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典忘祖成语故事(精彩8篇)

【拼音】shǔ diǎn wàng zǔ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下是小编帮大伙儿收集整理的数典忘祖成语故事(精彩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典忘祖的故事原文 篇1

十二月,晋荀跞如周,葬穆后,籍谈为介。既葬,除丧,以文伯宴,樽以鲁壶。王曰:“伯氏,诸侯皆有以镇抚室,晋独无有,何也?”文伯揖籍谈,对曰:“诸侯之封也,皆受明器于王室,以镇抚其社稷,故能荐彝器于王。晋居深山,戎狄之与邻,而远于王室。王灵不及,拜戎不暇,其何以献器?”王曰:“叔氏,而忘诸乎?叔父唐叔,成王之母弟也,其反无分乎?密须之鼓,与其大路,文所以大蒐也。阙巩之甲,武所以克商也。唐叔受之以处参虚,匡有戎狄。其后襄之二路,鏚钺,秬鬯,彤弓,虎贲,文公受之,以有南阳之田,抚征东夏,非分而何?夫有勋而不废,有绩而载,奉之以土田,抚之以彝器,旌之以车服,明之以文章,子孙不忘,所谓福也。福祚之不登,叔父焉在?且昔而高祖孙伯黡,司晋之典籍,以为大政,故曰籍氏。及辛有之二子董之晋,于是乎有董史。女,司典之后也,何故忘之?”籍谈不能对。宾出,王曰:“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

——《左传·昭公十五年》节选

数典忘祖的意思 篇2

数:数着说;典:指历来的制度、事迹。谈论历来的制度、事迹时,把自己祖先的职守都忘了。比喻忘本。

数典忘祖的故事译文 篇3

(鲁昭公十五年)十二月,晋国的荀跞到成周,安葬穆后,籍谈作为副使。安葬完毕,除去丧服。周天子和荀跞饮宴,把鲁国进贡的壶作为酒杯。周天子说:“伯父,诸侯都有礼器进贡王室,唯独晋国没有,为什么?”荀跞向籍谈行礼请他来回答。籍谈回答说:“诸侯受封的时候,都接受了王室赏赐的宝器,用来镇抚国家,所以能把彝器晋献给天子。晋国处在深山,与戎狄为邻,而远离王室。天子的福分感受不到,拜谢戎狄还来不及,怎么能进献彝器呢?”周天子说:“叔父,你忘了吗?叔父唐叔,是成王的同母兄弟,难道反而没有得到赏赐吗?密须的名鼓和它的大辂车,是文王所用来检阅军队的。阙巩的铠甲,是武王用来攻克商朝的。唐叔接受了,把它们放置在晋国的土地上,境内有着戎人和狄人。这以后襄王所赐的大辂、戎辂之车,斧钺、黑黍酿造的香酒、红色的弓、勇士,文公接受了,保有南阳的土田,安抚和征伐东边各国,这不是得到的赏赐还是什么?有了功勋而不废弃,有了功劳而记载在书策上,用土田来奉养他,用彝器来安抚他,用车服来表彰他,用文采来显耀他,子子孙孙不要忘记,这就是福。这种福不给予叔父,还给谁呢?而且从前你的高祖孙伯黡掌管晋国典籍,参与国家大政,所以称为籍氏。等到辛有的第二个儿子董到了晋国,于是就有了称作董氏的史官。你是司典的后氏,为什么忘了呢?”籍谈回答不出。客人退出去以后,周天子说:“籍谈恐怕会没有后代吧?举出旧典却忘记了祖宗。”

数典忘祖成语故事 篇4

【拼音】shǔ diǎn wàng zǔ

【典故】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左传·昭公十五年》

【释义】数:数着说;典:指历来的制度、事迹。谈论历来的制度、事迹时,把自己祖先的职守都忘了。比喻忘本。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人

【结构】紧缩式

近义词】崇洋媚外

【相反词】饮水思源

【押韵词】吹弹歌舞、红飞翠舞、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珠还合浦、衣食父母、吃喝嫖赌、村歌社鼓、含羞忍辱、连皮带骨、衔尾相属。

【年代】古代

【灯谜】算经遗记冲之率

成语故事】周朝时期,晋国典籍官籍谈被派遣到周朝去参加葬礼。周景王设宴招待他,并问为什么没有礼物朝贡。籍谈说晋国在受封时就没得到朝廷的赏赐,因此不必朝贡。周景王驳得他体无完肤,并指责他是数典而忘其祖

【成语举例】我们要重视中国历史知识的'学习,免得出现数典忘祖的笑话。

相关典故 篇5

《左传·昭公十五年》载:周景王十八年(鲁昭公十五年,公元前527年),晋大夫籍谈出使周王室。宴席间,周景王问籍谈,晋何以无贡物,籍答道,晋从未受过王室的赏赐,何来贡物。周景王就列举王室赐晋器物的旧典来,并责问籍谈,身为晋国司典的后代,怎么能“数典而忘其祖”,也就是说列举古代的典制而忘了祖先的职掌呢?[1]

【原文·出处】

十二月,晋荀跞如周,葬穆后,籍谈为介。既葬,除丧,以文伯宴,樽以鲁壶。王曰:“伯氏,诸侯皆有以镇抚室,晋独无有,何也?”文伯揖籍谈,对曰:“诸侯之封也,皆受明器于王室,以镇抚其社稷,故能荐彝器于王。晋居深山,戎狄之与邻,而远于王室。王灵不及,拜戎不暇,其何以献器?”王曰:“叔氏,而忘诸乎?叔父唐叔,成王之母弟也,其反无分乎?密须之鼓,与其大路,文所以大蒐也。阙巩之甲,武所以克商也。唐叔受之以处参虚,匡有戎狄。其后襄之二路,鏚钺,秬鬯,彤弓,虎贲,文公受之,以有南阳之田,抚征东夏,非分而何?夫有勋而不废,有绩而载,奉之以土田,抚之以彝器,旌之以车服,明之以文章,子孙不忘,所谓福也。福祚之不登,叔父焉在?且昔而高祖孙伯黡,司晋之典籍,以为大政,故曰籍氏。及辛有之二子董之晋,于是乎有董史。女,司典之后也,何故忘之?”籍谈不能对。宾出,王曰:“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

——《左传·昭公十五年》节选

【译文·故事】

(鲁昭公十五年)十二月,晋国的荀跞到成周,安葬穆后,籍谈作为副使。安葬完毕,除去丧服。周天子和荀跞饮宴,把鲁国进贡的壶作为酒杯。周天子说:“伯父,诸侯都有礼器进贡王室,唯独晋国没有,为什么?”荀跞向籍谈行礼请他来回答。籍谈回答说:“诸侯受封的时候,都接受了王室赏赐的宝器,用来镇抚国家,所以能把彝器晋献给天子。晋国处在深山,与戎狄为邻,而远离王室。天子的福分感受不到,拜谢戎狄还来不及,怎么能进献彝器呢?”周天子说:“叔父,你忘了吗?叔父唐叔,是成王的同母兄弟,难道反而没有得到赏赐吗?密须的名鼓和它的大辂车,是文王所用来检阅军队的。阙巩的铠甲,是武王用来攻克商朝的。唐叔接受了,把它们放置在晋国的土地上,境内有着戎人和狄人。这以后襄王所赐的大辂、戎辂之车,斧钺、黑黍酿造的香酒、红色的弓、勇士,文公接受了,保有南阳的土田,安抚和征伐东边各国,这不是得到的赏赐还是什么?有了功勋而不废弃,有了功劳而记载在书策上,用土田来奉养他,用彝器来安抚他,用车服来表彰他,用旌旗来显耀他,子子孙孙不要忘记,这就是福。这种福不给予叔父,还给谁呢?而且从前你的高祖孙伯黡掌管晋国典籍,参与国家大政,所以称为籍氏。等到辛有的第二个儿子董到了晋国,于是就有了称作董氏的史官。你是司典的后氏,为什么忘了呢?”籍谈回答不出。客人退出去以后,周天子说:“籍谈恐怕会没有后代吧?举出旧典却忘记了祖宗。”

【释义·点评】

籍谈为介:介,副使。

王曰:王,周景王。

伯氏:伯父。杨伯峻 注:“周王于诸侯,同姓者,无论行辈,俱称伯父或叔父。”

皆受明器于王室:明器,古代诸侯受封时帝王所赐的礼器宝物。

故能荐彝器于王:彝器,青铜礼器的通称

以处参虚:参虚,实沈之次,晋之分野。

其后襄之二路:周襄王所赐晋文公的大路、戎路之车。

鲁昭公十五年,即公元前527年,晋大夫籍谈出使周王室。宴席间,周景王问籍谈,晋为什么没有贡物。籍谈答道,晋从未受过王室的赏赐,怎么会有贡物。周景王就一一列举了王室赐晋器物的旧事。并责问籍谈,身为晋国司典的后代,怎么忘记了这些旧事呢?就是说籍谈列举旧典制而忘了祖先的职掌。

成语“数典忘祖”即由此而来。比喻忘本;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后来就用数典忘祖比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例句——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三:“况周秦两家,实为南宋导其先路,数典忘祖,其谓之何?”高燮《索黄滨虹治印先寄以诗》:“吁嗟假学何其多,数典忘祖圣所呵。”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枚祖籍慈溪,为兄部民,因生长杭州,数典忘祖。”

数典忘祖的出处 篇6

先秦·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五年》:“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

英文释义 篇7

give all the historical facts except those about one's own ancestors;be ignorant of the history of one's own country;be ungrateful;count the records but forget the ancestors;

中文造句: 篇8

1、我们应当批判地继承中国的古代文化,可不能数典忘祖啊。

2、我们不能数典忘祖,把自己的祖国说得一无是处。

3、要大家都割舍掉对自己民族的感情,这种数典忘祖的事能做吗?

4、纵然是留学国外,也要记得自己的文化根源,岂可数典忘祖?

5、如今崇洋媚外,数典忘祖的人可多着呢!

6、你只知西洋的钢琴而不晓得国乐中的胡琴,真有点数典忘祖了!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