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秋节资料(8篇)

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秋节资料(8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中秋节资料 篇1

传统节日活动实施方案一一、活动背景:

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很丰富的,尤其是节日中各种民俗民风形成的丰富的节日文化,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更是中华文明立身传承之本。因此,引导学生探究我国的传统节日,并籍此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成了综合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活动目的

每年秋季开学没多久就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中秋节。为了能让同学们对中华节庆文化有一些粗浅的了解,吸收节庆文化、民俗传统中的营养与智慧。激发他们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关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学习的要求,经同学们商量决定开展以走近中秋为主题的综合实践学习活动,让学生自己实践调查中秋节的来历,人们的庆祝方式,由中秋节所想到的等问题,然后以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方式在全班上汇报调查结果。

三、活动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开放性。所以我允许不同的学生达到不同的目标,允许学生在不同方面达到不同的目标。因此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中秋节的由来及民间习俗;

(2)搜集阅读与中秋、月亮相关的古诗、词、文、故事、对联等,感受古代文化;

(3)能使用多种方式获取资料,合理整理资料,对资料进行归类。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整理资料汇报的能力;

(2)能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了解中秋文化;

(3)通过亲手尝试做贺卡,提高劳动技能与操作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3.情感目标:

(1)以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对制作美食的兴趣,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

(2)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体精神,分享合作与交往的快乐。

(3).通过展示、演讲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四、活动时间

10月1日7日

五、活动地点

社区、学生家中、图书馆、超市等

六、活动内容与步骤

(一)活动内容

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确定《走进中秋》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主题的内容如下:

活动一调查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

1.知道中秋节的日期,了解中秋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

活动二了解中秋节的月饼

1.搜集了有关月饼的资料

2.感受月饼的香甜。

3.体验劳动和分享的乐趣。

活动三品味中秋节的诗词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可以组织学生上网浏览,查阅有关中秋节的故事、诗歌和对联。并将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记录下来。

活动四欣赏中秋节的美景

中秋节的画面总让我们记忆犹新,拿起你的笔来记录一下中秋节的美景

(二)活动步骤

1.合作交流,落实任务

可以个人单独完成,也可以根据同学们的兴趣、爱好或居住位置自己成立小组共同完成。如果是小组合作就应该既要注意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要合理又要注意整体协作,既要尽可能独立调查研究,但也要注意合作、交流,某些问题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形成资源共享;

2.分析整理,总结汇报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或单独完成等形式,利用中秋假期时间调查研究,搜集资料,分析整理,总结汇报,完成活动任务。

3.活动总经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

(1)活动目的

(2)活动内容

(3)活动时间、地点

(4)活动分工

(5)活动步骤

(6)活动过程

(7)活动体会

4.成果展示,反思评价

回到学校,进行成果展示评价。评价搜集资料、整理资料信息的行为,可以评价动手操作的方式方法,重点应放在调查活动是否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多样性上。特别要评价在活动中是否应用适当的方法展开活动,比如查阅资料、调查访问、实地观察、整理材料、操作工具等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水平及交往与表达的能力。

七、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

1.调查态度要认真谨慎,采访笔记尽量记详细,及时做好笔记的整理的工作,并注意保持,为活动保留好第一手的资料。。

2.要亲善友好,尊重不同地区及个人的习俗习惯,包括饮食、服装、礼仪等。

3..小组成员间保持联络,注意合理安排活动时间,有困难及时调整活动方案,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4.调查、汇报的准备时间是节假日、双修日以及每周综合实践活动课。

5.需要在互联网上查找资料的可以与老师联系,由指导教师带入网吧或学校微机室,任何学生不能擅自个人出入网吧。

6.调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可以邀请自己的父母共同参与调查研究和设计汇报形式。

传统节日活动实施方案二一、活动背景:

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很丰富的,尤其是节日中各种民俗民风形成的丰富的节日文化,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更是中华文明立身传承之本。因此,引导学生探究我国的传统节日,并籍此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成了综合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活动目的

每年秋季开学没多久就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中秋节。为了能让同学们对中华节庆文化有一些粗浅的了解,吸收节庆文化、民俗传统中的营养与智慧。激发他们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关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学习的要求,经同学们商量决定开展以走近中秋为主题的综合实践学习活动,让学生自己实践调查中秋节的来历,人们的庆祝方式,由中秋节所想到的等问题,然后以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方式在全班上汇报调查结果。

三、活动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开放性。所以我允许不同的学生达到不同的目标,允许学生在不同方面达到不同的目标。因此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material)、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中秋节的由来及民间习俗;

(2)搜集阅读与中秋、月亮相关的古诗、词、文、故事、对联等,感受古代文化;

(3)能使用多种方式获取资料(material),合理整理资料(material),对资料(material)进行归类。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material),分析资料(material)、整理资料(material)汇报的能力;

(2)能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了解中秋文化;

(3)通过亲手尝试做贺卡,提高劳动技能与操作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3.情感目标:

(1)以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对制作美食的兴趣,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

(2)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体精神,分享合作与交往的快乐。

(3).通过展示、演讲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四、活动时间

20**年7月13号

传统节日活动实施方案三一、活动背景:

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很丰富的,尤其是节日中各种民俗民风形成的丰富的节日文化,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更是中华文明立身传承之本。因此,引导学生探究我国的传统节日,并籍此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成了综合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活动目的

每年秋季开学没多久就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中秋节。为了能让同学们对中华节庆文化有一些粗浅的了解,吸收节庆文化、民俗传统中的营养与智慧。激发他们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关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学习的要求,经同学们商量决定开展以走近中秋为主题的综合实践学习活动,让学生自己实践调查中秋节的来历,人们的庆祝方式,由中秋节所想到的等问题,然后以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方式在全班上汇报调查结果。

三、活动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开放性。所以我允许不同的学生达到不同的目标,允许学生在不同方面达到不同的目标。因此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中秋节的由来及民间习俗;

(2)搜集阅读与中秋、月亮相关的古诗、词、文、故事、对联等,感受古代文化;

(3)能使用多种方式获取资料,合理整理资料,对资料进行归类。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整理资料汇报的能力;

(2)能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了解中秋文化;

(3)通过亲手尝试做贺卡,提高劳动技能与操作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3.情感目标:

(1)以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对制作美食的兴趣,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

(2)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体精神,分享合作与交往的快乐。

(3).通过展示、演讲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四、活动时间

10月1日7日

五、活动地点

社区、学生家中、图书馆、超市等

六、活动内容与步骤

(一)活动内容

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确定《走进中秋》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主题的内容如下: 活动一调查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

1.知道中秋节的日期,了解中秋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

活动二了解中秋节的月饼

1.搜集了有关月饼的资料

2.感受月饼的香甜。

3.体验劳动和分享的乐趣。

活动三品味中秋节的诗词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可以组织学生上网浏览,查阅有关中秋节的故事、诗歌和对联。并将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记录下来。

活动四欣赏中秋节的美景

中秋节的画面总让我们记忆犹新,拿起你的笔来记录一下中秋节的美景

(二)活动步骤

1.合作交流,落实任务

可以个人单独完成,也可以根据同学们的兴趣、爱好或居住位置自己成立小组共同完成。如果是小组合作就应该既要注意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要合理又要注意整体协作,既要尽可能独立调查研究,但也要注意合作、交流,某些问题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形成资源共享;

2.分析整理,总结汇报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或单独完成等形式,利用中秋假期时间调查研究,搜集资料,分析整理,总结汇报,完成活动任务。

3.活动总经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1)活动目的

(2)活动内容

(3)活动时间、地点

(4)活动分工

(5)活动步骤

(6)活动过程

(7)活动体会

4.成果展示,反思评价回到学校,进行成果展示评价。评价搜集资料、整理资料信息的行为,可以评价动手操作的方式方法,重点应放在调查活动是否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多样性上。特别要评价在活动中是否应用适当的方法展开活动,比如查阅资料、调查访问、实地观察、整理材料、操作工具等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水平及交往与表达的能力。七、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

1.调查态度要认真谨慎,采访笔记尽量记详细,及时做好笔记的整理的工作,并注意保持,为活动保留好第一手的资料。。

2.要亲善友好,尊重不同地区及个人的习俗习惯,包括饮食、服装、礼仪等。

3.小组成员间保持联络,注意合理安排活动时间,有困难及时调整活动方案,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4.调查、汇报的准备时间是节假日、双修日以及每周综合实践活动课。

中秋节资料 篇2

中秋节美食资料之传统月饼

月饼是一种美食,也是一种文化,每个地区的月饼都有自己的特色,其中广式月饼皮薄、松软、香甜、馅足,曾今人人避之的五仁月饼如今也杀出重围,成为很多人中秋节必吃美食,像是莲蓉蛋黄味的月饼应该是最受大众青睐的了,甜咸事宜,油而不腻,和家人朋友一同分享也不错。

中秋节美食资料之非传统月饼

中秋节资料 篇3

关键词:低能见度;低跑道视程;相关性

1 概述

根据有关统计[1],国际民航事故原因分类中,由低能见度造成的事故占气象原因的16%,高于雷暴。由此可见,低能见度对飞机的起降和飞行安全有直接影响。因此,了解和掌握低能见度和低跑道视程的气候规律和变化特点,对机场、航空公司制定和合理安排航班计划,提高经济效益,是非常有经济价值的。

文章利用昌北机场近15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对昌北机场的低能见度和低跑道视程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对气候资料的统计,可以为飞行员、签派员在今后的决策中起到借鉴作用,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2 资料来源和统计方法

2.1 资料来源。文章的数据来自南昌昌北机场2000年-2014年共15年的气象观测资料。2000年-2013年9月主要是供航观测,保证00-12时(文章中使用的时间均为世界时)13小时的观测资料齐全;2013年9月之后,有全天候24小时的观测资料。昌北机场属于Ⅰ类精密进近运行机场,即要求能见度不小于800米或跑道视程不小于550米的精密进近着陆。

2.2 数据处理方法。根据机场运行标准,文章把低于800米的能见度定义为低能见度,把低于550米的跑道视程定义为低跑道视程。从15年的观测资料中选取00-12(世界时)13小时的低能见度和低跑道视程,进行年、月、日变化的特征及出现频率进行分析。选取所有的观测资料对低能见度持续时间进行统计分析。利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低能见度和低跑道视程在特定条件下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通过对跑道低能见度和跑道视程的平滑处理,得出在特定的大气环流形势和天气背景下,昌北机场的能见度和跑道视程的相关系数[2]。

3 低能见度的变化规律

3.1 低能见度的年际变化。昌北机场的低能见度值的变化规律分为两个阶段:一阶段是2000年到2010年呈每年一高一低的高低起伏规律分布;另一阶段是2010年到2014年连续两年一致上升或下降变化趋势分布。对低能见度出现频率进行分析发现,低能见度的出现频率与其年平均值有一定的关系。低能见度出现频率小的年份,容易出现两极分化。出现概率多的年份,其能见度值均较为居中。

3.2 低能见度的年变化。低能见度的年变化规律明显,5月份和9月份最大,1月份和12月份最小。冬季的低能见度值最小,春夏次之,秋季最大。低能见度出现天数的年变化规律明显,出现的天数先降后升,9月为最低点。低能见度出现在冬季的天数最多,占总数的50%;春季次之,夏季最少。因此,低能见度在冬春的值较小且出现频率较大,影响也最为严重;夏秋出现频率小,且其值较大。

3.3 低能见度的日变化。昌北机场低能见度的日变化规律如图1所示,先升后波动的上升下降交替分布。低能见度在晨间及上午出现占70%以上,且其值较低。低能见度出现频率的在00时最大,然后迅速减小。低能见度在冬季主要在03时之前,春秋季节主要在02时之前。在冬春季节的清晨,不仅低能见度出现的频率较大,其能见度值也较小。

3.4 低能见度的持续时间分析。由表1可看出,昌北机场低能见度的出现的次数与持续时间成反比。低能见度值持续时间在季节的分布上与其出现频率的分布较为一致,在冬春季节出现的较多,秋季出现的较少。在夏秋季节低能见度持续时间最长不超过6小时,出现在超过2小时的也较为少见。而冬春季节,随着低能见度的出现频率较高,其持续时间在4小时内的次数也较高。

4 跑道视程的变化规律

4.1 低跑道视程的年际变化。低跑道视程值的年际变化呈明显的上下起伏波动,其中2013年的低跑道视程值最低,2009年最高。对历年平均的低跑道视程出现的频率进行分析发现,低跑道视程的年际变化波动较大,在2000年-2006年在2%上下波动;2006年-2012年的起伏波动较大。总的来看,昌北机场低跑道视程值较低,低跑道视程的出现频率较小,且其变化规律与低能见度度的年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

4.2 跑道视程的年变化。低跑道视程的变化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春季节的低跑道视程值较低,夏秋季节的其值较高。低跑道视程出现频率也为中间低两头高的分布,低跑道视程主要出现在冬春季节,夏秋季节较为少见。因此,低跑道视程在冬春季节的值较低,出现的频率也较大;而在夏秋季节,出现的频率较小且其平均值也较大;对飞行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尤其是冬季。

4.3 跑道视程的日变化。累年逐时平均低跑道视程的变化分布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平均低跑道视程值在00-02及06-11之间的值较低,而最高值出现在04时,由此可见,低跑道视程一般在02之后逐步好转。低跑道视程在一天的清晨出现的频率最高,然后逐渐减少,在03时迅速减小。

5 低能见度和低跑道视程相关性分析

能见度(VIS)与跑道视程(RVR)都是用来表征大气浑浊程度的物理量,为进一步明确昌北机场的能见度与跑道视程的关系,对低能见度与低跑道视程相关性进行深入分析。

5.1 低能见度时,跑道视程高于运行标准的频率。在低能见度时,跑道视程大于等于400米的频率约为70%,大于等于550米及600米的约为60%。由此,在低能见度于标准时,至少在60%的情况下,飞机是可以起降的。在标准附近跑道视程的波动性相对来说比较小,对飞行安全来看,还是比较稳定的。

5.2 跑道视程与能见度的相关系数。文章对观测数据进行平滑处理后,对能见度值和跑道视程进行相关系数的分析,跑道视程与能见度的相关系数均通过99%的显著性检验。结果如表2。

由表2可以看出,在样本较大的时候,得出的跑道视程与能见度的相关性高达0.75,有较好的正相关性。经过对比平均,南昌机场的跑道视程与能见度的相关性约为0.7,相关性较强。

6 结束语

(1)昌北机场低能见度在冬季出现的最多,低能见度值最小;春秋次之,夏季最少。低能见度在清晨的出现概率明显较大,尤其时冬季清晨,出现概率极高。低能见度的出现次数与其持续时间呈反比,在冬春季节最多,夏秋较少。(2)昌北机场低跑道视程在冬春季节较为常见,且低能见度值较低,夏秋较少。80%的低跑道视程出现在03时之前,且其跑道视程较差。(3)在低能见度时,低跑道视程的概率低于40%,在低能见度于标准时,至少在60%的情况下,飞机是可以起降的。(4)能见度与跑道视程相关性显著且较强,相关系数约为0.7。

参考文献

中秋节资料 篇4

【关键词】江西宁都县;气候特征;气候变化

0.引言

宁都县位于江西省东南部,赣州市北部,地处北纬26°05'18″至27°08'13″,东经115°40'20″至116°17'15″之间。宁都全境地质构造比较复杂,2003年,全县有耕地面积58.48万亩,林业用地440.1万亩,水面23万亩,属典型的丘陵山区,概称“七山半水一分田,分半道路和庄园”。境内北部多山,中部丘陵起伏。西、北、东三面高,中间低,自北向南依次下降。西、北部边界为雩山山脉,地势较高;东部属武夷山山脉的分支,连绵不断;中、南部是丘陵、岗地及纵贯南北的梅江河冲积平原。

江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夏季长而春秋季短。全年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春季(3~5月)阴冷多雨,常出现大风、强降水、冰雹等强对流性天气,4月开始进入汛期;夏季(6~8月)温高湿重,汛期与伏秋期在此季交汇,6月降水集中,易发暴雨洪涝,7、8月常有伏旱发生;秋季(9~11月)秋高气爽,气温适宜,但常有秋旱发生;冬季(12月~次年2月)湿冷,冷空气影响频繁,多偏北大风。

宁都县是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冬无严寒,无霜期长,适宜于亚热带作物的正常生长。本文就是利用了宁都县气象站三十年的逐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分析了宁都县近30年的气候概况特征,并且比较了2012年与1983年至2012年这三十年来的降水量与气温的变化趋势,说明总结了2012年气候的变化。

1.资料及方法

本文所运用到的资料是宁都县气象站1983—2012年近30年的逐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以及2009年的逐日平均气温资料。按气象划分法确定四季: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2月)。

2.近30年的气候要素分析

2.1气温分析

2.1.1年平均气温

宁都县自从1983年以来的年平均气温就是一直保持着上升趋势,1997年之后开始年平均气温就是高于30年的平均值。其中最冷年17.5℃,出现在1984年,最热年19.5℃,出现在1998、2007、2009年。年平均气温随时间变化是呈现出波浪式振荡中不断上升。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的年平均气温上升的幅度较二十一世纪之前的上升幅度总体上来说稍微更大一些,而且上升也比较平稳,波动更小。这个与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表现的趋势是比较一致的。

2.1.2 四季平均气温

宁都县春季平均气温分两个阶段,即1997年前的偏低和其后的偏高,这三十年都呈现出了波动式变化,至1988年达到统计年份的最低值, 1988年开始气温逐步回升,从突变时间来看,在1988年和1996年春季气温出现了明显的突变。夏季气温变化的幅度是四个季节中总体来说比较小的而且是振荡式变化,看不出明显的规律,近30年的资料显示2003年气温是偏高的且跳变最大。秋季气温变化较平缓,也大致可分两个阶段,即1995年前的偏低和其后的偏高期,跳变不是很明显。冬季气温八六年之前以及二零零四年、二零零八年是偏低的,从1986年后冬季气温呈上升趋势。

2.2降水分析

各年累积降水量。

30年来宁都县年累积降水量为1759.3毫米,其中以1997年的年累积降水量为最多,为2791.0毫米;2003年的降水量最少1047.8毫米,降水量最多做少的年较差为1743.2毫米,可以看出降水年际变化较大,并且从总体上来看是振荡变化,最近的几年降水量都偏低于30年的历史同期水平。各个年份的降水都有变化,有两个比较明显的跳变点:一个是1996年与1997年之间的变化很大,这两年的降水量距平百分数之差达到了近100%,另一个是2002年与2003年的年际变化较大,降水量距平百分数之差差不多80%。还可以看到最近几年的降水量变化比较平缓。

3.结论

本文利用了宁都县气象站1983年至2012年三十年的基本气象资料,分别通过对气温和降水量两个方面来分析了近30年的气候特征。对气温的分析根据时间尺度不同,按照时间尺度大小分成年平均气温、季度平均气温以及月平均气温三个小块来分析论述,降水量的分析采用30年的年累积降水量以及2012年逐月的降水量与历史同期水平(1983-2012年)的资料对比,分析总结出宁都县三十年来的气候特征以及对比2012年当年的气候概述了2012年的气候变化。根据上面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宁都县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无严寒,无霜期长。气温年平均气温在14至19℃之间。年累积降水量介于1047.8-2791.0毫米之间,虽然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但是总体上来说降水丰富,雨量充沛。是属于典型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

(2)30年以来的年平均气温整体呈现出波浪式上升的趋势。1983年之前的温度偏低,而之后的年平均温度偏高;对于各个季节来说,春季的温度变化比较明显,有多个突变点,夏季是振荡式变化,上升趋势不明显,秋季气温变化较为平缓然而冬季是有明显的上升势头;从三十年的降水量来看各个年份的降水都有变化,有两个明显的跳变点,最近几年的变化比较平缓。

(3)就2012年来说年平均气温19.5℃明显高于历史平均水平,各个季节的平均气温都高于历年平均值,尤其是冬季增温比较明显,八九月份的月平均气温显著高于历史同期水平。2012年的降水主要是在春夏两个季节,秋冬季节降水量较少,2012年累积降水量低于30年的平均值。总体上说,2012年的温度高,降水少。 [科]

【参考文献】

[1]李爱贞。气象学与气候学基础。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

[2]张永霞。环县2009年气候特征分析及建议。甘肃农业科技[J].NO,8.

[3]胡江波。近51年宁强县气候特征分析。陕西气象[J].2010(3).

有关于中秋节的资料 篇5

关键词:传统文化;实践活动;自主

一、活动背景

中秋文化的魅力,使中秋成为非常有凝聚力的节日。根据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让我们小学生在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来临之际,亲自体验中秋节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们将相继开展“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研究系列活动之一――走进中秋”这一传统节日文化的研究活动。

二、活动方案

(一)主题

走进中秋节。

(二)目标

1.加深对中秋节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感受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源远流长,增进对传统文化的探究情趣。

2.切实锻炼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及调查访问的能力。

3.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功感,培养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

式,增强自信心。

(三)人员

五(1)班师生。

(四)时间

2012年9、10月份。

(五)注意事项

1.活动在指导老师或组长的带领下有序进行,注意安全。

2.调查采访时态度诚恳,注意文明礼貌,做好相应的记录。

三、活动实施

(一)准备阶段:提出主题,合理筛选,制订计划

1.预设铺垫,引入主题

3.引导思考,生成课题

3.指导研究方法和汇报方式

4.分组选定研究课题

5.制订研究计划

6.研究活动开题报告

7.小组修改研究计划

8.总结延伸

(二)实施阶段:组内合作,实践研究,整理资料

1.小组分头行动,分工协作,通过不同的方法和途径获得所研究问题的结果。

第一组:“中秋起源”组

根据计划开展活动,同学们有的上网查阅资料,有的去图书馆搜集关于中秋节的资料。

第二组:“食在中秋”组

同学们到食品批发市场、各大超市,了解中秋节期间人们的购物情况。并拍摄月饼的照片,品尝味道。从实物到图片、文字,最后到自己亲自动手做月饼,做桂花糕,从中感受到活动的无限乐趣。

第三组:“爱在中秋”组

他们到各大商场、超市进行现场调查、采访,了解中秋节人们的活动和中秋节前后最受人们欢迎的中秋节饰品。同学们还学写对联、制作贴画,培养了动手能力。

第四组:“吟在中秋”组

该小组定点定时,集体查找中秋节诗词,并一一理解。资料收集后,又进行了工作的分配:制作ppt,编电子小报,在社区出黑板报等等。

2.整理归纳研究成果,准备汇报交流。

(三)展示阶段:信息交流,动手实践,展示成果

1.交流研究成果

小组代表介绍本组活动获得的成果及调查研究过程中的有效方法。出示相关资料,展示研究成果。其他同学提出感兴趣的相关问题进行询问。

(1)“中秋起源”小队收集了中秋由来相关的典故、大量图片资料等,制作手抄报,制成了ppt,给大家上了生动的一课。

(2)“食在中秋”小队,主要研究中秋节具有代表性的食品即“月饼”的来历、象征意义及制作工序,并模拟操作实践。

(3)“爱在中秋”小队,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主要研究中秋节人们的活动及中秋节风俗习惯的由来,如对传统对联的制法、写法、张贴的讲究等等。活动中,同学们当场写对联,送上全组同学对大家诚挚的祝福。

(4)“吟在中秋”小队通过去图书馆,上网查阅,还有集体学习等途径,以制作电子小报、出黑板报、绘制手抄报,还有以表演诗朗诵的形式向大家展示了他们的成果。

2.归纳总结,班级展示一星期

3.总结延伸

(1)将研究过程及成果展示的资料归类汇编成册,制成专题网页,上传到学校网站上展示,与大家共享。

(2)鼓励继续开展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研究系列活动,为下一个传统节日的研究做好准备。

四、活动评价与反思

(一)学生

这样的课真好,走出教室,走进社会,使我们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东西,比如:做调查时如何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如何使用数码相机等。更让我们了解到很多实际问题需要自己动脑筋去解决。我们特别愿意上这样的课,开展这样的实践活动。(陈××)

我是一个成绩在班里不是很好的学生,常常受到同学们的嘲笑。在这次活动中,我在组长的带领下,认真地进行了实践活动。出色地完成了组长分配给我的调查任务,并在交流会上进行了展示,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称赞。通过这次活动,我感受到:我能行!(杨×)

(二)教师

1.以学生为主,提供开放的空间

基于学生直接经验的原则,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课题,选择由他们自主实践和探索,从而有兴趣地对已有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在对“中秋节文化”的研究活动中,学生面向社会,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了其生动活泼地发展,发展了综合的实践能力。

2.指导学生阶段活动后进行多种形式的反思

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遇到困难或是自己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教师应该建议他们组内召开讨论会。通过与他人的对话,加深对自己的活动进程、进步情况及自己优缺点的认识,从而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本次探究活动结束后,教师还提供了调查问卷供学生进行反思。

3.以过程性评价为主,提高活动层面

关于中秋节资料 篇6

一、认清形势,统一认识,坚定不移抓好秋播生产

当前全球面临粮食、油料的双重危机,联合国将今年定为国际马铃薯年,我国也对油菜、马铃薯生产发展制定了激励措施。因此,要从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确保粮食安全、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高度来认识今年的秋播生产。

1、抓好秋播生产是解决耕地抛荒的重要手段。耕地是农民赖以生存之根本,是农村经济发展之基础。近几年来,耕地抛荒现象日益严重,特别是季节性耕地抛荒呈漫延之势。要想解决耕地抛荒,提高土地利用率,就必须从秋播抓起,从现在抓起,从消灭冬闲田抓起,把干部群众的认识统一到秋播生产上来,逐步解决耕地抛荒问题。

2、抓好秋播生产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必须有龙头企业和产业基地对接。我县油料加工企业—富川油脂公司是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之一,该企业加工能力强,产品质量好,“富川牌”香麻油、山茶油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品牌,产品供不应求。抓好秋播,发展油菜生产,从原料上保证企业满负荷生产,促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实现企业与农民双赢。

3、抓好秋播生产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今年夏收油菜籽价格大幅度攀升,全县油菜籽增收4623万元,人平增收60元,占上半年人均农业纯收的16.2%,可谓功不可没。从油菜的发展趋势来看,油菜籽价格下跌的可能性很小,明年还有继续上涨的空间,按一般生产水平每亩300斤计算,每亩纯收入不少于一季水稻的收益。目前,我县的生产水平还不高,而我们周边的武穴市亩产已达350多斤。今年陶港镇农业服务中心的2.3亩油菜示范田,亩产就高达516斤,说明我县油菜的生产潜力很大。

4、抓好秋播生产是落实产业和惠农政策的要求。20*年9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20*]59号),明确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抓好油料生产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综合有效的政策措施,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油料生产迅速恢复发展”。并实行了油菜良种推广补贴,对油菜生产大县实行奖励。因此,抓好秋播生产既是在推进油菜产业发展,也是在落实党和国家的惠农政策。

二、明确目标,落实措施,千方百计抓好秋播生产

今年秋播工作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现代农业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板块建设为重点,以提高覆盖率消灭冬闲田为突破口,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促进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全面提升我县秋播生产水平和农业生产效益。

总体要求和具体目标是:立足“三早”(早规划、早部署、早安排),保证“三高”(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狠抓“三落实”(落实种子、落实面积、落实责任),实现“三超”(面积、单产、总产超历史)。秋播复种总面积力争达到60万亩,覆盖率达到90%以上。①油菜32万亩,其中水田20万亩,旱地12万亩,总产达到7000万斤。②夏粮12万亩,其中小麦10万亩,蚕豌豆2万亩,总产4500万斤。③预留行15万亩,其中春玉米预留行12万亩,棉花预留行3万亩。④秋菜10万亩,其中湖蒿1.6万亩(其中今年新增1000亩),秋土豆3.2万亩(其中今年新增2万亩),优质蔬菜5.2万亩。⑤绿肥6万亩。

1、以油菜下水田为突破口,大力消灭冬闲田。一是鼓励油菜下田。发展油菜生产,特别是水田油菜生产是今年秋播工作的重点,空闲田在不好选择种植品种的情况下,就引导群众种油菜,确保今年20万亩油菜下水田。二是发展稻麦连作。要发扬我县的种植传统,对排灌条件好、机械化程度高、规模化生产的中稻区提倡稻麦连作。三是推广稻虾连作。龙虾适应性好,繁殖力强,食性杂、生长快,抗病、效益高,且龙虾能吃掉稻田中杂草和水生生物,能帮助稻田松土、活水、通气,排出的粪便还能起到增肥的效果。我县部分镇已积累了养殖龙虾的经验,面积已达6000多亩,经济效益非常好。对不能种上油菜、夏粮的深泥田、低洼田,要推广稻虾连作,冬春季养龙虾。四是扩大绿肥种植面积。边远垅田、早稻秧田可推广绿肥种植,以提高土壤肥力。五是翻耕晒炕。对极少数确实不宜冬种的田块及时起板翻耕,实行冬炕,破坏害虫越冬环境,降低虫源基数,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2、以推广高效生产模式为突破口,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农业结构调整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一是调整作物布局。今年秋播生产要抓好油菜、蔬菜、马铃薯三大板块建设。以龙港、洋港、排市、三溪、白沙、韦源口、枫林、浮屠、陶港等镇为重点,加快建设高标准油菜示范区;以兴国、黄颡口、军垦、综合、荆头山、半壁山等镇场为重点,建立优质高效蔬菜示范园;以军垦、综合、荆头山、半壁山、黄颡口等镇为重点,大力发展马铃薯生产,今年新发展马铃薯2万亩,全县总面积达到3.2万亩。二是调强产业基地。努力壮大和优化“两菜”(油菜、蔬菜)基地。油菜基地要遵循“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建设模式,依托我县富川油脂和各地油脂加工企业,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以“两线”(106国道、界浮省道)为重点,切实抓好富川油脂原料生产基地建设。蔬菜基地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不断提高蔬菜基地建设的标准。城郊蔬菜基地以十里湖、五里湖和宝塔湖为重点,抓好8000亩反季节蔬菜生产,其中在军垦和综合新发展复合大棚1000亩;湖蒿基地以宝塔湖、浮屠镇为重点搞好1.6万亩基地建设,其中今年新发展1000亩。三是调优种植模式。发展稻田多熟连作模式。中稻田发展“中稻—油菜”、“马铃薯—中稻”、“中稻—红菜苔—小白菜”等模式;晚稻田发展“马铃薯(菜用)—玉米—晚稻”模式;早稻田发展“油菜—早稻—大白菜”模式。发展菜地多熟连作模式。藜蒿田发展“藜蒿—南瓜”、“藜蒿—大豆”、“藜蒿—甜玉米”等模式;优质蔬菜基地发展“三瓜”(南瓜、西瓜、甜瓜)—“三菜”(大白菜、包菜、红菜苔)等模式。发展稻虾连作模式。

3、以推广农业实用技术为突破口,大力提高秋播生产效益。要重点解决只管种不管收、广种薄收的问题。在推广品种、把握季节、培育壮苗、加强管理上下功夫,提高秋播作物,特别是油菜的单产和效益。一是推广“双低”油菜品种。彻底改变油菜品种多乱杂的现象,突出当家品种,使油菜双低化真正符合国家标准,今年全县油菜主推“中油杂11号、中双9号、中双10号、华双4号”等4个优质“双低”品种,全面封杀其它品种。要把推广“双低”油菜与油菜良种补贴挂钩,严格执行油菜良种补贴只对水田油菜发放的政策,对水田油菜核心示范区由县政府统一供种,真正实现油菜“双低”化。二是育好油菜壮苗。严把“七关”:即备足苗床关,播期适时关,稀播匀播关,施足底肥关,间苗定苗关,壮苗化控关,肥水管理、病虫防治关。三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特别是油菜施硼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一项节约成本、提高作物产量的科学施肥技术。农业局要根据各地的土壤肥力状况和种植作物的肥料需求进行合理配肥,以节约生产成本,提高肥料利用率。今年全县秋播测土配方施肥应用面积至少要达到30万亩。油菜缺硼已成为制约我县油菜发展的瓶颈,要高度重视硼肥的施用,下大力气向农民宣传油菜施硼的重要性,同时引导和指导农民使用硼肥。四是推广轻简栽培技术。当前,秋播生产面临农村劳动力的短缺、耕作制度的变化和秋播不利气候的影响,要大力推广轻简栽培技术。必须大力推广油菜免耕直播栽培技术,以省工、省时、省力,保季节、保面积、保产量。中稻地区要由过去育苗移栽为主改为免耕直播、以播代育为主,全县免耕直播和以播代育面积要达到10万亩以上。五是油菜“一菜两用”技术。“一菜两用”技术有利于提高油菜生产效益,有利于增加冬季农民收入,有利于解决春节期间蔬菜淡季问题。各地可选择城镇郊区棉田或中稻田,实行早播早栽早管,春节前后摘苔,亩平可增收200元以上。全县推广面积2万亩以上。六是大搞沟厢配套改革。做到深沟窄厢,“三沟”相通,明水能排,暗水能滤,雨住沟干,以减轻渍害和病虫为害,提高作物产量。特别是冷浸田、深泥脚田要大搞深沟垄作,改良土壤,改善种植条件。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齐心协力抓好秋播生产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全县上下要迅速形成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由县五大家领导挂帅,各级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分管农业的同志具体抓,实行县干部包镇场、镇场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县镇村三级主要干部包垅畈的“五包”责任制,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一级替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迅速掀起全县秋播生产高潮。

2、典型带动,办好样板。各镇场要因地制宜抓调整,至少创建1个1000亩以上的油菜生产高产示范片。示范片由镇场党委书记和分管农业的领导挂牌负责,将目标、责任人公布于众,接受群众监督,并实行联产、联酬和量质化考核。在油菜示范片中,必须办一个300亩的油菜免耕直播示范片。

3、加大投入,以奖代补。为了把秋播生产工作抓好抓实,配合开展水田油菜高产创建活动,县政府决定安排40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用于发展油菜生产。对水田油菜连片500亩以上,单产过350斤的,奖励1万元;对水田油菜连片1000亩以上,单产过300斤的,奖励2万元;对全镇水田油菜,单产过240斤的,奖励3万元。奖励资金的核定与发放由县农业局组织专班负责进行实地测产、面积核定和资金发放。

中秋节资料 篇7

广东人中秋节吃螺原因中秋食田螺,则在清咸丰年间的《顺德县志》有记:“八月望日,尚芋食螺。”更说小孩子中秋吃田螺,会明目。炒田螺前,田螺底部会弄掉,吃的时候,先把田螺盖拿走,把螺肉吃掉。那么,在月光之下吃田螺,田螺壳从头到尾都通了。且田螺盖与眼睛相似,因而吃田螺寓意“明目”。

中秋食田螺,是很多广东人家中秋节的压轴食品,一来民间认为吃田螺可明目,传说八月十五吃田螺,可使眼睛“明如秋月”;二来认为田螺的肥美,也寓意美好;三来田螺有壳,剥壳食肉为“食心(新)转运”之兆义,以求去邪气,晦气。

另一方面,“螺”字与粤语“罗”字同音,田螺,即“向田罗食”,俗话说“无得食,问田螺(罗)”,中秋夜吃田螺,有丰收之意,代表五谷丰登。

据资料记载,中秋吮石螺习俗源于古代一个穷秀才,因没钱买肉过中秋,便摸些田螺、石螺回来煮,边赏月边吃,田螺俗称攀桂,后来秀才中举,于是,每逢中秋吮石螺便成为风俗。

中秋前后,本来就是田螺和石螺当道的季节,八月十五吃田螺,更是流行多年的风俗。“中秋佳节近如何,饼饵家家馈赠多;拜罢嫦娥斟月下,芋头啖过又香螺。”

民间早有田螺可以明目的说法,顾名思义是因为螺肉营养丰富,而所含的维生素A又是眼睛视色素的重要物质。那么为什么一定要在中秋节前后食之呢。因为这时候,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因此,肉质特别肥美。是吃田螺的最佳时节。

关于中秋节资料 篇8

一、课前开放――观察、搜集

课前我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地搜集资料,如果外书籍,报纸杂志,电视、电教材料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网络能更快捷、更有效地查阅到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因此,我还引导学生学习运用搜索引擎上网搜集所要查找的资料。学生自主地查阅的信息更有价值,能使他们从小养成搜集语文资料、自主研究性学习的习惯,这种习惯会使他们终身受益。以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为例,第一单元的主题为“金色的秋天”,在学习《识字一》以前,学生在报纸上、课外书上搜集了很多关于秋天的词语;学习《秋天的图画》和《黄山奇石》前,孩子们通过上网找到了一些有关“秋天”和“黄山奇石”的图片,再用彩色打印机把这些美丽的图片打印出来;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时,孩子们通过上网查到很多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学习《古诗两首》前,有的孩子查阅了《唐诗三百首》,有的孩子则在家长的指导下上网搜集有关苏轼和杜牧两位诗人的背景知识介绍。

课前的观察与搜集使孩子们的预习得到了很好的落实,不再像以往那样,仅限于画出生词,弄懂课文大意,而是让孩子们置身于一个广阔的学习领域,自主选择语文学习的资源,为“课中开放――展示、交流”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课中开放――展示交流

学《识字一》时,孩子们在小组内分别展示了自己搜集的秋天的词语,有的孩子还能用自己搜集的词语描绘秋天的景色;学《秋天的图画》时,孩子们纷纷将搜集到的秋天的图片,用美丽的词句来描绘,他们还带着自己制作的头饰一边做动作一边配乐朗读:“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瞧,一个个表演的可投入呢!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时,当老师问道:“你们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纷纷说出了自己通过观察发现的讯息,他们的发现之多远远超过了教材所提供的讯息。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我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让组内的朋友互相合作,一人当小导演,其他人分别扮演角色,带上头饰,绘声绘色地表演。小朋友们一个个跃跃欲试,劲头可足了!

开放的课堂使孩子们充分运用所搜集的学习资源自主合作学习,它打破了学科间的界限,让学生的学习空间得到进一步的扩展。

三、课后开放――活动、开放

课后开放即引导学生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运用于语文实践活动中。学完小学语文第三册《识字一》后,我对孩子们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民收获了粮食瓜果,我们收获了词语。”孩子们在我的启发下分小组整理了搜集到的秋天的词语,在班上办了一期专刊,主题是“庆丰收”,这与“语文园地一”中“日积月累”的要求也是一致的。学完《秋天的图画》后,有些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落叶制成了书签,很可爱;还有些学生亲手制作了秋天的贺卡……我把孩子们的这些作品收集起来,等到教《语文园地一》的“展示台”时,就让他们上来介绍自己的作品,并办了一个展览。学完《黄山奇石》后,孩子模仿课文,在自己找到黄山奇石的图片旁写上一段介绍奇石的话,并继续上网搜索还有哪些风景名胜,和小伙伴们商量一下这次秋游到哪里去,做哪些准备,从而为“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做好准备。学完《古诗两首》后,我们利用班会时间开了一个古诗朗诵会,孩子们也都非常兴奋。

课后的活动与创新把课堂与生活连接在一起,打破了课堂校园的围墙,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自主发展空间。

教学上的这一大胆尝试使我和学生受益匪浅,我深深体会到要扩展语文学习空间,进行开放式教学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要在坚持注重教学内容整合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单元主题来进行开放式教学。

2.要拓展语文学习空间,必须引导学生学会多渠道搜集资料。

3.要引导学生养成在生活中留心观察,主动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习惯。

4.开放式教学要注意学科间沟通,帮助学生获得综合性的知识和能力。

5.要注意基础与扩展的关系。在进行扩展之前,要完成好基础知识的学习。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