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阅读答案优秀6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我们都要用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司马光”阅读答案优秀6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司马光”阅读答案 篇1

《训俭示康》司马光

参政鲁公①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从来,以实对。上曰:"卿为清望官②,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③。"上以无隐,益重之。张文节④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⑤。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奉不少,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⑥。公宜少从众。"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注)①参政鲁公:参知政事(副宰相)鲁宗道。②清望官:清廉有名望的官职。③觞(sh6ng)之:备酒招待客人。觞,酒杯,这里用为动词,意为进酒劝饮。④张文节:张知白,宋真宗、仁宗时的宰相,谥文节。⑤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自定的生活标准像原来任河阳掌书记的时候。⑥公孙布被之讥:汉代的公孙弘为人阴险,把俸禄都用来养宾客,自己很俭省,用的被子是用布制的。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真宗遣使急召之。

使:

(2)既入,问其所从来,以实对。

既: 实: 对:

(3)故就酒家觞之。

故: 就:

(4)上以无隐,益重之。

上: 以: 益:

(5)所亲或规之。

所亲: 或:

(6)公宜少从众。

宜: 少: 从:

(7)举锦衣玉食,何患不能?

举: 患:

(8)不能顿俭,必致失所。

顿: 致: 失所:

(9)岂庸人所及哉!

及:

2.找出下列各句加点的词用法与例句一致的,分别填入例句后的括号内。

例1: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

例2: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 ( )

A 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B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C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安求其能千里也?

D 游人虽未盛,然……亦时时有。

E 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F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G 风力虽尚劲,徒步则汗出浃背。

3.这段话共15句,用"∣"表示大层次,用"‖"表示小层次,在下图中画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15)

4.这段话的论点是( )。

A 家人不能顿俭,必致失所 B 公宜少从众

C 由俭人奢易,由奢入俭难 D 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5.这段话用了几个论据?属什么类型的论据?摘录文中关键词语概括论据(各不超过七个字)。

1。①使者②已经,实际(实情),回答③所以,靠近④皇上,认为,更加⑤亲近的人,有时⑥应该,少数,跟从⑦全,愁⑧习惯,导致,没有存生之道⑨达到2。BDG,ACEF

3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⑿⒀/⒁⒂

4。C

5。事例

“司马光”阅读答案 篇2

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

【原文】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译文】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患记问不若人 ②迨能倍诵乃止

③迨能倍诵乃止 ④咏其文

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才美不外见

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D.京中有善口技者

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

A. 用力多者收功远。

B. 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 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4.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徇自苦读。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

答案:

①担心②等到③才④吟咏

2.D

3.C

4、韦编三绝

答案:

1.D

2、①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②只是致力

3、勤学苦练、专心致志

4、家长的善于教育,严格要求。

“司马光”阅读答案 篇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不计人过

吕蒙正①相公,不喜计人过。初参知政事②入朝堂,有朝士③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皆服其量。(选自司马光《涑水见闻》)

[注释]①吕蒙正( 944-1011):宋代政治家。②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③朝士:朝中官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___________

(2)悔不穷问:_____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吕蒙正的言行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假装(2)穷尽

2.与吕蒙正同在朝廷的同事非常愤怒,下令追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就制止了他们。

3.(1)对待别人的不敬和缺点错误,应该像吕蒙正那样宽容大度。(2)不应当过分计较和胸襟狭窄,容不下他人。

“司马光”阅读答案 篇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小题。(12分)

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②,迨③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三朝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1019—1086年),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曾主编过《资治通鉴》。②下帷绝编:“下帷”,是指东汉儒生董仲舒放下帷帐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绝编”,是指孔子读《易》时,好几次把穿简(书)的牛皮绳子翻断了,这里借此指读书勤奋。③迨(dài):等到。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2分)

①患记问不若人( ) ②众兄弟既成诵( )

③温公尝言 ( ) ④乃终身不忘也( )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②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

小题3:本文中能表现主旨(中心思想)的句子是(2分)( )

A.用力多者收功远。B.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C.书不可不成诵。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小题4: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一人苦读。我们学过一些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请你列举一个: 。(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各个加点词的意思有的取其常用意,有的需要从从课文中迁移过来。

①担心 ②已经 ③曾经 ④才

小题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翻译(1)句时,注意到“独、绝、迨、乃”等关键字,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即可。翻译(2)句时,注意到“或、寝”等字即可。

①(司马光却)独自放下帷幕刻苦读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

②读书不可以不会背诵,有时在马上,有时在半夜未睡时(或睡不着时)。

小题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司马光读书的方法”来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即可。

D

小题4:本题是一道开放题。所举的例子只要能够体现“苦读”即可。

“凿壁偷光”或“悬梁刺股”“韦编三绝”“囊萤映雪”等。

参考答案: 篇5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各个加点词的意思有的取其常用意,有的需要从从课文中迁移过来。

①担心 ②已经 ③曾经 ④才

小题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翻译(1)句时,注意到“独、绝、迨、乃”等关键字,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即可。翻译(2)句时,注意到“或、寝”等字即可。

①(司马光却)独自放下帷幕刻苦读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

②读书不可以不会背诵,有时在马上,有时在半夜未睡时(或睡不着时)。

小题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司马光读书的方法”来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即可。

D

小题4:本题是一道开放题。所举的例子只要能够体现“苦读”即可。

“凿壁偷光”或“悬梁刺股”“韦编三绝”“囊萤映雪”等。

“司马光”阅读答案 篇6

独乐园记

司马光

孟子曰: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若与众乐乐。此王公大人之乐,非贫贱所及也。孔子曰: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颜子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此圣贤之乐,非愚者所及也。若夫鹪鹩巢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各尽其分而安之,此乃迂叟之所乐也。

熙宁四年迂叟始家洛,六年买田二十亩于尊贤坊北关,以为园。其中为堂,聚书出五千卷,命之曰读书堂。堂南有屋一区,引水北流,贯宇下。中央为沼,方深各三尺。疏水为五派,注沼中,若虎爪。自沼北伏流出北阶,悬注庭中,若象鼻。自是分而为二渠,绕庭四隅,会于西北而出,命之曰秀水轩。堂北为沼,中央有岛,岛上植竹。圆若玉玦,围三丈,揽结其梢,如渔人之庐,命之曰钓鱼庵。沼北横屋六楹,厚其牖茨,以御烈日。开户东出,南北列轩牖,以延凉飕。前后多植美竹,为消暑之所,会之曰种竹斋。

沼东治地为百有二十畦,杂莳草药,辨其名物而揭之。畦北植竹,方若棋局。径一丈,曲其梢,交相掩以为屋。植竹于其前,夹道如步廊,皆以蔓药覆之。四周植木药为藩援,命之曰:采药圃。圃南为六栏,芍药、牡丹、杂花各居其二。每种止植二本,识其名状而已,不求多也。栏北为亭,命之曰:浇花亭。洛城距山不远,而林薄茂密,常若不得见。乃于园中筑台,构屋其上,以望万安、轩辕,至于太室。命之曰:见山台。

迂叟平日多处堂中读书,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原,探礼乐之绪。自未始有形之前,暨四达无穷之外,事物之理,举集目前。所病者,学之未至,夫又何求于人,何待于外哉!志倦体疲,则投竿取鱼,执衽采药,决渠灌花,操斧剖竹,濯热盥手,临高纵目,逍遥徜徉,唯意所适。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柅,耳目肺肠,悉为己有,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因合而命之曰:独乐园。

或咎迂叟曰:吾闻君子之乐必与人共之,今吾子独取于己,不以及人,其可乎?迂叟谢曰:叟愚,何得比君子?自乐恐不足,安能及人?况叟所乐者,薄陋鄙野,皆世之所弃也,虽推以与人,人且不取,岂得强之乎?必也有人肯同此乐,则再拜而献之矣,安敢专之哉!

注: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推行新法。司马光反对新法,被贬为西京(洛阳)御史台,熙宁六年(1073),购地二十亩,筑园。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延凉飕 延:迎取。

B.辨其名物而揭之 揭:为做标志。

C.事物之理,举集目前 举:借取。

D.虽推以与人 推:推让。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皆以蔓药覆之 以相如功大,立为上卿

B.学之未至,夫又何求于人 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C.志倦体疲,则投竿取鱼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踽踽焉、洋洋焉 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引用孟子、孔子的语句,意在说明王公大人之乐圣贤之乐是高尚的,而作者自己的独乐是迂腐庸俗的。

B.本文记述了独乐园的布局,既有方位介绍,又有形状描摹,并依据区域的景观特点或功能命名,突出了独乐园命名之寓意。

C.作者在此小园中悠闲自得,生活内容丰富,时而在读书堂思考事理,时而在庭院中钓鱼灌花、登高望远,其乐胜于园外之乐。

D.作者以问答形式说明自己并非不想推以与人,而是别人不肯同此乐,所以才独享其乐,这就委婉地表达了抑郁不得志的情怀。

11.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迂叟平日多处堂中读书,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原,探礼乐之绪。

(2)必也有人肯同此乐,则再拜而献之矣,安敢专之哉!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