安排下积极动手实验,努力达到各次实验的目的。

(三)勤于记忆。每门课程都有其专业词汇,化学也不例外。与数学、物理相比较,“记忆”对化学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学化学的最基本方法,离开了“记忆”谈其他就成为一句空话。这是因为:第一化学本身有着独特“语言系统”──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对这些化学用语的熟练掌握是化学入门的首要任务,而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必须记忆的;第二一些物质的性质、制备、用途等也必须记忆的,只有这样才能掌握它们的规律。怎样去记呢?本人认为:首先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找出不同的记忆方法。对于元素符号、化合价和一些物质俗名及某些特性则要进行死记硬背;对于概念、定律、性质等要认真听老师讲,仔细观察老师演示实验,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其次要不断的寻找适合自己特点的记忆方式,善于总结规律,这样才能花时少,效果好。

(四)善于动脑。遇到任何问题都要多分析、多思考,并且要善于从个别想到一般,从现象想到本质、从特殊想到规律,上课要勤动口、动手,同时更要动脑,多问几个“为什么”?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碰到疑难,不能知难而退,而要深钻细研,直到豁然开朗;对于似是而非的问题,更不能朦胧而过,而应深入思考,弄个水落石出。多想、深想、独立想,就是会想,只有会想,才能想会了。

化学教学论文 篇2

1.中职化学教学采用的教材不合理。教材不仅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影响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成果。一方面,在中职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育者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入教材,也没有根据实际需求来引入教材。学生虽然学习了这门专业,但是在将来的就业中不能将自己的所学所知实际运用到从事的工作中去,导致中职化学专业学生能力差。另一方面,教材的不贴近学生的发展需求,削弱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中职化学教学教学方式单一,学生缺乏兴趣。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工作中都是按照教案的计划一字不落地传授给学生,忽视学生的化学课程体验,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一味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使学生失去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不能给学生更多、更好、更新奇的教学体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应用情况,不能和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导致教学过程中出现课堂是教师的而不是学生的这种现象。

3.中职化学引入的生源综合能力较差。随着近几年的教育发展,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着巨大的生源压力。为了解决生源问题,多数中职教育学校降低招生的门槛,忽视生源的质量,高度重视生源的数量,导致中职化学教育生源的质量薄弱,无法满足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质量差体现在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文化水平下降,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缺乏独立解决问题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等,对待化学的学习更是消极怠工,致使化学专业学生的整体水平下降。

二、解决中职化学教学问题的对应措施

1.引入科学合理的教材。在选择教材的问题上,中职教育的相关职能部门应当综合学生、教师、企业、社会等多方面的发展需求,根据学校的教育情况,选用专业性符合企业要求的教材。注重学生的基础学习培养后,依靠学校提供的教材,对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培养,提高学生就业的职业技能和素质。此外,在注重教材质量的同时,也应当考虑到教材的数量和使用周期,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为学生提供新教材,保证学生全面发展。

2.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中职化学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当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积极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技术。譬如,在做化学实验之前,教师可以播放简单的情境视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我曾利用教学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放映各种神奇的化学现象,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班级学生的合作、动手、创新能力,可以把学生分组,通过化学实验的完成情况,表扬学生。对于完成情况较差的学生,提供学习的建议,鼓励中职化学专业的每一名学生积极融入到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来。这样做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而且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了强化。

3.提高化学专业学生的素质。面临生源紧张的这一现状,唯一的解决途径就是收纳学生后,严格培育学生的专业能力。强化基础的教育学习,开设基础课程,强化德育,使学生思想上认识自己的不足。这一阶段的学生仍然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不能放弃对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努力改变学生课堂上不认真听讲的现状,监督学生的课堂学习,对上课态度不端正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批评教育。

化学毕业论文 篇3

关键词:研讨模式;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本科生教育;教学方法

1本科毕业设计的重要性

毕业设计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是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得以锻炼提高的重要环节。毕业设计是对大学四年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教育的综合,是对专业知识、写作能力、思维方式的一种综合性培养和锻炼,是对本科阶段教学质量的一种综合性考核。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培养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毕业后参加工作或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湖南农业大学化学专业包括应用化学和材料两个专业。应用化学是化学在各个学科各个领域中的实际运用,是通过化学的手段解决各行业实际应用中碰到的确切问题;材料化学是化学化工与材料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是用化学的手段研究材料的结构、性能、制备与应用。两个专业都属于理论与实践并重、基础与应用结合的应用型学科。我校应用化学和材料化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实践能力的、能胜任相关工作和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毕业设计这一专业实践环节,对于化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本科毕业设计的现状与困难

然而,在近几年的教学中,笔者却发现当前的本科毕业设计存在较多问题。首先,从学生层面来说,学生对待毕业论文的态度不端正,抄袭现象比较严重。毕业论文通常设置在第七、八学期,这个阶段学生多在外找工作或者复习考研,心思不在毕业论文上,只想着应付过关。另外,现在网络的迅速发展,获取资源的方式极其简便,也为学生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提供了便利。学生有时甚至直接复制别人的文章,或只进行轻微的语序调整或者词句改变,这样的毕业论文质量自然无法保证。其次,从教师层面来说,近年来由于我国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导致教师人均指导毕业设计的学生数增多,因此,指导教师投入到每个学生身上的精力有限,常常指导不到位。目前材料化学专业的毕业论文通常分为综述论文和实验论文两种形式。写综述的同学往往就找几篇参考文献拼凑在一起,根本无法达到写综述文章的要求。而实验论文基于实验条件和指导老师精力的限制,也未能进行充分的实验研究。最后,从社会层面来说,高校衡量办学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尺度是就业率。在目前高校普遍扩招的情况下,本科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越来越严峻的社会问题。大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本科生时,对毕业论文状况无人问津,也未对毕业论文有所要求,导致不管是学校还是学生都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鉴于以上问题,近年来,教育界、学术界就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发展问题各抒己见,其论不一。甚至出现了认为“本科毕业论文并非授予学位之必须”的废止派。然而,作为地方应用型高校,旨在培养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应用型人才。特别针对化学这种理工科专业,在进行此类人才的培养时,高校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本专业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创造性地解决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而毕业论文(设计)不仅能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独立工作的基本技能,同时也能再一次激发学生对实践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在化学专业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3研讨教学与本科毕业设计之关联

笔者自2013年入职湖南农业大学开始,每年均参与了本科毕业设计的指导,且每年指导的学生中均有一名获得了校级优秀本科毕业论文的荣誉。通过分析该类学生在本科毕业设计中的各项表现,笔者发现本科毕业设计与研讨式教学模式具有密切的联系。研讨课程是一种以探究讨论为主要内容的授课模式,其目的在于高效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同学们的自主学习,目前已被广大高校接受和认可的一种优异的授课方式。研讨教学模式的重点在于围绕某项主题进行探究和讨论,其表现形式和完成手段恰恰与本科毕业设计中的开题、中期考核、毕业答辩等过程完美契合。纵观上述所提到的各项问题,其解决的根本核心还在于学生本身。如何促使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充分利用时间进行专业知识的进一步提升和专业技能的大范围提高,其根本就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无法获取面面俱到的细致型指导条件下,懂得自己开动脑筋,寻求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通过实验实践充分锻炼和优化实际操作技能,并最终获取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性技巧、知识和经验。

4研讨教学在本科毕业设计中的实践与思考

笔者作为材料化学专业《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的一线教师,利用自身课程优势,以本科毕业设计为中心,组织材料化学专业本科二年级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践。

(1)以湖南农业大学理学院化学系相关老师的科研方向为基础,设计不同的科研主题,并通过抽签的方式将同学们分为不同的小组。

(2)以上述步骤中设置的不同主题为依托,促使同学们进行文献查阅,通过相关主题的初步接触和了解,激发同学们进行发散性思考,进而自主设计出相关的研究课题,并通过进一步的文献查阅设计相关实验方案。

(3)组织同学们进行模拟本科毕业设计的开题答辩,在此之前充分讲解和传授相关知识技巧,如PPT的制作基本知识、演讲的基本技巧等,组织相关科研方向的老师参与评审,并对各个同学所设计的实验主题和实验方案进行评价,提出修改建议。

(4)利用往届同学的研究成果与数据,将不同种类的原始数据分配给不同主题的同学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邀请相关科研方向的系内教师进行专业性讲解和指导,帮助同学们完成相关结果的整理和分析。

(5)再次组织同学们进行模拟本科毕业设计的毕业答辩,组织相关科研方向的老师参与评审,并对各个同学所归纳的实验结果及数据进行评价,提出修改建议。

(6)综合各组获得的评价,选出表现突出的同学和团队予以奖励,并针对不同同学的具体表现,分析长处和短处,提出改善建议。通过以上教学实践,根据开展过程中的表现状况和突出问题,引发读者对研讨模式教学与本科毕业设计关联之思考。

(1)研讨模式教学可作为本科毕业设计之前期培训与实践。通过上述实践,笔者发现,研讨教学模式完全可以成为本科毕业设计的前期培训过程,并通过有效的实践课程促进同学们对本科毕业设计相关技能的账务,有效缓解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工作压力,提升毕业设计的完成质量。

(2)本科毕业设计可作为促进学生课堂学习的动力。《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的开展并不顺利,其根本原因在于同学们对于文献的查阅感觉枯燥乏味,并没有足够的动力促使同学们主动进行相关文献的阅读和整理。但是,以毕业设计为出发点,同学们出于自身需求,会表现出良好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本科毕业设计将成为同学们课堂学习的新动力。

(3)两者进行有机结合将为两项本科生培养任务的高质量开展提供新型模式。综合以上所述,可将研讨模式教学与本科毕业设计进行完美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探索两者结合开展的新型模式和偏重的内容,寻求高等农业院校中化学类专业本科同学的新型培养方式和方法,促进培养任务的高质量开展和完成。针对本科毕业设计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笔者通过将研讨教学模式与本科毕业设计进行有机结合,以湖南农业大学理学院材料化学专业本科二年级同学为实践对象,组织同学们以本科毕业设计为主题,进行研讨模式教学的改革实践,以及本科毕业设计开题与答辩环节的模拟实践。通过这两者的有机结合,笔者发现这两种本科培养内容和方式可以进行完美结合,互帮互助,相互促进,并有效提升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对于本科毕业设计的高质量完成,《文献检索》课程的高效率学习,均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陈丽丽。开发组合式论文辅导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3):67-69.

[2]渠芳,连承波。讲授式教学法与研讨式教学法在石油地质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2011(9):80-82.

化学学科论文 篇4

关键词 计量分析 郑州大学 科研评估 SCI-Expanded

分类号 G250.252

Application of Bibliometric in the Evalu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erformance:Based on the Articles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Zhang Shanshan

Abstract Taking 2937 SCIE papers published by Zhengzhou University from 2005 to 2014 as the source data, which are searched from SCI-Expanded of Web of Science published by 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ISI), this paper statistically analyzes the numbers of SCI-E papers, subject categories, document types, source publications, cooperative nations and agencies, reprint authors, funds of those published papers. It reflects from the side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level and subject development, which can provide data references for the subject construction and the evalu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erformance.

Keywords Bibliometric analysis. Zhengzhou University. Evalu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erformance. SCI-Expanded.

0 引言

科技论文是科研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其产出质量和数量是评价机构、学科、人才、项目等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高校进行科研绩效考核、学科评估和学术影响力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学术论文的被引频次、论文下载量、发文量等则是近年来论文评价的重要指标。随着科学的发展,各高校机构越来越重视论文的发文质量,目前国内有很多学者都在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此方面的研究[1-7]。

郑州大学是一所涵盖理学、工学、医学、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农学、艺术学12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也是河南省唯一一所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的高校,是河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教育部共建高校[8]。通过统计分析近十年郑州大学被SCI-E收录的学术论文情况,不仅可以了解郑州大学的科研及学术水平状况,为学校制定职称评定、科技奖励相应政策提供数据支持,同时,还可以掌握其读者SCI-E的使用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培训重点,做好读者服务工作。此外,通过对SCI-E论文收录情况的统计,可以掌握学校的重点学科发展脉络,及时巩固重点学科的发展,同时不断提高学校其他学科的发展。

1 数据来源

1.1 SCI简介

美国著名情报学家Garfield于1955年提出了影响因子(IF)概念,并于1963年创立并出版了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即美国科学引文索引[9-10],是世界范围最权威的科技文献索引工具,其SCI-E数据库收录了全世界范围内各学科领域内的最优秀的科技期刊约8700种,其内容覆盖数学、物理、化学、农业、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以及行为科学等150多个学科,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基础科学的重大突破、学科前沿的最新研究动态和热点难点问题,为学术成就的量化评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学术界占有重要地位[11]。目前,科研机构论文被SCI-E收录和引用的情况已经成为国际公认的评价该机构学术地位、基础科研实力与水平和科技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12]。在我国,SCI-E收录及引用论文的统计分析结果现在也成为评价学术单位自然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依据。教育部每年的高校排名统计,各级科委、高校主管部门的科研项目立项、评奖、职称评聘、博导聘任等都将此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之一[13-14]。

1.2 统计数据来源

本文以美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ISI)出版的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xpanded)数据库为统计源,对SCI-E收录的以郑州大学为单位,在2005-2014年间发表的论文进行了统计。检索日期为2014年07月01日。检索策略为AD=("Zhengzhou Univ")AND AD=(450001);Document Type=All Document Types;Language=All languages;Year Published=2005-2014。由于“郑州大学”和“郑州轻工业学院”英文缩写比较接近,因此,对检索出的包含“Zhengzhou Univ Light Ind”(郑州轻工业学院)的文章逐一核对,去除不符合条件的共检索到文献2937篇。在本次统计的2974篇文章中,所有的检索对象的署名单位都是以标准格式“Zhengzhou Univ”为检索对象的,如果作者是用其他形式填写的作者单位,那么可能存在漏检情况,当然由于数据库收录与期刊发行时间之间也存在时间差,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部分信息的遗漏问题。

2 统计结果及分析

本文主要从科研生产力、科研生产者、科研机构合作情况等方面对郑州大学学者的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

2.1 科研生产力分析

2.1.1 发文量分析

2005-2014年,郑州大学共有2937篇科技论文被SCI-E收录(注:论文未区分是否第一作者)。各年份数量及增长情况如表1所示。从表1我们可以得知,郑州大学被SCI-E收录的论文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06年开始呈现出跨越式的加速增长态势,在2007年时增长速度达到最高,为82篇,虽然仅占总发文量的3.26%,但增长率为720%。2009年,数量出现了小幅度下降,但又迅速回升,在2013年时达到最高,目前为692篇,占总量的23.56%,相比增长率最高的2007年的82篇来说,增加了8倍多,由于2014年数据未收录全,但从现有前半年的数据来看,已经有313篇,大有远超2013年的趋势,从整体上看,郑州大学SCI-E论文的数量近年来维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这同时也说明该校的科研实力发展势头强劲,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综合能力近年来得到较快的发展。

表1 郑州大学2005-2014年

被SCI-E收录论文数量统计

2.1.2 论文被引量分析

论文的被引次数是考查论文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如表2所示,郑州大学科研人员“0被引”的篇数为1474篇,“0被引率”为50.2%,这说明,郑州大学的科研人员所发表的论文,有一半以上是未被别人引用的,但这并不能完全说明是郑州大学科研学者的论文质量较差,也可能是由于目前此类研究较少。当然,被引率与论文质量有很大的关系,这就要求郑州大学在以后的科研发展中,应加强科研素养,提高科学人员的科研水平,提高论文的科研质量。

表2 郑州大学人员发表SCI-E论文

在Web of Science中被引情况分析

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于2013年9月27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的“2013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国际论文被引用次数排名进入世界第5位,位次提升1位,提前完成了《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所规定的到2015年“国际科技论文被引用次数进入世界前5位”的目标[15];而截至2013年9月1日,我国科技人员共发表国际论文114.3万篇,排在世界第2位,我国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6.92次,比上年度统计时的6.51次提高了6.3%,世界平均值为10.69次[16]。而据在Web of Science上搜索到的数据显示,郑州大学科研人员在2005-2014年所发论文去除自引后的总被引次数为7699次,篇均被引仅有3.15次,这不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甚至低于我国平均水平,由此可见,郑州大学的科研水平和学术影响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1.3 论文学科分布分析

表3 郑州大学2005-2014年

被SCI-E收录论文的学科分布

根据Web of Science 提供的学科分类统计,郑州大学2005-2014年被SCI-E收录的2937篇论文分布于133个学科主题,学科覆盖面较广;从表3可以看出,2005-2014年间80篇以上的学科主题有22个,其中论文数量超过100的学科有12个,比例为69.7%,而这2937篇文章中,比较集中的学科是材料科学相关学科,其次则是与化学类相关的学科,包括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生物化学、物理化学、化学工程等学科。由此可知,郑州大学的化学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整体发展都比较良好,具有较强的实力。进一步分析发现,这22种学科中除了管理学、商务学论文数量超过了90篇以外,文学类的学科几乎没有,这一方面是由于理论类的研究较难实现突破与创新,另一方面郑州大学在此方面重视不够也是影响文史类数量较少的重要原因。

为进一步分析郑州大学被SCI-E收录论文的学科分布,将材料科学相关学科的411篇论文进一步细分,发现与材料相关学科交叉的学科有32种,说明目前郑州大学的材料科学学科发展相对比较完善。其中前10种学科占到86.0%,如图1所示。由图1我们还可以看出,纳米科学领域是材料科学重点研究的相关学科,论文量达到58篇,占12.3%。

图1 郑州大学2005-2014年材料学科与MATERIALSSCIENCE MULTIDISCIPLINARY交叉学科

2.1.4 文献类型和语种分析

从文献类型来看(见表4),郑州大学被SCI-E收录的论文以期刊论文(Article)为主,共2310篇,占78.7%;其次是会议论文(Proceeding paper)571篇,占19.4%,会议摘要(Meeting Abstract)34篇,占1.2%;综述(Review)20篇,占0.7%,其它形式论文(Editorial Material、Correction、Letter)共17篇,占0.6%。文献语种以英语为主有2818篇,占总数的96.0%;其次是汉语有119篇,占总数的4.0%。

表4 郑州大学2005-2014年

被SCI-E收录的论文文献类型分布

2.1.5 论文来源出版物

表5 郑州大学被SCI-E收录论文的主要来源期刊

(发文数量20篇以上)

来源出版物是评价学校整体科研实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出版物影响因子越高,表明该校学者们的学术影响力越高。对2005-2014年SCI-E收录的郑州大学论文的期刊来源进行统计,被检索到的2937篇文献发表于516种期刊上,其中累计发表篇数大于20篇以上的期刊有12种(见表5)。其所刊登的学位论文数量为584篇,统计结果显示,郑州大学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上的论文数量为174篇,远远超过了发表在其他期刊上的论文,是排在第12位的《BIOORGANIC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期刊发文量的8倍多,这说明郑州大学科研人员的研究过于集中,经进一步查证,发现该174篇论文中有138篇属于MATERIALS SCIENCE MULTIDISCIPLINARY(材料科学相关学科),和上面分析的郑州大学学者发表的论文中,材料相关学科论文数量最多相吻合,而其余36篇论文分属于24门学科。此外,发表在《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和《PROCEEDINGS OF THE 1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VOLS A C》这两种期刊上的论文数量均超过50篇,也是郑州大学发文量比较高的期刊。但是进一步对这12种期刊进行分析,发现郑州大学的学者们所发表的外文会议文献较多,其中发文量最高的《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也主要是收录各种会议论文,排名第三的《PROCEEDINGS OF THE 1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VOLS A C》和排名第八的《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都是国际会议论文集,仅这三种期刊发文量为273篇,占前12种期刊的46.7%,说明郑州大学的学者们普遍注重参加国际会议,已经开始加强与国际学者们的思想交流,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科学的进步,但是郑州大学的学者们也应增强在国际期刊上。

为了进一步分析郑州大学学者们所发表的论文情况,我们加入布拉德福定律,通过布拉德福定律来对学者的学科凝聚力进行判定。

表6 以布拉德福定律确定的核心期刊数量

根据研究核心期刊的布拉德福定律类推分析郑州大学学者所的核心期刊,表6显示,核心区和相关区的布拉德福常数是4.25,接近理想值5,而相关区和边缘区的常数仅为1.8,虽然不等于布拉德福常数的理想值5,但是通过此方法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找寻核心著者群。通过表6我们可以得出:(1)三个区域的期刊数量逐区上升,其中核心区期刊数量为40种,相关区期刊数量为170种,边缘区期刊数量为306种;(2)三个区域内期刊的载文量逐区下降,核心区发文量较集中,郑州大学学者们平均在每种期刊发文24.43篇论文,是郑州大学学者们进行分析研究的核心期刊;相关区发文量次之,平均在每种期刊上发文5.74篇论文;边缘区最低,平均在每种期刊上刊载3.22篇论文。

2.2 科研生产者分析

2.2.1 作者人数与作者数量

为了更精确地统计作者的发文情况,作者统一采用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为统计对象。统计显示,郑州大学学者作为通讯作者的论文数量为2138篇,详见表7。

表7 以洛特卡定律确定的核心作者数量

从表7可以看出,郑州大学学者们的发文数量基本符合发文数量增多、作者数量减少的规律。将实际的发文作者数量与洛特卡定律计算出的作者数量进行对比,发现计算出的作者数量与实际数量都略有偏差,如在发文数量3篇、6篇、7篇、12篇等上还是有很大差别的,这可能是由于样本量仅有2138篇以及学科不同的缘故,而从表7也可以看出,郑州大学已经形成了以这部分人为中心的核心著者群。

在发文比例上,2005-2014年期间,共有761名作者以通讯作者的名义发表了2138篇被Web of Science收录的论文,人均发文量为2.81篇,其中发文量40~49的作者有2人,他们的发文量为85篇,占总发文量的3.98%;30~39篇的作者有3位,他们的发文量为105篇,占总发文量的4.91%;发文量20~29篇的作者有4名,总发文量为86篇;发文量10~19篇的有30名作者,共发文382篇,占总发文量的17.87%;1~9篇的有722名作者,占作者总数的94.88%,发文量为1480篇,占总发文量的69.22%;发文量为1篇的作者共有427名,占总人数的56.11%,但发文量却只占19.97%。

2.2.2 通讯作者

为进一步分析上文所提出的核心著者群,本文将排名前十的作者做了进一步的统计,结果发现,排在第一名的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学者,而郑州大学的学者只是与其合作,因此为了更精确地分析郑州大学学者的作者分布情况,本文又对Web of Science中收录的通讯作者地址为郑州大学的学者进行了统计分析,具体情况如表8所示。

表8 郑州大学前十名的通讯作者

及其所在院系

从表8可以看出,郑州大学近十年来被Web of Science收录的论文作者发文量有相当大的差距,其中刘宏民、臧双全、张振中、冶保献和李华五位作者发文数量都超过了30篇,遥遥领先,从其所在学院也可看出,郑州大学的化学和医药专业较为成熟,科研实力比较强。由于Web of Science主要是以理工科为主,因此文科院系的数据统计不全面,在此没有进行文科院系的比较。

2.3 科研机构合作情况分析

2.3.1 合作国家分析

国家间合作是揭示不同国家的学者们在同一个或不同领域之间的相互学习程度以及由此所带来的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2005-2014 年郑州大学发表的2937篇SCI-E收录论文中,共计与26个国家(地区)的科研机构进行了合作。如图2所示,合作发文量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共197篇,占6.7%;其次是俄罗斯,合作论文数83篇,占总数的2.8%;韩国、德国的合作数量基本相差不大,分列第三、四位。图2列出了与郑州大学合作论文数量大于10的国家,总共15个,我们可以看出,除沙特阿拉伯和巴基斯坦之外,其他的国家基本都是发达国家,其科技实力都比较强,郑州大学与这些国家的学者合作,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郑州大学的实力。1982年郑州大学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2005年成立专门负责留学生工作的机构――国际教育学院,留学生分别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非洲等31个国家和地区,而从郑州大学的合作国家来看,也基本属于这些国家的[17]。

图2 与郑州大学合作发表SCI论文超过10篇的国家

2.3.2 合作机构分析

表9 与郑州大学合作发表SCI-E论文

超过70篇的国内机构

合作机构的分析是揭示郑州大学的学者们在学科间、专业间进行思想融合、观点交互的重要指标。统计数据显示,郑州大学与国内外共322家机构之间产生了合作关系,其中合作发文数量达到70以上的机构有17家。从表9可以看出,郑州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合作的SCI-E论文最多,合作论文数量为200篇,占6.81%。众所周知,中国科学院是我国最高科学研究机构,有着雄厚的科研实力,在很多方面都代表着国家的最高科技水平。因此,郑州大学选择与这样的机构合作,不但有利于自身在合作中迅速提高,而且能与这样高水平的研究机构合作也反映其自身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和实力。其次是与河南工业大学(104篇,3.54%)的合作。河南工业大学是河南省内工科研究实力最强的高校,且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再次是与南京大学(95篇,3.24%)、北京大学(95篇,3.24%)、清华大学(95篇,3.24%)等高校合作,这些高校都是国内著名的重点高校,与他们的合作,表明郑州大学的科研实力得到肯定。

2.3.3 论文基金资助情况

科学基金资助的研究成果在期刊选题、组稿甚至稿件的评审中均占有一定的地位。在期刊评估中,基金论文比(指来源期刊中各类基金资助的论文占全部论文的比例)被认为是衡量期刊论文学术质量的重要指标,这项指标在国内三家文献检索及统计机构已经公布的统计报告中均有采用[18]。

统计发现,2005-2014年,郑州大学被SCI-E收录的2937 篇科技论文共得到395个资助机构的资助,有11家机构资助的数量超过40篇,占67.38%,其中50篇以上的有7家机构,所占比例高达61.32%,这说明这7家机构是郑州大学的战略合作机构。表10显示,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发表的论文数量最多,为1304篇,占总数的44.4%,其次是中国科学院,资助124篇,以及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121篇,说明这些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科研项目的资金资助对郑州大学科研及科研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表10 基金资助超过40篇的基金机构

3 结语

以上的分析和研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目前郑州大学的科研实力与水平。郑州大学的优势学科是材料科学、化学、物理、生物学、数学和药理学等学科,在今后的发展中,郑州大学应保障这些学科向着更高、更强的方向发展。同时郑州大学在加强与外校科研人员合作的同时,也应注重本校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的提高,不能一味地只注重合作。此外,科研人员还应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高学校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总体上来讲,近十年来,郑州大学的科研实力有显著的提高,但与国内的其他比较著名的高校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也说明郑州大学在未来的科研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参考文献:

[ 1 ] 任胜利。特征因子(Eigenfactor):基于引证网络分析期刊和论文的重要性[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3):415-418.

[ 2 ] 赵鸿雁。2009年《情报科学》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农业网络信息,2012(12):70-72.

[ 3 ] 张雯。SCIE收录华南师范大学科技论文统计分析:以1999―2011年统计为例[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19-23.

[ 4 ] 曾磊,安钟利,王璐瑶。SCI论文奖励制度对高校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以电子科技大学为例[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110-112.

[ 5 ] 张玲,赵宁,王秋。SCI收录高校学术论文情况统计与分析: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01):192-195.

[ 6 ] 夏志锋,李秋实,周秀会。SCI收录论文的文献计量分析与学科评估研究:以天津工业大学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12):37-40.

[ 7 ] 张威,王宗亮。电子期刊库对于高校化学学科科研的文献保障状况研究:以上海师范大学化学学科用户近五年SCI收录论文为例[J].图书与情报,2012(2):108-111.

[ 8 ] 郑州大学介绍[EB/OL].http:///gaikuang.htm.

[ 9 ] Garfield E. The history and meaning of the journal impact factor[J].JAMA,2006,295(1):90-93.

[10] 蒋宇。基于Web of Science收录统计评价研究:以宁夏大学2001―2010年SCI论文为例[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297-300.

[11] 李瑞芹,刘芸杰。2005―2009年SCIE收录山东农业大学论文统计分析[J].情报探索,2012(1):48-50.

[12] 张雯。SCIE收录华南师范大学科技论文统计分析:以1999―2011年统计为例[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19-23.

[13] 胡兵,王昌度,许颖。从SCI看我国科技论文的国际地位[J].图书与情报,2001(1):27-29.

[14] 彭晓东,张洁,魏群义。采用SCI-E对重点高校学术研究的统计分析:以重庆大学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0(6):105-110.

[15] 2013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EB/OL].[2013-10-10].http:///ScienceEvaluateArticalShow.

aspx?ArticleID=95277.

[16] 中国国际科技论文被引用次数跻身世界前五[EB/OL].[2013-09-27].http:///2013-09/27/c_117539394.htm

[17] 郑州大学网上新闻与公告[EB/OL].http:///msgs/vmsgisapi.dll/onemsg?msgid=09092810122723

39795.

化学研究论文 篇5

一、尽快去找你现在的化学老师,让他告诉你以前学过的最关键的知识点是哪些,然后在短期内补上,目的是能够大致跟上现在的教学进度,能听懂老师讲授的新知识点。摆脱"差生"的困绕。

要想进步,必须弄清楚导致这化学成绩差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常用的几个公式、概念没记住,还是很重要的几个基本解题方法不能熟练应用,或者是初中的一些重点知识没有理解透彻等等。象摩尔、物质的量浓度、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差量法、守恒法、离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其相关计算等,是高中阶段出题的核心内容,有一个地方弄不清楚,就有可能造成学习上的困难,有几个弄不清楚,就可能沦为"差生"的行列。找准之后,赶紧把关键的知识补上,补的时候要想办法让你现在的任课老师"一对一"地进行辅导,手把手地教会你"补"的方法。同时要特别注意处理好研究课本与做题的关系。研究课本与做题的精力分配可以是4比6甚至3比7。所谓"研究课本"是指一字一句地阅读课本内容,画出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内容。有任何不理解的地方,经过短时间的思考后要马上去问老师,认真听老师的分析,纠正自己理解上的偏差。做到这一点,你就会发现,甚至顿悟:"原来是这样啊!"那些平时困绕你的许多问题,答案原来就在课本上!你甚至会为此而感到悔恨:"我怎么连课本都没有仔细地看过一遍!!!"至此,你才明白,原来你并不笨,只是当时没有研究课本而已。但是,一做题,你可能又没有了信心:有不少的题你根本无从下手。

因此,要学好化学,必须做一定量的习题,"4比6"的意义就在于此。把化学归为理科,原因大概也在于此。不过这时,你心里一定要清楚:你没有必要做对每一道题!能做对60%~70%就达到目的了。在从"差"到"优"的转化过程中,是不可能"一步登天"的。实际上,研究完课本后,会做50%的题就不错了,有30%的题感到似是而非,有20%的题根本就不会,这是正常现象。但是,研究完课本不马上去做题,过一段时间后再做,你不会的题目就会上升到60%。因此,看书固然重要,做题更重要。看完书"马上做题"是关键。只有通过做题,才能检验你对课本的理解是否正确。并且,只做课本上的题也是不够的,每一节都要做一些任课老师推荐的课外习题(但是题量不宜太大,以时间不超过30分钟为宜),进一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通过做题,你就逐渐的有一些问题产生,有一些奇思妙想出现,你就会发现你也可以象那些"优秀生"一样,经常去问老师!经常与老师交流。然后你就会体会到:学好化学原来如此简单。在此基础上,你还会逐步体会到:只要方法得当,只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每一个学科都能学好的。

二、争取在课堂上多表现自己,把自己的理解说给老师听。

现在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集体授课"。其最大弊端是不能很好地进行"因材施教"。这对成绩不很理想的学生来说是很不利的。面对四五十人,甚至七八十人,教师不可能针对每一个人的理解进行分析和解答。程度差的同学往往还没有听明白,老师就往下讲了。课堂上讲的内容,有很多时候又是环环相扣的,前面的没有完全理解,就有可能导致下面的更加难以理解,最终导致听课失败,如果课后又没有进行及时的补救(如:马上追着问老师),逐渐就会沦为"差生"的行列。

那么,身为"差生"的我,该怎么听课呢?策略是:"抢答。"不要怕回答错误,不要怕出丑,不要计较别人的善意笑声。只要你不是故意捣乱,没有人会责怪你。

在很多情况下,老师不一定知道学生哪里不懂?下面该着重讲解哪一部分?是否该"再讲一遍"?这时,老师会进行提问、设问,要求学生举手回答或集体回答。在这种情况下,你一定要积极的表现自己,把自己的理解大声说出来,让老师听到,尽可能使老师下一步的讲解是针对你的理解而进行的。

如果你时刻在准备着进行抢答,你的注意力,一定会很集中,听课的效率也一定会很高,学习就会逐渐变得轻松、有趣了。

三、上课坚决不能"跑神"!

统计结果显示;90%以上的"差生"是上课跑神造成的。"跑神"的表现多种多样,有苦思冥想其他问题的、有瞎想其他事情的、有看窗外的、有打量同学、观察老师的、有打瞌睡的,有看课外书的、有与别人说闲话的。如此等等。特别是打瞌睡,简直可以说是"严重的听课事故",是退步的导火线!是学习进入"恶性循环"的开始,是"不会学习"或"狂妄自大"的重要表现!只要你跑神,你就跟不上老师的思路,没法抢答,没法影响老师下一步的讲解内容,只能成为被动的听讲者,无法成为课堂教学中主动的参与者。

此,只有杜绝上课跑神,你才能进步,才能走出"差生"的阴影,做一个快乐而轻松的学生。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是要合理安排自己的睡眠时间,一定要保证两个最重要的睡眠时间。一个是晚上11点之后一定要开始睡觉,一个是中午要有10到30分钟的午休时间。这是你从"后进生"迈向"优等生"的第一步,即:保持旺盛的精力,杜绝"打瞌睡"。有不少同学在寻找自己学习的失误时都忽略了这一点,然而,这一点处理不当,对于中等以下程度的学习者的打击往往是致命的。你可以回忆你的学习历程,你肯定也有过辉煌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开始"堕落"的?是经常在中午时去操场打球,还是连续有一段时间总是中午有事?总是熬夜?导致白天瞌睡难耐?!特别是晚自习效率极低,完不成作业!逐步陷入了学习的"恶性循环"中!

其次,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与"三闲"做坚持不懈的斗争。所谓"三闲"是指:闲话、闲事、闲思。这是做学生的最大敌人。能控制住"三闲"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一个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

四、避免总是被老师"伤害"。

任何一个老师都不愿意伤害学生。但是如果你经常被老师"伤害",那就离"差生"不远了。老师怎么会"伤害"学生呢?当然,这里的"伤害"不是人身伤害,而是老师无意间扼杀了你的思维。这种情况主要是你没有按时完成作业造成的。我们都知道,不论干什么事情,关键在于"落实"。就学习而言,老师讲的再好--"天花乱坠","生动有趣",那当然很好,但是如果最终不落实在作业上,特别是数理化,只讲不练,一切都如过眼烟云、昙花一现,学生很难应付现在的各种考试。因此,及时完成作业,对于学好数理化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统计结果表明:成绩不理想的同学,99%与此有关。作业是考察你对课本知识理解程度的重要方法。同时,也是培养和训练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载体。每一次老师在评讲作业时,你都没有做或大部分没有做,都是直接听老师直接把答案讲出来。那么,你就一此又一此地丧失了培养和训练你的思维的机会。

学生还没有认真、细致地思考,就听到了答案,这就是老师对学生的最大是伤害。

教师是一种培养人的职业。教师都想把学生培养成国家和社会的栋梁之材,因此,负责任的教师总是想尽办法不伤害学生的思维,把评讲作业的时间一再后推,甚至宁愿不讲,而把答案以"告示"的形式公布出去。老师的这些良苦用心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理解的,因此,就有不少同学经常受到来自老师的伤害,久而久之,就沦落为"差生"。那么,当你意识到自己已经进入"差生"的行列而又想赶紧跳出来时,就必须注意这一点。在一开始的时候,你可能无论如何也完不成所有的作业,但是,你必须在老师讲之前做一部分,比如:隔一题做一题。而事实上,每一节,只要你能靠自己的努力完整地做8之12道题,基本上就可以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针对优秀学生而布置的。因此,身出"差生"行列的你,根本没有必要全部做完。具体做多少,你自己心中要有个目标,"人贵有自知之明"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只要你没有完全被老师"伤害",就会进步。有时候,进步会在"名次"上体现出来,有时候,可能只有你自己和任课老师清楚,这也是"有自知之明"。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你上课时没有紧跟老师的思路,没有积极地思考老师提出的"设问性问题",在老师把答案说出来之前你还没有进行任何积极的思考,对你来说也是一种伤害。如果经常受到这样的伤害,你听课时就会觉得"稀里糊涂"、"听不懂",这时,你要及时的解剖自己:"我是否跑神了?!"。

五、经常去找老师,把你对某些问题的理解,讲给老师听。很多时候,你觉得自己已经会了,但是再做类似的题目的时候,还是不很顺手。这说明你对这些问题所涉及的知识还没有完全理解。这时,你可以不去找老师,因为经过努力你完全可以做出答案,有时只是差那么一点点;但是,我建议你去找老师,把你的理解详细的说出来,老师一听,就会发现你知识上的缺陷或解题方法上的不当之处。老师的三言两语,就会使你的能力发生质的飞跃。事实上,这才是教师职业价值的最大体现。

六、记住化学方程式,你会马上感到化学容易多了。

化学方程式是每一次考试的重中之重。你可以去分析你所经历的所有考试,你会发现,在你不会做的题目中,有60%以上是因为化学方程式不会写造成的。特别是化学的计算题,更是与化学方程式息息相关。因此,可以断言:只会写化学方程式,可能得不到高分,但是不能准确书写方程式,肯定不会及格。在某中意义上可以说:差生与优秀生的本质区别可能就是几个化学方程式。

七、马上准备一个"备忘本",把问到的知识记下来。

每个学生都会出现"一错再错"现象,但是优秀学生"一错再错"的几率要远远小于"差生"。大量的调查结果显示:优秀学生之所以能在各种考试中保持较好的成绩,一个关键的原因是他把不会的知识真正问清楚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了。这里为什么要强调"真正"两个字呢?因为我们的"差生"遇到不会的题目有时也去问老师,也耐心地听老师讲,也听懂了。但是仅仅满足于听懂了,没有把听懂了的知识再写出来,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就急急忙忙地去做下一题或干其他事情去了。几天后考试时又遇到了这样的题,下笔写的时候,才发现写不完整,有那么一点还没有理解,"卡壳了",重蹈了"一错再错"的覆辙。若是当时问过之后,马上把它完整的写下来,在写的过程中,发现问题马上"打破沙锅问到底",就不会出现后悔莫及的事情了。正所谓"行百步而半九十"。就差一个"写下来",却道出了"优生"与"差生"的丁点区别,天壤之别!

化学论文 篇6

英文名称:Science & Culture Review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规划战略局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672-6804

国内刊号:11-5184/G

邮发代号:80-184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4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科学文化评论》(双月刊)创刊于2004年,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规划战略局主办。定位为跨学科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登载科学与人文、科学与社会以及科技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科学文化评论》的栏目设计,基本上依照国际学术刊物的通行规范,按论文、评论(包括争鸣、笔谈、访谈等)和书评等加以分类。

化学学科论文 篇7

九年义务教育是公民的素质教育。初中化学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学科,必须研究如何从学科本身出发来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服务,即通过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培养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使之具备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与此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初中化学教学大纲及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教材比较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大纲》中明确指出:“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以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它改变了以往教材中过分重视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忽视学生能力培养的弊端,而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重视了科学态度、学习方法及兴趣的培养;重视了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及自学能力;重视了通过介绍中国化学工业发展状况及最新成就,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保护环境、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这些都体现了贯彻素质教育的总目标。

中学化学教学如何体现素质教育呢?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要转变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轨

“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提出的,它们的主要不同在于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不同,即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使学生全面发展,是否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在如下几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从培养目标上看,素质教育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应试教育只重视智育。从对待学生上看,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应试教育只面向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从教学内容上看,素质教育着眼于素质的全面提高;应试教育是考什么教什么,不考不教。从教学过程上看,素质教育注重启发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应试教育则是教师一讲到底,学生只是听讲。

从教学方法上看,素质教育是师生双向活动,变讲授为训练,优选最佳的教学方法;应试教育则为“满堂灌”,学生被动地学习。

从学生负担上看,素质教育目标是当堂理解,重视学科能力的提高;应试教育是大搞题海战术,学生不堪重负。

从教学效果上看,素质教育的任务为大面积培养合格学生,应试教育侧重个别尖子学生而且多为高分低能,大面积学生不合格。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应试教育是以追求升学率为根本目的的陈腐模式,扭曲了教育的本质,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我们要坚决反对应试教育,毫不犹豫地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这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它关系到我国两个文明建设的水平,关系到我国21世纪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因此转变观念是当前中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作为化学教师应当毫无例外地把素质教育落实在日常教学之中。

首先,要认真领会大纲。新大纲是根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制订的,化学义务教材又是根据我国国情、化学学科的特点和中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而编写的。大纲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注重了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传统知识和现代知识,本学科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等各个方面的联系。因此教师正确执行大纲,就能保证化学教学从单纯的以升学为目的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公民的素质教育,从只重知识传授转变到重技能和能力的培养,从只重书本转变到理论联系实际,从只重智育转变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发展。

其次,要把素质教育的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中。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在备课时应注意制定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学生学习情感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落实,使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都能得以提高。

最后,加强学法指导,注重能力培养,这是教学观念转变的具体体现。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形成能力的基础,而能力是学习掌握知识技能的必要条件,是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水平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学法上的指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使学生的素质得以提高,使素质教育落实在日常教学之中。

二、化学基础知识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在化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中突出观点的教育及科学态度和科学学习方法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初中化学教材是按义务教育大纲编写的,它的体系是必学与选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为主与阅读和家庭小实验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比较科学的体系,使教材延深到了社会和家庭,使化学教学与日常生活、科学技术、生产劳动相联系,是一本进行化学素质教育的好教材。

因此,深刻理解大纲,钻研教材并且体现在日常教学中,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关键。化学课的讲授主要目的是在教会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制法和用途;通过一些定性的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通过化学计算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定量地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双基知识的同时初步形成用化学观点和化学方法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总之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方法,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对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上,而不能放在单纯为解题而解题的训练上。要做到这一点,化学课的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入手,可以从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中的化学现象出发,深入到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等基础的化学知识,再经过解释、练习,使学生对新知识学得实在,理解深刻,初步形成进一步学习和工作的能力。特别是新大纲和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比原大纲和教材在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方面适当降低,而在元素化合物知识方面适当拓宽;化学计算难度和数量上大幅度的降低,化学实验略有加强。这种变动适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符合义务教育培养目标。

例如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除以碳、氢、氧、铁等金属和非金属及化合物知识为主,介绍了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外,还介绍了空气、水、煤、石油、环境保护、能源、人体健康与化学的关系等与公民素质教育有关的知识。这部分知识比较零碎,庞杂难记,在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注意归纳和总结。如在学过H2,O2,CO2三种气体之后,可组织学生利用教材P.115的仪器,让学生选择仪器进行操作制取三种气体,这样从H2,O2,CO2三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开始,对实验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及实验中注意事项进行总结、归纳,然后再通过实验复习H2,O2,CO2各自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实验现象及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等。

再例如:可设计一组C,H2,CO三种还原剂实验对比,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得到系统的认识,从而使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这样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归纳总结,培养了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使他们的能力得以提高,同时促使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

三、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大纲》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化学实验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学中要坚决反对“黑板上画实验,课堂上讲实验,课下背实验”的应试模式,要把教材中选的82个演示实验认真做好。做到课前进行周密的准备,使现象明显,效果良好,让全班学生都看清楚;实验时要做到操作规范化,并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从具体观察上升到抽象思维。对10个分组实验应要求学生做好预习,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联想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认真做好记录,填写实验报告,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对于8个选做实验和10个家庭小实验,在课外活动中老师应指导和鼓励学生做,培养他们综合运用知识,善于自学和勇于创新的意识。

为保证实验成功,还应进行心理素质的教育。首先,应克服依赖心理,独立完成实验,必须自己拥有第一手资料,亲手做,亲眼看,用脑想,只有亲自参与,才能从成功中得到喜悦,从失败中通过总结得以提高;其次,应教育学生克服胆怯,怕失败、危险的心理,用科学家不畏艰险探求科学真谛的动人事迹教育学生,启发他们大胆实验;再次,还应注意向学生介绍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偶然现象,使他们心中有数,实验时踏实。

教学中应注意化学实验的教学,不断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使化学实验能力得以提高。

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教师必须以师德素质的提高促进自身教书育人素质的提高,深化教育改革,努力创造出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新的教学方法,研究学法,加强与生产生活相联系的化学知识的学习,关心最新化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重大科研成果,以学识水平和教学能力素质的提高,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