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论文【最新3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篇1

一、认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就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而言,阅读教学的发展空间还是非常巨大的。阅读退化已经成为时下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特征。一方面,大多数学生不断减少平时阅读量,平时阅读所占时间比重也明显下降,受自身能力限制,学生的阅读兴趣往往也会非常平平。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内容多且杂。每位教师在上一堂课之前都没有一个很明确的教学目标,只是满足于去完成所有教学的任务,教会学生知识,甚至是教学生记住一些考试重点,教师在整个教学课堂中占据了绝大部门的时间,一节课下来,老师都在不停的讲解,板书,演示,说教,学生在不停记笔记。教师为了教学而教学,他们的教学的目的只是重视文化知识,而忽略了阅读教学。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是教师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是教会他们如何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能量不断充实自己。

二、重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作用

面对当前的现状,教师更加要意识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作用。从高中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通过泛读或者精读的方式,能够读出文章中作者所表达的感想感情我们可以看出,阅读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一篇文章的理解,而且能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训练自己对语言组织的语感。不同的学生对文章理解的程度和想法也不一样,学生需要在广泛的阅读中,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来提高阅读水平。学生也可通过广泛的阅读积累知识,开拓视野,丰富自身的知识面锻炼自身的写作能力。教师应让学生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教师告诉学生写作的前提就是要广泛的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为写作打下牢固的基础。没有充分的阅读,学生写出的文章会空洞,缺少流畅的语句,缺少写作的真实性。高中生通过广泛的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更重要的是提升自己学习的能力。

三、优化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

在实施语文新课程标准的今天,依据前面的认识,高中阶段语文阅读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首先,明确高中语文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教师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真实的语境或模拟的半真实的语境才能使学生触景生情,有表达思想的欲望。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应设计出学生乐于参加,勇于表现的课堂活动,给予每个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活动应难度适中,面向全体学生。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应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其中,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并能有所收获。而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避免在回答问题时都是个别优秀的学生的现象;在小组讨论中,让大多数学生参与,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团体中的重要性,而不是只有部分学生展示个人成果;在角色扮演辩论等活动中,教师以观众的角色,观看着和引导着学生的表演。这样的课堂活动让学习气氛更加浓厚,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难点和重点,优化课堂结构,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针对学生不同的心理,巧妙地利用教材,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在语文阅读过程中的兴趣,在发挥教师主导性的前提下,有效地教学。教师应注意课外阅读的选材,在课文教学之后可以布置学生读一定数量的课外阅读作品等等,既有益于提高阅读能力,又要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对于教师来说,教学理论铺天盖地,可谓是层出不穷。可是它们真正的价值却是参差不齐的。当下学习是时代主流,每天都有知识在出现和发展,教师们也通过各种方式学习着先进的教学理论。通过教学理论的学习,教师每天也在增长知识,在学习的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反思,通过总结,将知识转化为自己所需要的方式,引导和教育学生进行教学活动,使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更加完善。在茫茫的教学理论中,要求教育者把握住自己的方向,寻找适合自己的给养。最后,笔者认为要想做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作为教师应该要善于创建一个开放的、和谐的、积极互动的课堂,要让课堂活起来。这就对教师自身能力的提升提出挑战。语文教学与其他任何教学都不同,语文教学有着深远的教学背景。正是这种状况,新的语文教学与传统语文教学发生激烈的碰撞。而语文教师的职业素养决定着语文教育的质量。无论时代任何变化,教学质量是每个语文教师的最终追求。教学质量的好坏也体现语文教师的职业素养。作为语文老师,如果他没有正确的认知与思考支撑,没有独立的审视精神,没有一定的思辩能力,他就很容易在世俗的浪潮中湮没自我。所以教师自身不仅要用更加丰富的知识武装自己,还要从阅读过的经典的社会学、心理学、哲学著作中做出一定的理性思考。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应以教学内容为中心,将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发展融入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忘我地投入课堂活动时动起来,这样课堂才能迸发出生命的活力。一堂课的活动既要灵活多变,又要活而有序。一要合理分配每个活动的时间,随机调控课堂节奏;二要考虑每个活动的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针对这些情况制订有效措施。

四、结束语

总之,培养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阅读教学要把课内外阅读相结合,把精读和泛读结合。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表现的绝不仅仅是教学方法,而是表现自身的职业素养。传统教学只是要求学生达到教学目标,并不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新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思考,学会去感知。这样的语文阅读教学才有未来。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指导,教会学生掌握阅读的具体方法和技巧,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一步优化语文阅读教学。

高职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渗透的策略 篇2

一、提高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渗透的意义

1、提高人的生存能力

在高职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特点是教师不会照本宣科,教授课本知识的同时也会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这是语文教学同其他的教学不同的地方。所以语文教学在生命教育渗透上有很大的可操作空间,通过语文教学可以提升人的生存能力。不论是语文教学还是其他的教学,最终的目的都是使人获得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提升人在社会中的生存条件,改善人的生存方式。语文教学可以很好地提升人的生存力,不仅可以让人获得更好的生活方式,还可以让人享受生活,享受生命。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心智的成熟,高职的学生应该懂得人生的奋斗目标和奋斗途径,不仅仅是提升成绩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提升生存能力,提升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

2、提高对生命的珍视程度

生命教育最直接的目标和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对生命的珍视程度明显提升。在高职语文教学当中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其意义在于提升学生对生命的珍视程度。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生活压力的增大以及家庭教育观念的改变,很多学生对生命的珍视程度并不像上代人那么深刻,抗压能力和抗打击能力明显下降,这会使学生在面对压力的时候产生轻生的念头,或者说对别人的生命不在乎,视生命为儿戏,这也是现在校园暴力事件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通过语文教学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不仅仅是对自己生命负责的一种做法,更是对他人生命尊重的一种做法,通过生命教育,提升对生命的珍视程度,在减少校园暴力时间发生上也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高职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渗透的策略

1、提升语文教师的生命教育能力

提升语文教师的生命教育能力是非常基础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这就要求教师提升一下几种素养。首先是提升等待的素养,等待意味着教师能很耐心的教导学生,按照发展的态度对待学生,对学生多点理解和信任。其次是分享的素养,所谓分享的素养,就是教师能把自己的经历和经验分享给学生,同时愿意把自己的其他资源和学生共享,同时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全力相助,这也可以给学生起到一个榜样的作用,给学生树立一个正面的形象。最后是宽容,宽容是对生命珍视最重要的态度,这不仅是针对他人的错误,也是针对他人的差异,同样也是对自己的错误和个性都持有宽容的态度,要做到宽容,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哲学水平,但是宽容并不是忍让或者迁就纵容,要有自己的原则和态度,对于原则上的错误绝对不能容忍。

2、通过阅读教学进行生命教育

语文的阅读教学,教师需要把握一个理念,就是在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要让学生做到“阅读第一”,并不是为了做题进行阅读。当前的教育体制下,阅读确实带有一定的功利性,但是这是要生命教育的理念相违背的。阅读的过程实际上是体会他人的生命理念,丰富人生体验的一个过程,教师应当尽量的减少阅读的功利性,同时增加阅读的质量,教师应当寻找具有深刻意义的文章供学生进行阅读,同时进行合理的引导,不仅是引导学生的阅读,也要阅读学生的倾听,因为阅读也是同作者进行交流的一种的方式,通过阅读提升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对人生的理解,这就是通过阅读教学进行生命教育渗透的一种的方式。

3、通过写作教学进行生命教育

写作也是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教学点,通过写作,也可以让学生反思生命,反思人生,传达出学生的活力,所以也可以通过写作教学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通过写作教学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有以下几种方法:第一,口头作文练习,语言是每个人表达自己的重要方式,通过口头作文的练习,教师可以进行积极地引导,通过引导,学生可以对人性的理解进一步加深,能够在交流和表达中进行良好的人性互动学习。第二,随笔,学生有的时候会忽然对人生的理解产生灵感,将这些重要的灵感记录下来,可以很好的教育学生时时刻刻注意自己内心的想法,同时可以积累对人生真谛的认识,通过随笔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在写作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加深对生命的认识,对生活的体验。第三,写作,写作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认识对作文命题的理解,同时将对命题的理解以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在不断地对命题的理解过程中就能更好地加深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提升学生对生命的珍视程度。

三、结语

高职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渗透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同时也是一个比较长久性的工程,并不是改变一届学生,甚至一个时代的学生,而是需要长久的坚持下去。相信,通过语文教师的不断地探索,生命教育会对更多的人产生影响,会给更多的人带来积极向上的影响。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篇3

一、当前苏教版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所存问题

(一)兴趣较低,阅读面也较为狭窄,同时积累量也相对比较少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一种被动记诵状态,在知识迁移上容易受到约束和限制,缺乏一种宏观审读,也就更谈不上个性悟读或者审美解读,最终造成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上非常茫然,一切为了考试而学习,未真正领悟到古诗词所蕴含各种艺术美,自然而然其自身文学素养也就得不到提高。

(二)教学策略过于单一和形式化

古诗词自身具备内容含蓄、语言凝练、表达巧妙、文句变形且语义跳跃等特征,而这些特征也使得其并不像白话那样浅显易懂。对于大部分古诗词而言,并不是简单地通过文句挖掘就可明白其内在所蕴含意义,而这无疑也为学生学习古诗词加大了难度。据调查资料显示,目前在我国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仍旧采用是一种“填鸭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体地位,导致古诗词自身语言所具备灵活气韵得不到展现,使其审美趣味逐渐下降,最终使学生创造力以及想象力受到影响、限制,造成其教学质量低下。

二、苏教版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和实施

(一)基于古诗词自身文体特点所采取策略

1、在技法上进行突破。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语言也在发生着一定变化,若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望文生义来理解古诗词,很容易导致学生在古诗词理解上产生误区。在古诗词中,其语言较为含蓄,通常情况下,作者不会将自己情感直接地表达出来,而是借助于事、景或者物,通过谐音、比喻、用典、互文、拟人或者借代等方式来表达。鉴于这种特性,笔者认为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要想突破这种语言理解障碍还必须得掌握相应艺术技能,从整体出发,根据语境进行联想,对词义进行动态地介绍,将一些困难古诗词转变成为容易理解语言。比如高适《燕歌行》、《封丘作》这两篇诗歌中,有“烟尘”和“风尘”这两个词语,尽管二者只有一词之差,当时在词义上确有很大不同。在教学时,教师可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讲解,借助于工具书,使学生能够明白《燕歌行》中“烟尘”指是战争,而《封丘作》中“风尘”即可理解成为流言蜚语和地位卑微者生活,又可理解成为战乱。

2、结合古诗词自身意境,进行情境再现。在古代,诗人将客观物象来作为其创作素材,通过加工与提炼以后,将其转变成为渗透着诗人自身情感艺术形象。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明白这一特性,注重学生感官激发,进行古诗词意境再现,正确引导学生在这种意境中来解读作者所想要表达一种思想,借助于具体物象,使学生可从不同形态上来审视诗词所蕴含内涵,通过日常体验与观察来逐步增强学生对于物象感受能力,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词现实意义。同时还应将意象进行归纳和总结,辨别不同诗词作品在意象上所存在不同,正确引导学生对这些作品所呈现出意蕴进行细作与辨析,通过学生自己辨析,使其能够更好地领悟作品所反映出来意象之美,这样就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此外,还应鼓励学生多联想,这样才能使学生通过表面语言符号进入到相应情境中去,从而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二)教学方式融通与创新

1、在进行诗文阅读时,应从整体出发把握诗歌,结合诗人所处时代、社会环境以及其自身生活状况等,这样才能够在一个大语境中,从浅到深地认识和理解诗词所蕴含意义以及作者创作这篇作品宗旨。比如进行山水诗这一专题教学时,在对盛唐时期“王维和孟浩然”所创作山水诗和中唐“韦应物和柳宗元”所创作山水诗之间异同进行比较时候,应该引导学生对当时唐朝时代背景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明白盛唐与中唐之间二者在本质异同,使学生就能够认识到盛唐时期,“王维和孟浩然”所创作山水诗更多是表达作者对于生活和自然喜爱;而在中唐时期,“韦应物和柳宗元”所创作山水诗则更多反映出了作者低落和无奈心情,表达了作者自身清淡高远以及孤寂意趣。

2、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在进行诗词鉴赏时候,教师应该利用母语这一课程资源意识来增强古诗词和日常生活、社会以及世界之间联系,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我国传统文学艺术所具备各种象征。同时还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古诗词教学场景,从而增强学生自身感性认识。

3、加强学生实践创作能力,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深刻认识到古诗词内涵,更加客观且全面地理解作者自身情感,继而提高其对古诗词进行鉴赏能力。要注意是,在进行写作与创作过程中,这种“写”并不是指简单仿写,而是把一些简单阅读行为变为一种形式多样且灵活创造性行为,同时还可在原古诗词上进行改写。比如在进行王维《山居秋暝》这一内容教学时,教师可抓住文章中所呈现出意象以及诗歌自身特征,借助于创造性联想以及具体形象补充,让学生利用散文式语言来进行描述,使学生能够切实体会到王维诗歌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意象。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