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每一节物理课通用5篇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翻开新的一页,写一份教学计划,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准备吧!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如何上好每一节物理课通用5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物理课堂 篇1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有效性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刚刚系统地接触物理学科,所以教学方法的科学与否就会对学生的成绩以及学生对物理课程的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方面比较重要,所以教师要能够在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策略实施上慎重实施,保障教学的质量。

一、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问题及有效性标准

(一)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问题分析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比培养学生的解答问题能力要重要得多。从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现状来看,还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如多数教师难以做到提问的有效性,有的老师只管自己讲,不提出问题;有的存在着为问而问,提问频繁而随意,满堂问答,集体问答,没有启发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效果;有的提问偏离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偏离主题;……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明桷提问的作用、原则等理论问题外,还要十分注意提问的方法和提问技巧。培养学生质疑精神,让学生心中常怀疑问,才能使学生不断地去思考、研究、对比、探索,从而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和思维上的成长。

(二)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标准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标准主要体现在提问的问题要有明确的指向,提问的问题要在综合以及分析等方面能够增加。对问题的表述要尽量的清晰和明确,让学生能最大限度地理解所提问的问题,能够让学生创造性的进行回答。所提的问题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性提问的设计原则及策略

(一)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有效性设计原则

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性提问的设计要遵循科学性原则、目的性原则适时适量以及启发性的原则。所谓的科学性原则,就是指在物理课堂提问中,所提问的问题要能够和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以及年龄特点等相结合;所谓的目的性原则,就是指所提出的问题需要学生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所谓的适时适量以及启发性的原则,就是指所提的问题要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并具有启发性。

(二)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

1.提问要能够体现出新颖和趣味性。由于初中学生在自控能力上还较为薄弱,所以教师要充分重视这一特点,所提的问题要具有趣味性,这样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如在教学“自由落体运动”时,教师可以准备好小鸟的羽毛以及金属片,问学生这两种物体从同一高度下落哪个落地的时间会比较短?这样的问题学生就比较感兴趣,为自由落体运动的学习就提供了条件。

2.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兼顾优差生。如果一味地只顾优生而忽视差生,很容易挫伤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两极分化现象。因此教师应根据学情,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既能激活成绩好的学生的思维,又要给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一定的机会,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找到自信,充分自如地展现自己。

3.提问要联系生活,让学生产生共鸣。知识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创设和提供适宜的教学问题,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学习新知。这样,学生会感到亲切、自然、有趣,认识到身边就有许多学习问题,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一种自我需要,从而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三、结语

总之,初中的物理学习是学生全面素质提升的重要学习课程,对其今后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科学合理地呈现有效的提问,这样才能够实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傅巧梅.新课改下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方法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01).

[2]赵凤池.如何适应初中物理新教材[J].河南教育,2014(10).

物理课堂教学 篇2

一、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优化的指导思想

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标志是所培养人的素质水平,包括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等素质。在教学改革中,普遍强调在教学观念上转变:即由偏重智育为五育并举;由偏重知识传授为即重教知识又重能力培养;由偏重教师教为教与学并重;由只重视课堂教学为课内课外相结合;由关门办学为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我们的总目标就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为解决上述问题,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结合物理学科特点,提出了“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启发式教学”的物理教学指导思想。基本内容是:以教书育人为指导思想;以观察实验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为前提;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为突破口;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的积极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思维过程和思维能力为核心手段。我们提出的中学物理教学思想,力求符合义务教育中学物理教学大纲的基本精神,体现中学物理素质教育的要求,突出物理学科特点及物理教学的科学过程。

二、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亲其师,信其道”这句古语生动地说明了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学生因为对教师的好感,喜欢教师,从而产生迁移心理,对其所教的学科会有兴趣,愿意接受教师的教导,积极投入学习。教师在教学中,一定不能忽略了这点,师生关系是顺利展开教学的前提,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助动器。怎样才能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教师的心态很重要。教师要摆在自己的位置,不能认为自己是教育者,就用高高在上的姿态进行说教,摆出一副严肃的面孔,用威严让学生服从。这样,学生只会畏惧教师,敬而远之,师生关系疏远,心理上有隔阂、距离,根本就没有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可能。因此,教师要端正心态,把自己和学生都放在一个教学共同体中,在教学中是合作者的关系,应该平等地看待学生,和学生成为朋友,爱护、尊重他们的个性、学习要求,做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启发者。一句关怀的话语、和颜悦色的面容,都能使学生增加对教师的亲和力,让学生倍感亲切,让学生在学习上放松,没有压力感,营造了愉悦的课堂教学气氛,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师生之间顺畅地进行交流,没有芥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多媒体应用于物理课堂教学

物理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概念、规律的理性理解有困难,学习起来感到枯燥乏味,这就在无形中增加了教学的难度。把多媒体引进教学,能够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多媒体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把文字、视频、图像、动画等多种功效集合于一身,打破了单一的粉笔和黑板的教学模式,知识的呈现手法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具有多种优点,在课堂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多媒体具有新、快、直观等优点。新是指的是它紧随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快是指它在运算显示等方面能够快速地呈现;直观是指它能够更加形象地显示事物的本来面目。利用电脑视频软件的慢放功能,将快速的物理过程记录下来,然后通过慢放回放物理过程。比如在讲解完全失重的时候,让装满水的杯子打上孔会看到有水从孔流出,然后让它做自由落体后由于完全失重水就不会从杯子流出来。这个实验由于时间短不易看清,但是用摄像机录下来,然后再慢放视频,就可以看得非常清楚了,从而让实验更加直观可信。多媒体能够实时及时地展示学生的作业。比如利用实物投影或者是摄像头可以实时、及时地展示学生的当堂作业情况,并且能够及时纠正错误,展示精品作业等等。如果摄像头还可以在教室移动的话,那么就能随时展示任何一个同学的当堂作业情况,而不需要把学生作业拿到讲台上实物投影了,从而节省宝贵的课题时间,加大课堂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重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很多物理现象、物理规律只单凭教师的讲是无法让学生弄明白的。物理教师要重视物理实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研究的学习态度,通过实验教学来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然而,很多物理教师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物理实验的重视不够,重讲轻做,只是在讲实验,让学生记下实验结果,这就让学生对实验不感兴趣。我们要扭转这一观念,不能怕费时,教师要多组织课堂实验,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

物理实验中有的实验现象比较微观,通过演示实验是无法做到的,或者实验用的药品有危险性,这些都不利于实验的演示。如电流、导体、摩擦等物理原理,我们肉眼看不见运动过程,而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师就能把我们看不到的、抽象的物理现象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出来,让学生能详细地观察到。比如在讲“楞次定律”时,传统实验是用的线圈是很多匝的线圈,绕线很细很密,很难直观地看出线圈的线圈绕向,而是凭借线圈外部另外几匝粗带塑料皮的电线来表示绕向。如果使用传感器测量感应电流的话,它测量精度高,可以测量很小的电流,那么实验中用5到10匝粗铜线绕成一个线圈就可以了,这样线圈的绕向一目了然,大大提高了实验的直观性和可信度。再如演示牛顿第三定律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时,用图像所显示出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漂亮的对称图像,比用个弹簧秤对拉要的效果要强百倍。物理实验还不能忽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动作实验,意味着学生要做好实验的准备工作,实验过程要动脑,实验结果要进行总结和分析。一整套实验流程都需要学生自己来做,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致使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强化了理解。

物理课堂 篇3

关键字:生活物理课堂兴趣教学效果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究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现在的学生普遍感觉物理难学,原因之一是物理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所讲授的知识规律不能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兴趣低下,失去探究的乐趣。

结合物理教学特点和课程的基本理念我们应该用生活来组织物理课堂教学,让生活走向物理,再让物理走向生活。通过物理教学使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提高,去修正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为生活服务,为社会服务。

现以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功率》一课的教学为例,阐述“运用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结合生活实例探究物理规律──借助生活实例理解物理规律──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中,通过生活实例有效地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层层深入,以实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要求。

一、运用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

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对旧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推理得来。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上需要从学生认知特点出发,从感性认识入手,为学生提供真实、生动的情景。创设一些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物理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对生活实例进行分析,才能发现有价值的一般性规律,才能从原始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实现课堂教学的第一次飞跃。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在《功率》一课的导入时,出示如下生活情境问题:

小强与小明体重相同,有一天,两人来到桃林口山脚下,进行爬山比赛。比赛结果是小明先到达山顶,过了一会小强才上来。小明说:“我赢了。”小强说:“你没有赢,咱俩人体重相同,爬的山一样高,做的功一样多。”小明说:“咱俩做的功虽然一样多,但我做功比你快。”

上述材料是源于学生生活经验的实例,是在最低层次上创造出来的经验素材,是学习的起点。通过对这些实例分析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拉近了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距离。只有让学生充分地分析、讨论这些具体问题,才能感知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真实存在,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要求。在学生已经感知了物体做功有快慢之分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比较物体做功快慢的探究。

二、结合生活实例探究物理规律,实现探究过程生活化

探究过程生活化是指教师在设计探究内容时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课堂内外的任何生活空间进行。通过生活化探究,它能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能发现新知,是对知识的再发展;通过生活化探究,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和心灵感悟,品尝探究的乐趣,感受生活的美好;通过生活化探究,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将这些技能和方法内化为自身的能力。

对于《功率》一课揭示功率概念的时候,由导入情境引出物体做功快慢的不同之后,进而探究如何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出示如下生活情境:

体重相同的小强与小明进行爬山比赛,共比了两个回合:

第一回合:小强和小明同时从山脚出发到山顶去,结果小强先爬到山顶;

第二回合:小强和小明约定,在1min内看谁爬的山高,结果小强1min内爬的山比小明高。

两种情况下,谁做功快?

通过讨论学生感知物体做功有快慢之分,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有两种方法:(1)不同的物体做相同的功,所用的时间短,功率大。(2)不同的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做功多的物体,功率大。

接着出示如果做功的多少不同,做功的时间也不同,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出示如下生活情境:

小明在40s内做功1200J,小强在60s内做功1500J,他们谁做功快呢?

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概括出一般规律: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来比较,即功率。接着学生自学关于功率的公式,单位,及一些运动物体的功率。通过这一层次的活动过程,学生已经对功率的知识有一个较为系统和完整的理解,已从感性的、较初级的生活经验,逐渐上升到了理论高度,为他们进行下一层次的活动打下了理论基础。

三、借助生活实例理解物理规律,深化对规律的认识

对于物理规律的理解,如果只是单纯在公式的角度进行分析,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比较枯燥,记忆也不会持久;如果能够借助生活实例,提出生活中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就会积极地思考,自觉寻找支撑自己观点的理论知识。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会更加主动、更加深刻。

如在《功率》一课得出功率的表达式之后,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功率大小取决于功和时间两个因素,出示了如下生活问题:

甲、乙、丙、丁四名同学进行爬山比赛,已知甲和乙的体重都是60kg,丙和丁的体重都是50kg,他们同时从山脚下出发,结果:甲第一个到达山顶;丙第二人到达山顶;乙第三个到达山顶;丁第四个到达山顶。你能判断一下他们功率的大小吗?

提出这个具有挑战性的趣味问题后,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互相争论,有的从生活的角度说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有的从所学的功率表达式的角度分析问题,再一次将物理规律和生活实例的结合推向了高潮,学生借助生活实例对物理规律的认识加深了,同时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要想更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就必须学好相关的物理知识,透过生活现象看本质,从而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意识。

四、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实现“从物理走向社会”

通过上一层次的教学活动,学生对功率的认识已经上升到理论高度。不过,这还不是课程的最终目的,它只是完成了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还需要把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生活中去,通过再实践、再认识来加深对功率的理解。利用学生掌握的功率知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学生进行技能化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对功率进行再实践、再认识,达到知识的应用和创新,以及能力的培养。

技能训练生活化主要从两方面着手:

一方面是练习训练生活化。课堂教学和学生作业与学生真正生活是有差别的,这就要求教师在编制作业题时,题目素材要尽量来源于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并对生活化的题目素材进行理想化、系统化加工,让学生通过作业训练,既能巩固知识和技能,又能懂得生活中的物理道理,从而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如在《功率》一课课外实践的环节,出示如下生活问题:

选择所需器材,测量自己从一楼到三楼的功率。

另一方面,日常生活“物理化”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物理知识的“本领”。

物理课堂 篇4

一、营造和谐共处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快乐学习、教师快乐授课的关键所在.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有耐心,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从心理上去安慰和疏导学生的学习压力和消极想法.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一直是以严肃的形象站在讲台上的,师生关系比较僵硬,缺乏生机,使学生不敢或者不想与教师进行交流和探讨.这样,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思维培养都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教师的教学内容和考核目标也大打折扣.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用真诚去打动每一个学生,和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平等探讨,赢得学生的认可,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从喜欢物理老师到喜欢物理学科,进而积极探索物理的奥秘,营造轻松融洽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

要想打造快乐的课堂氛围,需要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投其所好”,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注意学生对各个课时知识的评价,哪个课时喜欢,哪个课时枯燥,哪个课时听不懂,哪个课时不愿听,等等.从实际出发,将学生喜欢的课程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讲解和实验操作;对于学生不喜欢的课程留给学生去探索,并保持与学生的沟通;对于枯燥的课程,采用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授课;对于学生不愿意听的课程,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讲解,教师在旁边指导;等等.这样,既能让学生体验到物理的精彩,当老师的感觉,又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辛苦和责任,同时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也能得到培养.有些教师对于学生自主讲课不放心,生怕出问题.其实,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知识的普及力度,让学生讲解,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重视物理实验的研究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注定他们对未知的科学充满好奇心,对实验充满探究欲.物理实验,既能够满足学生心理上的求奇欲望,又能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喜悦感,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对现实生活的洞察能力.例如,在讲“浮力”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在河里那么重的帆船可以漂浮和航行,而把一根针放入水中却立刻沉下去呢?又如,在讲“摩擦力”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果地球上失去摩擦力,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会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四、探讨物理问题的方法

1.师生共同探讨.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和表达欲望.教师要信任和支持学生,不失时机地关爱和指点学生.对于学生的假想,教师应该引导讲解,让学生的错误想法自己去发现并解决.在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学科知识时,仅依靠教师的口头讲授远远不够,因为初中生的理解和思考能力有限,必须依靠现代化教学设备和实验器材,做到事实胜于雄辩.通过学生的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和讨论,自然而然消除自己心理的误区,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思维,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物理的快乐.

2.课堂自由探讨.在物理教学中,大多数课程都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自主探讨,分组讨论,小组形成统一的观点,然后全班进行探讨,一起研究学习.例如,在讲“大气压强”时,教师可以设置问题:为什么菜刀用久了切不动肉?为什么书包带是宽的不是窄的?啄木鸟的嘴又尖又长有什么用处?引起学生探究和讨论,再进行讲解,课堂气氛活跃、轻松,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物理课堂教学 篇5

关键词:课堂教学;中学物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7-046-01

物理科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弘扬主体教育方面有特殊的作用。而中学物理教学多倾向于机械式的生搬硬套,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也影响了学生对物理教学的兴趣,同时也扼杀了学生在物理学习上的创造力。作为一名物理教育工作者,为了把主体性教育落实到物理学科教学当中,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优化物理课程结构,体现主体性教育的课程观

课程是教育的心脏,是体现教育目的的蓝图。课程的设置、课程的结构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身心的发展。但长期以来的课程形式单一,缺乏弹性和活力,成为学生主体发展的桎酷,这种课程结构有待于人的调整。

现在我国的课程设置基本上基于“学科课程论”,所学的内容偏多、偏难,而且学生主要以学习学术知识为主,以升学作准备为目的。中学物理课程设置首先应充分体现发展的原则,应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全体学生都有充分发展的机会。重视学生的自主活动,使他们在尝试、探究等活动中,获得自由、主动的发展。其次应体现多样化原则,过去那种单一的课程模式,抹杀了学生的个性。针对这种情况应增加物理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多样性,选修课的比重应有所加大,综合性的活动课值得推广。

二、实施情感教育、优化中学物理课堂教学

根据课堂上情感教育优化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初中生情感教育的三条原则—寓教于乐原则、以情施教的原则、师生情感交融原则主要从三个方面去落实:

首先、中学物理课堂上寓教于乐原则,中学物理教师教学中要善于控制自己情绪,要努力使自己处于快乐、饱满、振奋的良好主导情绪状态,教师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的组织教学,给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形式、乐于学习的内容。

第二,教师要善于感性的处理教学内容,使之知情并茂,真正做到以情施教。以情施教的前提在于教师对教学的内容有深入的研究,充分的挖掘了教学内容的“情感”因素,才在教学中“用情”。

第三,有意识的促进中学物理师生情感交融。教师在教学中应以自己的情操积极的影响学生,以此来熏陶、感染学生相应的情感。学生、中学物理教师主动创设促使师生情感交融的中学物理教学情景等方面。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验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

物理教学过程中不仅有大量的演示实验,还有大量的学生动手实验,学习物理不仅需要发挥学生的理解力、分析和综合能力,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抽象思维以及各种能力的综合运用。即可以通过课堂实验探求法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由于种种原因,物理教学基本上成了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唱的“独角戏”,原因就在于“教会”并不等于“学会”作为教师的职责应重在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学会”上,也就是重在能力培养,重在物理素质培养。

中学物理中的许多物理现象、规律都是很贴近日常生活的,学生在学习物理课之前,就已经凭知觉和经验在头脑中形成了一些认识:就是所谓的“前概念”。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前概念”而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这是不符合认识规律的。所以教师通过设计一些课堂演示实验,针对学生在头脑中原有的错误、模糊概念,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是非常必要的。这种教学模式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无疑会产生积极作用。

同时这种实验探求法对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他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是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和主体。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并要启发和引导学生,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通过大量的课堂演示实验不仅有效的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还会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动手实验的兴趣,这样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实验能力,更主要的是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使学生积极、能动的学习。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