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拼音千字文原文(优秀3篇)

《千字文》既是一部流传广泛的童蒙读物,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带拼音千字文原文(优秀3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千字文全文点评 篇1

《千字文》有句无篇,章法比较松散,现依据清人汪啸尹、孙谦益的说法,对《千字文》的内容作一大致介绍。

由汪啸尹纂辑、孙谦益参注的《千字文释义》将《千字文》分为四个部分,他们称之为四章。

从第一句"天地玄黄"开始,至第三十六句"赖及万方"为第一部分;从第三十七句"盖此身发"开始,至第一百零二句"好爵自靡"为第二部分;自第一百零三句"都邑华夏"起,至第一百六十二句"岩岫杳冥"为第三部分;自第一百六十三句"治本于农"起,至第二百四十八句"愚蒙等诮"为第四部分。

最后还有两句"谓语助者,焉哉乎也",没有特别含义,将其单列出来。

《千字文》第一部分从天地开辟讲起。有了天地,就有了日月、星辰、云雨、霜雾和四时寒暑的变化;也就有了孕生于大地的金玉、铁器(剑)、珍宝、果品、菜蔬,以及江河湖海,飞鸟游鱼;天地之间也就出现了人和时代的变迁。在此,《千字文》讲述了人类的早期历史和商汤、周武王时盛世的表现,即文中所说的"坐朝问道,垂拱平章。爱育黎首,臣伏戎羌。遐迩一体,率宾归王。鸣凤在树,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千字文》的第二部分重在讲述人的修养标准和原则,也就是修身工夫。指出人要孝亲,珍惜父母传给的身体,"恭惟鞠养,岂敢毁伤",做人要"知过必改",讲信用,保持纯真本色,树立良好的形象和信誉,"信使可覆,器欲难量。墨悲丝染,诗赞羔羊"及以下四句讲的就是这个意思。接着文中对忠、孝和人的言谈举止、交友、保真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千字文》的第三部分讲述与统治有关的各方面问题。此章首言京城形胜,极力描绘都邑的壮丽,"宫殿盘郁,楼观飞惊"。京城之中汇集了丰富的典籍和大批的英才,"既集坟典,亦聚群英",这是第三部分的第二层意思,重在叙述上层社会的豪华生活和他们的文治武功。这部分最后描述了国家疆域的广阔和风景的秀美:"九州禹迹,百郡秦并……旷远绵邈,岩岫杳。"

《千字文》第四部分主要描述恬淡的田园生活,赞美了那些甘于寂寞、不为名利羁绊的人们,对民间温馨的人情向往之至。汪啸尹、孙谦益的《千字文释义》认为这部分是讲"君子治家处身之道",其观点有一定道理,但显得牵强,所以不加采用。

《千字文》与"三、百"相比,基本不存在被后人反复修改增补等问题,因而版本清楚,面貌原始,这给我们的阅读,带来了许多方便。

《千字文》是中国早期的蒙学课本,相传为南朝人周兴嗣所作。它是四言长文,句句押韵,文笔优美,辞藻华丽,朗朗上口,涵盖了天文、地理、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千字文》在中国古代的童蒙读物中,是一篇承上启下的作品,它不仅是启蒙和教育儿童的最佳读物,更是一部生动优秀的小百科。

《千字文》以儒学理论为纲、穿插诸多常识,用四字韵语写出,很适于儿童诵读,后来就成了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最早、最成功的启蒙教材。《千字文》问世1400多年来的流传表明,它既是一部流传广泛的童蒙读物,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千字文》在中国古代的童蒙读物中,是一篇承上启下的作品。它那优美的文笔,华丽的辞藻,使得众多童蒙读物都无法望其项背。

《千字文》之后,尤其是宋以后,童蒙读物层出不穷,数目众多,这些作品在通俗性和知识性方面,都做了很多努力,各有长处,但它们的一个共同缺点就是文采稍逊,即使像《三字经》这样的作品也存在这一问题,它们都无法与《千字文》的文采相比。章太炎曾说《三字经》与《千字文》比较,有两个不足,即"字有重复、辞无藻采"。《千字文》在文采上独领蒙学读物风骚,堪称训蒙长诗。

《千字文》版本变化 篇2

最初版本的《千字文》每4字一句,共250句,一千个字。曾有文人试图加以修改,如宋人吴枋、明人郎瑛等。中国大陆实行简化字和归并异体字后,其简体中文版本剩下九百九十余个相异汉字(具体数量因异体字的归属而有不同说法)。如下列字被合并:

发、髪并为“发”(周发殷汤;盖此身髪)

巨、钜并为“巨”(剑号巨阙;钜野洞庭)

昆、昆并为“昆”(玉出昆冈;昆池碣石)

戚、戚并为“戚”(戚谢欢招;亲戚故旧)

云、云并为“云”(云腾致雨;禅主云亭)

并、竝并为“并”(百郡秦并;竝皆佳妙)

絜、洁并为“洁”(女慕贞絜;纨扇圆洁)

另:一为壹(遐迩壹体;率宾归王)

扩展阅读:《千字文》相关影响 篇3

中国

《千字文》是中国早期的蒙学课本,由于涵盖了天文、地理、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是启蒙和教育儿童的读物,也是一部生动优秀的小百科。《千字文》流传了1400多年表明,它既是一部流传广泛的童蒙读物,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许多人不但把它当作一部启蒙教材来读,而且作为学习书法的范本。的有智永和尚、怀素、宋徽宗、赵孟頫、文征明等。他们的作品流传很广,书体与风格各异,可谓千字千姿,影响也很大,促进了《千字文》在民间的传播,也提高了《千字文》的知名度。

唐朝以后,《千字文》这种形式也被人们广泛地加以采用和学习,出现了一大批以《千字文》为名的作品,如唐朝僧人义净编纂了《梵语千字文》,宋人胡寅著有《叙古千字文》,元人夏太和有《性理千字文》;明人卓人月有《千字大人颂》,吕裁之有《吕氏千字文》,清人吴省兰有《恭庆皇上七旬万寿千字文》,太平天国有《御制千字诏》等等。这些所谓的《千字文》内容各异,但都以《千字文》为名,足见《千字文》影响之大。

宋代真宗时,编成了一部4359卷的《道藏》,分装在400多函中,每一函都按《千字文》的顺序编号,起于“天地玄黄”的“天”字,终于“宫”字,所以人称这部《道藏》为《大宋天宫道藏》。

日本

日本不仅有多种版本的《千字文》,而且出现了很多内容各异但都以《千字文》为名的作品。千字文被用来习字及练习书法。日本知名的女书法家南鹤溪曾经以崇拜的心情这样写道:“如果有一位距今一千五百年前的男子,在短短的一个夜晚,就用一千个不同的汉字,做出了二百五十个熟语的话,你一定会惊诧不已吧”。南鹤溪所说的这个男子是一千五百年前中国南朝梁武帝时期的周兴嗣,而那二百五十个“四字熟语”就是《千字文》。

韩国

《千字文》曾作为韩国的汉字初★WWW.BAIHUAWEN.com★级读本。传入韩国的年代已不可考,但有人确信应该是在百济王朝兴起之前很久。这本书与佛教一起由中国传入韩国,被认为是汉字应用于韩国语言的推动力量。

《千字文》被用来教授儿童习字始于1583年,即朝鲜宣祖命令韩濩(Han Ho;1544-1605)将其刻成木版印刷之后,出版了以朝语释义注音的《石峰千字文》。千字文里的从“天”到“水”的44个汉字被逐一记录在了”常平通宝“的背面(朝鲜王朝时代的货币)。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