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是旅行,外出,即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在空间上从甲地到乙地的行进过程;“游”是外出游览、观光、娱乐,即为达到这些目的所作的旅行。二者合起来即旅游。所以,旅行偏重于行,旅游不但有“行”,且有观光、娱乐含义。为大家精心整理了虎门旅游景点【优秀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公园地处镇连升中路,占地700多亩。园内建筑风格独特,古典艺术和现代文化相结合的格局与大面积绿化带相映成趣,雄伟而又不失清新典雅。每天晨曦的阳光驾临时,园内随处可见热衷于晨练的男女老少,明媚的阳光在绿叶的衬托下,与奋发向上的人共同描绘出一幅美丽画卷。
威远炮台旧址位于珠江入海口东岸威远岛(旧称亚娘鞋岛)临江最险要处,包括威远、镇远、靖远、南山顶、蛇头湾、定洋诸炮台,属于要塞的第二道防线,为广州海路险隘关防。这些炮台构成了立体的海防防御体系,在***战争及其后来抵御外国侵略的战争中均发挥重要作用,被誉为“南方海上长城”。1842年2月,民族英雄关天培坐镇靖远炮台指挥水师官兵与英军激烈战斗,最后壮烈殉国。
威远炮台是在南山炮台基础上扩建而成。南山炮台在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建,台周五十二丈五尺,台上炮位十二个,安放大小生铁炮十二门。道光十五年(1835年)邓廷桢、关天培奏准于原台前海滩上加筑三合土月台一座,面宽六十丈,炮位增至四十个,是为威远月台(威远炮台)。威远炮台于1841年2月26日英军进攻时受到破坏,1843年修复,1856年又被英军破坏,光绪四年(1878)重修。现存的威远月台是第二次***战争后重修的炮台,有二十六个暗炮位和三个一大二小的露天炮位以及短距离射击的枪眼。光绪十一年(1885)重修南山炮台将原炮位一律改建为露天炮位,命名为威胜东台,有四个露天炮位。
威远炮台是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重要场所,对于研究明清海防遗存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蒋光鼐故居,又名荔荫园,位于镇南栅村三蒋村新基二巷1号。该园以广植荔枝得名,初创于清道咸年间,是抗日名将蒋光鼐祖父蒋理祥手创,后废圯。1930年,蒋光鼐在祖园辟建一座西洋别墅式楼房,名“红荔山房”,占地面积223平方米,为钢筋水泥结构二层建筑,门廊及建筑正立面采用石米批挡,其他三面为红砖清水外墙,廊柱仿西方爱奥尼柱头装饰,正楼宽13.5米,进深12.4米;侧楼宽4.1米,长5.3米。园后山麓有蒋光鼐父母墓,墓台上,坐北朝南矗立座10米多高的“考妣碑”。左侧有前清进士张其淦为蒋父撰写的墓志铭,右侧为蒋家军元老胡汉民为蒋母而书的墓志铭。离碑百步有蒋光鼐为纪念其弟蒋光鲁而建的“光鲁亭”。1946年,蒋光鼐故居进行了重修。解放后,先后分给农户居住和改作南栅大队部。1986年,蒋光鼐家属将故居捐献给国家,1987年、2001年重修。
海战博物馆位于镇南面社区,坐落在威远炮台旧址附近的海口东岸,由江长者同志亲笔题写馆名“海战博物馆”。海战博物馆背山面海,环境优美,占地面积20.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由陈列大楼、宣誓广场、观海长堤等组成纪念群体,在威远炮台、海战博物馆上也可以看到大桥的壮丽景观。馆内基本陈列《***战争海战陈列》被评为“2001年度全国十大精品陈列之最佳形式设计奖”;《海战半景画》采用艺术与声、光相结合的现代展示手法,以艺术的`形式、科技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再现了1841年海战的悲壮场面;海战博物馆被列为全国三大禁毒教育基地之一,《全国禁毒教育展览》是青少年禁毒教育的重要课堂。
南栅翠蹊王公祠位于镇南栅社区西头村民小组内。始建于明朝,坐东向西,三间三进四廊二天井,进深42.5米,面阔13.1米,占地面积556.75平方米。砖木结构,花岗岩石作基础,岭南传统的瓦片船形屋脊,面宽三开间。二进内有一屏风是当时遗留下来,后进放置着太源堂上王氏历代祖先灵位,后进天井旁是坚硬的红石柱,也是当代遗留下来的。
公祠在抗战后期至解放前用作学堂,50年代作为政府办公场地,60年代作为供销社,现为村民聚会议事和婚嫁酒席场地。公祠于2004年3月18日由东莞市文化局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