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书香伴我行作文优秀3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每年年夜饭中,我最爱吃的菜,莫过于奶奶做的鱼糕了。每次回老家过年,留下的最深印象都是这一个词“热闹”。餐桌上所有人都在抢着自己最喜欢吃的菜,而桌子中心那盘菜总是下去的最快的。奶奶做的鱼糕一直是最抢手的。
鱼糕是老家的特色菜,也是一道历史悠久的菜。它是荆沙地区的传统佳肴,在当地不管谁家请客摆席,上的第一道菜肯定是它。奶奶做鱼糕已做了几十年,最拿手的绝活就是它。
买到新鲜的鱼后,先宰杀洗净,然后手工取净鱼肉,去皮和鱼刺。这一系列动作在奶奶娴熟的手法下十分得干净利落,像是哪位大厨的杰作。接着,奶奶把备好的猪肥膘肉块和鱼肉块一起剁成茸,又往碗里打几个鸡蛋,把蛋清沥出来后用筷子打散,倒进鱼茸里按照一个方向搅拌使它口感更加劲道。其间再加入姜末、葱白末、淀粉、精盐、味精和胡椒粉,搅拌至鱼茸粘稠上劲,成糊状。奶奶说过,这几步是做成鱼糕最重要的步骤。下面蒸锅要出场啦,将锅底垫上保鲜膜或者湿纱布后,倒入鱼茸糊,只见奶奶仔仔细细地用刀抹平鱼茸糊的每个角落,才放心的盖上了盖。旺火蒸至30后,揭开笼盖,用干净纱布搌干鱼糕表面的水分,再将打散的蛋黄液均匀抹开在鱼糕表面,盖上笼盖,继续大火蒸五分钟后取出。鱼糕出锅后,需要放凉,这时候就可以吃啦,终于大功告成!
配着饭和菜,一盘鱼糕火速下肚。那鱼糕入口鲜香嫩滑,清香可口。奶奶看我吃得享受,忍不住笑吟吟地问我:“好吃吗?”“好吃!”“那我以后多做给你吃。”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加,学业繁重了不少,回老家看奶奶的机会也少了。可我却忘不了奶奶亲手做的鱼糕。每次出去吃饭看到菜单上有鱼糕时总会小开心一下,尝了之后又暗暗想:这味道不正宗!跟奶奶做的味道不一样!
今年过年回家时,奶奶迎我进门,我突然觉得奶奶好像突然变老了。之前每年都掌管厨房大事的奶奶如今也变成了打下手的,虽然她在干着自己最喜欢的事——做饭,却也感觉有一瞬恍惚。我慢慢走到奶奶身边,轻轻地问:“奶奶,我想吃您做的鱼糕了,您能再做给我吃吗?”“好!”奶奶的回答坚定有力。走进厨房,奶奶又回到了她的天地,充满着活力。
熟悉的摆设、熟悉的动作、熟悉的人……还有,熟悉的味道。
过了一会儿,奶奶慈祥地看着我,对我说:“赶紧尝尝。”语气中含着一丝期待。我拿起筷子轻咬了一口鱼糕,啊……就是这个味道,就是这种感觉。“好吃吗?”奶奶在我身旁轻轻地问。“好吃!”我嘴里含着鱼糕,满脸幸福。
人们总说家的味道是世界上最美的味道,一顿山珍海味也抵不过那萦绕在舌尖上的家的味道。
我的家乡在北京,姥姥是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每年的大年初一都有一种味道牵引着我迫不及待的来到姥姥家,那就是驴打滚的味道。
熟悉的电话声响起,是姥姥!我接通电话,电话那头传来了姥姥的声音:“呦是我的宝贝孙女儿呀!今年还想不想吃驴打滚啊?”我激动的说着“想,想吃!”姥姥那边也笑呵呵的说:“好,给你做!”
终于等到了大年初一,我开开心心的来到了姥姥家。门开了,姥姥一看是我,脸上的笑容立马绽开了,拉着我就往屋里走。我看到姥姥正在做着驴打滚,出于好奇,我也打算尝试一番。我学着姥姥的样子,在案板上撒上黄豆粉,再从盘中揪出一小块糯米面,擀成方形的饼。一边擀糯米面就裹上了一层金黄色的黄豆粉。接着抓一把红糖放在案板上碾碎。“别着急啊,慢慢弄,红糖碾的越碎,做出来才越好吃。”姥姥叮嘱道。不一会儿比沙子还细的红糖就碾好了。能做到这步,我感觉自己可厉害了,于是便用期望的眼神看着姥姥,姥姥哈哈笑着“不错不错,我们大孙女可棒了!”接着把碾好的红糖用手捧到饼上,卷成一个卷儿。可是不知怎的这饼怎么也卷不上。我便焦急的看向姥姥“姥姥我这个”姥姥走到我的身后,用她的手握住我的手,“你看,你得握住两边,然后”突然,我鼻头一酸,干涩的眼睛瞬间红润了。只看到姥姥那很瘦、深黄色的没有像我一样的红润的手上布满了褶皱,手背上的青筋和骨头都随着手的每一个动作一凸一凹的。随着卷饼动作的进行,被姥姥握在手心里的手,还感受到了那微小却又频繁的抖动,那是姥姥的手。当我回过神时,饼已经卷好了,我吸了吸鼻子,笑着对姥姥说:“我学会了,您等着我给您做一个。”
没过一会儿,随着姥姥的几下刀起刀落,香喷喷的驴打滚就做好了。我拿起一大块放进嘴里,甜甜的红糖不仅冲击着我的味蕾,还冲击着我热烈的心。
食物和人一样来来去去,但唯有姥姥做的驴打滚,每当我想起时,舌尖都会泛甜,因为这是家的味道。
小时候的我爱幻想,总觉得奶奶是天上下凡的食神,是我舌尖上的家。
——题记
记忆中,奶奶是个勤劳能干的人。总穿着一件大红的棉袄,头上的青丝中藏着几根银发。她的手像大多数老人的手一样,布满了沟壑,青筋鼓起,交错纵横。但就是这双平凡的手,却打造出绕梁三日香气不散的美味。奶奶最拿手的绝活就是拉面。在她灵巧的双手下,那滞笨沉重的面团很快地就变成了一根苗条的面条。只见奶奶将那面条对折,拉长,再对折,拉长……等到面条到一定细,一定长时,就将拉面下锅。接着她用筷子在水中搅动,使面均匀地受热。最后,在加了一次凉水又煮开后,就把面条盛出,撒上早准备好的小料,浇上醋,再用面条汤一冲,那一碗面条就大功告成了。
热气腾腾的面,细看上去,没什么特别,色彩不够诱人,有的只是雪白的面条和星星点点深色的小料。可面条送入口中的那一瞬,面的香味就溢满齿间,醇厚浓郁,那面条可真是爽滑劲道。面条已下肚,却还是齿颊留香,轻轻抿一口汤,那汤也是美味,小料若多些,就太沉重,少些就有些轻薄,就像深寺里悟道的禅师一样,不求豪华贵重,只讲圆虚宁净,重心平稳。我不管三七二十一,一碗面条火速下肚。奶奶在一旁见我吃得欢,笑吟吟地说:“好吃吗?”“好吃。”我从嘴边挤出两个字来,又投入到享受中。童年,似乎也在那弥漫的香气中化开了。
后来长大了,学业重,回家看奶奶的机会也少了。但我忘不了那碗拉面,忘不了舌尖上的家。每每经过拉面馆,我都要小试一碗,可那拉面总没有奶奶做得好吃,似乎少了什么味道。
今年回家时,奶奶迎我进门。我突然发觉奶奶老了。她不再像以前一样忙东忙西,而是总坐在电视机前消磨时光。她的背已不再直挺,眼中的那份光彩也暗去了。我不禁百感交集,轻轻地问道:“奶奶,您能再给做一碗拉面吗?”听了这句话,奶奶眼中闪过火花,背似乎也挺直了一点。“好!”奶奶的回答坚定有力。随后缓缓地走进厨房,我也一步跟了上去。
和面,烧水,拉面,下锅,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熟悉。在氤氲的水汽中,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那个小男孩,在奶奶身旁蹦来蹦去……
"吃吧。”一声慈祥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原来面已下好了。我拿起筷子轻咬了一口面条。是的,那种感觉又回来了,我童年天天期盼的味道,我魂牵梦绕的舌尖上的家的味道。我一口一口地吃着。奶奶轻轻地问:“好吃吗?”我抬起头,看着奶奶那充满着宠溺的眼睛,一字一顿地说:“好吃!”我想我终于明白了奶奶拉面的秘诀——爱。奶奶的每一碗面条都凝聚着她对我的爱。同样,我之所以牢记着这碗面,也是因为爱,因为我对奶奶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