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蓝图的实现需要铆足力气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一件抓落实。必须自觉养成好习惯,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久久为功做好每一项工作。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十四五谈国家发展和自身发展的关系论文5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以十四五规划为背景谈谈国家发展和自身发展的关系论文范文一
苦练“内功” 做好十四五“赓续者”
壮丽辉煌的“十三五”规划收官在即,波澜壮阔的“十四五”规划又将全面启航,站在“十三五”规划收官和“十四五”规划开局的新起点,作为青年干部,更应担当勇为,苦练“内功”,做好十四五“赓续者”,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
苦练“信念”之功,练就“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定品质。只有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才能做到“虽九死其犹未悔”“历百折而仍向东”。2020年,我们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面对严峻的风险挑战,党中央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带领全国人民砥砺奋进、坚毅前行,战胜了一个又一个风险挑战。作为青年干部,我们更应苦练“信念”之功,自觉加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保持政治定力,自觉把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冷暖作为精神世界的支撑,大是大非前把得住原则、金钱物欲前守得住清贫、风浪考验前无所畏惧,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苦练“担当”之功,练就“为官避事平生耻”的政治勇气。“时代呼唤担当。”担当意味付出、奉献,甚至是牺牲,就是要在关键的时候站得出来,危难的时候豁得出去。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突发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严峻考验面前,正是因为有着一批又一批敢于担当、视死如归的党员干部和人民英雄,果敢勇毅地冲锋在前,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才一次又一次地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进一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有力地推向前进。青年干部们作为“十四五”规划的“赓续者”,更应苦练“担当”之功,工作中要敢于承担难事、棘手的事,矛盾面前要敢抓、敢管、敢于碰硬,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真正将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苦练“为民”之功,练就“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百姓情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中提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人民生活更加美好”正是“为民”思想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好的方针政策和发展规划都应该顺应人民意愿、符合人民所思所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所以对于基层青年干部来说,更应苦练好“为民”之功,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工作信条而不是一句口号,为民服务要做到人到、心到,用心、用情投入,真心实意联系群众、走访群众、驻村蹲点、结对帮扶,切实把群众所思所盼吸收进来,让“十四五”规划编制顺应民心、符合民意。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新起点意味着新征程,唯有苦练“信念”“担当”“为民”之功,夯实“内功”基础,才能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十四五规划“赓续者”,才能以“蓄势扬帆”的姿态高起点开局、高质量推进,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破浪前行”!
以十四五规划为背景谈谈国家发展和自身发展的关系论文范文二
抓好“关键小事”的“四位”法则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生动擘画了我国“十四五”期间以及未来更长一段时期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升人民福祉新水平的宏伟蓝图。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碰撞新要求,催人奋进。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深刻感知,“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增进民生福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持续抓好群众“关键小事”的落地落实,以沉甸甸的成效回馈于民。
抓“关键小事”要提高“政治站位”去谋划。“十四五”规划是我党持续顺应亿万人民群众的美好期盼,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关切、最期盼的“关键小事”而做出的顶层设计。各级基层政府部门以及工作人员,要自觉地处理好服务大局和自身发展的关系,自觉把工作重心向中央战略决策靠拢,坚持把顶层设计同问计于民相结合,自觉把践行党的意志摆在首位,主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立足当前,谋划长远。
抓“关键小事”要勤于“彼此换位”去审视。要多带一些深入群众中去求教的诚恳,坚持问题导向,做好群众工作。做到积极主动换位思考,设身处地找体验,主动尝试着理解群众的现实困难和想法,在一些老旧小区停车难、物业管理工作不到位等问题上多征集群众观点,想群众之所想,落实群众之所盼,调动一切可利用的优势资源,推动群众自治,着力健全居民基本生活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积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让百姓深切感知基层政府真诚的同时,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抓“关键小事”要结合“上下定位”去部署。要牢固树立“全局工作一盘棋”的工作理念,并将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根本保障,结合各自职能,主动在一线群众工作中找定位,形成各级党组织对上负责、对下尽责的良好工作态势。对上负责,要增强主观能动性,做到坚决落实好上级党组织的各项决策部署,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主人翁的意识,向上级党组织提交满意答卷;对下负责,要全面发挥好各级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敢于冲锋在前,直面矛盾问题,主动承担各种责任和风险。
抓“关键小事”要多方“正视本位”去落实。各级工作人员特别是共产党员,要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群众观念,时刻铭记“权为民授”“人民至上”的工作观点,立足本位,开展工作。自觉将所属岗位,作为各自人生施展才华的舞台,做到脚踏实地、甘于奉献,受得住委屈、耐得住辛苦、经得起考验,做到事事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全力体现为群众开展工作的速度和力度,并历练自身开展群众工作中的本领,在各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人生课题中,以求学有所得,学以致用,学有所成。
以十四五规划为背景谈谈国家发展和自身发展的关系论文范文三
坚持“三问于民” 向人民群众“拜师学艺”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这次建议稿起草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坚持发扬民主、开门问策、集思广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建言献策,推动“十四五”规划编制顺应人民意愿、符合人民所思所盼。“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前景光明,必须要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坚持“三问于民”,向人民群众“拜师学艺”,不断赢得民心民意、汇集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只有坚持“问政于民”才能知施政得失。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使党和政府的决策更加暖人心、合民意。“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党和政府制定决策要处处体现广大人民的意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力,让普通老百姓也可以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从来治国者,宁不忘渔樵”,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坚定不移走群众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走进民心最深处,听民声、解民意,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要深入开展群众工作,通过“问政于民”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期盼,找准影响国家发展和改革的堵点、难点,明确党和政府的施政得失,才能办好顺民意的大事。
只有坚持“问需于民”才能解群众所需。“治国有常,利民为本”,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认真倾听人民群众的心声,确保各项政策措施都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真正解民之所想、民之所需。群众之事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每为群众办好一件“小事”,就是为国家办好了重要大事。要带着问题到群众中去,以“卧听衙斋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为民情怀,了解群众的呼声与需求,对症下药,切实为人民群众解决问题。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过程也正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过程,要通过“问需于民”不断纠正、完善发展思路,坚持走正确的发展道路,以“靶向治疗”真正解民之忧。
只有坚持“问计于民”才能聚民智民力。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推动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要充分征求老百姓的意见,用民主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回望历史,文王于渭水之畔问计姜子牙,兴周朝天下八百年;刘备三顾茅庐问计诸葛亮听取“隆中对”策,三分天下取其一。而如今“十四五”规划首创“以网为媒,问计于民”,把顶层设计同问计于民统一起来,在广大人民群众的踊跃参与下,留言达100多万条,为文件起草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人民群众拥有无穷的智慧,只有充分汲取老百姓的智慧、集思广益,发动群众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言献策,才能使各项政策措施真正惠及民生。
以十四五规划为背景谈谈国家发展和自身发展的关系论文范文四
“关键时期”当行“关键之举”
“十四五”时期将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乘势而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奋斗的第一个五年,是我国抓住难得机遇、顶住各种挑战、拓展发展新空间的关键时期。关键时期,要求我们抓住机遇、敢于创新、把握大局,在不懈奋斗中开辟新征程。
关键时期,当勇立潮头,以创新之势推进高质量发展。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而将更多机遇留给敢于、善于创新的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加快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创新便是推动发展的源头活水。当前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但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如何转危为机、弯道超车,需要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为科技注入创新的源头活水。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中国,更应坚定走科技创新道路的决心。只有牵住科技创新的“牛鼻子”,拿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努力实现“从0到1”的突破,才能在接下来的“十四五”中取得“开门红”。
关键时期,当急流勇进,以奋斗之姿直面惊涛骇浪。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全面小康社会构想的实现亦是如此。“小康”一词最早出现于《诗经·大雅·民劳》中,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象征着先辈们心向往之的“桃花源”。从上世纪70年代小康社会蓝图的构想,到十八大报告首次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到如今全面小康胜利在望,我们始终没有一丝懈怠,用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拼搏精神证明,时间属于奋进者,历史属于奋进者,机遇也终将属于奋进者。“十三五”期间,我们砥砺奋进,完成了五千五百七十五万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脱贫,对“四个全面”作了新的定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五年仍需我们披荆斩棘、奋勇前行。
关键时期,当登高望远,以大局意识指引前行之路。讲大局、顾大局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以及政治优势。没有大局意识的人或许可以获得短期发展,但未必能够行稳致远。真正能够把握局势,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树立正确的远景目标,才能不惧前行路上的艰难险阻。正值国际市场不稳定之际,我国不仅做好日常疫情防控,同时高瞻远瞩关注境外形势,积极应对各国为抗击疫情采取的各项限制性措施,促进我国出口货物出得去、进口货物进得来,为我们前三季度外贸出口由负转正打好基础。作为党员干部也当如此,若眼光不够长远,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又怎能打破束缚自身的条条框框,冲破藩篱,去拥抱那转瞬即逝的良机。领导干部只有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才能在关键时期,抓住机遇,发挥“关键少数”的关键作用。
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要把握住“十四五”时期的历史机遇,“关键时期”当行“关键之举”,以大局观观大局,于拼搏中勇于创新、破浪前行,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
以十四五规划为背景谈谈国家发展和自身发展的关系论文范文五
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工作状态
“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时时放心不下是党员干部的应有品格和做好本职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干事创业必须具备的工作状态和奋斗姿态。在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复杂情势和开启“十四五”的崭新征程中,党员干部只有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工作状态,才能攀登座座高峰,攻克道道难关。
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工作状态,就要拿出“舍我其谁”的担当,念兹在兹、不懈奋斗。有多大担当就能成就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担当是党员干部的政治品格,是干事创业的使命所在、职责所在。要有担当的意识、能力和本领,勇于担当、敢于担当、善于担当。要有攻坚克难、勇挑重担的勇气,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要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战激流,百折不饶、越挫越勇;要善于学习思考、总结提高、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担当的能力和本领,以念兹在兹、不懈奋斗的担当作为创造不凡业绩。
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工作状态,就要永葆“一心为民”的情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我们的宗旨。要坚持人民利益无小事,以百姓心为心,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始终牵挂着基层人民群众,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挂在心间,生动诠释着“时时放心不下”的为民情怀。党员干部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榜样,永葆一心为民的情怀,时时刻刻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以我将无我的精神境界干事创业,不负人民期待。
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工作状态,就要秉持“如履薄冰”的敬畏,严格自律、谨小慎微。明代的吕坤曾说:“做官都是苦事,为官原是苦人,官职高一步,责任便大一步,忧勤便增一步。”权力越大,责任越大。党员干部要时时刻刻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常思为官之道、为民之要、利民之事,处理好公与私、清与亲、真与假的关系,慎微、慎独、慎行;要始终牢记权力来自人民,正确对待和运用好权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坚持吾日三省吾身,以严格自律、谨小慎微的纪律规矩意识,筑牢廉洁从政的“思想防线”,确保行稳致远、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