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技巧训练(精选3篇)
走出社交的“缺钙症”
所谓社交“缺钙症”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社交恐惧症,即对社交持一种恐惧的心理。
其实,恐惧本来是人们的一种正常情绪,对某种现象有恐惧心理并不奇怪,问题是人要通过大脑的认识做出合理的反应。比如,不少人害怕在人多的场合讲话,但这还不是一种心理疾病。可是有的人因为怕在公共场合讲话,而不愿意接触人,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这就是一种社交恐惧症的心理疾病了。要想拥有优秀的社交能力,就必须克服社交恐惧症,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首先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去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1. 弄清楚自己到底恐惧什么,它对自己会构成什么威胁。社交恐惧者虽然一遇到交往就沉浸在恐惧和忐忑不安中,但由于无意识地回避恐怖对象,实际上他们很少正视自己所恐惧的东西。因此,这种恐惧往往表现为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而一旦正视了它,也许就会发现它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具有针对性的内容。嘲笑、冷落、讥讽、暴力,这些情况每个人在交往中都可能遇到。但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会遇到 ,因此,这些对每一个具体的人没有特殊的威胁性。不过在与人交往之前,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的前提。
2. 排除自我意识中的消极因素,也就是改变不利于交往的气质因素。抑郁质的人一般对自己的言行举止特别敏感,生怕在交往中失态而遭人品评、嘲笑,因而在交往前就受到自己所构想的外界压力,这就自然使自己在交往中异常紧张,导致口齿不清、逻辑混乱、手足无措。这样的表现从别人不断反馈的信息,就不断加深了他的程度,从而形成了交往过程中的恐惧情绪的恶性循环。了解了这一规律,你可以经常做一些克服社交恐惧的适应性心理训练。在开始交往时,你只考虑自己该怎么做和怎么说,而不去顾忌别人的反应,这样在心理上就居于主动地位,有利于形成交往过程中的心理良性循环。
另外,我们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来克服社交恐惧症:
树立丰富性动机。要明确社交是增长才干、了解人生和社会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一项现代人不可缺少的生活技能,这样就能从动机上由“缺乏性动机”转变为“丰富性动机”。具有丰富性动机的人,能理解环境、解决难题、参加各种活动、探索环境中的新异变化,能从与别人交往中得到快乐。他们自尊而自信,并且善于自我表现,因此也就能够由惧怕社交到热衷社交。
要善于寻找外部刺激。怕社交,主要是怕缺乏处理棘手问题的能力。一个人不知道怎样击退威胁,当然就惧怕威胁了,当然就惧怕威胁了。因此,不妨主动地寻找外部刺激,以培养和锻炼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这里,最重要的是要鼓足勇气,敢说第一句话,敢于迈出第一步。当你迈出了第一步以后,你就会感到,这道障碍也不过如此,很容易克服。
多一些自信心,少一些虚荣心。在交往中,即使遇到比自己强的人,也不要缩手缩脚,不敢将自己的才华展示出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你的长处有可能正是别人的短处。如果你能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客观的评价,提高自信心,你就会在人们面前落落大方、潇洒自如。
优化对方的讲话环境。一个人在紧张而腼腆的时候,既不可能集中精力听别人说话,也不可能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所以你要友好、微笑,尽量消除对方的紧张心理,努力做个好客的主人或随便的客人,给对方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
听取对方意见要真诚。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双方都有谈话激情,而让对方明确无误地知道你很想听他的意见,对他说的话有兴趣,这是鼓励对方交流的最佳方法。为此,你必须养成真心实意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适当提问。提出问题既能获得更多的信息,又有你理解对方的语言,还能将对方的话题向你感兴趣和有利于沟通的方面引导。所以在谈话中,提出问题不但是一种沟通的手段,更是一种沟通的艺术。
排除干扰因素,增强听取耐心。在谈话中,要及时地发现并排除一些干扰因素:对方的椅子不舒适或有光线直接照射到脸上,应立即调整位置;不可下意识地胡写乱画或边听边整理东西,给对方“你的话不重要,我没耐心听”的感觉。
有情绪时避免与人谈话。人在生气的时候,其思想、感情都会发生偏差,所说的话也会改变原有的意思。所以人们常常对自己生气时所说的话后悔莫及。
避免争论。心平气和地讨论问题是有益的,争论绝对是没有好处的。讨论和争论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前者是平等的,结局无所谓输赢;而后者则是强行改变别人观点,结局常常是一输一赢,所以争论会造成伤害,毁掉业已建立的关系。
讲究批评艺术。一般而言,不要轻易批评对方。当批评实在难以避免时,则要尽可能把话说得得当一些,尽量对事不对人,讲究点批评的艺术。
让对方产生共鸣。共鸣在沟通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沟通成功的标志。交谈者应设身处地,从对方的角度和观点来分析问题,这样就容易产生共鸣,实现沟通。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一味指责对方,都是沟通的大敌。
(一)经常被人遗忘的沟通关键:认知差异
沟通时常见的误区就是把注意力过度的放在自己的表达上,认为自己只要“认真的表达”,沟通就完成了,对方肯定会理解自己想要传递的信息。
但每个人的思维方式、知识体系、个人经历等诸多不同的地方,对方并不一定能准确的接受并理解你想要传递的信息。
一个沟通的完整过程是这样的:
1. 大脑产生想要表达的信息
2. 将脑中产生的想法转换成对方可理解的信息(如语言、动作、图形等)
3. 表达给对方
4. 对方接受信息,并将接受到的信息进行分析理解
5. 转换后的信息进入大脑,成为对方理解的最终信息
想法——>转化成信息——>表述 接受——>转化成信息——>理解
对沟通过程认识不足,就很容忽略认知差异带来的影响。
常常是自己费了半天口舌,对方还是一头雾水。
当我们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后,并不确定对方是否正确的理解我们的意图。
这是可以采用“反馈修正”的方法来提高信息传达的准确率。
反馈修正:
1. 表达自己的建议后,请对方复述一遍
2. 略过大家理解一致的部分
3. 将对方复述过程中产生的差异部分抽取出来,再次表达
4. 请对方复述二次传递的信息
5. 如果对方理解还存在差异,换种表达方式再进行尝试
6. 重复以上步骤,直至最终消除误差
必须经过不断的沟通,才能尽可能的消除认知差异,所以沟通时要保持耐心。
(二)如何更成功的表达
获得他人的理解是人类源于本能的渴望,但如果我们的表达能力有限,就很难让他人正确的理解我们想要表达的想法与感情。
如何能更好的表达?
(1)选择精准的表达工具
常用的表达工具有口语、文字、符号、图形、肢体语言等,适当的选择表达工具会有助于提高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如果你想向恋人表达自己的爱意,那比起给她发一条信息,面对面的拥抱亲吻,说出爱她的情话,后者显然效果更好。
当你打算汇报本年度销售业绩时,图形显然会比数字看起来更加直观有力。
•如果想要表达的信息偏感性,尽量采取口语、肢体动作、图像等方式进行沟通。
▪ 这些表达方式富含了丰富的人类感情,易于对方接受与理解。
• 如果想表达的信息偏理性,尽量选择科学性的语言,如专业术语、有精准定义的概念词汇,数字等。
▪ 这类沟通方式,语义精准简练,不容易产生误差,也避免混杂无用或冗余的信息。
(2)严谨的思考方法
在沟通时,我们也要注意遵循一些基本的思考方法,这样才能缜密有效的传达信息。
a.选择适当的切入角度
每个人对同一事件的观察角度是不同的,站在不同角度理解到信息可能天差地别,你必须选择一个便于他人理解,并符合你想传达信息的角度。
比如仓库起火,涉及此事库房管理人员第一反应肯定是哪里出了疏漏,商人会想财产有没有受到损失;而当地政府官员更加关心人员有没有出现伤亡;这就是不同角度带来的差异。
在沟通之前,务必要考虑对方的自身情况、立场,选择一个便于他人理解,并符合你想传达信息的角度。
b.安排适当的信息传递顺序,便于接受信息者理解
即使是相同的信息,采用不同的叙述顺序也会给人不同的感受。
根据不同的目的,采取不同的表达循序:
•通知
▪ 先阐述结果,再补充原因
• 说服
▪ 先从延伸话题开始,引导对方理解与赞同,取得共识后,再通过感情相似或逻辑相似的方式回归正题。
• 吸引
▪ 先抛出完整信息中引人注意的片段,再从细节引申到整体。
• 安慰
▪ 先复述对方的想法或观点,安抚情绪后,再用准备好的具有情绪相似性的信息转移对方注意力,最终引导对方自行表达出要传达的核心信息。
c.区分客观事实与个人感受
• 保持客观、真实,避免夸大或扭曲信息
• 剥离个人的主观情绪,只阐述事实
• 避免形容词的使用
• 表达方式尽可能的简洁、清晰、直观
某地仓库着火,库管人员在回复上级询问情况的电话中说道:
“1号仓库火势逐渐减小,我们搬走了附近堆放的一些体积较大的易燃物,应该没大事。”
但事实上,“火势逐渐减小”是库管人员自己做出的判断,并不一定正确,“附近堆放的一些体积较大的易燃物”则模糊不清,这个“附近”是多大面积的一个区域?“一些”到底是多少数量?“体积较大”到底体积是多少?“易燃物”有很多种,具体是哪种?至于“应该没大事”也属于库管人员的个人判断,不属于真实有效信息。
d.保持对词汇的正确理解
• 对于无标准翻译的外来概念,去查原始语言的涵义
• 对专用术语的概念,要认真、正确的理解,保持其精确的定义
小红和小明聊天时,提到了“裸妆”。小明并不清楚“裸妆”的概念,他按照字面意思进行理解,认为“裸妆”是“没化妆”的意思。
于是小米在发表自己对女孩子化妆这个问题上的想法时说:“我觉得女生不用每天辛苦花那么长时间的妆容,不是重要场合的话,裸妆就很好啊。”
小红表示赞同。
但小明真正想要表达的信息是——他认为女孩子平时可以不化妆。
e.真诚的态度
• 真诚是沟通的关键态度,发自认同自己所表达的想法,对方才会接纳、理解。
• 如果自己所想与所说并不一致,会出现不自然的肢体语言,让对方产生质疑。
(3)商业叙述的原则
商业叙述和日常沟通存在一定差异,商业叙述强调传递信息的效率,要求信息可快速理解、便于传递、定义精确,在内容上,注重利弊分析、因果关系,表达方式一定要精简。
商业叙述的大致顺序:
1. 核心主题
2. 内容简要
3. 利弊分析
4.其他补充
以下是两个范例。
即时信息
陈总,10月4日的会议后的入住酒店更改为柏悦酒店。
因第二天会议地点临时更改,为避免在路程上耗费太多时间,重新为您预定了酒店。
您到达酒店后,张秘书会接待并安排入住相关事宜,如有其他问题,随时与我联系。
会议通知邮件
正海,下午3点(10月2日)请来大会议室参加会议。
会议主要讨论网站的用户注册流程优化。
BOSS认为目前的用户注册流程过于繁琐,应进行简化。我已准备好初步方案,并邀请了技术一部、用户运营部门、客服部门的负责人参加。
会议上需要你分享目前用户注册流程的运行逻辑,为了让其他非技术类部门的同事方便理解,请提前做好准备。
PS:BOSS会来参加,记得不要迟到。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这些信息一定要准确、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