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论文优秀8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小学班级管理论文优秀8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小学班级管理论文 篇1

摘要:班级是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作用不可忽视。文章从树立管理新观念,培养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主动性来论述如何加强小学班级管理。

关键词:班级;管理;措施

班级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直接关系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成绩的提高。长久以来,小学班级的管理只停留在常规的秩序管理上,这种片面的管理起到的作用很有限。科学的班级管理应该综合各方面,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引导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

一、科学创新,树立管理新观念

在班级管理中,应该改变传统的观念,树立新的教育观念。

(一)改变权威式教育

很多教师从小都是在严格的管理教育中成长起来的,所以,他们把自己的经验转变成对学生的管理方式,继续沿用体罚、打骂的方式教育学生,但是这样的方法已不再适用于现在的学生。权威式的管理方式对学生统一要求,并且要求学生绝对服从。教师采用严格的管教方式,使学生无法独立学习,也不能形成独立的人格,甚至容易造成学生的恐惧心理,不能和教师正常沟通。学生还可能在被教师体罚后出现偏激的言行,在行为上退缩、怪异,缺少学习的主动性。所以,教师应该改变权威式的管理,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摒弃教师的绝对领导权,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在平等的管理当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发展,建立起师生平等交流、互相学习的模式。

(二)改变保姆式管理

小学管理中存在保姆式管理的现象。小学阶段是学生品格和习惯的形成期,小学生日常的生活习惯都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完成,但是保姆式的管理方法使得学生的很多事情都由教师包办,不仅使学生丧失了自我锻炼的机会,也让学生的创新精神受到遏制。教师应该改变保姆式的管理方式,实现学生和教师的共同管理,否则容易造成学生实践能力的缺失。在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自主参与班集体的活动。班集体的主人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教师不过是班集体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才是班集体的参与者。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应该尽可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在实践中相互配合,大胆探究,使学生得到经验和启迪。

(三)改变重视智育、轻视德育的管理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班级管理一直都服务于学生的成绩,管理规章制定和实施的重心都放在提高成绩上,忽视了感情、技能、认知三个目标的达成。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如果不能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学生和教师之间就难以信任,师生之间也就不能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共同完成学习内容。学生在班集体中感受不到温暖,容易产生恐惧心理,更无法从班级活动中获得安全感和成就感。在班级管理中,教师需要不断创新,并且树立科学的新观念。很多教育研究者探究的不应该是“如何让学生顺从”,而是“如何让学生来配合教师,让学生学会通过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实现自己的目标”。班级管理应该要用科学的人才观、成才观与教育方法来引导和教育学生。在班级管理中,需要融入情感教育。教师在管理班级时应该以情打动学生。小学阶段的学生对长辈有特殊的依赖性,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获得道德认知的同时充分享受参与学习的过程,并且获得愉悦和满足。

二、注重素质,培养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主动性

素质教育就是依据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为目标。在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才能树立自己的奋斗目标,才会主动学习。教师需要健全各种制度,并将其作为班级成员的准则,如卫生制度、学习制度、作业制度等,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法”可依。制度出来后,班主任还要及时做好监督和指导工作,协助学生处理好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并随时做检查,杜绝虚假现象。同时做好班干部的监督工作,定期评定,赏罚分明,注意将竞争机制引入学习中。重视选拔和培养班干部,调动学生参与管理。良好的班级管理不仅需要科学的管理方法,还需要班干部的协助。培养一支有向心力的班干部队伍,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学生管理的重要途径。培养管理协助者,让他们能够及时反馈班级信息,为教师出谋划策,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也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班级管理需要教师用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以教育的艺术打动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温馨的环境。

作者:陈珍丽 单位: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径贝小学

参考文献

[1]马欣川。现代心理学流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26-61.

[2]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36-54.

[3]燕国材。素质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52-85.

小学班级管理论文 篇2

摘要:近年来, 我国有许多孩子因为心里障碍患有自闭症和抑郁症, 大多都是小学生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所以, 小学教育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细心呵护和关爱学生, 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尤为重要,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校园管理; 班级管理策略;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 学校不要单一地只注重学生课堂上文化知识的学习, 更加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身心健康综合素质的发展, 才是学校主要教育理念。所以,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一) 有益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成长

小学生时期是心理发育重要阶段,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让学生熟悉和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教师全面有针对性地对每个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渗透, 及时让学生了解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会促进学生身体综合素质的有效成长。

(二) 有益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健康的心理教育对学生学习效率和就业方向起重要作用, 学生在各个方面技能的发挥离不开健康的心态和心理。心理健康的人是每天都会学习热情、工作积极乐观, 做事效率自然就高。心理不健康的人总会多愁善感、心神恍惚、胡思乱想, 课堂学习不认真和消极的工作态度, 进而影响个人日常生活效率。

(三) 有益于预防心理疾病

防止和抑制心理疾病的产生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大多数人心理疾病都是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社会因素引起心灵创伤, 长期积累产生的。教师或者家长在学生身边察觉学生日常生活语言行为表现异常的时候, 就要及时采取适当措施, 使心理病变有苗头的时候得到抑制和消除, 如果发现学生不愿意说话, 不愿意与伙伴玩耍, 而喜欢一个人待在角落, 家长不要忽视, 而要及时带学生让心理健康咨询师进行治疗, 让学生轻松、欢快地成长。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一) 学校班级教育和制度管理

部分民办学校由于经济条件问题还未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 学生不了解心理健康的与身体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学校传统的教学观念依然重视课堂说教的教学方式, 只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授, 教育做人思想道德方面欠缺, 使部分学生心理扭曲, 不想成为班级或学校知识的佼佼者, 却想着成为班级甚至学校打架的称霸者, 很多学校忽略其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打架斗殴等现象发生频繁发生。甚至有很多高校学生校外打架, 新闻已报道其事件致使有人受伤甚至死亡, 以至于几个家庭失去了孩子, 学校教育和管理制度方面有一定责任, 这些学生就是小学心理健康未及时教育, 致使做事不理智, 酿成恶果, 如果不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对社会未来发展有一定负面影响。

(二) 家长疏忽教育指导

学生家长由于工作忙疏于和学生的沟通和教导, 通常情况都是学生的爷爷奶奶接送学生上下学, 学生的爷爷奶奶由于年纪大传统教育观念思想较重, 不了解社会发展现状, 忽略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有些家长认为, 学生在学校里就是单纯学习知识长, 学生在家长身边就不必重视教育。其实不然, 家长才是学生的最重要的启蒙老师, 学生都会以家长为榜样作为学习对象, 甚至有些学生家长只顾及自己享乐, 把学生丢在家里不管不顾, 或者家长因为感情纠纷, 夫妻之间经常吵架甚至离婚, 给学生造成许多负面影响, 这些都是造成学生心理不健康的重要因素。

三、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 学校班级开展专业心理健康教育课

小学阶段开始设置多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课, 而且需聘用专业心理健康咨询师对小学教师集体进行专业指导和培训, 尤其是学生的班主任, 学生班主任陪伴在学生身边时间较长, 每天每次课堂上教师都对学生心理健康细心的教导和鼓励, 积极主动对性格差异的学生进行教育指导和渗透, 学生用心地吸取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素质。

(二) 家长细心沟通和教导

像学生放学、周末节假日休息、寒暑假期在家里的时间段, 家长要用心对待学生心理思想方面遇到的问题, 如学生看书、做作业、游玩时遇到疑难困惑等问题, 家长要细心分析和指导;如果学生犯错误, 家长一定不要对他指责和谩骂, 更要耐心告诉学生问题的关键性, 错误的原因和后果, 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成长。

四、结论

学校要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 对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改善和创新, 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观察和指导, 家长对学生用心呵护和鼓励, 进而使学生身心健康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所以,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陈秀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探析[J].新教育时代, 20xx, (6) :29.

[2]张晓俐。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探析[J].魅力中国, 20xx, (26) :168.

[3]李艳辉。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探析[J].青苹果, 20xx, (03) :98.

[4]李步恩。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探析[J].学周刊, 20xx, (23) :167.

小学班级管理论文 篇3

小学班级管理是一项繁琐又富有挑战的工作。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德、智、体、美诸多方面发展的指导者。通过组建班委,培养优秀的班干部,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对于长期发展的班集体来说,对学生各项习惯进行量化记录和统计数据,更能让班级数据化、科学化。

一、小学班级管理要有“心”

小学生管理中,班主任除了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外,更多情况下,教师对孩子要有“爱心”、“责任心”、“耐心”、“细心”等。当今小学生接受的信息量增加,赋予他们更多个性化。小社会似的班级充满了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发生思想碰撞,这些更多需要班主任及任课老师通力合作。班级管理每天面对的问题就是行为常规,每日常规的情况记录和分析尤为重要,因此对每位学生进行量化记录和统计数据是一种较好方法。

二、班级量化记录措施办法

班主任为了比较直接全面地了解班级情况,量化班级学生情况,可根据班级人数,确定几人为一小组。每一小组选举一个组长,负责自己组的组员各项常规考核。每个小组长发放《小组长手册》,其中量化项目具体有早读、两操、佩戴、记录、卫生、作业等多方面内容。各小组长主要负责课堂纪律和作业数据汇总。班委会里面挑选出早读、佩戴、卫生等方面的负责人统计相应内容,并把分数汇报给小组长记录。每日一张表格(学生常规考核登记表),每周一张表格(一周学生常规考核汇总表),每周一次总结。次周安排召开专题主题班队,表扬并总结过去一周的班级情况。

三、量化性管理的三大原则

(一)用心去观察,做到心中有“数”。教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班主任应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班主任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获取丰富的感性材料。具体地说,班主任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利用一切机会和场合,捕捉孩子们的表情变化,了解基本情况和变化。特制定班级一日常规登记表,及时总结和备注班级一天发生的事件。根据表格情况,收集资料,针对性教育个别学生。

(☆)(二)用心去记录,做到以“数”服人。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从晓理、动情到导行的过程,理的阐发、情的传达、行的引导,往往借助语言“媒介”实现。班主任与教育个体进行当面沟通时,难免说教为主、理由停留在自我主观意识上,难免出现口说无凭的情况。然而利用了量化班级后,只需要查看下《小组长手册》,就能够用数据事实说话,学生也能欣然接受。例如:班级里面有个学生常常迟到,之前当面批评,还是没有更改坏毛病。通过教师的当面谈话,把班级里面的纪律情况登记给孩子们看,逐渐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从此开始关注自己的出勤。

(三)用心去激励,做到奖罚有“数”。一个班级制定量化学生机制,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为了激励孩子们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特制定了积分卡制度。通过盖章、发放积分卡等制度,建立比较完善的奖罚办法。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可以安排一名学生独立负责积分登记,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个班集体离不开班规制定,在这积分制度下,通过量化分数,制定小学生班级管理量化表。在小学生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为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进行量化分数。为了科学化管理班级,获得数据支持,让学生深刻认识自己的不足。同时班级的量化和数据的呈现让班主任增强了管理分析能力。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班级反馈从“数”据中来,更要着重实施细化。

作者:丁朝放 单位:瑞安市马屿镇第二小学

参考文献:

[1]刘英。当好班主任的途径—勤。新西部(理论版),20xx.

[2]冯青连。浅谈小学生班级管理。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七卷).

[3]盘幼初。从“望、闻、问、切”谈班主任工作。卫生职业教育,20xx.

[4]邝结娜。小组合作模式促进班级有效管理。科教文汇(中旬刊),20xx.

小学班级管理论文 篇4

一、传统教学管理下的小学毕业班级状况

当前,在许多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中,一体化模式和班级相对约束仍然是被广泛采用的教学管理,而这样的管理方式体现出的是班级的整体性和一致性,但将学生的自主个性和独立想法,以及创新班级的开展全盘忽略。这种教育方式会因为学生随着年级增长和思维的发展出现很多变化,尤其在毕业班中常常会出现学生因为学校老师过于管制而出现很大的逆反心理,这样会使班级会出现一些不应该出现的问题。对于小学毕业班的班级,老师在管理上很大程度上应采取严抓的态度,采取力度非常大的教育和管理,尽管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的在毕业班的认真学习,但这样过于死板的管理却只是解决了他们的学习态度问题,而且收获甚微。正如很多学者提到的那样,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老师单纯的将自己摆在一个教师权利至上的地位,过分强调管制和严抓,往往会酿成反效果。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已经不像当初刚踏进小学那样无知,而且现代化社会充斥着太多不同的思想,让毕业班的学生产生了不该有的心理。如果班主任过分抹杀学生的自我意识,强制性地让学生的成长和学习处于一种集体化的方式,会让学生的自我发展变得单调和无趣,也让班级管理处于尴尬的地位。

二、小学毕业班班级管理措施

1.加强日常教育,制定符合班级情况的管理制度

在一些农村偏远地区,上课条件并不完善,但即便如此,也要制定符合班级情况的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制定好了相应的上课管理制度、作业上交制度,才有助于学生的自我管理以及班级凝聚力的产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意识到集体的重要性。

2.在学习指导上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小学升初中的最后一年,学习已经不同于其他年级那般轻松,而且到最后一年,每个学生存在的差异也会逐渐体现出来,这时候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形成优秀学风,均衡每一个学生的各科成绩,需要老师在学习指导上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单一地采用一种方式面向多个学生,而是面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疑问,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让他们得到知识并促进学习成绩的提升。

3.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发展

尽管小升初在所有的升学考试中处在难度不太高的地位,但在很多的农村地区,一些家长对这一个考试也非常关注,认为这是自己孩子改变未来的第一步,这时老师对学生的心理变化的持续关注就显得非常重要,因为不管什么类型的升学考试,考的其实都是每个学生间心理的较量,因此在毕业班的班级管理中,老师还要对学生加强心理疏导,让他们带着轻松的心情学习,这样常常会让学生在最后的考试中发挥超常水平,取得优秀的成绩。班级的管理建设往往直接影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个人素养,甚至之后的学习生活都会因为毕业班中的环境而发生改变,优秀的毕业班会让学生的心理因素变得优秀,而正确的班级管理会让小学毕业班级加强凝聚力,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好的生活范围。这其中离不开教师的不断总结和不断改进,只有在教育方式上实现真正的改变,才能让毕业班级变得更加富有生机,让学生更加积极向上。

精细化小学班级管理 篇5

一、小学班级管理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但与之相反的是班主任的管理手段却越来越趋于简单化。

具体的原因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投身于教育的精神不再执着。

很多班主任其实并不愿意做班主任,而且随着经济大潮的冲击,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并不能全身心投入,“献身于教育”只能成为每年工作总结上的一句口号

其二,成为班主任实属无奈。

很多人不是因为热衷于班主任工作才成为班主任的,更大一部分老师做班主任不是内心的主动行为。

一部分人是为了满足职称评定的条件,一部分人就是领导强行安排的,他们对于班主任工作基本都是处于应付的状态,不热爱的岗位怎么可能做得出色呢?其三,班主任工作付出与得到的报酬远低于心理的预期。

再加之班级管理难度的加大,所以很难用经济的杠杆调节教师对班主任这一岗位的积极性。

二、班级管理精细化的措施

1、建立精细化的学生跟踪档案

班主任接手一个班级之初,必须给每一个学生建立一份详细的档案。

档案要包含方方面面的内容:学生的基本信息、家庭信息、自我评价栏、小组评价栏、教师评价栏、每次考试成绩栏、违纪栏、表现突出栏等,要求以一个学年为界,以每一个学期的期中、期末为节点,如实记录学生这一段时间的种种表现。

这种给班级学生建立详细档案的做法不但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兴趣爱好,而且可以督促学生自律、自省,有利于教师的班级管理。

小学生是非常愿意表现的,当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被记录下来的时候,无疑这个档案就变成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星光大道”,这就会形成学生争相表现的局面,这样班级管理起来就轻松多了。

2、班主任精细化垂范渐染学生

就班级管理工作而言,对班主任工作的评价不在于教学成绩的高低,而在于班级班风是否充满正能量,能量是否浓厚。

有人总结班主任工作就是一个“勤”字,的确不假,班级管理需要班主任嘴勤、眼勤、腿勤、手勤,但是只是“勤”还不够,还需要班主任身体力行。

小学生容易受到教师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所以教师要在细节上做好学生的表率。

比如每周一升国旗仪式,这是非常严肃的场合,班主任不要站在队伍的后面,可以选择站在队伍的前面面向国旗,立正行注目礼等。

3、用精细化的观察呵护学生

对于学生的教育,一次充满爱心的谈话要比十次惩戒更有效果。

班主任的工作任务之一就是要善于观察,要能够发现学生的变化,并及时与学生交流,这需要教师经常深入班级、深入学生,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还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以及爱心。

当发现学生作业没有完成或者考试没有考好时,不要立即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或者罚做更多的作业。

班主任头脑一定要保持足够的清醒,不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要先了解情况,调查一下到底背后发生了什么事情,然后要用一颗爱心去督促学生、感化学生,即使爱和惩戒达到的结果都是一样的,班主任也要首先用爱去试一下。

4、班委会精细化分工做好助手

班委会选拔是每一位班主任开学伊始必须要做的,笔者认为组建班委会也不能随意,需要注意几个细节。

首先是注意人选,班主任不要急于做出选择,可以观察一周再组建一个临时班委,随着自己对学生的了解渐深,可以逐渐调整人员,要让他们都能胜任自己的岗位,这样才能起到班主任小助手的作用。

其次要注意分工细致,甚至每一天的分工都要明确,不能让学生有界限不清的问题。

其三随着“学讲计划”的推进,班主任要选定学习小组的组长,并明确其职责。

小组学习方式实施之初,班主任要逐步指导学生,尤其可以专门培训各个学习小组长,让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让学生把“学讲方式”这种新的课堂模式逐渐变成课堂的常态。

当然,班级的管理还有很多方面需要精细化,在市场大潮的冲击下,教师要有一颗本真的心,教育部门要有科学的激励措施,这些精细化的措施必将给这个班级的孩子带来福祉,汇聚起来其实就是整个民族的福祉。

作者:樊志丽 单位:江苏省新沂市高流小学

小学班级管理论文 篇6

一、前言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主要的人,也是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接触的最多的老师,班主任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在众多的教育教学方法中,情感教育是最为有效、也是最贴近教育本质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热爱教育事业,真诚的关心和爱护学生,通过真诚的情感交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用爱的力量感染学生,真正的促进学生健康的发展。

二、深入了解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班级管理中尤其是小学班级的管理中,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班级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也是进行“真情管理”的关键。目前,很多小学班级管理中都存在一种现象即有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得到了学生的尊重,但是却缺乏影响力,这就是教师未能够深入细致的了解学生,没有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所致。在教育中缺乏爱,缺乏对学生真正的了解和关心,就不可能真正的发挥教育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细致的了解和研究学生,进而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促进学生健康发展。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用心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个性特长以及兴趣爱好等等。其次,教师要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不能够将自己视为管理的权威,而要在课堂教学或者是课后的交流中与学生平等的交流,用自己的真诚打动学生。师生之间建立起彼此的信任,促进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三,班主任要定期的召开家长会,通过和家长交流进一步了解学生,建立良好的家校联系,更进一步的了解学生,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发挥爱的力量,创设温馨的学习环境

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热爱教育事业,不热爱学生,就是一个不称职的教师。因此,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去影响和感染学生,为学生创设出良好温馨的学习环境。首先,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要相信爱的力量,相信通过自己春风化雨般的教育,学生都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将应有的知识传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通过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关注、被理解,进而积极地投身到学习中;其次,要主动的关心学生。小学阶段的学生独立性不强,在学校中往往依赖教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多关心学生。如,有的学生因为家庭或者是生理缺陷等原因,会产生自卑感,上课不敢积极的发言,课后不积极的参与学生们的集体活动。这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阻碍作用。这时,教师就要更多的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摆脱心理阴影。可以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让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在课后到学生家中进行家访,对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要及时的帮相学生申请补贴,帮学生渡过难关,逐渐的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优势。在小学班级的管理中,教师要认真细心地了解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富有个性的发展。首先,教师要注重日常的观察,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如,有的学生比较外向,善于主持或者是辩论。这时,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这一特长,积极地开展辩论赛演讲比赛或者是朗诵比赛等,让学生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展示,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一些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但是文笔较好,善于写作,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作文比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在教学中要鼓励这样的学生积极地发言,让学生能够得到锻炼,通过发言让学生敢于在公众面前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其次,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积极地开展各项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能力,让学生的优势或者是闪光点得到充分的展现。同时能够帮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的生活当中,真正的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第三,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让学生的闪光点得到充分的发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树立良好班风,构建和谐班集体

班级的建设和管理除了要靠一定的制度外,还需要树立良好的班风,让学生在班级的学习中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增强班级的凝聚力。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遵守班级的规章制度,对一些不遵守班级制度的学生要按照相关的制度进行批评教育,进而引导学生在集体中要有团队意识,要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而不是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其次,要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如,可以开展短跑接力赛、拔河比赛或者是开展一些游戏,让学生在玩耍的过程中彼此熟悉,并能够团结一致。小学阶段的学生合作意识单薄,这就需要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的进行合作,让学生树立起团队意识,进而教会学生合作学习。学会关心他人,引导学生明白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集体的力量无限大;此外,要利用好班级资源,如黑板、墙壁、窗户等,可以定期的办黑板报或者是在墙壁上张贴一些优美的文章,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增强学生的文学和文化意识,进而净化学生的思想和灵魂,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总之,树立良好的班风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构建和谐的班集体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六、结语

总之,作为班级的管理者,教师在管理和教育过程中要爱学生,充分的了解和研究学生,用自己的关怀和信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用自己的人格引领学生的人格,充分的发挥教育的力量。

作者:贾璐源 单位: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武沟乡渠口小学

参考文献:

[1]张玉国。浅谈情感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xx(26).

[2]苟举强。浅谈小学班级目标管理方式的多样化[J].学周刊,20xx(26).

[3]杨光。针对小学班级管理的相关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xx(37).

小学班级管理探究 篇7

一、爱心是搞好班级管理的情感基础

爱是教育之魂、师德之魂。

作为一名班主任,不要玷污了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要用爱心对待学生,用诚心打动学生,用热心去帮助学生,用微笑去面对学生,用自己的人格去影响学生。

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坚持三多三少“,三多”是指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引导、多掌握一些教育方法。

“三少”是指少一些急躁、少一些批评、少一些空洞说教。

三多三少的核心是爱。

爱是生命世界得以存在的基础,是人与人交往中,心灵沟通的纽带,这是搞好班级管理的情感基础。

在亲近与研究学生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努力展现广博的文化与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对你既亲近又崇拜,既认定你是值得信赖的老师,又把你当作好朋友,树立班主任崇高的威望。

班主任要充满关爱地看待每一位学生,从关爱与理解出发,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每一位学生,不能抱着与学生斗的心理,要有健康的心态对待学生,班主任不能过分自尊,要适时放下架子,要以平等心对待学生,要走近学生的心灵,与学生交朋友,要能将心比心,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

班主任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他们感到班主任也是他们中的一员,从而消除他们对你的戒备心理,消除心理上的隔阂。

这样,他们才会对我们敢说,敢于表达真实感受,遇到问题时才会及时向你汇报。

只要对学生充满爱心,学生就会感受到关心,从而增强对班主任的信任感,班主任讲道理学生就容易接受。

如我班宋鹏翔同学学习成绩不好,可是我从来没歧视他,主动去发现他的进步,帮他查漏补缺,鼓励他上进。

因此他很努力,想提高学习成绩。

所以班主任必须对学生产生爱,热爱自己的班级,热爱自己的学生;没有管不好的班级,只有忽视班级管理的教师。

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学生,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的亲近和爱,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

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乌申斯基说过:“教师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只有从教师人格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班主任的自身素质、道德修养,是班集体乃至班级中每一个学生的楷模。

为了更科学、有效地管理班级,少犯错误,我不断加强自我修养,注重自身良好品德的形成,以身作则,一视同仁,让学生信服,努力增强亲和力,使自己的非权力性影响持久而深远。

思想端正,生活习惯良好,仪表端庄、朴素大方,真正体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要求。

如果每个班主任有一股让全班学生向我看齐的勇气,那么“身正为范”就真正得以体现了。

在班级工作中,我遇到偶发事件总认真对待,谨慎处理。

工作中多一些亲自动手,少一些指手画脚;多一些实际行动,少一些批评指责;用实际行动去教育学生,要求学生做到时,我总是要求自己首先做到。

如发现地上有纸片,自己弯下腰去捡起来;清洁工具摆放不整齐,自己动手摆放整齐;讲台上作业本乱扔,自己整理整齐。

诸如此类的事情,发现不足亲自去做好。

老师的这些细致的动作,学生看了会很快意识到自己工作的失误。

渐渐地这些小事不用老师操心,他们就可以自己做到了,使我感到榜样作用的无穷魅力。

只有这样班主任才能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建立崇高的威信。

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

班主任必须让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以主人翁的姿态学习、生活。

班里的活动老师不包办不代替,让学生自己组织安排,具体谋划,老师只作为旁观者略加评点和指导。

积极参与,共同管理的实施,使学生形成了视校为家的思想境界和行为意识。

为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我采用了如下的方法:将学生分成9个组,每组选出两名组长,各个小组之间在学习、卫生、纪律、作业、积极回答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赛,将比赛结果进行分数量化,由前一天执勤的班委反映给班主任,与各科老师反映的情况相结合,及时将前一天的分数公布在墙上的表格中。

天天一小结,周周一总结,月月一评比,因为管理规范,达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目的。

在实践中师生不断完善班规,形成了良好的班风。

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我最大的体会,就是所有的事情,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做,当班主任好比做父母,如果什么都是包办代替,那是培养不出成才的子女的,应该在平等对待他们的同时,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适当的时候加以引导。

通过这项活动,提高了学生自律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合作精神,增加了学生的危机感,并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供了保障,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集体荣誉感。

四、区别对待,对症下药

当今社会,由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心理素质和基础不同,学生的素质、才能、知识、个性和兴趣等都是有差异的。

由于受不同的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生理发展,思想、行为、价值观会受到冲击,一些不良的现象会侵蚀。

有的勤学守纪、有的厌学做坏事,思想偏激的学生越来越多,性格古怪的学生越来越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的责任越来越重。

作为老师要正视学生的差异,深入学生,与学生交朋友,熟悉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区别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形式,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做思想政治工作,对于“问题学生”要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对他们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1、对学困生要有耐心。

在班级管理中,我努力将自己“与人为善”的爱心和班集体“普遍的友爱”倾注给学困生,给他们以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投入,为他们创造能取得成功的情境及自我表现机会,设置一些适合他们个性、长处的岗位或职务,利用其长处,发挥其潜能,抓住契机,多给予肯定,在肯定成绩的同时,给予实实在在的帮助,如学业上的辅导、行为上的定期表扬、生活上的帮助和关心。

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他们体会集体的温暖和同学间的友谊,让他们感受到在班上有一席之地。

大胆吸收这些学困生参与班级管理,让他们在管理中克服自身不良的行为习惯。

他们每天上学,即使什么都听不懂,还能坚持在椅子上一天天坐着,这是何等的毅力?他们参加考试屡考屡败,这是何等顽强的抗挫折能力?我想,如果我们每位班主任每位教师都能意识到这点,给点关怀、希望,适时进行表扬和鼓励,不就能点燃他们自信的火种吗?

2、对犯错误的学生要冷静处理。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

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自己的道德标准。

我在处理学生问题时,经常注意换位思考。

学生犯错心情沮丧时,拍拍他的肩膀,这些无声的肢体语言有时候可能要比批评的话语更能催人改正,激人奋进。

学生思想出轨时,我基本上予以正确的引导,而不是劈头盖脸、不分青红皂白乱批一通,更不会有过激的行为。

这样,我带的学生,都能做到主动承认错误,积极改正错误,并能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我觉得,当学生犯了小错误时,我们一定要冷静处理;对于大错,我们一定要以学校的规章制度为依据,先与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从而达到学校、家庭齐抓共管的目的。

现在的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独立意识非常强。

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内心是非常矛盾的,第一,想对老师说实话,但又怕挨批评。

第二,他们渴望被原谅、被理解。

如果对学生大发雷霆,狂轰滥炸,势必会增加学生的恐惧感和抵触情绪,不但问题得不到解决,师生间的关系也会变得紧张,长时间下去还会导致学生厌恶集体、厌恶班主任,同时,班里的其他学生对班主任也会有一些看法,长此下去,会给班主任的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

作为教师,我觉得我们在教书育人时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位学生,应该树立允许学生犯错误的教育观念。

但是宽容并不是纵容放任自流,并不是缺乏必要的批评和指导。

3、关注思想偏激、性格古怪的学生。

因为现在的独生子女比较多,家长忙于工作对孩子的关爱少,还有离婚率的上升等使得一些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

小学班级管理论文 篇8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涉及的“理性”问题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涉及老师的“理性”

老师作为一类群体、一类职业,其“理性”因素在学生管理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对老师来说,受到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很多规范、规章、制度的约束,因此这就要求老师有“理性”,使各方面达到规范状态,不能超越老师应有底线。同时,老师应不断提升个人教学水平与个人修养,使自身素质有一个更高水准。当小学班级管理中遇到问题时,老师应运用“理性”管理,将各方面问题协调好,保证管理更有艺术和智慧。

(二)小学班级管理中涉及学生的“理性”

小学生正处于特殊阶段,受到年龄影响,这一阶段学生由许多特性。小学生是正在成长中的孩子,在学校他的角色是一名学生,因此学生不仅要有孩子的本性,还要有学生的样子,这是教育的要求。在学校,学生受到学校、老师的规范和约束,应保证行为的合理性、合规性,这就是学生的“理性”。若一味强调学生的个性,那么就会导致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那么小学生的班级管理就会乱作一团。

二、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情绪”与“理性”的转换

小学班级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老师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通过解决问题,做好“情绪”与“理性”的合理转换,是小学班级管理的基础。小学班级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小学班级管理中,老师既要充满爱心,又要严肃有力,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班级管理良性循环,才能使小学生得到培养。通过情绪化理性和理性化情绪指导,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确保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开展得顺利。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情绪化的理性

在小学班级管理的“理性”方面,若只严格执行规范、条例,缺少弹性空间,就会使学生的活动受到局限,这是管理中的弊病。要是老师一味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就会把学生培养成没有主见、没有观点的“生物”,对小学班级管理来说是悲哀的。因此,小学班级管理中,要在理性基础上进行调试,形成一种情绪化理性管理。在理性管理的指导下,增加一些艺术性和智慧性,对学生进行授权,使学生得到尊重。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调动学生管理班级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选出班干部,发挥班干部班级管理的作用。二是保证每位学生有事干。要求每位学生参与到班级日常管理中,在享受权利的同时,承担义务。三是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帮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得到锻炼,丰富体验和感受。

(二)小学班级管理中理性化的情绪

小学班级管理中,一味运用情绪进行管理,会使管理走向极端。因此,应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提倡“全员参与”的形式,保证班级宏观调控,形成一套自律管理模式。老师单纯依靠情绪管理,会对学生造成极大危害,小学生自身具备的天性对教育来说是十分可贵的。所以,小学班级管理中,老师应在保持一颗爱心的基础上,采取严格的方式方法,形成理性化情绪,对学生加以约束。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包含管理智慧。小学老师通过对小学生“情绪”与“理性”的把握,不仅增加管理中的艺术,而且提升管理中的温暖,使班级管理中的“情绪”与“管理”得以转换,以此实现教育本质。因此,使小学生学习、老师教育、班级管理到达应有境界。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