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和做课文原文(优秀9篇)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该页是美丽的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和做课文原文(优秀9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说和做课文范文 篇1

摘 要:

1.引言:语文课外活动的重要性。

2.语文课外活动的内容形式和语文能力的内涵。

3.如何指导学生从课外活动培养语文能力。

4.从课外活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要注意的问题。

5.结语。

正 文: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和新教材中指出,语文教学要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语文教学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光靠课堂的学习是不够的。课本的知识或教师传授的东西,只不过是知识海洋中的一滴水,大量的知识和各种能力需要学生在课堂之外去学习和培养,特别是在强调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今天,课外活动越来越体现出它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首先明确两个问题:一是语文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有哪些;一是语文能力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语文课外活动,指学生在课堂以外的各种活动的总和,这是从广义上讲的(因为即使是数理化音体美等都与语文活动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从狭义上讲,是指与语文知识的学习和各种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紧密关系的活动。这里谈的是后者。

语文课外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可以说不胜枚举,如办墙报、手抄报,写字(书法)比赛、作文竞赛,朗诵、演讲、辩论,阅读和写读书笔记,听新闻、报告或演讲,社会调查,艺术欣赏,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和运用等等,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语文课外活动的内容还会不断的丰富,这就为发展学生的不同爱好、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全的人格提供了大好园地。

语文能力又包括哪些内容呢?它的范围当然相当广泛,也可以是无所不包的。简而言之,就是听、说、读、写、思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语文教师该如何从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下面就分别从听、说、读、写、思和创新上来谈。

一、从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课外活动的听,一般有听广播电视、听故事、听报告、听讲演等等,总的说,就是听别人讲话。要听懂对方说话的内容含义和辨别其表达形式,做出恰当的反应。听是口语交际中的基本环节,要做到耐心专注,领会意图,抓住中心和要点。教师可安排学生在课外听一些新闻、故事,能够听懂而且能够明确别人说话的中心思想。

二、从课外活动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说的能力包括与人交流思想、朗读背诵、演讲、辩论等。说,要态度自然,尊重对方,注意对象和场合;准确、流利的讲普通话,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心情,努力使对方理解,进而说服、感动对方;听还要做到语言简洁、生动。说要与听结合起来,互相配合,协调发展。教师可引导学生先模仿,再实践。模仿教师、电视台播音员等,多看新闻、演讲会、辩论会,多做朗读、背诵训练,从片断练习开始,不断提高说的能力。

三、从课外活动培养学生读的能力。

读,就是阅读。读的能力对学生的要求是:用一定的速度阅读文章,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整体感知文章,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在阅读中加强对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理解;欣赏文学作品,感受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熟练使用工具书,学会利用多种媒体。教师应特别指导学生掌握读书看报的方法和习惯,提高阅读效率,扩大阅读面。另外,还要教会学生有选择的读,不要让坏东西侵蚀了学生幼稚的心灵。

教师安排课外活动时,可以把读与写结合起来,如做摘抄、写读书笔记、写读后感等。

读,还可以上升到对事物的感悟。如对书画作品的读,对山水风景的读,对人品的读等等,这是高一层次的读,是对人或事物的精神、品质的理解、感悟。

四、从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写的能力。

一是指写字的能力;二是指写作的能力。写字上要培养正确、规范、美观写字的习惯,并上升为硬笔书法。课外活动中,可开办课外书法兴趣班(或兴趣小组),从毛笔字抓起。初中生在写字训练上与小学脱了节,应重视写字训练,利用课外进行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写作上,可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种征文、作文比赛,还可向各级报刊投稿,教师做好辅导,使学生加强对各种文体文章的写作,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养成勤动笔多、修改的习惯。

五、从课外活动培养学生思的能力。

通过课外活动对学生的指导和训练,不断提高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能够解决问题,用思想去指导自己的语言和行动,不断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听、说、读、写和思是互为促进的。如办墙报,除了写的能力外,还需要对版面进行布局、装饰等,这些都需要与思相配合作周到的打算,用思指导写。

六、从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进步发展的灵魂。听、说、读、写、思等都应做到创新,用创新去发展,去提高;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能力,是一种最高级的能力。学生时代是最具有创新精神的阶段,他们敢放开的想、大胆的实践,不怕犯错误。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一优势,充分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不一定就是发明创造,只要是比以前好的东西、进步的东西、好的方法等,就是创新,对这些教师都要鼓励,从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挖掘他们的潜力。

从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是简单的事,需要语文教师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和付出巨大的努力。我觉得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一、处理好听、说、读、写、思几方面的关系:

学生的能力是一个综合的东西,几方面的能力需全面的发展,不能偏费哪一项;当然,根据兴趣和爱好可在某些方面多花些时间和精力,但千万不能放掉任何一项。

二、处理好校内与校外的关系:

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学校、家庭、社会联结起来,把语文活动的范围扩大延伸到家庭和社会,使学生全方位吸收、运用,提高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用学校课堂教学指导课外活动,用课外活动促进课堂教学。

三、符合实际,确定内容:

教师要根据学校的条件和学生的实际(如兴趣爱好等),每学期确定几个主要内容,不求全面,着重培养学生的习惯。这样,几年下来,学生在听、说、读、写、思等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四、持之以恒,讲究方法:

任何事都贵在坚持,不可半途而废,遇到问题和困难要及时解决。教师首先要做到这样,也要教育学生这样做。

再有,要注意学生的吸收能力等,循序渐进,不一蹴而就。方法要灵活多变,主要是要符合学生的性别、性格、感等特点。

五、跟踪管理,及时总结:

对学生课外活动的指导,教师要跟踪指导,及时正确的了解学生课外活动的情况,做好记录。学期末对指导学生进行课外活动的情况进行总结,得出经验教训,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的指导帮助学生,促进学生的顺利发展。

说和做课文 篇2

同学们,当你们走进十二小的大门,是不是发现和上幼儿园的你们不一样了,不仅个子长高了,而且学校里的要求也和幼儿园不一样了。为什么呢?因为你们是小学生了,是大兴区第十二小学健康、文明的一年级小学生了。

说到文明,有的同学会问:“文明是什么?”老师告诉你们:其实,文明很简单,它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当你有困难时同学对你的热情帮助,是平时与人相处时的亲切,是见到亲人时一句真诚的问候,是不小心撞到别人时的一句“对不起”,是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举手之劳……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上课,比如语文课、数学课、英语课、美术课、体育课等等,你们知道吗?好好上课也是讲文明、懂礼仪的表现。今天,我要和各位同学说一说关于“上课礼仪”的要求。

首先,说一说上课前的礼仪

第一,要上课了,我们该怎么做呢?同学们应该在上课前一分钟进入教室,准备好上课用的书本、文具等,书本统一放在桌面的左上角,端正地做好等待老师的到来,这不仅是文明的表现,更是对老师的尊敬。

第二,上课铃响了,我们该怎么做呢?我们的上课铃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世界名曲《致爱丽丝》中的一段——是优美舒缓的音乐,第二部分是一段节奏紧张的上课铃声,当第一段优美的音乐响起时,同学们要认真聆听、欣赏音乐,安静下来,当第二段上课铃声响起时,同学们要端端正正坐好,左臂在下,右臂在上平放桌面,双脚自然叉开与肩同宽(或并拢),抬头挺胸身体坐直,安静等待老师上课。不能下座位,不能说话,也不能乱动了,因为,不光你一个人,你的同学、你的老师都要准备上课了。认真坐好既是尊重老师,也是尊重整个集体的表现。

接下来,说一说上课的礼仪。

第一,上课专心听讲就是讲文明、懂礼仪的表现。同学们,什么是专心听讲呢?今天老师告诉你们:专心听讲就是要做到眼睛看着老师,耳朵听老师和同学说话,然后头脑里思考着问题的答案,不随便说话和下座位,要做到像你们看电视和看书的时候那样。如果上课时你能做到专心听讲,那你就是一个文明的小学生。

第二,举手发言就是讲文明、懂礼仪的表现。同学们,举手发言应该怎样做呢?今天老师也告诉你们:当老师提问时,如果你想回答,首先要举手,要在老师点到自己的名字时,才能站起来回答。而不能坐在座位上,想说就说,举手发言才能让老师和同学们听清楚自己说的内容,不随便说话才能听清楚老师和同学说了什么。所以,如果上课时你能做到举手发言,那你就是一个值得老师和同学们尊敬的人。

说和做课文 篇3

中学英语课本中的课文可以说是课本的主体,也是学生吸收英语知识的主要来源。如果这个说法能够成立,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便应围绕课文进行多种活动,尤其是听和说的话动,并通过这些活动,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运用和记住其中有用的词汇、短语和句型。 这样做有一个明显的好处。学生必须根据课文的内容来提问和回答,来复述和评论。这符合说话的实际情况和要求:叙述真实的事情和发表有根据的意见。而用单词造句等练习便缺少真实的依据,随意性很大。 另外一个好处是学生有连续说话的机会。连续说话,即使是说三、五句话,也有特别的要求,如人称和时态的一致,上下句在意思上的衔接,避免脱节和重复等等。这种练习对学生的帮助比说单句要大些。 讲课文时,多问学生问题,也就是“寓讲于问”,也许是个有效的办法。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有实践的机会,又可以发现学生的问题,使讲课有针对性。当然要选好重点,不然会感到时间不够。 下面的一些具体做法可以考虑: 朗读:学生已经听过课文录音,在堂上可以请几人朗读几段。教师评讲时,不必过多地纠正音素发音上的毛病,而应主要指出句子重音(哪些词该重读)、语调、停顿等方面的问题。学生在这几方面读得好不好,就表明他们是否真正理解句子的意思。 问答:可以由教师问学生,也可以由学生两、三人一组互相问。可以问小问题(用一句话回答的),也可以问大问题(问一段或全文的大意,回答时要说三、五句话)。 释义:由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个词或一句话的意思。这不容易,需要教师先讲明方法(如用名词解释名词,用动词解释动词,用简单的句子解释复杂的句子),并提供范例,再由学生模仿去做。多做几次,学生可以逐渐学会。 复述: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讲课文中的故事或事件,要求讲得条理清楚,能让没有看过那篇课文的人听懂。也可以用故事中一个人物的口气来复述。如课文是说明文,复述会比较困难,但也可以试试。 讨论:这可能是围绕课文进行的最后一项口语活动,由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主题、中心思想、作者意图等等发表自己的看法。每个学生只要讲一点,用几句话说完,用不着全面分析,长篇大论。比较方便的办法是先引用课文中一两句话或提到的一件事,然后谈一下自己的感想。教师可提供一些有用的说法让学生采用。 写作:教师可布置简短的笔头作业,如回答一个问题,让学生堂下做。 当然还有别的方式可用,不必一一列举。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必然会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且要利用许多课文中的词汇、短语和句型,很自然地将它们记住。 这种记词汇、句型的办法有一个好处:为了表达意思而用,通过使用来记,可能比离开上下文讲词的用法和做单句练习效果还好一些。

(北京外国语大学 丁往道 《中小学英语》1997年第7期)

说和做课文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抽”等12个生字,会写“夫”等8个字,积累课后“我会读”中“赶紧”等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3.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重点句段的语气,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难点:在读文识字、习得语言的基础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看视频,激发兴趣

1. 猜谜语:看不见,摸不着,小时红旗飘,大时树枝摇。猜一自然现象(风)。

2. 看视频(风吹柳枝摇、风车车水、狂风卷大浪、大风吹掀房顶等有关刮风的视频),谈谈有什么感受。

3. 激趣导入:这节课,老师带来一位与风有关的新朋友(板书:风娃娃),大家亲切地和他打个招呼吧!(生读课题)风娃娃长大了。风妈妈对他说:“到田野里去吧,在那里,你可以帮人们做许多事。”风娃娃究竟会帮人们做哪些事呢?让我们赶紧拿起课本读读课文吧!

【设计意图:猜谜语与看视频能够很快地调动起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帮助学生了解了风的特点,辩证地感受到风是一种自然现象,有时对人类有利,有时又会带来灾害,对领悟课文道理有一定的帮助。】

二、读课文,找感受,感知文意

1. 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标出自然段,借助生字的拼音把课文读正确,并画出生字词,在难读的地方做个记号。

(2)同桌互读:选择最难读的地方读给同桌听,互相提提意见。

(3)指名轮读:每人读一段,集中检查指导,纠正读音,指导读好停顿。

2. 找感受,练习朗读。

(1)找感受:风娃娃帮人们做了许多事,感受却是不一样的,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第四至八自然段)描写了风娃娃的感受,请找出来。

(2)练习朗读:谁能读出两段话不同的语气呢?(指导读出高兴时的上扬的语气和伤心时低沉的语气)课文里哪些自然段写了风娃娃帮人们做了好事?哪些自然段写了风娃娃做了坏事?请试着用不同的感情读读这两部分的内容。

3. 抓要点,感知文意。

(1)默读思考:风娃娃做了哪些事?谁能试着用上“吹”字来概括。

(2)交流梳理:吹转风车、吹动帆船、吹走风筝、吹跑衣服、吹折小树……

(3)整体感知:读了几遍课文,我们知道课文写了风娃娃做了两件好事,得到人们的感谢;也做了一些坏事,受到人们的责怪。

【设计意图:舍得花时间引导学生读书,在读中纠正读音,识记生字;接着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风娃娃两次不同的感受,指导读出不同的语气,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落实读的要求;而后紧扣“吹”字把握课文要点,梳理课文条理,整体感知文意。】

三、捕信息,填表格,习得用法

1. 在文本语境中,获得语用规律。

(1)导学第二自然段(吹转风车)。

①随文识字,理解语句。

齐读第1、2句,提醒多音字“转”的读音,利用课件出示风车车水的视频,直观感受到“抽”和“断断续续”在句子中的含义,并指导读出风车慢转、水流断续的情景。

引读第3至5句,随文识字:谁知道“吸”为什么是口字旁?谁来模仿风娃娃做做“吸”和“吹”的动作?谁能把风娃娃的动作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引读整段。风娃娃就是这么用力地吹着,风车一下子转得飞快,被抽上来的水奔跑着,向田里流去。引读:“秧苗……高兴极了。”

②填写表格,感受句式。

(2)自学第三自然段(吹动帆船)。

①课件出示自学要求: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结合插图说说,风娃娃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他又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②读文填表,获得语言规律。

2. 在语言操练中,丰富语用经验。

(1)师范读第五至七自然段。生思考:风娃娃来到广场上,看到了什么?又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2)生根据表格提示,练习说话。(相机理解和积累词语“摇摇摆摆”“无影无踪”“伤心”“责怪”等)

(3)拓展想象:第七自然段有一个“……”,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风娃娃还会帮助人们做什么事,你能展开想象说一说吗?

3. 在“学”“用”结合中,磨练语用技能。

分别将“吹转风车”与“吹走风筝”两个语段变序概括成像小诗一样,再让学生仿写,如:

风娃娃看见风车慢慢转,

他深吸一口气向风车吹去。

抽上来的水奔跑着,

秋苗喝足了水笑了,

风娃娃也笑了。

风娃娃看见孩子在放风筝,

他深吸一口气向风筝吹去。

风筝被吹跑了,

孩子们伤心极了,

风娃娃也伤心极了。

风娃娃看见______________,

他深吸一口气向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摇笑了,

风娃娃也笑了。

风娃娃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深吸一口气向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伤心极了,

风娃娃也伤心极了。

【设计意图:借助文本具体的言语环境,勾勒出富有规律的语用现象,在现象的多次重复中让学生获得语用规律;接着指导学生从语言运用的角度,精选并紧扣语感因素很强的地方,进行复述、模仿,进一步体会课文的用语规范,把握课文的语言逻辑感,从而获得语用经验;之后结合阅读感受,变化文本语序概况成小诗,设计写话训练,让学生优化阅读感悟,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文中的道,发展语用技能。】

四、启联想,促对话,初悟道理

1. 启发联想,角色对话。

当风娃娃做了好事,人们为了感谢他,会对他说些什么呢?当风娃娃做了坏事,人们又是怎么责备他的?(课件出示:风车转得______________ ,抽上来的水奔跑着,向田里流去。禾苗喝足了水,笑着说_______________。”船在水面上____________地行驶,纤夫们笑了,一边收起纤绳,一边高兴地说________________。”风筝被吹得______________,孩子们伤心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晒的衣服被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生气地说______________。”路边新栽的小树被________________,小树难过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联系生活,初悟道理。

(1)引读辨析:现在让我们一起读读课后“学习小伙伴”的话,说说你想对风娃娃说些什么呢?

(2)小结明理。

(3)拓展说话:风娃娃年纪也(还)很小,你能给他一些建议吗?如,在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需要他用力吹,什么时候只要他轻轻吹?

【设计意图:利用文本的两处空白,设计说话的训练:一是把自己想象成秧苗、纤夫、孩子、小树等,联想风娃娃做好事和做坏事时的情景,设置情境对话;二是以学习小伙伴的身份说说,人们为什么责怪风娃娃,你能给他一些建议吗?通过引导学生想象,进入文本营造的情境,感同身受地体验人物的内心情感。对话训练既丰富了文本的内容,又道出了文字背后的“声音”。】

五、看字形,析结构,指导写字

1. 指导观察,归类分析:“夫、表、示、号”为独体字或上下结构,写的时候注意上紧下松、重心在中;“汗、伤、吸、极”为左右结构,写的时候注意左窄右宽、注意笔画的穿插。

2.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

3. 自主评价,互相展示。

六、设练笔,促探究,延伸课堂

1. 如果有兴趣,请以“风娃娃来到校园里”为开头,写一段话。

说和做课文范文 篇5

口语交际是融“听”、“说”、“交际”三部分为一体的听说综合训练形式。它是将日常生活中的某一话题安排在特定环境(课堂)里,引导学生运用恰当、准确和规范的口头语言,选择适当的话语和方式,进行思想交流,传递信息的语言活动。它绝不是听与说的简单相加,而是基于一定的话题展开交流,或陈述事实,或抒感,或议论评析,从而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的交际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小学阶段口语交际的总目标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总目标把“倾听”放在第一位,并且在三个学段的“口语交际”教学目标中都有“听”的内容。第一学段这样阐述“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第二学段这样表述“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第三学段这样要求学生“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可见,学会“听”是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还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发挥教材优势,落实口语交际教学的各项目标,扎扎实实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笔者就语文一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谈谈落实“听”“说”训练的做法。

一、整合单元教学内容,为口语交际做好充分准备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多彩的春天”为专题,导语、识字课、课文和语文园地都体现了“春天”这一主题,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春天在哪里”。教材在课后练习中,通过学习伙伴的方式,提示学生到生活中去找春天,画春天,搜集有关春天的资料。这就为语文园地里安排的口语交际话题“春天在哪里”和“展示台”中“我会唱很多春天的歌”做了必要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在口语交际课上有话可说。因此,在进行本单元的教学时,我十分注意前后学习内容的内在联系。从学文开始,就有意渗透口语交际内容,学文后,根据练习内容提出具体要求,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在课外做好口语交际的准备。在口语交际课上,我安排了这样几个环节引导学生愉快地进行交流。

1.“歌唱春天”。将“展示台”中的“我会唱”提到口语交际的开头,激发学生的兴趣。

2.“我看到的春天”。先在小组内说说自己对春天的观察;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春天的图片、资料。然后,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春天的资料,并说明资料的出处。要求:在其他同学说的时候要认真听、仔细想,不明白的地方要在这个同学说完后再提问。

3.“我听到的春天”。自主选择学习伙伴,介绍自己听到的春天的声音,谈谈自己的感受。

4.“我画的春天”。把自己画的春天的图画在小组里展示。介绍画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画。学习伙伴可随时提问。展示之后,在小组里评一评谁画得好,讲得好。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展示、介绍。最后,全班同学一起动手,把自己描绘的春天的画贴在展示板上,课后互相参观评议。

通过这样的口语交际形式,很好地落实了口语交际课上学生倾听和表达的训练。把学语文和用语文结合起来,学生不仅交流了找春天的方法、过程和结果,还提高了欣赏春天的能力。

二、在学文中教给学生听和说的方法,为口语交际课落实“听”“说”奠基

想说、爱说是口语交际的前提,会听、会说才是教学的目的。学生想说,低年级学生由于知识储备不足,语言积累不丰富,往往不能进行有序的口语交际,说话东一句,西一句,看到啥说啥,想到哪说哪,听他人说话也抓不住要点。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就要教给学生听和说的方法。但这些方法又不能笼统地讲解,因为抽象的、理性的解释学生难以掌握。针对学生实际,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根据口语交际话题,整合单元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依据,在学文中积累口语交际的经验,为口语交际课落实“听”“说”训练做准备。使用电教等手段,创设与交际话题相类似的各种交际情境,教给学生交际的方法。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口语交际话题是“续讲故事”(把下面的故事讲完,再把自己讲的故事画一画,看谁讲得好,画得好)。要完成这次口语交际的教学任务,学生首先掌握看图讲故事的方法。于是,我根据本单元教材图文结合的编排特点,把图、文组成的教学内容当作这次口语交际前的演练场,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看图讲故事的方法:按一定的顺序仔细看图,弄清楚图上有什么景物,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谁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他们还想说什么,还会做什么?然后,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按一定的顺序说给没有看到这幅图的人听,要让别人在听完你的讲述后,脑子里浮现这幅画的情景。在别人说的时候要认真听,边听边想,他说了什么,他说的意思我听明白了没有,他说的哪些内容我也想到了,他说的哪些内容我没有听明白,待会儿怎样提问?在进行本次口语交际教学时,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出示插图(先出示小兔),有一天,小兔在乡间的小路上散步,两旁的景色可美啦,当它正看得入神时,(再出示小松鼠)小松鼠急急忙忙向它走来了。小松鼠为什么急急忙忙向它走来呢?老师讲到这儿被卡住了,讲不下去了,请同学们帮帮忙,继续讲故事。

2.小组合作续编故事。

3.讲故事。小组内每人讲;回家讲给家人或朋友听;小组代表在班里讲。

4.画故事。把自己讲的故事画下来,可以是一幅画,也可以是几幅画。学生自由画,教师巡视。

5.讲故事。把画好的故事图画在实物投影仪下展示,让同学欣赏、评议;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评出“小画家”。课后把各自的画在展板或学习园地里展示出来。

由于本次口语交际活动课前学生已经在学文中通过做游戏、讲故事、说见闻、做表演等多种形式进行了演练,掌握了看图讲故事的方法和要领,也明白了在其他同学讲的时候自己应该认真听、仔细想。所以,课堂上个个争着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三、把学文与口语交际进行整合,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这说明,在新课程改革中,对学生品质的培养不容忽视,不能放松。同样,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在落实“听”、“说”、“交际”训练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良好品德的培养。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是以“好孩子・好品质”为专题编排的。识字课选的是与品质有关的对子,课文写的是具有好品质的主人公。有爱劳动的小白兔;练本领的小狮子;用实际行动帮助小伙伴的安东;诚实的孩子雄日。口语交际话题“该怎么做”也是围绕“诚实”展开的。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和训练重点,我在设计口语交际“该怎么做”的教学时,联系单元专题,凭借教材优势,把学文与口语交际进行整合,让学生通过听故事、讲故事、演故事、辩故事,感悟故事内容,从中受到教育,愿意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我是这样安排的:

(一)从生活入手,激发学生说的兴趣。

1.导言:同学们喜欢看电视吗?说说你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是什么?(学生自由说)

老师也喜欢看电视,我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是何晶主持的《实话实说》栏目,中央一台每周二晚上22:35,周日11:10播出,中央四台周日9:00播出。爱看这个节目的同学请举手。

这节课,我们也来搞一次“实话实说”,怎么样?(板书:实话实说)。

2.老师向大家提3个要求:(1)说真话;(2)说话时大声、清楚;(3)听同学讲话要神情专注,仔细倾听,边听边想。

(二)故事引路,培养学生说的自信心。

1.听录音故事《诚实的孩子》:“列宁八岁的时候,有一天,跟爸爸到姑妈家去做客……姑妈在信上说:‘你做错了事能自己认错,是个诚实的孩子。’”

要求:仔细听,认真记,记清楚录音里讲了一件什么事,听完后把故事讲给同桌听。

2.学生把听到的故事讲给同桌听,比一比谁听得最仔细,讲得最清楚。

3.自由发言,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三)认真观察图画内容,引导学生自由说。

1.观察图画一:有一天,小松正玩得开心,一不小心把花瓶打碎了。(要求学生仔细看图,了解故事发生的情况。)

讨论:(1)如果你遇到这种事情,该怎么做呢?和小伙伴交流自己的想法。(板书:该怎么做)(2)小组评一评,谁的做法好。(3)根据小组内评选出的最佳做法,排演《该怎么做》的新结局。

师:请把你的做法与小伙伴合作表演给大家看,同学相互评议。

2.观察图画二:小松如实地向爸爸说明了情况,爸爸却打了他。

讨论:(1)小松该不该如实地把这件事告诉爸爸?爸爸的做法对吗?(2)爸爸打小松时,心里可能想了些什么?(3)如果你是小松,你会怎么做?跟同学说说你的想法。

(四)比较、辩论,提高认识,激发学生大胆说。

1.比较《诚实的孩子》中的列宁、《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中的雄日与《该怎么做》中的小松,思考:同样是诚实的孩子,得到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呢?

2.如果你遇到雄日那样当国王的机会,你会捧着空花盆去参加检查吗?

3.组内讨论,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4.诚实品德导向。

师:课前老师采访了几位家长,大家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学生听采访录音)

家长1:我是个急性子,要是我儿子打坏了贵重的东西,我会觉得心疼,可能会控制不了情绪,说不定会打他,但冷静下来还是要肯定他是诚实的。

家长2:大人有时也会因疏忽而做错事情,何况孩子呢。如果我的孩子因不小心做错了事,比如打碎东西什么的,如果他主动告诉我,我一定原谅他,如果他不诚实,我会很生气。

家长3:我的女儿性格比较内向,做错事之后,她会感到非常内疚。如果她不小心弄坏东西,我会先安慰她,然后提醒她以后做事细心点。

教师小结:看来,爸爸、妈妈还是喜欢诚实的孩子。

5.思考:做诚实的人,真不容易。那我们该怎么办呢?请把你的想法跟小伙伴说说。(板书:做诚实人)

(五)总结提升,课外拓展。

1.总结提升: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听故事、讲故事、演故事、实话实说,我们知道弄坏别人的东西应该主动认错,做诚实人的道理。

2.课外拓展:刚才针对小松的遭遇,小朋友们都谈了自己的想法,还听了几位家长的看法。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你的爸爸、妈妈遇到这样的事会怎么想,怎么做呢?今天回家后问问爸爸、妈妈,他们遇到这样的事情会怎么想,怎么做。同时,也把我们班小朋友的看法告诉他们。

口语交际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我们按照《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课的要求,针对低年级学生刚学字词,语言较贫乏的实际,以课堂为主,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打好“听”“说”的基础,就一定能够找到提高口语交际教学效率的途径。

说和做课文 篇6

关键词:中学语文 能力方法

一、把握好中学语文教学的理论基础

目前,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意识不能得以体现,究其原因,是教师放不开手脚,对学生不放心。总以为不讲得细致一些、透彻一些,学生就不能理解。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教师细致、透彻的讲解养成了学生的依赖心理,养成了学生怕动脑筋的习惯,难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更难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为弥补这一不足,不少教师施以课后的题海战术。这种强化训练虽使学生有"事"可做,说不定也能获得一时的"高分"成绩,但学生未必能真正理解、消化,时间长了就会产生厌学情绪--实在是遗害无穷。

一般地说,对于老师的课堂讲解,学生能百分之百的听的恐怕没有,能百分之百听懂的,则恐怕更是不可能的;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也不是都能认真、独立地完成的。这说明,学生有一部分,甚至是相当一部分,学习是被动的。

教学,不是简单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教师示范性的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日后离开老师能自己学习。作为教师,一定要搞清楚教与学的关系。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改变对学生的看法。不能以为无论什么事情只有我老师能行,学生不行。老师应打破一切包办代替的陈腐的教学方法。其次,教师应明确职责,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第三,老师应凭借教材这个"例子"来培养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当然不是靠老师逐字逐句的讲解来养成的,更不是靠课后的题海战术来养成的,而是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搞清楚了教与学的关系,就不难发觉,一个好的教师应努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自己要学。基于对目前语文教学现状的感受和初中学生学习语文实际情形的了解,我进行了发挥口的功能,以“说”为总枢纽,说课文为主要内容,带动听、读、写全面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教改尝试。

二、处理好教材与学生的关系

在人们的交际活动中,书面语言虽占不少比重,但口头语仍是最为普遍的。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既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也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重要途径。 说话训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以随意说,也可以按照一定的要求说。还可以说课文。说课文,就是让学生在充分研读课文、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的内容,讲述自己对课文中字词的理解,分析课文的主题及其表现方法、课文的结构安排及过渡照应,等等。概言之,学习该课文应由学生理解、掌握的,都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现行初中语文教材,设计了一整套的助读系统,为学生自己研读课文,并进而说课提供了可能性。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是不是能真正当好这个主人,老师的主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导"得不好,学生则一发不可收拾,那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很可能适得其反。因此,教者应从多方面给予疏导、指导、诱导、引导。首先,教师要重视思想认识上的疏导。要让学生端正思想,明白做学习主人的重要性,明白开口讲话的作用,理清听、说、读、写的关系,并帮助一些学生克服怕说话的心理障碍。其次,教师要重视方法要求上的指导。在整个说课过程中,教师不是无事可做,应在纪律、速度、效率等方面全过程的作宏观调控。第四,教师要注意时间安排上的引导。什么时间完成什么任务,教师应有一个规定,并及时地对学生的说课进度进行调节。基础好的,速度快的,可增加一些其他方面的学习任务,或钻研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基础差的,速度慢的,可适当放低要求,免去一些说课内容,使他们迅速赶上去。这样,不仅能确保全班整体向前,还有利于部分优等生拔尖。

三、处理好语文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一)使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在以教师分析为主的课堂上,文质兼美的课文被肢解得七零八落,教师虽然意趣勃发,学生却兴味索然,极难默契配合。做教师的总是担心时间不够,觉得这也要讲,那也要说。现在,教师少讲甚至不讲,就让学生有事可做:学生为了说课文,就必须去读课文,去认认真真地研读课文,从而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过去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学生很少去认真完成,大多以抄代做,或干脆不做。现在虽然没有什么书面作业,但为了说课文,学生必须把该弄懂的知识,弄懂记住,还要考虑如何把它清清楚楚地说出来。另外,不少学生拥有教学参考资料,让他们说课,也能使他们充分利用参考资料,使他们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扩大了知识面,也提高了检索资料、学习语文的能力。这样,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学生都行动起来了,把握了学习主动权,成了学习的主人。

(二)促进了听、读、写的同步提高。让学生讲话不仅改变了学生学习的被动状态,使他们成为学习的 主人,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质。以\"说\"为总枢纽,带动了听、读、写。说,一定要有人听,听者要认真,才能辨别出正误、优劣。说话不仅要考虑到听者,为听者改善说话技术,也必须把自己的说话与听话结合起来。无疑,说提高了听的能力。说对于读的促进作用前面已经论述。说对写的促进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说和写都是语言表达,而表达的基础都是思维,表达的对象都是事物,表达的目的都是理解。二者之能力构成因素和思维转化过程基本相同,说的能力提高了,写的能力也会相应提高。

说和做课文范文 篇7

同学们,当你们走进十二小的大门,是不是发现和上幼儿园的你们不一样了,不仅个子长高了,而且学校里的要求也和幼儿园不一样了。为什么呢?因为你们是小学生了,是大兴区第十二小学健康、文明的一年级小学生了。

说到文明,有的同学会问:“文明是什么?”老师告诉你们:其实,文明很简单,它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当你有困难时同学对你的热情帮助,是平时与人相处时的亲切,是见到亲人时一句真诚的问候,是不小心撞到别人时的一句“对不起”,是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举手之劳……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上课,比如语文课、数学课、英语课、美术课、体育课等等,你们知道吗?好好上课也是讲文明、懂礼仪的表现。今天,我要和各位同学说一说关于“上课礼仪”的要求。

首先,说一说上课前的礼仪

第一,要上课了,我们该怎么做呢?同学们应该在上课前一分钟进入教室,准备好上课用的书本、文具等,书本统一放在桌面的左上角,端正地做好等待老师的到来,这不仅是文明的表现,更是对老师的尊敬。

第二,上课铃响了,我们该怎么做呢?我们的上课铃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世界名曲《致爱丽丝》中的一段——是优美舒缓的音乐,第二部分是一段节奏紧张的上课铃声,当第一段优美的音乐响起时,同学们要认真聆听、欣赏音乐,安静下来,当第二段上课铃声响起时,同学们要端端正正坐好,左臂在下,右臂在上平放桌面,双脚自然叉开与肩同宽(或并拢),抬头挺胸身体坐直,安静等待老师上课。不能下座位,不能说话,也不能乱动了,因为,不光你一个人,你的同学、你的老师都要准备上课了。认真坐好既是尊重老师,也是尊重整个集体的表现。

接下来,说一说上课的礼仪。

第一,上课专心听讲就是讲文明、懂礼仪的表现。同学们,什么是专心听讲呢?今天老师告诉你们:专心听讲就是要做到眼睛看着老师,耳朵听老师和同学说话,然后头脑里思考着问题的答案,不随便说话和下座位,要做到像你们看电视和看书的时候那样。如果上课时你能做到专心听讲,那你就是一个文明的小学生。

第二,举手发言就是讲文明、懂礼仪的表现。同学们,举手发言应该怎样做呢?今天老师也告诉你们:当老师提问时,如果你想回答,首先要举手,要在老师点到自己的名字时,才能站起来回答。而不能坐在座位上,想说就说,举手发言才能让老师和同学们听清楚自己说的内容,不随便说话才能听清楚老师和同学说了什么。所以,如果上课时你能做到举手发言,那你就是一个值得老师和同学们尊敬的人。

同学们,行动起来吧!争做一个讲文明、懂礼仪的好学生,让我们拭目以待,比一比,谁才是真正能够说到做到的文明的小学生,同学们,加油吧!相信自己,你一定能行!我的讲话完毕,谢谢大家!

这是我在9月24日国旗下讲话的讲稿,在此分享给老师们。深有感触的是: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们不想做好,而是不知道该怎么做。因此我们对一年级的孩子一定要少讲规则,多讲具体做法;少些要求,多些示范,让孩子们知道自己具体该怎么做。

说和做课文 篇8

既是研究课,就要确有研究之意,就要结合所讲之课,探讨语文教学的真谛,探讨语文教学的科学规律,探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教学方法,等等。

既是评课,就是对该课堂教学进行评论。评,具有评判、评定之意;论,作分析、说明之解。因此,评课就是对该课作分析、说明和评定。

既如此,评课就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评课就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就要发表真知灼见。不可轻率而为,不可含有个人的感彩。既要使讲课者心悦诚服,得到教益,也要使听课者受到启发,有所收获。

鉴于此,评课要尽力做到下列几点:

一、评课要讲求科学性

评课时,从教材的解读,到教法的运用,评论其正与误,深与浅,精与粗,雅与俗,都要有科学的依据。科学,就是反映客观规律的知识。就语文教学而言,就是科学的教育理论和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评课,就要以此为据。具体地说,评论课堂教学,最主要的是:看其教学过程是否在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熟练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或者说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应该是内容决定形式,而不是单纯的追求形式的巧立名目。若说细一些,还要看其是否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否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简言之,评课的重点就是:以科学教育理论为依据,去评具有方向性的问题;以科学教育规律为标准,去论具有原则性的问题。这是评课者首要的评课之道。笔者在评课时,尤其注重科学性。例如,在点评北京第80中学涂洁老师的《鸿门宴》课堂教学时,笔者分别从正、深、新、实四个方面,指出其教法的可取之处:

涂洁老师今天教学的成功之处,可以用四个字概括。

第一个字是“正”,意思是路子正。

大家都知道,我们使用的语文课本,几十年来一直采用文选式。为了给学生提供阅读各种文章的范例,课文内容的选材面极为广泛,涉及文理各个学科。如果忽视了语文学科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熟练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或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个语文教学个性化的教学目的,课文写什么内容,就盲目地精读细讲这些内容,就可能把语文课教成了政治课、历史课或者科技课等等。这样就失去了语文课的意图,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本色。

再者,语文课本的作用是什么?新中国第一套语文课本的主编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学不能凭空着手,都得有所凭借,凭借什么?就是课本。”这就是文选式语文课本的编辑意图。明白地说,课本就是语文教学的凭借,课本就是语文教学的手段。这就是语文课本的作用。既然是这样,语文教师不是去教课本,而是去用课本去教――教读写听说。

通过涂洁老师的课堂教学看得出来,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和我上面刚说过的那些观点,是吻合的。她虽然正在进行新的课题研究,教学过程也有了变化,但她做到了“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语文教学的宗旨,就是语文教学的目的和意图,就是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在课上,她不是被动地就课文去教课文,而是主动地凭借课文去教读写听说。她教给学生怎样抓住关键性的语句去剖析人物内心世界的阅读方法;她以刘邦、项羽谁是英雄为题,展开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分析、综合从而作出判断的评价能力;她引导学生思考项伯、刘邦、樊哙三人对项羽的说法其本相同,为什么项羽没有反应这个问题,教给学生不能孤立地看问题而要联系地看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她还引导学生对比刘邦、项羽双方在鸿门宴上的处境及情节发展的态势,最后用“机”和“势”两个字作结论,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认识事物的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这都表明,她是以引导学生解读课文为凭借,去逐步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由此可见,涂洁老师的语文课,走得是一条语文教学的正路。

第二个字是“深”,意思是解读深。

说它深,首先是教师对课文的理解深。她不受已有观点的束缚,坚持独立思考,把鸿门宴这一事件,解读为刘邦和项羽之间的“机”和“势”的相互转化过程。这样解读既简洁明快又深刻入理。

说它深,再一点就是教师的用意深。她不是只让学生理解课文本身,而是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向纵深拓展。从《鸿门宴》到《高祖本纪》和《项羽本纪》,再到《史记》和司马迁的历史观,让学生理解课文有了深厚的根基,让学生学到怎样从一个历史片段去追寻历史的宏大背景,怎样搞清楚作者的历史观。她这是在教给学生怎样阅读史书典籍,怎样认识历史,可见老师的用意之深。所以说,这是一堂深刻的语文课。

第三个字是“新”,意思是方法新。

说它新,首先是具有创造性。涂洁老师的教学过程不同于一般,读课文后先由学生质疑,而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解疑,最后得出结论,解读了课文。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n文,而且从中学到了质疑和解疑的一些方法。这篇课文,学生提出的问题还是很有质量的。例如“项羽为什么由原来的主动变为被动?”这个问题就问到了点子上。接下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互动,共同解疑,使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形式。这种以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疑为教学主线的做法,区别以往,很新颖,具有明显的创造性。

说它新,再一点是具有开放性。在讨论“谁是英雄”的过程中,老师不设标准答案,欢迎学生对刘邦、项羽这两个人物,进行多元解读。这样做,提倡学生个性化解读课文,对于多角度地全面理解人物形象,对于突破已有的认识,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都是有益的。所以说,这是一堂新颖的语文课。

第四个字是“实”,意思是过程实在。

说它实,是因为涂洁老师的教学过程实实在在。没有单纯追求形式的花样翻新,没有走过场的华而不实。她每解决一个问题,都要做到有实际的效果。让学生或是学到知识,或是增长能力,或是发展思维。她的宗旨是教给学生的都要有用。学生质疑时提出的问题,她总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形式,或详或略地给予回复,让提出问题的学生有所收获。引导学生探索司马迁的历史观,落实于“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给了学生有用的知识。像板书中画龙点睛的“机、势”两个字,对于怎样把握课文的精华,怎样概括总结对作品的理解,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所以说,这是一堂扎实的语文课。

总而言之,涂洁老师讲授的《鸿门宴》,继承了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又作了明宗旨、合规律的创新尝试,这是正宗的语文课。

二、评课要具有指导性

评课不是随随便便的闲评漫论,而是面对执教者和听课者,对教材的内容与形式,对教学的方式与方法,进行严肃认真的、具有指导性的评论。具体地说,就是讲评教材的解读是否到位(不同年级的要求不同),教法的运用是否得当。不仅如此,而且还要分析其所以然。即:解读到位,为什么能做到到位;教法得当,为什么能做到教法得当。再进一步,从个别到一般,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中总结出可以推广的经验。另一方面,解读不到位,为什么会不到位,怎样做就能到位;教法不得当,为什么会不得当,怎样做就能够得当。这样,也可以从中总结出改进提高的努力方向和途径,与大家共勉。这样评课,执教者和听课者双方均可从中受益。

评课时,可指导的内容很多。诸如:怎样以教材为范例,凭借教材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和写作的方法;怎样重过程轻结果,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怎样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指导学生的思维;怎样兴利除弊,提高教学效率;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等。以上各项,均需依据执教的教材实际和执教者业务水平的实际,从中择其有针对性者,适当地给予具体的指导。

对于涂洁老师的公开课点评,我是这样条分缕析进行指导的:

涂洁老师的课讲得很有章法,看得出来,她的教学智慧,还有进一步发挥的潜力。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质疑教学,可进一步求新

涂洁老师正在研究质疑教学。今天讲授的《鸿门宴》一文,就是从学生质疑到师生共同解疑这样的教学思路。这项教学研究,有见识,有创新,有成效。对于质疑教学怎样充实和发展,我想提点建议,供参考。总的意思就是要进一步求新。所谓求新,不是单纯追求形式的别出心裁,而是要遵从内容决定形式这一指导思想,开辟新的思路,不同的课文可进行不同的质疑和解疑的设计,做到新颖独特,超凡脱俗。

语文课本所选的课文,多种多样。有的浅显,有的深奥;有的单纯,有的复杂;有的直陈,有的委婉;等等。所以,可以针对课文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质疑设计。可在解读课文之前安排学生质疑,也可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适时地安排质疑;可一次性集中质疑,也可多次分散质疑;可固定安排质疑,也可随时质疑;可针对全文广泛质疑,也可针对某个具体问题,作专题质疑。总之,就是从课文的实际出发,打开思路,不拘一格,不断地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新的质疑设计。

就质疑和解疑的方法来说,也可以进一步求新,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办法。这样,他们在阅读实践中就会更加得心应手。我的建议是:可否借鉴一下思维的方法、修辞的方法和作的方法等,再创造一些质疑和解疑的方法呢?可否引进是非问句、选择问句、特指问句等提出的问题的句式,丰富一下质疑的形式呢?

如果可以这样做,质疑教学就会多姿多彩,学生也会有新鲜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可进一步求变

无论多么好的教学方法,如果一成不变,时间长了,学生的感受就会疲劳,学习的兴趣也就会随之下降。如果同类的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断地有所变化,学生就会感到新鲜,从而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学方法要求变。

所谓求变,就是寻求变异,殊途同归。因为,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正确、可行的方法,所以,求变是丰富教学方法的有效途径。怎样求变呢?就是不受已知的教学方法的影响,开拓思路,另辟蹊径,寻求高兴致、高质量、高效率、新颖别致的教学方法。

如果这样思考的话,像《鸿门宴》一文,就会想出多种解读课文的方法。除了涂洁老师采用的已见成效的“人物评价法”之外,还有几种解读课文的方法,是否可以列入考虑的范围之内?

一是对比法。就是把刘邦与项羽、张良与范增、樊哙与项庄这三组人物,两两对比,研究分析,从而理解课文。这是从人物入手解读。

再一个是分段法。就是把全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分为几个阶段,从而去理解每个阶段中,刘项双方矛盾冲突的演变及其原因。这是从情节入手解读。

另一个是求因法。就是研究鸿门宴的结局是哪些原因造成的。这是从故事结局入手解读。

还有一个是铺陈法。就是把课文中关键之处的重要词语,像“大怒”、“许诺”、“默然不应”、“未有以应”、“竖子不足以谋”等,让学生把人物当时的表情、动作、心理活动等,详详细细地描述出来,以此理解课文。这是从语言入手的解读。

以上,以《鸿门宴》为例,提出几种教学设想,是想以此说明:讲授诸如此类的课文时,如果能够开动脑筋,多方思考,用心求变,就可能设想出多种可行的教学方法来。方法多了,选择的余地就大了。这样,就可以根据课文的需要,或是择优选用,或不止一种配合使用,或是几篇课文更换运用。如此,课堂教学的方法适时变换,就会做到常讲常新了。

三、评课要有亲和性

评课者的言行举止、表情态度对于执教者是有直接影响的。若是不苟言笑,过于严肃,执教者的心理就会产生压力,也就难免有些紧张。这样,他就可能专注于对他的评价,而对那些细致的分析和悉心的指导,就会听而不闻。这样,评课的效果就打了折扣。如果评课者谦恭和蔼,面容可亲,执教者则心理放松,踏踏实实,就会专心致志地倾听评课者的讲评。这样,评课的效果会更为显著。如果评课者言语耿直生硬,甚而严苛,则执教者或萌生反感,或失去信心。这就有悖于评课的初衷。若用语温和,措辞委婉,就会使执教者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并心生感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提出不同的意见,最好从建议的角度,用商量的语气,给人的感觉不是吹毛求疵,而是善意地帮助,这样,执教者就可声声入耳,铭记于心。特别是给年轻的教师评课,更要以鼓励为主,多肯定少否定。其优点要尽可能谈尽,其不足之处可择其要者,提出努力方向,真正做到和颜悦色,耐心讲解,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这样,可使人心悦诚服,颇得教益。

总之,评课者不要做裁判、法官,而要做执教者的益友、良师。

说和做课文范文 篇9

关键词:语文;说课;内容;本质;原则;技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9-0101-02说课,是教师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教学过程的设计及其意图、依据等向教研伙伴做陈述,在同伴的评价中相互切磋、交流,以期达到共同提高目的的过程。所以,说课是一种切实可行、富有成效的教研活动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有效方式。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推动作用。在说课过程中,说者侧重的和听者关注的不单纯是“怎样做”的问题,思考更多的是“为什么这样做”,它能促使一线教师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教育教学理论,钻研新课程标准,增强课堂驾驭能力,还能有效解决教与研脱节的问题。新课程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教师要在新理念指导下重构教学实践与教学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有效教学,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适应时展的需要。因此,一线教师必须掌握说课的艺术。

一、明确说课的内容

1.说课程标准。说课应注意几点:要正确地领会课标的精神实质;要“言简意赅,惜墨如金”;要把自己对课程理念的理解和认识转化为教学实践,渗透在教学设计当中。

2.说教材。说明教材的内容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内容包括:教材简析,要点明课题及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做到三要:一要全面,注重三维目标的达成;二要明确而简洁;三要具体而合理。教学重难点,要把确定重难点的依据、理由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措施、方法等陈述清楚。

3.说教法与学法。说教法与学法,关键要做到:教法与学法的运用要科学合理;教法与学法相统一,教与学互动共生。

(1)说教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慎重选择教法。

(2)说学法。也就是教师怎么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逐步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而形成独立的语文学习技能。

如:①在阅读教学中,可采用“条块分割式”学习法,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针对阅读课上的问题,采用量力原则把不同的问题分配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再把他们的探究结果结合起来就共同解决了一个综合性的难题。这种学习方式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②很多语文课文都有着跌宕、曲折的情节,生动活泼、形象有趣的场景,如《小蝌蚪找妈妈》、《少年闰土》等课文,可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进行类似于“戏剧表演”式的学习,使学生融入课文中,切实体会文中的境界,表达真实的思想感受,增强学习效果;③《气象学家竺可桢》一文则可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提出具有开放性和启发性的问题:自读课文,想想,竺可桢是一位( )的科学家,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由此来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由于学法和教法联系密切,所以学法和教法应联系起来说,不宜把两者割裂开来。

4.说教学过程。说教学过程是说课的主体部分,能否说清楚教学过程是能否说好课的关键。说教学过程要层次清楚,过渡自然,环环紧扣,结构严谨。它的内容要涵盖以下几方面:

(1)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导入环节,在最佳状态中走向新知;主体探究,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感悟;强化巩固,在复习训练中拓展应用;结课环节,在提炼总结中升华生成。如《田忌赛马》一课的教学环节可根据新课程进行人性化的板块设计:导读板块,纸牌游戏,初涉文本;初读板块,动画配音,进入文本;精读板块,给齐王写信,超越文本。

(2)为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所采用的具体教学方法、手段及理论依据。如《詹天佑》一课的重难点是通过理解詹天佑设计和建设京张铁路的过程来体会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而文中的“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是课文的重点部分,也是学生难以理解的部分。此时教师则可运用画简笔画及演示的方法轻而易举地引领学生理解——这是詹天佑要以实际行动给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同时也体现了詹天佑极高的智慧和设计的巧妙,从而突破难点、突出重点,真正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深刻地理解“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一中心。

(3)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对话,多向交流;指导,引领启发;探究,探求发现;讲授,体现示范。

5.说板书设计。在说课中,板书则是听者了解说课者教学思想、教学思路,对教材理解的深浅程度和估计教学效果的可视语言。所以,说课必须“说”板书设计,包括板书设计的思路、依据和板书的具体内容。

6.说理论根据。说理论根据,是说课最突出的特点,主要理论依据有:课程标准、教材类型、语文学科的特点、规律;语文教育的基础理论;教育教学专家的观点、言论。

二、遵循说课的原则

1.说理精辟,突出理论性。说课的核心在于说清“为什么这样教”。因此,执教者必须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主动接受教育教学改革的新信息、新成果,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2.客观真实、具有可操作性。说课是为课堂教学实践服务的,因此说课中的一招一式,每一环节都应具有可操作性,内容必须客观真实、科学合理,要真实地反映自己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

3.不拘形式,富有灵活性。要坚持做到“说主不说次,说大不说小,说精不说粗,说难不说易”,要体现教学设计的特色,展示自己的教学特长。

三、把握说课的本质

1.分清说课与上课。防止把说课变成“试教”或“压缩式上课”。

2.说课过程中,要尽可能展示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使听者从说课中受到启发,悟出道理。

3.说课稿和说课时间不宜过长。要说好课,需精心构思,抓重点、抓关键,讲究详略、过渡、照应,不必追求面面俱到。

四、把握说课的技巧

1.说课标要“深”。就语文学科而言,它要求教师追本溯源,找到它在课标中的位置,看看课标对这节课所在单元及所在课文的要求,重难点即可随之确定了。

2.说方法要“实”。这个方法包括教法和学法,只有教法得当,教师才能有条不紊地施教,只有学法合理,学生也才会兴趣盎然地受教。所以教法和学法的确定必须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及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结合的教学原则,从教材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3.说习题要“准”。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是检查课堂教学效果和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手段。因此习题的设计要“准”。既要准确体现该节教学的目标、重点、难点,又要考虑到不同类型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分层设计、区别对待。

4.说程序要“精”。课堂教学程序的设计既是说课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是贯穿整个说课过程的一条主线。而说课面对的是教师,因此说课堂教学程序时要以最“精炼”的语言说出,并使人听明白,最终达到教研交流的目的。

总之,说课是教师之间进行合作交流的桥梁,说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教师的共同提高,而且说课不仅是加强课堂教学研讨,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还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为了达到最佳的说课效果,教师不但要有深厚的文化专业知识和较好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更要有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和研究能力。教师若能把握好说课的技巧,讲究说课的艺术,说课活动必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王深根。小学语文说课的理论与实践[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0.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