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社会教育优秀5篇

每举办一场活动,最好是制定一个活动方案,让自己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同时有助于活动更加顺利地开展。下面是整理的幼儿园社会教育优秀5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幼儿园社会教育 篇1

那么,幼儿园教师应该通过哪些途径去发展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呢?下面,我想结合自身工作经验谈谈具体的做法:

1.在游戏化的教学中,使幼儿学习正确的交往方法

(1)在日常生活中,同伴交往是大量的、真实的、自然的。教师可以以日常生活为切入口,培养幼儿正确交往的能力。教师可通过用DV捕捉幼儿在生活中的表现,利用晨起、餐后为幼儿播放录像片段,引导幼儿对画面的内容进行自由交谈,引发其自身解决问题的动力和能力,减少对成人的依赖。教师也要对幼儿出现的良好交往行为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学习并强化友好交往行为,如学习用正确的语言表达,学会等待、商量、轮流、谦虚、诚实等交往的技能,以及敢于道歉的勇气。久而久之,幼儿掌握了这些交往的技能和品德后,就能减少交往中的冲突和障碍,就能感受到被接纳的自豪感和交往中的快乐。

(2)让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学习正确的交往方法,这是最直接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以教育活动为主要途径,为幼儿创设与他人合作分享的机会,学习如何交往。如在语言活动中,礼貌“魔力词”的学习,幼儿可在角色扮演中习得;体育活动、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从创设的情境中学习不同角色间的交往,摆脱自我为中心,学习合作、谦让、分享。角色的扮演、特定的情境等使幼儿能辨别、体验、理解他人的情感,从而强化幼儿的交往意识,使其交往行为自觉或不自觉地迁移到实际生活中去,促进其交往能力的发展。

2.努力创造机会,丰富幼儿交往的体验

(1)开展专题活动。所谓主题活动,就是以一个话题为中心进行延伸开展,进而形成更多的话题,它强调问题的产生,知识的分享,也为师幼间提供了一个宽松的互动平台。为了扩大幼儿的社会交往范围,我们鼓励幼儿在专题活动进行到高潮的时候,邀请邻班幼儿到班级参观游戏,鼓励幼儿将主题活动中的趣事介绍给新朋友,或将主题中产生的好玩的游戏与他人分享,幼儿在活动中,会获得大量愉快的交往体验与分享的快乐。

(2)举办分享派对。每天,班级里在某一固定时间(1小时内)里开展分享派对。教师鼓励幼儿将从家里带来的物品相互交换游戏,学会和遵循制定的交换游戏规则,包括如何文明有礼地向他人“借”玩具、如何对待他人心爱的玩具等。活动结束后,教师鼓励幼儿积极表达分享的体会,如说说你和小伙伴怎样玩,你把玩具借给谁了等。随着分享次数的增加,经验也就随机增加,使幼儿体验与同伴合作的愉悦心情,激发幼儿自主交往的情感。

(3)开展播音员的小游戏。通过让幼儿到邻班检查人数,并进行现场播音,活动能提高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激发孩子乐于交往的能力,感受交往的快乐。

3.实施家园共育,巩固幼儿交往的行为

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家园网络互动平台等途径,使家长了解自己小孩在社会交往中的发展情况,及时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与家长达成一致的目标。家长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试一试:

(1)榜样效应。因为孩子无时无刻不在看着身边的父母是如何待人接物,所以家长的行为对幼儿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长要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做孩子的榜样。

(2)亲子阅读。家长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有关社会交往方面的书籍,而且陪同幼儿一起阅读。如《贝贝熊系列丛书》《小熊宝宝》《玛蒂娜》等,都是不错的书籍。家长在阅读中应引导幼儿在故事中学习交往的方法,懂得体谅、关心同伴,形成良好的交往意识。

(3)幼儿才艺展示。利用与亲朋好友相处的机会,让孩子们在大家面前展示特长和优势,满足他们的表现欲,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使幼儿产生被接纳的自豪感,从而乐于交往。

(4)开展定期家庭活动。幼儿园里的伙伴定期相互串门,鼓励幼儿争当文明的小主人或小客人,如热情待人,与伙伴分享食物、玩具等。可能,一开始幼儿表现较羞涩,家长应用语言鼓励,陪同幼儿,待幼儿适应后再慢慢抽离。让孩子在实践中获得进步,巩固幼儿良好的交往习惯。

幼儿园社会教育 篇2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活动;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371-01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由此可见,游戏在幼儿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幼儿活泼好动,思维具体形象,游戏符合幼儿的心理和年龄特点。所以在社会教学中,将游戏渗透到社会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让幼儿在游戏中通过想象、探索和智慧,是身体和个性在欢乐和喜悦中发展起来,让游戏真正有效地实现其独特的教育功能,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一、用游戏的趣味性来激发幼儿对社会领域活动的兴趣。

运用游戏进行社会活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用游戏的趣味性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促使幼儿对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有更多的关注。因此,在社会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幼儿喜欢玩游戏的特点,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充分调动他们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以便达到更好的进行教学效果。如:根据社会活动的内容和要求,创编和改变一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有趣的游戏,使幼儿积极愉快的投入到学习之中。在中班社会活动《动物我们的朋友》中,教师布置了一个树林的环境,在环境中,藏了好多毛绒玩具。先让孩子们听各种动物的叫声,然后让孩子们玩捉迷藏的游戏。让孩子们到树林里找找看。在活动中,幼儿跃跃欲试,自始至终参与活动的兴趣很高。通过游戏,不但使幼儿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得到充分发挥,又能适合不同的个性、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在游戏中,他们会为了参与游戏而控制自己的行为,参与游戏的兴趣也使幼儿愉快的服从游戏规则,约束自己,摆脱了自我中心,向社会合作发展。 幼儿在游戏中的情绪是放松的,他们享受到了充分的自由,也敢于大胆表现,大胆想象,并进行实践,从而喜欢参与幼儿园的社会活动,大大提高了社会活动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游戏情景,调动幼儿对社会领域活动的积极性。

情景创设是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幼儿的心理特点,创造一个环境、一个场合、一种气氛,使幼儿能很快进入社会活动的情境中。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游戏情景,正是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艺术。例如:小班社会活动“我不乱扔东西”。教师将活动场地布置成一个凌乱的塔格叔叔的家(有卧室、衣帽间、卫生间、客厅)。幼儿以到塔格叔叔家做客的角色,在《我爱我家》乐曲中进入活动场地。教师以旁白的身份解说塔格叔叔的一天丢三落四的生活,幼儿则以客人的身份参观塔格叔叔的家,帮助粗心的塔格叔叔整理房间。幼儿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情绪达到了高潮且体验着帮助别人的快乐。在这个案例中,正因为教师精心创设了良好的游戏活动情景,将小朋友在现实生活中的乱扔东西的行为巧妙运用,将情境激励和情境展示相结合,使幼儿因情入境、情景交融、自主表现、激励展示。整个活动幼儿全身心地投入,达到了最好的学习状态,更快捷地实现丰富幼儿社会认知及促进社会行为技能发展的目标。

三、用游戏形式使幼儿成为社会领域活动的主导者。

运用游戏进行社会活动教学时,教师要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导者,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游戏活动中的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不仅构成了游戏的前提条件,而且贯穿于游戏的整个过程,促进幼儿认知全面的发展。所以,教师在社会活动设计的过程中要将这些要求完全渗透进去,只有这样,才能把社会活动完全做到游戏化。因此,教师要事前了解活动的过程,设计好活动的内容,将教学活动游戏化,将感知活动贯穿在社会活动过程中。如:幼儿期是幼儿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时期,幼儿的态度、习惯、个性都处在奠定时期,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游戏资源,扩大幼儿的道德认识,培养他们丰富的、健康的道德情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锻炼坚强的道德意志。有利于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在中班社会活动《动物我们的朋友》中,运用游戏贯穿,首先让全体幼儿与小动物捉迷藏,然后让孩子们观看《动物帮助我们》的PPT,使幼儿体验动物如何帮助我们的,动物是怎样成为我们的好朋友。接着请四位幼儿戴上动物头饰扮演小动物。以小动物没有食物,没有住处的请求方式,请其他小朋友运用生活经验说一说,应该怎样来帮助小动物,最后请幼儿用行动来帮助“动物好朋友”做事情,为小动物准备食物,为小动物盖房子等。游戏中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加上自己的想象,很快进入角色,再现他们所见到的事情,使幼儿亲身体会到人与动物之间,是需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合作的,体验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在游戏开展的过程,使幼儿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和和积极情感。

四、让幼儿在做中学,注重操作活动的游戏化。

幼儿园社会教育 篇3

幼儿教育是基础中的基础。当前,我国幼儿园在社会领域的发展中存在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间接或直接导致了教学效果的低下。为了促进幼儿在这一阶段良好地发展,需结合教师、家长以及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作用,促进幼儿园在社会领域中的教学活动开展。

关键词:

社会领域;幼儿;环境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全新阶段,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巨大的改善,对于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科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冲击下,知识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这就对人的适应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幼儿园的社会领域教育是从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及社会行为技能三个方面出发的,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让幼儿在这方面得到相应的发展。当前幼儿教育对社会领域中的教育实践并没有给予高度重视,教师在这方面也没有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所收获的效果微乎其微。

一、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的幼儿园社会领域中教育实践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掺杂的东西太多,趋向于功利化,普遍的教育模式倾向于培养学生智力,而忽视了学生德育方面的发展。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去促进幼儿智力方面的发展,对于幼儿的社会行为和良好的品德培养没有给予重视。第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园实施社会领域教育具有指导作用,但其中涉及的内容却不完全适用于实际教学,比如“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这条,要具体落实到是哪些社会行为规则,不然对于幼儿而言,光凭一句简单的话是无法深入理解其内涵的,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显然教师也并没有做到这点,许多教师对这一问题认识不清,通常只是将目标照搬到某一社会领域教学活动中,因此,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常常感到目标设定大而空,不具可操作性。第三,幼儿的社会领域中教育实践所涉及的内容太过狭窄,教师没有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如将扣纽扣、系鞋带这一系列的生活小事放在健康领域。从现有的社会教育领域来看,各部分的分配比例不匀,社会认知部分比例较大,而社会情感和社会教育部分所涉及的内容较少。第四,教师在进行有关社会领域方面的教学时,过分强调知识的重要性,从而忽视了幼儿的情感发展,与之交流互动较少。实际教学一直以教师为主的单向灌输为主,导致幼儿对社会认知的片面化,造成课堂效果低下。

二、应对措施

针对如何改变存在幼儿社会领域教学中的现状,提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相关技能的培养

幼儿生活技能、自我服务能力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理应是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要想培养幼儿更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就要让幼儿具备生活自理能力,进行相关的生活技能训练,比如穿衣服,由于幼儿在家时穿衣都是由家长代劳,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好逸恶劳的习惯,因此,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必须要求学生自己学会穿衣服,以相关生活技能的锻炼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注重发挥教师和环境的影响

要使幼儿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教师应重视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特别是在幼儿阶段,教师自身的社会性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水平。幼儿在这一阶段最喜欢通过模仿来学习一些事物,因此,教师作为幼儿最直接的榜样,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务必要加强对这一方面的重视程度,通过阅读书籍、参加培训等方式提高自身能力,养成自律的习惯,让学生学会自我控制。环境对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人际关系能力是社会交往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样无声的影响下,能够达到环境影响人的作用,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拥有社会交往的能力。

(三)发挥家长作用

幼儿的社会领域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自身、教师和家长这三个因素,所以,要想对幼儿进行良好的社会领域教育,家长就必须发挥引导作用。家长参与到幼儿的教育活动中,不仅能够给教师和幼儿园带来便利,同时也能发挥家长的优势,促进幼儿更好地成长。教师应该和家长加强联系,达成某一方面的共识,因为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时间毕竟有限,教师也不能时刻对幼儿进行监督,而家长作为陪伴幼儿最多的人,发挥其主要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幼儿在家长的带领下去参加社会活动,从实践中得到相关理论应用,家长和幼儿园之间也能加强沟通与交流,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

三、结语

幼儿的社会领域教育需要充分发挥教师、家长以及环境这三个方面的优势,才能促进社会领域教学的高效运行,使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作者:杜玫玫 单位: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实验幼儿园

参考文献

[1]杨丽珠,吴文菊。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幼儿园社会教育 篇4

【关键词】幼儿园;社会教育;数学教育;融合

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正式提出将“社会”作为幼儿园教育内容的五大领域之一,并明确了“社会”范畴的教育目标以及指导要点。社会领域课程是以培养幼儿的社会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行为品质,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发展为目的,是幼儿园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园社会教育主要是发展幼儿的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在幼儿社会教育的过程中,很多的时候离不开用数学经验解决现实问题,数学的学习是为人的社会交往服务的。

一、数学与社会

(1)数学来源社会。数学产生于人类的实际需要,在社会发展中不断完善。数学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是人类认识社会的工具。数学是社会国际化的工具,用规定的社会语言符号来表示,达到社会通用的效果。数学是一种思维工具,是人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工具。数学来源于现实社会,又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发挥其特有的优势和作用。幼儿生活的周围环境充满了数、量、形的有关知识和内容,利用日常生活进行数学教育,可以使幼儿在既轻松又自然的情况下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引发对数学的兴趣。从《指南》中的指导性的论述中得知,社会生活包含着数学,空间的形成、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生活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数学的指导,数学教育与社会生活是不可分开的,也是人类交往的需要。数学教育离开社会生活,将失去其应有的价值作用。

(2)社会需要数学。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人的全部生活实践(衣、食、住、行)几乎都离不开数学,数学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实践活动的必要基础知识和工具。《纲要》提出幼儿园数学教育的要求是培养幼儿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社会生活某些简单的问题,让幼儿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周围事物,创设生活中的问题情景,让幼儿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达到社会交往的需要。比如:大班的幼儿已经开始学写数字,让幼儿统计家里或幼儿园物品的数量,这样既练习了数字、学会计数,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理解练习了较抽象的统计,又能解决社会生活中的某些问题。

二、社会教育与数学教育相辅相成

(1)社会教育为数学教育提供学习情境。幼儿园社会教育内容的选择主要是以社会为依据,社会现实是选择幼儿园领域课程内容的基础。幼儿通过现实生活及其表象来增进社会认知、发展社会情感、完善社会行为。社会生活现实是幼儿园学科知识选择的重要依据。幼儿生活的周围环境中,各类知识是相互联系和渗透的。而数学在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数学植根于现实社会的土壤,反映现实世界的规律,并为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服务。《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让幼儿“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社会教育为数学教育提供方向指引,数学教育为社会教育丰富经验支持。莱夫和温格提出认知与学习的情境性能提供有意义的学习,基于情境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就要不断地为孩子创设情境,在情境学习中真正理解数学概念的含义。在教育实践中,创设情境的方式有:一是通过一日生活的环节把数学学习与生活的真实情境相结合。如排队时谁在前面,谁在后面;吃饭时,请小朋友左手扶碗,右手拿勺等是幼儿在自身的各种日常生活中学习辨别方位。二是在集体教育活动中注意生活情境的创设。如在“超市购物”主题的系列活动中,认识10元以内的钱币,了解钱币与货物之间的等价交换;运用有关加减、组成的数学经验,解决超市购物中的实际问题。三是在活动区中创设情境性的学习机会。如创设“银行”的模拟生活情境,儿童练习点数物体,用自己的方式表征数量以及学习实物与数点的一一对应。幼儿的数学学习,是在生活中的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感性的经验,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不断具体化。

(2)数学教育为社会教育提供操作交往机会。数学本身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幼儿主要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幼儿园的数学教育建立在幼儿充分操作的基础上。“操作式学习”被普遍认为是幼儿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环境,以促进幼儿对数概念的建构。在教师预设好的环境下,幼儿产生了交往、交流的需求,在活动中互动,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如大班数学活动《小猴请客》,通过不同动物的角色扮演,幼儿既学会了数的加减运算,在请客的过程中学会礼貌用语,学会正确与人交往的方法,丰富了数学教育在发展幼儿情感、知识、能力、人格等方面的价值。

三、幼儿园社会活动与数学教育融合的策略

(1)社会主题活动与数学教育活动的整合。现今,幼儿园教育以主题活动为基本线索,在社会教育活动中使主题活动能与数学学习结合的活动,依据幼儿学习数学与发展的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确定教育内容,在主题的指导下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如大班主题活动“祖国各地的特产”,可以开展旨在感受祖国物产丰富的社会活动,也可以开展多角度分类的数学教育活动。这样的整合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获得。

(2)社会教育活动情景学习与数学教育活动的结合。认知与学习的情景性理论已成为一种能提供有意义学习,并促进知识向真实生活情景转化的重要学习理论。所强调的是教育过程中个体从学习者到实践参与者的转换,社会行为规范是一种行为模式,数学是一种抽象的知识,幼儿只有在具体情景中学习与运用才能真正理解与掌握。在社会教育活动中,为幼儿预设活动的情景,融合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如小班社会活动“我的爸爸妈妈”,可以设计为爸爸妈妈整理衣物的情境,引导幼儿对爸爸妈妈的衣物进行分类,以发展其相应的数学能力。

(3)数学教育活动与社会教育活动的融合。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其实质在于促进儿童社会化,逐渐形成良好的社会性与个性品质。鲁戈夫认为,同伴地位的相似性有时能使他们起到成人不能起到的作用,同伴的合作性学习,更能促进幼儿知识、技能的掌握。在数学教育活动中可以预设幼儿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务,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操作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又发展了与同伴的互动、交流及协作。如大班数学活动“地铁线路图”,通过幼儿自己收集的资料,共同合作完成地铁线路图的设计,并能理解地铁线路图上虚线、实线代表的意义,分类统计经过虚线、实线站台的数量,在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完成,达到了数学教育活动与社会教育活动的有效融合。

综上所述,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要真正实现与数学活动的融合,需要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思考两者教学活动内容的融合性与目的性,找到二者之间的适切点,挖掘其对幼儿教育的促进作用,努力实现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指导纲要(施行)[S],2001.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幼儿园社会教育 篇5

【关键词】幼儿园;开放式教育;问题;解决途径;分析

幼儿园作为学生启蒙教育的关键场所,是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当前大部分幼儿园都开展了开放式教育,并取得了一些喜人成绩,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使幼儿园开放教育能够获取更高的成绩,我们需要及时将现存问题进行解决。

一、幼儿园开放式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方面角色意识的不足,具体表现为幼儿园将幼儿教育作为教学工作的全部,严重忽视了家庭教育的价值性[1]。幼儿园仅仅只是考虑到单方面做家长工作,并认定教育工作的开展目的只是加强家长的配合意识,很少会考虑到学生家长的需求与内心想法,家长长期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其二,幼儿教师,严重缺乏与学生家长沟通能力。在与家长沟通时,幼儿教师,因为自我服务者的身份经常处于弱势地位,面对部分家长的无理要求,有许多教师选择放弃教学立场顺从家长的意见。当前幼儿园内教师大部分都是青年教师,此群体往往缺乏高效开展家长工作的工作经验,很难令所有家长满意,使家校共育工作陷入尴尬的局面。 其三,虽然幼儿园作为教育机构,自身肩负着教育组织管理时时开放教育的工作职责,但是开放教育活动设计到的人力物力财力甚至是交通安全等保障工作是无法由幼儿园自主承担的。同时,因为受制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幼儿园在实际开展开放式教育过程中经常会产生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迫切需要家庭与社会的帮助与支持。 二、幼儿园开放式教育问题的解决途径

(一)将幼儿现实生活作为开放式教育的外部延伸

构建幼儿园开放式教育社区的核心本质是推动幼儿的学习成长。因此,幼儿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可以推动幼儿学习发展的所有社会因素[2]。幼儿园、幼儿家庭与社会作为教育社区中的核心主体,在此领域内,社区不再是单一的概念,而是一种社会层面的关系。因此,幼儿教师在实际开展教学过程中,o紧围绕幼儿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人事物及相关因素的变化,有效将教育触角延伸至幼儿园而家庭以外的社区中,结合幼儿的成长需求积极开展教育活动。

(二)充分发挥社区资源的教育价值

在实际开展幼儿园开放式教育过程中,若是单一借助幼儿园方面自我努力,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为幼儿园教育活动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导致幼儿园很难承受教学重任。所以,幼儿园方面需要积极与幼儿家长及幼儿园所在的社区进行交流,将学生家长与社区有效进行引入,并充分利用社区内部资源,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有效减轻幼儿园的学习负担,同时进一步保障了幼儿园开放式教学的开展质量[3]。如,幼儿园在开展一些实践活动时,可以诚挚邀请社区家长参与其中,并请社区内保安负责活动秩序维护工作,此举可以为活动有效开展奠定扎实的物质基础。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幼儿参与到社区活动中。如,幼儿园定期组织幼儿深入到社区内打扫卫生或是为社区内孤寡老人表演节目等活动,使得幼儿的良好品格得到有效锻炼,进而更加有效提升开放式教育的教学价值。

(三)充分利用幼儿家庭的潜在资源

在实际开展开放式教育过程中,幼儿园方面不可以忽视幼儿家庭的教育价值。教师需要在实际开展教育活动时,积极与幼儿家长沟通,此沟通不是单向的沟通,而是幼儿园与幼儿家庭的双向沟通,幼儿园需要与幼儿家长密切交流,一同为幼儿的学习成长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幼儿园除了需要负责学生在园区内的学习生活以外,还需要引导幼儿家长在家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幼儿园需要在开展活动时,需要及时邀请家长参与进来,有效实现幼儿园幼儿家长间的密切交流,促使家长更好的融入至幼儿园开放式教育活动中,强化学习成长方案的价值性,不断推动幼儿的健康成长。

(四)不断强化幼儿教师的家园沟通能力

从当前幼儿园开放式教育活动开展情况来看,部分幼儿教师严重缺乏家园沟通技巧,对于家园沟通缺乏一个整体准备的认知。首先,幼儿园方面需要及时展开幼儿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活动,通过对幼儿教师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幼儿教师的教学认知能力,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其次,在实践教学中总结经验。幼儿教师需要在大量的教学实践中总结教学经验,不断优化自我课堂教学方法,利用具体案例有效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全面提升幼儿教师的教学能力。在实际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学习内容采用不同类型的沟通形式,获取学习满足感。但是沟通技巧却不是唯一的教学途径,更为重要的是与幼儿及幼儿家长进行情感方面的沟通。教师与幼儿家长教学观念与思维方式存在较多差异,经常会引发幼儿教育不统一的问题。此时,教师需要与幼儿家长积极沟通,在获悉彼此的教育想法后,针对幼儿突出的学习问题做出有效处理。

(五)积极构建层次化家长团队

幼儿家长来自不同工作行业领域,具有完全不同的文化内涵、家庭经济条件、年龄层次等,可以说是结构较为松散的自然群体。部分家长十分重视幼儿的教育问题,乐于将自己的教学精力放置在幼儿的教育上,但是部分家长认为幼儿园教育是没有必要的。面对此种存在教育差异的家长群体,幼儿园需要与此类学生家长群体进行交流。自主成立家长委员会,由家长民主选出一名代表,代表全体家长与幼儿园进行信息沟通。但是家长委员会依然无法满足幼儿的多元化学习需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教育不应该是封闭教育,而是需要及时开展开放式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幼儿家庭与社区的教育价值,有效解决当前突出的学习问题,进而从多个方面着手推动幼儿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作者简介:李欢(1991-),女,陕西省商洛市人,民 族:汉,职称:小学二级教师,学历:大学本科,单位:丹凤县武关镇中心幼儿园。

参考文献: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