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管理系统论文(优秀8篇)

这里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图书馆管理系统论文(优秀8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图书馆管理系统论文 篇1

关键词:图书馆建设;文献资源开发;服务工作;优化管理

随着建设经济的发展,根据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绕学校中心服务高校教育发展大局,为建设和谐校园,办人民满意教育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 图书馆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和总体目标

(1)图书馆建设的指导思想。图书馆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改善创新、主动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结合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坚持面向现代化、展向世界、展向未来,以服务高校教学科研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为全校师生提供信息资源保障,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情报服务支持。

(2)图书馆建设发展的工作思路。图书馆按照高校建设创新型以及深化图书馆体制改革的要求,分析图书馆事业发展趋势,把数字图书馆、信息素养、图书馆现代建设、图书馆主动服务、图书馆为教科研、企业及社会服务等工作作为重点,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层次,开拓图书馆服务模式,重视文献信息的数字化和资源共享工作的开拓,积极推进图书馆规章制度建设,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机制。

(3)图书馆建设的总体目标。高校图书馆事业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在学校党委和馆领导统一指导下,树立科学发展观,贯彻校党委提出的建设高校化、现代化、一流的大学办学目标,认真落实以人为本、民主办学、依法治校的办学思想,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育人”的办馆宗旨,以管理创新服务为中心,以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开发、利用为重点,建立健全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发展相适应,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互为补充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使生均藏书量、年进书量等指标达到教育部有关合格高等大学评价要求。

2 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的具体目标和措施

(1)规章制度建设。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性化的规章制度已经成为图书馆现代化建设中重要内容,图书馆的规章制度是图书馆馆员及读者必须共同遵守的规范和准则,图书馆事业要得到发展,在信息和知识经济时代,必须体现出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双方责、权、利的统一,人性化管理师一种柔性管理,是图书馆管理发展的重要方向,图书馆应当坚持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以推动图书馆规章制度建设与时代和谐,与社会的和谐。

(2)人力资源管理。图书馆优化人才成长环境,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待遇留人、图书馆领导为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培训,关心图书馆职工的进步与发展,增强事业的感召力,为人才发展创造机遇提供条件,使人才个人价值实现与图书馆事业发展有机融合。为人才提供良好的环境,努力探索新的用人机制,形成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模式。

(3)图书馆现代化建设。图书馆要重视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和建设。不断完善自身数据库的建设,加强对现代信息服务理论、方法和实践的研究、力求在信息系统、信息需求、信息用户、信息服务效果等领域有新的发展。图书馆在建设期间,将进一点提高图书馆工作的科技含量,提升图书馆的信息化水平,增加存储设备,优化网络系统,升级管理软件,加强病毒防患措施,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提升网络服务能力,加强信息服务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提高系统对基础业务工作与读者服务工作的保障能力。

(4)读者服务工作。图书馆积极面向教学科研服务,面向地方经济建设等多层次服务体系的开拓,服务工作以读者为中心,以需要为导向、坚持效益性、公益性、坚持以人为本突出重点与兼顾一般等原则。加强服务理论与用户研究,建立和健全服务评价体系,促进服务工作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实现优质服务的目标。积极开展图书馆信息资源利用的指导,举办信息素养讲座和学术报告,强化图书馆的学术功能,积极开展读书活动,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扩大开放范围,延长开放时间。逐步尝试社会服务功能,最终实现区域共享,共建馆内互借与互联网的传递服务。

(5)情报服务工作。图书馆在情报服务方面,从人员配置,人员培训入手。积极做好科技查新服务,课题跟踪服务、重点读者服务、会员制服务等信息咨询服务工作,积极尝试科学馆员服务,在服务范围、服务层次、服务效益上有较大改进,结合数据库使用讲座,信息检索上机实践,网络资源检索培训等实际工作,积极推进情报服务工作的开展。

(6)做好教学科研与学术交流工作。图书馆逐步承担全校文献检索课的教学选修课工作,进一步提高信息时代高校学生的信息素养,图书馆在建设期间,加强文献检索课的教学研究工作,积极推进文献检索课教学改善革,完善多媒体辅助教学,积极做好教学大纲考核方法的改革。图书馆将继续重视科研工作,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和交流,主动加强业务探讨,加强图书情报理论与业务实践密切联系的学术模式,重视课题申报和项目参与活动,不断提高图书馆服务的层次和效益。

3 图书馆主要措施

(1)落实学校办学思想和建设新规划思路。图书馆加强对学校办学定位、办学思想、发展规划等的学习宣传,开展办馆的定位、办馆宗旨的研讨,通过学习宣传和讨论,使全馆职工进一步增强落实校办学理念和各项工作任务的自觉性,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明确任务、顺利完成建设新规划的任务,努力实现新规划的发展目标。

(2)图书馆重视建设和优化管理。图书馆建设新规划期间,以教育为高校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为导向,以“同类创优”图书馆的内在要求为标准,加快图书馆办馆条件,文献资源及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强现代化图书馆管理技术手段的学习研究,开展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实践,健全现代图书馆管理规章制度,实现图书馆管理科学化,吸收读者参与图书馆建设与管理,探索民主办馆的新形式,建立全图书馆管理新机制。

(3)创新改革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图书馆在建设规划期间,图书馆要走内涵发展道路。根据图书馆事业发展需要,不断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探索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用人办法,建立公正合理,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和约束机制,优化岗位设置,改善队伍结构,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继续推进目标管理,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突出兼顾协调,加强现代化图书馆业务体系的改革研究和探索,积极构建现代图书馆业务工作新体系,建立健全现代图书馆服务新模式,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优质服务而奋斗。

参考文献

[1] 任美林,周良华。图书馆以人为本管理模式的构建[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

[2] 刘彩虹,杨玉红。论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的创新Ⅲ[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2(1).

图书馆管理系统论文 篇2

关键词:图书馆 管理系统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6-0050-01

现在所保留的古籍是古人智慧和辛勤劳作的象征,对现代文化教育有重要的影响。而图书馆则是这些古籍保存和学习的地方,对信息的传递和文化的传承起重要作用,因此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就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由于旧的管理方式是仅靠人力对图书馆进行管理,所以在管理工作量的增加下,图书馆人工管理的效率明显降低。随着科技的进步,在21世纪,各地的图书馆逐渐实行自动化管理模式,但这种管理方式还有不足之处。因此,图书馆管理系统应该跟随着时代的进步来进行一些改革,以此来实现图书馆新型化、自动化、高效化的管理模式。只有跟随时代改革,才能将图书馆的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并且让读者体会到服务的优质感。

一、图书馆管理系统现状

1.信息孤岛现象

随着图书馆的不断发展,业务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现在的图书管理系统无法满足所有的需求,图书馆存在的独立性业务体系,相互之间没有信息交流,就形成了信息孤岛现象,这种现象使读者不能方便地查找信息资源,造成了图书资源的浪费,服务不到位。例如,大学生在使用个人图书馆进行毕业论文提交操作时,还会出现重复登录的问题,这样耽误读者的时间,影响论文的提交,而读者的论文提交情况图书馆也无法通过图书馆管理系统来获得。

2.集成思路不明显

现在图书馆管理系统把重点放在了对纸质图书和文献的管理上,不关注对数字信息的管理,难以将网络信息服务集中化处理,无法顾及到图书馆的全部业务,集成化思路不明显。例如,在图书馆管理系统中电子文章、资金管理等不能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更加需要对图书馆管理系统进行改善。

3.与其他应用系统的关联性和互操作性小

因为图书馆管理业务的增多,图书馆管理系统满足不了全部的需求,若要体现图书馆的集成思路,图书馆管理系统就需要与其它应用进行完美关联和互操作。例如,现在电子书更符合读者的要求,以高效快捷的优点成为人们的首选。但是,现有的图书馆管理系统仍注重纸质图书的借阅,没有与其他应用相互关联,没有很好地利用数字图书资源,从而导致了图书馆的各项管理工作效率的降低、资源消耗量增大,不能体现以读者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二、图书馆管理系统的问题

1.欠缺资源和信息整合

图书馆每日信息量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逐渐增大,数字化图书馆在现代图书馆中尤为重要。数字图书馆和纸质图书馆是图书馆中的两大类别,但图书馆管理系统并未将两个信息进行统一。数字图书馆不能及时、准确地得到纸质图书馆中传达的信息,容易误导读者,降低图书馆操作的效率。因此,图书馆需要将数字图书馆和纸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进行集中,使图书馆的信息得以统一,从而提高服务质量。

2.业务内容局限

现在图书馆管理系统在登记用户信息、还借书等方面的应用更加广泛,并没有发挥数字图书馆的作用。这些功能不能有效的管理图书馆资源,图书馆管理系统应该发展更多的业务,如电子文档、资金管理、人员管理,来满足更多的业务需求。

3.图书馆管理核心不明确

现如今,图书馆管理系统是将图书作为中心。但是,图书馆真正的服务对象应该是读者,应该以读者服务体验为中心,然而现在大部分的图书管理系统做不到这一点。因为多数系统不能综合评价图书馆的运行情况,也无从得到读者体验图书馆之后的满意程度,缺少信息交流,容易阻碍图书馆管理,导致图书馆管理效率降低。有效的图书馆管理系统不仅可以对书籍资源进行整理,还可以为管理人员提供信息,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优化图书馆服务,从而使读者更加满意。

三、管理系统发展趋势

1.加强合作理念

现在,图书馆管理系统为了满足更多读者的需求,慢慢走向人性化。但是图书馆管理系统还存在不少的题。首先,图书馆管理系统无法兼容多个方面的信息;其次,设计者设计的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也有一定的问题,例如,导致信息孤岛现象仍未改善的主要原因就是图书馆管理系统不能及时、迅速地将各类纸质资源和数字型资源整合起来。因此,图书馆应该与各方面相互合作并达成一致协议,保证各类资源的整合,只有这样才可以迅速开展各类工作,给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2.完善图书馆管理观念

管理观念对管理服务的深入认识,如果图书馆管理服务缺少管理理念,那也就只是能自动的完成一定的工作程序,难以将管理者有效的管理思路体现出来。当前图书馆管理系统大多不能体现管理者的管理理念,不清楚谁是真正的服务对象,更加注重图书的管理,而忽视了读者真正的需求。所以为了实现以读者为重心的管理思路,图书馆应该以读者为中心,设计者应该重新设计和完善对读者有利的新型管理系统。其中的重要内容是将资源、服务、管理三者紧紧地连在一起。这样才能使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日新月异,保证服务质量。

3.采用数字化新技术

当前,想要进行内部整改和提升的各行各业,都会选择利用数字化新技术。那么数字化新技术在图书馆管理系统改革中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图书馆运转中所产生的数据和信息都仅靠人工操作,那将是一项十分繁琐的工作。但如果利用数字化新技术对图书馆所产生的数据和信息进行科学、高效的处理,也许还会挖掘更多的信息。同时可以通过数字化新技术分析各类数据,比如通过读者对各类图书的喜好程度,来对读者做出适当的推荐,使图书馆的服务令人舒适。

4.提高服务评价系统

服务评价系统可以将读者对图书馆管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系统的采集,查看读者反馈回来的信息,在读者与图书馆之间搭建交流的桥梁。若提高服务评价系统,则可以根据读者反馈的信息对管理系统进行调整,给读者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

四、结语

随着当代经济的不断发展,图书馆需要满足更多的需求,那么图书馆管理系统就应该跟随着当展脚步与时俱进,始终以读者为中心,解决图书馆管理系统现存的问题。此外,还应利用新技术对图书馆管理系统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改善,更大程度的提高管理效率,更好的传递信息传承文化。

参考文献

[1]李书宁。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发展热点与趋势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1(06).

图书馆管理系统论文 篇3

【关键词】:图书管理系统;需求;功能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高度交流与发展的时代,面计算机系统则在信息时代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脚色,随着计算机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以渗透到各个领域,图书馆也不例外,图书馆的计算机化以不容迟缓。

图书馆在正常运营中总是面对大量的读者信息、书籍信息以及两者相互作用产生的借书信息、还书信息。需要对读者资源、书籍资源、借书信息、还书信息进行管理,及时了解各个环节中信息的变更,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作者针对图书馆手工管理的现状,经过详细系统的调查,阐明了图书管理系统的需求和功能,为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打下坚实基础。

一、图书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决定要开发一个信息系统时,首先要对信息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需求分析要做的工作是深入描述软件的功能和性能,确定软件设计的限制和软件同其他系统元素的接口细节,定义软件的其他有效性需求。

获得当前系统的处理流程,在此首先假设当前系统是手工处理系统。手工处理流程大致是这样的。读者将要借的书和借阅证交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将每本书附带的描述书信息的卡和读者借阅证一起放在一个小格栏,并在借阅证和每本书上贴的借阅信息。这样借书过程就完成了。还书时读者将要还的图书交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图书信息找到相应的书卡和借阅证,并填写相应的还书信息。

抽象出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在理解当前系统“怎么做”的基础上,抽取其“做什么”的本质,从而从当前系统的物理模型抽象出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在物理模型中有许多物理因素,随着分析工作的深入,有些非本质的物理因素就成为不必要的负担,因而需要对物理模型进行分析,区分出本质的物理因素就成为不必要的负担,因而需要对物理模型进行分析,区分出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困素,去掉那些非本质的困素即可获得反映系统本质的逻辑模型。

建立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分析目标系统与当前系统逻辑上的差别,明确目标系统到底要“做什么”,从而从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导出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在对上述流程进行分析后,我们对新的图书处理流程进行整理,图书馆借还书过程如下:

借书过程:读者从架上选到所需图书后,将图书和借书卡交管理人员,管理人员用码阅读器将图书和借书卡上的读者条码2码读入处理系统。系统根据读者条码从读者文件和借阅文件中找到相应记录;根据图书上的条码从图书文件中找到相应记录,读者如果有如下列情况之一将不予办理借书手续。

①读者所借阅图书已超过该读者容许的最多借书数目。

②该读者记录中有止借标志。

③该读者还有已超过归还日期而仍未归还的图书。

④该图书暂停外借。

若读者符合所有借书条件时,予以借出。系统在借阅文件中增加一条记录,记入读者码、图书条码、借阅日期等内容。

还书过程:还书时读者只要将书交给管理人员,管理员将书上的图书条码读入系统,系统从借阅文件上找到相应记录,填上还书日期后写入借阅历史文件,并从借阅文件上删去相应记录,同时系统对借还书日期进行计算并判断是否超期,若不超期则结束过程,若超期则计算出超期天数、罚款数、并打印罚款通知书,记入罚款文件。同时在读者记录上作止借标记。当读者交来罚款收据后,系统根据读者条码查罚款文件,将相应记录写入罚款历史文件,并从罚款文件只删除该记录,同时去掉读者文件中的止借标记。

为了对图书管理系统做完整的描述,还需要对上面得到的逻辑模型做一些补充。首先采用图形的方式描述图书管理系统的用户界面,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整个系统的用户界面的一致性,同时也有国助于后续的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其次,说明图书管理系统的一些特珠性能要求。如借书、还书服务花费的时间一次不得大于5分钟等。

前面着重对借还书流程进行了说细的阐述,下面介绍图书管理系统的总体功能要求。简单的图书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下面的功能:

>借书处理:完成读者借书这一业务流程。

>还书处理:完成读者还书这一业务流程。

>罚款处理:解决读者借书超期的罚款处理。

>新书上架:输入新书资料。

>旧书淘汰:删除图书资料。

>读者查询:根据读者号,查询读者借阅情况。

二、图书管理系统的功能分析

系统功能分析是在系统开发的总体任务的基础上完成。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完成功能主要有:

有关读者种类标准的制定、种类住处的输入,包括种类编号、种类名称、借书数量、借书期限、有效期限、备注等。

读者种类信息的修改、查询等。

读者基本信息的输入,包括读者编号、读者姓名、读者种类、读者性别、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办证日期、备注等。

读者基本信息的查询、修改,包括读者编号、读者姓名、读者种类、读者性别、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办证日期、备注等等。

书籍类别标准的制定、类别信息的输入,包括类别编号、类别名称、关键词、备注信息等。

书籍信息的输入,包括书籍编号、书籍名称、书籍名称、书籍类别、作者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书籍页书、关键词、登记日期、备注信息等。

借书信息的输入,包括借书信息编号、读者编号、读者姓名、书籍编号、书籍名称、借书日期、备注信息等。

借书信息的查询、修改,包括借书信息编号、读者编号、读者姓名、书籍编号、书籍名称、借书日期、备注信息等。

还书信息的输入,包括还书信息编号、读者编号、读者姓名、书籍编号、书籍名称、借书日期、还书日期、备注信息等。

还书信息的查询和修改,包括还书信息编号、读者编号、读者姓名、书籍编号、书籍姓名、借书日期、还书日期、备注信息等。

参考文献

[1]EWinemiller,J.Roff,着。VisualBasic6.0数据库开发。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郭盈发,张红娟。《数据库原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图书馆管理系统论文 篇4

关键词:图书馆;RFID技术应用;技术创新;服务管理

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它利用射频信号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达到物品识别目的。RFID标签具有体积小、容量大、寿命长、可反复使用的特点,可支持快速读写、非可视识别、移动识别、多目标识别、定位。RFID标签不需要像条码标签那样瞄准读取,只要被置于读取设备形成的电磁场区域内就可以准确的读到。RFID每秒钟可进行上千次的读取,同时处理多个标签,高效且准确。RFID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管理,让书刊清点速度及准确率提高,可以实现书刊科学的排架上架,实现自助借还书刊及快速、准确的查找图书及提高图书馆的服务管理水平起到重要的作用。RFID技术引进图书馆,应结合图书馆的工作实际,以先进的文献服务理念和馆藏管理模式为先导,大胆的进行探索和改革,使RFID技术成为图书馆提高服务水平、实行馆藏文献管理智能化的有效手段,使图书馆用户,社会普遍受益。

1 我国图书馆应用RFID技术的基本情况分析

在我国,图书馆RFID技术的应用稍晚于国外。2006年2月,厦门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图书馆RFID系统投入正式运行,成为应用RFID技术功能完整的图书馆馆藏管理系统的国内第一家。主要有标签转换系统、馆员服务系统、自助借书系统、自助还书系统、馆藏盘查系统、智能安全检测系统等。它为图书馆带来了全新的图书借阅与管理模式,简化了图书借阅流程,大大提高了读者服务工作的效率; 2007年9月汕头大图书馆采用UHF Gen2 RFID技术正式开展新书流通和馆藏管理应用。随后国家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等相继投入使用,这些成功案例是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良好应用地有力依据。通过笔者初步统计,直至2011年底,国内已有60家图书馆应用了RFID系统或已招标准备实施。

2 国内图书馆的创新应用

RFID解决方案是一项自动识别和数据获取领域的革命性技术。RFID标签可为书籍,光盘及读者证存储唯一的标识符号,并通过这个标识符号进行快速的流通处理,库存管理及读者服务。针对图书馆服务工作和文献管理的实际需要和存在的重大问题,以开拓创新的精神自主研发RFID文献智能管理系统,以全面实现图书馆文献管理智能化,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改变旧有的落后工作理念和方式,促进图书馆现代化建设。

2.1 深圳图书馆的数字化应用

深圳图书馆数字化应用系统充分利用了RFID技术特点,形成与RFID技术相关的创新功能体系,有归顺架管理、文献定位直观导航、实现精确典藏、智能书车、辅助寻架、服务型数据采集。

2.1.1文献定位导航。以动画图示的方式显示文献所在的位置,可以不受专业的索书号和排架方式的限制,通过页面导航,直观的指引读者自助找到所需文献的物理存放位置。

2.1.2精确典藏。通过文献定位和便携式扫描和统计设备,在新书入藏、地点变更、架位变更、文献剔除、文献清点等工作中,实现典藏精确化,实时化和较高的效率。并可以纠正错架乱架的文献。

2.1.3智能书车。由RFID阅读器和计算机,通过对文献和书架标识的识别,准确确定并显示文献在的书架的具置,实现本区域所有文献位置数据额查询和传送,使得传统的书库运输车同时具备了文献上架、排架和自动寻址的功能。

2.2RFID技术在国家图书馆采编工作中的应用

RFID系统方便快捷的数据采集统计功能为文献采访及藏书剔除工作提供了有效的科学依据。

藏书剔除是图书馆藏书建设的重要环节,霍利斯于1725年提出这一概念。知识量的猛烈增加及新旧交替的速度加快,使得图书馆必须购买最新的文献并及时剔除淘汰的文献,才能保持馆藏文献的活力。图书馆工作由于业务繁忙,欠缺数据统计,图书剔除工作简单化,藏书的使用价值无法真正体现出来。而RFID技术的引进使得文献管理与建设工作有了极大的创新。国家图书馆中文阅览区自2009年下半年起以RFID技术为依托,首次以图书点阅次数作为剔除标准有选择地下架图书。

期刊的阅览次数统计是最大的难点,因为期刊只是馆内借阅,每年期刊特别是价格昂贵的外刊在征订时总缺乏读者阅览次数的统计资料。使用RFID系统后通过系统的期刊点阅统计分析报表,淘汰点阅次数较低的期刊,添加其他期刊,将购置期刊的资金有效运用。另外,RFID系统还可以方便地收集分析读者的相关资料,便于采编部门完善文献建设策略,提升图书馆的服务层次。

3 结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会有更多的图书馆使用RFID技术。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和创新,是今后图书馆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图书馆服务理念转变和文献管理模式改革所依托的重要技术手段。图书馆目前面临的许多困境,可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由RFID技术来解决。

以RFID技术应用为新的契机和技术手段,以全新的理念带动图书馆管理机制和服务模式的创新。RFID技术进入图书馆,不单是技术的引进,更重要的是带动全馆的服务工作的全面改革和提高。仅限技术论技术,是不妥当的。在图书馆建设发展中,技术始终只是手段,人文和管理因素是决定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关键。图书馆引进RFID技术只是全局角度提高服务质量的一种方法和手段,RFID技术不是万能的,无法解决所有问题。要全面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还需要在正确的管理理念引导下,通过多渠道实现。

参考文献:

[1]黄玉兰。射频识别(RFID)核心技术详解。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2]甘琳。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创新应用。[J].图书馆论坛,2007(6):8

[3]邵仰东。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馆采编工作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2(7):77

[4]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学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37

[5]孙莹莹。 RFID 技术环境下的藏书剔除工作——以国家图书馆中文图书阅览区剔除工作为例[J].图书馆建设,2011(11):51

[6]余显强。RFID于图书馆应用实务之规划与探讨[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0(2).

图书馆管理系统论文 篇5

[关键词]图书馆 院系资料室 网络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5—0407—02

一、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的网络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

1、高校图书馆的作用

高校图书馆最初是学校的文献中心,是为教学和研究服务的。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高校的图书馆包含了科学、政治、经济等各种各佯的科学资料,是学校的重要的文献和资料中心,不仅仅只是供研究教学使用,渐渐对全校师生开放,甚至是一些取得资格的社会人士。

2、院系资料室的作用

院系资料室是高校文献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学校图书馆的指导。所存放的文献资料是“专”而“精”的专业性非常强的资料,因此主要面向本院系的师生,供他们教学和或者科研使用。

3、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的网络一体化的必要性

首先,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的网络一体化建设有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节约资源和成本。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的网络一体化建设可以让双方的文献资料互通使用,避免文献资料重复购买。使得节约出来的资金用来购买更多有用的文献资料,同时节约的资金还可以用来更加有效的管理宝贵的文献资料,从而避免管理不善和管理不到位,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

其次,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的网络一体化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势互补。学校图书馆和各院资料室的使用资金是不同的,且都是有限的。因此,我们需要对有限的资金进行合理的利用,才能使得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发挥更大的作用。高校图书馆是对不同的人群开发的,应该根据学校的特色,合理布局文献资料,尽可能多的丰富图书馆的文献资料;而院系资料室因该收藏一些专业性强的学术性、科研成果、专家言论等文献,这样使得图书馆和院系资料室更具特色。与此同时,将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的网络一体化,形成一个完善的统一的文献体系,便于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的文献统一管理,且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全校师生。

最后,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的网络一体化建设有利于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复合型人才。因此,高校师生对知识的需求也是多方面的。而图书馆和院系资料室没有一体化,仅仅图书馆的文献资料不能完全满足其他院系学生的对知识的需求,切图书馆是面向全校师生的,使用率高,有可能出现图书馆提供的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因此,我们也常常看看学校图书馆占位置的现象普遍存在。而院系资料室仅仅供本院系师生使用,文献资料有时还会出现闲置状态,使得资源白白浪费了。而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的网络一体化产正好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

二、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的网络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管理不统一,文献重复建设。受传统体制的影响,图书馆与院系料室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所以图书馆和院系资料室很多时候各自为政,缺乏统一’协调,图书馆和各院系资料室只知道根据自身的需求,而随意购买自己所需的文献资料,这样很难避免图书馆和各院系资料室重复购买文献资料,使得大量的资金被浪费。而图书馆和各院系资料室的资金状况不一,能够使用的资金也是有限的,所以很多时候由于一些不必要的浪费,使得一些使用价值较大的宝贵的文献资料却因资金不足而无法购买,这真是得不偿失。

2、各院系之间文献资源建设参差不齐。由于每个学校都有着各自的特色,所以对各院系投入的人财物力是不同的,因此各院系资料室的使用资金也不尽相同。所以那些资金充裕的院系可以大量购买自己所需的文献资料,使得本院系的文献丰富,同时使得本院系的师生收益。然而那些资金不足的院系就无法随心所欲的购买自己所需了,使得本院系文献资料不能满足本院系师生的需求,这样会进一步加大各院系之间的差距。并且各院系资料室文献资料建设度不统一,会阻碍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的网络一体化发展进程。

3、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各自为政,使得文献资料利用率不高。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没能形成一体化管理,从而使得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的资料互通性降低。各院系资料室大多都只供本院系师生使用,而单独一个院系的人员毕竟有限,因此会造成一些文献资料很多时候出现闲置,然后其他院系有这方面需求的师生却无法借阅到这些闲置的文献资料,这样就形成了极大的浪费。

4、图书馆和院系资料室的管理工作人员素质不一,不利于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的网络一体化建设。院系资料室与图书馆相比,院系资料室起步相对晚一些,起点没有图书馆的高,院系资料室管理人员的知识理论和管理水平也是不能够与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相比的。因此,在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的网络一体化进程中,院系资料室工作人员所提供的服务水平不能满足一体化建设的需求,这样不利于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的网络一体化进程。

5、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的管理技术和软硬件设施不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文献资料也越来越多,传统的管理手段已经满足不了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管理的需求,从而使得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的文献资料在“借借还还”中遗失,或者是造成这些文献资料的序号和收藏混乱,从而使得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的网络检索系统不能有效的检索到所需的文献资料,这些都是图书涫与院系资料室的网络没能一体化所造成的。

三、如何加强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的网络一体化建设

1、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的文献资料建立一个统一的完善的管理体系。院系资料室应当作为图书馆的延伸和补充,受图书馆的统一指挥。高校领导应该对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的网络一体化达成共识。因此,图书馆和院系资料室的文献资料能够在图书馆的统一指导下进行管理和协调。院系资料室所需要购买的文献资料在图书馆的指导下,使之与图书馆的文献资料形成互补,并且可以互通有无。这样有利于个院系资料室和图书馆的文献资料形成各自特色,拥有各自独特的文献资料,同时双方可以形成一个统一的网络体系,将所有文献资料共享,这样更加有利于服务全校师生,使得图书馆和院系资料室的文献资料能够得到充分利用。

2、图书馆和各院系资料的采购统一有图书馆进行购买,进行合理优化配置。这样可以避免图书馆和各院系资料室各自为政,而盲目采购所需资料,使得一些文献资料重复购买,避免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同时还可以将节约出来的资金拿来采购更加珍贵的文献资料,而不会出现因资金不足,无法购买自己所需文献资料的情况。文献资料统一由图书馆采购,这样图书馆管理者就可以根据学校自身的特色,采购图书馆和院系资料室自身特色的文献资料,从而使得图书馆和院系资料室都能够有着各自的独特性和专业性。

3、学校应该加大对图书馆和院系资料室人财物力的投入,从而使得图书馆和各院系资料室能够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顺利实现图书馆和院系资料室的网络一体化建设的需要。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上各种文献资料层出不穷,信息量成几何倍数增长。为了对各种文献资料的有效管理,需要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因此,学校为了 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的网络一体化建设,必要的投入是必须的,这样才能改善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的软硬件设施,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4、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的网络一体化建设,需要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与专业技能。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图书馆和院系资料室的各种软硬件设施的使用,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的人才才能正确使用这些设备,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现有管理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同时,也要引进一批优秀的具有丰富图书馆和院系资料室管理经验的人才,才能进一步加强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的网络一体化建设。

5、进一步加强图书馆和各院系资料室的文献资料共享,使得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的文献资料能够更加有效的服务于全校师生。这需要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的文献资料的使用与借阅。从而形成所有的文献资料有图书馆统一借阅分配,各院系资料室的资料也可以通过图书馆进行对外借阅,但是各院系的师生可以优先享用本院系的文献资料。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本院系优先获得本院系资料室的文献资料的使用权,从而保持各院系的一个资源优势。同时又可以让各院系的文献资料能够扩大服务范围,使之能够更有效地利用,最终满足全校师生的需求。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各种科学技术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往往解决一个问题,需要用到多种科学知识,所以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以复合型人才为主的。因此,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必须尽可能多的了解和学习知识,这样才能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上生存下来。

总结

高校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的网络一体化建设是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也是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学校图书馆和各院系资料室为了适应高校的快速发展,与国际化的专业化的学校接轨,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的网络走向一体化是必须的。只有这样才能集中人财物力,用于学校文献资料的建设和管理,使得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真正成为学校的文献资料中心,从而更加有效的服务于全校师生,为全校的教学与研究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裴玉香孙继亮高校系资料室与图书馆走向一体化的改革开端——关于申请硕士点、博士点、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有关书刊资料评估规定的几点建议[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2年05期

[2]刘德城福建省图书馆学会图书馆服务学术研讨会总结[A]论新时期的图书馆服务——福建省图书馆学会图书馆服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3]侯心如面向21世纪的高校图书馆读者教育[A]论新时期的图书馆服务——福建省图书馆学会图书馆服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图书馆管理系统论文 篇6

论文摘要:简要介绍国外和香港地区大学图书馆专业分馆的概况,剖析了国内3所具有典型意义的重点大学图书馆专业分馆建设的情况,论述了建设大学图书馆专业分馆的必要性,讨论了大学图书馆专业分馆的特征。

1图书馆分布模式概述

高校图书馆一般可以分为两种布局模式:一种是集中式,既全部馆藏集中在一个建筑物内,提供集中服务。这是我国多数高校图书馆普遍实行的一种模式。另一种是分散式布局,即根据院系分布和读者分布情况,将藏书分散在同一校园不同的建筑群落中,或将藏书分散在不同的校区中,进行分散保管和提供服务。我困也有一部分高校图书馆采用这种模式分散式模式又可以分为同一校区分散式和多校区分散式两种模式。

2国内外大学专业分馆建设概述

2.1欧美大学图书馆的专业分馆建设

分馆制在国外发展很早,一些历史悠久的大学尤其如此。如美国哈佛大学拥有怀纳德图书馆等100个分馆,斯坦福大学拥有以格林图书馆为首的24个分馆,再如美国的康奈尔大学,以奥林图书馆为中心馆.共设有尤里斯图书馆(既本科图书馆)、非州研究图书馆、法律图书馆、数学图书馆、昆虫图书馆、安尼克斯图书馆等l6个分馆。英国的牛津大学更有120个分馆。

国外分馆制形成的主要原因,一是由历史传统决定,即能分权则不集中,二是大学校区大多规模大且很分散,三是文献经费来源渠道的多样性。

2.2香港地区高校的专业分馆建设

香港的高校图书馆普遍实行分馆制度。如香港大学图书馆分为6个专业分馆,冯平山图书馆、吕志和法律图书馆、教育图书馆、音乐图书、牙医图书馆、医药图书馆;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也分为6个专业分馆,崇基学院牟路思怡图书馆、新亚书院钱穆图书馆、联合书院胡忠多媒体图书馆、李炳医学图书馆、建筑学图书馆、法律图书馆。

2.3国内高校图书馆专业分馆建设概况

我国高校图书馆多数都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建立的,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是采用的集中式布局模式,即便是后建的高等学校也都延续了原有高校的传统。

据文献记载,厦门大学是实行分馆制改革的先行者.其变革始于1998年.此后则有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南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陆续跟进:由于每一所大学的地域、历史、环境、资源、规模等情况各不相同,其冈书馆的分馆建设也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

①厦门大学:1998年2月,厦门大学以文件形式下发《厦门大学公共服务体系(图书资料系统)管理体制改革试行条例》,条例明确规定“取消院、系、所原有的资料室,按学科门类建立图书专科分馆”,“分馆隶属于校图书总馆,南总馆统一管理,纳入总馆的工资总额动态包干管理体制”,“没分馆的院、系、所一律取消所有的图书资料人员编,有的图书资料人员由总馆考核选用和统一调配”等事项:通过几年的工作.厦门大学陆续成立了5个分馆,即经济与管理分馆、法学分馆、文史分馆、理工资料中心、成教职敦分馆,这些分馆与重点研究所资料室及总馆共同构成厦门大学图书资料服务系统。

②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分馆建设从2001年起步.末要目标是建立全校统一的文献保障体系,分馆建设以院、系、所资料室转型为基础.以网络联合目录数据库为特色一当年有5个院、系、所资料室北大中心馆签署了资源共享协议书.正式成为分馆。在其后的4年时间里,分馆发展至14个:现在以北京大学中心馆为核心的全校文献保障体系已步形成。

③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分馆建设的丰要闷的足形成校文献信息资源及服务的合理布局:主要做法是将蒋下已有一定基础的院系图书资料室逐步发展扩大,建成相应的研究型专业图书馆。月前全校已建有6个专业书馆——经管图书馆、建筑图书馆、法律图书馆、人文图书馆、关术图书馆、医学图书馆,专业馆主要为各自学科的教学科研服务大部分专业馆隶属于所在学院,其馆舍、文献资料、设备.人员以及运行经费等均由所在学院提供。

3大学图书馆实行分馆制度的必要性

3.1建设研究型大学的需要

研究型大学需要强有力的公共服务体系支撑,而文献信息系统是高校公共服务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从文献资源的建设和基于资源的服务而言,仅仅依靠中心馆本身总有一种力不从心或鞭长莫及的感觉,专业分馆的建立是对此缺憾的有效补偿。

3.2学科建设的需要

现在国家正在实施211工程建设和985工程建设,学科建设是每一所大学都非常重视的问题,学科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一所大学的办学实力和水平,决定了一所大学在全国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地位。实行分馆制,为重点学科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资源保障和高质量的信息服务,通过馆员对信息的搜集、整理、整合,把研究人员所需信息及时传递给他们,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进而促进学科建设的快速发展。

3.3专业评估的需要

目前高校专业评估正在陆续开展,专业文献资源的保障程度是专业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实行专业分馆制可以集中人力、物力进行专业文献资源的建设,将某一专业的信息资源高度集中。有利于强化信息服务的针对性和准确性,为专业评估做好准备工作。

3.4节约藏书空间的需要

集中式布局的图书馆藏书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要受到空间的制约,而学校又不能通过循环往复地翻建新馆舍来解决问题,分馆制则是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案。实行分馆制可以缓解藏书空间紧张的矛盾,可起到藏书于民、藏书于院系的作用。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存储技术的发展为文献分散存储条件下实现资源的共建、共知和共享创造了有利条件,文献存放的物理位置不再重要,读者利用网络可以随时跟踪所需文献的去向,按图索骥找到自己所需文献。

3.5节省经费的需要

实行专业分馆制后,可以将原学校下拨的图书经费和各院系用于图书资料的费用统筹使用,减少重复浪费,有利于建设高质量的藏书体系。

3.6方便读者的需要

根据用户利用文献最省力法则,用户总是希望通过最省力的途径获取他需要的文献,专业分馆选址通常在所在院系的建筑物内部或附近,读者利用文献就像利用实验室一样方便,足不出户就可查阅资料。分馆制度的实施可以使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走进学院,走进专业,贴近读者。

4中心馆与专业分馆的特征讨论

4.1中心馆与专业分馆的管理体制

中心馆和专业分馆的管理体制可以采用3种方式:一是高度集中的统一管理方式,即“统一人事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规章制度、统一组织文献信息资源、统一网络环境等”,就是行政上具有隶属关系;二是高度分散业务指导方式,即中心馆只对分馆进行业务上的指导,比如分类编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问题,行政上无任何隶属关系;三是二者相结合的方式,即根据分馆的客观条件有的实行统一管理,有的则实行业务指导。一般而言,多分馆管理过程中应尽量采取集中统一的管理方式。“对于一部分分馆来讲,分散式管理更有利于发挥分馆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实行分散式管理,在管理模式的选择上应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4.2中心馆与专业分馆的任务划分

中心馆负责全校公共服务体系中文献信息资源的总体规划和协调,并围绕信息资源的建设、开发、利用制定相关政策,为信息资源的共知、共享搭建公共平台,协调各分馆的关系,为学校师生提供全面、系统的信息咨询与利用服务。

“专业分馆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服务对象,即相关学科的院系、专业的需要,开展与有关院系相关的文献信息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并以“专”、“新”、“精”、“全”的特点,全面、系统、深人地为读者服务。”

4.3中心馆和专业分馆的文献资源收藏范围

中心馆和专业分馆的文献资源应各有侧重,“总馆的文献收藏学科范围和学术级别比较广泛和丰富,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在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和学生素质教育中具有基础性、通用性、交叉性的文献,特别应成为总馆的收藏重点。对于其他分馆的收藏所不能涵盖的文献资源以及一部分大型的经典参考工具书和具有长期收藏价值的重点文献,自然也应该包括在总馆的收藏范围之内。文献类型应以正式出版物为主。“而专业分馆的文献收藏以本专业设置的学科范围为主,文献学术水平以研究级为主,同时也可适当考虑收藏少量用于学生基础课教学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崎专业分馆文献的收藏原则:“专业用书重点收藏,相关用书(交叉学科)适当收藏,无关用书不人藏,注重学科的学术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收集本学科文献资料时范围要大、种类要多、复本要少。应积极拓宽专业文献的收集范围。不仅要收集专业性的图书、期刊,还要收集专业性的非正式出版物,如内部资料、会议文献、学术报告等。

4.4中心馆与专业分馆的文献资源协调

中心馆与专业分馆应该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下进行文献资源的建设与协调。“总馆在学校文献资源配置方面应起到总规划设计者的作用,在科学客观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合理进行校园资源布局,提出资源建设总体方案。而专业分馆则应加强与总馆以及与其他分馆的合作协调,从学科领域、学术级别和文献类型等角度进行合理分工,减少重复购置,加强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建设水平和利用的效率。”畸业分馆的文献应该是动态可调整的,可以根据本专业教学和科研的需要随时从总馆补充或返还。

4.5中心馆与专业分馆的文献加工与编目

文献加工与编目标准化是实现全校信息资源共享的基本条件,因此,统一标准,实行规范化作业是中心馆和专业分馆必须共同遵守的原则。文献加工中涉及到文献标引、分类、编目等都有国家和行业执行标准,或者结合本校实际制定的工作细则,这些对中心馆和专业馆都有约束力。“总馆应能提出和促进实施统一的业务标准和数据规范,建立适宜的文献采购和文献编目合作机制,以实现对全校各分馆数据资源的方便交换和对文献资源实行统一报道。专业分馆应根据统一的业务标准规范,积极采用与总馆和其他分馆一致的作业方式,”为文献信息资源的全校共建、共知与共享奠定基础。

4.6中心馆与专业分馆的服务对象

中心馆和专业分馆的服务对象应该按照读者的专业不同或研究领域来划分。“总馆服务对象的主体是全校范嗣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教师和各类各级学生。而专业分馆的服务主要面对本院系的教师和学生。同时也应适当地为外院系读者的特殊文献需求提供服务。”

4.7中心馆与专业分馆的网络管理平台

图书馆管理系统论文 篇7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创新;基本思路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9-0302-01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简单地以物质文化建设为目标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目前社会公众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普遍提高。21世纪是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时代。科技创新与知识创新对于社会经济的高速稳定发展日益重要。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在社会文化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创新是学习型社会的标志性特征,是推动我国人力资源建设、为实现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的保证。因此图书馆管理的创新是势在必行的。

一 图书馆管理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图书馆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据民政部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县级以上城市约有2770家图书馆。无论在图书馆总数、馆藏书籍数量以及馆员人数上,我国都排在世界的前列。这是我国对图书馆事业的重视程度的体现。不仅如此,我国在图书馆的管理方面也在不断改进,与过往相比,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图书馆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得到了普遍重视。目前关于图书馆员培训、职业继续教育以及馆员职业生涯规划等许多体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人性化的措施已经逐步纳入了图书馆的议事日程,并且不少图书馆在该方面已经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2.关于图书馆内部管理的意识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除此之外,随着社会公众的意识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实施,政府部门以及相关组织机构对图书馆事业的关注与支持力度也越来越大。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图书馆事业从整体上看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从当前世界图书馆管理现代化的整体趋势来看,我国图书馆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以及不足。首先,图书馆工作人员能力水平偏低,这是由于许多图书馆多聘用退休工作人员,而并非按需引进专业化、高层次的人才造成的。这也导致图书馆在管理过程中不能完全达到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其次,图书馆内部管理方面对人文方面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管理者将较多的精力集中在技术层面的改进,使得管理与发展存在不协调。再次,图书馆行业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明显不足。

二 影响图书馆科学管理的主要因素

通过对我国图书馆现状的调研分析发现,影响我国图书馆科学管理、创新管理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传统管理思想对改革创新的束缚

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思想比较偏重书本,工作人员将工作重心主要放在馆藏内容的管理上。例如传统的图书馆管理规定主要是针对读者设定,主要作用是预防图书馆书籍的损坏,很少考虑对图书馆社会信息需求的变化,对于图书的利用率也缺乏有效管理。

2.体制与机制对图书馆管理的束缚

我国目前现行的图书馆管理基本上是“条块分割,各自为政”,未能从全国的宏观层面对图书馆进行统筹规划和分工协调。行政指令对图书馆的干预较多,如图书馆馆长的任命直接由上级部门进行任命,部分馆长在出任前甚至没有图书馆从业经验。而国外比较发达的图书馆基本上都采用分权分散管理型,图书馆的馆长任命采用公开招聘和直接任命两种方式,要求比较严格。

3.对图书馆地位与作用的认识的欠缺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图书馆建设得到了国内外相关组织的普遍重视,具体表现在扩建新建图书馆、增加图书馆经费、注重图书馆建筑设计等。但是依然存在如下问题:在国内,由于图书馆非盈利、社会公益性等特点,图书馆业务一直被置于行政边缘,政府部门对图书馆的管理采用行政管理的方式,导致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等问题比较突出。另外,图书馆知识导航以及社会教育的作用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相关组织和部门对图书馆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存在着严重的认识不足。

三 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基本思路

1.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指导思想

在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目前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是走极端路线。例如在对待西方管理理论方面,或者是抱着传统守旧的思想拒不接受,或者是对西方的管理理论趋之若鹜,全盘接受。尽可能立足我国的现实情况,充分吸收两者的优点长处,使之有机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套为我国图书馆管理量身定制的管理理论。总之,我国图书馆管理的创斯必须以中国特色理论为指导,立足当前,着眼未来,以实事求是为基本原则,在现有的条件下,利用各种资源及理论经验,统筹安排,保证图书馆的协调运转,实现效益最大化。

2.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基本原则

图书馆的创新管理是时下图书馆管理发展的主要趋势,但是必须遵循以下4个原则才能保证图书馆事业又快又好的发展。第一是系统性原则。第二是人本性原则。第三是可行性原则。

3.图书馆管理创新的科学管理体系

图书馆的管理体系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图书馆外部管理系统,二是图书馆内部管理系统。外部管理系统通过服务与宣传,赢得外界的理解与支持。内部管理系统主要是理顺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得图书馆整体功能得到最优化配置。

(1)图书馆外部管理系统。影响图书馆管理的外部环境主要指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这些都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支柱,图书馆必须不断协调内部资源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

(2)图书馆内部管理系统。图书馆内部管理系统是图书馆管理的核心,是图书馆打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的基础。因此在图书馆管理创新过程中,必须时刻以打造良好的内部管理系统为目标,切实使图书馆的各项资源得到最优的配置。

四 结语

本文在分析图书馆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首先对图书馆管理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其次指出了传统管理思想对改革创新的束缚、体制与机制对图书馆管理的束缚、对图书馆地位与作用的认识的欠缺等对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影响;最后,从图书馆管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科学管理体系等方面对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基本思路进行了探究。

参考文献

[1] 白海龙,赵胥炯。图书馆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分析[J].晋图学刊。2007(3):63-65;69

[2] 胡昌标。如何用统计软件SPSS分析试卷信度[J].科技资讯,2006(17):146

图书馆管理系统论文 篇8

关键词:图书馆系统,缺陷,对策

数字条件下决定图书馆服务模式及发展观念变革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是图书馆所使用的计算机系统,现有图书馆系统在不断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最新成果过程中,逐渐实现了功能的初步集成和版本的不断升级,在满足用户需求、实现管理自动化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相对于用户日益细化和复杂的需求及网络资源的迅猛发展,现有图书馆系统依然存在重大缺陷。

1现有图书馆系统的缺陷

1.1自动化与智能化的差距

自动化的实质是将传统分工条件下的图书馆业务内容以计算机替代完成;智能化的实质则是以计算机系统为核心,围绕目标重新进行分工、并在自动化基础上实现主动式搜索、分析、判断,甚至提出处置预案的系统模式。同时,智能化要求在各子系统之间消除沟通障碍,实现无缝联接,即在更高层面上将人与机器纳入统一的管理系统,形成“人机系统”。图书馆目前所使用的系统在部分实现自动化的同时,离智能化的要求有本质性差距。

1.2服务全面化与服务全维化的差距

图书馆服务的全面化理念主要基于用户的需求,即强调为用户提供涉及文献信息保障、文献信息服务、情报研究咨询、信息素质教育等方面的全方位服务。全维化服务的“全维”,不仅包括全面的涵义,而且包括空间、时间、物质、方式等内容,强调在统一的“人机系统”管理下,提供超越时间、空间、信息壁垒等障碍的服务。

1.3被动型与主动型的差距

即使在图书馆数字化运动进行若干年后的今天,图书馆服务的本质属性依然是被动型,即使是科技含量较高的查新、咨询等业务依然基于用户的需求展开工作。主动型服务则强调图书馆的服务在法律许可范围内必须融入每一位用户的发展、国家及社会每一项事业的进步,要求在图书馆系统的科学管理下图书馆服务参与、渗透进入各领域。

1.4汇总型与跟踪型的差距

图书馆是文献信息资源中心,目前资源中心的性质主要是“汇总型”,即对文献信息的收集、整理,以及对部分内容的分类、总结。跟踪型则基于时代的发展属性、文献信息的增量趋势,强调图书馆不仅具有对“既有”文献信息的汇总功能,更具有对“将有”文献信息的感知和跟踪功能,以此拓展图书馆的延伸服务。

1.5信息单管与信息共管的差距

图书馆是用户(包括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图书馆,现有的图书馆信息管理方式基本是图书馆管理者对信息的单向管制,用户一般只具有参与权,由此造成信息选择不透明、决策不科学、管理效能低下及沟通障碍等问题。图书馆信息共管则强调在分级权限下,用户成为图书馆管理者的组成部分,成为信息终端之一,以此消除传统手段的弊端,并真正实现用户的图书馆的目标。

2图书馆系统的发展要求

2.1系统应突破时间障碍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图书馆服务超越时间障碍提供了可能性,快速反应、即时沟通成为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重要要求。图书馆系统应在保持现有水平基础上,主动关注、跟踪相关学科信息发展,主动参与、融入相关领域进步,从而在服务时间上实现“提前性”,即不仅追求满足用户需求的最短时差性,更追求服务融入用户发展、甚至引导社会进步的超前性。2.2系统应突破空间障碍

图书馆系统应实现虚拟空间和物理空间的合理组合,借助网络和现代化通讯工具建立无所不在的图书馆服务,使用户可以超越空间障碍获取所有需要的信息。同时,系统应消除图书馆资源与网络资源、各类机构资源等的联接缝隙,构建统一的信息服务空间,从而实现泛在图书馆的目标。2.3系统应突破资源整合障碍

图书馆不仅拥有文献信息资源,更拥有其它有形资源:图书馆人力、物力、财力等;无形资源:图书馆影响力、协调力、沟通力等。图书馆系统应实现对诸种资源统一的合理配置、调度,各类要素的科学组合,从而实现微观层面满足用户需求、宏观层面促进社会发展的目标。

2.4系统应突破应用技术指标障碍

图书馆系统应在图书馆内部、图书馆之间、图书馆与各类机构间实现应用技术指标的统一;同时,实现与网络技术指标的统一,从而实现各单元的无缝联接、信息的无障碍流动,从而使单位图书馆成为总体网络服务的信息节点和信息门户。免费论文参考网。应用技术指标的统一将极大的提高图书馆整合相关资源、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并从根本上为图书馆系统的技术兼容、功能集成创造条件。

2.5系统应突破服务方法障碍

图书馆系统不仅应能够采用多种方法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更应在诸种方法之间实现整合,要求提供既能够满足图书馆常规发展需求,又能够体现各图书馆特色的服务。

3未来图书馆系统构成

未来图书馆系统应以计算机为核心,以网络为平台,将每一个参与图书馆事务的人员、每一件被使用的技术装备、每一种被纳入管理的资源、每一条可控范围内的信息、每一个显性或隐性的目标等要素进行整合,实现图书馆综合管理的目标。系统构成应随科技进步不断调整,但从总体看,应包含以下子系统。

3.1 管理系统

要求在分级管理体系中能够围绕图书馆发展目标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和共管模式的形成,要求在提高决策科学化程度基础上不断提高时效性;要求能够整合图书馆资源及网络资源,形成决策依据和决策预案,同时能够有效防范非法行为的侵害。

3.2通信系统

要求能够在图书馆内部、图书馆与用户、图书馆与各类机构、图书馆与互联网之间无缝联结的形成。在形式上,必须实现对多种通信方式的集成。

3.3情报系统

要求能够对图书馆资源、各类机构资源、网络资源实现主动跟踪、搜索、分析和预判。免费论文参考网。

3.4服务系统

要求能够在传统服务领域实现任务的自动配置和管理;在数字资源、情报研究、咨询、信息素质教育等领域实现服务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图书馆系统的一切改进和发展最终必须体现在服务系统的效果提高之上。

4图书馆系统的发展对策

4.1加强理论研究

必须在理论层面加强对系统重要性的认识和判断,必须认识到:在科技进步的今天,图书馆工作和服务模式改进的根源其实主要源于图书馆系统的发展,其蕴含的核心理念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同时,必须积极展开相关研究,高校图书馆和科研院所图书馆拥有强大的科研力量和信息资源,更应密切关注图书馆系统的发展问题。

4.2加大实践力度

在现有条件下,可以尝试单位图书馆特定功用系统的开发,并力争集成更多功能。同时,应在更高层面上,由大型图书馆牵头研发相关战略级系统,在条件成熟时,可以考虑建设覆盖全国图书馆的整体系统。在技术应用层面,积极利用现有的成熟技术是展开相关工作的突破口,同时,在法律许可范围内,必须加强对其它领域、特别是军事领域系统的借鉴力度。需要注意的是,各级图书馆在展开相关研发工作时,必须使用标准技术规范,同时必须结合自身特点和定位。

4.3变革服务制度

图书馆制度变革必须适应科技发展带来的用户需求变化。在数字条件下,用户更加需求超越时间、空间障碍,综合多种资源的即时性服务,为此,图书馆应不断掌握用户需求、发现服务问题,在变革服务制度中为图书馆系统的建设和改进提供依据和方向。

4.4加强人员培训

图书馆系统要求所有参与图书馆事务的人员都能够成为共管模式中的信息终端,因此,人员培训既包括对工作人员的培训,也包括对用户的培训。在培训手段上,应结合传统方式和现代方式。

4.5运用多种手段

图书馆系统的建设涉及多种领域和技术,许多项目单凭图书馆力量很难完成,因此,必须运用多种手段进行建设。在现代分工条件下,完全可以借助市场力量进行项目的分拆建设,图书馆进行总体规划及合成即可。免费论文参考网。

5结语

图书馆发展至今,面临网络服务和网络资源的严峻挑战,面临用户需求不断提高的巨大压力,图书馆必须借助强大的系统才能实现为用户提供满意服务的目标,才有可能在与网络服务的竞争中生存下去。图书馆系统的发展要求综合科技进步中的最先进技术成果,我们对此应予以高度重视并尽快展开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宝燕。香港公共图书馆系统工作特色及其启示[J].图书馆论坛,2007,(4):171-173.

[2]黄迎燕。华盛顿大学的图书馆系统介绍[J].专利文献研究, 2007,(6):40-41.

[3]徐芳。浅谈高校图书馆系统的管理模式[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30):3-5.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