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可行的、值得进一步实践和推广的方法,它对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学习和巩固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着很好的作用。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分析【精选7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一、“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概述
1、基本理念:落实“先学后教,教学合一”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不使每一个学生掉队。
2、操作载体:师生共用“导学案”。“导学案”整合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和评价的卷案于一体,起到“三案合一”的作用,解决了教案与课堂脱离、学案与课堂冲突、教学反馈不够及时等问题。
3、导学案编写原则:①主体性(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②导学性(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③探究性(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④层次性(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⑤开放性(有可供师生完善的“留白处”);⑥创新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基本操作流程:教师个人备个案→集体研讨制定“导学案”→课堂组织实践“导学案” →课后反思补充“导学案”。
二、“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
“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主要由“明确目标→前置自学→展示交流→合作探究→达标拓展”五个环节构成,教师围绕学生的活动,相应地做好明确目标、问题助学、诊断指导、点拨提升、总结评价五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目标
师生共同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事先把新的学习内容,按照其在单元或整册书的地位、作用,根据学生的认知起点,制定相应的科学的学习的目标,明确目标展示于“导学案”上。上课伊始,教师指导学生参照“导学案”,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心中有数,带着明确的目的有任务地参与课堂学习。
(二)前置自学
前置自学一般要在课上进行,学生依照“导学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问题,同时生成整理新问题。自学中,学生能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自己能归纳的规律自己归纳,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在合作小组内讨论寻求解决。鼓励学生通过圈点标记深入钻研,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教师指导自学,同时根据掌握的自学情况进行二次备课。
前置自学环节设计的目的有三个:一是通过自主学习解决自己完全能解决的问题,培养自主
学习习惯、能力;二是为课堂上的展示做充分准备;三是为教师下一步的引导点拨提供起点。
(三)展示交流
学生根据自主学习情况在教师的组织下展示交流自主学习成果。一般问题的展示交流有两个层次,组内展示和组间展示。知识性、基础性的问题可以在组内展示、互相评价,稍难的问题在小组内展示后整理出小组的意见在班内展示交流。自主学习任务展示的时机要跟教学的流程相和谐,要恰如其分的贴着教学目标的落实来展示,不能为展示交流而展示交流,为活动而活动。教师在学生展示交流的同时,可以根据学生展示的情况确定“讲”与“不讲”的黄金分割点,以便及时进行点拨。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学生之间互相帮助能学会的,都不需要讲。所谓的“讲”,实际上就是一种有效点拨,择机指导。
展示交流环节是课堂非常有生命力的一个环节,它至少有这样几方面的效益:一是展示交流促进了前置自学。要想展示精彩,必须深入自学。先自学后展示能有效地启动学生进一步求知的内因,从而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学得更积极、更主动、更有效,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二是两个层次的展示交流保证了学生参与的广度,使更多的学生拥有机会受到关注。三是展示交流生成了新的课程资源。学生个体拥有的信息是一种潜在的力量,而信息的交流使潜在的力量显性化,形成真正的力量。课堂上的展示即是一种信息交流,在参与中,在倾听中,使得学生不断地拓展自己的思维方式,使其思考的思路赖以延长,将思想的触角伸向更为深远的领域。四是展示能暴露学情,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找准教学的起点,以此作为教学的依据,这也是教学成功的基本保证。五是展示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快乐程度。形式多样的展示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增加自信。
“展示交流”这一教学环节理想的教学状态应该是将“学路”和“教路”有机地融合在一体。“教”是贴着学情而进行的有效的点拨,“学”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下的智慧成长。
(四)合作探究
学生依照导学案或教师的提示进行探究性学习。
这一环节是针对前两个环节解决不了的内容而设置的,合作探究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探究性、思想性,需要集体的智慧才能完成。合作探究的方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来提出问题或者根据学生的发现情况提出问题,然后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小组讨论,在班内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讲解,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能力体系。这个环节是灵活机动的,应根据教学内容的深浅、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来取舍。
(五)达标拓展
学生依照“导学案”的设计,进行巩固训练或达标检测或拓展提高,以达到巩固、总结、检测所学内容的目的。
达标检测题目的设置要求有层次有梯度,能体现知识能力重点,以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使用。教师或小组长现场批阅学生练习,收集反馈信息,当堂矫正补救。教师同时引导学生小结梳理知识框架、规律、方法,并对合作小组当堂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以上五个环节既密切联系又互相制约,形成一个统一的动态的流程,将“学路”“教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其中“学路”是最基本的。这五个环节既可以在一节课中体现,也可以在一个课题的教学中通过两节课、三节课来体现。教学中应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等不同情况,对教学环节进行取舍。这一教学模式的重要价值取向是让全体学生经历知识发现的过程,把学生的学习变成一种“履历”,最大化的尊重培养发掘学生“学”的能力,让学生资源对教学效益提供最大化的贡献,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操作注意事项
(一)优化集体备课流程,保障导学案质量
集体备课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编制的“导学案”的质量和课堂教学的效率,集体备课总结起来有如下方面:
(1)三定:集体备课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集体备课内容明确)。
(2)五备:
①个人初备,形成个案。个人初备时,要求教师学习研究课程标准及相关材料,突出抓“八点”(教学重点、难点、弱点、疑点、考点、易错点、易混点和盲点)。同时,教师还要查阅***、了解学生预习情况,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设计。初备时每位教师都要尽力提出自己有独到的设计方案和有疑问的地方,以便会诊,排除困难。
②集体研讨,形成初案。备课教师在集体备课时,首先由主备人将个人设计的个案,以说课的形式进行交流,备课组其他教师在认真听讲、及时记录的基础上,分别陈述各自的个案,进行比较,把对教材的处理、目标的制定、教法的选用、学法的指导、过程的设计等,调整到最佳程度,形成“初案”
③完善整理,形成定案。主备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对形成的初案进一步完善、整理,形成规范的教学设计,完成对定案的编制。
④跟踪听课,形成复案。经过备课组研讨过的教案是否可行还有待于考证,因此,有必要进行跟踪听课进行检验,以便得到总结、提高,备课组成员之间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根据学校听课安排或邀请别人听课指导。把关领导要跟踪听课,了解集体备课落实情况。
⑤教后反思,形成补案。课后交流,就是对备课的总结阶段。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情况下授课,要进行交流,对教学进行反思,写出较为翔实的教后记,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同时对教学设计进一步修订完善,形成补案。促进今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3)两个评价
①包组领导对导学案进行质量评价,把关验收;
②学校领导现场跟踪集体备课,对集体备课中教师的表现进行现场评价。
(二)强化导学预设,提高课时效益
“导学案”形成之后,教师要在学生用的“导学案”基础上对教学中每一个环节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充分预设,这样才能保证教师在课堂观察、参与、指导的紧张度和针对性,以确保课堂每一个环节的效率。
预设的内容包括:
(1)前置自学阶段:教师要预设学生的自学方式、自学时间、自学要求、学生自学时可能会遇到的疑难问题,自学巡视需要个别指导的同学。
(2)展示交流阶段:教师要预设展示的方式(自主展示还是提问展示)、展示的时机、展示的策略、展示的学生层次、展示时可能会暴露的问题、展示时的点拨角度方法等。
(3)合作探究阶段:教师要预设探究方式、探究角度、探究可能达到的深度;集体或个别指导的合作小组或个体,点拨讲解的起点、内容。
(4)达标拓展阶段:教师要预设不同学生的不同达标度、达标反馈的方法、个别指导帮扶的对象,评价激励的方案,总结梳理的方法、内容等。
(三)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主动学习成为习惯
要让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以往单一的、机械的“听讲—练习”的被动状态转向“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主动展示”的积极主动学习状态,除了教学模式本身所起的作用外,教师还应该在课上或课下有意识的教会学生学习、合作、展示、倾听、评价。
(1)教会学生展示:能自然自觉、仪态大方的在组内或班内围绕一个话题或重点发表自己的看法、阐明道理、抒发感情并能跟同学、老师交换意见。
(2)教会学生倾听:一方面,既要会倾听教师的课堂讲解,又要会倾听同学的课堂发言;另一方面,既要听得进,听清楚,听完整,又要听得懂,听出实质,听出问题。
(3)教会学生评价:在合作小组或班级内能公允真诚的评价同学的观点,能质疑、批判、改正、补充、完善别人的意见。
(4)教会学生合作:在合作小组内,能以宽宏大量的心态主动借鉴他人的智慧优势为我所用,也能够积极主动地贡献分享自己的智慧优势。不互相排斥、互相嫉妒、互相拆台、互相封锁信息
一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应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积极地渲染渲染情境,激发学生的对英语学习的热情。由于多媒体具有强大的声频、视频以及动画的强大功能,我们在运用多媒体的时候,即可以充分地利用多媒体,将课堂气氛搞活。比如在进行koala、giraffe、lion这些动物的学习时候,学生不是太熟悉。教师就完全可以利用多媒体将这些动物的视频有选择性地截取,然后播放给小学生观看,让学生加深对动物里认识,进而让单词和形象的动物有机地关联在一起,促进记忆。二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地扩展文化背景。我们知道,任何一种语言,都是文化的载体。英语也不例外。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地将各地域的文化进行有扩展,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而加深对英语的理解。
1、“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概述
(1)基本理念:落实“先学后教,教学合一”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不使每一个学生掉队。
(2)操作载体:师生共用“导学案”。“导学案”整合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和评价的卷案于一体,起到“三案合一”的作用,解决了教案与课堂脱离、学案与课堂冲突、教学反馈不够及时等问题。
(3)导学案编写原则:①主体性(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②导学性(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③探究性(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④层次性(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⑤开放性(有可供师生完善的“留白处”);⑥创新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基本操作流程:教师个人备个案→集体研讨制定“导学案”→课堂组织实践“导学案” →课后反思补充“导学案”。
2、“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
“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主要由“明确目标→前置自学→展示交流→合作探究→达标拓展”五个环节构成,教师围绕学生的活动,相应地做好明确目标、问题助学、诊断指导、点拨提升、总结评价五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目标
师生共同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事先把新的学习内容,按照其在单元或整册书的地位、作用,根据学生的认知起点,制定相应的科学的学习的目标,明确目标展示于“导学案”上。上课伊始,教师指导学生参照“导学案”,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心中有数,带着明确的目的有任务地参与课堂学习。
(二)前置自学
前置自学一般要在课上进行,学生依照“导学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问题,同时生成整理新问题。自学中,学生能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自己能归纳的规律自己归纳,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在合作小组内讨论寻求解决。鼓励学生通过圈点标记深入钻研,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教师指导自学,同时根据掌握的自学情况进行二次备课。
前置自学环节设计的目的有三个:一是通过自主学习解决自己完全能解决的问题,培养自主学习习惯、能力;二是为课堂上的展示做充分准备;三是为教师下一步的引导点拨提供起点。
(三)展示交流
学生根据自主学习情况在教师的组织下展示交流自主学习成果。一般问题的展示交流有两个层次,组内展示和组间展示。知识性、基础性的。问题可以在组内展示、互相评价,稍难的问题在小组内展示后整理出小组的意见在班内展示交流。自主学习任务展示的时机要跟教学的流程相和谐,要恰如其分的贴着教学目标的落实来展示,不能为展示交流而展示交流,为活动而活动。
教师在学生展示交流的同时,可以根据学生展示的情况确定“讲”与“不讲”的黄金分割点,以便及时进行点拨。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学生之间互相帮助能学会的,都不需要讲。所谓的“讲”,实际上就是一种有效点拨,相机指导。 展示交流环节是课堂非常有生命力的一个环节,它至少有这样几方面的效益:一是展示交流促进了前置自学。要想展示精彩,必须深入自学。先自学后展示能有效地启动学生进一步求知的内因,从而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学得更积极、更主动、更有效,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二是两个层次的展示交流保证了
学生参与的广度,使更多的学生拥有机会受到关注。三是展示交流生成了新的课程资源。学生个体拥有的信息是一种潜在的力量,而信息的交流使潜在的力量显性化,形成真正的力量。课堂上的展示即是一种信息交流,在参与中,在倾听中,使得学生不断地拓展自己的思维方式,使其思考的思路赖以延长,将思想的触角伸向更为深远的领域。四是展示能暴露学情,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找准教学的起点,以此作为教学的依据,这也是教学成功的基本保证。 五是展示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快乐程度。形式多样的展示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增加自信。
“展示交流”这一教学环节理想的教学状态应该是将“学路”和“教路”有机地融合在一体。“教”是贴着学情而进行的有效的点拨,“学”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下的智慧成长。
(四)合作探究
学生依照导学案或教师的提示进行探究性学习。
这一环节是针对前两个环节解决不了的内容而设置的,合作探究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探究性、思想性,需要集体的智慧才能完成。合作探究的方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来提出问题或者根据学生的发现情况提出问题,然后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小组讨论,在班内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讲解,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能力体系。
这个环节是灵活机动的,应根据教学内容的深浅、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来取舍。
(五)达标拓展
学生依照“导学案”的设计,进行巩固训练或达标检测或拓展提高,以达到巩固、总结、检测所学内容的目的。
达标检测题目的设置要求有层次有梯度,能体现知识能力重点,以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使用。教师或小组长现场批阅学生练习,收集反馈信息,当堂矫正补救。教师同时引导学生小结梳理知识框架、规律、方法,并对合作小组当堂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以上五个环节既密切联系又互相制约,形成一个统一的动态的流程,将“学路”“教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其中“学路”是最基本的。这五个环节既可以在一节课中体现,也可以在一个课题的教学中通过两节课、三节课来体现。教学中应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等不同情况,对教学环节进行取舍。这一教学模式的重要价值取向是让全体学生经历知识发现的过程,把学生的学习变成一种“履历”,最大化的尊重培养发掘学生“学”的能力,让学生资源对教学效益提供最大化的贡献,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操作注意事项
(一)优化集体备课流程,保障导学案质量
集体备课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编制的“导学案”的质量和课堂教学的效率,集体备课总结起来有如下方面:
(1)三定:集体备课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集体备课内容明确)。
(2)五备:①个人初备,形成个案。个人初备时,要求教师学习研究课程标准及相关材料,突出抓“八点”(教学重点、难点、弱点、疑点、考点、易错点、易混点和盲点)。同时,教师还要查阅***、了解学生预习情况,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设计。初备时每位教师都要尽力提出自己有独到的设计方案和有疑问的地方,以便会诊,排除困难。②集体研讨,形成初案。备课教师在集体备课时,首先由主备人将个人设计的个案,以说课的形式进行交流,备课组其他教师在认真听讲、及时记录的基础上,分别陈述各自的个案,
进行比较,把对教材的处理、目标的制定、教法的选用、学法的指导、过程的设计等,调整到最佳程度,形成“初案”。③完善整理,形成定案。主备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对形成的初案进一步完善、整理,形成规范的教学设计,完成对定案的编制。④跟踪听课,形成复案。经过备课组研讨过的教案是否可行还有待于考证,因此,有必要进行跟踪听课进行检验,以便得到总结、提高,备课组成员之间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根据学校听课安排或邀请别人听课指导。把关领导要跟踪听课,了解集体备课落实情况。⑤教后反思,形成补案。课后交流,就是对备课的总结阶段。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情况下授课,要进行交流,对教学进行反思,写出较为翔实的教后记,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同时对教学设计进一步修订完善,形成补案。促进今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3)两个评价:①包组领导对导学案进行质量评价,把关验收;②学校领导现场跟踪集体备课,对集体备课中教师的表现进行现场评价。
(二)强化导学预设,提高课时效益
“导学案”形成之后,教师要在学生用的“导学案”基础上对教学中每一个环节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充分预设,这样才能保证教师在课堂观察、参与、指导的紧张度和针对性,以确保课堂每一个环节的效率。
预设的内容包括:
(1)前置自学阶段:教师要预设学生的自学方式、自学时间、自学要求、学生自学时可能会遇到的疑难问题,自学巡视需要个别指导的同学。
(2)展示交流阶段:教师要预设展示的方式(自主展示还是提问展示)、展示的时机、展示的策略、展示的学生层次、展示时可能会暴露的问题、展示时的点拨角度方法等。
(3)合作探究阶段:教师要预设探究方式、探究角度、探究可能达到的深度;集体或个别指导的合作小组或个体,点拨讲解的起点、内容。
(4)达标拓展阶段:教师要预设不同学生的不同达标度、达标反馈的方法、个别指导帮扶的对象,评价激励的方案,总结梳理的方法、内容等。
(三)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主动学习成为习惯
要让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以往单一的、机械的“听讲—练习”的被动状态转向“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主动展示”的积极主动学习状态,除了教学模式本身所起的作用外,教师还应该在课上或课下有意识的教会学生学习、合作、展示、倾听、评价。
(1) 教会学生展示:能自然自觉、仪态大方的在组内或班内围绕一个话题或重点发表自己的看法、阐明道理、抒发感情并能跟同学、老师交换意见。(
2)教会学生倾听:一方面,既要会倾听教师的课堂讲解,又要会倾听同学的课堂发言;另一方面,既要听得进,听清楚,听完整,又要听得懂,听出实质,听出问题。
(3)教会学生评价:在合作小组或班级内能公允真诚的评价同学的观点,能质疑、批判、改正、补充、完善别人的意见。
(4)教会学生合作:在合作小组内,能以宽宏大量的心态主动借鉴他人的智慧优势为我所用,也能够积极主动地贡献分享自己的智慧优势。不互相排斥、互相嫉妒、互相拆台、互相封锁信息。
(四)“导学案”基本格式:
语文导学案
课题 课型 执笔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
【学具准备和学法指导】
【学习过程】
1预习导学
2课堂研讨
3延伸拓展
数学导学案
课题 课型 执笔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
【学具准备和学法指导】
【学习过程】
1预习导学
2合作探究
3精讲释疑
4检测达标
5延伸拓展
阐 述
一、实施背景
新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关注学生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通过对我校课堂教学情况进行了调研,发现有些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法陈旧,课堂教学效益低下,制约着我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益推进素质教育,在综合分析了我校的课堂教学的现状,参考了其他学校成功的经验,结合我校实际,决定推行“学案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
二、“学案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含义
“学案”就是教师根据课标要求、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写的供学生课外预习和课内自学用的书面的学习方案。“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发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优化课堂模式。其操作要领主要表现为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导学导练、当堂达标。概括起来说,这一模式主要包含五个构成要素,即:“学案、导学、探究、点拨、自测”。
1、“学案”由目标导学、讨论质疑、自测互结和盘点得失四个要素组成。教师设计学案时,首先根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和学生活动内容,着力点放在“学习活动设计”上,它包括学习内容和学法指导,如观察、联想、对比、归纳、思考、讨论等;还要拟定培养学生何种思维方法,训练何种能力,指导何种解题方法等,要准确、具体,使静态的学习内容动态化。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认知水平的高低,通过启发性,趣味性等问题设计和学案的情景设计,使学生进入角色,激起兴趣,达到全体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2、“导学”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导”,教师要立足于“主导”地位,即创设情境、明确任务;组织学习、适时点拨;合理评价,情感推动。二是“学”,其中包括扫除显性障碍和找出疑难问题,也包括对教学内容要点的梳理和重点目标的明确。应当注意的是,这里的教师的“导”是为学生的自学服务的,学生的“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二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
3、“四个环节”是指:(1)目标导学 (2)讨论质疑 (3)自测互结 (4)盘点得失
三、推行“学案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总体要求: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主渠道,在中小学认真组织落实以教学为中心,以课堂为关键,以质量为生命,以效率为灵魂的要求。借鉴大兴学校的经验,深入开展“学案导学式”高效课堂教学 活动。学案导学式模式:在“导学案”的引导下,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 “学案”为载体,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为目的,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从师本课堂向生本课堂转变。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学的需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严格执行“三讲三不讲”的要求,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要立足于“导”来解决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使各类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学有所得。“高效课堂”就要讲在课堂,练在课堂,反馈矫正在课堂,完成作业在课堂,所有学习任务基本在课堂解决。要加强“有效课外---预习与作业”的研究与实践。
2、学案导学要体现教学目标管理,教师要从讲授技能向管理技能转变。现代教学目标管理要求:教材目标化、目标问题化,问题要点化,要点练习化,练习应用化。教师是手持创造思维金钥匙的指导者,教师最重要的作用是教会学生思维,特别是创造思维,使学生在自己的思维实践中学到教师没有讲授的知识,甚至创造新知识,这样的学生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要让“亲历探究”取代“讲授深究”。要加强课堂诊断,区分课堂的有效和无效劳动,学生的有效和无效学习,引导教师从讲授技能向管理技能转变,备课重学情、重设计;上课重引导、重调控、重评价、重矫正、重生成、重总结升华、重学的效果。课堂评价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
3、学案导学要体现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要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新教法是教师指路学生走路,最先进的教法应该是引导学生自己找到自己要走的路。以培育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为基础,以创造条件使学生不断获得学习成功机会为主要原则,以引导学生走自学之路为主要方法,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手段,以鼓励创新精神培养创造能力为教学思想的核心。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发挥好主导作用,导思维、方法、规律、能力、创新、兴趣、意志、目标、理想。高度重视学生自主
学习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学方法改革的永恒目标,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学习的方法规律,使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为终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4、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加强“学案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有效课堂教学问题的研究,把如何设计教案、学案,提高学案导学作用;教师如何利用学案进行 “导学”, 发挥主导作用;怎样利用“学案导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等内容作为教研的重要课题,加强教学研究,深化课程改革,力争拿出成果。
5、教师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要按“学案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教学活动要求,个人备课教案学案要分开,集体备课主要抓好单元备课和重点课时备课,在主备人备精备细基础上,充分发挥备课组全体教师作用,进行修改完善,设计出更有效的教案、学案,真正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和教学效益的提高。
四“学案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
根据新课程理念,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既要减轻教师过重的负担,又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合作性,激发学生的自学潜能,杜绝课堂上虚假的表演,不搞花架子,做到基础知识当堂会,不但“堂堂清”,还要“人人清“。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从而获得大面积丰收。所以,将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学案结合起来,构建此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基本三维程序是:目标导学——讨论质疑——自测互结——盘点得失。下面以新授课为例,具体说明如何操作。
1、目标导学:分为“学习目标”和“自学指导”两部分内容。“学习目标”是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的三维目标,教师引入新课后,向学生展示说明本课的三维(知识、能力、思想)目标及重、难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明确了方向“自学指导”是整个学生自学过程的一个缩影,是教师用文字的形式直接呈现对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同时学生依照老师提供的“导学案”自主学习。学生要深入研读文本,熟悉教材,对重点、难点、知识点进行深入探究。这个过程中老师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自学。对于学生在自学中不会的问题也不要急于解答,可在合作交流中通过互相帮助来解决。自主学习结束后,以为单位互相检查自学的情况,不会的问题再相互帮助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可由全班讨论解决,教师要退到最后一步。在这个过程中,老
师的作用主要是不断观察了解学生的合作情况,极力引导学生交流形式,在这一环节教师要体现四个“明确”即明确自学内容,明确自学要求,明确自学方法,明确自学时间。在这个环节不同学科还可以设置“自学检测”这一小环节,检测学生自学效果,这会对学生的自学起到积极地引导作用。
2、讨论质疑:指学生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将疑难问题带到小组中讨论后仍然解决不了的再进行归纳整理,向教师求教。教师精讲点拨,进行针对性的答疑进而引导学生总结出知识的规律性,完善知识的系统性。其中,教师要规范学生的专业用语和书写习惯,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这一环节在学案中没有预设,只留有空白,通过讨论质疑,学生在空白处体现疑难问题及总结出的知识体系。
3、自测互结:是指学生对本课所学的只是进行自我检测,目的是要通过变式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形式上采取同桌互批,小组串批,教师校批等不同形式。其中教师尤其要关注“弱势群体”,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要充分运用“兵带兵”的战略,鼓励优等生帮扶学困生。要注意“堂堂清”和“人人清”,对于一些学生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一定要强调学生当堂掌握。教师设计的自测习题,一定要分清层次,一般分为基础部分,提高部分和拓展部分,各科据此并结合学科特点设计的栏目和规定不一。但必须要用于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使他们在不同的层次上得到相应的提高,在坚决避免一刀切和一锅煮的现象出现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拓展材料,给学生补充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使“优等生”更“优”。学生在完成各自的习题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点评,从而掌握学生的知识目标的完成情况,没有达标的一定要“清”,进而实现全面丰收。
4、盘点得失:这一环节是指教师和学生针对本课“教”和“学”的深刻的体味和反思。主要回味一下本课的得和失,以求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和学习。就教师而言,教师要在课后总结一下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和优点以及改进的措施;就学生而言,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创与所用,甚至是教师的所教,借助于书面语言真诚、真实、真情的再现出来。即回顾本节课教和学的过程并结合“自测互结”的结果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教学情况有针对性的诊断,找出差距和不足,制定改进的措施,以利于课后及时弥补,内容大致有“记学、记教、记做”三方面;可以写出得失、缺陷、困惑、创见等。可当堂完成也可
综上所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是英语教学需要,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引进多媒体技术进行设计的时候,掌握一定的原则,积极地运用,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1、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引进多媒体技术,遵循简单的原则。在课件设计中,必须以人文本,积极地从小学生的角度来想问题。因为毕竟我们教学对象是小学生,必然会受到年龄的限制里。故而,在进行多媒体设计的时候,应该积极地考虑到这一因素。在课件上不要过于繁杂,过于抽象,要遵循直观简单之原则,让小学生一看就懂。只要能够充分地调动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达到了运用多媒体的目的。
2、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引进多媒体技术,遵循兴趣的原则。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如果能够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就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我们充分地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活动,应该遵循的原则之一就是“兴趣”。只有保护好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才可以促使他们快乐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比如在进行Family教学的时候,我们可以设计出一个大家庭的PPT课件,让小学生在情境里感受到家带给人的温暖。尽管课件设计的简单,但是达到了教学目的就已经足够,而没有必要在这些课件里弄太多的声音、色彩,那样做反而弄巧成拙,会影响到学生的英语学习活动。
3、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引进多媒体技术,遵循情景性原则。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应用现代多媒体学习技术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其目的在于充分地发挥多媒体在对情境呈现中的强大优势。所以,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充分地发挥多媒体的。呈现功能,多用情境来营造英语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一种接近于真实的环境中寻找到语感。
4、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引进多媒体技术,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所进行的英语教学活动,其出发点和归属点都在于学生。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语感积极地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比如,我们在网络上找到一个关于英语学习的一个极好的视频,但是这个视频对学生没有吸引力,他们在感情上也就不愿意投入更多的情感,甚至有时候还无法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这显然不利于小学生的自主学习。像这种教学资源,就不要利用。故而,我们在引进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以人为本进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案”与“导学案”:
“教学案”与“导学案”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师生公用的一种文本。“讲”字面上停留在传统教法上,而“导”重点突出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学”又有教师主教之嫌,“导学”则突出了有“导”之下的“学”。导学案其实就是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的一个脚本,故又可称为“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目的不同: 教学案—为教师上好课做准备;
导学案—为学生学习提供指导。
性质不同: 教学案—以教师为中心,具有单向性、封闭性的特点;
导学案—以学生为中心,具有互动性,开放性的特点。
功效不同: 教学案—侧重怎样教、教什么、注重使学生“学会”;
导学案—侧重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注重使学生“会学”。
角色不同:教学案—教师自导自演,学生是听众;
导学案—教师组织指导,学生是主角。
二、“导学案”在高效课堂中的作用:
课前的预习是学生自己或小组完成的,那么一个突出问题显现出来: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用什么学?学到什么程度?这就需要有一个载体,“导学案”就是起到引导、指导学生自学作用的文本,进而提高学生的自学效率,它是学生自学的“线路图”。
三、什么是“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导学案”:“导学案”是集教案、学案、作业、测试和检测训练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合一”的教学文本。
“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课堂是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导学案”其实就是把教材上复杂、抽象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具体的问题,它能引领学生通过读教材寻找方法,关键在“导”上,如果没有“导”作用的“导学案”,那和复习提纲没什么区别。
四、“导学案”的内容:
导学案的内容:主要围绕 “学”而编制。
包括案头内容、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课内训练检测、课后拓展延伸、教后记、学后记。
学习过程:自学导学、课堂教学两部分
1、案头内容:
“导学案”的稿头包含有班级、科目、章节、课题、课型、执笔人、审核人、使用时间等内容。
2、设计学习目标的几点注意:目标要分“课前、课中、课后”三段设计,应具体、准确,由教学目标改为自主学习目标,由教学重点改为学习重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改为“使自己进一步了解…”。叙述方式应为“通过(过程、方法)学习内容,(达到什么目标)”。每一句话都要说到点子上。
3、学习过程:包括预习导学和课堂教学研讨两部分。
自学导学:自学导学的设计,要使教材内容问题化、具体化,具有引导性、兴趣性、启发性、可操作性。预习导学在量上要适当,预习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要有对自学情况的检查方法、反馈信息等,为后面精讲提供问题依据。
课堂教学:设计时要着重“导思路、导方法、导能力”,并且要紧扣教材,重点突出,利于突破难点。也要预设问题,问题就来源于自学中没有理解的知识,同时要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特点。
4、课内训练检测:要体现教学重点,扣紧课标,做到精选、精练。训练内容要以培养双基为重点,设计要有层次,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差异,保证每个学生的有效学习。要有训练检测方法、训练检测情况反馈方式,并依据反馈信息做好纠错,加深知识的理解。
5、课后拓展延伸:这一部分要立足于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拓展延伸题可以利用自习时间完成或留作家庭作业,第二天上交。拓展延伸内容要重视预设生成而未达到理想效果的内容。同时,还要有方法的梳理、思想和思维的发展。
6、教后记:教后记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自我感受和反思评价,便于总结经验和教训,教师要认真撰写教后记,便于下次集体备课时交流。这部分内容可以记在《研修手册》上,也可记在《活页教案》上。
学后记:学生通过撰写学后记,达到思考学习过程,总结本课学习的规律和方法的目的,教师对此要严格要求、认真批阅。
五、导学案编写的一般要求:
1、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
2、应注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
3、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
4、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及检测方法。
5、注意“教学合一”,注重学生的学习。
6、《导学案》一定要明显体现“课前、课中、课后”三段内容。
六、“导学案”需要新的备课模式:
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
具体操作:
主备教师提前一周拿出“导学案”草稿→发给全体组员→集体备课,修订草稿,提出修改意见→充实导学案→交主管领导或备课组的把关教师审定→制成正式文本
备课要求:
主备教师(导学案编制者)认真阐述教材的特点、重点、难点以及每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并且阐述每堂课的大致教学过程以及学生学习过程,如何突破重点、难点,设计编制讲学稿等。
主备老师发言后,每个教师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共同研究重点难点及对策,最后形成统一的师生共用的导学案。
七、“导学案”的使用:
1、对学生的要求:学生提前一天拿到导学案→按导学案要求及指导自学课本→解决导学案中基础题部分→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做提高题→碰到生疏的难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记录下来→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
课堂学习时可以在导学案空白处适当作些方法、规律等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
要求学生每隔一定时间后,将各科导学稿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2、对教师的要求: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
八、“导学案”课堂环节:
“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课堂环节。
“导学案”课堂应做到“七放手”:
1、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
2、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
3、重点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
4、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
5、结论放手让学生归纳总结并表述。
6、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
7、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
“导学案”课堂可分为四块:
学生自学----小组探究----教师讲解----当堂训练。
1、学生自学,以案导学。
提前一天(或上课后),教师将“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根据“导学案”的要求和指导,自学教材并完成自学习题,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遗留问题要做好标记(教师巡视并进行学法指导,检查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2、互助合作,研讨交流。
学生对自学过程中不能完全解决的疑问,通过小组内讨论、小组间讨论的办法予以解决。在讨论中,教师搜集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小组代表向教师反馈学习疑点,难点。
3、精讲点拨,释疑解惑。
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和讨论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主要讲学生不理解、不清楚的疑点、盲点和难点(此过程要充分重视“兵教兵”)。
4、当堂训练,巩固提高。
教师讲解完后,学生完成课内训练题,检测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巩固所学知识。针对训练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组织学生讨论或训练,把未解决好的问题解决好,达到提高的目的。
九、课后作业:
附:教学流程设计主要体现什么?
《导学案》成为详案后,流程可以简写。
流程设计主要凸显教师课堂行为:
1、如何组织检查学生课前自学效果,用什么方法检查,怎样实施,怎样纠正、弥补。
2、如何组织课堂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用什么措施保证学习效果,用什么方法检测学习效果、分享学习成果,如何解决课堂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怎样引导,怎样启发,哪些需要讲授;
3、小结课堂,怎样检测学习效果,怎样评价学生的有效学习及思想、思维发展;
4、如何布置新的课前学习任务。
该流程中具体问题的表述要求:
1、学习方法必须交代清楚如何操作,尤其是新方法开设运行时;
2、具体学习任务只需表述出“导学案学习目标‘几’”即可;
3、讲授内容(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无法解决的内容)至少需要写出提纲,但一节课中的讲授时间最好控制在20分钟以内;
4、《导学案》需要解决问题的答案可以标注在教材上,也可标注在《导学案》上,不必写入流程中;
5、检测题可以在各种教辅资料中遴选,也可以自己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