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论文优秀6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整理的有效教学论文优秀6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有效教学论文 篇1

在传统的教育活动中,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一个知识的传播者。但是随着新课改的实行,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也由过去的师道尊严变成了现在的平等、民主、朋友的关系。情感是学习的动力,只有学生的内心发生了改变,当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他们才可能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也由以前的知识的接受者变成了学习的主体。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只有师生之间关系和谐,才能够把课堂的人际关系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教师也能够欣赏学生,认识到学生的不同差异,能够面对不同层面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能促进有效教学的实现

在教学的过程中,有很多的方法都可以促进有效教学。我认为主要是这些方面。首先是教师的精心备课讲课。作为一个教师,备课是非常重要的。备课的重要性就是要做到心中有数,要把课文内容备厚,对教学的环节要做到清晰化,能够对课堂上出现的生成有所预测。其次就是针对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我们知道每次授课的内容都会有所变化,当我们面对不同的单元不同的课程,都要有多重的教学方法。有的课程需要学生的自主学习就可以解决,教师就不需要再做无用功了,如果有的课程需要学生的演示和合作,我们就要带领学生对广泛性的有标志性的问题进行探究,然后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再次的进行讨论和综合分析。当然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不要死板套用。而恰当运用多媒体可促进有效教学的实现。

1.媒体教学可以全面传递教学信息,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多媒体技术就是通过视觉和听觉等等多方面的感觉体会,赋予知识以具体的形象,从而使知识更容易的被学生理解和体会。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总是倾向于中等的学生,最后造成饿的吃不饱,饱的吃不下,学生不能够很好的发展。但是当我们运用多媒体技术介入语文课堂后,我们可以感受到大家都能达到满意的程度。如果我们把这样的一节课比作是一次旅程,每个学生都能从中有所受益,收获满满。我们在平常的语文课堂上应该经常运用多媒体工具来辅助教学。尤其是当我们实施了新课改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进一步得到了肯定,教师应该摆正自己在课堂中的位置,引领学生思考,引领学生学习。

2.信息技术使语文更具美感,全面提高教学效率

语文学科的特点,使语文更具有人文性和美感性,我们怎么来将一节语文课上的风生水起,使学生能够在开心中学习,在学习中开心和感悟呢?一节好的语文展示课,不仅仅是教师人格魅力的体现,更是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这样的学习课堂经常是课上完了,但是我们还有余音绕梁,欲罢不能的感觉。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上就很好的扮演了教师助理的作用。首先是字词的展示,我们传统的课堂经常是以读和背为主,如果来默写的话就会耽误时间,影响整个课堂的进度。但是当我们用多媒体就很好的避免了这样的不足。其次是课堂内容的展示。现代的语文教师几乎可以不用板书,大部分的教学内容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完成。我们可以通过一组组真实的图片、音乐和视频,带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了解不同文章的风格和特色,然后再通过问题展示的方式,让学生对我们探究的内容做积极的讨论,从而总结语文学习的规律来应用于生活。就拿我们在语文课堂中的难啃的骨头诗歌赏析来说吧,我们知道诗歌都具有音乐性、节奏型、简洁凝练的特点。如果我们在多媒体教学中通过展示朗读的方式来背诵,再对诗歌的背景和作者来进行介绍说明,然后借助于画面的形式来表现,就能够很好的了解诗歌的内容。我们可以通过名家的赏析来进行分析,这样就很轻松的解决了问题。我们不必要把诗歌讲的支离破碎,应着重欣赏诗歌整体的美感。所以对于语文老师而言,怎么在课堂中更好的运用信息技术,在课文的内容展示中怎么运用信息技术为我们的教学服务,是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随着社会和教育条件的发展和改善,多媒体开始进入课堂,并且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为学生总是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将多媒体技术成功地运用于教学中,成为世界各国开展教学改革活动的一个新挑战。我认为教师不要过多依赖多媒体,应该恰当引进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平常的信息理论和计算机操作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对多媒体技术的掌控,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微视频、博客、搜索等多种工具,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三、结语

有效教学论文 篇2

(一)传统教学模式依旧占据主导

由于语文阅读教学内容较偏理论化,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一般采取的都是理论教学为主、学生自主探究与学习为辅的模式。在这一模式中,教师居于整个课程教学的主导位置,学生的学习状态普遍较为被动。新时期条件下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重新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尽量避免“一言堂”情况的发生,通过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来带动整个课程教学的发展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这一标准客观要求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转变。但是从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来看,语文教育工作者们在一段时间里的确进行了大量的摸索和探究,但是终究又回到老路上,传统教学模式依旧占据着主要地位。

(二)教学手段单一

除教学模式存在问题外,现阶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还面临的另外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就是教学手段单一。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们普遍存在一个误区,即转换教学模式是浪费有限课时的表现。在这样一种权衡下,大多数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都会倾向于整个教学过程采用一种教学手段。如此一来,将会直接导致整个课程教学的无变化,学生只是惯性进行学习,完全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通过教师当时的教学主题就能预知下一环节的教学内容。这样平淡无奇的学习状态无法激发学生潜意识里的挑战欲望以及挑战激情。

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通过上文论述,我们已经对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及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有了基本的认识与了解,基于这一认识与了解的基础上,笔者认为,要想提高教学有效性,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丰富资源形式

结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来看,要想提高教学有效性,首先应从资源形式的丰富入手,努力提高现有基础硬件设备的有效利用率,提高教生课内外使用多媒体及计算机的方便度,为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与整合创造出更为良好的硬件环境;同时,在资源库建设方面还要多下功夫,充分利用多种途径,完成资源的搜集、整理和利用;购买现有信息资源,组织教师自己制作和开发优秀课件和教案。比如就《飞向太空的航程》这一课程教学内容来说,传统教学模板中,儿这一课文只是作为学习和了解的部分,因此没有进行详尽的教案设计。基于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去收集与太空航程有关的内容,对教案进行新的设计,提高教案与内容的贴合度,对学生科学领域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普及。

(二)实现师生互动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扮演的角色更多属于引导者的成分,并且从过去知识提供者及知识的传授者逐步过度到知识导航者。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以自主的进行知识的查阅,掌握相关的语文阅读知识,通过这样的途径,甚至可以收获一部分教师也不曾掌握的知识。比如就都《动物游戏之谜》这一课程内容而言,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天生对动物界的好奇,鼓励学生去查询一些动物,如老虎、狮子等的游戏行为,通过观察,对将要进行的课程内容进行思考。这样一来,不仅能最大限度提高学生对课程教学的参与兴趣,同时还能有效拓展学生获取知识与信息的途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其次,教师可以借助BBS、博客、QQ等渠道或者Email与学生进行情感思想的交流沟通,也可以在网上进行作业的批改等。通过这样一些途径,教师可以及时有效的掌握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思想动态,从而对教育教学内容及方法做出及时的调整,实现师生间真正意义上的互动。

(三)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除上述措施外,教师还应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模式,努力营造良好的阅读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兴趣。比如在遇到叙事性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视频或短片,让学生立体的感受这一课程内容的来龙去脉,从而提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或者教师还可以对情景角色扮演的模式进行充分利用,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角色准备,来对阅读教学内容进行深化,让学生享受整个表演的同时,加深学生整体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三、结语

有效教学论文范文 篇3

关键词 小组讨论 有效性 主体地位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小组讨论”,就是以小组为单位,把学生分成几个不等的小组,针对课堂教学中的某一个问题,每个小组的成员之间进行相互讨论,通过讨论解决问题。然后每个小组把最终的结论与大家分享,教师进行点拨评价。这种方法的运用,让学生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学会辩解,学会总结,学会思考,所以,“小组讨论”也成为了教师普遍运用的方法。但是,好的方法并不是用得越多越好,盲目地使用只会起到反作用。那么,怎样运用“小组讨论”才有效呢?

1讨论的问题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课堂才有生机。小组讨论,是把主动权交到了学生的手上,学生只有对问题感兴趣,带着好奇心去探讨,才会真正动脑筋去思考所要讨论的问题,才能达到教师设置小组讨论的目的。而这也对教师的教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设置的问题不仅要与文本本身相互联系,还要符合学生的兴趣点。这样的讨论才具有讨论的驱动效果,才能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让学生主动去思考问题。

一位同行教学九年级《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对文本解读很是透彻,同时她对学生的认知情况很清楚,学生对学习小说大都有较浓厚的兴趣,他们很关注小说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看过小说之后印象较深的就是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的命运结局。这有利于调动广大同学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而对于刻画人物的语言的解读相对薄弱,需要重点指导。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设置了三个板块的教学,与文本对话,与人物对话,与作者对话,三个板块中与人物对话是重点内容,于是教师设置三个小问题:(1)小说用了什么样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2)这些手法体现在文章中的什么地方?(3)这些手法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特点?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中心发言人,汇总小组意见,准备发言。而且在发言的过程中,其他小组的成员点评其发言。我们看教师设置的这三个问题是紧扣文本展开的,同时,这篇小说学生读了以后,最感兴趣的也是小说中的人物,那这样的人物是通过什么样的手法来塑造的呢?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的要求很明确,每个小组都要有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进行点评,这样的分工让每个小组都有了明确的任务的同时,也存在了潜在的竞争,从而激发学生去思考、去讨论。

2讨论的问题是否具有一定的深度与难度

小组讨论的设置,是否具有价值性,不是看学生参与面的广,也不是看课堂的热闹,而是看所讨论的问题是否具有讨论的必要性,是否具有一定的深度与难度。而这深度与难度要立足文本的同时,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一次听课中,一位年轻教师教学《陈太丘与友期》,整堂课教师设置了两次小组讨论。第一次小组讨论的问题设置是:翻译课文内容,小组间相互讨论疑难;第二次小组讨论的问题设置是:对于信与礼,你怎样理解?整堂课学生参与面很广,老师抛出问题后,学生立马四人一个小组,教室里顿时只听到学生的“讨论”声,课堂很是热闹,第一个问题的讨论,学生在翻译的过程中,有的是按照参考书翻译,有的还是无法翻译。对于第二个问题有的学生说:“信,就是守信,我觉得我们不应该学习友人。”还有的学生说:“我们应该讲礼貌”等等。学生的回答显得过于肤浅。看似这是一堂热闹的课堂,教师把课堂交给了学生,但是这两个问题的设置存在很大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对文本内容的把握,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完全能借助教材上的注释自行完成翻译,这根本就没有讨论的必要。第二个问题设置太大,没有紧扣文本,并且超越了学生的认知,信与礼的真正本质学生理解了吗?他们的回答只是停留在言语之上,而没有从内心去真正理解这两个字的分量。这样的讨论对学生来说,就是让学生开口说话而已,没有话找点话来说。

3讨论的问题能否让学生“论”有所获

抛出问题,交给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来解决,教师只是作为引导,那么,问题最终能否得以解决,这是关键。同时,在整个讨论的过程结束后,学生是否有所获?所谓的收获并不是说问题解决了学生就收获了,而是在参与的讨论过程中,学生是否学会了倾听?或者是否学会了与同学合作?或者是否学会了辩解?总之,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是一种成长,一种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坐享其成的等待答案。这才是小组讨论的价值所在,意义所在。

有效教学论文 篇4

什么是“有效”、如何衡量“有效”、“有效教学”有些什么策略和方法,等等,恐怕是大家关注的问题。“有效”,《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说“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说明首先要有一个“预期目的”且这个“预期目的”是正确、明确、适切的,否则就会“缘木求鱼”,无从谈起。其次,在“预期目的”正确、明确、适切的前提下,再看单位时间(包括所花精力、物力等)所完成的工作量、所达成的目标度。单位时间里所完成的工作量越大、所达成的目标度越高,就越有效。那么用什么标准来衡量成了一个大问题,因为语文教学不像工厂生产的产品,是固定的,可以用“量”来明确评判,对于这种动态的、模糊的、质性的“语文教学”确定一个什么样的标准、选择一个怎么样的参照物,需要老师们在实践中、在“课标”指导下进行研究和总结。

我个人认为:简单地说“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那么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即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笔者从教三十多年,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尝试:

一、做好预设,把握生成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转载自载请保留出处

教师对上课的内容,先要吃透教材,明确课文的教学目标,弄清课文的重点、难点,掌握教材的主旨,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来分析教材、领悟教材。考虑学生实际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再根据学生在课上表现情况对学习中表现出来的难点及时诱导、点拨,使课堂教学焕发主动、自主、探索的活力。教师要对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都要做到心中有痕,教学无痕。而不应是心无熟识、任其发展,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就到哪。同时该准备的教具一定要准备,特别是我们低年级的学生,一张卡片、一朵小红花往往会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正因为上课之前我不仅认真钻研了教材,而且还考虑到学生在此处会有疑问。可以说我既做好了预设,又善于把握“生成”资源。这个教学环节是“有效”、甚至“高效”的。假如我一心只忙着教自己的教案,对这位学生的主张不予理会,待到教完生字再来解释一番,这样的教学,可能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课堂教学效率就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第一,教师要解放学生。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的解放学生,而不要用考试,作业压学生,课堂内活而不乱,活而有序。学习是一种由外在活动到内部吸收的过程,学习中的外化过程,是学生动口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经过头脑的加工,然后说出来、写出来或画出来、演出来,使之在实践中完成学习过程。所以有时我们班看起来比较乱,但那是在各种形式读书、讨论问题,而不是在打闹,有时却很安静,那是在听讲,是在思考。第二,妙用肯定和奖励、竞争的方法。奖励具有促进的力量,促进学生努力向前,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上的进步,不断获取学习预期的满足,适度的竞争有助于激发学习热情,竞赛可以采取自己和自己竞赛的方法,即今天的学习要比昨天好,不必和别人比,只求自己进步;也可以暗中选某一同学为目标,在学习上同他比赛,还可以采取集体竞争的方法,组与组竞争,在竞争中激发互帮互学的团结协作精神。

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第一,教师要解放学生。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的解放学生,而不要用考试,作业压学生,课堂内活而不乱,活而有序。学习是一种由外在活动到内部吸收的过程,学习中的外化过程,是学生动口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经过头脑的加工,然后说出来、写出来或画出来、演出来,使之在实践中完成学习过程。所以有时我们班看起来比较乱,但那是在各种形式读书、讨论问题,而不是在打闹,有时却很安静,那是在听讲,是在思考。第二,妙用肯定和奖励、竞争的方法。奖励具有促进的力量,促进学生努力向前,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上的进步,不断获取学习预期的满足,适度的竞争有助于激发学习热情,竞赛可以采取自己和自己竞赛的方法,即今天的学习要比昨天好,不必和别人比,只求自己进步;也可以暗中选某一同学为目标,在学习上同他比赛,还可以采取集体竞争的方法,组与组竞争,在竞争中激发互帮互学的团结协作精神。

有效教学论文 篇5

语文本身就是充满灵活性的,通常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实际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等,语文具有实用性和工具性,人们离不开语文;它能帮助人们解决难题,让人们在听、说、读等方面充分的展现自己的灵活性。其次,人们通过学习语文,更正确的辨别是与非、真善美,并促使人们为自己塑造个性美和心灵美,从而开启人们的心灵之窗并在往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超越自己的智慧。然后,学习语文能促进人与人之间更好的交流、沟通和合作、发展。再次,要促使人类逐渐向文明进步,那么就要靠积极、向上的思维,这种思维是离不开语文的教育。最后,学习语文能推进人们各个方面的发展,是学生发展的奠基石。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决定教学方法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其教学内容的灵活性制定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方案。

2农村中学语文中有效性教学的策略

2.1情境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创设

在农村教学中,由于受到客观因素的限制,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总是“照本宣科”,学生总是在枯燥的环境中被动的接受知识。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因为提倡自主、合作、创新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教学已经在当前的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再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教师为学生创设有趣、生动、形象的情境进行教学,这样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快速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情境创设方面,为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要创设直观的情景,为初三学生要创设具有自主、合作、探索的情景,同时教师最好是选取与学生息息相关、比较熟悉的事物。例如教学童话《皇帝的新装》,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可以取具有综合性的实践活动:首先,在上课之前,让学生仔细的阅读全文并提出相关的要求或者是问题;接着让学生将课文变成剧本,并在班级中选出相关角色的人员,再根据剧本就人物的性格特点充分的展现出来,在欣赏的过程尤其是注重人物的神情、语言、表情等;最后,让学生根据课本和话剧组成小组进行讨论、学习、合作。这样的教学促进学生在日常交流中更好的学习语文。

2.2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在初中语文教师的引导下,采用科学的探究方式去掌握语文内容,同时在探究中要让学生充分的体验并理解探究问题的方法,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按照大纲适当的为学生安排自主学习的机会,例如,在课堂上翻阅工具书、自行查找资料、背诵、朗读、预习等,促使学生掌握更多书本之外的知识,并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通过情景教学,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考、分析、归纳、探索中解决语文中遇到的困难,如此反复、有效的教学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洞察力、分析力和判断力。学生在这样的语文教学中,逐渐培养自己查缺补漏的能力,在不断的反思中找出自己的错误、缺点,并在合作学习中借鉴别人的优点,以便帮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完善自己的。例如教学《理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讲出:莱特兄弟是如何发明飞机、勾践灭吴、为了中华的崛起刻苦的读书等故事,促使学生深切的体会出:“只要坚持自己的理想,这样才能信心百倍的向前进”。又如在讲学《风筝》一文,通过这一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引出了对鲁迅的介绍,再根据其回顾之前所学的类似文章,串联其中的知识点,让学生自行去寻找文中的写作思路和情感。通过这样深入的学习,高效的课堂是必然的。

2.3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有效教学论文 篇6

关键词:新课程文言文教学情感效能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我们祖先集体智慧的结晶。它语言生动丰富,用词精练准确,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多不胜数。文言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介质,能让学生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所以,新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中要求7~9年级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但事实上学生面对文言文的学习,大多提不起兴趣,不想学,不乐学。为何如此?怎样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实现新课程理念,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文言文教学效能,使学生能学得愉快,学得扎实?笔者就上述问题谈谈几点见解。

一、学生为何不太愿意学习和背诵文言文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文言文?

所谓文言,一般指以先秦语言为规范的古代汉语的一种书面语言,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主要文学语言。文言文,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是相对而言的。新课标把“培养中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当作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因为语言上的差异,导致了学生阅读文言文的障碍。不喜欢文言文的原因是什么?笔者认为,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是关键。认读障碍让学生难以走进文言文,从而认为文言文“学之无用”。没了兴趣,学习的目的不明确,缺乏了应有的原动力,又怎会想学并学好?所以想要学生学好文言文,关键是让他们明确为何要学。学习的目的明确了,兴趣就会继而有之;学习的积极性有了,自然容易学好。所以在教学文言文前,有必要向学生讲清楚为什么学,学了有什么用处,用怎样的方式方法才能又快又好地学到手。学生懂得了学习的目的意义,并感到学好文言文并非难事后,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会提高,自然就会想学乐学了。

二、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文言文教学效能

学生的兴趣犹如水面,教师只有善于体察学生的个好,善于激发、引导,才能兴起波澜。一线语文教师必须树立为学生多方面发展的教学立足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多项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目标。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教学策略:

2.1精心设计导语,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文言文导入的方法很多:介绍作者、时代背景;褒扬作品的价值;引录文中佳句名言;描绘情境;简述有关故事、笑话、趣闻;制造悬念;复习旧知识;点明学习目标或是直观导入等等。目的是让学生对文章和作者有个大概的了解,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产生想学要学的动力。如讲《岳阳楼记》时,教师先介绍范仲淹的生平,突出他政治上变革求新,在恶劣的政治环境里力争强国富民,最终却被贬流放的坎坷经历,再引用文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来总结,突出强调作者的高尚品质和“忧国忧民”的爱国热忱,激起学生对作者的钦佩崇敬之情。当学生已经进入到《岳阳楼记》的情感氛围中,再让学生披情入文,认真阅读课文,然后分析讲解课文,自然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2加强诵读,在诵读中培养语感

朗读和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是提高语感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想象能力等,都具有重要作用。既然语言障碍是学生缺乏学习文言文兴趣的重要原因,我们就应该用诵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感,扫除阅读障碍。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可使学生认知文字,理清文章脉络,进而感知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体会作品的语言艺术,在不知不觉中就可以把课文中的东西化而为自己的东西。如在讲授《论语》时先让学生聆听课文朗读录音带,并结合学生的听读体会简单分析朗读的节奏、轻重音、语气强弱等基本要点,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朗读。当学生对课文已经比较熟悉的时候,再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赛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内容,慢慢缩短了与课文的距离,就为更深层次的讲解做好了准备。又如在教学《鱼我所欲也》这篇课文时,笔者先范读课文,明确朗读要点;再请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仿读,然后安排学生分组读、齐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去体会“舍生取义”的情感。再如《与朱元思书》的配乐朗读、《唐雎不辱使命》的分角色朗读等等。灵活多样的朗读活动,能够培养学生语感,获得对作品的形象感知,在不知不觉中扫除学生面对文言文时的畏难情绪,培养学生深入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能。

2.3巧用电教媒体,创设多种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为认知的障碍性,导致学生和文言文之间总隔着一道鸿沟,教师必须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形成生动活泼、主动学习文言文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优化文言文教学。若能巧用电教媒体,创设多种情境,则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选编进教材的文言文大多文质兼美。在文言文教学中,恰当运用电教媒体可以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把文字性的描述进行还原,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横在学生与文本之间的鸿沟自然就会消弭,自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例如在《醉翁亭记》的教学中,笔者充分利用图片形象再现琅琊山的美景,绘制了醉翁亭游览路线图,并在各立足点标明所见景物,每看到一处就利用从网络上寻找到的图片相互对应,使学生产生形象直观的印象,再对照课文语句,品味琅琊山特有的奇观。这一幅幅奇丽的图画语言,把学生引上了人间仙境,其情其境令人神往。再如教《水调歌头》时先播放学生熟悉的王菲演唱版“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教《三峡》时先播放三峡风光的视频,再让学生阅读课文,对比文中三峡与画中三峡的异同;教《出师表》之时,利用动画课件展示历朝历代赞颂诸葛亮的名联名句,让学生对诸葛亮的形象有初步的感知……诸如此类的方法,都能够创设出浓厚的情境氛围,调动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优化文言文教学。

2.4注重课文拓展,丰富想象,领悟主题

康德说:“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认识功能”。语文学科有广阔的想象拓展空间,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积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陈大丘与友期》时,要求学生结合现实社会,谈谈自己对于诚信的理解;教完《石壕吏》后,要求学生自编自演,将诗歌排演成戏剧;教《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一类的诗歌时,要求学生根据诗意,产生想象并绘画在纸上,比比看谁画得最好,最能体现诗意;教学《论语十则》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切身学习经验,谈谈阅读体会;在教《小石潭记》和《三峡》时,带领学生将两篇课文作对比阅读,比较文章写作方法的异同、情感表达的异同……教材内容不同,教学方法不一,多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中灵活自由的运用,能够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有效高效的教学目标。

2.5联系实际,加强个性感悟,拓宽学习空间

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提到:“心的感受性的程度取决于生动性,而它的范围取决于想像力的丰富。但是,分析的功能占了上风,必是会夺走幻想的力与火。对象的范围变得狭窄,必定会减少幻想的丰富性。”通过图画、音乐、表演等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的刺激,学生对课文的感受是强烈的,但范围是有限的。有些课文让学生深受感动,但过后回到实际生活中还是依然故我,因此,教师要懂得点拨,使学生能用课文学习中获得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指导自己的实际学习和生活。例如,学习《送东阳马生序》时,讲完宋濂在学习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后,笔者话锋一转:“宋濂当时的学习条件和我们大家今天的条件相比如何?”“我们现在的学习态度和宋濂比起来又如何?”全班静默,大家似乎都在反思着自己的学习态度。笔者请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同学们的情绪受到强烈的感染,谈起来的态度也明显认真了,很多人都对自己的“虚度光阴”表示愧疚,更进一步明确要向宋濂学习,做生活的主人;在这基础上,再和学生一起去归纳课文的主题,就是水到渠成之事了。再如学习《伤仲永》时,让学生将自己与方仲永进行对比:天资如何?勤奋度怎样?结果会如何?这样的对比,让学生明白到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无论过程如何,目标只有一个:拉近课文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距离,当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去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横在他们与文言文之间的鸿沟也就消失了,文言文的教学效能自然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6多用激励性评价,练习布置难易适度,多少适量

给予学生肯定性、鼓励性评价,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位学生,用赞赏的话语评价学生的发言,这更能激活课堂气氛。在课堂学习中,笔者对学生富有新意的回答,会及时报以掌声,发给他一个“创新卡”以资鼓励;为了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让学生踊跃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学生的回答即使不太正确,也会给予激励性评价,肯定他参与学习的积极态度;尤其对于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尽量利用难度低的题目去提问他们,提高他们答题的正确率,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自信;这些都能引发学生更加强烈的课堂参与激情,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有效性教学目标。在平时的作业布置中,笔者会认真研究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学习实际,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分层布置练习。练习注意难易适度,多少适量。如翻译句子、背诵默写的作业是必须的,要求全部学生完成,目的是既检查教学效果如何,又能令学生逐渐学会自行理解和通晓文言句子,以达到“古为今用、学以致用”的目的。而对于文段阅读类的题目,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不做要求;至于赏析类的题目,则只要求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去完成。练习分层,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既巩固了教学成果,又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了文言文的教学效能。

三、结束语

“学无边涯,教无定法”。教师必须树立为学生多方面发展的教学立足点,有一颗热爱学生的赤诚之心,有教书育人的高度责任感,努力去研究、探索、改进教法,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多项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目标。相信教师的心血一定能在教育事业的园地里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秦训刚,晏渝生。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丁莉娟,赵志日升。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