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建筑的概念范文(最新22篇)

《工业建筑的概念范文(最新22篇)》由精心整编,希望在【工业建筑】的写作上带给您相应的帮助与启发。

工业建筑范文 1

【关键词】准确定位;投资计划;建设标准:控制投资

建设工程投资控制是一个系统管理的过程,根据项目各阶段的内容不同,对投资的影响也大不一样,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项目建议期、规划设计期、建设施工期、设备安装期、综合验收期、竣工结算期。

2000年我们厂准备迁到开发区,拟建生产规模20万纱锭、200台倍捻机,产品定位高档、高支,销售定位内、外销各占50%。结合本项目如何控制建筑工程投资的控制,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项目建议期

1.一车间计划以搬迁旧设备为主,二车间设备定位世界先进水平,三车间设备国产一流水平。

2.不可预见费0.5亿,其中建筑工程占0.1亿。

3.项目总概算6亿,其中设备投资4.5亿,建筑投资1.5亿。

为了节省投资,公司组织生产工艺、设备、电气、给排水、消防、建筑等技术人员的多次论证,修正概算为设备4.65亿,建筑投资1.35亿:

1.在满足安全要求的情况下增加建筑密度,减小建筑物的间距,减少用地35亩。

2.二车间的产品定位是出口欧洲市场,设备自动化程度较高,设备投资预算增加0.1亿。

3.三车间设备定位是国内一流水平,设备投资预算增加0.1亿。

4.一车间考虑设备搬迁和部分设备需要更新,淘汰部分高耗能机台预算增加0.05亿。

5.为了严格控制投资,预留不可预见费

0.3亿(控制在5%以内)。

二、规划、设计期

技术人员经过多次论证,确定整个投资6个亿不变,本着设备投资优先的原则,总概算不动的情况下局部投资作了小的调整,最终建设工程投资确定为1.35亿。

根据概算调整表分解量化目标,草拟设计任务书和建设标准,按照我们分解的目标进行限额设计招标。

1.调查了解同类项目的建设经济指标情况,为合理控制建设工程投资做好准备工作。

2.因不可预见的因素客观存在,工程概算要予留一定的资金,使投资控制目标更为客观。

14 监理费 100

3.编制计划任务书确定详细的建设标准,把分解的目标值作为设计的最高限额。

4.为保证设计质量图纸要进行图纸审查,减少设计失误造成返工影响费用。

5.聘请造价部门进行设计方案的指标分析,避免设计过于保守。

6.严格控制设计变更消除变更对投资的影响。

通过以上措施选定性价比最好的设计方案,使设计标准与投资控制达到最佳平衡。

三、建筑施工期

工程施工期时控制投资最复杂的时候,在实施过程中,技术管理与投资控制不能脱节。

1.重视各专业图纸的会审,重点审核各专业交叉部位的衔接,要求设计、施工、监理、建设、投资咨询单位的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分专业详细记录会审情况并签字确认。

2.委托招标机构组织招标,设定标底(概算限额),公开进行工程量清单招标;在评标过程中要对总价和单价分别进行评审,总价符合要求,单价最低,避免总价或单价的隐形误导,最终以合理的低价中标。

工程内容

3.加强施工合同管理,合同是建设过程中投资控制的依据,严密的合同可减少履行过程中的纠纷,有效地控制工程投资。

4.在建设过程中密切注意市场行情,重点关注材料价格的变化和人工市场行情,及时进行调整和确认。

5.设定变更审批表,专人负责变更的报批,对要发生的变更先设计进行费用测算、确定再进行施工,做好记录减少结算时的扯皮。

7.严格不可遇见费的审批,确保不超出预算内的不可遇见费。

四、设备安装期

设备安装阶段是各专业配合出现扯皮最多的时候,要加强沟通及时进行协调。

1.规范标准的要求不统一,一般设备安装要求的精度远远超过建筑施工标准,要达到设备的安装要求,施工肯定要增加投入,要设定配合设备安装发生的费用。

2.施工工序的穿插影响,降低施工效率,一般预算综合的内容与现场实际发生的情形出入较大,

3.设备安装时对工程成品的保护不注意造成一定的损坏,使施工队伍额外发生一定的费用,应及时进行协调尽量避免问题的发生。

4.配合安装最大的隐患就是安全问题,安全对工程投资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所以一定要高度重视安全问题。

五、综合验收期

工程验收具备条件后应及时组织验收,不验收就进行安装往往造成既定的事实,待出现质量问题时责任不好落实。

1.无法修复的质量问题和没有修复时间问题的处理费用,双方可以协商处理费用的扣除。

2.质量保证金的予留按照有关规定执行,根据工程部位的重要性和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可以适当多留一点。

3.在签订合同时有关质量保修的条款宜细不宜粗,以免出现问题责任不清,维修费用不好落实。

六、竣工结算期。

竣工结算是控制工程投资的最后一道防线必须严格把关,这时实际上可控的因素已经比较小了。要聘请有资质的审计单位进行复核;包括合同、协议、投标报价、人工和材料的市场价格、设计变更、图纸会审记录,现场签证的审核。

1.核准工程量;要核实施工工程量、图纸计算工程量、变更签证等逐项查验。

工业建筑设计 2

关键词:工业厂房;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如今,工农业就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基础,那么工业厂房也是人类文明的载体之一,直接影响着城市的环境和景观。随着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业厂房正面临着又一次大的发展和机遇。然而,现代的工业厂房也已经不再是简简单单的、普普通通的厂房了。随着建筑理念、观念的不断更新,新一代工业厂房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到其功能的实用性,还要赋予建筑以科技化,人性化,多元化的特性,使工业厂房不单单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也能体现工业建筑的艺术之美。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对工业建筑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建筑设计应当是注入了人的思想和理念的过程,工业厂房也不单单是工业厂房那么简单,它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建筑师只有将上述发展趋势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中,才能创造出与时代相适应的工业厂房来,让人们享受现代工业厂房的艺术美,这也是现代工业厂房的必由之路。历年以来,工业建筑虽未被列入建筑艺术的,但在观念上,一直被认为只是生产活动空间的外壳,建筑技术的同义语。建筑设计作为一种从属性的工种,只为工艺做些“穿衣戴帽”的工作,连建筑师本人 下面就工业建筑艺术处理问题,谈一些在工作中的体验。

1 工业厂房设计理念

随着全国各地环保搬迁的进程,工业厂房逐渐搬离主城,由于企业管理者建筑观念的改变,工业厂房设计除了考虑功能的实用性外,还应赋予建筑以科技化,人性化,多元话的特性,使工业厂房不仅满足其使用功能,也能体现工业建筑的艺术美,赋予了现代工业建筑新的设计理念。

1.1 节能设计:节能是可持续发展工业厂房的一个最普遍、最明显的特征。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筑营运的低能耗,二是建造工业厂房过程本身的低能耗。这两点可以从一些工业厂房利用太阳能、自然通风、天然采光及新产品的运用中体现出来。

1.2 绿色设计:指从建筑的原材料、工艺手段、工业产品、设备到能源的利用,从工业的营运到废物的二次利用等所有环节都不对环境构成威胁,绿色设计应摒弃盲目追求高科技的做法,强调高科技与适宜技术并举。

1.3 洁净设计:洁净设计是强调在生产和使用工程中做到尽量坚守废弃物的排放并设置废弃物的处理和回收利用系统,以实现无污染。这是工业厂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强调对建设用地、建筑材料、采暖空间的资源再生利用。因此有效的利用资源、能源,实现技术的有效性和生态的可持续性,建造具有生态环境的工业厂房成为必然。

2 工业厂房设计概述

在尊重环保搬迁原则的引导下,工业厂房在搬迁中演绎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工业厂房的建筑设计也就体现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就机械加工厂房为例,简略概述一下工业厂房中所要涉及到的主要几个问题。

2.1 平面设计工业厂房多为设置重级工作制吊车的单层厂房,平面设计主要解决内部的交通流线组织、吊车检修走道等问题。空间流线多为工艺设备要求,根据工艺流线布置工业建筑平面;屋面主要考虑设置屋顶通风及屋顶采光,屋顶通风可采用屋脊纵向通风,屋面横向通风及设置横向的条形采光板。工业厂房屋面跨度比较大,屋顶汇水面积大,屋面坡度一般为1/10~1/20,采用传统的屋面排水基本上不能满足要求,因此屋面排水可采用虹吸式排水。防火分区的确定,机械加工厂房的火灾危险性类别为丁类,厂房内设置局部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生产部分,只要其占本层或本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小于5%,且发生火灾事故时不足以蔓延到其他部位或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生产部分采取了有效的防火措施时,仍可按丁类设置,对于一二级耐火等级的丁类厂房,整个厂房可作为一个防火分区,但又应该考虑货物运送及人员进出的方便,适当设置车行入口及人行入口。

2.2 立面设计,工业厂房的建筑立面要把握以下4个方面的原则:比例尺度、线条、色彩、变化。工业厂房因其生产工艺流线较长,厂房规模比较大。立面主要根据工艺布置来决定,在满足工艺的要求下力求立面简洁恢宏的同时,尽量使建造节点简单统一。建筑立面设计把建筑形象与厂房的功能有机结合在一起,满足建筑采光、通风、散热等基本要求。首先厂房的高度要满足工艺使用要求,根据吊车起吊高度,吊车型号,考虑行车运行的安全距离及屋面结构形式,确定建筑立面标高;根据厂房立面高度,厂房设置成竖向线条或是横向线条。外墙下部进风口可为开敞式,也可采用通风百叶或立转窗,开敞位置要设置遮雨棚,以防雨水飘入,在中部采用压型钢板作为维护结构,在柱距大于9米时,应设置构造柱,设置墙面维护结构的部位考虑采光要求及立面美观效果设置横向高阻燃型玻璃钢采光板。使得钢结构建筑富有流畅的金属质感,体现了强烈的现代工业气息。同时,钢结构屋面可以使用屋面采光板,采光均匀,同时兼可解决厂房通风问题。体现了现代化厂房的恢宏气势,又丰富了立面效果。

2.3 剖面设计根据吊车起吊高度,吊车型号,考虑行车运行的安全距离及屋面结构形式,确定建筑剖面节点。

2.4 走道及检修梯重级工作制的桥式吊车应两侧设置安全走道,并在厂房两端山墙处设置跨间走道,形成环形吊车安全走道;中级工作制的桥式吊车应设置两侧安全走道,有条件时,可在厂房两端山墙处设置跨间走道形成环形安全走道;检修梯上吊车安全走道应注意避免将安全走道截断,处理方式一般是分开设置,屋面检修梯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从安全走道上设置。

2.5 建筑构造,工业厂房地坪一般都要承受重载,所以地面的处理也不同于常规做法,要根据工艺所提荷载情况,按照《建筑地面设计规范》及参考工业厂房地面设计的一些图集进行处理。

3 工业厂房设计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工业厂房设计从以往的以生产设备为中心朝着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人的因素在建筑中越来越重要,工业厂房的人性化设计要求建筑师摒弃只重生产工艺的需求,轻人的行为和心理需求的倾向,注重人对空间环境的体验和感受,创造方便、安全、健康和舒适的工作空间,使厂房空间环境与人相融合,创造让人产生归属感和亲切感的良好生产环境,最终达到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及工作效率的目的。

3.1 自然环境的引入与渗透,在工业厂房的内部空间环境中,应重视开放空间的创建,使内部空间与自然环境相互交流和渗透。通过设置一些自然景点,观景窗、观景台、内庭园以及落地窗等措施加强人与自然的联系。此外,引进自然改善内部生产环境还可以借鉴我国传统园林的一些设计手法如;渗透、借景、对景等。

3.2 工业厂房外部空间的和谐统一,在工业厂房的外部空间环境设计中,应结合环境要素和内在的生产工艺,综合考虑建筑空间布置、群体组合、突出项目自身的功能空间及环境要素特质,以统一的空间建构、色彩构成等处理手法来强化其自身风格的整体性,增强工业厂房外部空间环境的可识别性和亲和力。

4 结束语

一个良好的工业建筑设计,不仅要功能合理,还应运用一定的艺术设计手法,同时还应使用一些新技术、新材料,结合一定的高科技手段,才能设计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工业建筑。

参考文献

[1] 郑敏楠。工业建筑设计的新时代[J].工业厂房,2011,(05).

[2] 费麟。工业建筑设计的现状与发展[J].工业厂房,2009,(04).

[3] 杨二英。 工业厂房通风设计的探讨[J].科技资讯, 2010,(33)

工业建筑设计相关规范 3

(一)丹麦丹麦是世界上第一个将模数法制化的国家,并制定了20多个必须采用的模数标准,包括“建筑规则设计模数”、“模数组件的尺寸”、“优先采用的建筑水平向尺寸”、“双跑楼梯的楼梯间”、“厨房构件”等。丹麦推行工业化建筑的途径是开发以采用“产品目录设计”为中心的通用体系,同时比较注意在通用化的基础上实现多样化。丹麦通过模数和模数协调实现构配件的通用化。主要的通用部件有混凝土预制楼板和墙板等主体结构构件。这些部件都适合于3M的设计网格,各部分尺寸是以1M为单位生产的,部件的连接形状(尺寸和连接方式)都符合于“模数协调”标准,因此不同厂家的同类产品之间具有互换性(于萍、陈效逑,2011)。丹麦标准对于模数协调的要求比较严格,对于建筑及建筑产品的尺寸和规格的规定比较多而且比较详细,对于建筑的水平与竖向尺寸、各类构件的尺寸和小型建筑产品的尺寸都有规定,通过这种方式来规范设计,发展通用体系。

(二)日本早在1969年,日本政府就制定了《推动住宅产业标准化五年计划》,开展材料、设备、制品标准、结构材料安全标准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工作,并依靠各有关协会加强住宅产品标准化工作。1971年2月通产省和建设省联合提出“住宅生产和优先尺寸的建议”,对房间、建筑部品、设备等优先尺寸提出建议。标准化工作是企业实现住宅产品大批量社会化商品化生产的前提,极大推动了住宅产业化的发展(纪颖波,2011)。

(三)法国法国的工业化建筑起步较早。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是“第一代工业化建筑”,出现过许多“专用建筑体系”,不同体系出自不同厂商,各建筑体系的构件互相不通用。20世纪70年代后过渡为“第二代工业化建筑”,以通用构配件制品和设备为特征。1977年成立了构件建筑协会,1978年该协会制订了尺寸协调规则。法国政府在1982年调整了技术政策,提出一套构件目录,只要与某些其它目录协调,并组成一个“构造逻辑系统”即可(孟刚,2005)。

(四)小结可以看出,模数协调和部件通用体系在工业化建筑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模数协调强调的是在建筑设计阶段尽量统一尺寸,做到标准化设计,而部件通用体系强调的是在部件生产阶段尽量统一部件的规格尺寸,做到部件通用。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设计是生产的基础,标准化设计有助于部件的通用,部件生产是设计的延续,部件通用可以促进标准化设计。各级政府部门在修订和制定标准时应充分借鉴国外标准,尤其是在模数协调和部件通用体系两方面。

二、我国新型工业化建筑技术标准现状

目前我国针对传统建筑的标准规范已经形成相对完善的体系,其中也涉及了一些有关工业化建筑的内容,但涉及专业不全,规定分散,不成体系,本文对此按照执行范围进行分类、总结和分析。

(一)国家标准表-1中所列标准涉及建筑设计、建筑产品、结构设计和施工验收四方面,其中既有针对工业化建筑而制定的标准,也有针对传统建筑制定而又涉及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标准。针对工业化建筑的标准大部分颁布较早,已不能够满足新型工业化建筑的要求,应结合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等进行修订。传统建筑标准中关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规定不够深入,应进行深化完善。

(二)行业标准表-2中所列行业标准大部分为建筑产品标准,另外还有两部集设计和施工于一身的综合规程以及一部抗震标准。与国家标准情况相似,针对工业化建筑的标准颁发时间较早,应结合现状修订,传统建筑标准中关于工业化建筑的规定应深化完善。

(三)地方标准从表-3可以看出,各地区已出台的针对新型工业化建筑的技术标准在内容上基本一致,大体可分为总则、术语解释、材料要求、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施工和验收。且各技术标准和规范都集中大部分篇幅对结构设计进行了详细规定,而其他章节则只做了原则性规定,比较概括,不够具体、详细,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沈阳市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现代建筑产业化试点城市,在制定技术标准方面明显领先于其他地区。在国家住建部、省住建厅等部门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沈阳市组织中建标准院、中建东北院、中建设计集团、沈阳建筑设计院等设计单位,以现代建筑产业化工程建设为依托,不断丰富完善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体系,在构件制作与验收、工程质量、安全、节能、检测等方面开展技术标准体系研究编制工作(于海,2012)。

(四)在编标准目前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已经,相关人员正在积极修改。该规程规定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基本要求、材料、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框架结构设计、剪力墙结构设计、装配板式结构设计、外墙挂板设计、构件制作与储运、构件安装与施工和工程验收。另外,据北京市建委消息称,将启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住宅建筑设计规程》编制工作,积极推动产业化住宅设计标准建设。该规程将对住宅设计中的模数协调、平面设计、外墙、内墙、楼面设计、内装修与设备管线设计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技术要求,为规划管理和建筑设计提供技术依据。由标准院作为组编单位编制的《装配式住宅设计规范》也正处在编制中。

(五)小结目前各级标准中,关于结构设计和施工安装及验收的标准还比较少,应尽快修改相关标准,增加相关内容。另外虽然有一些关于建筑产品的标准,但还不能满足新型工业化建筑的生产要求,应加紧修改现行标准并编制相应新标准。在修改和编制标准时应结合现有的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做到能够充分反映新技术和新工艺;并且应该与在编标准相协调,力争做到不重复,不矛盾。另外,在生产过程上,工业化建筑和传统现浇建筑相比,无论是设计所依据的标准规范、施工安装标准,还是验收检查标准,都由于生产方式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应进行修订。在建筑设计上,应加强有关模数协调的规定;在结构设计上,现行相关标准中几乎没有针对节点设计的内容,应增加相关内容;在构件部品生产上,应尽快完善关于尺寸规格、生产要求等方面的标准,尽快建立一套通用体系;在施工安装上,现行相关标准中关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规定比较分散,应进行整合,增加必要规定,尤其是关于节点连接这一重要环节的规定;在验收检查上,主要应修改两方面规定:一是部分工程的验收地点由工地现场转移到了构件部品工厂;二是应增加关于节点连接的验收规定。

三、对我国新型工业化建筑技术标准的修订和建议

结合我国现行建筑技术标准规定和国外工业化建筑发展过程中制定的技术标准和要求,本文对我国发展新型工业化建筑过程中部分主要技术标准提出两点建议。

(一)对现行主要技术标准的修订建议1.建议。具体见表-4。另外,《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建筑门窗洞口尺寸系列》、《装配式大板居住建筑设计与施工规程》、《住宅楼梯预制混凝土中间平台》和《住宅楼梯预制混凝土梯段》都是为了发展工业化建筑而制定的,但制定时间较早。近几年工业化建筑发展迅速,相继出现了许多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上述标准应结合工业化建筑的现状进行修订,以适应新型工业化建筑发展。2.说明。《住宅建筑规范》中的条文大多针对现浇结构,应增加针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部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规定构件中的钢筋可作为防雷设施的引下线。此技术在现浇结构中易于实现,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不易实现,应作相应修改。《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没有专门针对节点设计的内容,节点设计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增加针对节点设计的相应内容;另外针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构造要求较少,应继续完善,如节点连接构造要求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对各类建筑的抗震计算和构造做出了规定,但没有关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抗震计算和构造,应增加相应抗震计算方法和构造要求。《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主要针对现浇结构进行规定,应增加针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特点的相关规定,如构件部品、施工机械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第9章装配式结构分项工程中,对预制构件的验收、结构性能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做出了规定,但不够具体,应进行完善。另外,由于构件部品在工厂生产所以在现场验收的规定已不适用,应增加针对工厂生产验收部分。《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应与《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进行同步修改。《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中没有针对节点加固的方法和构造要求,节点连接处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薄弱环节,应增加相应加固方法和构造要求。《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中有大量针对现浇结构的规定,应增加针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相应规定。《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中没有关于构件部品连接节点的防水设计,构件部品连接节点是防水的薄弱环节,应增加相应防水设计内容。《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是混凝土结构进行施工的重要参考,目前该图集只针对现浇混凝土结构,应增加针对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部分。

(二)对新增技术标准的建议1.建议。(1)完善模数标准体系,增加各类建筑的模数标准,如学校模数标准、医院模数标准、办公楼模数标准等。(2)完善建筑产品通用体系,增加关于各类建筑产品的尺寸、规格的标准,如预制梁尺寸规格标准、预制柱尺寸规格标准、预制隔墙板尺寸规格标准等。2.说明。(1)目前我国现行建筑模数标准只有《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和《厂房建筑模数协调标准》三部,应完善模数标准体系,增加各类建筑模数标准。(2)目前我国建筑产品标准体系还不够完善,通用体系尚未建立,许多建筑产品缺乏与之对应的尺寸、规格的标准,应增加各类建筑产品的尺寸规格标准。

四、结论

为了找出目前我国新型工业化建筑技术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同时借鉴国外典型的成功经验,对完善我国新型工业化建筑技术标准体系提出建议,本文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并得到相关结论。

(一)对我国新型工业化建筑技术标准进行总结和分析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些关于新型工业化建筑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其中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大都颁布较早,已不能满足新型工业化建筑的建造,地方标准大都只对结构设计进行了详细规定,而其他方面则比较概括。

(二)对典型国家的技术标准特点进行总结对瑞典、丹麦、日本和法国的技术标准特点进行总结,虽然四国在做法上不太一样,但是基本上都体现出了模数协调和部件通用体系在技术标准中的重要性。

工业建筑设计相关规范 4

关键词:建设;施工图;建筑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d building professionals design a common problem found since the construction plan review system, introduced the experience and practice to solve the problem.Key words: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drawings;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2-0020-02

一民用建筑施工设计的原则和依据

. 民用建筑施工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实用、经济、美观。从建筑功能方面来看,设计时要选择适用的结构方案和建筑材料以及良好的投资效益;从建筑形象设计的角度来看,设计的原则不仅要体现对特殊人群的关怀还要符合规划及环境的要求。

民用建筑设计依据包括:使用功能;人体尺度和人体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度;家居设备;气候条件,气候条件一般包括温度、湿度、日照、雨雪、风向和风速等。例如我国南方多是湿热地区,建筑风格多以通透为主,北方干冷地区建筑风格趋向闭塞、严谨。日照与风向通常是确定房屋朝向和间距的主要因素。雨雪量的多少对建筑的屋顶形式与构造也有一定影响;地形、地质以及地震烈度等。我们无论是从建筑的体形组合到细部构造设计必须考虑抗震措施,才能保证建筑的使用年限与坚固性。从技术要求上来看,建筑设计应遵循国家制定的标准、规范、规程以及各地或各部门颁发的标准,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住宅建筑设计规范、采光设计标准等。以提高建筑科学管理水平,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加快基本建设步伐,这体现了国家的现行政策和我国的经济技术水平。

二建筑专业施工图普遍存在的问题

从古至今,人类赖以生存以及发展最基本的条件是日常的衣、食、住、行,也是人类拼搏及奋斗的源泉,更是社会经济发展与改善的不竭动力。从民用建筑的一方面来讲,建筑材料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由曾经最原始的茅草泥土和树枝所建造而成的住宅已经被泥土砖瓦所替代,紧接着现代化的钢筋、水泥、砖石与混凝土所建造的住宅又将砖石或者木结构的住宅逐渐的取代。在这漫长的发展历程当中,民用建筑的设计也随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建设部2000年批准实行施工图审查制度,同时强制实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为规范建筑市场行为,提高工程设计质量,从源头上杜绝建筑工程的事故隐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然而,现代的民用建筑当中依旧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1 总平面图缺项问题

在施工图审查的过程中,发现总平面图存在的问题占总数的90%以上,集中表现在中小型设计单位。一般是缺少总平面图或总平面图的设计深度严重不符合建设部批准的《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大部分设计的总平面图中只有建筑单体的平面定位,缺少建筑间距、广场(含停车场)、道路布置及道路的转弯半径、宽度、交叉点、变坡点标高、坡度、坡向等竖向设计内容。

2 民用建筑的节能设计问题

此类问题占审查项目的64%。在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方面,有的设计人员对节能设计及规范没有足够的重视,也不够熟悉。时常出现类似窗墙比不符合要求,且未调整外墙、屋顶等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问题;在不少设计中对不同的墙体、不同的热工要求,不做热工计算且节能材料选择不当;《节能备案表》中填写的内容与施工图中的内容不一致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3建筑防火设计问题

①地下室、半地下室与上层共用楼梯时,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3.6条和《高层建筑防火规范》第6.2.8条强制性条文的要求“应在首层与地下室或半地下室的出入口处作防火分隔”,但目前在带有地下室的多层住宅设计中,却普遍忽略了地上、地下部分的防火分隔。②汽车库贴邻其他建筑时(含地下车库内贴邻的其他设备用房),按《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规范》第5.1.6条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7.1.4条强制性条文规定,必须采用防火墙隔开,而审查中发现未采用防火墙隔开的项目仍然很多。③高层建筑变形缝一般留得比较宽,缝内自然形成一个上、下贯通的竖井,有很强的拔火作用。而在工程设计中通常忽略这一特点,将高层建筑室内的变形缝采用易燃材料木板条盖缝,如此违反强制性条文的构造节点设计还时常出现。上述问题占审查项目的33%。

4 关于安全疏散的问题

①对商业建筑疏散宽度的计算问题,应按《商业建筑设计规范》第3.1.2条和第4.2.5条计算出营业面积和营业部分的疏散人数,再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表5.3.12查出疏散宽度(高层建筑底层裙房为商业建筑时,应以《高层建筑防火规范》第6.2.9条为准)。但在工程设计中,许多设计人员对此计算概念不清,造成所设计的商业建筑的疏散宽度不符合规范中强制性条文的规定,这类问题占审查项目的34.5%。②在商住楼建筑中,商店与住宅部分共用一个楼梯,且两种不同使用功能的出入口没有分开设置,违反了《住宅设计规范》第4.5.4条和《高层建筑防火规范》强制性条文的规定,占审查项目的10%。③在多层建筑中,大于60m的房间仅设一个安全出口、房间内最远一点距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大于14m、在室外疏散楼梯周围2m内的墙上开设其他门窗洞口的现象也经常出现,这类问题占审查项目的6%。④在多层住宅设计中,为控制建筑面积,地下室层高降低到2.20m,致使地下室楼梯平台下净高不足2m或楼梯段处净高不足2.20m,违反《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第4.2.1条第五款强制性条文规定,属于设计中的常见多发病,占审查项目的36%。对此问题建筑专业应作取消平台梁,改为板式楼梯的处理,否则,上述两项净高难以满足规范的要求。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 在日趋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中,有些设计单位,特别是中小型设计单位,由于技术力量薄弱,专业人员配备不齐,质量保证体系不完善,面临着强烈的生存危机。他们为了承揽到任务,一切按业主的意志行事,为投其所好,将规范、规程的要求弃置一边,从建筑设计方案上一味地迁就业主。

2 一些企业的经营者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往往忽视质量,对建筑方案与整个工程设计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少对建筑方案的评审、推敲、把关,在工程设计中给其它专业造成不可弥补的缺陷。

3 建筑师不重视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缺乏质量意识及责任心。缺少对规范及强制性条文的学习和理解,有的对国家现行规范不熟悉,甚至仍在采用作废版本的规范及图集。

四解决施工设计问题的相关措施

1 经营者要有质量意识。

质量是企业生存之本、发展之源,要树立“质量就是市场,质量就是效益”的观念。抓设计质量与抓市场经营是相互统一的,设计质量抓好了,就会有进一步拓宽市场经营的渠道,相反设计质量没有抓好,也就达不到市场经营的目的。

2 提高设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责任心。企业经营者不要一味地抓“效益”,要定期组织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及法规的培训,技术人员要掌握国家现行有效版本的规范、法规、标准图集,注重自身技术水平的提高。

3 建立健全内部的技术管理体系,加强建筑方案的评审工作,建筑方案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其他专业方案的优劣,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建筑方案要做到符合国家现行规范及强制性条文规定的要求,使其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4 遵守法规,排除干扰,科学合理的安排工作。目前,建筑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业主对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相差很大,面对这种情况,企业的经营者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坚持原。则,切不可再有“重经营、轻质量”的思想。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设计计划。排除干扰,克服随意性,如果一味迁就业主,盲目许诺,最终将会丢掉信誉,丢掉市场。

5 加强勘察设计质量管理。针对勘察设计质量存在的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全力推进勘察设计单位的体制革。勘察设计单位改企转制,明晰产权关系,充分调动广勘察设计人员的积极性,在行业内营造一个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政策宽松的社会环境,构筑一个能形成良性循环的用人机制。二是建立与市场经济接轨的监督管理机制。通过资质复查换证工作,优化结构、调整规模。加强勘察设计招投标管理,规范市场各方主体行为,为勘察设计行业创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三是建立和完善企业自律、中介服务、政府监督、设计保险质量保证体系。实现设计风险社会化,进一步完善了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四是开展继续教育,加强标准规范培训,努力提高注册人员和勘察设计骨干的专业技术素质。推进施工图审查制度是政府对勘察设计质量监督的有效手段,目的是促进行业设计水平和质量责任意识的提高。因此,我们在下一步工作中要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施工图审查制度,在原有制度基础上建立网上审查制度,设计人员执业不良记录档案制度,实行审查人员资格考核和动态管理的淘汰制度。促进审查责任,审查质量与管理水平的提高。

总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勘察设计单位改企建制后,勘察设计市场的竞争,将是质量和人才的竞争、品牌的竞争。因此,勘察设计单位,要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建筑设计就必须要有创新,我们只有树立质量意识,强化质量意识,才能不断地提高工程设计质量和设计水平,并充分发挥建筑专业在工程设计中的龙头专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小荣。建筑专业施工图审查常见问题[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7(3).

工业建筑设计 5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工业建筑设计;节能环保

Abstract: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to 30 years, is that the economy i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thirty years, but also is worsening environment, resources increasingly exhausted thirty years. So, how not to sacrifice the cost of the environment, make the economy develop quickly become a national, the society and so on the insight to issues of common concern. Countries "1025" programming emphatically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of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n idea, advocated "quickly and well" development. So, the green building design will become conform to social trends of the design ideas and technology means, to become the industry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al work of the one of the center of gravity. This article from the planning design and single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gle discusses in practical work, how will the green building design concept applied to the design of the industrial architecture. In order to building design, especially the design of the industrial architecture provides ideas to really realize the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goals.

Keywords: green building design; The design of the industrial architecture;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

(一)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界定

想要在设计中体现旅社建筑设计的理念,就必须要明确什么是绿色建筑设计。所谓的绿色建筑设计,第一点要对设计的产品有着清晰的界定,不能造成能源的浪费。对建筑材料、建筑能耗等相关参数有清晰的认识,不是越少越好,而是在不影响建筑功能的前提下的节约。第二,必须深入了解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材料、工程设施等相关因素对环境的影响,能省则省,能换则换。第三,在设计过程中要切实考虑当地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充分体现建筑的自然、经济、社会价值。只有满足以上这三点要求的建筑设计过程和设计成果才是真正的体现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其成果才能被成为绿色建筑。

(二) 绿色建筑设计的设计原则

1、 重视环境的整体性和生态环境的最优化原则

该原则要求设计人员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环境的整体性,设计成果要融入到周围的环境中。设计成果维护自然环境,设计理念体现人文环境。不能对周围的环境造成破坏,影响环境的美学效果。

2、 节能高效的发展原则

绿色建筑最突出的体现就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能源的节约。要在设计中尽可能的使用可再生资源,最大程度的降低能耗。提倡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对环境污染少的清洁能源,并充分考虑光照、通风等设计手段,降低对电能、空调等能耗高的产品的利用。同时,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当下设计理念和未来社会的审美观点的发展,平衡近期规划与长期规划,为建筑未来的发展留有空间。

3、舒适健康的设计原则

绿色建筑的核心价值就是体现对人文的关怀,就是要保证建筑的舒适性,加强人户环境的和谐互动。保证人们在轻松、舒适、健康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保证人民心情的幸福和愉悦。可以通过增加自然光照、自然通风、保证适宜的室内温度等手段来增强人民的舒适感。

二、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工业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一) 工业建筑的规划设计

工业建筑的规划设计是站在全局的角度,从工业园区的整体规划需求出发,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地质、水文、人文历史等因素,而进行的对工业建筑设计思想的全面而深入的全面分析和整体规划

1、合理的规划布局,避免构筑封闭的空间格局和分散的建筑布局。设计方案要明确轴线,通过轴线的分布组合,形成类似条带状的绿化和路边景观,从而体现出开放和动态的布局体系。由于生产区采用相对集中的分布方式,能够充分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对动力、废弃物(水)等资源的处理负担,极大的降低了能源的消耗。

2、秉持和谐共处的设计理念,充分理由当地的有利条件,实现人与自然的双赢。工业建筑设计必须考虑当地的人文、自然环境,能源、社会等限制因素和需求,在保证设计质量的前提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求:

第一,合理规划建筑朝向和建筑间距,充分利用当地的日照和自然风。影响工作舒适度的最重要两大因素就是太阳光照强度和室内空气的流动。所以,通过合理控制太阳照射和室内通风是体现绿色节能设计理念,降低能耗的重要手段。

各单体建筑物之间的间距需要在保证日照间距的前提上适当的扩大。从而利于建筑之间的通风,增加建筑与大气间的热交换,极大降低建筑的温度,降低建筑的降温需求,降低能源消耗。针对建筑物间的规划要保证“风道”的畅通;布局要依照南低北高、南小北大设计原则的原则,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夏季自然风的穿过及北面的高大建筑能够阻挡冬季西北冷风的侵袭,从而较好的适应气候的变化。故而,以南北朝向或者其附近朝向的布局能够保证夏季对自然风的充分利用和冬季获取充足的日照时间,保证通风、保温、采光及防晒等诸多因素。

第二,合理规划体型系数。建筑外表同室外空气的接触面积与其被包围的体积的比值就是建筑的体型系数。研究表明,单位建筑空间的外表面积、体型系数、能耗三者之间呈正向相关关系。所以,外表面积高的建筑,其体型系数就大,所消耗的能源亦高。为了降低能耗,对建筑物的设计中应当避免过于凹凸的外在变化,尽可能的采取规则平面的建筑外形,降低体型系数,实现节能的目的。

(二) 工业建筑的单体设计

1、 建筑外墙的节能设计。

实际调查表明,建筑外墙的能耗占建筑总能耗的一半以上,所以,对建筑外墙的材料、结构等的设计研究能够有效的实现节能的目的。我国建筑外墙一直采用单一的材质,如空心砖墙体等建筑材料。这些材料的导热性能虽强于传统的实心砖块,但是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的节能降耗的需要。所以,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采用复合墙体设计来满足日益发展的节能需求。在已有的空心砖墙体的外层加装不知一层的保温材料能够有效的改变墙体的导热性能,从而提高保温能力,降低能耗。而且这种复合墙体能够在保证墙体的承重能力的前提下,大幅提高墙体的保温能力。特别是外保温复合墙体以其受室外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避免热(冷)桥,保温效果明显。以及对主体结构的保护作用明显好于其他复合墙体,由于以上诸多的优势,外保温复合墙体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工业建筑设计之中。

2、 室内空间的弹性设计

室内空间应当采取弹性的设计手段,以便提高室内空间的舒适性及可变性。具体体现在室内建筑结构及建筑设备的灵活可变上。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车间和办公区域的各自功能特点,对于生产车间要考虑楼板的承重问题,并预留出可伸展的空间以及不同车间之间的物流通道,从而满足变化的生产需求;对于办公区域,要保证“可大可小”以满足部门的只能变化和人员数量的增减。要全面考虑由于工艺升级或生产线的变化所带来的对于水、电、通信等方面的需求,留有余地。

3、 建筑物的节能设计

为体现建筑设计的绿色理念,在设计工程中应避免使用不可再生能源或对环境污染较重的能源,优先考虑新能源。同时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要优先使用再生材料或可降解材料。力争将环境污染控制在最小。

4、 建筑智能设计。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先进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大规模应用,能够根据室内环境的变化自动调节的控制技术已经在建筑中大量的运用。这类技术的运用能够保证高效、低能耗的实现室内环境的智能控制,从而实现节能的目标。

三、 绿色设计理念对工业建筑设计的重要意义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是将节能降耗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节能降耗也是工业单位经营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绿色设计理念的提出和实现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于此同时,绿色设计的理念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不仅要求设计人员熟悉飞速发展的节能技术,更要随时更新不断向前发展的设计理念以及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只有坚持不断的研究和发展才能将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真正的融入到社会发展中来,从而实现社会的健康飞速发展。

四、 参考文献

[1] 李敏坚。绿色建筑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及设计方法。[J]建材与装饰。2007(10)

工业建筑设计 6

关键词:绿色工业建筑设计;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境保护);资源节约;

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tobacco machinery Co., LTD of xuchang pursuing technology reform project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importance of green design of the industrial architecture, and the key point is to consider the question. The project application of four section one ke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an use shallow technology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the workshop layered air conditioning technology, fresh air heat recovery technology, solar power supply lighting technology, sewage treatment regeneration (water) recycle technique, air compressor heat energy recycling technology, roof greening technology, etc.

Keywords: green design of the industrial architecture; Four section on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saving,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当今社会,环境和能源问题已成为大家所关注的焦点,特别是近几年来,自然灾害平平爆发(地震、洪水、干旱等),人们不得不关注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问题。世界200多年的工业化历程,仅使不到10亿人口的发达国家实现了现代化,但资源和生态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世界上3/4以上的人口生活在生态环境退化速度超过自我更新速度的国家。全球环境资源消耗速度超过地球生态自我更新速度已达30%。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排放二氧化碳最多的国家,同时,中国仅次于美国,已排在全球资源消耗最大的国家之列。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约占GDP 的10%左右,且所有造成环境污染的排放物中,70%来源于制造业。

保护环境,节能减排。中国制造业必须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人为本,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历史跨越;必须改变以往粗放的发展方式,体现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必须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实现建筑与自然和谐共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厂,已成为目前工厂设计的重要设计原则之一。

2绿色工业建筑设计案例

绿色工业建筑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绿色工业建筑的理论和基本框架下,结合机械制造行业工业建筑的工艺需求、负荷特性、使用规律等自身特点,并考虑不同气候类型的影响,所实现的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为生产、科研和人员提供适用、健康安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工业建筑。

本文就我公司最近承接的许昌烟机易地技术改造项目中绿色工业建筑设计的关键技术进行介绍。

2.1工程概况

许昌烟机新厂址位于许昌新区中核心区的烟草工业园内。厂区总征地面积约452亩,其中建设用地面积约350亩。一期新建面积83345m2,其中空调建筑面积55449m2。一期建设投资50850万元,是一个以机械加工、焊接、涂装及产品装配为主的机械生产厂。

2.2绿色工业建筑设计标准

本项目遵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理念,落实以“四节一环保”为基础的绿色工业建筑要求,按照《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对实现建设绿色工业建筑进行系统设计。

2.3 绿色工业建筑设计的关键技术

许昌烟机易地技术改造项目绿色工业建筑设计的关键技术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2.3.1可持续发展的建设场地

① 厂区从总图布置上充分考虑工艺流程,尽量设计成联合工房以节约土地,同时缩短物料运输路线。协作关系较紧密的厂房之间以运输短捷顺畅为前提,为实现节能减排目的,建设现代化绿色工厂打下良好基础。

② 在厂区合理采用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方式。为提高屋顶的隔热保温性能,改善生态与环境质量,框架混凝土部分屋面采用屋面种植技术,结合防水及承重要求,选用喜光、根系浅的低矮灌木和草皮。

③ 广场、停车场采用透水地面,使厂区透水地面面积不小于场地总面积的35%。

2.3.2节能与能源利用

① 科研大楼和部分车间屋顶设置太阳能接收板,采用光电互补供电方案,照明母线为直流220V,太阳能发电直接供给照明母线。

② 科研大楼空调采用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提高制冷机能效比,达到节能目的。

③ 科研大楼新风采用新风热回收技术,由排风预热(冷)新风,额定热回收效率为65%,达到节能目的。

④ 厂房空调采用分层空调技术,与全室空调相比节能15~20%。

⑤ 热交换站设气候补偿器,根据室外环境温度、标准间温度自动调整供水温度,实现供水温度的智能控制,节约热能;循环水泵、补水泵变频控制,根据负荷变化调节水泵流量、扬程,节约电能。

⑥ 各空压站内设置一台变频式空压机,可根据负荷的变动灵活地调整空压机的转速,节约电能,并使空压机的启动更加平稳,避免峰值电流。

⑦ 空压机60%左右的电能转化为了热能,而空压站冷却热风含有大量的热能。利用空压机余热,作为淋浴用热源,节能减排。

2.3.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现代工业建筑 7

关键词:现代建筑企业;工程管理;模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在中国经济市场的不断深入,中国的建筑工程企业受到了来自世界的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的冲击和影响,并且社会市场对于建筑企业工程项目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现代建筑企业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想要得到长远的发展,就需要重视起工程管理模式的作用。

1现代建筑企业工程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1建筑工程管理模式比较单一

就目前现代建筑企业工程管理模式来说,我国在对建筑工程的管理体系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并且由于我国的建筑工程建设的规模较大,一般都会采取总分包式的管理模式,而总分包就是对工程项目的施工企业进行招标选择,而项目业主一般会同时和多个承包单位签订平行的建筑施工合同,但也有签订一个总的承包合同,再由总的承包单位进行分包,由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签订施工合同。所以说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过于单一,会阻碍管理模式的健全发展,导致企业不能获取经济效益。而这样单一的管理模式不仅仅是由于企业对现代化的管理模式缺乏一定的认识,还受到了国家政策、社会制度的影响和约束。并且中国社会对于工程管理模式缺乏认知,不重视其重要性,导致建筑企业的工程管理水平较低,无法获得市场竞争力。

1.2建筑工程管理没有健全的监督机制

现代建筑企业一般面对的都是大型的工程建筑,这类工程建筑所涉及的内容较多,施工环境、企业和人员、包括是施工材料等各个因素也都会对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影响到工期时间和后期的工程质量。而一些建筑企业更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某些个人为了获取自身的利益,在采购环节购买质量不合格,价格较为便宜的施工材料,在进行施工时缩减施工时间,减少建设施工的程序。混凝土钢筋材料在施工建设中的偷工减料,防腐工作具体工序的缺少,施工人员的偷懒等等,不但可能会产生安全事故,还会对后期工程项目的验收产生影响。而这些也都是因为建筑工程管理中没有健全的监督机制,缺乏具体的施工监督人员,就有个别的承包商通过制度漏洞,获取非法的个人利益。这样的情况的产生也为之后的建筑工程带来了影响,会严重损害到项目业主和现代建筑企业的利益,同时也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3建筑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过低

大多数的项目施工企业,为了降低工程施工的成本,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没有使用具有专业管理知识的管理人员,也不愿意雇佣具有施工技术的专业施工人员,而往往会选用与自身或家族有亲近关系的人员进行项目工程的管理,施工技术人员也普遍使用文化水平较低,不具备施工专业技能知识、综合素质较低。然而这些人由于没有具备专业的管理基础知识和高水平的施工技能,很容易出现工程工期过长,施工速度之后,施工质量不达标等质量问题。并且还会出现使用材料结算清单不透明,施工管理不力,施工效率不高,由于管理安排不当还会出现重复施工、错误施工等不良的施工情况,对于建筑企业的管理来说会造成极为被动的局面,在影响了工程质量的同时,还会给现代化的建筑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2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改善优化措施

2.1完善建筑管理施工组织体系

完善建立施工组织管理体系,是建设现代化建筑企业的工程管理模式中不可或缺一项重要环节。所以要改善目前建筑工程管理体系的缺陷问题。要以建筑工程的最终目标为重要指导,建立完善起由项目业主和承包商以及施工单位的一体化的施工组织管理体系。要想办法克服各个总包商的资历差异问题,和分包商之间的施工水平的差异化问题,改变和防止项目业主出现不公平的行为,同时要提高工程报量、按时发放工程款项、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对工程成本进行有效控制等。管理者需要将解决现在施工管理中发现的管理问题为基础,建立起较为有效的,能够对整个项目的施工流程进行管理的有效的管理体系,还需要此管理体系能够确实的在总包商的工作中得到落实,并且在每一级的分包商的具体施工中作中得到贯彻执行。要想将工程管理模式切实的落实在项目施工的每个环节之中,还可以舍弃传统的管理模式,将施工技术的管理进行专人的管理,将责任人明确,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2.2建立健全建筑施工监督机制

需要建立健全建筑施工监督机制,来完善现代建筑企业的工程管理模式。对项目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具体工作都进行严格的监管监测,并将责任明确的个人,以保证建筑施工监督体制的有效运行。并且还需要项目业主、工程设计方、建设方、施工方以及最后监理单位的全方面配合,要保持多方的协调性和互相监督,以保证工程能够顺利高效的完成。而由于建筑工程的材料需求量大,所以需要从源头处做好监督工作,选用质量合格的建筑材料,避免不合格的材料进入施工环节,对可能产生的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进行把控。而监督机制的建设还体现在工程施工环节,需要对施工环节的施工内容进行监管和严格要求,并且需要按照施工顺序进行有效的控制,首先应该完成建筑结构的构建,在逐渐开展建筑工程的其它工作,不能随意打乱施工顺序。最后为了能够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监理单位和施工方、建设方还需要对所完成的工程项目进行检查和验收,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和整改,并进行二次验收,以保证工程项目的安全可靠。

2.3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要想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就需要对现代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培养,加快建设建筑工程管理队伍,重视人才的储备工作,为企业员工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善于人才的挖掘和培养。因为一个优秀的管理团队是工程管理模式中最重要的核心环节,其能够帮助现代化建筑企业的工程管理模式发挥出其最大价值。所以,需要建筑企业重视对管理队伍的建设,对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对于优秀人才的合理储备。可以定期对管理阶层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知识培训,加大培训力度,并加强对于管理人员的管理,帮助其提高业务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同时,还能够提高管理队伍的凝聚力。可以以企业优势和区域经济优势吸引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提高管理队伍的管理水平。并且可以与当地学进行合作,建筑企业需要进行人才的储备工作,健全人才储备机制。

3总结

现代化建筑企业的长久发展与其建筑施工的工程质量有直接关系,不但关乎到企业的发展,也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紧密相关。而要想做好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建筑企业就必须重视工程管理模式的重要地位。现代建筑企业需要紧跟时代潮流,把握市场走向,在完善工程管理组织体系的同时,适应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并且提高经济效益,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筑工程管理模式,迎接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1]李岗。关于现代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及技术分析[J].广东建材,2010,04:180~182.

[2]武继军。当前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分析[J].智能城市,2016,10:306.

[3]崔斌。新形势下的现代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及技术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3,19:313.

现代工业建筑 8

【关键词】工业化;建筑

(1)建筑工业化的含义和基本特征(四化一改);工业化建筑的类型。

(2)砌块建筑:特点设计要求;常用砌块的类型及砌块墙体构造。

(3)大板建筑:特点设计要求;内外墙板楼板及屋面板类型(材料受力复合);节点构造,外墙板缝防水构造(材料防水构造防水)。

(4)装配式框架板材建筑:骨架结构系统,框架结构特点;按材料分类,按施工方法分类;结构布置及传力系统;柱网形式及常用尺寸;框架节点连接;框架结构外墙构造,外墙的类型及材料(砖砌块板材及幕墙),外墙的搁置位置与建筑立面造型,外墙与外墙外墙与框架的连接;板柱结构系统及其外墙,板柱结构组成形式和力的传递,板柱的节点连接,墙体材料及构造。

(5)大模板建筑:特点设计要求;类型墙体材料及节点构造。

(6)滑模建筑:特点设计施工要求及类型。

(7)升板建筑:特点施工要求;楼板类型及构造节点。

(8)盒子建筑:特点及类型;组装方式与构造。

建筑工业化:

1.建筑工业化的基本内容

1.1建筑工业化是指建筑业要从传统的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小生产方式逐步向社会化大生产方式过渡,即以技术为先导,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和装备,在建筑标准化的基础上,发展建筑构配件、制品和设备的生产,培育技术服务体系和市场的中介机构,使建筑业生产、经营活动逐步走上专业化、社会化道路。

1.2建筑工业化的基本内容是: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装备,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发展施工专业化,提高机械化水平,减少繁重,复杂的手工劳动和湿作业;发展建筑构配件、制品、设备生产并形成适度的规模经�

2.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建筑工业化是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方向。近年来,随着建筑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建筑规模的持续扩大,建筑业发展较快,物质技术基础显著增强,但从整体看,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不大,质量问题较多,整体技术进步缓慢。为确保各类建筑最终产品特别是住宅建筑的质量和功能,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建设速度,改善劳动条件,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建筑业尽快走上质量效益型道路,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们主要吸取我国几十年来发展建筑工业化的历史经验,以及国外的有益经验和作法;考虑我国建筑业技术发展现状、地区间的差距,以及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特点;适应发展建筑市场和继续深化建筑业体制改革的要求;重点是房屋建筑,特别是量大面广、对提高人民居住水平直接相关的住宅建筑。

3.实现建筑工业化的措施

建筑工业化,首先应从设计开始,从结构入手,建立新型结构体系,包括钢结构体系、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要让大部分的建筑构件,包括成品、半成品,实行工厂化作业。一是要建立新型结构体系,减少施工现场作业。多层建筑应由传统的砖混结构向预制框架结构发展;高层及小高层建筑应由框架向剪力墙或钢结构方向发展;施工上应从现场浇筑向预制构件、装配式方向发展;建筑构件、成品、半成品以后场化、工厂化生产制作为主。二是要加快施工新技术的研发力度,主要是在模板、支撑及脚手架施工方向有所创新,减少施工现场的湿作业。在清水混凝土施工、新型模板支撑和悬挑脚手架有所突破;在新型围护结构体系上,大力发展和应用新型墙体材料。三是要加快“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力度,减少施工现场手工操作。在积极推广建设部十项新技术的基础上,加快这十项新技术的转化和提升力度,其中包括提高部品件的装配化、施工的机械化能力。

在新型结构体系中,应尽快推广建设钢结构建筑,应用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建筑,研发复合木结构建筑。在我国,进行钢结构建设的时机已比较成熟,我国已连续8年世界钢产量第一,一批钢结构建筑已陆续建成,相应的设计标准、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已出台;同时,钢结构以其施工速度快、抗震性能好、结构安全度高等特点,在建筑中应用的优势日显突出;钢结构使用面积比钢筋混凝土结构增加面积4%以上,工期大大缩短;在工程建设中采用钢结构技术有利于建筑工业化生产,促进冶金、建材、装饰等行业的发展,促进防火、防腐、保温、墙材和整体厨卫产品与技术的提高,况且钢结构可以回收,再利用,节能、环保,符合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工业建筑范文 9

关键词: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建筑设计;特点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是我国建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我国工业生产以及居民生活的建筑任务,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繁荣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工业建筑的概念及特点

工业建筑是指从事各类工业生产及为生产服务而建造的房屋, 由于生产工艺的要求,因此对建筑平面空间布局、建筑构造、建筑结构及施工等,都有很大影响,一般工业建筑具有如下特点: 工业建筑有着体量大、层高较高的特� 工业建筑在总平面布局、单体的设计上需要考虑各工艺衔接的关系,并且要充分考虑整体物流的需要;工业建筑中会有众多的生产设备,而且生产设备体量较大,各部分生产联系密切,因此建筑内部应有较大的通畅空间。

二、民用建筑设计的概念及特征

所谓的民用建筑就是指给人们提供日常住所、活动场地的建筑物,不一样的人群要求民用建筑具有不一样的功能,然而不一样的功能又决定了民用建筑具有不一样的结构外观,民用建筑也可以定义成使用一定数量的材料、一定水平的技术而建立起来的工程实体,民用建筑设计的精华体现在:把设计工程师的构想转换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而这一奇迹般的转变过程,不仅说明了设计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还使得消费者的需求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满足;民用建筑使用不同的结构便会有不同的受力特点,普通砖混建筑和墙是典型的受力结构,因而在设计的时候,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在砖混建筑和墙等受力不强的地方设置门、窗等,如果必须要在砖混建筑和墙等受力弱的地方设置门、窗等,那么首先应在其上面铺设预制过梁之后才可施工,对于设计高层(超高层)民用建筑时应首先考虑使用框架结构,因为墙中到处布满钢筋,所以门、窗等位置要计算准确,以防止事故发生,对于框架结构,其主要受力地方是梁、板、柱,外墙受力很小,因而可以在外墙上设置落地窗、百叶窗等,这既可以使建筑物美观大方,还使消费者需求得到满足。

民用建筑设计的环境特征民用单体建筑是整个规划群体中一个分体,民用群体建筑则是整个城市规划一个分体,民用建筑设计者所设计出的民用建筑,在内外空间组合及建筑风格等方面要充分考虑单体与群体配合。考虑民用建筑与周围地形、绿化环境相一致,使民用建筑与室外环境有机结合在一起,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建筑设计者在山区规划民用建筑,应顺山势起伏来设计民用建筑布局与形式,将山势与民用建筑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产生高低错落、复杂多变的建筑布局。此外阳光、朝向、气候等环境因素也会对民用建筑外形及功能产生巨大影响。对于屋顶设计,南北方就因气候不同而设计不同,南方雨水多,在设计民用建筑屋顶时一般采用坡屋顶,设计坡屋顶可以便于房屋排水,而北方气候干燥,雨水较少,设计平屋顶即可。

三、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设计不同之处分析研究

1、设计程序不一样

工业建筑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要比民用建筑多一个艺术资料,在进行工业建筑的时候第一步就是进行工艺设计,之后再对工业设计人员提供的工业设计资料进行分析。进行工业建筑的形式和结构进行选择的时候会有一些因素影响,比如工艺和设备还有生产操作还有生产要求等等。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要与工业专业进行详细的交流,根据不一样的要求进行不一样的设计。厂房就是为生产进行设计的,所以进行厂房设计的时候必须满足的就是工艺要求。在工艺设计人员进行不是的时候会和结构设计出现一些矛盾,所以结构设计的时候要进行的进行协调,不给施工带来麻烦。

2、工业建筑只注重实用性而不注重人性化

很多工业建筑只是为了生产而建立,一切都是为了生产而服务,并没有人性化的设计,但是在整个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人才是主体,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生产环境,那么又如何让制造效益。所以,在现在的建筑中,设计师应该摒弃传统的生产观念,注重人性化的设计,体现对员工的关怀。只有为劳动者着想了,劳动者才会去主动的工作,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在工业建筑的设计上,要做到工业环境与人文环境相结合,让那个员工的身心都可以得到放松,对这个环境有亲切感,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从而创作出最好的业绩。现在,“人性化设计”这一理念虽然在现社会中很少有体现,但是在将来,他会慢慢的被大众所接受,并加以运用。

3、服务的目的不同

根据平常的状况可以看出民用建筑最终的用途就是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工业建筑都是运用到生产需要,主要的作用就是保证设备的安全和让生产顺利的进行。工业建筑就是为生产提供方便的地点,也是人们进行集约的地点。一般情况下工业建筑必须能够进行生产和运输还有存库等效果,不仅如此还要为人们在进行工作的时候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

4、荷载的作用是不同的

荷载值的准确性将直接关系到框架结构的稳定性。所以在计算荷载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不仅要考虑静荷载的影响还要考虑到动荷载的作用。另外为了满足工程建设中,设备的摆放、维修、更新等多方面的要求,露面的何在要求较高。在很多的建筑工地都有吊车,那么吊车就会有吊车荷载,吊车的荷载是由两组移动的荷载所组成分别是竖向上的垂直轮压和横向的水平制动力,最大可承受got的荷载量,吊车的荷载一般都具有冲击和振动的作用,最重要的是,吊车还是重复荷载,据计算在五十年之内,重量级的吊车的工作的荷载重复次数能达到大约五十万次左右,小一点的中级吊车荷载重复次数也达到了二十万次左右,这两个数字告诉我们要考虑到机器的疲劳度,荷载值的计算。还有,众所周知,工业建筑的抗震能力不高,是由于建筑的结构设计的并不均匀,建筑的重心也偏离了原来的轨道,很多的楼层板面有错落的现象,一旦发生地震,整个大楼就会发生扭曲,所以在计算荷载,应该及时的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

四、工业建筑设计的未来发展问题分析研究

1、生态化

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思想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在此原则下,提出了生态建筑学的理念。有关工业建筑的各种生态化建筑的探讨,已从建筑理论的研究深入到建筑设计的实践中,并与新建筑形式创造性地结合在一起。

2、节能省地

工业建筑设计历来就很重视设备节能,利用自然通风,利用自然采光。但工业企业合理提高建筑密度,发展节能省地型的工业厂房,严格控制新增工业建设用地,并加强监督和监管,仍是今后工业建筑设计面临的重要任务。

3、人性化

以人为本,摈弃只重生产工艺要求,轻视人的行为和心理要求的倾向,致力于真正体现与对人文关怀相结合的建筑是时代的要求。工业建筑中的空间及环境与人相融合让人们置身于良好环境中产生归属感、生活感和亲切感,最终达到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在工业建筑设计中越来越多运用人类工程学、行为学原理,创造满足生产和人的行为需求的建筑环境。

结束语

随着工业建设的发展及科学技术进步,我国的工业建筑设计水平,在大量创作实践过程中,有了长足的进步和飞跃的发展。目前已步入了完善和科学化、现代化的轨道。但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在工业建筑设计领域中,尚有需要改进、提高、完善、充实的方面。建筑师的责任是在一个工程中主要进行功能、环境景观、造型、美学的总体构思使工业建筑设计达到既能满足建筑艺术、空间和色彩、建筑环境要求同时又能满足工艺生产的特殊功能要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彬传 对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研究 2012

工业建筑设计相关规范 10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

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是衡量建筑结构设计是否正确以及科学的重要指标之一,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会直接影响到建筑产品质量的高低,关系到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应该以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为出发点进行设计研究。文章阐述建筑结构安全性的概念,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做出相应解决措施。

1建筑结构安全性的基本概念

衡量一个建筑结构工程的好坏,一般有三个参考指标:安全性、耐用性以及适用性,建筑结构安全性是指建筑在正常条件下进行施工以及正常使用,能够承受种种因素带来的荷载压力,不破坏原有的建筑结构,如有意外情况的发生,仍能保持整体建筑的安全稳定性。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结构设计师的设计水平、结构材料、施工工艺以及环境条件等。而且在建筑结构设计中,不能忽视结构的经济性,在满足基本的结构功能要求条件下,尽可能降低结构造价。

2影响建筑结构安全性的因素

2.1结构抗震度不够

地震是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对建筑产品的破坏力极大。很多现实教训摆在我们面前,如果加强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能很大程度上降低损失。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要严格按照地震规范进行设计,尤其是地震频发区,这不仅能分解地震力,也能够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降低地震灾害所带来的损失。

2.2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

建筑结构的设计,是设计人员根据建筑基地环境位置、现场施工条件、工程造价等多种因素并且结合自身的专业设计情况以及经验进行的设计工作。就目前情况而言,很多的建筑设计单位存在着为了追求自身更高的经济利益而聘用经验不足的设计人员以及办理伪证等,这很容易造成建筑设计水平的低下,很多设计者更多的是追求建筑的表面工程而忽略了内在的安全性,这严重降低了建筑的安全性能。

2.3结构材料存在的隐患问题

在目前我国建筑行业中,钢材是主要的结构材料之一,在建筑设计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很多的建筑企业为了谋求自身更高的经济利益,选用质量低下的钢材到建筑设计中,这直接导致了建筑结构稳定性以及承载水平。另外我国钢筋工程的配筋率有严格的规范标准,根据建筑结构位置以及受力特点的不同,钢材的配筋率也会有所不同,很多建筑设计人员以及钢筋管理人员,都忽略了配筋率,这直接影响到了钢筋工程的质量,进而导致建筑结构工程质量以及建筑安全性的低下。

2.4建筑结构的施工质量不高

建筑结构目标的实现是由高质量的施工得以完成,但是有些企业为了追求自身更高的经济利益或者缩短施工工期,聘用专业知识不足的施工人员以及应用价格低廉的施工设备以及工艺手法,使建筑结构施工没有了合理性以及规范性,小问题的不断堆积,造成了整个结构工程质量的低下,建筑整体的安全性能也受到严重影响。

3提高建筑结构安全性能的几点建议

3.1提高相关人员的结构安全意识

结构设计人员自身的专业水平以及安全意识,直接影响到建筑结构工程的安全性。结构设计人员应该持有相关的专业资格证才能上岗作业,在设计过程中,严格遵循结构设计规范以及相关指标,并且在施工过程中,要参与进去时刻关注结构设计工程的进展情况,如果发现施工人员存在错误操作,必须及时给予纠正。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尤其注重结构的安全性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学

3.2提高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选用合格的结构材料

建筑结构设计的出发点就是通过结构设计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及整体性,在合理的工程造价范围内,满足预期目标条件。在进行结构设计时,要考虑到两方面问题:首先,研究建筑自身、人群、雨雪等各种因素的荷载;其次,研究结构构件自身承载能力。在进行结构材料的选择时,要按照相关材料标准要求进行选择,不能为追求更高利益而选用质量低下的结构材料应用到结构设计中去。

3.3在整个结构设计过程中严格遵守国

家相关规定我国建筑行业在不断发展,建筑的安全性能也被人们越为关注。国家针对这些年来所发生的建筑安全事故出台了相应的规范条规,设计人员应该时刻关注国家相关法律规范的革新,并且严格按照其规定进行设计。设计人员自身要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通过不断学习以及实际案例经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了杜绝其中存在的任何安全隐患,设计人员要提高自己的责任心,不能只为了酬劳而进行设计,在建筑结构工程的作业过程中,如果发展不符合国家规范的行为要及时进行纠正处理,相关企业要对违规人员进行停工处理。

3.4提高整体建筑结构设计的施工质量

建筑结构的施工质量是提高建筑结构安全性很重要的因素之一,结构设计人员要有很高的专业知识素养。在进行结构设计时,要根据实际建筑条件,对建筑结构进行专业性的设计,严格规范结构设计的施工流程以及所应用的工艺手法,不要为了节约工程成本开支或缩短施工工期就偷工减料,提高企业自身以及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保证建筑结构的施工质量。

4结束语

建筑结构设计,更重要的是内在工程的设计,当然也不能影响整体外观,结构设计人员应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条件下的建筑进行设计操,提高自己责任心的前提下,增强自身专业素质的培养,及时对结构设计中出现的错误进行调整。国家要跟上时代脚步,加大相关规范政策的出台,并且履行监督职责,加大对建筑工程的监督力度,对工程设计中出现的违规操作严惩不贷。建筑工程是我国的百年大计,只有提高了建筑结构设计的质量,才能保证我国建筑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李世卿。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6,(21):53.

[2]董心德,叶丹,张永平,等。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概要[J].中国产业,2010,(12):81-82.

[3]王超。水利工程建筑物结构设计与处理方式分析[J].南方农机,2017,48(8):77.

工业建筑设计 11

关键词:工业建筑;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设计理念

以绿色作铺垫,道路做沟架,铺叙全区的空间秩序。结合基地现状和周边情况,做足绿化环境的文章,融入高新工业园区的时代节奏,使 根据生产功能结构及人居生活流线,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空间。运用新技术,提高设计的科技含量。整体规划,分期建设,使用节能、环保材料,使生产建设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2、工程概况

本工厂占地7km²按规划要求,分两个区:生产区和生活区。其中,生产区建设用地面积26268 m²,总建筑面积约为13750 m² ,园内设有独资覆盖铜板生产区、合资工厂区、研发区、动力区、其他产品区;生活区建设用地面积为39140 m²,建筑面积为29500 m²,共设有食堂与文体中心、4栋员工宿舍。

3、总体布置

工业项目特别是工厂项目的总图设计一般会有总图专业设计专项布置,总图以工艺流程为主,综合考虑经济、使用方便,合理地进行布置,建筑师在此阶段也需参与其中,与总图专业一起结合工艺管线、环境要素,因地制宜地综合考虑建筑的单体布置、群体组合、道路形式、空间序列安排及环境绿化等方面的问题。例如厂前生活办公区与厂房区的位置关系处理、人流进厂的视觉感受等,通过对总体布置的参与设计,可以提高整个厂区的功能空间及环境设计质量,增强工业项目总的人文关怀。

总平面布置根据整体规划、可分可合、分期建设、持续发展的要求,分区布置,形成一个以周边绿化与园区中轴景观绿化带环抱园区建筑的简洁而富有现代感的公园化园区布局。

园区东面为主入口,是整个厂区的门厅,布置有办公研发楼,以开放的形式迎向工业西路,60m宽的中轴绿化景观带贯穿园区东西,两侧布置生产厂房、景观轴的东端与办公楼相对,相互呼应。园区的北侧布置有一一四期生产厂房。两座厂房中间设有生产配套用房,力求在满足安全距离、消防要求、保障安全生产的条件下,使工艺管线最短,能耗最小,负

荷中心经济合理,同时满足两座厂房生产的需要。生活区设有员工宿舍、职工食堂及文化活动中心。食堂靠近工业园区的人员通道,与工业园及宿舍间联系方便,食堂北侧为绿化休闲区,设有运动场地及小花园,方便职工休闲活动,为员工的生活创造良好的优美空间。

竖向设计尽可能地利用地形,节约土方,高差间由绿化带自然过渡。

交通组织原则为人货分流,尽可能减少货流对园区内的影响。货物车辆出入口设在西侧及北侧,使货物流线最短。

4、内部空间设计

按照总体规划的思路,建筑设计遵循“动静分区、功能合理、空间紧凑、洁污分离”的设计原则,充分考虑生产功能需求,材料的物流需求,各种人员的流线需求及人们心理需求,并将室外环境、绿化引入室内;利用厂房不同的室内空间需求,创造出错落有致、丰富多彩的室内空间。厂区内建筑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目前一、二期厂房及生活区已建完成并投入使用。一、二期厂房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单层工业建筑,局部为二~三层,由生产区和仓库区组成,总外框尺寸为182 m× 86 m,仓库设在厂房北面,布置有各种原料库及成品库,并在仓库北面设有卸货平台,与厂房人流、货流互不干扰;厂房生产区布置了各工序的生产

线,生产技术用房、维修用房及办公等,员工入口设在北面,与生活区交通联系便捷,员工需经更衣室更衣后再进入厂房工作区,厂房的东面设有生产区服务所需的用房,包括办公室、会议室、培训室等,并与附建办公楼相连通,屋顶局部设有设备用房。附建办公楼为三层,为充分利用厂房的二层高度附建,在厂房的东侧端部,与厂房之间用5m宽的绿化带相隔,绿化带两侧的办公部分既可获取良好的采光和通风,又可充分享有绿化带来的良好景观;

厂房东侧的办公区与办公楼用二个人行通道相连,使二者间既相互连接,又自成一区,办公楼的主入口设在东面,主要为外来贵宾服务,员工入口设在北面,靠近生活区,与主入口大厅的人流线路分开,互不干扰,贵宾通过主人口大厅直接进入厂房2.5 m标高处的参观通道,观看整个生产工艺流程。厂房、附建办公楼,各部分功能明确、合理,流线简约,互不干扰,又相互联系;空间变化灵活、丰富,特别是附建办公楼门厅的空间处理,简洁、流畅,虚实对比,光影变化,景色宜人。

5、建筑外部造型设计

建筑造型设计作为艺术形象,表达工业企业抽象的思想内涵。同时形式美的规律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而日益变化的,这就要求建筑师对建筑造型进行设计时,在遵循固定的规律原则下,不断突破创新,以展现出现代化企业的各种形象。建筑师进行造型设计时,除了要考虑企业文化及所需要通过此项目展示的形象外,还需根据每个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艺术处理。

厂房建筑立面造型设计采用流畅、简洁的手法和色彩的运用,体现现代工业建筑的风格。整个园区建筑形象简约两细腻,以厂区主入口办公及研发楼为中轴,以环抱的姿态朝向工业西路,主立面通过大面积的玻璃幕墙与水平横线条及顶层架空绿化平台,形成光与影、虚与实的变化,产生丰富的立面效果,富有特点,标识性强,一、二期厂房附建办公楼打破以往厂房端部单调的山墙立面,尺度与厂房相谐调,立面的架空柱廊及玻璃外墙面与主入口的研发楼相呼应,并富有自已的个性特色,与主入口办公楼一起形成完整的建筑尺度与形象

6、科技创新与节能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能源的消耗越来越大,工业厂房的建筑设计需在满足“经济、安全、美观”几个原则的前提下,力求在设计阶段做到以最小的资金投入去获得最大的使用效益。以电厂为例,我们在建筑设计中,一般采取以下措施来达到节能的目的。

(1)围护结构材料的合理选用。对有空调要求的建筑物的墙、天面隔热层等围护结构的材料,采用导热系数低、热阻值高、质量轻的隔热保温材料,如加气混凝土砌块、复合泡沫隔热板等新型材料;对综合办公楼等公共性建筑的设计,执行GB 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门窗采用涂膜玻璃、中空玻璃等材料,以有效地降低建筑物的能耗损失。

(2)充分考虑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对厂区有人值班的建筑物或房间设计,充分考虑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尽量减少人工照明和机械通风。

(3)尽量降低建筑日常的维护管理费用。根据工业建筑的特点,在满足工艺及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尽量简化一般附属建筑的体型设计,减少开窗面积,采用稳妥可靠的构造措施、耐久实用的装饰材料,以降低日常的维护管理费用。

7 、可持续发展.

“整体规划,分期建设,可分可合,持续发展”,将前期需投产建设的厂房集中在北侧,与生活区线路最短,完整留出其它发展用地空间,使每期建筑紧凑有序的发展、推进。融科技于生态中,贯穿整个设计过程。从借园外景色到园中绿化通廊,从室外大面积绿化、水体景

观到绿化平台,内庭等。处处是景,互相渗透,体现自然山水景观,使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工业建筑项目的设计任务越来越多,而且类型不一,同时社会及企业对工业建筑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建筑师在进行此类项目的设计时,要通过实践不断总结,掌握一定的设计方法和原则,提高设计质量,设计出更好的工业项目,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现代工业建筑 12

【关键词】厂房 施工 管理

中图分类号:TM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工业厂房的设计多是从实用性出发,以满足工业生产需要的功能作为目的进行设计和建造,但随着建筑观念、人文发展以及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业厂房的建造设计正进行着一次巨大的变革,被更多的赋予了科技、人文等思想,使现代工业厂房与传统工业厂房相比有着巨大的差别。面对现代工业厂房设计理念和建造理念的改变,传统的施工管理方法很明显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厂房建筑工程项目的需求,急需对施工管理方法进行改善。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针对现代厂房建筑施工管理所进行的研究极为有限,使得施工管理水平一直未能得到太大的提高。

二、现代厂房建筑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现行工程施工管理制度对保证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投资都有积极作用,但我国现行的工程施工管理体制,实际上是“各负其责、政府监督”的施工管理体制,在这种体制下整个工程参建各方承担各自的责任,政府按相关法律法规对各方进行监督和处罚。这一制度在现代厂房建设施工中却存在众多问题。

1、政府监督指挥不当

我国很多现代厂房都是由政府投资建设,既便私营企业厂房建设也必须通过政府批准。在现代厂房建设项目中,经常出现政府领导为了政绩等现象,不顾实际情况盲目指挥压缩工期修改设计等现象,这种缺乏专业角度过分关注政绩的盲目指挥,极容易影响现代厂房施工质量和使用性能。在监督方面,《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了政府安全监督的职能,但我国很多现代厂房工程项目所采用的都是委托监督的方式,政府委托监督机构所承担的职责同建设监理单位并不同,其所承担的职责是发现质量安全违法行为进行立案调查,并上报政府监督部门处罚,但实际上其处罚建议由于社会复杂性很难得以实施,同时政府委托监督机构人员有限也很难对工程施工进行全程跟踪管理,无法实现有效监督,因此政府监督实际上形同虚设。

2、施工单位被架空包工头操控工程

在传统工程施工管理中,包工头是工程劳务承包人,依附于施工单位承担工程劳务工作,收取劳务报酬。在这种情况下,包工头与工程经济命脉并无关系。但在我国建筑行业改革之后,很多施工单位都只保留少量技术人员,不少施工单位靠租借资质图章度日,再加上改革后不少技术人员和工人流入市场汇集于包工头手下,不少包工头甚至将施工单位买断经营,造成我国很多厂房建筑工程实际上都是由包工头控制施工队伍完成的,而非实际资质施工队伍,在这种情况下工程经济命脉完全掌握在包工头手中,在工程劳务质量安全下和利益趋势下,使得很多本应由施工单位承担的质量安全责任无法得到落实。

3、建设单位施工管理约束力不足

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对建设单位在施工管理中的责任进行了明确规定,包括工程发包、工程监理、材料设备、结构变更、竣工验收、工程发包等方面,但在现有管理体制下,建设单位这些责任实际上约束力完全不足。比如工期方面,工期问题涉及厂房建设规模、建设环境、施工技术、原材料供应、机械台班等,这些因素的不同使得不同的工程甚至是相同的工程都会有不同的工期,建设单位很难界定合理工期。再如工程监理制度,这一制度本意是为了通过第三方公正、专业化的帮助建设单位对工程进行施工管理,但实际上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形成了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监理单位更多的是在贯彻执行建设单位的指令,而非是公正的第三方力量,在这种情况下,监理单位很难在施工管理中发挥实际作用。

三、现代工业厂房施工管理的分析

1、工业厂房施工重点分析

现代工业厂房的施工中采用混凝土结构及钢结构是厂房设计结构的主要形式。针对不同的结构特点,其施工技术管理重点也不相同,但是按照施工管理重点进行分类.两种结构形式的管理都集中在是施工材料管理、施工技术管理、施工过程人员操作管理、施工成本管理等几方面。其中除成本管理外的三个方面管理都对工业厂房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工业厂房施工管理也可以分为质量管理与成本管理两方面。以此就工业厂房施T质量管理与施丁成本管理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2、工业厂房施工管理的精细化

工业厂房施工管理精细化的实施,是通过对施工过程中影响施工质量的、影响施工成本等各项因素的施工管理,提高工程施工质量、降低工程综合成本。

(1)针对影响工业厂房施丁质量的精细化管理。施工材料、施工工艺技术管理、施工过程人员操作是影响工业厂房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在进行精细化工业厂房施工管理中,施工企业必须针对上述三点构建现代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因此提高施工质量管理效果。在进行施工材料管理时,要注重对施工材料供应商的资质审核、注重材料进场的检验,同时还要注重对施工材料存放过程的管理,以此保障施工用材料符合设计要求,为保障施工质量奠定基础 在进行施工工艺技术控制时,要以施工质量控制点为基础,通过施工质量管理人员、监理人员旁站、巡检提高工艺技术参数的控制。同时还要注重对施工工序审核交接的管理,保障每一道供需的施工质量都符合设计要求。施工过程中还要加强对人员设备操作的管理。以施工前的强化培训为基础、施工过程中的严格监督与管理为重点,避免设备操作造成的质量问题、避免设备操作安全事故的发生。以此降低工业厂房施工故障成本。通过对上述方面的严格管理有效避免传统粗放型施工管理存在的不足,提高工程施工管理效果。

(2)工业厂房施工过程的成本控制。传统工业厂房施工过程成本控制也属于粗放型管理,没有经过必要科学的分析、论证与规划,导致施工过程成本控制开展困难。例如:施工用材料进场数量过多,造成占用占地过大、占有企业资金时间过长,增加了材料管理费用等。再如:施工旅工组织结构照搬其他企业结构进行组建,使得企业施工管理组织架构人浮于事,增加了施工人员管理成本。种种问题导致了工业厂房施工过程成本控制开展困难。针对这样的情况,工业厂房施工企业必须对自身施工水平、管理工作流程等进行科学的分析,构建现代化施工管理体系。并 科学开展施工过程的精细化管理

现代工业厂房施工管理的精细化是以踏实的基础� 另外施工企业还要加强全面的预算管理。对施工前对工厂程造价的分析,对可能出现问题的综合考虑。同时在施工中切实执行预算管理目标,以此达到精细化管理的目的。

结论

综上所述,在我国工业厂房粗放型施工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的过程中,施工企业必须通过科学的管理体系建立、强化的基础管理工作等,为精细化管理奠定基础。同时运用现代成本管理理念科学开展工业厂房施工成本控制,以此促进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精细化管理的实施。以精细化管理为目标,避免传统粗方向管理存在的不足,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工业建筑范文 13

关键词:建筑;工业化;标准化设计;装配式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以及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尽快实现建筑工业化已成为广大建筑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标准化设计是建筑工业化的核心,为了达到系列化、规模化生产的目的,必须重视准化设计手法的推广与完善。

1建筑工业化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被称为国民经济的先行。但是长期以来,分散的建筑手工业生产模式无法跟上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步伐,要想改变目前这种相对落后的状况,必须明确工业化生产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加快建筑产业发展步伐的关键所在。

1.1建筑工业化的特点

建筑工业化从根本上来说属于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和技术手段,即充分利用现代工业手段、现代工业组织、先进科学技术手段对建筑工业化生产中的全部过程的生产要素进行集成和系统性的整合,进而实现建筑设计的标准化、构件生产工业化、住宅部品系列化、现场施工装配化、土建装修一体化以及生产经营社会化,形成有序的工厂流水作业,从而不断的提高建筑施工质量和效率,同时还能降低成本和能耗。建筑工业化与以往的建筑设计和生产方式完全不同,相较传统的建筑生产方式,其主要特点和突出特征就是实现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的一体化。

1.2建筑工业化的内容

(如图1所示)建筑工业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建筑设计标准化、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和管理科学化。(1)设计标准化是实现建筑工业化目标的前提,指的是从同一设计配件入手,对配件类型进行尽可能的减少,进而形成单元或者整个房屋的标准设计。(2)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是建筑工业化的手段,指的是构配件生产集中在共产进行,不断的实现商品化。(3)施工机械化是建筑工业化的核心,指的是利用机械代替传统的繁重的体力劳动,利用机械在施工现场进行构件和配件的安装。(4)管理科学化是建筑工业化的保证,指的是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避免因为主观臆断或者仅凭经验对其进行管理。

2建筑设计标准化

建筑设计标准化,是将建筑构件的类型、规格、质量、材料、尺度等统一标准,将其中建造量大、使用面积广、共性多、通用性强的建筑构配件及零部件、设备装置或建筑单元,经过综合研究编制成配套的标准设计图,进而汇编成建筑设计标准图集。标准化设计的基础是采用统一的建筑模数,减少建筑构配件的类型和规格,提高通用性。建筑设计标准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建筑设计的标准,包括制定各种法规、规范、标准、定额与指标。②建筑的标准设计,根据建筑设计的标准,设计通用的构件和配件、单元和房屋。标准化设计可借助国家或地区通用的标准构配件图集来实现,设计者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选择标准的构配件,避免重复劳动,构配件生产厂家和施工单位也可针对标准构配件的应用情况组织生产和施工,形成规模效益。建筑设计标准化是为了促进最佳的全面经济管理,为有序地推行建筑工业化而制定的一套统一措施和规定。建筑设计标准化的目的是合理利用原材料,促进构配件的通用性和互换性,实现建筑工业化,以取得最佳经济效果。建筑设计标准化要求建立完善的标准化体系,其中包括建筑构配件、零部件、制品、材料、工程和卫生技术设备以及建筑物和它的各部位的统一参数,从而实现产品的通用化、系列化。建筑设计标准化工作还要求提高建筑多样化的水平,以满足各种功能的要求。

2.1标准构件、配件设计

由国家或地区编制一般建筑常用的构件和配件图供设计单位选用,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

2.2整个房屋或单元的标准设计

由国家或地方编制整个房屋或单元的的设计图供设计单位选用。整个房屋的设计图,经地基验算后可据以建造房屋。单元标准设计,经过设计单位用若干单元拼成一个符合要求的组合体,成为一栋房屋的设计图。图2为某住宅以一户为定型单元的布置。

2.3外墙标准化设计

外墙标准化设计,设置统一的建筑外圈构件梁高;设置形状及其宽度相近的外墙;采用统一的窗户大小。对端头外墙构件进行合理的使用,有效的减少构件的类别。在实际操作中尽可能的利用二维外墙构件,尽量避免采用三维外墙构件,二维外墙构件不管是在模具成本还是在运输成本上都优于三维构件。如果确实需要采用三维构件,应该尽可能的选用二维构件分解或者简单的三维构件代替。

2.4预制楼板设计

预制楼板设计,根据结构的特征,采用统一的尺寸对房间的开间和进深进行设计。平面布置时尽可能的将降板的功能区集中布置,楼板等构件形状布置应该尽量的方正,并且应该有一边低于2.5m。根据实际工程的要求选择合理的项目应用,比如跨度相等、柱网规整的住宅公寓、商务公寓或者酒店项目最适合大规模使用预制叠合楼板。建筑设计标准化的作用是对工程项目规模、内容、建造标准进行控制;保证项目的安全性和预期的使用功能;提供设计所必要的指标、定额、计算方法和构造措施;为降低工程造价、控制工程投资提供方法和依据;减少设计工作量、提高设计效率;促进建筑工业化、装配化,加快建设速度。

3案例分析

3.1工程概况

某保障性住房总建筑面积为21万m2,住宅地上为6~21层,最高的建筑高度为58.6m,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决定该项目住宅楼地上部分全部采用建筑标准化设计,构配件生产工厂化的建造方式,对各住宅楼加强区以上采用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体系,四预制一叠合方式,对外墙板、阳台板、空调板和楼梯板进行预制,对楼板进行叠合。

3.2建筑标准化设计

建筑工业化必须充分的进行标准化设计,才能够保证在生产和安装过程中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建筑标准化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3.2.1户型标准化

该保障性住房全部采用小户型,一居室建筑面积为40m2左右,两居室建筑面积为60m2左右。经分析和研究,一居室设计为一种户型,一共2316套;两居室设计为三种户型,一共684套。户型的标准化设计能够进一步保证预制构件模具的重复利用率,有效的降低预制构件的生产成本,为该项目的工业化建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3.2.2厨卫标准化

厨房和卫生间高度标准化,总户数中90%的厨房和卫生间采用同一种模块。厨房分成三种,见图3,厨房的开间统一为1.6m,为橱柜的标准化提供了条件。卫生间分成四种,见图4。

3.2.3管井标准化

为了确保住户的私密性,管井设计借鉴酒店设计,将管井布置在户外走廊中,利用房间凹口统一设置,经过管井标准化设计归纳成一种尺寸,不但方便且经济,能够对设备管道的安装效率进行有效的提高,实现了户内无立管,为户内楼板的工业化提供便利。

3.2.4预制构件标准化

结合建筑单体平面和立面进行预制构件的拆分和优化,以实际情况为依据,合理确定预制率和预制构件范围。预制构件的设计必须关注以下三点:①预制构件吊点的数量、位置和起吊方式必须合理,确保在制作和吊装阶段能够满足受力要求;②做好预制构件的设计验算;③预制构件上必须预留好机电设备预埋管线和线盒、预留孔洞,要求预留位置精确,如果构件性能存在削弱的情况,必须采取针对性的强化措施。只有保证方案阶段预制构件标准化设计工作到位,才能够保证预制构件的少规格和多组合。

4结语

建筑设计标准化是建筑工业化重要的基础和前提,对整个建筑工程的建设效率和经济效益进行提升,从而加快建设速度,降低劳动强度,减少人工消耗,提高施工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大大改善国内人居面积小的现状,满足现代城市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龙玉峰,丁宏,焦杨。建筑工业化的标准化设计研究[J].混凝土世界,2012(4):48~52.

[2]刘东卫,奥茂谦仁,张密,等。公共租赁住房标准化设计与部品化建造的技术研究———北京公共租赁住房示范工程•众美光合原著项目的建设实践[J].中国住宅设施,2012(5):15~21.

[3]孙英。标准化设计工业化建造:优质高效建设保障房[J].中国建设信息化,2012(19):98~100.

工业建筑设计相关规范 14

关键词:制约因素; 综合协调

一。问题的提出

在实践中, 随着社会建设活动愈来愈系统化、组织化、专业化、工业化, 工程设计也不断向集约化、大规模化发展, 与城市问题、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的结合日益紧密, 继而设计活动要解决的各种制约因素越来越多、越来越专业而具体, 在深度和广度两方面都有显著的变化,所涉及的领域从社会、文化、经济信息、资源、环境、技术、心理等等几乎无所不及, 建筑学逐渐成为一门交叉学科。现代的建筑学科被不断细分, 原来的学科理论和体系已不适应这种分化的需求, 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 总平面设计逐渐从建筑设计中分化独立出来。总平面设计, 是场地设计在工程设计中的技术性、功能性、工程性应用, 过去一些建筑师往往注重于建筑方案设计, 对总平面设计既没有足够的重视, 也缺乏实际的综合协调能力, 往往变成了建筑方案的总平面化, 导致的的直接结果是与城市规划和总平面使用功能的矛盾, 同时反过来降低了建筑方案的质量, 使方案出现结构性矛盾, 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二。总平面设计的制约因素

总平面设计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 从城市规划到相关法规规范、场地现状、使用功能要求甚至风水理论。实际设计中要从各种制约因素入手, 综合解决各种矛盾, 反复推敲、调整、比较,才能完成这一阶段的工作目标,为下一阶段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城市规划的要求

城市规划对总平面的控制体现在对用地性质和布局结构的控制上, 具体体现于控制性详细规划之中, 以规划条件书等形式制约总平面设计, 包括用地性质、用地范围、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化率、停车位、建筑高度、日照系数, 建筑物后退红线以及场地交通出入口等内容, 影响和决定着场地布局形态。

(二)相关规范的要求

规范是一些具体的功能和技术上的制约, 如《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村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对场地内建筑物的布局、相邻关系、道路设置、对外出入口、绿化、管线、竖向设计、建筑防火间距、通风采光、消防等问题均有严格的限制要求。这些实际上也是总平面设计最基本的原则和要求。

(三) 设计任务书的要求

设计任务书是总平面设计的直接依据之一, 也是总平面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工作目标。总平面设计的成果实现了场地内各种使用功能需求, 并进一步影响着建筑物内部的使用功能。

(四) 相关专业的要求

结构专业(结构形式、柱网尺寸、基础形式、地下室工程) 、水电设备专业(如各种管网、场地排水、空调机房布置、室外架空管网) , 这些专业都影响着总平面的布局。

(五) 场地条件的要求

基地的自然条件、场地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场地现状条件都客观的影响着总平面的布局。。

(六) 业主个性化的要求

在一些地区客观上还存在地理风水方面的要求, 甚至有的业主还有个人属相相生相克的迷信要求等等不一而足。

综合上述种种制约因素, 反映出总平面图设计工作需要以理性客观和科学严谨的态度加以对待, 在具体设计中应予以高度重视, 是整个设计活动中相当重要而不可或缺的一环。

三。总平面设计的具体步骤

总平面设计是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场地内落实后与建筑方案设计前期的衍接阶段, 反映了城市规划和建筑方案总平面化两方面的成果, 在充分考虑到以上几点制约因素的前提下,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设计总平面:

(一)总平面布局

它包括场地功能分区及实体布局,从宏观上进行大块安排, 是总平面设计的核心工作, 它确定了各构成元素的各自形态以及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确定了整个场地的基本形态。

1.首先根据场地的使用功能进行分区, 采用集中布置、分散布置或均衡布置的手法落实各项功能内容, 并协调好相互之间的关系, 粗略地把场地分为几个功能块。

2.然后进行实体布局,在已经划分好使用功能的区间内布置其所需的各种建构筑物,这需要建筑、结构、水、暖、电器等专业的配合,明确各建构筑物三维形体体量,形成设计方案的空间雏形。这一步是设计过程中最关键也是最难把握的一步, 往往花费设计师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须反复修改、反复调整,甚至推倒重来。为保证设计成功率,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首先要与业主进行充分的解释交流,理解设计任务书具体内容, 尤其是关于业主对整个场地的功能要求。业主总是想在最大程度上利用场地, 但又缺乏规划、建筑方面的专业知识, 早在取得土地以前就有一套自己的总平面布置方案, 加上现有的政府管理体制不连续、不健全, 业主往往会拿已建的同类工程(有些是违章的建设工程) 作比较, 争取尽多地安排使用功能,这时作为为业主提供设计服务的设计师一定耐心解释规划条件书和规范规定的相关条文, 从保障社会和业主两方面利益的角度陈述利害, 在保证不违反城市规划和规范规定的前提下,从业主的角度出发, 尽量满足业主的使用要求。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既是业主权衡利益的过程, 也是设计师深入调研思考、调整设计思路、修改设计方案的过程,过程复杂而漫长, 需要耐心与认真的对待。通过这一过程, 完善和充实了总平面设计, 提高了设计方案的质量和成功率。

(2)形成总平面设计后, 预先与规划管理部门进行沟通, 把规划条件书目中尚未明确的因素确定下来, 调整和充实设计, 争取得到规划审查部门对总平面设计意图的理解和支持。保证设计不与规划发生矛盾冲突, 审批时能一次通过。

(3)与勘察、结构、水电设备各专业设计人员沟通交流。这一过程主要是为了避免在施工图设计阶段与各专业发生大的、结构性的矛盾,造成设计上的先天性缺陷。这一过程能避免造成下阶段方案图、建筑、结构、水电设备等施工图的重大修改和返工,客观上提高了方案的设计质量,整体加快了设计进度,设计师应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执业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从而提高对这一阶段的控制能力。

(二)详细设计

它是总平面布局的充实和延伸, 也是修饰和完善场地细部阶段。主要工作内容有场地道路骨架布置、停车场布置、竖向布置、管网布置、园林绿化布置等,这一阶段多是具体性和实在性的工作, 偏重技术性和规定性, 是总平面布局的细化过程。设计师应用专业知识,与水电设备和环境园林设计专业密切配合, 最终完成总平面设计。

结束语

建筑领域由于忽视总平面设计而导致出现不合理现象越来越严重,我们应重视总平面设计,使其在工程设计中能够真正发挥作用,满足人们多方面功能需求,更应精益求精,运用适当的手法造就更完美的总平面,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工业建筑设计 15

【关键词】 工业建筑;设计;空间创新;形象创新

前言

工业建筑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日益显著,而如今也越来越成为建筑设计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类型。可以说,在我国许多城市的快速发展都离不开大量的工业建筑作为基础支持,因此,关于工业建筑设计创新的研究有着广泛的社会意义,同时也能实现一定的经济价值。笔者认为,工业建筑设计创新主要从空间创新、形象创新这两方面入手。

一、工业建筑设计的空间创新

工业建筑设计空间表现形式多样,但归根结底,主要分为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两个方面,这里就从这两个方面探讨工业建筑设计的空间创新。

(一)外部空间创新

1.满足多样创新的城市空间

第一,要满足城市多样性的要求。随着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中背景下,一些公共空间和街道景观逐渐消失,中心城市的差异,从而引起其他功能空间从城市的单独的出现函数空间。城市居民和企业员工被局限在单一的城市的空间内,缺乏相互交流、共生,带来的局限性很快引起人们的反射。城市多样性需要提升产业功能和其他功能。可以说,工业建筑和工业园区正逐步向城市开放,成为现代工业建筑设计的主要发展方向。第二,与城市建立互动关系。随着社会信息产业的发展,一些城市开始相继建立各种特色科技园区,这些园区大多以软件、信息类产业为主。这种产业形式的工业建筑,不同于传功的工业建筑形式,其建筑形式越来越趋于城市化,对此,要与城市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2.营造生态环保的厂区空间

现代工业建筑设计必须保持生态系统自身建设与自然的平衡、协调关系,这就要求改变传统工业建筑设计中封闭的、独立于自然之外的建筑形式,从而向自然回归。第一,推动生产环境生态化。在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工业环境日趋自然化、生态化。最简单的方法是通过绿色建筑产业和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因素,将损失降至最低。第二,追求建筑自然一体化。工业化进程带来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而工业楼宇的数目,以提供尖端技术、提供人力和能源的消耗低的自白形式。人们开始运用新的工业建筑天然代谢的一些原则,工业大厦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降低生产和消费的建筑物本身消耗,回收资源的合理使用。可以说,此类工业建筑引发了工业建筑适应环境的新的设计理念,提出工业建筑设计应该重视周围的环境,综合考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二)内部空间创新

1.生产空间创新

第一,提高空间灵活性。空间的灵活性主要表现为工业建筑内部空间的可变性。这主要依托于工业建筑外部结构和内部分隔系统的支持。现代建筑结构技术的发展和新型材料的应用,使得这种支持变为可能,促进了内部空间工业建筑设计的灵活性。对于工业建筑生产空间设计,提供其灵活性,可有效减少浪费,并能更好的满足工业设施的更新和产品的换代等带来的空间要求。第二,提高空间可生长性。现如今,许多工业建筑也开始效仿其他的建筑形式,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实现内部空间的重复性和可生长性。这种方法可有效地减少工业建筑设计和建设周期,还可以更好地满足生产要求的灵活性和生产空间的要求。这种方法的另一个好处是统一的建筑结构,以更好地满足工业建设施工进度的要求。

2.服务空间创新

服务空间主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对于服务空间的创新应主要集中在如何使服务空间变的更加舒适,并应考虑工业建筑使用者的各种生理感受。也就是说,工业建筑服务空间创新应以人为本,多些艺术化。工业建筑设计有它的优势,专业分工细、专业技术深,建筑设计应把重点放在与人有关的问题上,去解决那些人性化的问题,真正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这无疑也解决了人 可以说,这也给工业建筑设计人员带来了无限的创造空间。因此,工业建筑要彻底告别过去单调、冰冷、呆板的形象,使工业建筑多些艺术化。可以预言,新时代的工业建筑必然是高技术与高情感的完美结合,以人为本将在工业建筑的设计中得到新的体现。

总的来说,工业建筑与空间从来都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工业建筑设计创新更是不可忽视空间设计的创新。

二、工业建筑设计的形象创新

(一)工业建筑形象的独特性表达与创新

生产是工业建筑的主要特征,所以传统的工业建筑对外部形象通常的表现形式是粗糙的。可以说,以往工业建筑的形象单一,缺乏独特性和可识别性。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业建筑开始注重工业建筑形象的独特性表达,旨在突出工业建筑特征,宣扬工业企业形象。 主要体现在产品特征的表达和地域特征的表达上。第一,产品特征的表达。传统的工业建筑很少能直观的表现建筑的产品特征,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工业建筑形象的产品特征表达,表现企业的生产性使其具有标志性、独特性。第二,地域特征的表达。地域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社会文化。工业建筑作为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样存在于一定社会环境中,其形象必然受到社会文化的渗透和影响,从而带有浓厚的社会文化印迹。

(二)工业建筑形象的生态性表达与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建筑越来越重视其生态性,具体表现为两类形式:一是以无公害为原则的“无公害”工业建筑;二是使用天然资源建造的“生物建筑”。

1.“无公害型”工业建筑形象

“无公害型”工业建筑遵循健康卫生、无废无污的原则,应尽量避免或减。 “无公害型”工业建筑的生态特性主要体现在这几方面:第一,绿色建材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利用大型工业固体废物。绿色建材是一种无毒、无污染、无辐射,有利于环境保护与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绿色建材能够有效的节约资源,并且有利于人的生理健康,最大的优点是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符合生态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合理的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因此,工业建筑中应提倡更广泛的使用绿色建材。第二,工业建筑作为生产型的建筑,能源的消耗是非常巨大的,对环境的污染也十分严重。因此,洁净能源的使用对工业建筑的生态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源都是非常客观的洁净能源,因此必须充分合理的开发利用这些资源。

2.“生物型”工业建筑形象

工业建筑作为比较大型的建筑类型,在生态化的过程中,建筑材料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钢铁业发展迅速,钢材作为性能优越的建筑材料被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工业建筑中,为了体现科技的力量更是材料的首选。其实,这是很不恰当的,某些情况下也是不必要的。钢铁在生产过程中能耗非常大,对环境污染严重。“生物型”的工业建筑采用天然材料,在建造和回收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几乎为零,这一点完全符合建筑生态化策略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因此,在满足生产的前提下,理应首先考虑采用天然材料的“生物型”工业建筑。

结束语

总的来说,工业建筑有着很强的空间特征,有着独特的形象,体现着技术美学与工业文明。工业建筑设计创新更是推动工业建筑设计发展的动力所在。为此,对于工业建筑设计创新,必须先引起高度重视,然后从空间、形象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创新,从而提高工业建筑设计水准,更好的美化城市形象,为我们创造一个和谐优美的生活环境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孙颖。工业建筑设计中几点问题的探讨[J].江苏冶金,2006,(4).

[2]谢国雄。浅谈工业建筑设计的优化方案[J].建材与装饰,2007,(10).

工业建筑设计相关规范 16

关键词 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规范;可靠性

中图分类号 TU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62-0134-01

建筑安全关系着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解决建筑安全问题刻不容缓。目前我国在用或在建工程屡屡出现坍塌事故,“楼脆脆”、“楼歪歪”和“楼裂裂”等现象引起了一番关于“建筑质量安全”的大讨论。基于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的问题,本文对我国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做一简要叙述,最后结合自己多年工作经验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

1 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的影响因素

1.1 可靠度

上世纪80年代可靠度理论开始进入我国的建筑结构设计的规范。在将近30年的实际运用中,专家得出不一样的结论。从国外引进先进的可靠度理论是我国建筑结构设计规范更进一步的一大标志。结构可靠性在实际应用中将随机过程转化为随机变量表示的效应方程,以经验校准为辅,加以运用失效概率来度量。可靠度在设计理念上进度毋庸置疑,但将可靠度运用到具体的规范中就会出现大量问题,其三个基础点仍需进一步完善。另外正常和不正常之间缺少明确的界定导致可靠性理论依赖的三个正常也模糊不清。盲目推行可靠性仍有不妥之处。

1.2 建筑结构设计的规范

强制性是我国建筑结构设计规范的一大特点。规范即相关法律,就是对于设计者而言,只要遵守国家设定的规范,设计成果出现问题,设计者可以逃脱法律责任。在我国现行规范和中含钢量是最小值,含钢量是安全度的重要指标,但是在实际的建筑设计中,设计者会根据实际情况做相应的提高。所以现实情况给设计的编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提倡设计人员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规范设计,另一方面避免某些人钻规范的空子推卸法律责任。

2 我国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的现实状况

2.1 安全事故与我国目前的结构设计安全度无连带关系

分析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的有效手段就是运用可靠性理论。根据我国现行颁布的建筑结构设计的统一标准,要求按照可靠性理论设计结构设计规范。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建筑设计比较混乱,混凝土结构、木结构、钢结构分别采用适合自己的设计方法来设计自己结构设计规范,不管在结构设计上还是在教学实践中都降低了效率和效用。80年代从国外引进了先进的可靠性理论结束了设计混乱的现状。与上世纪50年代我国的建筑结构设计方法相比较,发现当时的设计方法与现代设计方法大同小异。例如当时所使用的混凝土强度很低,只有110-140号,比现在的C15还低。当时的施工技术落后,在施工过程中也很少发生安全事故,经过唐山大地震,当时建筑的北京饭店和王府井百货大楼都经受住了考验,所以,当前建筑中频频出现的建筑物安全事故,与结构设计安全度无关,与结构设计安全度没有连带关系。

2.2 正视我国规范中的构造规定

所谓“安全”,包括保证人员财产不受损失和保证结构功能的正常运行,即所谓的“强度”和“功能”二原则,结构安全度还应保证结构有修复的可能,加上“可修复”则为三原则。有部分专家认为我国规范在可靠度上比欧洲模式偏低,比欧美规范低20%-40%,更甚的是有些建筑物楼层的安全储备相差已超过40%。但是我国梁受压钢筋的配筋率与美国基本相等,最小配筋量与国外配筋量基本相平,说明我国的构造配筋并不比国外的少。设计者在实际工作中根据结构的重要性适当的提高我国规范规定的最低用钢量,所以不能以我们的最低值与国外比,在实际设计中,用钢量与国外差异不大。另外,在剪力墙的最小配筋率等构造要求上与国外持平。墙的暗柱配筋率已超过其他国家。

2.3 注重节约钢材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极少,钢产量与日本持平,人均产量却只有日本的1/10,另外,我国钢的品种不全,质量也不高,大量用钢是错误的选择。1988年美国建筑师学会举办了以“节省材料”为主题的最佳建组设计竞赛,显示出了,发达国家对节约资源的重视,节约材料应该是每个工程师的追求,建筑结构设计师有责任在结构设计中节约钢材,以最少的资源去完成建筑物多项功能的需要。

2.4 依据国家政策制定合理的规范

我国根据可靠性原则制定的设计规范的标准是安全的,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我国制定的规范不仅在建筑结构设计的技术层面有所反应,甚至通过规定的设计能够把握我国政治经济反面的方针政策。规范的材料用量是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的,与欧美标准相比较,虽有差距,但是是最适合我国发展的规范。我国现行规范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要不断调整和修改,但基本上正确的,能够满足安全度的要求。例如对关于地震的规范,各国也是根据自己本国的国情设计不同的抗震规范。按照我国设计的抗震工程,在抗震方面成效显著,经受住了大地震的考验。

2.5 努力打入国际市场

全球化不断发展,世界建筑市场向我国打开,我国建筑业应努力拿出自己的成果打入国际市场,形成更大的竞争力。有些专家认为,我国的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度较低,进入国际市场将对有损我国的国际形象。低安全度不是结构设计安全度的问题,是施工质量和结构设计的问题。许多国外知名大企业愿意购买和租用我国的建筑物,就是我国建筑结构设计为国际接受的最好证明。美国惠普公司、摩托罗拉公司和韩国三星公司三家公司最近购买了北京大北窑航华中心最大的三大办公楼,事实胜于雄辩。

3 提出几点注意

3.1 提高设计人员的安全意识

建筑结构设计这项工作具有复杂性、精确性、专业性等特征,对设计人员要求特别严格,从工作态度、专业知识对设计人员都有严格要求。设计人员既要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对专业知识也要应用自如。增强设计人员的安全意识,认真学习国家制定的各项规范,能过把握住行业发展的新动向。

3.2 遵守国家建筑规范

我国建筑规范是根据国情依法指定的,符合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规范在我国具有强制性,相当于法律条文,有相应的法律效力。建筑设计人员要严格按照规范设计,在规范不能满足具体情况的设计时,要向国家及时反映,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对于发现的违规、钻规范空子的不法设计人员要依法处理,从严处理。

3.3 注重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发展的灵魂。计算机在建筑设计中被广泛应用,设计人员利用计算机制造出高仿真的建筑模型,为设计出造型新颖、外形独特的建筑物提供了技术支持。要提高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需要结构设计人员进行开发创新,推陈出新,开发出更好的软件用于建筑设计。

4 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现行的规范和标准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目前,许多外国大公司购买我国的建筑产品,表明我国建筑设计安全度大大提高。建筑设计人员要抓住机遇,设计出更安全、更合理的建筑物,加快与世界接轨的步伐。

参考文献

现代工业建筑 17

关键词:工业建筑; 特点;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 A

建筑学是应用科学,建筑的目的是以技术和艺术手段创造预期的理想人工环境,使人类在从事特定的生产活动中得以舒适的生活和工作,因此建筑与社会、经济、历史息息相关。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因其使用性质不同,关注的重点不同,所以建筑的内涵也具有差异性。

由于民用建筑面对的是社会大众,更多的则是表现文化、美学的内涵;而工业建筑必须首先满足生产的要求,其外形经常超越大众所熟知的常规形式和固有类型,成为功能主义的典型,从而表现出极强的适应性、经济性和高科技的特征。实际上,由于生产工艺的不同使得相应的生产空间也不相同,因而所对应的建筑物(构筑物)大多数都没有约定俗成的建筑艺术造型、空间变化和建筑装饰的要求。根据工业建筑的这些特性,建筑师在设计中就应当从工艺流程、地域环境和使用要求着手,采用不同的建筑手法加以区别对待。

一、 现代工业建筑的一般特点

建筑师要搞好工业建筑的设计, 首先应明确对工业建筑形象创作的认识。工业建筑的空间形象一般受三个因素的制约:一是生产工艺流程对空间尺度的要求;二是规划部门的经济技术指标要求;三是社会对工业建筑的时代要求。其中第一点是最基本的,工业建筑是为生产服务的,它的艺术形象必须依从工业生产本身的功能,符合工艺流程的塑造。建筑对工艺只有绿叶配红花般地有机融合,才是建筑师创作工业建筑形象的正确态度。当然,这也不是说一切都得由工艺专业这个“龙头”拍板,而是各个专业都是在保证生产这个主题下共同塑造工业建筑的良好形象。其次,建筑师应当了解工业建筑发展中的一些特点。从工业建筑发展实践看,现代工业建筑大概表现这样几个特点。

1工业建筑发展史及我国工业建筑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工业建筑也随之飞速发展;而与此同时我国工业也从早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变。另外,由于经济水平的提升,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等观念也逐渐深入人心,因此工业建筑在满足生产功能这个最基本的需求之外,也与时展相适应,有了一些新的设计理念与发展趋势。

2 大体量大空间

大面积、大体量的联合厂房以其恢弘的气势,壮观的造型成为现代工业建筑的普遍现象。由于现代生产机械化、自动化工艺流程的进步,专业化系列设备的连续配置,厂房自然要长、要宽,尺度要大。同时多跨联合可以适应工艺流程的不断发展变化。

3 形象个性化

现代工业建筑形象作为企业的外包装,是吸引人才、宣传企业产品、树立企业形象的重要标志。现代工业企业的发展愈来愈重视自身的形象。产品质量固属根本,而工业建筑本身同样是企业重视的广告形象。因此,要求工业建筑的形象创作要表现出生产特征乃至经营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内涵,通过耸立着的建筑载体告之于社会。如我院正在设计的合加环保生产基地,业主一再强调要体现环保企业的形象及与众不同的个性化形象。

4 环境人性化

与以往人们印象中的烟飞声噪、古板单调的工厂气氛不同,现在的工业建筑空间环境已大为改观。厂区环境的绿化,厂房外观的清爽,厂房内部空间的开阔,内部组成与设计的生活化,文化内涵的渗入等等,促使今天的工业建筑日愈人性化。工业建筑空间环境不只是创造劳动与生产价值的地方,也是才智发挥、心理和谐、生活快慰、文化互应等共生的天地。如我院正在设计的合加环保生产基地,业主一再强调高品位的景观设计,在业主的支持下,我们充分利用横贯生产基地的城市排洪明渠,使其成为该基地厂前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现代工业建筑的形象设计

了解现代工业建筑的生产要求与发展特点, 是建筑师进行工业建筑形象设计的前提。现代工业建筑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它的建筑设计与技术设计也应随之相应改变,并且会在实践中不断增加新的内容。此外,搞好形象设计还需要建筑师主动地发挥才智。

1 简洁美

工业建筑本身的体型(基本为矩形)为简洁美提供了先天条件。建筑师可以运用其简洁的体量创造单纯的美。工业建筑在简单的体块中可稍加变化,如在单纯大色块中局部变化色彩(如勾勒水平连续的檐部线条;重点入口处变化色块等);又如在长条块体中进行节奏与韵律的变化等。今天, 许多现代大型工业厂房大多集中建设在开发

区、城郊工业区,它们远衬山峦,近邻郊野,与自然景观相呼应。在表现简洁美的同时,借助于其他辅助建筑设施及环境因素的调整,沟通起人与机器尺度的联系,创造人与生产环境的整体和谐。

2 特性美

各类工业建筑自身的生产特性直接关系着不同工业建筑的形象。如要求高洁净条件的生产厂房,可以做成全封闭式的无窗厂房建筑,大片墙体创造出实体美;而采光要求较高的精加工之类的机械厂房,可以夸张其窗户或幕墙,表现透明的建筑美。

3 韵律美

有规律的变化和有秩序的重复所形成的节奏,能产生具有条理性、连� 现代工业建筑存在很多重复的因素,可有意识地对这些构图因素进行重复和渐变的处理,能使工业建筑形象给人以更加强烈而深刻的印象。

三、工业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1生态化

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思想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在此原则下,提出了生态建筑学的理念。有关工业建筑的各种生态化建筑的探讨,已从建筑理论的研究深入到建筑设计的实践中,并与新建筑形式创造性地结合在一起。对工业建筑区域的环境设计、节能、节地、环境保护、防止污染等问题给予了极大重视,并广泛应用。运用生态学中的共生与再生原则,结合自然并具有良好生态循环方面,将是工业建筑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2高科技化

工业建筑在本质上应是先进科学技术的主要载体,其设计指导思想不能只局限在形式美、图形美上,而更要重视高科技的掌握及应用。

在科技应用方面,工业建筑设计的新动向也越来越多地表现在:①采用高新技术及设备以满足现代生产工艺、现代化管理、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满足生产产品微型化、自动化、洁净化、精密化、环境无污染化等要求;②采用新结构体现技术美,在满足现代生产工艺的同时,达到结构美和建筑与空间形象美的统一;③利用高科技信息技术,合理设计物流、人流及信息流,特别在信息流方面,体现越来越充分;④利用高科技材料,提高工业建筑的灵活性、通用性和多样化的要求等。

现代工业建筑 18

1.1工业厂区规划

西安工业厂区规划的历程是由摸索到成熟的演变,早期的工业厂区建设缺少设计经验,工业厂区规划按照内部生产和分工的安排,基本没有系统的规划理论作为指导。民国时期规模较大的工业企业开始聘请受西方设计影响的海派设计师,在厂区的规划中不仅考虑功能布局,同时注意生产的交流流线组织,并考虑到生产辅助用房和生活区等设计内容。新中国成立后,西安新建工业区大多借鉴前苏联的建设经验,在苏联专家的参与和指导下,西安工厂区建设合理有序的进行规划布局,厂区划分明确的厂前区、生产区和库房区,厂区道路按照生产交通要求布置,增加工厂绿化,车间按照工艺和各工种之间进行设计配合与协调,同时结合产业工人特点将哺乳室和托儿所等纳入到厂区规划,工人福利设施建设完备,各设计阶段设计都有相关技术文件的编制。这种苏联工业厂区的规划模式几乎影响了20世纪后半叶的西安工业厂区建设。

1.2西安近现代工业建筑结构特征

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的不同之处在于对建筑跨度、高度和荷载都有特殊要求,而中国传统木构架的结构形式并不适合机器化的工业生产模式。随着西方建筑技术的传入,以及钢、铁、水泥等新型材料运用,工业建筑在结构、材料、规模和施工工艺上都有较大发展,主要的结构形式为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两种。钢结构的出现较早,如民国时期的大华纺织厂的纺织车间就采用的钢结构,厂房用钢三角屋架、钢柱支撑,结构节点采用螺钉锚固。新中国成立后,随着苏联援建工程开展,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开始广泛使用,根据不同生产要求,支撑柱有工字形、矩形、牛腿柱等多种形式,屋架出现了预应力混凝土折线形屋架、预应力混凝土双破屋面大梁、钢筋混凝土单坡屋面大梁、预应力混凝土拱形屋架、钢筋混凝土组合屋架等形式。

1.3西安近现代工业建筑风格

西安近现代工业建筑建筑风格主要由三种:中国传统风格、近代西式风格和苏式、仿苏风格。中国传统风格的工业建筑保留了很多中国传统建筑的特征,建筑材料主要为红砖、青瓦和木材,屋顶、屋脊、山墙等部分采用中国古代木构架构件样式。很多工厂区的办公建筑都采用这种形式,按照传统的屋面、屋身和基座三段式构图,屋顶为歇山顶,两翼有封火山墙,檐下用椽子作简单装饰。西式风格主要是欧美建筑风格影响,西方古典建筑柱式、券拱等元素融合到工业建筑中,与沿海城市相比,西安近代西式风格的工业建筑较少,而且带有中西合璧的折衷特点,在西安未形成大的潮流。苏式、仿苏风格是由苏联援助建设和仿照苏联工业建筑的样式建造的工业建筑。“一五”和“二五”苏联援建西安建设期间,带来了“苏联社会主义”民族风格影响下的工业建筑,这些建筑采用中心对称形式,立面用柱式、拱形窗套和浮雕线脚进行装饰。

2.西安近现代工业规划与工业建筑的价值

2.1历史价值

工业化建设是西安由传统城市向工业城市转变的重要时期,是西安民族工业兴起到城市近现代化发展过程的见证,也是西安近现代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了西安近现代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化历程,记录了一个历史时期的城市面貌。

2.2社会价值

工业生产的建筑环境、生产机械、加工技术、制作流程等都有别于手工工艺时期的生产模式,机器工业给传统西安社会带来巨大影响,改变了人们社会生活、人际关系、行为模式。尤其是解放后,苏联援助建设的“一五”、“二五”时期,使西安社会风土人情、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巨大变化和转变,具有重要社会影响作用。

2.3艺术价值

工业建筑设计 19

关键词:工业建筑;结构设计;常见问题;措施

1工业建筑结构设计常见问题

1.1设计规范面临的问题

虽然我国工业建筑结构设计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所设计标准仍然不够先进,无法满足新时期工业建筑项目需求。设计标准滞后导致设计规范也存在一定不足,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不少问题,若未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必定会对建筑质量产生影响。此外,由于技术方面因素的影响,多数工业建筑施工技术与安装技术缺乏先进性,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导致工业建筑的建设效果与设计效果相差甚远。

1.2结构选型面临的问题

结构选型直接决定了建筑空间分布、使用功能,影响着建筑外观形象,因此在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建筑的结构选型。同时,建筑结构不是主观存在,在建筑设计时建筑结构必须要符合建筑逻辑。

1.3设计人员面临的问题

目前,从事有关工业建筑结构设计的设计人员专业知识有限,使得工业建筑的设计水平难以及时有效地提升。另设计人员对各行业的生产流程以及各类型材料性能、特性不了解,不熟悉,导致建筑建成后最终效果与设计图效果存在较大的差距。

2工业建筑结构设计水平的优化策略

2.1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中类型选择

由于生产容量与应用设备发生改变时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因此在工业建筑和设备应用时间要标准化,工业建筑结构设计和原有工程结构投资预算要相互吻合。建筑结构建类型的选择也相当重要。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施工材料合理的选择,将其在化学成分、力学功能上达到国家的标准规定。在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中钢筋混凝土结构及钢结构被广泛应用。其中钢筋混凝土机构施工中,由于建材易获得,所以其施工较为便捷。此外,由于该材质具有耐火和耐腐蚀的特点,因此在施工现场浇筑和预制环节较为便利,在工业建筑应用中较为广泛;采用钢结构类型能够降低工程成本,缩短工程建设的进度,在实际结构设计中,生产空间较大,因此常会采用钢结构。

2.2满足工业建筑工程生产工艺需求

在生产流程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中,需要处理好施工工序和生产两者之间的影响。而通道排风设计也较为重要,在生产过程中常会散发一定的热量和灰尘,这时通风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还需要对隔声带设计进行有效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工业建筑生产不受到影响。

2.3科学合理的布置空间

首先,需要对建筑总面积进行合理的布置,并根据相关生产工艺和流程做好工业建筑结构选址。做好生产运输管道之间的分布关系,布置公用设备;其次,在工业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还需要对生产空间中不同功能的厂房进行合理设计,例如公用设施的配置,以及生产辅助设施等;最后,为保证相关企业工作能够顺利进行,还需要对工业建筑设厂区域进行合理划分,并做好公用设施的安排。

2.4工业建筑结构防火设计

首先,在对工业建筑进行防火设计时,对建筑内部进行分隔,并且使用良好耐火性的隔板进行分隔,这样可以有效控制火势的蔓延,是设计师经常使用的方法之一。合理的设计工业建筑内部的防火分区,以墙、门以及水幕带等多种方式相组合,对建筑内部的空间进行有效分隔,从而对提高工业建筑的防火性很大的帮助;其次,工业建筑的耐火能力与建筑部件的耐火等级高低是离不开的。使用防火涂料对部件进行喷涂以部件的耐火能力,把梁柱节点作为重点喷涂,尽量选用厚浆型的防火涂料进行喷涂,以增强钢架结构的热绝缘性,提高工业建筑的耐火性。用无机的防火板对建筑使用的大型钢件进行包裹式覆盖,以此来降低钢件的导热性能;最后,强化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装置,保障消防、安全通道的畅通。主要内容:①在火灾报警系统上,要在敞开火灾封闭的楼梯间单独划分探测区域,火灾探测器每隔2层或3层放置一个,有效及时的获取火灾情况;②灭火器是必不可少的,在火灾刚发生时能够有效控制火势的蔓延;③安全疏散通道要保持畅通,每个工业建筑在设计时安全疏散通道都是必须要考虑到的,有效的降低火灾伤亡率。而且合理设计逃生通道标志,疏散通道上要设置紧急照明、疏散方向的指示灯和安全出口灯。帮助处于危险中的人群指引逃生方向,帮助被困人员及时逃脱危险。另外消防通道的畅通也必须要保证,这对于消防人员及时控制火势,安全解救受困群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5防腐蚀设计

首先,合理设防的前提是对生产过程中的腐蚀性介质的特性要有一个详细的了解,掌握其腐蚀的原理,从而更好的明白该腐蚀属于什么等级。一般情况下,根据腐蚀程度分为:强腐性、中腐性、弱腐性、微腐性4个等级。生产实际需求是对对防腐蚀工程进行合理设防的重要依据。生产厂家一定要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才能设计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设计方案;其次,除了要做好耐蚀性的控制,防渗性和整体性也是防腐蚀结构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两个方面。它们对防腐蚀工程的功效也起着非常大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大多的防腐蚀工程都会采用沥青、橡胶这类材料作为防渗隔离层,这是因为这类材料对于防腐蚀工程的防渗能力有很好的保证;最后,设计人员在对涂料防护进行设计时,对涂料防护的设计应该考虑到涂层之间的结合,尽量选用涂层之间能够结合良好的品种配套,并具有较强的附着力。要想设计出好的设计作品,相关的设计人员必须要掌握丰富的业务知识,熟悉防腐材料的性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设计作品能够合理有效的进行防腐。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工业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设计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而文章则通过对工业建筑结构设计常见问题的研究与探讨,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全面提高工业建筑结构设计的质量,从根源上杜绝设计质量问题的发生,实现国内工业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时猛 单位: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宋祥。轻型钢结构工业建筑设计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2.

[2]王伟。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优化[J].广州建筑,2008,(2):3-7.

[3]朱善春。工业建筑结构设计常见错误分析[J].工业建筑,2006,(S1):95-96.

现代工业建筑 20

【关键词】工业建筑;民用化;特征;发展趋势

工业建筑的概念范文(最新22篇)

1.工业建筑的特点

民用建筑现代工业建筑的形象定位不是来源于历史,而是因为自身的生产特点,工业建筑应该有一个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来任其发挥设计,断地进行创新与发展,而以往的建筑物的那种单一功能应当被淘汰,所谓适应时代的发展的产物在不停地出现,旧事物也会逐渐被新事物所取代,这是社会生存发展的一个必然规律。毕竟从前的单一建筑形式已经不适应新的生产方式,所以为了使正在进行的以及以后将要进行的工业建筑施工能够适应时代与新技术的发展,要加大力度去开发利用各种软件,并不断创在新的设计。我们必须认识到现在的工业建筑行业系统之间的传统分工界线已经被彻底地打破了,建筑设计院的新课题已经变成了有组织的单元化设计整体、系统方面的软科学技术以及通用标准厂房的设计,有发挥这些优势,业建筑才能不断发展壮大,为我国的建筑事业贡献力量。

工业建筑的专业性程度越高,那么建筑文化就显得越为重要了,众所周知,文化不仅仅是文学上的魅力,它在工业建筑中的渲染与宣传也是永远不能被取代的竞争元素之一,它能使一座城市的特色变得更为鲜明,亦能将一组工业建筑的品味传达得更为淋漓尽致,它能使某一类型的工业建筑深入人心,它的影响力是不可忽视同样也是不能取代的。工业建筑实际上是一块巨大的广告牌,传着企业的形象,彰显着品牌的力量,它不仅仅只是代表了工业建筑的质量,而且是一种包含了企业的价值观、各种管理方式的一种总体结合以便能与消费者之间更好进行沟通的综合文化现象综合。工业建筑美就没在各种细部的严谨施工以及细节上的完善设计,钢结构的节点够造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让人眼前顿时一亮,给人以美的享受在满足工业建筑的建筑规范与要求的同时。

许多工业建筑,设计时不知不觉就套用上了民用建筑的一些方法,既便如此,我们也清楚地知道工业建筑给人们的整体感觉是必须被重视的,而如果采用民用建筑的方法会改变人们心目中原本的工业建筑的定义,事实也确实是如此,民用建筑一般都较为封闭,通风设计的标注也远远不能达到工业建筑的要求,毕竟对于工业建筑而言,它是进行生产各种各样的工业产品的一个场所,对于通风的要求是相对较高的,对于工业建筑的室内空间环境,他是有严格的生产、工艺以及流线的要求的,如果是按照民用建筑的方式设计成会展中心或者是大型商场的样式,那么不可避免的会造成不需要的空间浪费以及会使得工艺上的布局陷入一个困境,这种处理手法因为过于流畅,所以对洁净度和节能都是极为不利的。

2.工业建筑趋向于民用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业在日益繁荣,街道两旁的高楼大厦的不断耸立在见证这一事实,而与此同时呢,各种各样的工业新型建筑将日益增多是再自然不过了,为了迎合城市的开发建设以及景观要求,工业建筑也必然朝着多元化的方向不断发展,传统的工业建筑模式已经失去了其实际上的功能意义,们必将被那些多元化发展的工业新型建筑所替代。代的工业建筑也会越来越朝着民用化的方向去发展去改进,业建筑也会如民用建筑般更多的把人的因素放在主要考虑因素当中去,不再是一味的将其当成完完全全的不与人们的生活有任何挂钩的工业建筑,现代的工业建筑除了外在的生产空间,将更多地赋予其一种内在的人情味在其中,们的眼界的开阔逐步地认识到只有具有适宜的良好的工作及生活环境,人们才能更�

3.工业建筑的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日新月异的变换, 建筑类型也多种多样地变换着,在不断地创新,现如今工业化的社会和过去的城镇是截然不同的,现今社会大部分人都生活在喧嚣、紧张的环境中,人们的生活压力有非常的大,这就需要为人们创造一个安静、交通方便、生活舒适还能节省时间的环境,业建筑的设计在设计时既要考虑市场的需要,又要考虑国家长远的利益,应该同环境协调发展,自始至终必须精心、全面和协调,在不丢失工业建筑的特点和贯彻国家规定的基础上,保持工业建筑的安全性和卫生行,向民用建筑化方向发展和高水平高标准方向发展,以便使工业建筑为城市建筑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将人类工程学引入现代工业建筑中去是工业建筑人性化的本质,业化给建筑带来了全新的革命,在形式、功能、理念上,工业建筑的实践价值与艺术价值都是无法被取代的,而且以人为本的观念在工业建筑的发展中已经越来越显得重要了,业建筑要力争达到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及工作效率的目的并且创造出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给人以亲切感的良好的生活环境。筑要求有新的形式就必须得学会重视文脉,技术工业建筑的蜕变主要表现为其情感化的倾向以及其生态化的趋势。

工业建筑的形式完全由功能所决定,在工业革命辉煌的成就中,工业建筑的成就尤为突出,建筑是石头的史诗,于新型的工业建筑材料和高科技手段的合理应用并且要把握工业建筑的特点是人类文明的承载体之一,创造一个经过精心设计良好的劳动环境是提高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水品以及改善劳动者的生活条件的必要条件,承担了生产的责任还有传播文化的责任。

4.结语

工业建筑的类型与种类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结果就是其它建筑类型的传统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了,工业建筑与其它的建筑类型在逐渐地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已经没有明确的定义来区分何为工业建筑何为其它类型的建筑。现如今是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时代,同样的,建筑业在欣欣向荣地成长着,工业建筑随着大量的高科技新技术的更新应用已经在渐渐成为城市建筑和城市景观中那一道极其亮丽的风景线,亦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建筑的任务是提供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进行生产以及稳定发展的空间,而通过生产过程的愈加合理化与人性化,在不断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纠正过去工业建筑中产生的错误和改进不够完善的部分,为提高生产力不断努力是现今工业建筑的综合性设计的主要任务,只有为那些在工业建筑行业上一直默默付出,贡献自己的力量的从业人员们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这样才能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只有这样工业建筑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并能迅速发展,工业建筑才发展,充满生机,为城市的繁荣进步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提高社会的整体生产力。

参考文献

[1]陈海。对当前工业建筑设计及发展趋势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1)

工业建筑范文 21

论文摘要】:无论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建筑业都是一个重要的国民经济生产部门。但是长期以来,建筑业一直是各国职业安全事故发生率最高的工业部门之一,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除了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以外,还导致了巨大的直接的和间接的经济损失,同时还可能导致生产率、成本、质量、建设周期以及环境等方方面面的不良后果,因此,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减少这类伤害与损失,就成为我们需要急切解决的问题。

一、建筑业施工的安全现状

1.建筑施工企业对安全生产重视不够

在管理工作中,未能将建筑施工的安全文明管理工作摆到应有位置,未能真正认识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重大,国家有关建筑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省级下发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文件,也未能及时传达贯彻和落实到每一个建筑施工现场,最终导致安全意识薄弱,安全事故频发。

2.企业方对安全经费投入不足,安全设施不到位

安全经费和安全设施的投入,是进行安全生产,抓好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目前,由于建设资金不到位,垫资,不正当竞争或者违法分包,转包等因素,部分施工现场无任何脚手架及安全网等设施,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同时,建筑施工现场对《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国家有关的建筑施工安全规范也未能认真执行。

3.文明施工的意识淡薄

部分施工现场存在场容场貌较差,场地高低不平,无排水系统,材料及废弃物乱堆乱放,且道路不畅通;部分工地现场封闭管理仍不到位或不够重视;部分工地现场防火意识不强或灭火器材配置不合理;个别在建工程兼作住宿;甚至部分工地现场还未设厕所;部分工地施工现场标牌仍未很好的落实设置,且大部分安全标志悬挂位置不合理和无针对性,流于形式。

二、建筑业的主要特点

1.建设工程是一个庞大的工程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为了完成一定的任务,施工人员与各种施工机具和施工材料必须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因此,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不仅取决于施工人员的行为,还取决于各种施工机具、材料的状态。一般说来,施工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意外伤害事故造成损害的直接原因,而各种施工机具、材料的状态以及施工环境中存在的导致事故的风险因素非常多,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且排除,也很容易导致安全事故。

2.工程项目的施工具有特殊性

所谓特殊性,即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建设项目,不同的建设项目所面临的事故风险的多少和种类都是不同的,同一个建设项目在不同的建设阶段所面临的风险也不同。因此,不同工程项目在不同施工阶段的事故风险类型和预防重点也各不相同。项目施工过程中层出不穷的各种事故风险是导致建筑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

3.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

建筑业仍旧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建筑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其从事工作的技术含量也相对偏低,尤其在在中国这样人口密度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大量的没有经过全面职业培训和严格安全教育的劳动力涌向建筑 一旦管理措施不当,这些工人往往成为建筑安全事故的肇事者和受害者,不仅为自己和他人的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和损失,还给建设项目本身和全社会造成许多不利的影响。

三、完善建筑业施工安全管理的对策

1.加强国家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监管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制度已进一步健全,同时也完善了以保证工程质量安全为核心的管理制度,但与其配套的监管机制并不完善,国家监督及执法人员应检查和督促施工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完善安全保障体系,对制度不健全,体系不完善,责任不明确的施工企业,要求限期落实整改,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确保安全工作上下贯通,左右连接,确保安全,消除隐患。

2.加强企业内部安全管理

安全问题贯穿于工程施工的始终,安全管理则是施工项目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尽管诸多成功的工程实践证明安全管理已� 因为,建筑企业应加强对安全管理的重视,应该逐步树立起安全就是形象、安全就是发展、安全就是需要、安全就是效益的观念,只有这个问题得到解决,安全管理才可能真正成为项目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发挥其对施工项目保驾护航的作用。

3.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

针对不同的项目、不同的环节等对工人进行安全培训,成功的施工应该具备很强的灵活性和独创性,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的项目。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必须为项目的实施制定一个具体的安全教育和培训计划,在这个计划当中应针对各种施工环节对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还应讨论包括产品质量、施工方法以及现场安全与健康措施在内的一些具体事情,同时针对不同管理层次的人员,培训的要点和方法也应不同。比如,对于基层的普通工作人员接受的培训,应是通俗易懂,实用的,具体的;对于接触较大风险的特种作业人员,应按其工作性质进行特殊的、专业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对于较高管理层的人员接受的培训,则应针对政策法规、管理方法和管理观念而进行。

4.提高施工个人的安全意识

在工程施工当中,是要先提高施工管理人员和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才会有他们的安全行为;有了他们的安全行为,才能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进行。所以,在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当中,如何提高安全意识,使施工管理人员和工程施工人员都具有对施工安全的自觉能动性,就变的尤为重要。

5.制定应急救援预案

工业建筑范文 22

2)砌块建筑:特点﹑设计要求;常用砌块的类型及砌块墙体构造。

3)大板建筑:特点﹑设计要求;内外墙板﹑楼板及屋面板类型(材料﹑受力﹑复合);节点构造,外墙板缝防水构造(材料防水﹑构造防水)。

4)装配式框架板材建筑:骨架结构系统,框架结构特点;按材料分类,按施工方法分类;结构布置及传力系统;柱网形式及常用尺寸;框架节点连接;框架结构外墙构造,外墙的类型及材料(砖﹑砌块﹑板材及幕墙),外墙的搁置位置与建筑立面造型,外墙与外墙﹑外墙与框架的连接;板柱结构系统及其外墙,板柱结构组成形式和力的传递,板柱的节点连接,墙体材料及构造。

5)大模板建筑:特点﹑设计要求;类型﹑墙体材料及节点构造;

6)滑模建筑:特点﹑设计施工要求及类型。

7)升板建筑:特点﹑施工要求;楼板类型及构造节点。

8)盒子建筑:特点及类型;组装方式与构造。

建筑工业化

(一)建筑工业化的基本内容

1。建筑工业化是指建筑业要从传统的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小生产方式逐步向社会化大生产方式过渡,即以技术为先导,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和装备,在建筑标准化的基础上,发展建筑构配件、制品和设备的生产,培育技术服务体系和市场的中介机构,使建筑业生产、经营活动逐步走上专业化、社会化道路。

2。建筑工业化的基本内容是: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装备,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发展施工专业化,提高机械化水平,减少繁重,复杂的手工劳动和湿作业;发展建筑构配件、制品、设备生产并形成适度的规模经�

(二)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建筑工业化是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方向。近年来,随着建筑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建筑规模的持续扩大,建筑业发展较快,物质技术基础显著增强,但从整体看,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不大,质量问题较多,整体技术进步缓慢。为确保各类建筑最终产品特别是住宅建筑的质量和功能,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建设速度,改善劳动条件,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建筑业尽快走上质量效益型道路,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们主要吸取我国几十年来发展建筑工业化的历史经验,以及国外的有益经验和作法;考虑我国建筑业技术发展现状、地区间的差距,以及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特点;适应发展建筑市场和继续深化建筑业体制改革的要求;重点是房屋建筑,特别是量大面广、对提高人民居住水平直接相关的住宅建筑。

(三)实现建筑工业化的措施

建筑工业化,首先应从设计开始,从结构入手,建立新型结构体系,包括钢结构体系、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要让大部分的建筑构件,包括成品、半成品,实行工厂化作业。一是要建立新型结构体系,减少施工现场作业。多层建筑应由传统的砖混结构向预制框架结构发展;高层及小高层建筑应由框架向剪力墙或钢结构方向发展;施工上应从现场浇筑向预制构件、装配式方向发展;建筑构件、成品、半成品以后场化、工厂化生产制作为主。二是要加快施工新技术的研发力度,主要是在模板、支撑及脚手架施工方向有所创新,减少施工现场的湿作业。在清水混凝土施工、新型模板支撑和悬挑脚手架有所突破;在新型围护结构体系上,大力发展和应用新型墙体材料。三是要加快“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力度,减少施工现场手工操作。在积极推广建设部十项新技术的基础上,加快这十项新技术的转化和提升力度,其中包括提高部品件的装配化、施工的机械化能力。

在新型结构体系中,应尽快推广建设钢结构建筑,应用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建筑,研发复合木结构建筑。在我国,进行钢结构建设的时机已比较成熟,我国已连续8年世界钢产量第一,一批钢结构建筑已陆续建成,相应的设计标准、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已出台;同时,钢结构以其施工速度快、抗震性能好、结构安全度高等特点,在建筑中应用的优势日显突出;钢结构使用面积比钢筋混凝土结构增加面积4%以上,工期大大缩短;在工程建设中采用钢结构技术有利于建筑工业化生产,促进冶金、建材、装饰等行业的发展,促进防火、防腐、保温、墙材和整体厨卫产品与技术的提高,况且钢结构可以回收,再利用,节能、环保,符合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