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范例【通用8篇】

以下是爱岗敬业的小编帮大家收集的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范例【通用8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建筑环境设计案例 篇1

关键词:高层建筑设计;城市规划

中图分类号:TL35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高层建筑成因分析及存在的理由

产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发展与经济的繁荣,大工业的兴起使人口集中到城市中来,造成城市用地紧张,地价上涨,城市不断向周边扩展,但城市空间仍然局促。为了在较小的用地范围内建造更多的使用面积,建筑物不得不向高空发展。也是高层建筑产生的根本原因。也可以说高层建筑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概括而言,高层建筑类型可以被认为是土地经济、金融、城市运输、投资机遇和技术进步、再加上其他原因造成的结果。简单地讲,高层建筑是在一个不大的底层上叠加许多层。从功能上,它能使可用的楼层空间向高处堆积。从商业上,它能使其所有者从土地上获利更多,并且可以放置更多货物、更多的人,和在一个地方收入更多租金。它在经济上的存在是土地高价的结果,土地高价与城市交通便利密切相关,也是配套基础设施和土地利用的必然结果。高层建筑实际上是一种商业建筑类型,它的开发将增加城市的就业及生产力,促进城市的有益发展。同时由于它的发展也推动了与之相关的建筑、结构、技术、材料、交通等的发展,进而影响到整个城市的发展。

二、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城市规划设计是一门正逐步完善和发展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在实践中安排城市发展规划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相对关联的实用性学科,它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它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面和线问题。建筑设计是在城市规划的前提下,根据建设任务要求和工程技术条件进行全面设想,并根据其功能具体确定建筑物的空间组合形式和详细尺寸,构造及材料做法。同时城市规划设计主要是通过建筑设计、景观设计来实现的。城市规划管理是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通过政府行为来对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进行监督、管理,并对二者之间发生的矛盾加以协调解决。

三、正确处理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一)科学对待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是一种设计社会空间和物质空间健康发展进程的社会实践。因此城市规划设计应该包括从策划到维护的所有内容。

在城市规划设计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类型。城市规划设计内容日趋综合,方法包容性更强,从单纯注重形态的设计发展到综合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不但要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区,交通流线,而且还要注重建筑物的体量、尺度、比例、色彩、造型、材料、空间等。必须强调“城市规划设计最基本的特征是将不同的物体(包括建筑物)进行组合,使 一个城市建设的好坏与城市规划设计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关�

(二)建筑设计服从城市规划设计

美国有位城市规划师曾经说过:“通常做设计是要把它置于一栋房子中;将一栋房子置于周围的环境中;将周围的环境置于一个城市中”。建筑师在设计单体或群体建筑时,必须考虑建筑的大环境和开发地盘红线内的小环境问题。

(三)建立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制度

重要的建筑是一个城市的象征,它的好坏对一个城市的形象影响也是很大的。应该尽快建立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制度,组织一些专家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评审,一是看建筑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城市规划设计的要求;二是对建筑设计方案本身进行评审,看它的设计思想是否符合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选出好的作品。

四、高层建筑对城市产生的影响

高层建筑对其所在的城市街区具有重要的影响。仅以它绝对的规模和人口总量,就对城市街区的集中化、对街上的行人以及街景本身都具有明显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将这些归于高层建筑的环境关系,它必� 在这个层面上,高层建筑的发展可以由规划者通过地方规划来加以控制。一座高层建筑必须首先与城市达成的协议,就是那里的现状,例如:它如何决定体量的问题,以及新的塔楼以何种尺度才能为整体联系于城市的形象、城市的街区和周围的建筑,最重要,它必须决定如何适应于街道的边沿、周围的人行道尺度、现有的土地利用以及它所在街区的特点。

由于其相对体量和高度,高层建筑对城市已有的周围环境及尺度影响甚大。不论是独立的或是混入在城市环境里,建筑物的体量越大,影响也就越大。不断增大尺度的高层建筑的空前激增已引起环境条件不断的恶化,因而变成城市生活质量的祸害。高层建筑插入到城市环境中,这些大都市里深谷剥夺了城市居民的光线、日照、和自然通风,对城市街区及其周围小气候环境的造成很大影响。诸如在阳光照到街面上的主要几个小时以内,高层建筑可能投下的阴影。这些阴影可能极大地改变着该区域的性质,影响着小气候以及遮断视景。塔楼也可能在底部造成强力的下行风和不舒服的旋风,那是很令人讨厌的。还有这些大型建筑项目的能耗过大,如空调、取暖和照明等需要较大的能量供应,从而产生大量的热量,改变了城市原有的热平衡关系,加剧了城市的热岛现象,恶化了市民的生存环境。 建筑的底部必须与街区的城市结构联系,并与城市的水平尺度比例相当。其设计应该对周围建筑的场地范围予以密切注意。临近街道的高层建筑部分的尺度确定,主要考虑到街道行人的舒适度,高层建筑�

为了保持街道空间及视觉的连续性,高层建筑临街面应与沿街的其他建筑相一致,宜有所呼应,但每个建筑都必须拥有各自的特点,这样除了丰富空间外,还可以缓解人的视觉疲劳。对于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使周围建筑与之相协调,但不能过多的采用保护建筑的元素。

五、整体尺度(建筑本身及造型方面)

整体尺度是指高层建筑各构成部分,如:裙房、主体和顶部等主要体块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给人的感觉。一个十分均衡匀称的建筑体,就是要通过理解和运用有数学关系的比例系统并征对实际被感受到的各种条件要求加以调节,营造出一种自然而然的愉悦、和谐的比例感受的效果。如果一座建筑的各部分比例合理且相协调,同时能够满足正常人的心里要求,那么它就很容易被人们接受,也可称之为成功的建筑。因此,建筑物的整体尺度的掌握是十分重要的,在设计时要注意下面的两点:

1)各部分尺度比例的协调

不难看出一个美的高层建筑是裙房、主体和顶部三者相结合的产物。当其三者合理的处理比例尺度的问题,同时这种尺度比例关系应是统一的,这样建筑物才会给人舒服的感觉。然后在加入适当的装饰手法,使建筑造型生动化。总之这三部分的比例关系使高层建筑形象设计的重点;

2)高层建筑中立面细部尺度应有层次性

建筑环艺设计范文 篇2

关键词:建筑设计环境艺术关系

一、建筑设计

人是环境的人,环境是人的环境,形式是人和环境所需要的形式。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主宰了设计的全过程,这就是建筑设计。长久以来一直困惑大家一个问题就是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到底是人主宰环境还是环境影响了人?其实人在空间之中,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表现为刺激和效应,效应必须满足人的需要。需要反映为人在刺激后的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和活动空间状态的推移,也就是人的行为。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建筑设计是解决室内空间的使用、美观的要求,同时在外部形体上,具有一定特性风格的前提下与周围环境、城市文脉及城市控制性规划相协调的结果。一个全新的观念进入了建筑师的思想和他的人民生活之中。此后,建筑逐渐成为空间的,被认为是一连串相互联系的空间。而何以为空间呢?空间的概念到底是什么?著名建筑学者冯纪忠教授在讲课中提出过———建筑是空间,并生动的拿茶壶作比较,壶身是大空间,壶嘴是小空间。空间一词用于建筑是近百年的事情,后来对城市进行设计,空间便移植入城市中,成为城市空间……一直以来,建筑物被西方人看作实体,被看作塑造的主体,建筑师们如同雕塑雕像一样极力刻画着建筑物本身。上世纪末,建筑界发生了一场革命,人们看见了原先看不见的“空间”,建筑师们先前的理念殿堂轰然倒塌了,似乎一切都“黑白颠倒”过来。中国人一直以来就不曾把建筑单体当作主体来刻画。中国建筑工匠的注意力一直在建筑群体上,李允铢曾在《华夏意匠》中讲到:“中国的建筑是在平面上展开的”,中国建筑工匠考虑的是建筑与建筑之间的“院落”。中国古代建筑,以“院”为中心组织单座建筑,“院”被称为一个基本的组织单元,若干院落组成建筑群,所谓“无院不成群”,而院与院的空间感受是绝不相同的,从而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建筑空间效果。西方建筑师则更多的注重了建筑物单体本身,很大精力花在建筑单体的形体塑造上。因此,西方建筑的形体要比中国古代建筑形体复杂得多。另一方面,在城市空间设计上,中国是城市较早的,中国很早就把注意力集中在建筑与建筑之间上了。西方建筑师这样教授我们什么是空间:这是一种图底关系。把房子当作实体,周围环境作底,我们只看得见房子;如果把房子当作底,房子周围的形状就出现了,这便是空间。

二、生态环境艺术

建筑设计中除了建筑本身优美动人的造型外,其配套设施也是衡量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保持城市生态平衡、改善城市面貌方面,具有其他设施不可替代的功效。是我们创造生态环境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托条件。只有搞好城市绿化,创造优美、清新、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才能更好的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目前全球环保人士呼吁保护好我们的家园,地球是我们唯一家。作为设计师尤其是建筑设计师,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创造宜人的生活空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三、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的关系

建筑仅仅是环境的一个部分,建筑美从整体上说是服从于周围环境的。“建筑”作为稳定的不可移动的具体形象,总是要借助于周围环境恰当而和谐的布局才能获得完美的造型表现。绿色植物的季节性变化和易修剪的特点使其在营造建筑外部空间环境 独特的地域景观建筑的外部空间环境不仅同建筑形象有关,而且同建筑室外绿化景观密切相关,空间环境的特定性是建筑不同于其他艺术门类的重要特征。生长环境和民族文化喜好的不同使各地域的自然植物景观呈现出巨大的差异,而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结合,不仅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且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景观。虽然现代资讯共享带来人们生活方式、审美取向的日渐趋同,使建筑风格的同化现象不可避免,但迥异的建筑室内外绿化景观却为城市面貌带来迥然不同的人文视觉景观,这种不易消融的特点使其成为一幢建筑或一座城市最不易磨灭的印记。从城市区域规划出发设想建筑与大环境的结合:建筑的整体轮廓上,与周围的现有建筑呼应,立面上虚实对比、色彩处理与环境格调相协调,流线上,符合环境的肌理;从人的感觉出发想象建筑局部小环境的处理:通过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感受塑造空间,“环境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包括人工干预下形成的第二自然)力量(物质和能量)或作用的总和。”环境问题是一个复合而复杂的问题,环境问题的可变性也就决定了“环境问题实质是发展问题”马克思� 人类的建筑活动作为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一种创造性劳动,毫无疑问具有明显的实用功利目的,但同时又必须兼具审美意识和精神情趣。而地面绿色植物系统作为功能最复杂、结构最庞大的生态系统之一。一直同建筑有着最为广泛的联系。

四、节能生态型建筑的塑造

“生态建筑”不仅仅是指绿色植物的应用,单纯的颜色改变,更为重要的是环保材料的应用、环保的施工。在各种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为了我们能有个健康的生活环境,设计师义不容辞。建筑是能源消耗的主要领域,人类对于建筑的需求经历了从遮掩一舒适一健康一绿色这样一个发展过程。第一个阶段是低能耗甚至零能耗阶段,第二、三阶段是高能耗阶段,第四阶段即现在所讲的生态建筑是高能量效率、大量利用可再生资源,突出强调能源节约和建筑材料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避免和减少建筑过程中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损害。目前中国建筑业物质消耗占全部物质消耗总量的15%左右,建筑能耗约占全部能耗的28%,建材生产,建筑活动造成的污染约占全部污染的34%。因此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推进建筑节能,对于解决中国能源问题,改善环境有着重要意义。同时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住房需求的增加,中国建筑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预计2020年全国房屋建筑面积达690亿m2,推进建筑节能的任务将是十分艰巨的。我国生态建筑的发展,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绿色平衡理念,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与科技的和谐统一,实现建筑的选址规划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节能措施总和有效、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功能灵活多样的目标。

建筑环艺设计 篇3

关键词 环境设计 理论研究 实践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环境艺术又称为环境设计,它借助于多学科的理论,以艺术设计为根本,进行理论分析和专业设计。艺术设计的目的是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前提下,遵从提高环境质量,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提高感官,视觉享受,可持续化,以满足人们的各� 针对人们对生产生活环境的需求和生活状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生产生活环境进行科学,专业,艺术的规划与设计,最终创造一个生态良好,可持续的人居环境。

1环境艺术的概念

按照空间来界定的话,环艺设计分为内部环艺设计和外部环艺设计。其中内部环艺设计主要以室内的家具,空间,主题为要素进行设计,而外部环艺设计主要以建筑,环境,生态等要素进行设计和规划。我国的环境艺术现状如下:

传承与发展:环艺设计从侧面反映了社会的精神状态和文化素养。环艺设计既要对历史文化传承和延续,又要与时俱进,满足当代社会的行为模式和审美观。

动态与可持续:环艺设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会随着人们对艺术追求,欣赏风格的改变而改变。因此,环艺设计者在进行创作与设计时要考虑到可持续性,循环性,可变性。协调社会、人工、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秉持动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环艺设计涵盖的内容

环艺面向了心理学,建筑学,社会学,行为学,文化历史等多个领域,是跨越多个学科的系统工程。环艺设计原理包含的内容大致如下:

2.1景观与环境

美好的环境设计不仅能够给人带来视觉的享受,同时也直接反映了一座城市的类型特点,结构形式,经济状况,以及文化特征。环境艺术往往指的是环境与艺术的结合,主要通过园林,街道,雕塑,绿化,广场等元素互相联系,将这些元素优化组合起来从而整体展现出一个城市的景观之美。

2.2人居环境

人们随着环境的改变,不断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在与环境融合的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逐渐形成了与自然的共生关系和互动关系,然后创建出自己的领域。使用环境资源来改造和加工自己的居住环境,最终创建出了居住空间和人居环境。

2.3建筑设计

建筑空间展现了一座城市的物质形态,是一座城市最为直接的表现。一座城市的建筑设计,有旧的更替,也有新规划的诞生。因此,建筑文化和建筑设计需要扬优弃弊,需要优化的设计和组建,展现设计之美。

3制约环艺设计理论理论研究的因素

3.1研究的区域性和主观性

目前,环艺设计分为两个派系:绘画派和制图派。虽然两个派系的理论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自成一体,但研究成果并没有得到很好学习与交流。由于这两个派系是由美术设计和建筑设计不同专业的人员参与的,其研究方向不尽相同。并且因其区域性和主观性的差异,在知识传播与交流上也存在一定的障碍。

3.2教学体系不完善

随着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人们对环境艺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环艺设计人才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虽然开设环艺相关专业的高校和培训机构随之增多,但不乏是为了抢占就业市场而开设的新专业,教学力量和师资设备相对欠缺。

3.3创新意识不够

盲目地追求现代化或者西方化,违背了科学,环保,循环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会对环境造成过大的压力,造成资源的浪费,削弱城市特色。环艺设计定位不够准确,盲目跟从,只求发展不求长远使得环艺设计很难得到创新。

4新形势下环艺发展的思路

4.1加强专业理论建设

基本的环艺设计理论知识主要有:艺术设计概论,中外美术史,工艺美术史,人体工程学以及环境行为心理学等等。我国的环艺设计在理论建设上起步较晚,发展相对薄弱。因此,专业学会要积极关注环艺设计的发展,增强支持力度,鼓励不同设计专业的学生展开深入研究。专业学会要起到统筹指导的作用,规范制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投入师资力量建设。逐步建立成熟的理论基础,不断完善学科框架。

4.2教学改革新思路

环艺设计跨越多个学科领域,涉及到文化,历史,宗教,民俗,政治,同时还有多种设计方法,内容和表现形式,单一的思维模式面对复杂的审美需求显得力不从心。环艺设计者不仅要求有严密的抽象思维,还要有丰富的形象思维。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可以以训练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为切入点,广泛开设课程,让学生从不同的知识和艺术领域获取知识,开拓创造力。

4.3注重创新与实践

创造性是对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与统一。创新就是在学习了现有的知识与技术后,突破常规,创造出新的事物。然而不是任何新的事物都可以称之为创新,创新不仅仅是有所改变,改变必须是对现有的优化。在教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注重细节,避免采用标准化的尺度去评判学生的成果。

理论源于实践,实践检验理论,实践与理论互为依托。艺术设计流于理论的话,只是纸上谈兵。环艺设计最终会以实体的形式展现出来,唯有在实践中不断验证,理论才能得以完善和发展,然后更有效地指导实践,从而避免理论研究中的盲区。

5总结

从城市建设,园林艺术,室内设计到人生活所处的所有空间,都有环艺设计的踪影。环境艺术将艺术融入到生活中,有利于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关注和发展环艺设计作为一项社会事业,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时代背景下,环艺设计教育同样也要顺应社会发展需求,加强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 杜异。环境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系统的基本理念[J].装饰,2005(11):10.

[2] 张绮曼。当代中国环境艺术设计现状与发展[J].科学中国人,1998(z1):39.

[3] 杨文会。环境艺术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4] 杨静编。建筑材料与人居环境[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建筑环艺设计范文 篇4

关键词:建筑设计;环境艺术;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生态建筑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2306-1499(2014)07-0165-01

1. 建筑设计概述

建筑设计是一门极其复杂的设计工作,在建筑设计工作中必须要对环境、气候、地形、地势、人文、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同时建筑设计还涉及到给排水、电气、消防、煤气、供暖、声学、光学、园林绿化等多方面知识。这就要求建筑设计师们在设计工作开展之前,必须要进行充分的准备,收集与建筑设计相关的资料,分析建筑功能等。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设计工作与建筑施工的界限越来越明显。在古代,建筑设计工作一般都是建筑施工团队承担,施工团队根据主人的需求,然后结合自身的建设经验,增加一些创新,完成建筑的设计和建造。时至今日,建筑设计工作越来越受到建筑行业的重视,建筑设计工作也由专门的设计单位承担,建筑设计的质量也越来越高。

在建筑设计中,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最难处理的问题,也是一直困扰着建筑设计师的难题。如何做到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这是建筑设计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建筑设计是解决建筑室内空间的使用以及美观的要求,同时在建筑的外部形态上体现出一定的风格特征,使建筑物与周围的环境协调发展。

2. 建筑设计中的生态环境艺术

建筑设计工作除了要设计出建筑物本身的优美形态以外,还要确保所设计的配套设施、生态绿地系统能够保持城市生态环境的平衡,改善城市的面貌,使城市变得更加美丽。其中,绿化设计是建筑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只有做好绿化设计的工作,才能创造出舒适、优美、健康的居住环境,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才能保护好城市的生态。同时,在确保建筑具有环保性能的基础上,还要设计出建筑的艺术美,将环保与艺术结合起来。由此可见,建筑设计中的生态环境艺术是建筑设计师必须要仔细考虑的问题,建筑设计师在设计建筑作品的过程中必须要牢固树立起保护城市环境的观念。

3. 环境保护观念下的建筑设计思路

3.1 保护自然和利用自然

建筑活动是人类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在建筑活动的过程中会消耗很多物质和能量,会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在建筑活动中,没有保护好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就会导致自然环境的恶化,进而影响到人类的生活。因此,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设计思路必须要从保护自然环境,改善环境质量,合理利用资源等层面出发,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保护好自然环境。

3.2 利用可再生资源

建筑物的整个寿命过程都在消耗着自然资源,然而自然资源存在着循环性和有限性的特点。有些资源是可再生资源,比如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等,但是更多的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少一点,比如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等。建筑设计师在充分考虑建筑作品与环境关系的基础上,还要合理设计建筑物在寿命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以此降低建筑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压力和影响。

3.3 生态建筑的设计理念

生态建筑的设计理念,强调的是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强调建筑与环境的有机结合。人类在创建居住小环境的同时,必须要处理好自然要素与建筑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必须要将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系统放在设计工作的首位。生态建筑对科学技术的要求很高,是一项综合性特别强的系统工程,要求最大限度的回归自然。不论在使用何种建筑技术,都必须达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

4. 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的关系

建筑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理应顺从自然环境的发展规律。建筑物的不可移动性决定了它必须要在服从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布局,才能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绿化是营造建筑外部空间环境必不可少的工作,绿化工作所使用的绿色植物具有鲜明的季节性变化特点,能够增加建筑外部空间的美感。同时,绿色植物容易修剪,可以营造出绿化空间的不同形象。自然植物不同的生长环境,以及民族文化喜好的差异,使得不同地区的自然植物景观呈现出很大的差异。建筑与周边环境的结合情况,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与否的表现。优秀的建筑物不仅能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同时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景观。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简单,这使得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取向渐趋同化。建筑风格也是如此,很多城市建筑物的风格雷同,显得毫无新鲜感。建筑作为城市形象的主要组成部分,不同风格的建筑物能够造就城市独特的艺术形象。从美学角度来讲,在营造建筑艺术性的时候,必须要对周边环境进行深度剖析,使建筑融于周边环境,用周边环境衬托出建筑的艺术美。建筑设计工作会受到城市的规划布局以及周边建筑物的影响。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建筑设计师设计新建筑的整体轮廓时,必须要做到与已有建筑相呼应,色彩处理要与环境的格调相协调。在建筑的外观上,给人的感觉要舒适,降低建筑对人们的压迫感。

建筑环艺设计范文 篇5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设计;分析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城市、乡镇高楼林立,建筑物成为时展的标志之一。因此,建筑物不能像以前那样只要立在那里就行,而是需要添加环境艺术以满足人们的感官需求,将环境艺术和建筑艺术相结合是时展的需要。

一、建筑设计

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人和环境是不可分割的。人和环境决定了建筑的形式,这就是所说的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是对建筑空间的一种设计,可以解决室内空间的使用和美观的问题,而且在外部形体上,要求建筑在具有特殊风格的前提下与周围环境相融合。著名建筑学家冯纪忠教授曾经提出“建筑是空间”,同时以茶壶作为例子,说茶壶的壶身是大空间,而壶嘴是小空间。“空间”一词在建筑中的应用不过百年而已,在进行设计时,“空间”被应用于城市,从而形成城市空间。中国从古至今就不曾把单个建筑当作主体来设计。中国古代工匠一直关注建筑群体,以“院”为基本的组织单元,院为单座建筑,这些院落组成了建筑群,正所谓“无院不成群”,并且不同的院给人的空间感受是不同的,因而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建筑空间效果。但是中国古代的建筑形体往往比西方建筑形体简单。

二、环境艺术设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艺术设计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环境艺术设计综合性很强,环境艺术的空间规划和艺术构造是综合的计划。其中涵盖了环境与设施的计划、造型与构造的计划、空间与装饰的计划和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计划等,它的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环境艺术相对于建筑艺术来说规划得更为广泛,它赋予环境一种独特的感情,让其为人们服务。人与自然是相互辉映的,环境因为人的存在而朝气蓬勃,人依附于环境,若是没有环境,人无法正常生存,因此,要维护好人与环境的关系。衡量一座建筑的标准不仅要看其是否具有优美的外形,还需要看其是否具备配套设施和环保的功能。绿地在城市的基础设施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净化空气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搞好绿化才能更好地保障人们的生活环境。环境艺术设计是新名词,“二战”之后在西方国家逐渐被重视,是在20世纪工业与商品经济高度腾飞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是经济、科学、艺术三者结合的产物。环境艺术设计可以将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相统一,最好的体现就是在建筑设计中。

三、环境艺术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环境是大范畴,建筑树立于环境中,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设计师要让建筑与周围环境相融合,既体现环境美又体现建筑的特点,从而产生美感。建筑可以体现一个城市的整体形象,不同的建筑和迥异的环境共同构成了城市特有的艺术形象。建筑是不可移动的,环境是难以改变的,因此,只能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呼应,而不能让建筑与环境相背离。建筑与环境布局和谐才可以最大限度地产生美感。季节性的变化使绿色植物在建筑的外部空间环境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之一。环境有独特的地域性,所以建筑的形象不仅与地域景观、建筑的外部空间环境有关,还与建筑之外的绿色景观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建筑与环境的结合不但突出了人与自然的协调,而且更加体现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景观。虽然现代的信息传播比较快,人们的审美和生活方式往往大同小异,建筑物的风格也往往趋同,但是,由于周围环境的不同,建筑给人们带来的视觉感受也不相同。建筑是环境艺术设计的体现和主要载体,而对于环境来讲,建筑主要是融环境之中。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十分密切,两者不可分割。环境艺术设计与建筑设计有着不同的分工,两者缺一不可,只有将两者统一,才能展现出完美的设计作品。

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追求也有所改变,过去更多地追求温饱,现在则更多地追求品质,生活水平越高,追求的层次也越高。对于建筑来说也是如此,过去是“追求房子有顶”,现在“追求楼前屋后有景”。所以在这一要求基础之上,设计师在设计建筑的同时融入了艺术,这使我国建筑水平不断提高。随着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环境艺术设计会更深层次地体现在建筑设计当中,对我国的环保建筑的发展起到相当大的推动作用。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建筑设计中,要合理安排一切,包括合理选址和有效利用自然资源等,在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上,充分满足人类的精神生活,这需要使建筑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统一。

参考文献:

[1]程珊。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相关性分析。工业设计,2016(1).

[2]徐敏利。浅谈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门窗,2013(2).

[3]冯涛。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吉祥文化及其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建筑环境设计案例 篇6

关键字: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关系

建筑是组成城市的重要因素,也是城市的主要象征,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掀起了大兴土木的热潮,一大批各种类型的建筑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争奇艳,使城市的景观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城市得到了长足发展。同时使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显得尤其重要。三者之间关系处理的好坏对城市的形象有着很大的影响。

1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城市规划设计是一门正逐步完善和发展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在实践中安排城市发展规划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相对关联的实用性学科,它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它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面和线问题。建筑设计是在城市规划的前提下,根据建设任务要求和工程技术条件进行全面设想,并根据其功能具体确定建筑物的空间组合形式和详细尺寸,构造及材料做法。它也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点和面问题。同时城市规划设计主要是通过建筑设计、景观设计来实现的。城市规划管理是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通过政府行为来对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进行监督、管理,并对二者之间发生的矛盾加以协调解决。

2正确处理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2.1科学对待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是一种设计社会空间和物质空间健康发展进程的社会实践。因此城市规划设计应该包括从策划到维护的所有内容。在城市规划设计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类型。根据阿普尔压德(D·APPLeYard)的观点,城市规划设计内容日趋综合,方法包容性更强,从单纯注重形态的设计发展到综合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不但要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区,交通流线,而且还要注重建筑物的体量、尺度、比例、色彩、造型、材料、空间等。必须强调“城市规划设计最基本的特征是将不同的物体(包括建筑物)进行联合,使 一个城市建设的好坏与城市规划设计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关� 在我国一般一个城市规划设计经批准后,要执行十年以上,在批准城市规划设计时一定要采取科学认真的态度。

2.2建筑设计服从城市规划设计

美国城市规划师伊·沙里宁曾经说过:“通常做设计是要把它置于一栋房子中;将一栋房子置于周围的环境中;将周围的环境置于一个城市规划中。建筑师在设计单体或群体建筑时,必须考虑建筑的大环境和开发地盘红线内的小环境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设计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建筑创作繁荣的同时,也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在快速发展中,建筑师在建筑创作时对人文的关注、对环境的关注显然不够。一味追求“新、奇、特”而不考虑建筑物所处的环境。例如北京的长安街,虽然每栋建筑单体都采用了中国最好的设计院和最优秀的建筑师的作品,而且在建筑造价上也毫不吝啬,就其艺术价值本身而言,仍然是业界人士批判的焦点。究其原因,主要不在于建筑本身造型,而在于对周围环境的忽视,以及强烈的个体表现欲所造成的整体不和谐。再例如希腊的爱琴海上有一座叫伊特拉的小岛,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游客,尤其是摄影家和画家,被称为“艺术家之岛”。整座岛上布满了十分简单的希腊式的民居,连警察局、医院、饭店都化整为零,成为民居式建筑尺度。几百年来,岛上的居民始终恪守一个规则:所有建筑均不超过三层,所有外墙均为白色。这种热爱自然、相互协调的观点,已经形成了一种设计理念。可见,在城市规划设计的指导下,注重周围环境的协调,即使是最简单的建筑设计也能取得好的效果。

2.3建立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制度

建筑环境设计案例 篇7

关键词:教学建筑;空间和形态;环境要素

中图分类号:TU2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8)07-0119-03

处在高校校园整体环境中的教学建筑,其设计无一例外受到不同环境要素的影响。环境要素是多样的,如广场空间要素,轴线空间要素,道路空间要素,相邻建筑空间要素,景观空间要素等。在设计过程中,对建筑空间和形态的影响有的表现为单一的环境要素,更多的则表现为多个的环境要素的共同作用。

1 广场空间要素

以广西大学综合教学大楼为例。综合教学大楼位于广西大学东校园(原广西农业大学)的教学区中心――哺育广场的西侧,共6层,建筑面积10600m2,可同时容纳师生5960人。(图1)。

根据环境分析的结果,笔者构思了庭院式布局和集中式布局两种形态(图2,3)。经比选,确定采用集中式布局。集中式布局在哺育广场西面构成较为完整的建筑形态界定,整体性强,空间特色鲜明,与周围建筑环境十分和谐。11个阶梯教室围合一个2层高的圆形大厅,组成相对独立的体型;普通教室设计成简洁的外廊式,两者通过宽大的楼梯和走道相连,构成形态各异,高低错落又风格统一的整体。这一概念成为最后确定的方案的基础。

圆形布置的阶梯教室是空间设计的重点。圆形大厅的45°对角上布置了4个阶梯教室,人数为150~200人,东西两端的采光不利位置布置了楼梯和卫生间,南北向则留出主要的通风采光面。方案设计时,圆形大厅一开始仅是一个概念,在深入探讨各功能的布置时,各种用房所在位置,所占弧度,大厅的半径及空间尺度等则需要细致的分析研究。在平面设计上,分析的基础是学生座位的尺寸,由此拓展可确定教室面积和人数,进而确定卫生间,楼梯间和走道的面积和宽度。最后以合理尺度的共享大厅将它们加以整合。对于300人多媒体大教室的设计,则颇费了些精力,最后决定将其“架设”在二层大厅之上,大教室南北向的墙面上作了切角以利通风采光,屋面则仍保持圆形。这样虽然不能取得采光中庭的效果,但大厅的直径已达25.6m,净高达8.4m,南北两面的采光也基本充足,因而并不感到压抑;另一方面,建筑功能的布局更为合理,空间形态也十分完整(图4)。

500m2的圆形大厅面积是本方案空间设计的主要特色,因为它体现了现代高校教学建筑基本的交往空间和理念。过去,师生们只能在狭小的走廊或门厅里停留和交往,现在则需要为他们提供优质的空间环境。同时,良好的空间环境对师生的教学心理也有一定潜移默化的作用,与大学生活跃的思维相辅相成。大楼建成后,师生们常在大厅里举办各种活动,这里成为师生展示自我的中心平台(图5)。

普通教室的设计相对而言十分“老实”;整齐的教室柱网一字排开,可以灵活分隔成大小不等的教室;东西两端布置了卫生间和楼梯间。为避免形成黑暗而互相干扰的内廊,南面的中段设计成外廊,外廊中部设计了一座梯段宽达3.3m的主楼梯,主楼梯在三层以下用通廊与阶梯教室的圆形大厅相连,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学生课间换课的交通压力。造型上只在楼梯间的部位设计成圆弧,并未刻意改变教室的基本空间去与阶梯教室取得和谐,两者都保持了自身的特色,又在对比中构成了统一整体(图6)。

教学大楼的方案在广西大学70周年校庆上获得好评,竣工后也得到了多数师生的肯定(图7)。教学楼张驰有度,变化有致的轮廊线更为哺育广场增添了新的景观(图8)。

2 轴线与建筑空间要素的组合

以广西大学物理资环楼为例。

物理资环楼所处的环境与综合教学大楼相比有几个特点:一是处在两校园主轴线的西侧;二是与旧物理楼相连,与化工楼相对;三是室外空间相对局促。三个特点实际就是三个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即轴线与空间的关系,新旧建筑的文脉关系,建筑与外部空间的关系。方案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在总体布局上合理地分析和处理这些关系,而建筑的主入口布局则是总体布局的关键。

方案构思中,有三个入口的做法:即正东,正南和东南。正东的入口与广场的关系较好,但与校园主轴线和化工楼的关系较为生硬;正南的入口面对化工楼宽大的背面,显得较为压抑;东南的入口与校园主轴线和主入口的空间关系较为合谐,与旧物理楼和化工楼也形成了呼应;入口在立面形态上对新旧两楼既是平衡点,又是连接点,从构图上看也是新的统一体的控制点(图9)。

建筑根据功能的要求设计成围合的外廊式,南面和西面用房为资环系,东西和北面为物理系,在空间设计上考虑了三个重要节点。一是主入口:二是内庭;三是西面敞廊。主入口及门厅为两层高的开放式,入口上部利用大柱网设计了2个阶梯报告厅。(施工中甲� 西侧的敞廊缓和了内庭的封闭感,与门厅形成对流的关系,有很好的导风作用,还可以远眺周围的湖光(图10,11)。

方案对新旧物理楼的关系也作了较好的处理,取消了旧物理楼原有的较为呆板的竖向分格,强化了原有入口,在建筑色彩和细部上作了统一设计,新旧建筑浑然一体,既保持了原有的建筑环境特色,又有了新的突破(图12)。在室外广场完成以后,新物理楼脱颖而出,成为校园主轴线有机的组成部分。这与最初的总体构思极为吻合(图13)。

3 广场、轴线、道路与景观空间要素的组合

以桂林工学院教学楼为例。

桂林工学院教学楼位于学校主轴线一侧,南面为中心广场,北面为桂林市的风景点――屏风山,校园主轴线以校门为起点,以拟建图书馆为终点,原有的道路系统与建筑空间关系松散。

方案设计充分考虑了中心广场,校园主轴线,相邻道路以及屏风山景观对建筑的影响,采用了不对称的建筑布局。建筑主入口台阶内收作为人流集散的缓冲过度,主入口大厅是一个四层高的有盖顶的共享空间,它是整个建筑的核心空间,�

建筑南立面的西侧延续了原有教学楼严谨稳重的柱廊形式,东侧以弧线造型作为对比,中部的楼梯面适当拔高作为制高点,打破建筑平直的天际线,赋予建筑鲜明的个性。(图14~17)

建筑环艺设计范文 篇8

关键词: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艺术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analyses the architecture design of the meaning of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design and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create the symbiosis between the environment art.

Keywords: design; Architecture design; Environmental art

引言

建筑设计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每一个优秀的建筑无不包含着时代特征、人文艺术与建筑师的个人品质。随着近几年来对环保的重视,环境的设计被提到很重要的地位上来。因而,对环境进行设计成为每一个建筑师必须解决的迫切问题。环境设计的目的旨在提供生存场所的合理创意和环境的适合性,创造出一个既合乎自然发展规律,又合乎人文历史发展规律的、具有较高品质的生存空间。

1建筑设计概述

人是环境的人,环境是人的环境,形式是人和环境所需要的形式。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主宰了设计的全过程,这就是建筑设计。长久以来一直困惑大家一个问题就是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到底是人主宰环境还是环境影响了人?其实人在空间之中,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表现为刺激和效应,效应必须满足人的需要。需要反映为人在刺激后的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和活动空间状态的推移,也就是人的行为。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百制约的。建筑设计是解决室内空间的使用、美观的要求,同时在外部形体上,具有一定特性风格的前提下与周围环境、城市文脉及城市羟制性规划相协调的结果。一个全新的观念进入了建筑师的思想和他的人民生活之中。此后,建筑逐渐成为空间的,被认为是一连串相互联系的空间。而何以为空间呢?空问的概念到底是什么?著名建筑学者冯纪忠教授在讲课中提出过――建筑是空间,并生动的拿茶壶作比较。壶身是大空间,壶嘴是小空间。空间一词用于建筑是近白|年的事情,后来对城市进行设计,空间便移植入城市中,成为城市空间一直以来,建筑物被西方人看作实体,被看作塑造的主体,建筑师们如同雕塑雕像一样极力刻画着建筑物本身。上世纪末。建筑界发生了一场革命,人们看见了原先看不见的“空间”,建筑师们先前的理念殿堂轰然倒塌了,似乎一切都“黑白颠倒”过来。中国人一直以来就不曾把建筑单体当作主体来刻画。中国建筑工匠的注意力一直在建筑群体上,李允铢曾在《华夏意匠》中讲到:“中国的建筑是在平面卜展开的”,中国建筑工匠考虑的是建筑与建筑之问的“院落”。中国古代建筑,以“院”为中心组织单座建筑,“院”被称为一个基本的组织单元,若干院落组成建筑群,所谓“无院不成群”,而院与院的空间感受是绝不相同的,从而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建筑空间效果。西方建筑师则更多的注重了建筑物单体本身,很大精力花在建筑单体的形体塑造上。因此。西方建筑的形体要比中国古代建筑形体复杂得多。另一方面,在城市空间设计上,中国是城市较早的,中国很早就把注意力集中在建筑与建筑之间上了。西方建筑师这样教授我们什么是空间:这是一种图底关系。把房子当作实体.周围环境作底,我们只看得见房子;如果把房子当作底,房子周围的形状就出现了,这便是空间。

2环境艺术设计的含义

随着经济的进步,人们已经不满足与简简单单的建筑的设计方面,而是,周围的环境与其环境艺术设计。“环境艺术”是一个大的范畴,综合性很强,是指环境艺术工程的空间规划,艺术构造方案的综合计划,其中包括了环境与设施计划、空间与装饰计划、造型与构造计划、材料与色彩计划、采光与布光计划、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计划等,其表现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环境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这是一种爱管闲事的艺术,无所不包的艺术,早已被传统所瞩目的艺术,环境艺术的实践与影响环境的能力,赋予环境视觉上秩序的能力,以及提高、装饰人存在领域的能力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环境艺术设计作为新兴的学科,是二战后在欧美逐渐受到重视的,它是二十世纪工业与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中,科学、经济和艺术结合的产物。它一步到位地把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作为有机的整体统一起来。建筑是主要载体和体现者。对环境而言,建筑侧重处理自身与第一环境的关系。(切不可理解为艺术只是建筑完成后的添加和补缀)这一特性决定了建筑师和艺术家各自的分工,也暴露了各自的才智缺憾。只有把建筑师侧重的功能和艺术家侧重的审美完整地、有机地统一起来,环境艺术才能成功。新一代的环境艺术人才,应具有综合才智,避免建筑师多注重单体,规划师不顾及细节,艺术家漠视实用与技术的通病。“景”与“情”的统一。景是指自然景观的选择和人文景观的营造,使环境融入风物,成为民族传统的缩影或现代文明的集锦。鉴于环境艺术的巨大体量,包涵的丰富信息,存在时限的相对长久性,它不啻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最直观的表征。在环境艺术的设计与创造中,设计师们总会不失时机地输人情感.体现人情味,把创造环境上升至创造意境,追求环境中的情调,烘托民族的风格,也体现设计者的个性。人与自然的和谐融处,是环境设计的主旨。一切建筑又都是以使人与自然相对分离和隔绝来保护人,避免人“风餐露宿”、“星月披肩”的。但凡人造环境,都意味着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和破坏。环境艺术正是要在这种改善与破坏中,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人为主、物以人用”。建筑造址更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型、色、声、光、气的处理均为使人愉悦;道路、楼梯、门窗要方便人的出入。家具、商场、车库、垃圾站等配套设施,也得考虑人的行为习惯。

3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

建筑设计只是一方面,只有将建筑设计和环境艺术进行一起设计,才会满足人们的需求,随着,经济的进步人们已经不满足与简简单单的建筑的设计方面,而是,周围的环境与其环境艺术设计。简单来说,也就是生态环境艺术,在建筑设计中除了建筑本身优美动人的造型外,其配套设施也是衡量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保持城市生态平衡、改善城市面貌方面,具有其他设施不可替代的功效。

生态地理环境是由生物群落及其相关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的功能系统。在特定的生态系统演变过程中,当其发展到一定稳定阶段时,从而保持了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平衡。是创造生态环境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托条件。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作为走在社会前沿的建筑业,对生态环境的创造更是有着不容忽视作用。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而建筑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一个有着高贵灵魂的城市,必然有高贵的建筑。在建筑设计中,其实建筑仅仅是环境的一个部分,建筑美从整体上说是服从于周围环境的。“建筑”作为稳定的不可移动的具体形象,总是要借助于周围环境恰当而和谐的布局才能获得完美的造型表现。绿色植物的季节性变化和易修剪的特点使其在营造建筑外部空间环境

独特的地域景观建筑的外部空间环境不仅同建筑形象有关,而且同建筑室外绿化景观密切相关,空间环境的特定性是建筑不同于其他艺术门类的重要特征。生长环境和民族文化喜好的不同使各地域的自然植物景观呈现出巨大的差异,而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结合,不仅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且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景观。美可以是唯一目的或主要目的,而建筑却必须和实用联系在一起。建筑的实用性特点,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即是说,建筑物对人类生活的功能好坏,往往决定着人们观感的美与丑,因而建筑的审美意义,有赖于实用意义,虽然现代资讯共享带来人们生活方式、审美取向的日渐趋同,使建筑风格的同化现象不可避免,但迥异的建筑室内外绿化景观却为城市面貌带来迥然不同的人文视觉景观,这种不易消融的特点使其成为一幢建筑或一座城市最不易磨灭的印记。

结束语

环境艺术设计的意识民众性,是针对公共环境设计提出的,尤其是针对中国目前的设计现状,有多少个公共空间的环境艺术是公众真正参与的结果。大部分的环境艺术设计仍旧是个别人的喜好或领导意志的结果,这些设计空间往往脱离了它的最广大的所有者。我们必须意识到。公共环境的存在,是为大多数人服务的。在这里,大众是我们设计师的服务对象,无论是室内环境中,还是在室外环境中,应力求与环境的最广大的所有者沟通,并为之服务。

参考文献:

[1]白吉,力倪,海涛。浅谈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J].民营科技,2011(04).

[2]陈红锋。浅谈21世纪建筑设计发展方向及意义[J].科技资讯,2008(05).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