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大多数人都会对进行投资理财,而不是只放在银行收利息。今天,下面是整理的年轻人如何投资理财【优秀7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用高收入低支出来评价Jason的收入支出结构是最恰当不过的了。刚工作不久年收入就达24万多元,着实让同龄人眼红;而每月的开支不过区区的 2000元,也不是大多数人能做得到的;因此Jason个人产积累的速度也非常惊人,短短一年多的时间,这位社会新人就积累了16万元的个人资产。
其实,Jason已经完成了个人理财规划的第一步,拥有正确的理财观,意识到了理财的重要性;最重要的是他能抵挡住各种消费诱惑,通过积累而拥有一笔“母钱”,并且已经迈开了成功理财的第一步。
接下来,Jason要经历个人理财规划的第二步:排除恶性负债,控制良性负债。所谓的排除恶性负债,就是买一份适合自己的保险,将意外可能带来的金钱损失转嫁给保险公司,让你没有后顾之忧;这只需找一个专业的保险顾问,就能达到要求。所谓的控制良性负债,就是合理控制自己的负债和消费,这点 Jason现在做得非常出色,但考虑到一年后回国工作,收入会有所降低,而开支会略有上升,希望以后还能很好保持。
下一步,就是要安排如何投资了。目前在Jason的16万元个人资产中,有8.5万元的活期存款,4万元的一份一年期定期存款,0.5万元的海富通回报基金,3万元借给了同学。其资产配置结构明显不合理,在目前低利率时代,应减少或放弃定期存款;由于货币市场基金既有相对较高的收益率,又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因此应留部分备用金购买货币市场基金;应把投资的重点放在债券型、平衡型、股票型开放式基金中。
这里,我给Jason的个人资产作如下配置(扣除借给同学的3万元):2万元货币市场基金、6万元平衡型证券投资基金、5万元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可选择广发基金管理公司、上投摩根基金管理公司或易方达基金管理公司旗下对应的基金品种进行配置。
一、保险需求分析
Jason 今年26岁,收入较高,父母暂时还不需要他的赡养。因此他首先需要在自己的财务规划中解决意外、疾病等可能会影响将来收入的风险。这些风险因素他个人无法掌控,并最容易对他的生活造成重大影响。
二、保险解决方案
正因为他的最急迫的保障需求是保住高收入,包括保证有一个很好的身体状况来工作,包括保证一旦发生不幸事故,可以由保险来转嫁大部分财务风险,或者说依靠保险保障来降低经济损失。因此,我们建议Jason首先为自己安排适度的人身保障和健康险保障。
人身保障方面,目前阶段他可以主要依赖意外险,额度则考虑自己的收入状况和经济成本,我建议在50万元左右(因为他回国后年收入将降至8.6万元,一般单身者的意外险保额在年收入的5倍左右即可)。然后可以安排10万元额度左右的定期寿险,保障一定的身故或生病引发残疾的危险。其次,健康医疗险方面要考虑较高额度的住院津贴型保险,因为他的收入较高,一旦生病住院则可以依靠这类保险获得经济补贴。当然,还可以趁着年轻,凭借较低的成本提早安排好重大疾病类保障。
若Jason对于保险理财也有兴趣,凭借他的经济能力,当然也可以通过万能型寿险等投资理财类险种来解决部分的财富积累需求。
考虑到Jason未来的购房、结婚成家等大宗开支需求,他的年度总保险费用安排可以控制在年收入的7%~10%左右,以避免保障成本安排太重,反而影响了当期的
生活质量。若今后他由单身状态变为两人世界甚至有了小孩,则可以根据今后的职业变动、收入状况、家庭状况来不断调整个人的保障安排。
三、一点提醒
如今许多效益不错的企业都在员工福利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方式就是商业保险了。这些对于员工而言应当视作一份额外的收入,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却发现绝大部分员工对于公司为自己所购买的保险种类及保险额度知之甚少。
其实从个人财务规划的角度来看,保险保障是一项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制定具体投保计划时,除了需要确定保险种类之外,更需要明确保险额度以及保障细则。因此,类似Jason的年青雇员也需要明确了解公司为自己投保的种类与具体额度,以便在今后财务变动时估算自己可能存在的保障缺口,然后再依靠自己投入商业保险进行补充。
即以JASON两年海外工作的积蓄作为购房首付部分,以回国后的`收入作为还贷来源。采用这一模式后, JASON就必须在现阶段选择稳健型的投资策略,规避那些涉及证券市场投资的理财项目,例如股票或股票型基金,取而代之的则是货币市场基金或短债类基金。很显然这一安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投资风险,以为购房首付留出足额的款项。当然,除了降低投资风险之外,这一模式还有利于及早锁定购房成本,抵抗未来房产价格可能产生的巨幅波动。
在海外工作期间,公司给Jason的福利待遇还是比较优厚的,不仅为他安排好住宿,在薪水方面也比在国内同级别的人员里要好些。目前,公司每月给他的薪水在税后12000元人民币左右,年终奖可以达到每年8万~10万元人民币(但因为去年只在海外工作了半年,所以年终奖一共只拿到6万元),另外还有一年总计1.6万元的补助。
生活开销方面,Jason说:“我单身一人,在海外做销售,工作分内的开支是可以报销的,因此基本上也用不了什么钱。每个月总的生活开销不过2000元人民币左右吧。家里父母两人目前收入也都还不错,不需要我接济的。所以现在每月可以结余1万元左右。”
“虽然在海外工作,在那边也没有什么朋友和娱乐,但是毕竟现在年轻,所以当时也就答应领导过去工作了。只是一直在外面总不是个长久之计,所以我希望在明年二季度结束后,也就是两年合同期满后回国工作。”
当然,如果Jason到时候回国来,而且仍然留在原单位工作维持现有职位,那么他每年1.6万元的海外补助金将没有,而年终奖也将降低到5万元,月收入则也将降到6000元,一年总收入将减少14万元左右。同时,若不与父母同住,则自己每月的总开支他估计在3000元左右。一增一减相差很多。
“在海外工作的总收入还是蛮有诱惑力的,但是考虑到自己未来的生活,以及父母的因素,我想还是得回来的。再退一步说,今年年底等我拿到了10万元奖金,这几年的总积累也算不错了。” Jason自我安慰似地说道。
JASON将于明年夏天回国后,其收入将会出现明显的缩减,年收支结余总量将有目前的22万元下调至8.6万元,降幅达到整整六成。这已构成了 JASON进行个人理财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另一方面,虽然目前JASON没有迫切的大额支付需要,但今后数年内购房置业的刚性支出仍将是一笔可观的花销。因此,如何制定理财规划方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于置业时机的安排。
根据经验,我们可以提供JASON两种模式来进行选择:
由于收入水平比同龄人要高出不少,所以Jason工作一年半来已经积累了16万元总资产。目前分别是8.5万元的活期存款,4万元的一份一年期定期存款,0.5万元的海富通回报基金,3万元借给了同学。暂无任何负债。各类人身保险由公司投保了基本社保和团体商业保险,但具体品种和金额不大清楚。
“我今年刚刚意识到应该理财了,所以尝试着买了5000元的海富通基金。总的来说,我的心还是比较平的,希望各项投资年收益在5%以上,但也不强求,因为刚刚介入,不知道水有多深,希望专家指点。” 工科出身的Jason看来是比较谨慎的人。
“其实,最近我自己也尝试着作了一些投资规划,包括定存、货币市场基金和股票,分别分配了不同的额度。只是自己对这方面实在不通,也不知道对不对,所以没有付诸实践。还是希望专家给我做些规划配置吧。”
Jason认为自己未来主要的大宗指出可能就是购房、结婚等人生“必备事”,理财收益主要也就是为了加快财富积累速度,便于今后生活所需。
JASON可以利用目前海外工作的积蓄及今后国内稳定的收入参与中期投资,以获得高于5%的年投资收益率。待今后有实际住房需求时,再进行置业规划。
选择这一模式时,将主要采用“循序渐进,买入并持有,以获得分红”的中期投资策略。配置上偏重于“成长型股票基金”,其最终占比可控制在全部金融资产的70%。
很显然,相较于前一模式该方案是较为激进的,而我们进行这一推荐的原因主要出于以下四点:其一,短期内无大额支付需求,适合参与中期投资。其二,个人财务风险承受度较高,适合高比例风险投资。JASON在海外工作满期后的积蓄已达到一定的规模,而回国后的收入水平也较高,这些都为他的投资提供了可靠的财务保障。其三,缺乏金融投资经验者,不宜采取直接投资的方法。为了控制风险提高投资效率,JASON应将风险性投资交于专业的机构。其四,买入并持有的策略交易成本相对较低,投资者一般可以忽略短期的市场波动,而将收益的主要来源定位于中长期投资分红上,大大降低了自身的管理成本,适合非专业型投资者。
但若要选择第二种模式,在实际操作中则还有几个重点需要JASON留意。
其一,在选择目标基金时可采取分散投资、择优投资的策略。可将目标基金定为2只,以避免由于选择偏差所造成的损失;同时,在选择具体基金时应关注以往业绩优异的品种,这对我们预期其未来表现具有较大的参考意义。
其二,初始投资可采取分段买入,后续投资宜采用定额定投。JASON并无金融投资经验,因此在决策入场时机时有较大困难,而采用分批购入的模式则可有效降低这一因素的不利影响。同时JASON回国后的薪资节余仍将保持较高水准,这为他日后参与基金定额定投的交易策略提供了资金保障,并降低了管理成本。
其三,中期投资与短期获利相结合。尽管我们给予了JASON买入并中期持有的策略,但在面对市场的巨幅波动时,也可采取灵活的交易手法。例如在市场快速上扬后,对部分基金仓位进行获利了结,以锁定收益。
可见,采用模式二,将使JASON有机会获得较高的中期投资回报,利于个人资产的加速增值。而其主要缺陷则是无法规避今后房产价格波动所带来的风险,其金融投资的增值部分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被房价的增幅所抵消。
通过对上面两种模式的介绍,JASON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适合的投资策略,以满足收益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