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论文汇编2篇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师职业道德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篇1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给我们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我们要做的不是回避或者绕开它,而是需要正视它们,并在不断前进的过程中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养。

关键词:

教师职业道德;挑战;内涵;道德行动

一、社会转型变革给教师职业道德带来的挑战

1、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繁荣使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上升,但各个地区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东西部经济差距较大。经济发达地区人口不断增长,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不断向发达地区聚集与迁移,造成农村人口不断减少,城镇人口增多。在这种环境下,催生了我国一个特殊群体———农民工,也随之出现了农民工子女与农村留守儿童。如何解决两个群体的教育问题,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问题。

2、对社会群体、个人权益的保护与尊重意识在不断增强过去我们一直奉行国家利益至上,个人利益服从群体利益,群体利益服从国家利益。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受国外各种思潮的影响,个人权益越来越被重视、推崇,社会、家长与学生对个人利益的保护和维权意识也不断增强。

3、教师专业受到社会质疑现代社会对教师专业化提出了质疑,社会普遍认同的专业是医生与律师,而教师是专业的职业吗?许多人心中存有疑惑。似乎每个人都做过学生,都了解教师的职业内容与角色,因此使得教师的专业不再神秘,如同谁都可以当教师,而且一部分教师没有比较完整的知识与理论,也加深了社会对教师专业的质疑。

二、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职业道德

在新形势下,社会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师德标兵,如马克、王颖等等,但每一个师德标兵背后都是一个感人的育人故事与非同寻常的辛苦付出。每一个师德模范,都是乐于奉献,时刻准备把自己的私人时间与知识投入教学工作和学校的整体发展中,这样才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作为成千上万普通教师的我们是否都能做到,是否都应该做到呢?我们究竟应该有怎样的职业道德呢?这就需要我们明确教师的职业道德,明确义务道德与超义务道德的含义。“道德义务”是指道德上带有强制性的应尽的责任或要求。超道德的行为指的是超出道德义务所要求的行为。一个人的行为是否道德取决于它是否满足了道德义务所要求的.,而不取决于它是否满足了超道德的要求。比如,一位路人没有给乞丐零钱,他的行为道德上是可允许的,通常只要没有违背行为道德往往都是可允许的,我们一般不会对道德上可允许的行为加以谴责。明确了我们教师的职业道德,能更好地使我们践行教师职业道德,也就是教师的义务道德。

三、作为教师,我们究竟怎样才能道德地行动

1、明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义务道德如对工作高度负责,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等等,都是我们教师的义务道德。作为教师,我们每个人未必就能成为一个道德家,成为一个具有高尚情操的人,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在专业实践中按照某种既定的(职业)道德规范去行动。

2、关注教师的行动,践行教师职业道德母诗灏的事件告诉我们,我们不能通过教师的动机或者教师的行动结果来判断教师的行动是否符合教师规范,只能通过教师的行为来决定教师行为的规范与否。当一个教师的行为出了问题,你的目标、出发点、行动的结果都不能成为你行动合理规范的理由,因为教师的动机、出发点是不可见的,行动结果是不可预测的,我们只能要求教师自身的行为符合规范。如同俗语说的一个好人,一个高尚的人,不一定都做好事,动机和境界保障不了行为不出错。

3、培养教师在自身专业工作中的道德敏感与判断力在日常工作中,教师的职业就是与人打交道,我们不能保障每一件事的发生都有一个比较合理规范的处理方法,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在工作中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的敏感度与判断力,努力处理好日常工作中的事务。师德之所以重要,不只是为了“教书育人”为了学生,而且也是为了教师专业本身,为了教师自身利益。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面临着来自社会、家庭的压力和培育国家未来人才的大难题。面对家庭的希望,我们不能退缩;面对国家的要求,我们不能放弃;面对祖国未来的希望,我们不能停滞与徘徊。所以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提高师德素养,立志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为祖国的未来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贾霞,陈定军.浅谈新时期如何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3).

[2]胡建军.新形势下教师职业道德与能力分析[J].教育管理与艺术,2014(1).

[3]覃克利.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J].高教论坛,1995(4).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篇2

摘要:

"教师爱"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一种高尚的道德境界、敬业精神和富有人道性的教育艺术。它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而且包括教师用爱的情感和爱的言行来感化学生,陶冶学生,引导学生,教育学生以及各种具有教育性的爱的方式。

关键词:

教师;爱;情感;学生

"教师爱"与"父母爱"有一定的相同之处,但又不同于"父母爱"。从爱的发生来讲,"父母爱"产生一种血缘的亲情关系,而"教师爱"则是基于一种人道关怀的首先境界而产生的;从爱的经常性表现来说,"父母爱"则表现为养护性较强,而教师爱则表现为教育性突出;从爱的广度来说,"父母爱"是家庭性的,而"教师爱"则是社会性的。从爱的量上说,"父母爱"只局限于仅有的子女,而教师的爱则是包括众多的学生。可见"教师爱"具有更高的社会道德性和社会影响的系统性、全面性。所以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既能够像父母那样对学生施之以爱,又不单纯停留于此。因此作为教师要以爱为执教导向。假如一个教师失去了爱的情感,那么他的教育教学就没有方向性,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做到以下"四点"。

一、"教师爱"要做到广泛性

因为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整体,他(她)的爱当然也是爱全体学生,而不是对学生个别的爱。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只是关心学生学习好坏、成绩的高低,而是全面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做人的素质,关心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各方面发展的和谐性。

对后进生如何产生爱的情感呢?首先,要善于理解学生。理解是产生关心和爱的感情的前提,不善于理解人则很难去关心人,很难对人产生爱的感情,所以我们教师对后进生也是如此。后进生之所以差,原因很多,教师要理解他们亲近他们,了解他们差的原因,然后对他们对症下药,差是会变好的。其次要以心换心,也叫"位置互换",教师要善于把自己摆在学生的位置,体验学生的心理,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这也意味着教师对后进生要以心换心,想想自己过去当学生时,不也是常常犯过错误、做过错事吗?这样就会想到学生还是个孩子,对一个不成熟的孩子,学生出现的过失或错误,应用什么办法、什么态度去教育为好。再次,教师要经常想一想,我们面对的学生,有时不懂事,但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未来要靠他们去建设。祖国的未来,我们教师有责任更多地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指导他们,去爱他们。

二、"教师爱"要做到有引导性

因为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仅仅是教之以知识,而且要教之以做人。要达到这一目的,还要做到引导,要给学生以温暖、以鼓励,这样才能使"教师爱"对学生产生鼓励作用呢?一方面是教师在对学生的情感和行为中,要避免"恨铁不成钢""宁给好心,不给好脸"式的强制和压服。这样过分的爱,不正常的爱,最容易出现对学生的全面否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或人格,不仅谈不上对学生的激励,反而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或消极情绪。正确的做法一般是不要伤害学生,要给予尊重,并体现出对学生发展的良好期待。这样学生才受到激励,从坏的方面转到好的方面上来。

三、"教师爱"要做到纯洁性,不要偏狭、庸俗

因权势而爱、因门第而爱、因金钱而爱、因获取私利而爱,都是以相互利用为基础,这都是庸俗的爱。这种爱只能导致执教行为的不公正性和庸俗性,这不仅丧失了"教师爱"的高尚性,而且败坏社会风气,污染学生纯洁的心灵,凡是这样的教师都不能教好学生,因为他已经失去了"表率"二字。教师只有以纯洁的道德情感去爱学生,才能把真、善、美的道德深深根植于学生的心灵之中。所以"教师爱"要正直、公正、坦荡、无私;要以为祖国培养人才高度责任感去爱学生,对学生的情感和行为应该是真诚的,而不能有半点的虚伪。所以有人说:"教育是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假如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成长为有义务感和责任心的,善良而坚定的,温和而严格的,热爱美的事物而恨丑恶行为的真正公民,我们应当真诚地对待自己的学生。"

四、"教师爱"要做到严肃性,也就是既爱又严

假如一个教师对自己的学生只输入爱心,而对学生没有严格要求,让学生随心所欲,只想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也犯过错误,又想到严格要求学生,那么这位教师也不是合格的教师。一个教师对学生做到爱又严,爱、严结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要在善于尊重关爱学生的基础上提出严格要求。

(2)教师要善于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关爱,努力为学生走向成功提供帮助和指导,努力为学生成才提供条件。

(3)教师对学生既要做到得体,又要严之有理,严之有度,严之有方,严之有恒。也就是说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合理,不能超过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要善于把教师提出的要求变成学生自我要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的爱与严中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总之,"教师爱"与"父母爱"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区别的地方,一个学生要发展成为社会有用人才,必须得到这种爱的熏陶,特别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这两种爱,缺一不可。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对待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教育,不仅要有教师的良心去关爱学生,而且还要有父母般的情感去关爱学生,使自己的学生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成为将来祖国所需要的人才。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