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精神1000字【精彩4篇】》由精心整编,希望在【嘉庚精神论文】的写作上带给您相应的帮助与启发。
星期五,我们六年级参观了陈嘉庚先生的故居。
首先,我们来到了遗物室,我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陈嘉庚先生的鞋子,我惊呆了,这是一个富翁所穿的鞋子吗?那鞋子的款式非常的普通,不仅如此,鞋子的面有好几条划痕,而且皮都翘了起来,还打了补丁,十分难看。一个富翁,怎么会穿如此破的鞋子?在想想平时的我们,鞋子的款式五花八门,有很多人穿的都是名牌,而且根本不可能穿到鞋子的皮都翘起来了还在穿。我们恐怕没有陈嘉庚先生那样富有,可穿鞋子却比他还要浪费,实在很不应该。此时,我突然对陈嘉庚先生的勤俭肃然起敬。
接着,我们又来到他的餐厅,我又一次愣住了。他餐厅的桌子是普通的。圆木头桌,椅子也是,而且桌子和椅子有些褪色。如果不告诉我是陈嘉庚先生的餐厅,我可能会以为那时普通人家的。奇怪,陈嘉庚先生那么有钱,餐厅怎么会是这样呢?
这时我突然想起他曾说过的一句话:“我的钱是取之于社会,所以也要用之于社会。”陈嘉庚先生对一生社会奉献了不少,据资料介绍,他钱财虽多,自奉甚俭,多用于办学,先后在家乡集美办有男子小学、女子小学、男子师范学校、男子中学、水产航海学校、商业学校等。合称集美学校,又独资创办了厦门大学。他为改变家乡教育贫困落后的面貌付出了不少心血。他自己不但不挥霍钱财,还很节省,他尽量不买衣服,他随身带着针线包,哪件衣服破了就脱下来自己补,从不麻烦人。他一生累计为文化教育事业捐款人民币5.4亿元,临终又把银行存款300多万元捐献,未给子孙留一分钱。
陈嘉庚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对自己小气,对社会却很大方。他拿钱出来建学校,却导致了企业经营失败,他一点都不抱怨。可儿子多用了10银元,他却气得不得了。甚至可以说,他只为社会考虑,却很少为自己考虑。
我们应该向陈嘉庚先生学习,要多为社会考虑,多为他人考虑!
“华侨旗帜、民族光辉”,这是毛泽东主席对陈嘉庚先生的崇高评价。我身为厦门人,为有陈嘉庚先生这样的伟大先辈而感到无比自豪。
暑假,爸爸带我到集美游玩,我满怀着崇敬的心情前往陈嘉庚先生的故居和熬园参观。
我们的车子开到厦门大桥上时,我看见了两排金碧辉煌的楼房倒映在碧波荡漾的海面上,显得非常雄伟壮丽。我问爸爸那是什么单位,房子建得那么美?爸爸说这就是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集美学村,一排叫南薰楼,一排叫道南楼。我想集美学村是那么气势不凡,陈嘉庚先生的故居肯定是富丽堂皇的。。当我和爸爸来到陈嘉庚先生的故居时,看到一所简朴的二层楼房,物品只有一张古老的床,半新不旧的写字桌,一付不对称的沙发,破旧的牙杯和脸盆,七拼八凑的凳子,两只破旧的皮箱,一床补了几个补丁的蚊帐,一件棉絮已多处露出的棉背心。我不相信我眼前所看到的就是陈嘉庚先生的故居,我就问导游:“这就是陈嘉庚先生的故居吗?”“是的,他平时粗茶淡饭,早餐一杯牛奶两个鸡蛋,午餐和晚餐都是地瓜粥再佐以青菜、花生米、豆类、小鱼、小虾等几样小菜。他很少吃鸡鸭鱼肉,也不抽烟喝酒,逢年过节也不过加几样小菜。即使来了贵宾也只用家乡风味小吃比如:蚝仔煎、炒米粉和猪蹄炖芋头等待客。”
参观完了陈嘉庚先生的故居,我们又来到了他的纪念碑前,那里的导游给我们介绍了他的生平事迹。
陈嘉庚先生生于1874年,出生在现在的集美,早年随父在新加坡习商,长期从事橡胶业,人称“橡胶大王”。在经营工商企业的同时,还热心于文化教育事业。他目睹祖国之贫困落后,抱定“诚以救国既乏术,亦只有兴学之一方”的信念,倡导‘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的思想,始终以“办教育为职志”,身体力行,不懈努力,创办了厦门大学、集美学村和南洋诸多华文学校,并资助闽南各地兴办中小学。即使在先生自己所办企业受挫,资金拮据的情况下,他仍百折不挠,倾资兴学。他说:“企业可以收盘,学校不能不办”;“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
我想:落后必遭“挨打”,教育是强国之本。现在我们中国富强起来了,但还有些贫困山区里的孩子由于家里贫困,面临失学。要是有许许多多像陈嘉庚先生一样的人能贡献出一部分钱给他们办学校,让他们读书,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长大后建设自己的家乡,和城里人一起奔小康,那该多好啊!
我真希望全国能多出几个像陈嘉庚先生那样倾资兴学的伟人。
他是一位忠于奉献的慈善家;他是一位才华超群的教育家……他是谁?这是一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人——陈嘉庚!他的一生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他自己确实干干净净地﹑简朴地离开了人世……
陈嘉庚的一生是万分简朴的一生。但是,之所以简朴,让他短暂的一生更有意义!他为了我们国家的利益,付出了多少?他把自己用汗血换来的一切全部都给了国家,用它们创办了许多学校和大型公司。他其实是十分有钱的,但他为什么还过得如此简朴呢?他不是特别有钱吗?那他为何还要如此地节约呢?刚开始这一点我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我听老师讲了一个故事,我顿时茅塞顿开。它讲的是发生在陈嘉庚家的事:陈嘉庚为国家建立了很多“财源”后,得到不少利息,但他还是住着那个又破又矮小的茅草房。吃的依旧是地瓜粥,用的依旧是那把老旧的木椅子。有一次,一位领导来到陈嘉庚家里做客,按理说陈嘉庚是应该用大鱼大肉等好东西来招待这位远道而来的领导的。可陈嘉庚却不,他吩咐工作人员去买了一包糖果。结果那个领导只吃了一颗糖果就走了。事后,陈嘉庚把那位人员叫来,厉声批评道:“你呀你!是谁叫你买了整整一包糖果的"?人家只来了一个人,糖果最多就吃两三颗,你用脚趾头想都知道!还买这么多!那你说,多出来这么多糖果怎么办?”陈嘉庚节约到连一包糖果的钱也不肯花!难道他真的连这一点儿钱都没有吗?不是的,他完全出得起这包糖果的钱,他甚完全可以把全中国,甚至全世界所有的糖果都买下来!那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明明有很多钱呀!那是因为陈嘉庚他不想白白浪费这些宝贵的钱,他要用这些钱干什么呢?他想把这些钱都无私无悔地奉献给国家。也许会有些人还是不解:“就这么点点钱而已呀,献给国家也不见得有什么明显作用啊。还不如留着自己用,何必这样节约呢?”你不知道,在你心中就是这么点的钱,在陈嘉庚心中,也是一笔钱哪!陈嘉庚的一句名言是:“再少的奉献也是为国家除了一份力!”
陈嘉庚呀陈嘉庚,他一生为我们付出了多少!但他却默默简朴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正如一句所言:“带走的是荒凉,留下的是繁华。”陈嘉庚不就是如此吗?他付出了多少,但从没有抱怨与忏悔过。他始终都认为——国家利益是最重要的。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就连他死后的所有财产他都无怨无悔地献给了国家,连一分钱都没有留给子孙……
你悄悄地走了,但你的魂还在这;你慢慢地走了,但你的心还在这;你默默地走了,但你的精神还在这!伟大的民族英雄陈嘉庚,你将永远活在所有人的心中!永垂不朽!
那是一个晴朗的秋天,我和妈妈漫步在美丽的厦大校园中,经过陈嘉庚纪念馆的时候,我看到了您的铜像,左手拿着帽子,右手拄着拐杖,身上西装革履,面容安详,眼光坚定,默默地注视着来来往往的厦大学子。我问妈妈:“他是谁呢?”妈妈回答:“他是我们的校主。”校主?回到家后,禁不住好奇心的我马上查了资料,“校主”的意思是学校的创办人,原来您是著名的厦门大学的创办人哪!
进一步深入地了解,我了解到年轻时的您诚信经商。您在父亲的米店工作了很久,后来米店因为欠债而停业。当时新加坡有个规定,就是“父债子免还”,可是您还是坚持要还清这笔债务。在您苦苦奋斗之下,4年后,您终于有了些盈利,我仿佛看到您四处奔波,寻找债主的身影,债务人苦苦寻找债主,这是一幅多么奇妙而感人的场景啊!父亲的债务就此全部还清了,您也在业界树立起了良好的信誉。您讲究“诚信”二字,因此获得了许多人的信任,人们都愿意跟您做生意。您诚信的商誉,使得您在家业衰败10年后跻身百万富翁。
您致富后第一个想到的是兴资办学。本来,集美只是一个偏僻的地方,没有电灯,没有学校,没有图书馆,没有医院……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们不能上学,女孩儿不能学习,只能在家织布、干农活,生一个病还要跑老远去请郎中……于是,您回国后,就大力创办了各种学校、医院、图书馆等,昔日偏僻的渔村里建起了集美学村,空气中飘来的不仅是海的气息了,还有孩子们的笑声和朗朗的读书声。在1921年,您又创办了厦门大学,独力维持了16年,后来因经济不景气严重打击华侨企业,我仿佛看到您焦虑的神情,听见了您长长的叹息,但是您毅然把自己的三座大厦卖了,作为维持厦大的经费,您说:“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
您虽然富可敌国,可是自己的生活却很简朴。您的住宅,狭小昏暗,您的家具,十分古老,您的衣服,都打上了补丁。晚年,您为自己的伙食标准定在每天五毛钱,经常吃番薯粥、花生米、豆干、腐乳加上一条鱼。您说:“应该用的"钱,千万百万也不要吝惜,不应该用的钱,一分也不要浪费。”这句话我将一生铭记。
原来,我去厦大只是单纯的玩,现在,每当我经过厦大的时候,一股对您的敬佩之情就油然而生。先生诚信坚毅,爱国爱乡,热衷教育,勤俭节约,毛主席说您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是的,您的确是我心中的一面旗帜,您精神的光辉将照耀着我前进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