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论文【优秀6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高中化学教学论文【优秀6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高中化学论文 篇1

摘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培育是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此维度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为新课改工作奠定良好的基调。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严格以2017年版化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建立知识链接,夯实学生的化学知识理论基础;创设更加丰富的化学学习情境,增强学生的化学学习体验;尽可能地完善评价机制,促进教学行为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于各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了界定,据此引导各个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朝着核心素养的方向发展。高中化学教学具有“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五个维度的核心素养内容。“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作为核心素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了解、认识、解决化学常见问题的基础,每年的高考试题也常常围绕该核心素养来考查学生。为此,高中化学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落实学科素养的培养。

一、建立知识链接,夯实基础理论学习

高中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必须要更加深入,如果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较低,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相同理论情境下条件如果隐蔽,就会出现各种错误,这是化学基本理论内涵掌握不到位的集中体现,而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很难实现“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渗透。在学习对应化学概念时,教师可以以学习迁移的方式来进行,高中化学零散知识较多,学生学习起来如果没有一定的系统性就会很吃力。例如,学习“物质的量”这一概念时,它是高中化学的基础,阿伏加德罗常数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之前学生学习的长度或者质量等物理量作为参考,使学生意识到物质的量就是一种物理量,用NA来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判断和计算一定量的物质所含微粒数的多少。由此,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形成密切的联系,学生此时的认知也提升到了更高的层次:意识到这些量都是物理量,实现了新知识和旧知识的全面整合和归结,对物理量的认知更加深刻。当然,教师还可以采取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方式对化学概念进行诠释,这样的基础知识学习有探究性的意味,对于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是有利的。再如,以“离子反应”这一概念的学习为例,教师可以使用演绎推理的方式,鼓励学生从电解质电离的角度对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进行深入理解,这样学生就能更快地理解电离的概念。此过程将概念与情境融合了起来,是知识链接的重要手段。在高中化学中,这类问题与实际联系较为紧密,当前的新高考题型多样,但基本都是对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测试,教师在平时复习时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应试能力。教师的课堂教学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找到知识链接的切入点,实现理论知识学习过程的优化设计,鼓励学生以科学探究模式、分组探讨方式、迁移类比方式、演绎归纳方式进行基础概念的学习。当高中学生对基础概念有了深刻的认知,自然能够更快地理解“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深刻内涵。

二、创设丰富情境,形成良好基本观念

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是学生“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锻炼的前提和基础。但在实际的高中化学教育教学中,灌输式教学模式依然存在,学生习惯于等待教师告诉自己解答问题的思路,而不是主动探究,一旦这种科学探究的习惯没有养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培养就处于“无米之炊”的状态。为此,教师要构建更加多元化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教学中渗透“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例如,以“铝和铝的重要化合物”这一知识点的学习为例,其教学流程为首先使用多媒体图片展现闪亮的蓝宝石或者红宝石,在学生观察时设置问题进行引导:这些蓝宝石或红宝石是由什么成分构成的?它们有怎样的化学性质?然后引入Al2O3(氧化铝),鼓励学生想一想:生活中的铝制餐具不能用来存放或者蒸煮酸性或者碱性食物,这是为什么呢?由此引导学生进入生活化的情景中。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对应的实验探究任务,主要是Al2O3与酸和碱发生反应的实验,构建实践性情境,鼓励学生在实验对象变化的过程中,思考两性氧化物的化学性质:既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接着教师鼓励学生使用对应的化学药品来进行探索,汇报对应的结果,使学生初步了解氢氧化铝的性质。最后教师播放斯达舒的广告视频,为学生展现斯达舒胶囊的说明书,继而使学生意识到其主要成分也是两性氢氧化物。上述情境创设得比较多,探究性很强,在获得一个结论后,教师很快引导学生进入知识认知的矛盾点,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式,使用实验进行探究,直到获得对应的结论。学生在层次递进的探究格局中,不断强化对知识的认知,“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得到了良好的锻炼。由此足以证明,情境创设法在高中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培育中的价值。

三、完善评价机制,推动教学行为优化

在高中化学学科中,“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培育,需要建立完善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这对于引导实际高中化学教学朝着更加优化的方向发展至关重要。首先,在学习对应课程知识点时,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将“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渗透其中;接着,在布局对应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策略时,教师要思考这是否有利于“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培养;最后,在课程结束后,教师要反思实际“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锻炼的效果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以不同条件下的物质与相关属性参数之间的关系探究为例,纯水在25摄氏度的条件下,pH一定大于在80摄氏度条件下纯水的pH,这样的题设考查的就是纯水pH与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如果学生对这样的变化没有清晰的认知,就可能在这样的题设情境中出现失误。教师在发现学生在这种判断题上出现错误之后,就明白学生此知识板块中的变化意识并没有得到树立,此时教师就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改善,引导学生以实验探究的方式去测试对应的pH,由此更加深刻地理解pH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在这样有针对性的探究中,学生开始意识到变化是无处不在的,条件的变化会引起内部的变化,也就是说宏观现象和内隐的微观变化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而化学学科就是关注这种变化现象的学科,因此,学生要学会以变化的视角去审视各种现象,并不断探求其中的规律。教学评价对于教师来说就是反思上一堂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依靠对应的测试了解学生“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培育情况,并据此创设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情境,改变之前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缺陷,这就是教学评价机制构建的价值所在。综上所述,高中化学“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锻炼,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的,高中学生要在更加理想的化学知识体验、化学知识探究、化学问题解决、化学实验操作中去认识变化和平衡,这对于实现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至关重要。作为高中化学教师,在高中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要考量多个能力培养的诉求,不仅要关注交互性还要关注独特性,继而制订更加有效的高中化学教育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1]王后雄。基于“素养为本”的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研究[J]。中国考试,2018(1)。

[2]吴星。对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认识[J]。化学教学,2017(5)。

[3]兰萍秀。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核心概念教学——以“化学平衡”教学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2)。

高中化学论文 篇2

摘要:基于教学评价与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关系,引出了高中化学教学评价中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措施,从丰富评价指标、主体评价、利用“复盘”、评价教学效果四方面阐释了元认知能力培养的方法。在教学评价中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可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走出模仿学习的困境,让学生在认知的基础上发现认知边界,从而突破限制,从感知、记忆与思维的升华中提高学习成效。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评价;元认知;培养措施

元认知由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弗拉维尔提出,是对认知的认知,包含认知的知识、认知的调节、认知的体验、认知的结构。元认知与认知的区别在于,认知是人类对待事物的直观感受,元认知是基于认识事物的概念而形成的内在的抽象认知活动。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需借助认知调节与情感认同,合理运用教学评价,最终促进学生思维的进化。

一、教学评价与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关系

1、元认知能力习得过程。元认知能力强调认知主体对认知的整体过程的监控、调节与评价,是对认知主体的巨大考验,它要求认知主体可以从教学过程中掌握自己的学习状态,即懂得如何监控学习、计划学习与评价学习。按照功能性区分,元认知能力习得过程可分为理论知识教授、发挥主观能动性、掌握策略方案、认知学习过程、总结与反思五个环节。

2、教学评价对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的促进作用。评价是人类活动中一种特殊的存在形式,让人类的行为有目的性与方向性,任何人类活动都需要评价。从本质上讲,教学评价促进了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有效提高了教学成效。元认知作为人类对外界感知的自我再认知,需要正向的引导与激励,让学生产生正向的发展意愿。教学评价通过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及特定的评价量表让学生在潜意识中塑造认知,对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有导向价值。

二、高中化学教学评价中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措施

1、丰富评价指标。现代化教育强调素质与成绩兼备,需做到二者权衡。传统以成绩为唯一指标的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需丰富评价指标,将学生主体发展与素质养成作为评价的要点,同时兼顾实操能力,这些评价指标是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的重要媒介。通过多元评测的方式,把握学生特点,为深入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指明方向。案例分析:开展“显现思维”的活动,所谓显现思维就是教师将自身的思考过程通过图示表征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与学习,然后转变思维,站在学生的角度同样运用图示表征的方法复刻学生思维。学生的任务是比对两种思考方式的异同,从而发现自身认知的局限。“显现思维”的训练可让学生了解到自身认知边界,让学生重新定位自身角色,并从体验中优化学习措施。

2、主体评价。评价是一个指正、激励或表扬的过程,传统评价模式的弊端在于单向性过强,缺乏学生的反馈与交流。高中化学作为实验教学占比较多的科目,教师很难给予班级学生全面关注,导致评价过于片面。为了解决此问题,需更改评价主体,推行主体评价的方式。案例分析:教学《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一课,由教师讲述实验最终目的,让学生发散思维自主设计实验流程,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完成实验操作。针对学生的总结汇报,先让学生自审。通过自我评价让学生对自身的认知活动进行思考,从情感、策略、知识框架等方面做出自省,同时采取与自身个性相匹配的调节措施。元认知因素包含自我评价的各个环节,引入自省可加强学生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认知,有利于形成持久的智力思维模式。

3、利用“复盘”,引入笔记评价。复盘是一种高效的元认知能力,源自围棋,大意为:将下棋过程从头至尾重新复摆,总结每步棋的得失,从中总结经验。笔记评价可以用“复盘”指代,即通过课堂笔记融合新旧知识进行多次复习,从中总结经验,提升自身认知体验、丰富元认知知识。复盘是一种化抽象为具体的感性认知过程,它可让学生形成理性的逻辑思维。案例分析:教学《元素周期表》一课,教师可引导学生做好复习笔记,通过文字监控思维过程。通过整理笔记,汇总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化合价与原子序数变化的周期性关系、化学性质的内在联系等。笔记评价丰富了评价方式,让学生在挖掘、总结、再挖掘、再总结中不断优化思维模式,从而形成新的学习策略。

4、评价教学效果。元认知是对主体认知的辩证与升华的过程,监控着学生个体思维。作为思维整体结构的内在组织形式,承担着调节、提升与控制的作用。从高中化学教学视角分析,学生的感受就是对教学的监控,其反馈分为正向与反向,前者有利于调节,后者阻碍优化。基于此,需实现教学效果的实时反馈,让学生参与到化学教学的评价中,训练学生元认知能力。首先,教师需营造民主的反馈环境,让学生畅所欲言,引导学生对化学题一题多解的不同思路进行复述,从中选取最优解,让学生带着辩证思维进行学习,从而学会元认知的优化迁移,促进师生共同进步。本文围绕高中化学教学评价中元认知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目的是释放学生潜力,取得最优教学效果。文章从受众、方法与角度进行了元认知能力的培养分析,实现静态的认知能力与动态的认知活动相结合,最终让学生学会调节认知,并形成情感认同。

参考文献:

[1]成圣华.高中化学教学评价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9(06).

[2]乐聪云.基于认知结构测定高中生化学认知障碍点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20.

高中化学论文 篇3

摘要:为了不断提高高中化学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更好地解决教学相关问题,对高中化学青年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对高中化学青年教师教学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更好地认识到高中化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满足当前高中化学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化学教师;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4-8646(20xx)12-0095-02

1高中化学青年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整体设计不足

根据当前高中化学实际教学状况来看,部分青年教师对于高中化学教学内容缺乏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不能很好的掌握教学内容的要点和真正含义,教学整体设计不足,教学问题设计广度和深度不够,缺乏科学有效的规划,层次不清。如必修二介绍有机化合物乙酸乙酯的制备时,大部分青年教师并没有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化学基础认知,只强调操作顺序,在教学中没有让学生参与实验过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极不牢固。

1.2青年教师的思维和知识有限

目前,虽然很多青年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是可以肯定的,但也受限于其思维和知识的局限性,很难帮助学生养成发散性思维。如钠在常温下会生成氧化钠,点燃或加热条件下会生成过氧化钠,有的学生会认为碱金属元素会如钠一样都会生成相应氧化物和过氧化物,这明显是教师在授课时只突出了物质共性,而忽略个性造成的。又如学生在回答运动员手上擦的镁粉其成分时,就回答是镁粉或氧化镁,甚至有人回答是硫酸钙或熟石灰,其实镁粉是碳酸镁的粉末,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都反映出了高中化学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思维和知识有限所导致的求同思维方式。这些现象与我们一直提倡的创新教育理念相违背,造成了学生在化学领域学习和实践的局限性。

1.3实验操作和设计不规范

由于青年教师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不能很好的掌握高中生学习特点,致使某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屡受挫折,手法生疏,很难体会到实验的关键点和要点,难以领略其中的含义。高中化学实验中常常出现一些学生实验操作不连贯、次序颠倒、装置安装不协调等问题,往往要开始实验了,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这样,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消极情绪。实验过程中各种状况频发,实验台上往往是一片狼藉,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这与青年教师日常实验教学的随意性有直接的关系。

1.4现代化媒体设施应用能力不强

青年教师之前并没有从事过教育工作,缺乏教学问题设计经验,教学课堂规划能力不足,无法独立完成课件制作。虽然大多数青年教师都会多媒体操作,但仅仅是利用其将课本上的概念和习题照搬照抄,很难发挥先进教学软件在化学教学当中的作用,无法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反倒被某些色彩斑斓的动画抢夺学生的注意力。并不能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优势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只是走马观花的进行幻灯片的切换,对于他们来说只是教学工具的逐渐丰富;有部分青年教师对课件和板书之间的关系仍协调不好。

2高中化学青年教师教学问题产生的原因

2.1满足现状,缺乏专业追求

目前,高中化学青年教师多是80后,他们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于生活工作的舒适要求很高,很多人都满足于现状,认为已有知识贮备已经能够应付当前教学要求,受限于高中教学内容,慢慢的他们就将曾经学过的知识遗弃到记忆的角落里。当然学习源有限,高中阅览室、培训体系等也没有给教师提供很好的自学条件。高中青年教师很少订阅专业理论图书,加之缺乏适当的专业交流和沟通机会,很难形成科学系统的教学认识。

2.2缺乏深入的教学研究

大多数高中化学青年教师对教学内容不求甚解,没有针对当前的高中化学教材展开深入的研究。青年化学教师认为高中化学知识过于浅显,认为对其内容早已烂熟于心,而且还在不断的重新讲解,完全不需要再费心思去研究其教学设计意图,没有领悟其真正的教育意义。有的青年教师甚至对教研活动反感,认为是形式主义,满足于集体备课,化学教学活动设计和组织一直沿用传统模式。

2.3缺乏基础实验机会和规范多媒体的使用

部分青年教师并未考虑到高中生的实际需求,反倒是从自己的角度认为基础实验太过简单,认为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掌握,无须浪费时间和精力去做基础实验,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出现或多或少的基础操作问题。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备课时准备不充分,安于多媒体课件使用,而没有考虑到如何才能够发挥课件的辅助教学、挖掘学生思维的作用。

3高中化学青年教师教学问题的解决对策

首先,重视对青年教师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建立健全教师训练、考核制度,细化教师责任,贯彻落实各项教学教育措施,帮助青年教师树立明确的发展目标,订立岗位责任制。其次,培养青年教师专业研究兴趣,使其深入研读高中化学教材,认真比较新旧教材的差异,了解高中化学知识结构,形成科学系统的化学教学理念。再次,重视实验操作和研究,组织青年教师开展化学基础实验,提高其实验操作技能,增加青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帮助青年教师了解这一阶段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于幸汝。论高中化学实验中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J]。学苑教育,20xx,(4):67-68.

[2]张赞源。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J]。广东化工,20xx,(11):33-35.

高中化学论文 篇4

摘要:自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提出后,模型认知作为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高中化学课堂引领学生模型认知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模型意识;灵活导入概念模型,便于学生直观认知和掌握化学概念;重视模型检验,强化学生模型认知能力的应用效果。多措并举,不断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优化高中化学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化学;模型认知;引领方法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基于模型认知的高中化学教学研究工作逐渐深入,有效提升了学生在高中化学学习中的模型认知能力。但是,大部分高中生的模型意识、模型认知能力、模型应用水平仍然有待提升,亟待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高中化学中对学生模型认知的科学引领。由此可见,思考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学生模型认知的引领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以学生为主体,激发模型意识

高中化学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模型认知能力,端正学生的模型认知态度,要先激发学生的模型意识,让学生能以意识为内部驱动力,对模型产生好奇心和探索欲,自主认知模型,思考模型的构建与应用,参与到模型教学中,夯实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符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要求,建设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型认知教学模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创新、优化课前准备,让学生参与到课前预习中,将模型思想和模型建构融入预习过程中,便于学生课前思考教学内容中的各种模型,联系新、旧化学知识,强化模型意识,提出建模假设,在课上与教师和其他学生交流建模假设问题,进一步促进自己的模型认知能力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以下统称“必修1”)“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这节课前,教师给学生提出了研究问题“海水中的元素以哪些形式存在”,让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进行课前预习,为学生在问题研究过程中形成模型意识创造便利条件,提供充足空间,鼓励学生调用学习过的化学知识进行建模假设。有的学生提出了海水中的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有的学生提出了海水中的元素以单质的形式存在。学生提出建模假设的过程中,模型意识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给模型认知带来了多种思路,避免了学生思维单一受限或者过于分散,强化了学生预习过程中模型思维的专注度,给学生形成与提升模型认知能力做好了基础铺垫。

二、导入概念模型,促进直观认知

分析高中化学教学内容可以发现,其中的抽象化、复杂化概念知识很多,一旦教师没有增加概念教学的直观性,很容易出现学生理解困难、学习受阻、掌握不到位等问题,影响教学质量,不利于学生模型认知素养的落实。因此,在设计化学概念教学活动时,教师要灵活导入概念模型,以其直观化的教学优势,利用符号、文字、图像等直观展示事物规律,突出事物特征,简化学生对化学物质形成及其应用的体会过程,便于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和探究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提高化学思维品质。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概念图呈现不同化学概念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梳理化学知识结构,深入分析和掌握化学条件、化学元素具有的密切关联。例如,在教学必修1“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这节课中的“物质的量”时,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简称摩,符号为mol,在高中化学教育理论知识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是贯穿学生化学学习全过程的基本物理量之一。学生学会并掌握物质的量的概念,能够为许卫锋(甘肃省环县第四中学)教学思考物质的量的浓度、气体摩尔体积、摩尔质量的概念导出提供支撑,而且现代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农业生产中物质的量应用也非常广泛,进一步体现了本节课教学的现实意义。为了让学生轻松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对此形成相应的模型认知,教师将数量多且抽象性较强的“物质的量”知识以概念图的形式直观呈现在学生眼前。学生在观看后理清了各种变量存在的联系,在自己的大脑思维中构建清晰、系统的概念,掌握了物质的量和气体体积、质量之间的关系,提升了模型认知能力和应用能力,营造了轻松的化学概念教学氛围。

三、重视模型检验,强化模型认知

在引导学生构建与应用模型后,教师要及时组织开展模型检验活动,将其作为保证并最大限度地提升模型科学性的方法,让学生经过观察模型、验算模型后,及时纠正模型错误问题,强化对学生模型认知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师可以采取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检验策略。一方面,促进学生自我反思模型的建构与应用;另一方面,促进学生模型认知中的合作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模型检验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模型认知能力是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对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与落实具有重要影响。在课堂上,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设计并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不断提升学生模型认知方面的综合能力,让模型认知为学生的化学学习和全面发展贡献更多助力。

参考文献:

[1]许文捆。“模型认知”思维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培养[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25)。

[2]陈花。基于模型认知素养能力培养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20(25)。

[3]李鹏鸽,龚文慧,秦蕊,等。模型认知素养及其在化学概念教学中的落实[J]。教学与管理,2018(4)。

高中化学论文 篇5

摘要: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教学要整合教材的内容,以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化学为切入点,减小高中化学知识教授的难度,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学的方式分析化学重难点知识。因此,教师要掌握教材的使用要点,正确的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教育价值,对此,本文以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为例,首先分析了其教材内容的优劣势,并对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的有效使用方法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苏教版教材;有效使用方法;高中化学

高中是学生学习及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该阶段化学开始逐步的朝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所以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尤为重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需要灵活地使用教材,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能够更好地提升整体化学专门学科的教学效果,丰富学生化学知识的储备量,明确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的优缺点,深入探究教材的有效使用方式,才能发挥出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教学的独特优势。

一、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内容的优劣势

1。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内容的优势

实验是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尤为重要的板块,且其在编撰的过程中也会将重心投入到实验内容方面,会详尽的论述实验相关的步骤以及过程等。教师借助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可以更好地鼓励学生,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去参与到化学实验活动当中,调动学生的感官感受,学生可以亲身实践,直接接触化学知识,感知化学知识的魅力,加深该化学课堂知识的印象,深入地了解该模块知识。在新课标的引导下,教师要利用化学实验,明确学生的主体课堂地位,这样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主观能动性才会越来越强。此外,这类教材内容编撰的创新性也会比较强,其所编写的内容理解难度比较小,语言较为简捷且通俗易懂,所以学生会较好的利用化学教材。教师在应用这一教材讲解化学知识时也够更加的便捷,把多种类型的知识内容相整合,也可以将其内容分别投入到不同的板块内,有针对性的开展化学知识讲解工作,让学生掌握相对应的化学知识学习方式,丰富学生学习体验感受。

2。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内容的劣势

在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实验问题的内容较少,并且其所设计的化学实验内容并不能较好的贴合高中学生的实际生活,这就使得学生在使用其所掌握的化学知识时,并不能抓住其知识点的重心,也无法了解化学实验组织的意义。比如,在讲解“***的性质”这一知识点时,其设计的实验内容会把玻璃棉放置到集气瓶当中,之后再投放两小块钠,将***导入到其中,让学生观察这一化学实验所产生的现象。但是在实际开展化学实验时,依照教材的步骤,循序渐进的开展实验,其所表现的化学反应会比较微弱,学生并不能较为直观地观察出实验的变化,这就使得学生在参与实验学习活动时的兴趣逐渐的变差。另外,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和其他版本的教材对比,该版本教材中所设计的化学实验操作难度会比较高,其并没有综合考虑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一些化学实验的设计步骤较为繁杂,实验操作的难度也会比较高,这就会使得学生学习该模块知识的心情过为焦躁、紧张,无法较为深刻地理解其知识,同时教师讲解知识的难度也会比较大。

二、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的有效使用方法

1。二次开发教材

教师在讲解化学知识时,不能单一性的完全凭借教材教学,而是要结合具体的教学状况,合理地选用教材的内容。例如,若班级当中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能力,同时掌握了相应的学习经验,那么教师在应用这一教材讲解化学知识时,就应当分析其实际的教学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使得其所讲解的化学知识内容以及方式更加适合班级内的学生,发挥出教材应有的价值及成效。并且在使用教材时,教师要费一定的心思去研究如何高效地使用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确保其应用方式的有效性,二次开发教材,让“教材”能够转变为“学材”,切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化学学科结构。使得学生可以正确地分析自身已经掌握的化学知识结构,完善自身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让学生阅读化学教材的内容,通过阅读的方式,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针对一些不符合实际的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教师要科学地使用教材,满足学生的学习诉求,选择较为典型的化学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在选择化学实验时,需要选择化学反应较为明显的实验,同时要保障其实验操作的安全性、简单性,通过开展化学实验教学工作,让学生学习化学知识自信心变得更强。

2。合理地设置提问

提问始终是教师在讲解化学知识时较为青睐的一类教学方式,这是因为提问能够让学生自主的思考并探索其知识点,同时学生学习其模块知识的欲望也会更加的强烈,所以教师要明确课堂提问的方式,合理地使用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让学生能够探索有效的文体,教师和学生也能够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同时让其相互了解。在以往的化学教学课堂上,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式过于固化,且十分的生硬,为了能够更好的使用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教师要尽可能地优化实际提问形式,设置预习任务,让学生能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探索和研究,找出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在课堂上设置教学问题,提问学生相关的内容,这样会更好地了解学生预习状况,适时的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掌握新课程当中的化学知识点。借助这些化学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当中思考并探讨,可以使用积分制度,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利用这种良性竞争的方式,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不管是在预习环节,还是在复习环节,都必须要科学合理地使用高中化学教材,以教材的知识内容为出发点,有针对性地提问学生,这样学生才能够认识到教材在学习中所占据的地位,从而正确的使用这部分教材。教师也要利用这一教学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诉求,让学生能够进步,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品质,将化学实验在科学探究能力当中的引领效应更好地发挥出来。

3。验证实验科学性

化学这门学科始终会以实验为核心,所以在开展实验教学活动时,教师不但需要分析该门学科的特征,创建出更为多元化的科学探究活动,同时还需要将化学实验在化学课当中所占据的核心地位更好地发挥出来,促进学生实践及创新精神的发展。化学实验可以检验学生的观察以及实践制作等能力,由于这些化学实验内容有所不同,所以其所设定的评价目标也应当多样化,结合实验的类别,选择相对应的评价以及实验验证方式。比如,在讲解证明“氢氧化铁胶体能够净化浑浊的水”这一实验时,教师在进行课堂演示的过程中,由于一节化学课的时间有限,所以并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看出明显的净水效果,这就会使得这类演示实验完全失去了教学的价值,所以教师要结合理论知识及实践教学,合理地安排这一实验教学活动,提前进行实验的科学性验证,让其在讲解其实验知识时能够更好地说服学生。

4。初高中衔接教学

首先,要做好知识的知识点的衔接。将化学基础技能投入到化学实践活动当中,同时明确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连接点,拓展深化知识点,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这门学科的基础知识。比如,在讲解“氧化还原反应”这一知识时,这节知识能够将初中和高中的知识较好地衔接在一起,且该节课程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讲解该知识时,教师如果直接以元素得失电子为教学的切入点,那么其就会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脱离,所以教师应当站在得氧失氧的立场上,帮助学生构建该知识的概念,这样学生才可以更好地掌握其知识点,防止学生产生畏难的心理情绪。用其已经掌握的知识作铺垫,引导学生轻松地学习该模块的知识,让学生自主去预习,通过探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够正确的标注出化学式当中任意元素的化合价。其次,是教法的衔接。教师要确定学生所需要复习的内容,帮助学生构建化学知识体系,一同编制复习计划,其计划要有助于学生初高中化学知识点的衔接,让高中化学知识能够更加的深入。教师还需要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使用更为丰富的教学对策,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得更加的浓郁,同时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独立化的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质疑精神。最后,要进行学法方面的衔接。高度重视初高中教材衔接方面的问题,这样才会使得整体高中化学教学活动开展的更加高效、科学。教师要正确地认知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的优缺点,分析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让学生能够掌握更为丰富的化学知识,端正化学知识的学习习惯,同时提高学生化学素养水平,给学生日后的发展做铺垫。此外,教师还应当勇于尝试、创新整合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的内容,做好教学衔接等各方面的工作,让学生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变得更加的浓郁。

参考文献:

[1]宗磊.苏教版高中化学课程中拓展型知识的应用方法[J].新智慧,2020(03):122-123.

[2]屠蕴秋.基于苏教版高中化学的微课设计及实践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0(18):65.

[3]杨道静.苏教版高中化学“问题解决”栏目的认知方法和教学构建[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5(15):60-61.

[4]张莹.简析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实验教学的关键[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5(10):08-09.

[5]汤亚兰.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的科学方法体系[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5(11):133.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篇6

一、利用化学实验,帮助学生导入新的教学课程

高中化学实验不仅仅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辅助,更是他们学习化学的一种精神动力。化学实验多表现为有趣、神奇的特点,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索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化学实验这个特点,将一些小的化学实验作为一个课前导入来引发学生的思考,然后再通过知识的讲解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原理。特别要注意的是,化学实验课堂引入一定要具有客观性和可观察性,让学生由现象出发,去探究本质。这也就要求化学实验和问题教学法相结合,教师一方面提问问题,利用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另一方面要将问题设置得有开放性,不能够随意抹杀每个学生的看法。甚至可以给出学生多个假设,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向着更多方向去思考。如果学生在理解实验主旨时出现偏差,教师要及时做出纠正。因为课堂导入本来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如果出发点就是错误的话,那么就事与愿违了,甚至会导致不好的后果。

二、利用化学实验,要注重实验的生活实际性

在很多人看来高中化学实验有一层神秘的面纱,不敢让人靠近,别人也休想轻易地了解他。这种表面现象让很多人对化学实验“又爱又惧”。特别是对于正在学习化学知识的高中生,也许他们内心很想去尝试做化学实验,可是繁琐的步骤、复杂的实验原理、种类多样的实验药品都成为阻碍他们的因素。因此,教师在设计化学实验时,特别是一些用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原理和记忆化学知识的一些实验,一定要简单化、生活化,如果能够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就去做这些小实验,那是最好不过的。例如,在教学金属和非金属这一章节的时候,如果想要让学生对这两类物质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就可以拿生活中最常见的铁和石灰石等来和酸做实验,然后通过反应现象的不同,或者是辅助产物验证的方法来将产物和现象做比较,从对比中对这两个知识都能够加强记忆。而且在做铁与酸反应的实验时,可能会因为铁锈的原因而出现不同的现象。而这又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机会,让学生了解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各种性质。最后要对这些实验现象做一个比较、整理、总结,这样才能够保证表观的实验现象成为学习的一种途径,成为积累知识的一种方法。

三、利用化学实验,要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

高中化学实验是辅助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途径,因此,它应该是轻松的、愉快的,也应当是具有一定自主性的。很多教师在使用化学实验教学时,容易忽略学生学习主体性这一特点,将多数的精力集中于学生学习知识和学习化学实验步骤之上。特别是教师对化学课本和实验方案的一些盲目遵从,让那些即使接受了实验教学的学生也特别缺乏实验探索能力。化学实验教学不是一种步骤的死死追寻,而应当是一种自我认识方法,用来检验或是推出化学原理。因此,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可以帮助学生去自己设计化学实验。有很多教材上的化学实验较为古老,一些新的仪器和药品也能够很好地完成这一实验原理的检测。因此,化学实验是在不断更新和改变的,教师也要尊重学生的一些想法。总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创新实践,更是化学教学史上的一大改革,是教师、学生都要深刻认识到的。在教学中践行新课改的要求,让化学实验教学更具创新性、实效性。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