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的建立【优秀7篇】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在远古时候,部落首领都是大家推选的,谁的才能出众、品德高尚,就把首领的位子传给谁,这种方式叫禅(sh�n)让制。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夏朝的建立【优秀7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夏朝的历史简介 篇1

文字记载的历史到目前为止最早出土的大概也就是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了,算一算也不过三千多年,勉强拼凑一下,四千前吧,五千年的文化?看要从何说起,从感情上来讲我更希望自己国家的历史越悠久越好,但关于夏朝的最早记载也仅仅只限于春秋和战国时代的一些文献而已,而对夏代的王所衍生出来的世系表,到是两汉即后来的学者们搞出来的。

这一点,范文谰教授和童恩正教授以及张垣老先生早已论证过,就不去说它了,国内外学术界普遍以一种怀疑的眼光来看待夏王朝的存在,当然事实是需要证据来说明的,而我们现在拿不出有利的同时期的出土文物或是文字资料来证明的却在中国的大地上存在着一个开中华民族历史先河的王朝,他曾经鲜活的存在过的迹象。

二里头文化的展现只能让后人看到一个似云如雾的大土堆而已,随着中华编年史匆忙进行又匆忙结束的短暂的考古活动,我们并没有在这里面看到过什么有力的历史证据。当然也不会象西方学者所谓的夏王朝根本就不存在,因为这种说法是绝对站不住脚的,从我们现有的商代出土的各种文物来看,证明商代已经是一个无论在经济、社会、司法、军事等等制度和体系乃至生产力都空前发达的奴隶制国家,而这个国家的文化不可能仅用几百年的时间就形成了,更何况我们发现的文物有很多商代中期或靠前一些时期的出土品。

在这里就不用一一赘述了,仅凭河南殷墟的考古成就就能充分说清这一点,所以在商代之前中华民族就已经进入了一个较长的发展期或是说国家已更早的就形成了,也许这就是我们的夏朝。

夏朝亡国之君的奢靡生活 篇2

鲧禹治水:公元前2037年至公元前2029年在崇伯位,他是在大河南岸中岳嵩山中的有崇氏部落首领。有崇氏与在大河北岸太行山东麓的共工氏,都是富有治水经验的部落。在尧舜时期,为了争夺王权,鲧与共工先后对尧舜展开了激烈的斗争,都失败了。之后禹继承了鲧,为“崇伯禹”。

禹放弃了鲧“堵”的治水方略,改为以疏导为主,就是依据地势的高下,疏导高地的川流积水,使肥沃的平原能减少洪水泛滥的灾害。经过治理之后,原来大都集中在大平原边沿地势较高地区的居民,纷纷迁移到比较低平的原野中,开垦那些肥沃的土地。那些草木茂盛、禽兽繁殖的薮泽地,成为人们乐于定居的地方。

建立王朝:禹死后,益(伯益,也有人认为益不是伯益,而是同一时代的两个人)按照部落联盟的传统,为禹举行丧礼,挂孝、守丧三年。三年的丧礼完毕后,益没有得到权位,而启在民众的拥护下,得到了权位。关于这一段历史的记载,说法不一:古本《竹书纪年》记载“益即位后,启杀益而夺得君位“;另一说”益继位后,有些部族并没有臣服益,而拥护启,并对益的部族展开战争,最后启胜而夺得权位。之后益率领着东夷联盟讨伐启。经过几年的斗争后,启确立了他在部族联盟中的首领地位“,但其共同观点是“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从此,禅让制被世袭制所取代。这标志着漫长的原始社会被私有制社会所替代,应该说是历史的一个进步。但是,一种新制度的建立,必然会遭到部分反对。随后不少倾向禅让传统的部族质疑启的权位。启都郊外的有扈氏仗义起兵,率领部族联盟向启都讨伐,与启军大战于甘。战前启称他的权位是“恭行天”的,这便是之后周朝天子论的雏形。启拥有中原民众的赞同,在人数方面占有绝大优势,最终击败有扈氏,罚贬做牧奴。这次胜利代表中原地区的主流社会观念已从原始的禅让制度转向了世袭制度。

启 篇3

不过,启的这个首领位子来的名不正言不顺,引起了其他很多部落的不满,尤其是实力雄厚的有扈氏,公开反对启。

为了确立自己的地位,启就对有扈氏发动了战争,这就是著名的“甘之战”。

当时有扈氏的势力很强大,启为了更加顺利的打败他,在出征之前先做了一番动员。

《尚书�甘誓》记载:“大战于甘,乃召六卿。

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

今予惟恭行天之罚。

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

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戮于社。”

甘之战的这个动员成为后世战争的范本,首先你要找一个合理的理由才能发动战争,比如启就说自己是替天行道;其次要严明军纪,督促所有战士尽职尽责;最后,要赏罚分明,用丰厚的奖赏来激励大家努力作战。

传说 篇4

尧,号陶唐氏,是帝喾的儿子、黄帝的五世孙,居住在西部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县一带)。尧当上部落联盟的首领,和大家一样住茅草屋,吃糙米饭,煮野菜作汤,夏天披件粗麻衣,冬天只加块鹿皮御寒,衣服、鞋子不到破烂不堪绝不更换。老百姓拥护他,如爱“父母日月”一般。

尧在位七十年后,年纪老了。他的儿子丹朱很粗野,好闹事。有人推荐丹朱继位,尧不同意。后来尧又召开部落联盟议事会议,讨论继承人的人选问题。大家都推举虞舜,说他是个德才兼备、很能干的人物。尧很高兴,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并考验了三年才将帝位禅让给舜。

舜,号有虞氏,传说是颛顼的七世孙,距黄帝九世,生于诸冯 (在今山东省境内)。舜接位后,亲自耕田、打渔、制陶,深受大家爱戴。

他通过部落联盟会议,让八元管土地,八恺管教化,契管民事,益管山林川泽,伯夷管祭祀,皋陶作刑,完善了社会管理制度。他也仿照尧的样子召开继位人选会议,民主讨论。

大家推举禹来做继承人。舜到晚年身体不好,依旧到南方各地去巡视,竟病死在苍梧(今湖南境内)的途中。舜死后,禹做了部落联盟的首领。

尧舜“禅让”的历史传说,反映了上古中国的民主制度。

夏朝、商朝知识 篇5

1、夏传子,家天下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2、二里头文化

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村。在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中国迄今最早的宫殿建筑基址。

3、殷墟

(1)约公元前1600年,汤经鸣条之战灭亡夏朝,建立商朝,建都在亳(b�)。

(2)盘庚继位后自奄(今山东曲阜)迁都至殷(今河南安阳小屯),从此安定下来,直至商朝灭亡未再迁都,因此商朝又称“殷商”。后来殷都因年久废弃,被称为殷墟。

4、甲骨文

(1)甲骨文因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而得名。

(2)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我们今天的汉字即从甲骨文发展而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5、青铜器

(1)青铜铸造业是商朝手工业的主要部门。夏、商、周三代被称为我国的“青铜时代”。

(2)后母戊鼎,原称“司母戊鼎”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

(3)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铜器的精品。

夏朝历史事件 篇6

中文名称:夏朝

英文名称:The Xia Dynasty

简称:夏

所属洲:亚洲

首都:斟鄩,阳城(今登封)、安邑

主要城市:老丘,帝丘,阳城,平阳

货币:贝币、贝蚌、铜贝

政治体制:君主制

主要民族:华,夷,戎、狄,蛮

开国君主:禹、启

灭亡君主:桀

国君姓氏:姒

夏朝君主

大禹、启、太康、仲康、相、羿、寒浞、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桀

夏朝历史事件:

鲧禹治水

鲧禹治水或大禹治水是中国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授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

涂山之会

涂山之会一般被认为是中国夏朝王朝建立的标志性事件。涂山位于今天安徽蚌埠怀远县,传说禹建都阳翟(河南禹县)后召集夏和夷的部落首领与涂山,史称涂山之会。

禹划九州

夏朝初年,大禹划天下为九州,州设州牧。后夏启令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事先派人把全国各州的名山大川、形胜之地、奇异之物画成图册,然后派精选出来的著名工匠,将这些画仿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所刻图形亦反映该州山川名胜之状。九鼎象征九州,反映了全国的统一和王权的高度集中,显示夏王已成为天下之共主,是顺应“天命”的。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从此,九州成为中国的代名词,“定鼎”,成为全国政权建立的代名词了。

禹伐三苗

在尧、舜、禹统治时代,华夏部落联盟与苗蛮部落联盟为了争夺中原地区而发生的战争。战争持续数十年,与战争相伴的是文化的碰撞。战争后,华夏部落联盟在中原取得优势,华夏部落联盟与苗蛮部落联盟在血统、文化上进一步融合。伐三苗之战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名称:伐三苗之战

地点:约今河南省南阳地区

时间:尧、舜、禹统治时代

参战方:华夏部落联盟/苗蛮部落联盟

结果:华夏部落联盟胜利

参战方兵力:不详

伤亡情况:不详

主要指挥官:尧、舜、禹

皋陶作刑

传说远在夏朝建立之前的虞舜时代已经有了刑法,《左传》中说:"《夏书》曰:'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不过中国古代始终沿用的所谓"五刑",其发源则还要延到殷商时代。《尚书�吕刑》记载的五刑分别为"墨(黥,刺字)、劓(割鼻)、剕(刖,断足)、宫(阉割),大辟(死刑)。

钧台之享

这是夏朝初年发生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钧台”是指为上帝群神修建的台坛。“钧台之享”是夏启剿灭有扈氏后,为废除传统的部落禅让制,巩固王权,确立王位世袭。而在都城阳翟召集各地方国首领,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献祭神灵的活动,同时这也是一次重要的方国盟会。这次盟会确立了夏启“共主”地位,开始了我国历史上的“家天下”局面。

灭有扈氏

古部落名,姒姓,居于今陕西户县附近。启继承禹的权位后,在钧台大宴各地部落首领。有扈氏对启破坏禅让制度的做法十分不满,拒绝出席钧台之会。启以“恭行天之罚”的名义讨伐不服从他的有扈氏。所以《史记�夏本纪》有「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的记载。战争的结果是有扈氏被打败,夏后启灭掉了有扈氏,它的族众被沦为牧奴。

太康失国

启的晚年,生活日益腐化。他喜欢饮酒、打猎、歌舞,而疏于朝政。启死,其子太康继位,也沉湎于声色酒食之中,政事不修,促使内部矛盾日趋尖锐,外部四夷背叛。东夷族有穷氏首领后羿看到夏王朝内部矛盾重重,借太康外出狩猎数月不归之时,乘机掌握了夏的政权。太康死后,其弟仲康继位,仲康势弱,当了傀儡。仲康死后,其子相继位。后羿把相赶走,自己当了国王,这就是史书上称作“太康失国”和“后羿代夏”的故事

后羿代夏

当夏王朝的统治基本稳定之后,以启为首的贵族统治者,就肆意奴役和剥削广大庶民群众,放纵于“淫湎康乐”的生活。启死之后,由子太康继立,夏王朝内部发生内讧。先有“五子”(太康的兄弟五人)争立,接着又有武观叛乱,广大庶民群众就借此展开了强烈的反抗斗争。这就使有穷后羿有机可乘,他“因夏民以代夏政”,一度夺取了夏王室的统治权力。

有穷后羿,以善射见称,是东方夷人诸部势力比较强大的首领之一。当夏王室发生内乱,统治力量大为削弱的时候,他攻入夏都,赶走太康。但后羿也是一个残暴的统治者,他自恃有强大的武力,“不修民事”,只管田猎游乐,把政事交给寒浞经营。后来,寒浞又勾结后羿的“家众”,杀死后羿及其家属,篡夺了统治权。

寒浞夺位

少康中兴

少康中兴是中国历史上首个出现以“中兴”二字命名的时代。少康是中国夏朝的第六代天子,其父相被敌对的寒促派人杀死。少康是遗腹子,凭借个人魅力,得到有仍氏、有虞氏的帮助,广施德政而得到夏后氏遗民的拥护。经过周密的策划,少康通过用间、行刺等手段,以弱胜强,最终战胜寒促父子,中兴夏朝。

名称:少康中兴

时间:夏代前期

参战方:夏国/寒国

结果:少康胜利,中兴夏朝

参战方兵力:不详

伤亡情况:不详

主要指挥官:少康/寒促

五十而贡

五十而贡是夏朝的田赋制度。据说是以五十亩土地若干年产量的平均数,征收10%的定额农业税。文献最早见于《孟子�滕文公上》:“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

孔甲乱政

这位夏王孔甲等叔叔死、等堂兄弟死,好不容易坐上王位,继位时应该年事已高 ,可年轻时好鬼神、好淫(河蟹)乱的习惯可一点没变。我知道在历史上有很多颇有身份的人总是很委屈自己没有享受平民百姓可以享受的肆无忌惮的快乐,这种委屈似乎也延续到现在的官员明星的身上。将心比心地说这是事实。不过也应该将心比心地想到平民百姓的肆无忌惮也许只是快乐,而到了达观贵人身上,那样的肆无忌惮估计就是很多人遭殃。

鸣条之战

鸣条之战是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在鸣条(今河南省洛阳市附近,一说在今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之西)灭亡夏朝的战争。

名称:鸣条之战

地点:鸣条(今河南省洛阳市附近,一说在今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之西)

时间:公元前1600年

参战方:商部落及方国联军,夏朝

结果:商部落获胜,夏朝灭亡。

主要指挥官:商汤、伊尹,夏桀

甘之战 篇7

不过甘之战进行的是非常艰难的。

相传启初“与有扈氏战于甘泽而不胜”,总结原因说“吾地不浅,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于是励精图治,“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

甘之战也许没有后世的战争的残酷,也没有以少胜多的传奇,但是它却拥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启发动甘之战胜利,意味着王及受命于王的“六事之人”完全取代了议事会,王权世袭制也就由此建立。

经过甘之战,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的得以诞生,中国的历史进程也就进入了奴隶制社会。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