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里是漂亮的小编为大伙儿整理的我和婶婶【精选8篇】,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那是双休日,我陪妈妈去市场买菜。市场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在市场的西头,坐着一位大婶,约四十来岁,乌黑发亮的头发,方圆丰满的面孔,一看就知道她是一个热情爽快的人。在她面前放着一个鸡笼,里面装有几只鸡。我正打量着,这时候,来了一个三十来岁的高男子,骨瘦如柴,有如一条竹杆,头发老长,浓眉小眼,两只眼珠儿不时转来转去,仿佛想打什么鬼主意。他一停住脚步就问大婶:“大婶,这鸡怎么卖呀?”“这是自家鸡,肉嫩,十元一斤”。大婶抬起头,望着男子,笑着回答说。男子一听,连忙说:“这鸡羽毛光滑闪亮,毛色鲜艳,肉又嫩,十元一斤,实在太便宜了,值!”然后,男子挑了一只又大又肥的鸡说道:“大婶,说是这一只吧!”&ldquo★WWW.BAIHUAWEN.com★;先生,你真有眼光,这只鸡好,冠红,眼儿炯炯有神,肯定不会染上病的”。大婶笑吟吟地说。接着,大婶拿起鸡,一称便说:“一斤八两,十八元”。那人随手掏出一张一百元的钞票递给了大婶,大婶看也没多看,便把它放在口袋里,又急急忙忙地赶着找零钱。那个男子一把抓住钱,数也没数,把它塞进口袋里,急急忙忙地便溜走了。
我不禁纳闷了起来,这个人怎么也这么奇怪呢?莫不是……我想过去看一看,可他已经消失在人流之中了。我越想便越觉得奇怪……
我便有些不放心,不安地对卖鸡的大婶说:“大婶,请您仔细看一看刚才的那张钞票,会不会有假!”大婶抬起头来看了一看我,这才想起来,慌慌忙忙的掏出刚才的那张钞票,看了看,半天看不出个什么来。
我叔叔过去上班的时候,就是经常开着这样的机车,那是公家配的,等从警局退职回来,机车也不骑了,改骑自行车。如今七十挂零的他,什么车也不开,最擅长的是走路。他抱怨说:“退休之前,还不太时兴开小汽车,要不然,那时候一定要学个驾照什么的。”
我叔叔家的婶婶偏不是这样,快六十岁的时候,竟然学会了开汽车。
只上过三年半国小的婶婶,考驾照时不会写“火栓”的“栓”字,就比着葫芦画瓢,画了个“栓”的模样。还有一个“缴费”的“费”字不会写,居然想起了叔叔单位上有一个姓“费”的同事,于是就把他的姓描了下来。不想,竟然几种考试都是一次通过。
领取驾照那天,婶婶有事要办,让儿子前去。孩子怎么也不相信,老妈就凭着半文盲的学历,却顺顺利利拿了驾照。
于是,我的婶婶就有了驾车的可能。
台湾两千三百万人,朋友说,有六百万辆私家小轿车,我婶婶就成了其中一位开车的人。
冬季的那个晚上,我千里迢迢从大陆的北方赶到台北苗栗市叔叔的家中,婶婶就是自己驾着一辆黑色的小轿车,从正门一直开到家里临街一面的大厅中,开到我所坐的沙发前面。
那时候,时针已经指向深夜11点。
从台北出发是下午5点35分,叔叔专门去台北接我,火车晚了两分钟,到苗栗站的时间已经是7点09分。叔叔家的第三代人五个孩子,整整齐齐地跟着叔叔家的第二代人迎在车站门口。虽然是步行10分钟的路程,叔叔的小儿子还是开了个面包车接上我们,然后到苗栗街上一个山东老店吃饭。
饭后回家,正说话间,一个孩子把他的手机递到我的耳边:是婶婶!她在电话中向我抱歉,说是那边的事情没完,只能10点钟以后才往家赶。
11点钟,门厅里的拉闸门大开,我婶婶把汽车一直开到了家里的客厅边上,然后,63岁的她轻盈地从车上跳下来。叔叔过去闭了车灯,儿子上前熄了机器,孩子们接过奶奶手中的行李,让婶婶腾出身来向我嘘寒问暖。
天这么晚了,在苗栗乡下,一个人赶回来不害怕?婶婶没回来之前,我问过叔叔。叔说,“不要紧,她开着车反倒很安全。”
此刻,我又向开车人重复我的担心。婶婶笑了笑,“傻侄子,你知道我这个六十多岁的老妈,熬夜去干什么事情了?去跟人家办丧事做道场了,为死人送行,和冥间的神鬼打交道都不怕,还能怕人间的恶魔!”
“今晚送走的是一个好人,娶了一个妇人,带着六个孩子,他为全家置了两栋楼房还有家业,累病的。”婶婶说。
婶婶摸黑搭夜就是去帮人做这样的活计!
婶婶说,“也是熟人的托付,不好推辞。”
叔叔说,“哪里要什么推辞,那是你婶婶在挣钱养家。”
婶婶说,“还因为他是外省人。”
婶婶在工厂上班时就打过双份工、三份工,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养大三个儿女。退休之后,又打工养大五个孙男弟女。
有一天,雇婶婶在医院当看护的主人说,他们家没钱了,雇不起人了,下午就让婶婶回家去。到了下午,本来婶婶就要离开了,那家打电话来说,又找到钱了,要婶婶不要走,继续看护。入夜,一个是躺在病床上边,73岁,气息奄奄的老人,一个是躺在病床旁边的地板上,日夜担当女看护的我的婶婶。
老人瘫痪在床,屎尿全是婶婶一个人打理。为了怕夜间睡着了,老人有个动静不知道,婶婶便用一根布绳把自己和老人的胳膊连在一起,老人一有响动,婶婶就马上爬起来伺候。
夜里十点多钟,老人还在和婶婶说话。
凌晨一点,老人没有动静,两点钟还没动静,婶婶实在是太累了,也昏昏沉沉地睡去了。
早上五点多钟,隔壁的陪护跟婶婶说话,你们的病人咋没动静。婶婶爬起来看了看,老人眯缝着眼,没有什么不一样,那就让他再睡会儿。可又一想不对呀,不会一夜没有排尿啊,就去摇了摇老人的手臂。谁知,老人早已过世了。
这就是我的婶婶,这就是我的那位深更半夜从道场中匆匆忙忙地开着汽车赶回家来,途中放大音响不断为自己壮胆的婶婶,为什么不害怕的原因。其实,也正是从到婶婶家的三五个小时之间,我才真正悟出了另外的道理,那就是台湾为什么这么富庶,婶婶和叔叔一家为什么能够成为小康之家,晚辈三个加五个为什么能齐刷刷地长大。
我清清楚楚地记得,晚间在饭店用餐时,那个最小的小子一直在爷爷的座位旁站立,许久许久不去坐下。后来我才知道,他是为了等去洗手间方便的爷爷回到餐桌边,照护爷爷坐好,才能自己坐下的。他知道爷爷、奶奶的不容易。
我还听见婶婶告诉我,那个上高二的最大的男孩子,总是自己打点自己的早餐,不让大人操一点心。那个已经上班的孙女,再晚也要陪爷爷、奶奶唠完嗑,等老人洗漱完毕,再去说自己睡觉的事。
从台北的访问地点前往台北火车站赶车的时候,我已经答应过叔叔要搭捷运,我们叫地铁、城铁,叔叔不止一次地问过价钱,只要台币20元就可以。结果,我出发的时候,同行的一位旅伴也要回到火车站旁边的旅馆去,他有三重理由改变我的主意。
他身上没带一分钱,这决定了他不可能付费;他是大陆上一家在纽约、多伦多和台湾都有分公司的网站老板,这表明他是个有身份的人,不可能挤公共交通;他和我都从受访单位接受了一大包又一大包赠送的图书和刊物,负重而无法涉远。
于是,我毫不犹豫地叫了一辆出租,毫不犹豫地拿出中午用1000元人民币刚换下的3800元新台币中的140元付了车费。
在火车站与接我的叔叔会合,问起怎么过来的,叔叔很认真地对我说,不是说好乘捷运吗,怎么又打出租来了。
婶婶关心的是我和叔叔怎么从台北来到苗栗。当听说我们坐的是豪华快速的“自强号”时,不无感慨地说,你给你叔开了个戒,台北到苗栗,苗栗到台北,这几十年来,他从来没坐过比普通列车价格贵了一点的“自强号”。
婶婶说,除非陪你回家,要不说啥他也不会坐这趟车。
“自强号”,256元;普通车,198元。叔叔是老人,台湾敬老优惠车价,“自强号”优惠价99元,一老一少两个人,一豪华一普通,总差价为89元,折合人民币40元整。
我忽然想起来,叔叔原来买的是下一个车次的普通车,换这一趟车票时,还专门从车站给我打了电话,征求意见。
可是,我到台湾的当天晚上,婶婶就派叔叔和女儿赶到我在台北落脚的旅店,给了我一个巨厚的信封,40000元台币之外,还有许多毛票和钢 儿,说是让我给家人买东西、乘公共汽车、捷运用;还有一个刚买下的手机,充足了钱,也充满了电,说是让我和家里联系;还有全台湾最贵的水果莲雾,说是让我和团员们尝个新鲜……
我请假离队去苗栗前,台湾媒体界的同仁告诉我,一定要去苗栗,在那里你们刘家是大姓。其实,叔叔是孤身一人出海漂泊而来的,在这里并无其他同宗同族的亲戚。让我惊愕的是,在大陆的刘家,我们早没了按家谱的顺序辈分来为子女命名的习惯,而叔叔、婶婶的孩子的名字,则完全按照家谱排列下来,子辈一律取作“德”字,孙辈一律取作“鸿”字。据说,我母亲在世时珍藏的家谱,还是婶婶让第一次返回大陆的叔叔从台湾带回去的。
是根,不论在大陆,还是在海岛,只要坚忍不拔都能够扎下去的。既会讲普通话,又能说客家话的台湾本土人的婶婶,正是一种传统和美德的扎根人,正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民族意识的延续。把一本无形的字典刻在心上,那上面写着节俭、勤劳、奉献、诚实……
台湾有两千三百万人,这其中就有我的婶婶。她在台湾是一位最普通不过的妇女,她靠自己挣的钱走遍大陆的山山水水,也去过美国、日本、澳洲、欧洲、东南亚。
昨天,不,前天,她正在离住宅一里多路的菜园里忙碌,想让孙子过来帮助把鸡笼子抬回家去,不想接到了一个电话,要她去帮助料理丧事。她马上用电话改变了指示,让孙子送菜地一套深色的衣服,因为正在干活的她穿的是一件红色的绒衣,不方便去做那些黑色的事情。
??忽然前面传来了一声惊呼:“玉兰花开了!”,我抬起头,顺着声音望过去,果然,在一座办公楼的后面有一株不大不小的玉兰树,树上开了洁白的玉兰花,我也向玉兰花跑了过去。
??我是第一次看见玉兰花开,这个院子还有玉兰树?我在这上班十几年了,以前从来没看见它,是何时种上的呢?它长在办公楼后面的空地上,一个很不起眼的地方,周围全是樱花树,樱花树还是光秃秃的枝丫,连叶子还没长出来呢,这株玉兰树就已是开得一树的白花儿了。它白得像雪,洁得像玉,婀娜娉婷,令人生爱。我走近了来观赏,树的周围似还飘荡着一股淡淡的香味儿,这香味儿是沁人心脾的幽香,把脸凑上去嗅一嗅,心情顿觉清爽无比,愉快欣喜。
??有人说,闻到玉兰花的香味儿会想到朋友的情谊,我闻到了玉兰花的香味儿却不由得想起了婶婶的情谊。我想起了婶婶的为人,想起婶婶对我们一家的关爱,婶婶的品格恰似一株玉兰花,她悄无声息,默默无闻,但是她给与家人、亲友、学生们的关爱是无微不至的。她虽然默默无闻,但只要她在,周围总是让人感到有祥和、温馨、温暖的气氛,她仿佛一株玉兰树,而且四季常开,总散发着淡淡的清幽的香味儿。她总是不露声色地帮助你,做着她认为该为你做的一切,关心你的时候让你觉察不出,做完不图回报,当你抽出时间想帮她做些什么的时候,或者,她生日的时候孝敬她点儿什么,她总是说:“什么都用不着,只要你们都过得好就成了”,这就是我的婶婶,玉兰花般的婶婶。
??婶婶调走好几年了,我的孩子也长得很大了,眼前还时常闪现出她为我们一家奔走忙碌的身影……还有她给与我们的玉兰花香般的爱。我们虽非她所亲生,但是,婶婶给与我们的关爱和情谊如玉兰花般飘香,让我们铭记……
??
李敬之招呼杂役将行李运到船上,回过头,却不见了朋友郝儒。他正四下里张望,忽然脚被砸了一下,低头一看,竟是郝儒的一只小皮箱。李敬之从过往的人群中搜寻郝儒。可直到开船,再没见到他的身影。
时值1915年,袁世凯正紧锣密鼓地准备登基。梁启超暗地里召集有识之士策划倒袁。而李敬之和郝儒听说蔡锷已从日本秘密回到云南,便商定投奔蔡锷。李敬之进了船舱,心里疑惑,看来郝儒是早有打算,可为什么他要把他的箱子让自己带着呢?李敬之是浙江人,他和郝儒打算绕道无锡,先到李敬之家里取些盘缠,再一同投奔蔡锷。天黑之际,李敬之知道暂时见郝儒无望,便打开他的小皮箱。可就在打开箱子的一刹那,李敬之吸了口冷气。
箱子里只放着一面铜镜,镜子里却藏着一只蓝色骷髅,骷髅忽隐忽现,异常诡秘。李敬之猛地合上箱子,额头竟沁出一层汗珠。这蓝色骷髅,他虽是第一次见,却隐约知道它绝非常物。可它为什么会在郝儒的箱子里?
李敬之加倍小心,一直手不离箱。去餐厅就餐,他发现对桌一男一女在偷窥。难道被人盯上了?李敬之暗自猜测。也许郝儒是为了摆脱纠缠才没有上船,可他根本想不到,这纠缠又落到了李敬之头上。这一定和他手里的骷髅镜有关。
正是夏天,船上闷热,李敬之发现对面舱里的青年竟开着门睡觉。那年轻人与李敬之个头相仿,穿着却是新潮的中山装。
当天深夜,船要在一个小码头停靠,添些柴油,李敬之悄悄从对面舱内偷拿了年轻人的中山装,一顶呢帽,又将自己的长衫布帽拿过去,拎起那只小皮箱,跟在几个乘客后面下船,然后迅速登上一艘开往江浙的渡轮。
2
李敬之乘船登车,三天后终于到了家门口。他早年丧父,十几岁时母亲又故去,所以,他跟着叔父婶母长大。婶母只有两个女儿,待他如同己出。
天刚放亮,李敬之叩响门环。一阵风吹来,李敬之突然发现门两侧垂挂着长长的孝布。李敬之心里一抖。
管家胡至开了门,见是李敬之,又惊又喜,却忍不住用袖子拭泪。李敬之见管家身穿重孝,一下子明白了:“是不是叔叔?”
管家接过他的箱子,点点头,说:“前天深夜,有人翻墙潜进了家,我们都去追人,回来时发现老爷已经死了。”
李敬之匆忙奔进屋子,客厅正中央摆放着叔父的遗像和灵柩,李敬之见了不禁抚棺痛哭。
婶母从卧室出来,亦是重孝。李敬之行了礼,擦了眼泪,询问详情。婶母边说边掉泪,她已经报了官,但想不出是什么人所为,财物未动,想来是寻仇。李敬之突然打个寒战。叔父虽有些薄田,也有几个庄子,却乐善好施,他怎么会与人结仇?
当夜,李敬之为叔父守灵。守至深夜,突然听到一阵风声,供桌上的蜡烛一下子全部熄灭。家丁们吓得战战兢兢。李敬之却巍然不动,直到蜡烛重新点上,他神色如常。
天快亮了,婶母过来劝李敬之回房休息。李敬之一进房门就发现屋子被动过。他伸手到床下,脸色一下子变了。他趴下身子去找,床下哪里还有皮箱的影子。
李敬之起身,神色骇然。
安葬了叔父,李敬之把婶母请到自己的屋子。他关严了窗子,拉开嵌在墙中的暗门,从最里侧拿出那面骷髅镜。李敬之心细如发,为妥善保存此镜,他一回屋子就藏了起来。夜里果然有人来偷,却只偷走了空皮箱。
李敬之把铜镜拿给婶母,婶母一见,大惊失色。她拿过铜镜,低低地声音问:“这东西哪来的?”
见婶母神色俱厉,李敬之吃了一惊:“婶婶,这到底是什么?这是我一个朋友的,他本来要和我一起来家里,快上船的时候却不见了,这面铜镜装在他的箱子里。可就在我为叔父守灵的那晚,放在床底的箱子被偷了。”
婶母一边细细察看铜镜一边自言自语:“不错,就是这个。”
李敬之知道婶母出身大家,父亲酷爱收藏古董,所以,她在这方面的知识和鉴赏力非同一般。
婶母长长叹口气,说起这骷髅镜的来历。原来这是一张地下钱庄的极品通关,钱庄控制着三教九流人等的黑白银钱,没有银票,只有通关。一般通关是鹰镜,二类通关是羊镜,像这骷髅镜却完全不同于其他通关,它是特意为一个人制作的,只此一面。持骷髅镜之人可拿它兑换白银一百万两,随到随兑。婶母的父亲当年做过地下钱庄的二掌柜,她曾听父亲偶尔讲起过关于骷髅镜的零星秘闻。
李敬之连连点头,原来如此。
第二天一大早,婶母带着李敬之出门。她要回娘家一趟,她对家丁说这几天身体不适,要李敬之一路照顾她。
胡至亲自驾车,走了一天一夜,把两人送到西山桃叶村。桃叶村位于西山深处,婶母就是桃叶村人,她父亲从钱庄退出后一直归隐山里,很少与外人交往。听到女婿被害,老人异常难过,但看到女儿回家,老人又十分高兴。
吃过饭,掌灯时分,婶母和李敬之到了老人房中。婶母关严门,李敬之拿出一只锦盒,从盒中取出那面骷髅镜。老人一见骷髅镜,大吃一惊:“这面骷髅镜,当初还是经我手送出的,想不到几十年过去,它终于又现身了。”
“这骷髅镜是谁的?”李敬之问。
老人捻须,微微皱着眉,回忆说:“我当时和你年纪差不多大,地下钱庄突然来了一个商人,姓李,叫李康文,他雇两个驼队载了几十箱珠宝,一半存到了我们钱庄,另一半存在了山西的商号。大掌柜特意请能工巧匠做了一面骷髅镜为通关,并嘱咐我们几个经手的人,决不可泄露机密。想不到,这些钱,一存就是几十年,那商人再未出现。”
老人说罢,看着李敬之:“你是想替朋友取出这笔钱吗?你要作何用?”
李敬之摇头:“我只是暂时保管这骷髅镜,我还不知道朋友的下落。等我联络到他,再做决定。”
3
第二天,李敬之早早起床。他问候过婶母,说:“婶婶,我想在这儿住几天,等等我的朋友。既然骷髅镜现身,想必郝儒是想兑出银子,他一定会想办法找到这里。”
婶母点头:“你尽可以在这儿住下去,只是,尽量不要外出走动。村子虽小,但毕竟人多口杂。”
李敬之答应,说:“如果兑钱,现在该找谁?”
“我父亲已经隐退,接替他的是我一个堂哥。现在时局混乱,不过这钱庄管理极严,想必那笔银子还在,应该提得出。”
“路远吗?”
“估计得走半夜的路。出示通牌,自有人领你上山。”
吃过午饭,李敬之读了会儿书,睡着了。不知睡了多久,忽然有人敲门。李敬之起身,看到老仆人送来一盘糕点。糕点很精致,李敬之连吃三块,盒子只剩两块顶皮酥。李敬之拿起一块,掰开,里面突然掉出一个纸团。李敬之连忙打开看,居然是郝儒的笔迹。郝儒已到武昌,他要李敬之明日想办法用骷髅镜提出银子,他已经和蔡锷将军联系,这一百万两银子将用作倒袁的军费。
李敬之当夜去求婶母,并细细述说了郝儒之意。是夜,李敬之带着骷髅镜被接到山上。婶母提前雇了几匹骡子,等在半路。直到四更时分,婶母见李敬之和几个脚夫驮着银子下山,连忙叫人把箱子放到自己雇来的车上,打发脚夫回山。
深夜的山路,格外寂静。李敬之仔细探路,心里忐忑不安。还有半里地就进庄子了。突然,路边冲出一伙蒙面人,他们先用锁链拌住车马,打倒车夫,又用枪逼住李敬之和婶母。李敬之一动不敢动,眼看着几口大箱子被十几个人匆匆掳走。
天蒙蒙亮,李敬之见歹徒走远,连忙把婶母扶到一匹矮马上,自己也掉转马头,直接回山。
那伙人掳走的不过是几口装了石块的箱子,上面铺了些散碎银子,真正的银锭,被李敬之隐于山林提前探好的一个山洞中。
天光大亮,婶母守在洞口,李敬之则隐在山脚下。李敬之伏于齐腰深的草丛,既担心婶母的安危,又害怕郝儒不能按时上山,也唯恐那伙掳银子的人再杀回马枪。
一直等到日上三竿,郝儒终于出现了。两人来不及寒暄,上山找到婶母一直守候的荒僻石洞。洞中几口大木箱,全装了满满的银子。
郝儒大喜,连连称赞李敬之的智谋。李敬之说:“这是婶母的功劳,要不是她,根本兑不来银子,即使兑了来,也早被人掳了去。”郝儒又向婶母道谢。
婶母看着郝儒,突然问:“你和李康文是什么关系?”
郝儒笑笑说:“他是我岳父,不幸的是,一个月前他去世了。临终,他将这骷髅镜交给我,嘱咐我一定要把这笔钱用在大事上。”
婶母点头:“这回的确是用在了大事上。”
“未上船之前,袁世凯的走狗就盯上了我。为了引开他们,我换了船,想不到他们又盯上了敬之。还好,敬之心细如发,保管妥善,我没有委错人。”
“我不明白,为什么在这地方你还能传递信息?”李敬之说。
郝儒看看婶母,没有回答李敬之的问话,反而对着婶母深鞠一躬,说:“谢谢李夫人。蔡锷将军倒袁成功,我一定会让他为您记上一功。”
婶母微笑,转身对李敬之说:“你跟郝儒一起去投奔蔡锷将军吧,不用惦记我。”
李敬之摇头:“不,我要把您先送回家。”
郝儒上马,对李敬之说:“我在云南等着你。咱们后会有期。”说完,郝儒带人急驰而去。
看着郝儒一行人走远,李敬之和婶母回了桃叶村。一进家门,就见院子正中坐着婶母的父亲,他手里端着一杯酒,冲两人微笑。
“父亲,”婶母急急冲上前,老人将酒一饮而尽。不过片刻,便气绝身亡。
李敬之呆了。
婶母抚尸痛哭,连说自己不孝。
帮婶母安葬了老人,李敬之送婶母回家。一路上,婶母把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告诉了他。原来,就在袁世凯党徒得知李康文病逝之后,盯上了他的钱财。他们找到婶母的父亲,袁世凯许诺待他登基,会给父亲一个州府的职位,婶母的父亲在诱惑之下说出了骷髅镜的秘密。袁世凯党徒知道骷髅镜落在郝儒之手,于是千方百计要图谋此镜。而他们陷害李敬之的叔父,就是为了拖延李敬之去兑银子的时间。婶母到了桃叶村,父亲欲加害李敬之,婶母当即有所察觉,和父亲大闹了一场,并以自己性命威胁,倘李敬之有不测,她也不会苟活于世。几天来,婶母在桃叶村坐卧不宁,唯恐父亲官迷心窍,做出不妥之事。
婶母猜到倘若郝儒未遭不测,一定会与李敬之联络,便格外留心。果然在他们到后第三天,她从老仆人手里拿到了郝儒的信,怕被父亲知道,她将信封于顶皮酥里,叫仆人送给李敬之。她知道父亲得不到骷髅镜,一定会在银子上下手,于是又想出掉包计,让父亲计划落空。
"铃--"我拿起电话,是找爸爸的,我把话筒递过去,心中满是疑虑,电话那端熟悉的声音是远在湖南的姑姑,她很少打来电话,即便打来,也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声音里竟透着哽咽……
爸爸接过听筒,听着听着,脸色渐渐晴转阴。我不安地注视着他,心里猜测着,担忧着。终于,爸爸挂了电话。"发生了什么事?"我连忙迎上去问道,爸爸一句话也不说,默默地回到饭桌前,气氛一直这样僵持着。最后,还是妈妈从爸爸口中问出了原因:
爸爸老家在湖南,他是长子,只身来到北京工作,而叔叔和姑姑两家一起,仍然留在湖南。奶奶通常和叔叔婶婶住在一起。人们都说婆媳关系最难处,可婶婶和奶奶一向相处很融洽,或许由于脾气有些暴躁的奶奶和贤惠的婶婶"性格互补"的关系吧。但奶奶年纪大了脑子也不是很清楚了,有时会做出令人哭笑不得或很不耐烦的事,长时间服侍奶奶的婶婶有时候便会抱怨两句,而奶奶又决不容忍,于是近来,她们之间时不时会爆发"小型战争"。但这次,婶婶的话说重了,重得好像一记锤,几乎把奶奶击蒙了……
那天,奶奶把家中的保姆轰走了,婶婶回家后对着收拾了一半屋子大发雷霆:"保姆走了,家务怎么办?有本事你来干?你不是总说大儿子好吗?为什么他中秋节也没给你打电话?你不是总说女儿孝顺吗?为什么不到她家去住?干吗非赖在我家,吃吃喝喝都让我们伺候?"
说到这儿,爸爸脸上露出淡淡的歉意:"中秋节那天,我出差,太忙,所以……"
据说奶奶听到这话,踉跄一下,差点摔倒,然后就坐在沙发里,一句话也不说,双眼直勾勾地盯着前方,当天晚饭也没吃,别人怎么劝也没用……
我默然了,也诧异极了,婶婶待人一向很热情。我对她的记忆总定格在捧着一把糖果的双手和那比阳光还灿烂的笑容,那么和蔼的婶婶怎么会……
妈妈倒没显得多么惊讶。她摇摇头:"这不能怪婶婶。作为儿媳,她已经算相当不错了。""那难道能怪奶奶吗?"我有些激动地问。"当然也不能怪奶奶,老人嘛,有时候总有些任性,老小孩老小孩。""那既然两个人都没错,这样的事为什么不能避免?"妈妈叹了口气,"有一种东西叫亲情。你婶婶和你奶奶没有亲属关系,所以婶婶说这样的话奶奶才会伤心,若换成了儿子,说了,还是儿子,是骨肉,还有爱。或许,这就是所谓亲情。"我沉默几秒钟:"可是婶婶和奶奶也是亲属啊!"妈妈笑了:"这可不一样了,毕竟没有血缘关系嘛,有时候,对于老人,不要太认真,宽容一些,退一步说话,或许就海阔天空了……不过,"妈妈一笑,"这种话说了容易,做了难,你奶奶性子躁,你婶婶也算相当忍让了吧!"
小白是一只淘气的小狗,它很贪吃。它不仅喜欢吃肉,还喜欢吃鱼、虾、蛋。它每天要吃很多东西,可还是觉得不饱,到处找东西吃。有一天,它竟然跑到邻居家,饥不择食,狼吞虎咽地一下子偷吃了十几个鸡屁股,结果消化不良,拉了肚子,害得婶婶花了几百元钱才给它医好。
但是小白乖巧,还通人性,非常讨人喜欢。主人如果把东西掉在了地上,它就会跑过去,用嘴一咬,把东西刁到你的身边交给你。有一次,我去婶婶家,小白见了我高兴得在我身上又是抓又是扑又是添,吓得我不知所措。婶婶见了忙呵斥小白:“小白,别闹了,快走开。”小白听了马上懂事地低下头,像犯了错的孩子似的,躲到角落里去了。还有一次,婶婶带它去散步,它玩疯了,与婶婶走散迷了路,被陌生人抱走了。过了一个月,婶婶偶然路过一户人家,发现门口趴着的小狗,虽然面目全非,但有点像小白。婶婶试着轻轻喊了声:“小白”。小白一跃而起,一溜烟地跑过来,对婶婶摇头摆尾又是扑又是舔,亲热极了。它跟着婶婶又回家了,失而复得的小白,婶婶一家更是宠爱有加。
小白不但乖巧,还挺有爱心。常言道:鸡狗不相容。可小白却截然不同。婶婶家有一只老母鸡,小白从不与它吵架。最近,婶婶买了一窝小鸡,可老母鸡与小鸡争食吃,常常啄小鸡。小白见了马上“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勇敢地向母鸡扑去,吓得母鸡灰溜溜地跑了。如果邻居家的小狗来欺侮小鸡,小白也会冲上去把它们赶出家门。
我可喜欢小白了!常常和它玩得兴致勃勃,流连忘返。
《暖春》是一部反映农村生活的片子。主要讲一个叫小花的小姑娘,父母双亡,后来被别人领养。她的后妈后爸经常虐待她,她就逃了出来,逃到另一个村子,被一个好心的老爷爷救回家,老爷爷含辛茹苦地把她培养成了大学生的感人故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暖春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暖春观后感1今天中午,老师给我们放了《暖春》这部电影。
电影里的主角小花的父母和唯一爱她的奶奶去世了,养父母对她很不好,有一晚离家出走,后来饿晕在村口,被二狗用车载回了村,村里没有人愿意收养她,最终小花被一位好心的老爷爷收养了。
她来到了老爷爷家,老爷爷的儿媳妇不想留她在家,于是千方百计的想送她走,但都没有成功。由于婶娘对她不好,所以老爷爷和小花一起另起炉灶,他们吃的很简单,有白面馒头和鸡蛋已经很难得了。
老爷爷是一个年迈的老人,很贫穷。所有的积蓄都为小花买了一双鞋。小花舍不得穿。而小花也没有换洗的衣服,换洗衣服的时候,只能穿老爷爷的,还受到小朋友的嘲笑。
小花看到院子里的小朋友在玩扣字游戏,就偷偷学了25个字,并一一念给老爷爷听,老爷爷感动得哭了。小花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竟然想方设法地学习。后来,爷爷去砍柳枝编箩筐卖钱,让小花去读书。而小花也没有辜负爷爷的期望,在每一次的考试中都拿第一。
婶娘虽然对小花,但是有一次,小花放学回家,看到婶娘被烫伤了,她自己也被烫伤了,她忍着剧痛去找胖婶叫胖婶来给婶娘治伤。小花知道婶娘一直都想要个小弟弟,在听说一次吃100只蚂蚱,就可以生小弟弟的事后,她就每天放学后去抓蚂蚱,她把路上的蚂蚱都抓完了,然后去更远的地方抓,有一次回来的很晚,爷爷在门口焦急的等她,小花回来后爷爷很生气说:“你这孩子什么时候学会不听话了?”小花才告诉爷爷,是为了帮婶娘抓蚂蚱,这让婶娘感动不已,并给小花做了一件新衣服,还叫爷爷和小花在同一张饭桌上吃饭,以后再也不分开,而且要小花叫她娘。由于小花对婶娘没有记恨,反而处处为婶娘这想,才让婶娘感动,终于有了一个真正的家。
和小花比起来,我们每天有很多东西吃,不仅有丰富的饭菜,还有点心、水果、零食、饮料、小吃,而小花连米饭都很难吃到。我穿的衣服都很多,满衣柜都是,但小花只有一件衣服,而且有点土,有时换洗的衣服没干,只能穿爷爷的衣服。和小花比起来,我们是多么幸福啊!
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暖春观后感2以前身边有许多穷人,现在我就给大家讲一个穷人的故事吧!
在一个很远的小山村,有一个小女孩,她的名叫小花,他很苦,从小就没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就她一个人,她是在生活在别人的家里,那一家人对她很凶,天天打骂她不给她饭吃,肚子饿了还要干活,有一天她肚子饿了晕倒了在路上,是一个老爷爷收养了,从那以后她就跟这个爷爷生活在一起,她从来没有人跟她玩,别人还欺负,别人在玩,她只能看着,家里还有一个婶娘和一个叔叔都不喜欢她,就想办法要把她送走,可是没有送成功,婶娘打骂她,她从来都不恨婶娘,她天天跟爷爷一起,爷爷对她很好,非常爱她,她会帮爷爷做很多事,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了,爷爷想送小花上学,可是家里穷没有钱,爷爷就去弄柳条做筐子卖,很辛苦的赚钱,终于他们把钱存够了,小花可以上学了,小花上了学她每次考试都是全年级第一,小花拿回去给爷爷看,爷爷总是笑,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小花考上了大学,大学毕业了……
我的感受是:穷人真很辛苦,没钱吃饭、没钱上学、没钱买衣服……我觉得爷爷的钱没有白花,因为小花总是考全年级第一,小花真懂事,小花看到好吃的东西,小花都要给爷爷吃,而且总是帮爷爷做事。听说婶娘“吃一百个蚂蚱,就能生小宝宝了”,小花就每天上学带一个瓶子,放学后,小花就到田野里到处去抓蚂蚱,抓到一百个的时候,就送给婶娘吃,婶娘看到这些蚂蚱,感动地哭了,小花真懂事,从来不记仇,婶娘对小花那么狠,可是小花还是一样对婶娘。我觉得爷爷真伟大,小花真懂事,他们虽然很苦,但是他们很幸福,因为他们的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爱……
这个电影我感动的流下了眼泪,我跟小花比,我真是太幸福了,吃、穿、用、玩什么都有,可我还不懂事,整天惹妈妈生气,我一定要向小花学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个懂事的好孩子。
暖春观后感3今天,学校组织同学们观看了一场感人的电影——《暖春》。
影片开篇似乎并不是那么令人回味。它只是平铺直叙地以一段场景来引出本片的主人公小花:一个大雨滂沱的黑夜,小花手里高举着一架纸风车,吃力地跑着,直到晕倒在地,人事不醒……她为什么会晕倒?她为什么不回家?她的父母去了哪里?一连串的疑问使观者迫不及待地要知道原因。而在这时,我的脑海里却在盘旋着另外一个疑问:为什么,在她昏迷时,手里依然紧握着那个纸风车?
后来,可怜的小花被一位爷爷救起,女孩告诉爷爷,她的爸爸、妈妈去世了,风车是奶奶做的,但是奶奶也走了。她和叔叔、婶婶生活,他们打她,不给她饭吃,所以她逃了出来。
原来,那是一只代表着爱的纸风车。
善良的爷爷收养了小花,但爷爷的儿子、儿媳不愿意,他们既不孝顺爷爷,也不喜欢小花,自己没有孩子,也不想认小花做女儿。小花管他们叫叔叔、婶婶。婶婶几次想把小花卖掉。好人好报,几经周折,婶婶终未能如愿。虽然婶婶讨厌她,但她孝敬婶婶。婶婶故意踩坏了她的风车,她心痛地哭了,因为这风车对她来说是那么的珍贵。可是第二天,她就把自己做得最好的饼子端给了婶婶。爷爷问她恨不恨婶婶,她说:“婶娘是好人!”因为听说吃一百只蚂蚱就可以生小孩,小花天天放学捉蚂蚱,终于捉够了一百只。小花的善良感动了冷漠的婶婶,她告诉小花,“不要叫婶娘,以后叫我娘吧”,小花终于有了妈妈,她激动地扑向婶娘的怀抱。看到这里,我想起了“卧冰求鲤”的故事,不禁泪流满面。这是怎样一种孝啊!
小花儿能干、懂事、感恩,她的命运是那么悲苦,得到的爱是那么少,回报的却是那么多。爷爷温暖了她的心,而她用爱温暖了所有的人。伟大的思想家卢梭曾经说过,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最终,她的美德不仅赢得了所有人的疼爱,也赢得了自己美好的人生——她成了全村第一个大学生。大学毕业后,她回到大山里做了一名乡村教师。她说,“我舍不得爷爷,舍不得这片土地,这里有我血色的童年,还有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爱。”
我想,小花舍不得的,一定还有那只婶娘也是母亲买给她的崭新的纸风车,因为那风车上凝结着的,不是泪水和苦痛,而是爱……
暖春观后感4今天下午,学校组织我们五年级的学生统一观看了电影《暖春》。故事中主人公小花悲惨的命运深深打动了我们,我好几次都禁不住潸然泪下,任由咸咸的泪水由面颊滑过。影片放完时,教室里没有了以前一哄而散的兴奋,许多同学们仍沉浸在故事里,面颊上是泪水的痕迹。幼年的小花,童年悲惨的命运,使人格外伤感、同情。
《暖春》讲述了一个叫小花的山村女孩,一出生就失去双亲成了孤儿,和奶奶相依为命;三岁时和她相依为命的奶奶去世了,小花只能寄居在亲戚家里,干粗活,挨骂受气,吃不饱饭。几经波折,被迫出走的小花被一位农村爷爷收养了,却又因叔叔、婶娘不愿接纳,使一个七岁的孩童历尽磨难和委屈。历经种种磨难,最后,懂事的小花终于用自己一颗善良的心感动了叔叔、婶娘和周围的人。七岁的小花终于过上了一个普通孩子所应有的再普通不过的普通孩子的生活。
柔弱的小花,用爱,融化了人世间的寒冬,迎来了人心中的暖春。虽然历经磨难,受尽委屈,都不能阻挡懂事的小花幼小的心中那善良的童真和心中的真爱。小花不计婶娘的刁难,给她送上自己做的饼;听说蚂蚱可以治婶娘不生小弟弟的病,自己一个人偷偷上山捉了蚂蚱偷偷放到婶娘的桌上;因为婶娘的脚被烫伤,小花亲自给她做药……终于,小花用自己的真爱,融化了婶娘的心,也赢得了人世间的暖春。
和小花相比,我们这些从小生活在蜜罐里的孩子,应该更加懂得倍加珍惜。小花虽历经困难和折磨,却仍时刻想着关心别人;我们的父母无论刮风下雨,无论自己工作多么辛苦,自己多磨劳累,每天接送我们,养育我们,将最好的都给了我们,而我们却往往不懂事,不知道珍惜,还时常惹父母生气。小花为了一点学费,和爷爷克服了多少困难;而我们,学校、老师给我们创造了优越的学习条件,而我们却往往视而不见,不努力学习。小花只是一个七岁的孩子,正是一个需要大人照顾、关爱的年龄,却能时刻想着给别人以关爱;我们却很少想到给别人以关爱……
看完《暖春》,我感受很多。从小花的身上,我更看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
暖春观后感5在寒假里,我观看了一部感恩教育片--《暖春》,它给我们讲述了,小花坎坷的童年,美好的心灵。在电影中,小花因受不了养父母的打骂而跑了出来,一位好心爷爷收养了她。小花的到来让老爷爷原本平静的家庭带来了一场**,小花用她的爱心换来了婶娘的亲情,换来家庭的温暖。年幼的小花悲惨的命运让我们心酸,老爷爷的伟大,无私的爱让我们感叹不已。
在看电影时,小花经历了许多人世间的苦难让我们流泪不止。她幼年丧失了父母,被养父母打骂,更多是受婶娘的排斥,可是小花仍怀有一颗善良的心,用她的善良,宽容的行为化解了婶娘的怨恨。当她听说蚂蚱可以治好婶娘的病时,她把山上所有的蚂蚱都抓光了。当婶娘看到床头上有蚂蚱时,心中有了很大的感触,泪水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当婶娘的脚被烫伤时,她用自己那稚嫩的小手为婶娘用仙人掌糊上了,让婶娘减轻痛苦。她用自己的善解人意,宽容,融化了婶娘那颗曾经冷漠的心,也弥补了家庭的空位。他们紧紧的拥抱在一起,流下了幸福的泪水。小花深情的喊了一声‘娘’这是发自肺腑的呼唤,这是爱的呼唤。看到这一切,我流下激动的泪水。这是爱的呼唤。小花的不幸相比,我是多么幸福啊。我有父母和亲情的呵护还是不是得发脾气,扣心自问。我的行为是多么不应该啊。以后我要做一个体贴父母,做一个听话的孩子。
小花是善良的,当年救她的老爷爷更是无私的。他为了让小花上学,天天上山砍柳树条边框子,下雨天也不例外。为化解小花与婶娘的不愉快,他不与儿子一起吃饭。又一次他发现儿媳妇要把小花送走,急忙步行追到村子里。一位年过花甲的老爷爷的这种行为,时多么难得可贵啊!
初次听父亲说周婶在门口捡了个婴儿时,我是四年级。这才回想起周婶的模样,爱笑也爱骂人,整天穿着橘黄色的工作服,因长期扫街而晒黑的脸。当时很多人都劝她,“别要了,是个弃婴,肯定有病的,养不活!”“你家都有两个小孩儿了,负担不轻了。”周婶谁也不回答,面无表情地把阿嘟抱上了楼。是的,那个女婴叫阿嘟,是抱回那一天,正想起名字,正好有一辆救护车经过,响起“嘟”的声音,此后大家就这么叫她了。
真正见到阿嘟时,她都上五年级了。坐在饭桌前,瘦却高的她只顾着低头扒饭,挺安静的。我在周婶家呆了一天,发现阿嘟是最忙的,洗衣做饭,拖地倒垃圾,像上了发条似的,一刻不停。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她的哥哥姐姐,只躺着看电视或吃零食。我心里不知怎的,一下凉了。周婶把她带回来,却没有给她公平的对待。后来下班回来的周婶也对着阿嘟大喊大叫,更坚定了我的想法,周婶当初或许只是一时冲动,却经不起时间的磨练。终有一天她后悔了,阿嘟的人生只能这样倾斜下去了。
从周婶家回来,我很快便淡忘了心中的惋叹,不知是认可了还是麻木了。再次见到阿嘟,她已上初中了。个性活泼了些,模样不像谁,却好看。那天周婶放假在家,嗓门、脾气还是那样大。阿嘟中午出了门,说去找同学,一会儿便回来。可到了晚上,周婶气鼓鼓地站出小区门口了望了,阿嘟也还没回来,打电话过去也尽是忙音。就在我们拉着周婶回来吃那碗只吃过一口的饭时,阿嘟开门进来了。周婶跳起来,抓起身旁的毛巾就往阿嘟身上抽,一边打一边流泪。“你去哪了?不会打个电话回家吗?养你那么多年,米饭钱你都还没还给我呢!就想这样走了!”虽这样说,但周婶哭得更厉害了,手都颤抖起来。阿嘟任凭打骂,流着泪站着,一声不出。我想起小时候母亲也这般打骂过我,母亲比我哭得还厉害,我不久前才明白过来,那是爱,害怕失去的爱,深入肌骨的爱。
入夜了,我和阿嘟一同坐在床边,她看起来是那样的平静柔和,我都不敢相信是周婶给了她这样的性格。阿嘟拿出厚厚的相册,一张张她的笑脸映入眼帘,她哥哥姐姐的照片远不如她的多。她说,她虽从不管周婶叫妈,但她心里清楚,以后哪个母亲也都比不过周婶了。周婶从小就不瞒着她,让她知道自己的身世。周婶虽看起来凶巴巴的,对她却是极好的。我想我看出来了,那些照片上,阿嘟的穿着与笑容一样美丽,周婶的怀抱最里面的也都是阿嘟。
第二天和他们告别后,我走出了门,这时听见周婶又喊起来:“你再吃那么一小碗就别吃了!省事省钱!”这次,我的心却暖暖的,轻轻掩上门,屋外柔暖的阳光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