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学论文(优秀9篇)

一个好的毕业论文题目,能够提前对文章作出基本的估计。这是因为,在确定题目之前,作者总是先大量地接触、收集、整理和研究资料,从对资料的分析、选择中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直到定下题目,那么,金融学毕业论文选题应该如何选题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金融市场学论文(优秀9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金融市场学相关论文 篇1

一、引言

金融市场是指资金进行融通和金融工具的交易场所,在经济市场活动中金融市场具有主要的作用。金融市场有利于提高社会资金的利用效率,开放金融市场具有从世界各国社会中的游资和闲置的资金吸收过来,在各部门和各地区根据资金的供求状况实现资金的重新分配的机制。另外,资金市场上,资金自由流动不断追逐利益,因此资金必然流动到收益到的部门。金融市场的资金融通有利于实现资金的规模效益,而且资金融通能及时满足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变化的需要,有效的促进全社会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

金融市场的完善有利于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资金时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生产要素,如果不存在金融市场,企业就不可能具有对资金的筹集和运用的。权利,也就没有对生产要素的选择和运用的权利;同时,金融市场还可以加强企业的信用约束,增强企业的投资风险观念和事假价值观念,晚上企业的自我约束机制,促进企业自主经营和字符盈亏。金融市场的晚上有利于市场机制的发挥出正常的功能,完整的市场机制是以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等客观规律为基础,通过供求变动、价格变动、资金融通以及利率的升降等要素的作用的综合而形成的一种综合的客观调节的过程。培育和完善金融市场,资金可以顺利流动,信贷即指才能发挥调节作用,利率对企业进行经济活动才能自发的形成调节作用,金融市场的发展有利于市场机制发挥作用。

金融市场发展和完善有利于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发育,金融市场是现代市场体系中最活跃、最有渗透力的因素。它是商品交易和生产要素交换的没接,是资金在部门间、地区间、经济单位件流动,因而也是打破封闭、分割、促进全国统一市场形成和发展的有力工具。

二、宏观经济学中金融市场的作用

金融市场将宏观经济的冲击和政府政策直接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简单说的,金融市场主要聚敛功能、配置功能主要包括资源的配置,财富的再分配和风险的再分配。调节功能包括直接和间接调整宏观经济和反映功能主要包括微观经济的运行,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企业的发展动态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

金融市场主要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利率的变化影响人们为购买房产或汽车而筹资的能力。股票市场的震荡,决定了许多人养老金的价值。金融市场的收益率通过对投资水平和消费水平,也反馈到商品市场上。正因为你如此金融市场与人们的生活联系紧密,宏观经济中金融市场的完善使经济的更好的发展,更好的服务人们,使得经济发展变得更加有效率。

转移支付是指各级政府之间为解决财政失衡而通过一定的形式和途径转移财政资金的而活动,是一种用于补偿公共物品而提供的补偿支出。政府间的财政转移实质上是一种存在与政府间的财政补助,它是以各级政府之间所存在的财政能力差异的基础,以实现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为主旨,而实行的一种财政资金准仪或财政平衡制度。这种转移支付,实际上财政资金在各级政府间,特别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的一种再分配的形式。在上下级政府,同级政府之间普遍存在财政收入能力与其支出责任不对称的情况下,财政转移支付就成了确保各级地方政府都能正常履行其职能的一个必要条件。政府间的转移支付是矫正地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过程中的行为扭曲现象,弥补政府间税收分割缺陷,实现政府间的横向均衡和纵向均衡的重要手段。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应遵循公平原则、效率原则和法制化原则。

按转移支付的对象分类,可将其分为自上而下的纵向转移、横向转移、纵向转移和横向转移相结合的三种方式。按照是否带有附加条件及制定资金用途又可以将其分为一种对称性支付,而是一般性转移支付,即不要求地方政府拿出配套资金,也不规定资金的具体用途和大致投向,三是专向性转移支付,即规定所拨款项必须转款专用。

三、宏观经济中解释大萧条的原因

凯恩斯主要者认为造成大萧条的原因主要在于总需求的不足,20世纪30年代投资支出的枯竭以及总消费需求的萎缩造成经济总需求的不足,而政府平衡财政预算的企图对总需求更是雪上加霜。他们认为财政政策不当,强调财政政策的作用。货币主义者认为主要是因为货币供应量的下降是造成经济社会中大萧条的原因,在20世纪30年代美联储没能防止大规模的银行破产,而公众对银行系统失去信息,这两个因素导致准备金-存款比率和通货-存款比率剧增,货币乘数减少,从而引起货币存量的剧减,最终的结果便是经济的大规模消退,他们认为货币政策不当,从而强调货币政策的作用。

凯恩斯主要的总需求理论和货币主要的货币供给量理论都承认造成大萧条因素主要总需求的原因而不是总供给的不足。凯恩斯主义者强调投资下降使总需求不足,应该加强财政政策;货币主义者则认为货币紧缩使得总需求下降,美联储应该增加货币供给。两种解释都符合现实社会中造成经济出现大萧条的原因。如果国家采取强有力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会使得经济社会中大萧条造成的后果降低。

宏观经济学对解释大萧条的成因非常感兴趣,是因为大萧条是历史上非诚重要的经济事件,目前为止没有一种理论能够很好的解释大萧条出现的原因。一些经济学家争论说大萧条说明经济本身存在不稳定性,需要很长的调整事件才能恢复到充分就业水平,这给政府干预留下了空间。另一些经济学家争论说大萧条证明了政府政策往往是错误的,政府不应该干预经济,应该采用市场手段使经济固到充分就业的水平。总之,正因为大萧条破的原因是复杂的,不同经济学家可以从不同角度给予某一方面的解释,使得大萧条的成因成为宏观经济学争论的焦点。

金融市场学相关论文 篇2

一、概述

金融市场学课程,是学习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一个入门课程,几乎所有开设经济管理专业的高校在教育中都安排了教育任务,但是由于授课老师教育质量水平和教育方式方法的影响,学生对金融市场学的认识和最终的学习效果不尽相同,随着高校课改工作的不断深入,金融市场学的教育方法改革工作也正在稳步展开。

二、金融市场学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教育思想陈旧

之所以经济管理专业将金融市场学列为经济管理专业的入门课程,主要是因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经济管理体系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个体系的建设,与非公有制经济实体所做出的贡献是密不可分的,但是,由于受到计划经济体制下固态思维模式的影响,很多任课讲师对非公有制经济一直持排斥态度,以至于在讲金融市场学的时候,更多的内容侧重于“金融”,而刻意的忽视“市场”,这种教育方式不仅误导了学生对金融市场学的正确认识,还使学生对了解整个金融经济体的构件格局产生了影响,实属人为因素。

(二)教育环境单一

金融市场学的学习过程,不仅要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课堂解析,还要针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详细的讲解一些经济管理或者是金融市场中的案例,这些案例的时效性很强,甚至是有的相同的经贸业务在不同的金融环境下最后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这就需要老师紧扣时代发展的主题,选择较为新颖的教育案例给学生进行讲解,而不是一成不变的照本宣科。那种单一的教育环境下的实际授课效果,非但让学生达不到对经济管理学有深刻的认识,反倒会对学生今后的专业知识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金融市场学教育新方法

(一)将实践教育列为重点

金融市场学中的理论内容固然重要,但是就目前我国的实际经济管理格局而言,目前还处在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阶段,在资本市场和经济金融环境中存在很多变数,要验证所学理论知识是否正确,需要通过一定的实践来完成。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必须要将实践教育列为重点内容。这样做一是能把理论结合实践的教育模式发挥到最大效果,二是能让学生在实践岗位上总结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对以后的职场规划能有很大的帮助,三是对非公有制经济体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所起到的作用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对客观的了解我国经济管理组成能有很大的帮助,四是能让学生既能把在课堂理论过程中在实习实践中得到明确的解析,还能把在实习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困难再带回课堂上进行分析;五是通过这种主观能动性学习的转变,还能锻炼学生的自我掌控能力和一定的社会交际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在组织这种实习实践学习过程中,校方最好是能让学生接触较多的经济实体,不要局限国企和金融经管单位,因为受到体制的影响,这些单位中许多经济数据的上报过程较为漫长,而学生的实习实践周期受到一定的时间限制的,尽量找一些民营经济体或非公有制经济体给学生创造学习的机会为最佳。在这些经济体内,会计和金融措施应用较为灵活,能让学生在较短的实习实践过程中最大化的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二)增加案例教育内容

在课堂教育阶段里,理论知识是需要有实际内容来验证的,所以穿插着理论知识,期间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大量的实际案例来作为印证。这其中也包括学生通过实习实践总结出来的问题,这种问题是学生自己在日常的工作中接触到的,讲解起来既得心应手又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任课老师在选择案例的时候,不要单纯的考虑既成事实的成功案例来进行讲解,还要综合一些经管和金融操作中不成熟甚至是失败的案例拿出来讲解,因为无论是贸易还是金融经管过程,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只有最大化的规避了这些风险,才能使其获得利益最大化的成功。另外,任课老师在进行案例备课的时候,一定要参照离教育环境最近的时间段来进行选择,这样有的放矢是为了能配合理论的时效性,让二者产生自然的融合,如果拿二战时期的经济环境来套用美国次贷危机下的金融措施的话,那就贻笑大方了。与此同时,要充分地考虑中外不同经济背景和时代背景下的案例因素,不考虑经济基础而单纯的讲解外国成型的金融案例的话,那对于综合分析整个经济管理背景是不利的。

(三)与其他课程做好衔接和融合

金融市场学是经管和金融范畴里的一个基础课程,无论学生的日后专业方向是财政学、会计学还是金融学、经济学,都要将金融市场学作为基础,经济管理专业没有一个特定的学科分类概念,其中很多知识是互通的,所以在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授课老师可以尝试着将一些其他学科的内容与之想融合一起学习。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专业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还可以通过其他专业知识的学习,来印证金融市场在整个经管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能树立学生更强的学习信心,增加学生对金融市场学甚至是经管专业的学习兴趣。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金融市场学专业的新的教育方法,实际教育效果的好坏需要经过实践来进行验证,课改资源的进一步整合,会给学生带来更加宽松的学习环境,这样就能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更多的经济管理专业优秀人才。

金融市场学相关论文 篇3

金融市场学是一门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个金融子市场的运行机制及其各主体行为的科学。其课程不仅是以经济学和货币银行学等学科理论为基础,同时又是一门相对独立的现代金融实务课。金融市场学课程作为各个高校金融学及相关学科本科的专业核心课承载着重要的教学使命,金融市场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不仅牵涉金融市场上各类经济主体的资金融通和运作活动,同时与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租赁、典当、抵押、拍卖等数十种金融活动有关,而且,还要研究和分析金融市场的发育、形成、成长和发展过程,对现实中的宏微观经济中出现的金融问题都应不同程度地有所涉及。[1]这要求我们跟上市场的脚步,不仅要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传统金融市场学教学虽然很重视理论课教学,但教学方法单一,以教师课堂授课为中心,学生则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虽然教师在竭尽全力上课,而课堂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大多数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少数不自觉的学生甚至在课堂睡觉。另外,对实验课重视不足,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很差。

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金融市场学”这门课程教学设计时应时刻突出“以学生为中心”这一主题,课堂教学注重师生互动,结合这门课程特点辅以仿真实训的手段,以期能使学过“金融市场学”课程的学生能适应现行的金融毕业生从业环境和人才甄选要求。

1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课课堂教学

1.1注重“第一堂课”效应,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第一堂课,教师对学生以及整个班级学习状况有了初步认识,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往往通过教师的第一堂课的教学来判定一位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这直接影响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对后期这门课程教学效果产生重要影响。所以教师要充分把握第一次课堂教学的宝贵机会,为了培养学生学习“金融市场学”的兴趣,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对教师的陌生感与对课程的新鲜感和好奇心理,课前要做好充足准备,备课时要重点考虑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提纲挈领地做好入门介绍。

1.2加强与学生的互动环节

从提高理论课教学质量的环节上来说,我们要做的不仅仅在于教师在课程理论上下功夫,把知识点讲解透彻,更重要的一点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金融市场学”这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尤其需要学生的参与,比如在课程中的一些经典案例的分析中,如果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自己的观点,这就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比一味被动地听教师讲解效果要好。所以在上课中,教师应当创造这样的一些机会,让学生参与进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综合能力。

互动式教学法通常可以采取实例分析、角色演练、学生分组讨论等方式,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侧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1.2.1重视案例分析教学

案例分析教学是“金融市场学”课程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案例教学一方面可以将抽象枯燥的金融理论具体化、生动化;另一方面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直接参与进来,是共同对问题或疑难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互动方式。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所关注的不应局限学生对课本中基础理论的掌握,而是培养学生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2]而且在分析案例的過程中,不应注重结论的对错,重要的是给予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然,在案例分析讨论中,教师要注意适时地引导和总结。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还应当注意要恰当地选取案例,案例教学是为了更好地阐述晦涩抽象的金融理论,选取案例一定要与相关理论密切联系,使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2]一个好的教学案例,不仅可以让学生从中学习理论知识,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另外,金融市场发展变化迅速,课堂案例资料的选取应注意更新,陈旧的教学案例无法让学生跟上市场发展的步伐。

1.2.2适时让学生进行角色演练

金融市场的很多活动参与者较多,为叙述清楚,教师往往用甲乙丙丁代替各方,学生听起来容易混淆。这时,如果组织学生演练其中角色,不仅让学生参与了课堂教学,更是很清晰地呈现各方在金融活动中的行为。如结合一笔进出口贸易来讲述银行承兑汇票的产生过程时,里面牵涉进口商、出口商及双方银行的各种行为,让学生分别来演练其中的角色,让参与学生和观看的学生都能更好地掌握银行汇票产生过程。

1.2.3鼓励学生分组讨论[3]

为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对同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小组内部不同学生意见不同,这就要求学生在小组内部讨论并得出答案,达成共识。[4]也会出现小组之间意见不同的情况,教师可组织学生展开辩论,为了说服对方,双方都需要学习,这就要求学生反复熟悉教材,并要拓宽知识面,查阅资料,对整个事件的相关问题都有所了解。在讨论中,教师对每组结论进行点评,不同小组之间可以相互学习。整个讨论过程,既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过程,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

1.2.4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外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而且课堂教学时间的安排都是教师精心设计好的,教师无法在课堂上解决学生所有的疑问,为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不让学生的问题累积,我们可以进一步扩大与学生的交流,将课堂教学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外。借助现代先进的通信设备和通信手段,我们可以建立QQ群、微信群等网络工具进行答疑、交流、讨论。实践证明,这种网络交流,学生们可以更加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除了在网络上答疑、交流、讨论,教师还可以随时分享一些金融市场方面有价值的资料和热点焦点问题,指导学生进行各种方面的比赛活动等,形成跨越空间的师生互动,这不仅促进学生的学习,同时也可以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2通过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2.1课本配套实验教学,难度安排循序渐进

“金融市场学”这门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实验课是教学必不可少环节。巢湖学院所选用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张亦春、郑振龙、林海主编的教材,这本教材有配套运用Excle软件的实验。由于实验课时的限制,我们从中选取了八个操作方法上有代表性的实验,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遵循逐步提高难度的原则,第一个实验是演示性实验,教师完整地操作一个实验,学生主要是跟着教师练习;接着几个实验,教师将提供完整的实验步骤,学生对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最后,在学生熟悉了Excel操作,动手能力有了提高后,慢慢地让学生完全独立自己编程完成实验,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另外,理论课和实验课内容要有机融合在一起,学生只有在理论课上弄懂基本理论,才能明确实验课要做什么,如何实现。

2.2借助网络和竞赛活动,突破书本局限[5]

互联网上有许多提供模拟交易的操作平台,如新浪网和东方财富网都提供股票模拟交易的平台。在学习证券投资时,我们可以利用这样的平台,教师可以给予每个学生一定数额的虚拟投资基金,让学生在虚拟平台上对股票进行模拟买卖和交易。通过这样的实践,不仅可以使学生熟悉实际的市场操作方法,还可以把书本上有关金融市场运行与操作的枯燥理论生动化和形象化,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另外,近年来每年安徽省都要举办高校金融投资比赛,这是一个很好的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教师先要做好动员工作,争取全体学生都能参加进来,比赛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情況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实践证明,参赛的学生不管有没有获得奖项,动手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能力都得到提高,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今后我们要重视这类竞赛,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这类活动,教师也要积累一些指导经验,获得好的成绩也更能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

3结论及建议

3.1理论课教学重视教学质量的提升

虽然我们一贯重视理论课教学,但是传统的教师一味灌输的教学模式,学生很少参与,影响教学质量。为提高理论课教学质量,我们应围绕以学生为中心,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3.2制订合理的实验计划,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由于过去我们对实验课重视不足,导致大多数学生实践能力较差。要改变这一现状,不能急于求成,我们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量体裁衣,循序渐进地安排实验难度,一步一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另外,网络上很多模拟交易的操作平台和高校组织的竞赛活动也是提高实践能力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3.3制定合理的考核机制、注重教学测评结果

为使得各种教学方式行之有效,我们应制定相配套的考核机制。如我们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那么对课堂表现积极的学生就可以适当加分。另外,教学测评结果是教学质量的一个反馈,我们应根据测评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金融市场学相关论文 篇4

摘要:

金融市场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从系统复杂性的角度研究金融市场开辟了深入认识金融市场的一个新视角。逻辑方法论和实证方法论作为最重要的两大科学方法论。在金融市场研究中分别遭遇到可预测时限极短、经验不收敛等种种难题,显示出金融复杂性不仅在认识论意义上,而且在本体论意义上是与人脑复杂性、混沌复杂性一样的较高级的复杂性。它不但会误导金融投机者每每做出错误决策而造成“七亏二平一赢”的结局,也会使包括资深研究者在内的相关人士形成关于金融市场的种种认知误区。厘清这些误区的复杂性含义,聚焦于金融理论与金融实践以及金融科学与金融艺术的边界,在理论构建与应用中更多地结合“地方性知识”等实践性因素,充分拓展人脑特有的整体及“取巧”特征,也许正是金融复杂性研究突破固有方法论限制、逐步取得深入的方法论阶梯。

关键词:

财政金融论文

一、引言

金融市场及其风险管理问题一直是世人瞩目的焦点问题。无论是学术界、监管层,还是实际从业人员,都一直对金融市场股价行为及其本质特征饶有兴趣。学术界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与资源来研究股票价格波动行为;监管层当然对金融市场的有效性倍加关注;对于投资者而言,他们则希望从股票价格行为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以获取更高的回报。迄今为止,对金融市场的研究与分析基本上都是在经典资本市场理论的线性分析范式下展开的。在标准的分析框架下,研究人员假定投资者是理性的,市场是有效的,股票价格是“公平价格”,已经反映了所有可获得的公开信息,价格的变化即收益率服从随机游走过程,金融市场的波动性来自于外部随机事件(白噪声)的干扰。

然而,经典资本市场理论的线性化分析方法有其内在的局限性,它不能解释现实金融市场资产价格的复杂多变行为,更不能用来分析像美国股市“1987年股灾”等市场突变行为。1987年美国股市的“黑色星期一”是经典均衡理论失效的一次有力例证。在该日,消息面上风平浪静,事后的多项调查表明当日确实没有任何有价值的外部事件(外部冲击)可以引起股价的波动。事实上,许多股价波动的背后也并没有明显的消息变化。那么,问题就出来了,究竟是什么因素本质上影响着股价的波动呢?Chen(陈平,2000)等的研究表明,内部而非外部的不稳定性造成了1987年10月的股市崩溃…。决定论的混沌模式是取代随机游走模型来分析金融市场的一种可行选择方案。事实上,金融市场的“大起大落”、股灾甚至金融危机(比如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等)普遍具有“突发性、不连续性”的特征,这不仅仅是对外部影响因素(如国际投机资本)的反应,更是对内部不稳定性的一种典型非线性反应。长期以来,金融经济学理论将金融市场波动归咎于外部随机扰动因素,忽略了金融市场作为复杂系统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机制以及由此产生的内生不稳定性,因而对于重大金融风险或金融危机的预警与控制无能为力。因此,从非线性的、动态演化的角度研究金融复杂系统将是解决金融问题的必由之路。

以金融混沌理论为代表的非线性金融理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际金融学术界与金融实务界获得了日益广泛的研究与应用。在应用领域,最为典型的成果属美国著名投资基金PanAgora公司研究部负责人彼得斯(Peters,1996)的著作《资本市场的混沌与秩序》,该书全面论述了混沌理论在金融领域的作用与应用,被美国《商业周刊》誉为“市场混沌学家的圣经”。在学术研究层面,金融市场的复杂动力学特征与混沌效应(或称“蝴蝶效应”)也获得了大量实证研究的支持(Peters,1994,1996;Chen,2000;李红权,2006)。在非线性金融理论的分析视角下,我们将视金融市场为一个复杂的、交互作用的和适应性的系统,金融市场是整体秩序性与局部随机性的统一体。新的范式将视市场的不稳定状态为常态,容纳市场的混乱、复杂性与更多可能性;金融市场遵从一个有偏的随机游动(分数布朗运动)过程,具有长期记忆效应,并拥有循环与趋势两重特征;信息并没有像在有效市场假说中描述的那样被立即反映在价格中,而是在收益率中体现为一个偏倚,分形分布更是一般情形下的分布状态,正态分布只是其中的特例。

虽然金融市场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与混沌效应的存在性在国内外大量的文献中得到了证实,然而由于混沌的奇异特性,特别是“蝴蝶效应”,长期以来人们误解混沌是不可控的、不可靠的,因而被视为无法驾驭的“怪物”,在应用及工程领域曾经一度被回避。但是,1990年出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转机,混沌同步及混沌控制同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混沌同步是由美国海军实验室和科学家Pecora和Car-roll开创,他们在实验电子线路上首先应用驱动一响应方法实现了混沌同步。混沌控制则是由美国马里兰大学三位物理学家Ott、Grebogi和Yorke从理论上提出了参数小微扰方法(简称OGY方法),使混沌控制引起了世界性的广泛关注。迄今为止,已提出了许多驾驭混沌(包括混沌的同步、控制与反控制)的方法,大大推进了各方面的研究,诸如在物理学、数学、电子学、保密通讯、密码学、激光、化学、生物医学与工程技术等众多领域,显示了极大的应用潜力。比较有远见的学者(Burlando,1994)也提出了将混沌控制思想用于金融风险管理的设想,他认为混沌的因果关系揭示了传统上认为的风险根源问题是不全面的,风险发生的根源在于事件发生的奇怪吸引子,风险管理的关建在于混沌吸引力的驾驭;也有许多管理精英尝试通过驾驭企业面临的混沌环境来创建市场竞争优势。本文在金融市场混沌效应的已有研究基础上,依据混沌控制的一般原理,将探索金融市场风险调控的有效解决之道。

二、混沌控制的一般原理

由于非线性动力学系统的混沌现象是由某些关键参数的变化引起的。因此,关于控制或诱导混沌的一种十分自然的想法是直接控制或调整这些参数。早在1950年,现代电子计算机之父冯诺伊曼(John Von Neumann)曾设想利用小微扰实现大气湍流的控制,他针对天气问题预言:人类可以十分小心地、有计划地对大气进行扰动,将有可能在一定时间后导致大范围的气候变化,达到所期望的天气。他的思想可以说是小微扰控制混沌策略的先导。基于这一思想的启迪,Pettini在1988年用计算机模拟,通过观察最大Lyapunov指数的方式得到:适当的参数扰动可以达到消除Duffing系统的混沌现象的目的。之后,美国马里兰大学的三位学者提出了系统的参数扰动方法即OGY方法。

迄今为止,科学界已经发展出几类用于混沌控制的方法。第一类就是小微扰控制方法,针对混沌系统的不同对象进行不同的小微扰,达到所需的控制目标,其中对混沌系数的参数进行连续小微扰,简称参数小微扰法,他的代表就是OGY方法及其变形方法,直接利用“蝴蝶效应”的小微扰“打靶法”,以及外部周期微扰法。第二类是变量反馈控制法,将混沌系统的某些变量的一小部分或与目标变量的偏差反馈到系统本身中去,达到控制目标,包括:偶然正比例变量反馈、连续变量反馈、脉冲变量反馈、延迟反馈等等,各种反馈方法还可适当结合应用,以达到较佳效果。第三类是最小能量控制法,根据物理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即所有物理系统在系统最小能量下具有最稳定的状态,通过控制系统能量达到稳定系统的所需状态。第四类是所谓传输一迁移控制法和外部噪声(随机力)驱动法,这是一类非反馈控制方法,前者假定目标轨道与给定动力系统具有相同的数学方程,利用混沌吸引子相空间中自身的收敛区域,对控制目标进行传输和迁移来实现,它适用于由常微分方程组描述的动力学系统,还可以与反馈方法相结合,达到某些控制任务。第五类是自适应控制方法等等。

三、金融市场混沌控制的原理与方法

金融市场是一类复杂巨系统,它本质上是一个由众多要素组成的、开放的、远离平衡态的极其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在这类高度复杂系统中,随着各种参数(比如市场基本面、投资者行为与心理预期等)的变化,市场可以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更可能演变为亚稳定状态(混沌边缘),甚至出现混沌或崩溃等市场高度不稳定状态。市场的复杂动力学过程是与风险状态紧密相连的。但是混沌行为具有高度不稳定性,对于实际金融系统,混沌的出现往往是不希望的、有时甚至是有害的,它可能伴随着金融市场的“虚假繁荣”或后果严重的金融危机。因此,从市场混沌动力学的角度深刻揭示市场演化的过程与风险演变的机制,寻找市场状态的形成条件与转移临界参数,从而制定合理有效的风险控制与风险管理措施以防范金融动荡或危机、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这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对金融市场进行混沌控制的依据在于市场混沌的出现也是有条件的。只有当市场控制参数在一定域值时,金融市场才会出现混沌效应。来自人工金融市场(Artificial Financial Market)的实证研究(Brockand Hommes,1997,1998;Lux,1999,2000;Chen andLux,2001)也证实了这一事实[8-141。Brock和Hommes(1997,1998)认为金融市场是一个自适应性的动态演进系统,其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市场价格行为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征,随着模型中参数p的增大,市场开始出现分叉与混沌行为。瓦加(Vaga,1991)提出一个市场的非线性统计学模型――协同市场假说(Coherent Market Hypothesis,CMH),并以美国股市作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也表明了金融市场的复杂多变状态,并且这些状态依基本参数的变化而变化,提供了我们研究金融市场混沌控制问题的可行思路。

协同市场假说是一个非线性动力学统计模型。它的基本假设是市场概率分布(市场状态)基于以下因素,在时间上变化:

●基本环境偏倚(参数h):代表基本面或经济的环境。

●群众行为度(参数k):代表市场中存在的投资者情绪偏倚量。

在这两个参数的组合变化下,市场状态不断变换。

市场可以达到四个不同的相(状态):

1、随机游动(参数临界水平:h=0,k=1.8)。瓦加认为,真正的随机游走确实存在,投资者相互之间完全独立地决策,并且信息很快地反映到价格之中。

2、过渡市场(参数临界水平:h=0,k=2.0)。随着“集体思维”水平的提高,投资者情绪中的偏倚可以使信息的影响持续多个时间区间。

3、混沌市场(参数临界水平:h=0,k=2.2)。投资者情绪对于集体思维有很强的传导力,但基本状况是中性的或不确定的,集体情绪可能出现大的摇摆。

4、协同市场。强有力的正面基本状况(h=0.02)或负面基本状况(h=-0.02)与强烈的投资者情绪(k=2.2)相结合,将可能导致协同牛市或协同熊市。在协同熊市中,强有力的负面趋势将导致风险剧增甚至市场危机(我国股市目前的状态类似于协同熊市)。

瓦加的这一市场统计模型提供了我们调控金融市场的理论依据与可行方式,即通过各种调控举措改变市场模型的参数值,使之向我们理想的市场状态演进。比如,市场混沌这种高度不稳定状态(特别是协同熊市)是金融活动参与各方不希望出现的情形,那么我们的目标就在于使h>0(营造利好的基本面状况),k<2.2(降低市场中“集体思维”的水平)。

根据中国金融市场目前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采取有力的经济刺激计划,争取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地发展;深入推进企业市场化与国际化改革进程,提高企业的核心盈利能力与诚信品质,说到底高质量的上市公司才是金融市场发展的根本保障。

(2)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股市存在先天性不足,所以应重点加强以制度为核心的金融市场基础建设,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股权分置改革、发行与上市程序的市场化改革,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制度环境,为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基本面预期。

(3)进一步加强信息的披露和监督机制,降低广大投资者获取真实信息的成本,这有助于人们理性思维的形成,从而降低“盲目跟风”行为,减弱“羊群效应”的危害性。

(4)引导投资者的学习过程,培育投资者的自主决策能力与理性投资意识,这样投资者群体才能对影响股价的各种信息形成正确、无偏的理解,从而最终形成市场的“公平”价格,达到提高我国金融市场的效率、降低股市风险之目的。

(5)稳定市场预期的重要性。我们的分析表明,投资者的情绪偏移量与市场的不稳定状态紧密相连。如果想营造一个长期向上看好的证券市场,必须形成良好的、稳定的市场预期。

四、结束语与展望

综上所述,金融市场的混沌理论表明:金融市场是一类复杂系统,风险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市场可以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更可能演变为亚稳定状态(混沌边缘),甚至出现混沌或崩溃等市场高度不稳定状态。市场的复杂动力学过程是与风险状态紧密相连的。然而,混沌行为具有高度不稳定性,对于实际金融系统,混沌的出现往往是不希望的、有时甚至是有害的,它可能伴随着金融市场的“虚假繁荣”或后果严重的金融危机。

因此,金融市场混沌控制的目标是:抑制或消除非线性系统中的混沌状态,稳定而有效地控制混沌吸引子中不稳定的周期态,积极引导市场混沌向所需要的方向转化,实现人们所期望的系统行为,亦即改变原经济系统的行为而达到新的时空有序结构。金融市场混沌控制不仅有其合理的理论依据,而且在实践中也是可行的。当然,在理论层面,由于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及其经济建模的挑战性,对金融市场的复杂混沌性质以及混沌控制方法仍待深入研究;对于操作层面,我们的研究表明金融混沌是可控的,但需要重申的是市场行为“蝴蝶效应”的高度敏感性与市场中投资者情绪偏移的重要性,这意味着金融市场风险调控行为的复杂性与风险性(调控行为可能会急剧地改变并长期影响股市行为),所以市场调控行为不仅应该依据金融学理论,还应以全局性的系统观为科学指导,遵循谨慎性原则并充分认识到投资者心理情绪偏移可能造成的市场后果。

金融市场学相关论文 篇5

随着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深入推进,以及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的震荡变化,外币利率和汇率的大幅波动直接影响着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的融资成本和汇兑损益,一旦企业没有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或风险管理方案失效,将很容易形成财务损失风险并侵蚀着企业的经营利润。在与外贸企业日常工作交谈中,“对未来国际市场汇率、利率走势的预测”和“如何提高对汇率、外币利率变动风险的应对能力”成为了很多中小型企业主和财务管理人员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为了帮助一些中小型外贸企业认识和度量金融市场风险,因人而异、因势而进、因事制宜地使用合适的风险管理措施,特对中小型外贸企业的金融市场风险管理进行以下简述。

一、外贸企业生产经营中经常面临的金融市场风险有那些?

2017年5月19日,人民币在岸收盘汇率报6.8870(参考汇率),即每1块美元,企业通过银行可兑换6.8870块人民币。回顾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整体在6.83-6.97范围内上下波动并趋向平稳,对比年初6.9557,升值约1%;但,对比2016年5月份同期贬值5.25%。也就是说,2017年5月19日,出口企业收到每100万美元的货款,结汇后的人民币比年初少了6.87万;进口企业支付每100万美元货款,购汇所需的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加34.37万。可见,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走势,依然成为外贸型企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此外,美元稳步按期推进加息,目前3个月LIBOR为1.1%,比以往也相应增加了外贸企业的外币资金成本。而目前市场普遍认为,6月份将迎来美元的再次加息。这些汇率、利率等市场因素的单项或联动变化,使外贸型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受到一定不同情度的影响,甚至造成财务损失。那么,什么是风险?风险是指,因为我们无法对未来发生的情况进行预判,事件发生而导致收益和损失不可预测。但是,风险并不代表损失,虽然我们常常把风险看作出现不好的状况。如: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不利于出口的企业;但有利于进口的企业降低购付汇的成本。因此,风险的出现,可能会增加收益,也可能会造成损失;而最重要的问题是风险的不可预测性,企业该如何管理风险。

按风险种类来分,企业生产经营中面临的风险一般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政治法规风险、商业风险、经营战略风险和企业声誉风险等等,其中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属于金融风险范畴。按金融品种来分,市场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股票市场风险、外汇风险和大宗商品价格风险等。对于中小型的一般外贸企业,利率风险和外汇风险是最主要、常见的金融市场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国内外市场利率的变动而给企业带来业务经营上的损失或收益的可能性。例如,企业资产负债业务中,利率的增加或减少,意味着企业融资利息支出或存款利息收入的增加或减少。此外,利率也是资金价格的反映。利率价格=无风险利率+购买力风险+风险溢价+流动性风险+其他风险。因此,利率风险的增加,必然使企业对回报率要求相应增加。

汇率风险是指国与国家之间的汇率变动使以外币计价的收付款、资产负债造成损失或收益的不确定性。例如,本国货币升值、外国货币贬值,对进口付款和外币负债方有利,反之亦然;本国货币贬值、外国货币升值,对出口收款和外币资产方有利,反之亦然。

二、为什么要进行金融市场风险管理

要不要进行风险管理,很多年来都是一直争议的话题。企业要进行风险管理,是要求企业主和财务管理人员有一定的风险管理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在风险对冲的过程中还可能产生一定的成本,如买入期权需要额外支付期权费;如果选择风险管理方案不对,可能产生相反的效果。在实际中,因为风险管理失效而影响企业亏损的情况也很多。例如,财务人员预测人民币未来可能出现大幅度贬值,担心进口购汇的成本无法控制,使用远期售汇合约锁定未来的购汇汇率。但到期时,人民币汇率没有出现其预期情况,即期购汇的价格反而更优于锁定的购汇价格。财务人员因为使用了远期合约对冲方案,对比起即期购汇来说该方案反而增加了企业的购汇成本,而受到公司管理层的指责。

若到期时,人民币汇率按预则方向出现的贬值,即期购汇的价格远差于锁定的购汇价格。财务人员因为使用了远期合约对冲方案,锁定了企业的购汇成本,避免因为汇率的波动而导致企业经营利润的变化。但是,未来是无法准确的预测,企业进行风险管理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经营中因风险因子的变动而造成的不利影响,也是反映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能力的综合表现。上述的案例中,财务人员选择不进行风险对冲,也只能直接以到期时人民币的汇率价格进行购汇,导致该笔业务承受因汇率波动可能造成损失的风险。但是,如果财务人员选择进行风险对冲方案锁定购汇汇率,则可以提前综合衡量该笔业务的定价范围,进行主动管理,保证了业务的综合收益。对影响企业经营利润的未来不可控风险因子进行度量和管理,这就是为什么企业要进行金融市场风险管理。

三、常见的金融市场风险管理过程

一般风险管理过程分为:识别风险因子、量度风险、评估风险影响和制定风险管理方案,最后还要定期总结风险管理方案的有效性。以外贸型企业为例:

(1)识别金融市场风险因子。利率风险和外汇风险是外贸型企业最主要、常见的市场风险。企业主和财务管理人员需要了解企业经营生产中,会面临那些外汇的利率和汇率影响,如美元、欧元、日元……等等。

(2)量度风险,企业经营生产中,统计现有的或可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利率和汇率风险敞口,包括方向和金额。例如,一家进出口生产加工企业,企业用于支付进口原材料的美元可以通过出口产成品收取的美元抵扣,因此,财务人员只需要把各期限内收付美元的缺口进行计算;但,如果收付的货币不一样,支付美元、收取欧元,则需要考虑欧元兑美元的汇率风险。

(3)评估风险影响,财务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情景分析来测算不同情况的风险因子取值对企业财务数据的影响;也可以用最坏的情况来推算可接受的风险因子最大取值。

(4)制定风险管理方案,如避免、转嫁、分散和保留。经风险影响评估后,如果该笔业务经营收益很少,无法承担过多的汇率波动,则拒绝承接业务避免风险;如果经过友好协商,客户同意修改合同价格,则相当于把汇率风险转嫁至客户;采用衍生品交易对冲方案,适当分散部分风险,如锁定汇率兑换价格;如果该笔业务经营收益很高,可以承受较大的汇率波动,可不进行风险对冲保留汇率波动风险。整个风险管理过程执行中和结束后,需要进行方案评估,不断调整和提升企业金融市场风险管理的水平和能力。

另外,企业进行风险管理最重要的过程之一,是企业内、外部沟通。所有的风险管理方案,事先需要与企业主、管理层、业务经营部门进行有效沟通,并获得授权。风险管理过程中,至少需要实行前后台分工管理,以确保风险方案执行到位和准确。风险管理方案的执行,可能对财务数据产生一定的影响,视情况与企业外部债权人(如融资银行)进行沟通解释。

四、中小型外贸企业如何进行金融市场风险管理

中小型外贸企业进行金融市场风险管理时,往往在人员水平、管理经验和硬件配置等方面相对薄弱,为了避免过度管理造成主营业务精力分散和增加不必要的风险对冲成本。建议企业主、财务管理人员可参考以下几点方法:

1、是否采取风险对冲措施,并不是说企业是否需要进行风险管理;管理,是对风险认识、度量、评估和处理的过程。企业内部包括企业主、财务和业务部门的管理人员应定期进行内部沟通,对企业日常经营中产生的金融市场风险进行识别和度量,并对使用的风险管理方案达成一致共识,避免因风险方案的执行而导致内部管理产生不必要的矛盾。此外,获得企业主、股东的授权,是财务部门执行风险管理方案的首要依据。

2、优先选择对企业有利的低成本风险转嫁方案。如:在业务合同价格上包含风险因子的影响,直接把风险转移到客户;使用收付一致的币种,尽可能缩小风险因子敞口,减少汇兑损益;巧用国际结算方式和国际贸易融资,调节收付现金流。例如:进口企业可以通过开立远期信用证或即期信用证+进口押汇,把对外购付汇的期限往后调整,使生产销售收入现金流与进口原材料支付现金流期限尽可能相毕配。对于在贸易中,供求地位占优的进口方开立远期信用证相当于从销售方获得低成本的赊销期;开立进口即期信用证+进口押汇,进口方则需要计算押汇融资成本并与现金流调期效果进行对比,以实现成本最低、收益最大。当汇率市场上远期汇率的掉期贴水时,融资+远期购汇的成本少于即期购汇的成本,该方案不但锁定汇率波动风险,还直接减少即期购汇成本,提高企业经营利润。可见,国际结算和国际贸易融资是对收付汇现金流的调期的首选方案。

3、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风险对冲方案。一般情况,采用衍生品交易是实现金融市场风险对冲的主要选择。衍生品交易是基于交易主体,如利率、汇率、商品、股票等等,而衍生出的远期、期权、掉期和互换等约定未来进行的交易方式。从最简单的单一结构衍生品交易到复杂的带约定性条件的结构性衍生品交易,衍生品交易的种类和结构多种多样,也可根据交易双方的要求量身定做,有效满足使用者的市场风险对冲需求,为金融市场的发展发挥巨大的作用。衍生品交易的参与者,除了套期保值外,还有投资者、套利者和做市商。投资者是风险对冲管理中风险的承担者,通过承担交易风险并获取风险回报;投资者的参与,可以提供了衍生品交易的市场流动性,为套保者带来风险对冲的市场交易。套利者,是通过对衍生交易进行有效组合并实施风险管理,使风险最低并可控时获取交易组合价差收益。做市商,是稳定和满足市场上衍生品交易的活跃度和便利化,并从中收取一定的中介点差收益。

对于中小型企业,以套期保值为目的,应尽量选择简单结构性衍生产品以实现风险可控的对冲方案。例如,对冲未来汇率的波动性,可选择远期合约,锁定未来结售汇的价格;选择买入期权方案,获得未来执行合约价格的权利但并非义务,则需要额度支付一笔期权费;除了通过国际结算、国际贸易融资外,汇率掉期也是能实现收付期限错配时,锁定未来汇率价格的产品。同样,对冲未来利率风险的衍生品常用也有远期利率、利率期权、利率掉期和互换。例如,境内的企业通过境外银行直接获得一笔一年期的美元贷款,但企业在国内生产经营中使用人民币为主,为了锁定这笔海外直贷业务的汇率风险,企业可以通过银行办理一笔货币互换业务,期初企业与银行以约定的汇率美元交换成人民币,期末企业与银行仍然以原来的汇率人民币交换成美元,除本金互换外,企业从银行获取美元利息收益并支出人民币利息成本。业务方案,有效锁定了企业一年后偿还境外美元融资的汇率,并实现了对业务方案的成本可预测、可控制的管理要求。

4、寻求优秀的合作银行金融机构。一个成功的金融市场风险管理方案,是适当的时机,合适的客户使用适合的风险管理措施。而不是简单地判断为是否需要进行风险管理、使用何种衍生品交易进行市场风险对冲。对于中小型企业,最合适、方便,节省成本和精力的风险管理方案,是寻找一家有一定衍生品交易资质和丰富经验的银行金融机构,对企业经营生产中存在的金融市场风险进行分析诊断,制定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风险管理方案,在方案推进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优化,最终达到使用最低的交易对冲成本,实现市场风险可控制。

结论:

金融市场风险管理是一个复杂而专业的业务管理范畴,中小型外贸企业在面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各种变化影响中,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通过银行的专业化产品和服务,将被动承担市场风险变为主动管理市场风险,可有效减少金融市场风险对企业经营利润带不可控制的影响。

金融市场学相关论文 篇6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变迁,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根据金融市场的需求,金融工程应运而生,金融工程的意义在于对金融效率的不断追求。金融工程是金融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金融工程最为直观的体现在于对金融效率的提高,金融工程在对金融机构效率的作用主要在于微观效率的提升,金融工程不仅可以延伸出新型金融产品,还可以对金融机构长远发展有重大意义。金融工程刺激了金融市场的竞争机制,并且开拓了市场规模,增进了金融效率。并且使得投资更加便利,多元化。在金融市场不确定因素很多,所以风险管控是必须的,本文就金融工程风险管控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探讨未来金融工程发展方向。

关键词:

金融工程技术;风险管控;风险评估与防范

金融工程最早来源于上个世纪50年代,可以算是最早出现的金融市场概念,并且大量应用于金融工程学术研讨之中,许多金融工程技术理论也从中获得启发,但是金融工程概念繁多,比如国外金融工程学科教授约翰·芬伲迪是最早引出金融工程概念的人,他所持有的观点是研究、开拓新型金融工具的系统观念。其他学者还有洛伦兹·格里芬和约翰马歇尔,他们的著作也都对金融工程概念完善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我国清华大学宋逢明教授是国内金融工程学术奠基人,宋逢明教授对金融工程进行了系统性的划分,首先是广义,广义概念代表的是对金融市场风险进行有效管控,使得金融市场结构化,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有效金融工具。而狭义的则代表了技术层面上对于风险规划的技术与工具之间的把握,这是其内在涵义。虽然众多学者论断不一,但是金融工程的深层次意义在于对金融市场创新性的升级,并合理把握互联网金融的脉搏,增强企业发展与实力,提高业务开展,并对于风险管理水准成长加强,从而有效兴盛金融行业的进步。

一、金融工程概述

金融工程是由西方社会最先提出的概念,其核心价值在于几点,首先是风险因素,因为网络金融组建难免会产生多重风险因素,利率和金融资产价格是一方面的风险原因,除此之外还有宏观经济产生的影响以及企业运营之中内部所产生的各种管理问题,这都是其中不可避免的风险因素。所以,从风险把握上来说,在金融工程的趋向是对金融行业风险进行管理,并且能够对企业管理进行升级,增进企业的进步发展。而从制度环境的角度来说,金融工程是与企业大环境下的制度息息相关的,制度环境是金融工程萌发与开展的最基本动因。再从金融理论来说,金融理论最为重要的就是金融工程理论,不仅是金融工程开展的基石,更推进了金融工程的进步。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新技术不断发展,网络时代各种电子产品与软件也与金融工程不可分割,大大增进了风险管控的能力。因为金融市场信息不平等,风险配置和金融比较利益的驱使,使得金融工程发展产生了成长。

二、金融工程技术

金融工程因为其广泛的应用价值,在很多地方都可以发挥巨大作用。比如套期保值,这方面是以清除风险存在而达成的,由一些工具来消减风险,从一些个案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比如说互联网金融综合协议,会让互联网金融不受由其他因素影响。

还有投机,金融工程在这个方面会有很不确定性的风险因素,不过金融市场需要更加繁盛必须有投机,不仅让投机者收入受益,还可以让金融市场更加灵活,但是投机所要承担的风险也是十分巨大的。再者就是套利,因为每种商品价格的不一,导致的就是套利,这是因为金融市场的规律作用。构造组合也是一种应用,因为交易即为风险,从而需要评估,所以一家公司收入货币为一种,那么公司资金流通也就是这一种货币,倘若有一种协议,对货币的变更予以制订,那么就会让公司的资金流通更叫便捷快速,随之而来的风险也会大大降低。

三、网络金融风险管控现状分析

正因为网络金融的不明确因素太多,则要在风险规避上提出基本的要求,一般要求的就是保护措施和变动的利益性。保护措施就是我们要再金融交易之中对风险进行把握,运用风险型工具降低风险,这样就可以避免风险。变动的利益性指的就是在互联网中,会产生各种情况,这种变动最根本的远就是为了避免利益损失,在某些特殊情况之中,应当重视期权的风险管理,但是期权的管理也会有着风险,不过这是由企业来抉择的,各家企业不同的管理模式也会对风险的管理产生差异化。

在风险管理之中金融工程有着明显的优点,相对于传统网上银行的风险管理工具,金融工程有着更高的准确性与及时性。

因为网络金融的不断进步吗,其准确性和及时性在增强。比如期货商品,因为期货的价格走势是预期现货价格,是左右股价变幻的重要因素,所以根据期货价格进行变幻,由此可见,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会产生平行的变化。成本优势也是金融工程的优点之一,是与之相联产品的高杠杆,可以在投入少数钱就能够左右大笔交易的工具,这样就会大大缩减公司套期保值的成本。还有灵活性,在金融市场中可以由交易者根据自身意愿进行抛补。然而金融工程工具其本身风险管理方法是五花八门的,各种管理方法对金融的作用也是不相同的,正因为如此我们就要正视金融风险的存在。在国际上金融工程风险主要的方面就是在于市场、信用、法律等等,各种风险所造成的的作用也是不相同的,所以具体案例具体分析。

1、市场变化。市场的变化最为直接的就是价格的变化,是由于某些金融工具没有产生自身功能所产生,所以要对金融工程工具作出风险评估,这样才能消除不平稳因素。要对于到市场的价值,有着深刻的了解,如果对市场没有做出正确的评测,那么市场的风险性就会大大增加。并且对于金融工程工具的使用方法也要做出重点评测,要对金融工程工具的使用方法作出定期检测,对于检测要完整。交易者承受能力也是原因之一,对于交易者的能力也要进行预防。

2、信用评估。信用对于交易带来的影响,大多数是因为违约所造成的的。违约也是由很多方面所造成的的,可能是因为多方资信的问题,还有可能是所产出价值等决定,在交易当中对于交易场所也要予以重视,对于所以交易者都要慎重,交易者所带来的集散效应是十分显着地如果。还有在于交易之中的担保方法,担保性越高,对风险产生的影响就越小,对于对方信用等级也要予以重视,交易风险性是随着信用等级来产生的。所以在交易之中,交易保证是不可或缺的。在元化投资之中,有些投资我们可以进行组合,并且加以限制,如此会对风险管理作用发展产生优化。

3、资金管理。在资金管理方面,要提前预付,如果有其他方法也可以在特定时间能进行。金融市场风险是不可预估的,这是因为流动性所造成的的,正因为如此就要对流动性予以评判,如果对流动预估错误,对资信状况不甚了解,就会导致风险的发生。

4、操作风险规避。对操作性的要求,如果操作人员素质达不到要求,也会导致风险的产生,出了硬件设施的故障之外,对操作人员的标准也要重视。对于操作人员,管理者要选择较高素质,只有业务水平过硬,才能使风险降低,从而对风险性进而掌控。

四、结语

本文在文献资料之中吸取了西方金融先进思想,对风险管控现状方面作出研讨,从而希望能够使中国金融工程与风险管控得以发展。但是对金融工程与风险管控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虽然中国金融工程发展迅速,但是对于风险管控方面还有很多要完善,我们要对金融技术、法律规定和网络经济技术进行升级,合理提出新型方案,以此对金融工程衍生工具和风险把控上作出防范,减少不稳定因素的产生。本文对金融工程作出了具体分析,从合理性规划出发,不仅要对风险作出正确把握,还要防范于未然,作出评估与防范,只有这样不断完善管理,才能够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瑜洁。浅谈金融工程在金融风险管理中的比较优势[J]。时代金融,2015(27)。

[2]蒋燕。金融工程在现代银行风险管理体系构建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05(09)。

[3]陈忠阳。金融工程与金融风险管理[J]。国际金融研究,2001(04)。

金融市场学相关论文 篇7

摘要:金融市场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本文深入探讨了在新形势下如何开展金融市场学课程的实践教学,得出了实施实践教学的重难点、实施步骤、评价标准等;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促进实践教学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金融论文、课程、应用技能

1.把实践教学放在第一位

由于所教授的学生大部分是高职类,学生在进入学校的第一节课就是学习目标的确认――以就业为导向。学校也注重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因此在学期开始的时候,授课的内容就是让部分有条件的学员在证券公司开设股票账号,把学生置于真实的金融市场环境中。很多学生担心自己对于股市的陌生而不敢操作或者说相当谨慎,害怕赔钱。对于教学而言,教师并不鼓励他们进行真实交易,只是希望他们在交易之前进行股市行情分析,懂得一些投资的技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学生对于很多金融市场的名词非常陌生,没有信心或者没有办法去进行交易操作,因而教师让学生把这些概念全部记录下来,并在课堂上和同学一起交流,从而引起他们对于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兴趣。同时,因为在证券公司交易大厅这样的环境里,学生接触了许多投资者,有成功有失败,活生生的案例呈现在他们面前,这样做的效果比刚开始就引入基本概念、理论基础知识要有效得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较为浓厚。虽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能力并勇于到证券公司开设真实交易账号的学生不多,但是班级里面只要有一个人这么做了,其他没有付诸行动的同学都会为这位同学出谋划策,形成一个集体参与的氛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这样就达到了把实践放在教学第一个环节的目的。

2.注重有针对性的案例教学

在设计实施性教学计划的时候,特别要注重案例教学,并且所提供的案例要有针对性。例如为学生提供一个有趣的金融市场运行情景,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景,如:进行投资的必要性?人民币升值对于百姓和社会的影响?如何利用金融市场规避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如何对于某公司股票进行价值分析?等等,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并通过嵌入式教学与合作讨论式学习,引入和复习相关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模型,帮助学生亲身体验和完成从“识别目标”到“提出目标”再到“达到目标”的全过程,把讲课内容与“提问―思考――解决”这一模式有机结合,这种模式强调对目标的追求,学习的基本机制是“容错”,通过实验、失败、仿效学习,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才能,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对于学生的观点要表扬创新,合理引导失误之处,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技能。

3.侧重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经济热点问题

由于金融市场的发展较快,书本上所讲授的知识已经无法紧跟金融市场发展变化趋势,成熟的基本理论较多,最新发展的现状介绍较少。

4.开放式的课程教学模式

金融市场学这门课程的教学,教师不应该只有一个。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既可以请其他专业课程教师来讲解部分章节,实现教师资源互补,又可以请相关行业的专家和专业技术人才来以专题讲座的形式给学生做介绍,因为这些银行行长、证券公司经理、保险公司讲师或者其他金融业的一线工作人员,就自己的实际工作能让学生了解金融市场业务发展状况,对于金融理论的动态有很好的把握,从而让学生对于以后的择业有初步的了解,及早做好职业规划

当然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还需要教师注重教学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开发,语音图像等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的广泛运用,能够很好地解决传统授课方式的枯燥乏味的问题。有效利用互联网这一高效的资源库,学生可以上网浏览全国范围内金融市场课程优秀教师的多媒体课件、视频录像,采百家之长,避免个体教师在知识或授课方式上的不足;同时利用网络,学生可以和社会各类型的人士利用专业论坛BBS讨论、博客博文等载体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交流,开展自助式的学习。这种学习的方式更有针对性,能够帮助学生解决个性化的学习困难,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适当引导学生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去伪存真,否则网络上的错误信息会对学生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产生误导。

以上关于金融市场学教学方式的新探索,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变为“实践―案例―创新―基础知识讲解”这一逆向教学模式。在上面的四点中,没有重点关注基础知识的讲解,不是否认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反而更应该突出基础知识,因为没有扎实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师和学生就没有办法去发现金融市场中和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更不要说去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了。因此,教学模式的创新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更离不开学生对于金融知识的渴求,只有学生有了学习的需求,教师的种种教学模式创新才有意义,否则就是纸上谈兵。教学模式的改革,新方法的运用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参与其中。

金融市场学相关论文 篇8

摘要:

本文通过金融工具创新发展历程和美国次贷危机根源的剖析,阐述金融创新工具的风险和功能。文章进一步说明我国的金融工具创新在深度和广度上还远远不够,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创新还存在缺陷。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促进我国金融工具创新的发展策略的建议。

关键字:

金融创新工具;金融风险;次贷危机

“次贷”危机已经逐步演变成席卷全球的金融震荡,并向实体经济蔓延,导致全球经济增长缓慢。很多人将这场危机归因于美国的金融工具创新,但单纯归咎于金融工具创新是有失偏颇的。金融工具创新是金融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的金融工具创新仍然不足,其发展不应因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而受到影响。我们需要在全面正确认识金融创新工具的风险和功能基础上,制定正确的发展策略。

一、金融工具创新的发展

金融创新是政府、金融当局或金融机构为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的竞争,更好地实现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防止或转移经营风险以及降低成本,通过变革现有金融制度、建立新的金融组织、开拓新的金融业务和创造新的金融工具,对金融内部各种要素进行重新组合,创造一个新的、高效的资金营运方式或营运体系,从而获取现有的金融体制、金融业务和金融工具所无法取得的潜在利润。金融工具创新是微观层面的金融创新,是金融创新的主要表现。

金融工具创新是金融发展的需要。从金融工具创新的过程来看,金融市场的发展历程就是金融工具创新的发展历程。

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许多国家日益加剧的通货膨胀和不断增大的利率、汇率的波动,加大资产价格的波动幅度,进而加大金融头寸的风险,金融机构产生价格风险转移创新的需求,货币互换、利率互换等各种能够在各金融机构之间相互转移金融工具内在风险的创新工具得到发展。

70年代后期的高利率大大增加传统交易的流动性的机会成本,同时投资者出于对银行信誉的担心或期望更多收益,投资选择由存款转向流动性较小的资本市场工具,因此产生对流动性创新的需求。贷款证券化等增加流动性的创新,提高原有的金融工具变现能力和可转换性,极大的提高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同时一些国家金融当局对银行增加资本的要求,导致对股权融资的强烈需求,于是产生附有股权认购书的债券等股权创造型创新工具。

80年代以后,世界能源市场衰退和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影响到许多国际银行的信用度,金融头寸的信用恶化促使投资者产生信用风险转移创新的需求,对信贷需求总量的增长则增加信用创造创新的需求,出现分散投资者独家承担贷款风险的票据发行便利以及用短期信用来实现中期信用等信用创新型工具。

同时70年代以来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改善和金融竞争的加剧也促进金融创新的发展。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改善大大降低金融交易的成本,有力地刺激金融工具创新。不同国家的金融系统之间、各国金融系统中同类金融机构之间以及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的加剧促使各金融机构通过金融工具创新绕开资本充足率、法定准备金率、存款利率等方面的金融管制要求,开拓新的盈利市场,改变从单一的传统业务中获利的局面。

二、从美国次贷危机看金融工具创新与金融风险

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废除《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对金融业经营模式的大部分限制条款,结束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的格局,推行金融自由化,金融工具创新有极大发展,增强金融机构的服务功能,提高金融机构和投资者规避风险、谋求盈利的能力,推动相关金融市场的产生和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国际化。但是次贷危机表明,金融创新工具是一把双刃剑,如果金融创新泛滥、监管缺失,不但不能减少市场风险,反而可能放大市场风险。

1997年底,JP摩根将资产负债表上的100亿美元贷款打成资产包后分割出售给其它的金融机构,收回贷款进行新的投资,加快资产周转率,提高实际的资本充足率,规避《巴塞尔协议》中关于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的规定,并将这部分贷款的风险转嫁给其它金融机构,“次贷”就是在这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房利美和房贷美专门收购商业银行的住房按揭贷款,并以贷款产生的预期现金流为基础发行公司债券。为迅速提振由于互联网泡沫破灭和“9.11”打击而低迷的经济,美联储从2001年1月到2003年6月,13次下调联邦基金利率,使之从6.5%降至1%,市场上的资金供应变得异常便宜,华尔街自然不能放过这样的机会,次贷及其衍生产品大受欢迎。贷款机构及华尔街将次级房屋按揭贷款支持证券用金融工程的方法加以估算、组合、包装,以票据或证券产品形式在抵押二级市场上出卖、用高息吸引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投资者购买。低利率、“零首付”、“零文件”等优惠的贷款条件和住房市场的持续繁荣吸引中低收入者纷纷入市购房,超过900万的低收入家庭拥有自己的房屋,但次级抵押贷款中质量低下的部分使得整体按揭支持证券变成非流动性。同时,华尔街在对“信用违约互换(CDS),担保债务权证(CDO)和住房抵押贷款债券(MBS)”等金融衍生品的追逐中,逐渐形成高达20-30倍甚至更高的杠杆率,不但放大金融风险,也对风险的估算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计量技术落后,各金融机构无法估量次贷衍生结构型产品的风险敞口规模,导致风险不断累积。金融机构间巨额交易量将它们拴在一起,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格局。

随着美国经济的反弹和通胀压力增大,美联储从2004年开始启动加息周期,在一年半时间内17次加息,由于次贷通常比标准抵押贷款的利率高2%-4%,并采取可调整利率,利率上升使得借款人还贷负担加重。而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逐步降温,借款人已经很难将房屋卖出,或者卖价已经不足以偿还贷款度。这样,逾期还款和丧失抵押品赎回权的比率上升,引发次贷市场的严重震荡。资金链条在次贷环节断裂后,违约风险通过次贷衍生产品迅速放大,冲击整个贷款市场的资金链,最终导致金融危机。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住房按揭贷款衍生品中的问题是引发金融危机的***,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还包括美国金融秩序与金融发展、金融创新失衡、金融监管的缺位、宏观经济政策失当,流动性过剩以及全球经济失衡等。金融工具创新只是导致金融危机的一个原因,把导致世界经济危机的罪魁祸首归结为金融工具创新是片面的。

三、我国金融工具创新的不足与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金融工具创新也在逐步进行,开发出商业票据、债券、股票、商品期货、保险、基金等金融工具,在短时间内就建立起由银行同业拆借市场(1984年)、股票市场(1991年)、银行间外汇市场(1994年)、银行间债券市场(1997年)、期货市场等组成的比较齐全的金融市场。美国金融危机并没有引起我国金融剧烈震荡,是因为我国金融当局非常注意金融风险,对金融创新一直持谨慎的态度。但是这决不是说我们要远离金融创新,实际上我国的金融创新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远远不够。主要表现在:①金融产品比较单一,还停留在基础产品的创新上,在金融衍生产品创新和组合产品创新方面刚刚起步;产品开发中模仿式创新多、自主式创新少。居民和机构对投资工具的需求还远远没有满足。②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结构失衡,企业融资结构失衡。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企业主要通过资本市场融资,银行业务主要是流动资金贷款和消费贷款,中长期贷款较少;住房、汽车抵押贷款等中长期贷款,大部分以住房抵押证券,资产支持证券等资产证券化形式推向资本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采用债券形式融资。金融工具创新不足导致我国企业融资和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因缺乏资本市场融资的渠道,主要依靠银行贷款,导致风险向银行体系积聚。

我国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越来越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居民和机构投资需求、金融国际竞争的新要求,金融创新有待进一步发展。不能因为美国金融创新出问题,就全面否定金融创新的必要性,不能因为美国金融危机爆发而变得就因噎废食,裹足不前。从长远来看,金融工具创新是金融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对促进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金融工具创新能够丰富我国金融市场上金融商品的种类,完善我国由同业拆借市场、商业票据市场、大额存单市场等货币市场以及国债市场、公司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资本市场构成的金融市场体系。

其次,金融工具创新可以满足市场参与者不同的金融需求,增加金融市场主体的选择余地,增加金融市场主体规避风险、投资盈利的机会和手段,进而吸引更多的金融市场投资者,扩大我国金融市场的规模,能够推动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

四、促进我国金融工具创新健康发展的策略建议

金融业是现代经济运行的血液,是资源配置的核心,金融创新是金融发展的动力,可以规避实体经济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风险,本身值得鼓励和提倡。因此要通过充分的市场化机制鼓励金融创新,通过发展衍生金融产品的市场来对冲和减少金融市场风险;同时要注意从美国金融危机中吸取教训,审慎稳健的推进创新。

1、培育金融市场的发展,改善金融创新的生态环境,促进我国金融工具创新。金融工具创新需要一定的载体,因此,要培育金融市场的发展,完善金融工具创新的法律支持和税收支持,改善金融市场条件。要进一步加强金融机构的改革和发展,增强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工具创新的内在动力,同时健全金融机构自我约束和风险防范机制。要通过深化金融改革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扩大金融工具(特别是衍生金融工具)的需求,为金融衍生品的发展提供基础和依托;要稳步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完全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提高银行和企业对包括外币对外币,人民币对外币的远期、期权和互换交易等外生衍生品的需求;在适当的时候,修改有关法规,允许我国金融机构综合经营银行、证券、保险业务,降低银行风险,便于其保持稳定的经营业绩和持续经营,增加其竞争力;大力发展各类投资基金,保险公司,工商企业,银行和证券公司等国内机构投资者,稳步引进海外机构投资者。

2、建立市场主导型的金融工具创新机制。金融主管部门要适度放宽金融创新政策和具体业务制度方面的限制,扩大商业银行根据市场需求自主创新和根据市场自主定价的权力,对一些金融产品在相应管理规定未出台前,允许金融机构进行业务试点办理,然后逐步完善有关管理规定。要大力发展包括现货市场、股票市场、期货市场、期权市场以及多种结构性产品在内的金融产品和工具,适应不同状态下企业融资需求,满足投资者规避风险、套期保值的投资需求。

3、要注意把握金融创新和风险控制的平衡,注重风险控制。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审慎推行和设计金融创新工具,加强审核衍生品的初级产品,掌握好基础资产的质量,以优质的资产来衍生新产品;要避免过度使用复杂的金融创新技术和过度依赖数学模型,控制好金融创新的规模,追求真实的风险收益结构;要不断提高风险控制和风险防范能力,做到金融创新和风险控制和风险防范能力相匹配。

4、要加强对金融创新风险的监管,不能让金融创新对经济与金融发展的贡献建立在高风险之上。在金融工具创新的同时要创新金融监管体系,要提高金融监管的技术性,确保金融监管及时跟上金融创新的步伐;要保持适度监管,既要通过金融创新促进经济发展,又要保证整个经济的稳定;要加强对交易合规性的监管,保持市场良好秩序;要加强信息披露和提高透明度;要建立和完善银行、证券、保险等专业金融监管机构和财政部、中央银行等宏观管理部门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和金融风险监测体系,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实行综合监控,在发展金融混业经营的过程中,要注意风险在不同业务领域的传递,注重构建不同业务之间的风险“防火墙”。

参考文献

[1]费利穆鲍意尔,费德利鲍意尔:《金融衍生品--改变现代金融的利器》,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5月。

[2]陶广峰张宇润:《金融创新与制度创新》,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

[3]叶永刚:衍生金融工具/21世纪高等学校金融学系列教材,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

[4]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课题组:《我国金融市场体系的协调发展研究》,《2004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重点课题获奖报告》226-245页,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

[5]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课题组:《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研究,《2005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重点课题获奖报告》388-414页,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

金融市场学相关论文 篇9

摘要:

本文主要从企业筹资的概述;我国企业筹资渠道;对于企业在金融市场中筹资的几点建议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筹资是通过一定渠道、采取适当方式筹措资金的财务活动、筹资的分类、按资金使用期限长短分为短期资金(一年内偿还)和中长期资金(一年后偿还)、按资金来源渠道可以分为自有资金(股东权益)和借入资金(负债)、按所筹资金的权益性质不同分为股权资本和负债、筹资原则、合理确定资金需要量,科学安排筹资时间、合理组合筹资渠道和方式,降低资金成本、筹资的环境、筹资应考虑的基本因素、筹资渠道是指筹集资金来源的方向与通道,体现资金的源泉和流量、企业应该始终把诚信问题放在首位,并提高筹资效率、制定合理的筹资规模和筹资结构,注重筹资风险的防范等,具体请详见。

一、企业筹资的概述

(一)筹资的含义:筹资是通过一定渠道、采取适当方式筹措资金的财务活动,是财务管理的首要环节。

(二)筹资的分类:

1、按资金使用期限长短分为短期资金(一年内偿还)和中长期资金(一年后偿还)。中长期资金的筹集方式有: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发行长期债券、长期银行借款、融资租赁等;短期资金的筹集方式有:发行短期债券、短期银行借款、商业信用等。

2、按资金来源渠道可以分为自有资金(股东权益)和借入资金(负债)。

一般而言,自有资金的成本高于借入资金,筹资风险小于借入资金。

3、按所筹资金的权益性质不同分为股权资本和负债。股权资本的特点是成本高,风险低;而负债表现为成本低,风险高。股权资本的筹集方式主要有有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留存收益等。负债筹资方式有发行债券、银行借款、融资租赁、商业信用等。

(三)筹资原则

1、合理确定资金需要量,科学安排筹资时间。通过预算手段完成资金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的测定,使资金的筹措量与需要量达到平衡,防止因筹资不足而影响生产经营或因筹资过剩而增加财务费用。

2、合理组合筹资渠道和方式,降低资金成本。综合考察各种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的难易程度、资金成本和筹资风险,研究各种资金来源的构成,求得资金来源的最优组合,以降低筹资的综合成本。

3、优化资本结构,降低筹资风险。在筹资过程中合理选择和优化筹资结构,做到长、短期资本、债务资本和自有资本的有机结合,有效地规避和降低筹资中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给企业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4、拟定好筹资方案,认真签订和执行筹资合同。在进行筹资成本、资本结构和投资效益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拟定好筹资方案。筹资时间应与用资时间相衔接,而且要考虑资金市场的供应能力。在筹资方案的实施过程中,筹资者与出资者应按法定手续认真签订合同、协议,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此后,必须按照企业筹资方案和合同、协议的规定执行,恰当支付出资人报酬,按期偿还借款,维护企业信誉。

(四)筹资的环境

1、经济环境。这里所说的经济环境主要是国家宏观和微观经济政策,企业的所有经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经济政策引导下进行的。合理的经济政策可以使企业更好的筹集资金,因此,宽松的经济政策是企业自筹资金的前提条件。

2、金融环境。各种金融机构和由它们所构成的金融商品交易场所―金融市场。金融市场就是企业所面临的金融环境。我国目前急需建立一个发达的金融市场,一个发达的金融市场可以为企业提供多种筹资方式,可以及时的提供资金。可见,发达的金融市场是企业筹资顺利进行的外部条件。

3、法律环境。法律环境主要是特定企业组织形式所适用的法律法规,尤其是金融,税务方面的法律。健全的法律在宏观上可以维护金融,税收秩序,促进金融市场稳定和发展,税收制度的贯彻。在微观上可以维护筹资者的正当权益,保护筹资者的利益。健全的法制是企业筹资的必要保障。

(五)筹资应考虑的基本因素

1、资金市场。资金市场又称金融市场,是金融资产易手的场所。广义讲,一切金融机构以存款货币等金融资产进行的交易均属于资金市场范畴。资金市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资金市场泛指一切金融性交易,包括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金融机构与金融机构之间、客户与客户之间所有的以资本为交易对象的金融活动;狭义的资金市场则限定在以票据和有价证券为交易对象的金融活动。一般意义上的资金市场是指狭义的资金市场。

2、金融资产。金融资产又称金融工具,是指可以用来融通资金的工具,一般包括货币和信用工具。信用是以他人返还为目的,给予他人一段时间的财物支配权。通俗地讲,就是把财物借给别人使用一段时间,到期归还。

金融资产是对于某种未来收入的一种债权,金融负债则是其对称。金融资产有两种主要功能:第一,它提供一种手段,通过它,资金剩余者可以把它转移给能对这些资金作有有利投资的人。第二,它提供一种手段,把风险从进行投资的人那边转移给这些投资提供资金的人。

二、我国企业筹资渠道

筹资渠道是指筹集资金来源的方向与通道,体现资金的源泉和流量。从筹集资金的来源的角度看,筹资渠道可以分为企业内部渠道和外部渠道。

1、内部筹资渠道。企业内部筹资渠道是指从企业内部开辟资金来源。主要来源有三个方面:企业自由资金、企业应付税利和利息、企业未使用或未分配的专项基金。一般在企业购并中,企业都尽可能选择这一渠道,因为这种方式保密性好,企业不必向外支付借款成本,因而风险很小。

2、外部筹资渠道。外部筹资渠道是指企业从外部所开辟的资金来源,其主要包括:专业银行信贷资金、非金融机构资金、其他企业资金、民间资金和外资。因为企业外部筹资具有速度快、弹性大、资金量大的优点,所以,在购并过程中一般是筹集资金的主要来源。但其缺点是保密性差,企业需要负担高额成本,因此产生较高的风险,在使用过程中应当注意。

企业的筹资渠道主要有一下几种:

1、计划经济时期企业的筹资

在过去的传统体制下,企业是国家的宠儿,由国家资金喂养,无须考虑筹资的问题。当时的资金来源渠道也仅限于财政拨款和银行贷款这两条,个别企业还有一点自留资金,但是为数甚少。随着十四大明确的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企业逐步从国家的襁褓中走向了市场,开始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进行自身建设,成为了独立的经济实体。企业的资金不再完全由国家提供,多渠道筹资的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2、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筹资渠道

(1)国家财政。现阶段能获得财政资金的企业为数不多,但在那些国有独资的有限公司中,其资本的多数是由国家财政拨款而形成的。此外,还有一些由国家的特殊政策形成。如,税款的减免,税款的退回等。这些都属于国家所投入的资金,国家对其拥有产权。

(2)银行。银行的贷款一直是企业资金的重要来源。即便是美国这样一个股票,债券市场非常发达的国家,银行贷款也达到了股票和债券融资的两倍。我国的银行包括专业银行和商业银行,贷款种类有基本建设贷款,技术改造贷款,流动资金贷款等。银行资金充裕,方式灵活多样,今后仍将是企业筹资的主渠道。

(3)非银行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有信托投资公司,租赁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从筹资角度来看,最基本的是利用租赁公司进行融资租赁业务,利用证券公司进行股票和债券的发放。随着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的深入,从这个渠道筹集的资金比以前大大增多了。

(4)企业的内部资金。企业的内部资金主要有计提的各项公积金,折旧和未分配的留存收益。这些资金不用企业特意去筹集,可直接由内部转移而来,为企业节省下了一笔可观的筹资费用,应当引起重视。

(5)个人的资金。随着老百姓理财观念的变化,人们手中的钱财不再全部存入银行,出现了相当可观的游资。改革之初我国企业曾发行的职工股和现如今改制后直接在股市发行的普通股都是吸纳这些资金的好方式。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居民手中的资金更是无法估量,这一块资金将成为企业筹资的重要来源。

(6)其他企业资金。企业在生产经营当中往往会形成部分暂时闲置的资金,如未进行设备更换时的折旧基金。企业可以利用它们进行相互的投资,借贷。另外,企业在相互提供商业信用时也进行了筹资。如企业在赊购时先取得商品而后付款,相当于借用了一笔销售企业的资金。

(7)外商资金。外商资金是指外国和港澳台地区投资者投入的资金。我国自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逐渐形成了外商独资,中外合作经营,中外合资经营三种直接投资形式的企业,有效的推动了现代化建设。目前,我国经济态势良好,经济形势稳定,为我国进一步吸收外资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三、对于企业在金融市场中筹资的几点建议

(一)企业应该始终把诚信问题放在首位,并提高筹资效率

没有诚信,就没有筹资。诚信理念是企业兴衰存亡的试金石,没有诚信理念,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很难有效进行的,甚至根本无法进行,即使得势一时,最终也不会有好的结果。⑤所以无论是在银行贷款偿还还是在发行债券股票等方面,都要坚决杜绝欺骗和欺诈等不道德的行为。

(二)制定合理的筹资规模和筹资结构,注重筹资风险的防范

1、合理确定筹资规模和结构,保证收益和筹资成本的合理控制。企业要根据发展战略规划、投资计划、运营情况预测,制定短、中、长期资金需求计划,依此确定筹资总体方案,选择合理的融资结构此外,企业还应考虑资本、劳力、技术等要素之间的协同作用和替代弹性,增加其他要素的投入,以减少资金需求或现金流量;企业还需要优化现有资产结构,提高资产质量,增加企业抵押品,放大负债能力。

2、注重对筹资风险的认识和防范。筹资风险因筹资方式的不同而不同,如银行贷款筹资和发行债券筹资相对应的风险要有所区别;也因地区的不同而不同,企业要对每种筹资方式相应的风险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这样才能正确的指导其筹资选择和风险的防范。

(三)注重筹资渠道的拓宽和筹资方式的创新

1、在国内筹资渠道的拓展和方式的创新

企业在筹资过程中,不能局限于现有的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还应注重筹资渠道的拓展和方式的创新。比如采取一些国际上已经存在,但是国内还没有实行的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或者是开创一些新的渠道和方式。

2、寻找解决中小企业筹资路径时,不能只盯着银行,要着眼于构建有效的、立体式的、多层次的融资系统。人们在呼吁解决中小企业筹资难时,将矛头对准了国有商业银行,认为正是他们借贷造成了中小企业筹资难。其实这些年为解决中小企业筹资难,银行已经有了很多新举措,例如鼓励商业银行增加中小企业贷款,但效果并不是很好。现在国家开发银行又酝酿通过中小城市的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进行转贷,但受规模限制,其作用发挥也有限。因此寻找解决中小企业筹资路径时,不能只盯着银行,而要着眼于构建有效的、立体式的、多层次的融资系统。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