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演讲稿优秀9篇

同样的西藏,同样的珠穆朗玛,一只红色的队伍正在前行。珠峰已经泯灭了昔日的沉默,以下是可爱的编辑帮大伙儿整编的红色故事演讲稿优秀9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红色故事演讲稿 篇1

各位老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是啊,整整二万五千里的长征。漫长的征途,我们的红军战士又要经历何等的艰难困苦呢?诚然,广大红军基层指战员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一路上披荆斩棘,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用自己的血和泪谱写了这二万五千里的动人篇章。

面对山高邻秃,朔风凛冽,冰雪覆盖的高山,战士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用超乎想象的毅力和艰辛为部队探索出一条前进的道路。这不仅仅是一条磨炼意志的艰难之路,也是一条生命之路。遇到开阔美丽的草原,本以为有了希望,谁又能想到里面蕴藏着意想不到的困难。很多战士就这样倒下了,没有一句怨言。当他们把自己交给党的时候,就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然而,面对粮食的短缺,环境的恶劣,战士们又何尝不是风雨前进,风餐露宿呢?

也许,我们只能从书中或电视上了解这些感人的事迹,但完全可以想象的到他们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的阶级友爱。

作为小学生的我们不得不被红军的顽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打动。然而我们能做更多的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困难面前决不低头。用科技强国,以人才壮国。同学们,我们要卧薪尝胆,奋起直追,用民族的伟大智慧迎接挑战,以祖国的兴衰为己任,为祖国的强盛奋斗不息。我们丝毫也不能陶醉在祖先创造的业绩中了,而是要自强、自立,创造二十一世纪的伟业。这是一定要做到的,也是完全能够做到的!当然,这需要顽强拼搏的精神。

顽强拼搏的精神并不是生来就有的,也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具备的。而是需要经过持久的刻苦磨炼,才能逐步形成。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的好:勇敢产生在斗争中,勇气是在每天对困难的顽强抵抗中养成的。想要连跑带跳地把过去的一切文化遗产都得着,那是办不到的,这需要有坚定的顽强性和艰苦的劳动。我们青少年的箴言就是勇敢、顽强、坚定,就是排除一切障碍。

同学们,老师们。我们从红军长征中收获了坚强、智慧、勇敢、自信、顽强、团结……那么,我们就要将这些品德付诸于祖国建设中去。把自己的成长、成材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立爱国之志,成报国之材。我们的国家将成为世界的强国,我们的民族将成为宇宙的骄子,让我们携起手来,书写崭新的历史,奏响未来更有力的强音!谢谢大家!

红色故事优秀演讲稿 篇2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由于“左”倾路线的危害,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不得不离开苏区,开始了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福建是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之一。1934年7月,红七军团进入福建,在闽赣苏区休整补充后率先北上,进入闽浙苏区与_领导的红十军团会合后,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先遣队在皖南地区遭到敌军的疯狂围攻,最终失败,_、刘畴西、等领导人壮烈牺牲。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红军主力八万多人开始了波澜壮阔的长征。三万多八闽儿女参加这个伟大的历史性壮举。在长达一年多的战略转移过程中,八闽儿女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胜利到达陕北的,已经不足三千。湘江之战,以闽籍指战员为主的红五军团第34师和红三军团第18团承担断后任务,血战十天,以全军覆没的代价掩护党中央和红军主力渡过湘江,7000多人几无所存。在祁连山脚,西路军血洒河西走廊,红五军团悲歌高台城下,数千名历经雪山草地考验的闽籍红军指战员马革裹尸。在遵义城下,在赤水河畔,在金沙江边,在大渡河头,在皑皑雪山,在茫茫草地,在六盘山,在直罗镇,到处都洒下了八闽儿女的鲜血。(这是先遣队在那样的历史大背景前提下而进行的)

一个远离喧嚣的偏僻的小山镇——赤溪,距城关53公里,四面环山,峰峦叠起,每座山峰都在溪中长出,山清水秀,正因为这样的地理条件,尤其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叶,我们的先辈们,没有你们这样的幸运,在头上压着三座沉重的大山剥夺了他们的幸福感,或者说是给生活带来了痛苦。他们为了解脱这些痛苦,就付出了血的代价,为了国家,他们抛投骨,洒热血。

今天你们生长在红旗下,特别在这改革开放的大环境里,你们就很难体味到那时的背景,残忍,是的,现在我就讲讲,我们赤溪镇的一些_吧。

赤溪是一个小山镇,_年我们这里交通不便,信息不灵,但是,便于革命志士开展活动的好环境,因此,我们全镇上下基本掀起参加革命风,据完全统计有108人参加革命,比霍童镇还多三个,真是一个奇迹啊。

由于这几天我都在忙于陈荣凯副省长要来我们镇里调研工作和《_宁德知青篇》文稿一书的征稿活动,很多精力都被用在这方面,于是今天就简单地聊聊几点有关我们赤溪镇的_吧。我们北上抗日先遣队军团长寻淮洲,政治部主任刘英,政治委员乐少华,参谋长粟裕与闽东工农红军叶飞、叶秀藩、范式人等领导人,于1934年8月21日9点许,在阳谷村会师,先遣队首先传达了党中央重要指示对闽东党政军的建设提出宝贵意见,同时也促进了闽东革命形势发展。这个队伍有6000多人马,拥有大炮、枪支弹药、无线电等设备,当时住杂暴满了夏村、桃源、赤溪三个村庄,并给我们留下50多幅标语在古民居墙壁上(连兴座、巫济业厝),遗憾的是至今已只有三条依稀可见。第二天,凌晨,由我闽东游击队队员引路,从龙案岭出发,途径班竹、社洋,然后又直入福安磻溪、康厝,于下午两点左右攻下福安重镇穆阳镇,最后,当天我闽东游击队员原路返回。今天我们站在这块碑子面前,就足以让我们揭开当时闽东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的序幕,开展重温阳谷北上抗日先遣队和闽东红军会师为主题的红色旅游,对宣传革命历史,发扬红军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结束四年游击战后,还根据当时先遣队传达精神要求,闽东特委动员1600多人参军,经过一周后且动员了4000多人,挑选了1500名。经过军事训练后,于1938年开往前线,这支队伍就是新四军第三支队六团,叶飞任团长,阮英平任副团长。解放初期,这些队伍不是牺牲在抗日战线上,还是牺牲在_战线上,最后回乡的也只有12个老红军,迄今已全部不在人世了。

红色经典故事演讲稿 篇3

每个人的成长,都拥有一段花季一般的年龄,如同春天的花儿一样美丽,一样纯真,一样楚楚动人。有人在安逸享受中挥霍了自己的青春,而有人却在磨难中成为永恒,开出一朵永不凋落的鲜花。

寒假,我读了《红色少年故事》,这本书讲述了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一群少年英雄的故事。他们为了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生活,进行了艰苦卓绝、英勇不屈的奋斗和拼搏。他们中有视死如归的刘胡兰,大义凛然的刘文学,勇敢机智的王二小,舍己救人的韩文娟……他们的故事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刘胡兰。有一次敌军去她居住的村庄搜查共产党员,刘胡兰为了保护人民群众,面对反动派对她实施一系列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她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没有吐露信息,并且大义凛然地说:“怕死就不是共产党员!”。反动派还试图用血腥的屠杀和金钱威逼利诱刘胡兰说出共产党员的下落,可她毫无畏惧,从容地走向敌人的铡刀,在生命的最后一息,她依然高喊着:“中国共产党万岁!*****!”

刘胡兰牺牲时,年纪还不到15岁,这本应该是一个花季女孩。15岁,对于我们来说,还在父母的庇护下,是一个含苞的花蕾,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年龄,是一段梦幻一般美妙的时光。然而在那个血雨腥风的悲惨岁月里,残酷的社会让还没成年的刘胡兰就走上了革命的道路。“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为了革命事业,刘胡兰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的生命虽然短暂,却承载着一份大无畏,英勇爱国精神,她是一位令人敬佩的英雄,她是一个时代的榜样,不朽的革命先驱。

也许有人会说,现在都什么年代了,早已经没有了硝烟弥漫的战争,迎接我们的是这个美丽的盛世中国,天下太平,国泰民安,所以根本就不需要“抛头颅,洒热血”。甚至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刘胡兰的事迹太血腥,应该让孩子远离这种暴力和残忍,否则会伤害和扭曲孩子幼小的心灵。

同学们,刘胡兰视死如归,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难道真的过时了吗?虽然我们现在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但是,有谁能保证永远地和平下去呢?这个世界并不总是阳光普照,当狂风暴雨,疾雷闪电,冰雹台风来袭的时候,我们必须有抵挡的勇气,义无反顾的迎击精神。这个社会,如果没有像刘胡兰这样的英雄,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如果都选择退缩,人人自保,那么牺牲的不止一个人,将会有更多的人失去生命。

英雄的挺身而出,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更多人的安全,才能称其为英雄。不管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代,社会需要刘胡兰,国家需要刘胡兰。

在抗击“新冠病毒”的战疫中,那些支援疫区的最美逆行者中,也有一群年轻的面孔,她们有的是青年志愿者,有的是年轻的医护工作者。他们投身疫区后忘我工作,不计报酬,不论生死。她们为了不浪费防护服,穿着尿不湿,一天下来连水都不敢喝一口,甚至剪掉心爱的长发;当她们脱下防护服,汗水早已湿透了衣背;摘下口罩时,脸上因长时间佩戴口罩而留下了一条条红色的痕迹,那是一张最美的脸,一张天使的容颜。90后的护士单霞为了节约穿防护服的时间,在奔赴前线工作前就将自己的长发剃光,她说长发可以再长,而现在最重要的是要保护那些需要保护的人。在这场没有硝烟战役中,医院就是战场,而医护工作人员们就是身披白色战袍的最美战士。难道她们不都是当代的活刘胡兰吗?

对比其他国家的应对疫情的处理情况,鲜明体现出“中国力量”的强大,而支撑起“中国力量”的不就是这些最美的逆行者,这一群“视死如归”的英雄吗?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朋友,在最美的花季,你还愿意去恣意挥霍吗?

学生红色故事演讲稿 篇4

曾几何时,波涛汹涌的大渡河畔,响起了红军“嗒嗒”的马蹄声;

曾几何时,冰封雪盖的夹金山上,驻扎着红军长征的营地;

曾几何时,峰峰如剑,直入云霄的娄山关前,流传着红军可歌可泣的故事!

从岷山到草地,从瑞金到湘江,从遵义到延安,二万五千里的长途跋涉,红军保存了有生力量,完成了一次重大的战略性转移,剑锋直指日寇,血染华北,挽救民族于危亡。

在茫茫的沼泽地,多少红军将士相继倒下、却义无反顾,他们的信念从不曾动摇;枪林弹雨中,多少革命前辈扎紧伤口重赴疆场,勇往直前,他们的灵魂永存。

他们是英雄,是路标,他们是丰碑!我不能不被他们所感动和震撼。

万里长征路,是人类超越自身极限的经典。其中的血雨腥风、艰苦卓绝是和平年代的学子难以想象的。险恶的环境,粮食的短缺,后有追兵,前途漫漫。每一条都足以让人恐惧和绝望。红军从艰难险阻中一步步走来,走向了光明和胜利。

而长征留给后人的,是一笔无法估量的财富。它蕴藏着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永恒追求的:“坚忍不拔”的精神。

把目光投向自己,我们的人生不也像一次长征吗?它涵盖了很多层面:

面对学习和工作中的困难,首先要战胜的是自己,战胜自己的惰性,战胜自己的恐惧,挑战自我极限。

面对家庭,朋友,同学间的矛盾,我想:更应该从大局出发,以诚信为本,协调人际关系,舍弃小我,成就大我。

面对事业、成就、前途上的迷惑,必须坚韧顽强、勇于开拓,不达目的誓不退缩。正是这种精神,鼓舞了一代代中国革命者前赴后继,换来了中华民族的解放,迎来改革开放的春风,与时俱进、昂首阔步掀开了历史的崭新篇章。

_年的风雨,_年的追求,_年的缅怀,_年的奋斗。祖国已发生沧桑巨变,足以告慰先烈英灵。

万里长征,红色的经典,那英勇的足迹,深深镌刻在人类追求解放的史册中,为红军的后人们永远铭记和传承;那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激励中国人民走向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辉煌未来。

关于红色故事演讲稿700字 篇5

东方欲晓,晨曦微凉

黎明前的黑暗还没有完全退却时

飘在空中的五星红旗是希望在呼唤

即使看不见颜色你也知道它一定是红色的

因为它是革命的红、纯粹的红、历史的红、永远的红…

(一)革命的红

六十九年前的十月一日在北京天安门的城楼上

受全国人民敬重的伟人毛泽东向世界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这一句石破天惊,声震苍穹

中国人站了起来

中国人的中国精神也站了起来

那是一种在黑暗中战斗了无数次才磨练出来的龙马精神

从此,韬光养晦的东方醒狮不在沉睡

站起来的中国人是龙的传人

傲视山河,龙鸣狮吼

(二)纯粹的红

五十多年前一朵绚丽的蘑菇云在中国新疆罗布泊的上空昂首展开

也许没有人知道这朵蘑菇云背后有多少汗水和艰辛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中国,都知道中国人,都知道中国人的民族精神

这种精神是中国人的魂

真正的勇士不是不害怕黑暗

而是害怕黑暗依然坚持往前走

中国走过了几千年,你可曾见它后退过?

激流勇进,永不放弃

(三)历史的红

二零零一年,萨马兰奇宣布了一条让中国走进全世界人心中的消息

二零零八年奥运会的主办权是中国北京

大国者,纳百川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梦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扎根

这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承载的不仅仅是梦想

更是历史的沉淀,国人的信仰,民族的灵魂,未来的希望

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今日是微不足道的幼苗

他日终成参天大树

(四)永远的红

学,是我们的信仰

做,是我们的目标

两学一做如师之传承

是国人走往中国梦的风向标

做大我,观大局,一个声音,一个方向

向党的核心看齐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五十六个民族共同努力

之所以勇敢的坚持前行

是因为我们相信走过了荆棘丛

迎来的一定是美好

水滴石穿,是坚持的力量

任重道远,我们谨记党的使命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中国,加油

我们,在路上

红色故事演讲稿 篇6

大家好,下面由我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是——红色少年。

故事发生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井冈山龙泉口,有一个小孩名叫小刚,聪明伶俐,常常听妈妈讲许多红军领导农民打土豪的故事。从这时起,小刚就决心长大了也要参加红军。

不久,红军在村里办了一所小学,派赵同志来当老师,小刚读书了,还参加了少年先锋队组织。

就在这时,敌人渐渐逼近龙泉口了,红军决定暂时作战略上的转移,赵老师留下来领导群众继续进行斗争。

几天以后,一伙白匪冲进村子,见东西就抢,见人就杀,还派大队兵马到山里搜索红军的影子,赵老师领导的赤卫队,却像神兵一样,乘机到处截击白匪。

小刚和他的妈妈接受了任务,一面种菜卖维持生活,一面积极进行刺探白匪军情报工作。

两天以后的下午,小刚从园里挑菜回家,突然看见几个白匪押着一个穿便衣的人朝指挥所这边走来。“这不是赵老师吗?”小刚见了几乎惊出声来,幸好敌人这时没注意他。

小刚赶紧跑回家里,把赵老师被捕的消息告诉了妈妈,第二天傍晚,小刚和他的妈妈装扮成送菜的人潜入了敌人的指挥所,一进门就看见赵老师被捆在屋柱上,小刚灵机一动,假装穿鞋子靠近了赵老师,赵老师低声告诉他:“红军过两天晚上就回来,要设法告诉赤卫队,准备在西村攻打敌人。”正当他们送完菜刚要走出指挥所的时候,不料,迎面碰上了地主的儿子细眼鬼,细眼鬼一眼就认出了他们,“那是红军派来的奸细,把他们抓起来!”一伙白匪一拥而上,把小刚和他的妈妈捆了起来。

小刚苏醒的时候,发现自己被关在了一间漆黑的屋子里,他想起了妈妈,想起了赵老师,想起了赤卫队的同志们,他们在哪儿呢?谁去报告赤卫队呢?

夜深了,小刚偷偷地从梁上爬到风窗旁边,机智的抛了一块砖头出去。将敌人引开后,趁机逃走。他躲过了敌人的岗哨,使尽全身力气,爬过几个山岭,朝着赤卫队藏身的地方跑去。

谁知狡猾的敌人追了一段路,看看没有动静,料到受了骗,就朝着山这边追了过来。没过一会,眼看就要追上了,于是残忍的匪军举起了枪向小刚瞄准,就在这时,小刚机智地跳进了湍急的河流,匪军急忙向着水里扫射,结果一无所获,只好垂头丧气地走了。

这时小刚已经潜水逃到了河对岸,找到了自己的队伍——赤卫队,他立即把发生的事情告诉了赤卫队长。

第二天晚上,赤卫队趁机摸进村子袭击敌人的指挥所。匪军遭到偷袭,一时混乱了,红军乘势冲进村子把白匪打得落花流水。赤卫队和小刚冲进指挥所,救出了赵老师,赵老师紧紧的抱住小刚说:“你没有辜负共产党的抚育,是红军的好儿子。”

但是怎么也找不到小刚的妈妈了,后来抓住细眼鬼才知道小刚的妈妈已经牺牲了,小刚一听,嚎啕大哭起来。

仇恨的火焰烧上心头,小刚拿过旁边一个战士手中的枪向细眼鬼打去,“砰”的一声,这个罪恶滔天的家伙倒下去了。

这时张连长过来爱抚的对小刚说:“革命是残酷的斗争,胜利是烈士们用鲜血换来的,应该化悲痛为力量,为烈士们报仇,争取斗争彻底胜利!”

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

红色革命故事话题演讲稿 篇7

沉沉的黑夜中有一点火种,它将燃烧成这个世界上最壮丽的火焰,燃尽一切腐朽、落后和屈辱,把中国带进一个光明灿烂的新纪元。这星星火种,就是1921年7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在中共一大的历史上,有一位女性用她的智慧与温柔守护着会议的顺利召开,她就是中共一大的“温柔卫士”王会悟——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李达的夫人。

王会悟留在历史深处的身影,是一个娇小文静的江南女子。她1898年出生于浙江桐乡,书香门第,开明的父亲早早地把她送到嘉兴接受新式教育。13岁时,父亲不幸病逝,她回到家乡,接过父亲的教鞭继续教书,小小年纪就办起了桐乡第一所女子小学,也撑起了家中的经济大梁。从那时起,这个娇小文静的小姑娘就展现出不同寻常的资质,聪明、坚强、细致、周到、能力出众,也正因如此,日后她才成功地担当起中共一大“大管家”的重任。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王会悟来到上海,寻求妇女独立解放途径,先后担任黄兴夫人徐宗汉的秘书、上海中华女界联合会秘书等职,工作中与李达相识。1920年,在陈独秀的家中,李达与王会悟举行了婚礼。

1921年2月起,李达担任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代理书记,参与筹建中国共产党。从那时起,王会悟就是他的得力助手,为党的创建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1921年7月,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进入筹备期,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刻,一直在李达身后的王会悟,担当起看似普通,却极为重要的会务工作。

首先,在选择会场的时候,王会悟以女性特有的细心建议把位于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的李公馆用作会场,能较少受到密探与巡捕的骚扰,安全和保密性都有较好的保证。这个建议得到了会议筹备人员的一致同意。

随后,在接待参会人员的过程中,王会悟严谨细致的工作更是出色,她始终保持着强烈的保密意识。当时正是暑假,她通过自己在上海中华女界联合会的关系,借到了博文女校的三个房间,给外地代表落脚。这本身已经够隐秘的了,但她还是机警地给代表们安上了“北京大学生暑期旅行团”的名头,相关于又上了一重保险。

在王会悟的细心张罗下,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法租界李公馆顺利开幕。会议期间,王会悟一直在会场外围值守,警觉地注意着公馆周围的动向,守护着会场的安全。

会议最后一天,有密探突然闯入会场,按照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建议,参会人员立即疏散,随后不久,会场被巡捕搜查,为安全起见,只能另择开会地点。当时有人建议在上海找家旅馆,有人主张到杭州西湖,讨论结果均不理想,而王会悟建议大家到嘉兴南湖,扮作游客,租一条画舫,在湖中心继续开会。这个建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王会悟又当仁不让地负责起租画舫、安排会场、组织大家转移等具体工作。

经过李公馆的那场“虚惊”,王会悟更加谨慎细致,她安排代表们乘火车前往嘉兴,分开买票,乘坐不同的车厢,到达嘉兴后分批住下。租画舫的时候,她还精心地置办了一桌酒席,租了两副麻将,完全和那些游湖的客人一样。

就这样,被中断的中共一大,在嘉兴南湖的一条画舫上继续召开。会议期间,王会悟打扮成歌女模样一直坐在船头,“悠哉”地看着风景。只要一有游船靠近,她就哼起小曲儿,用手指轻叩船板,仿佛在打节拍。船舱里的代表们就立刻哗啦哗啦地搓洗麻将,或者“三条”“五万”地一通嚷嚷,为这个庄严神圣的时刻,增添了几分别样的生趣。

暮色四合时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顺利闭幕,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在这个开天辟地的历史性的时刻,没有礼炮,没有烟花,只有王会悟轻柔的叮咛,让大家下船后分散开来,各自回到她安排好的住处。

从那条画舫上走下来的会议代表,就此走上了各自的历史征程,从这一刻开始,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场伟大革命拉开了序幕。

作为这次会议的“温柔卫士”,王会悟的身影却隐藏在了历史深处。她一生未居要职,只是默默地协助李达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从事革命活动。新中国成立后,王会悟在政务院从事法制工作。1993年10月20日,王会悟在北京病逝,享年95岁。

伟大的事业,成就于细微。每一个看似普通的细节,都有可能决定事业的成败。保密战线的工作更是微妙,要求谨小慎微、滴水不漏、万无一失。

当前,世界局势风云变幻,西方凌霸势力扼华心切,妄图通过区域孤立、技术封锁、经济脱钩等方式迟滞中国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当前,我市聚焦“三大战略”,突出“六大主攻方向”,全面纵深推进新时代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我们只有树牢保密意识,严守保密纪律,深化保密实践,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中谱写赣州篇章。

红色经典故事演讲稿 篇8

今天我看了红色经典故事,看完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现在是一名十岁的小学生,而在战争年代有许多比我还小的朋友,他们是那么地勇敢,运用智慧和敌人进行着斗争,有的小朋友为了祖国的解放甚至丢掉了生命。

看了这么多的红色故事,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放牛郎王二小和潘冬子。

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里住着放牛娃王二小和他的爹娘。1943年的一天,一声震天动地的响声,鬼子的炮弹落在了二小的家里,他温暖的家和亲爱的爹娘就这样离他而去。后来,二小参加了儿童团,跟着柳老师和吴连长学到了很多知识,他知道打走了鬼子,自己长大了还要建设我们的国家。鬼子的一次大扫荡又要开始了,吴连长带着队伍去山那边,做个包围圈等鬼子来钻。鬼子来了,二小看到鬼子向乡亲们转移的方向走去,心里真着急,于是他就唱着放牛歌走了出来,吸引鬼子的注意力。鬼子让二小给他们带路,二小故意领着鬼子在山里兜圈,狡猾的鬼子起了疑心,鬼子头拔出刀威胁二小。二小心里很镇定,表面去装成很害怕的样子,对鬼子说,那边有条路穿过去就能找到八路军。鬼子相信了二小,就跟着他走了。到了八路军埋伏的山沟,二小机灵地从沟地往山上跑。吴连长一边高喊要二小快跑,一边开枪打死了向二小瞄准的鬼子。可是,鬼子小队长端着枪,追上二小,把刀扎进了二小的身体,将二小挑到了山坡上。八路军发起了进攻,消灭了鬼子,乡亲们安全了,可是二小却安详地闭上了眼睛,他再也听不到吴连长和乡亲们的叫喊声了。

还有一个印象深刻的是潘冬子的故事。1934年秋,主力红军撤离了中央根据地。参加主力红军的父亲出发前给冬子留下了一颗闪闪的红星,冬子把它当做宝贝似的收藏了起来。红军一走,大土豪胡汉三又回来了,柳溪又陷入了白色恐怖之中。冬子的母亲作为游击队的交通员,走东村奔西庄地传达着党的精神。在一次行动中,冬子妈被胡汉三的“靖卫团”围困在熊熊烈火的草屋内,母亲的从容就义,使小冬子突然长大了许多,他怀揣爸爸留下的红星,承担起了游击队交通员的工作。他为山上游击队筹盐,巧妙地躲过了“靖卫团”的搜查。冬子还机灵地做了米店的伙计,搞到了确切的情报,破坏了胡汉三的搜山计划。冬子在沉着自如地对付了胡汉三的多次试探和盘问后,抓住良机,砍死了胡汉三。

通过这些红色经典故事,我找到了红色的足迹,那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挥洒而成的,中华儿女为了新中国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我的心中有个红色的种子生根发芽;通过这些红色经典故事,让我知道了我们现在幸福安定的生活来之不易,没有这些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我们就不能坐在明亮的教室里上课学习,所以我要好好地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更加勤奋地学习。

红色经典故事演讲稿 篇9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了,翻阅这一百年来共产党历史事迹,无不动人心魄,其中让我最为震撼的就是堪称“奇迹”的长征。

长征,是共产党领导下工农红军进行的一次艰苦卓绝的战略转移,从1934年10月开始到1936年10月,两年里红军们一边要突破敌军的重重包围,一边要面对路途中极端恶劣的环境、气候,弹药不足、食物极度匮乏,在这种情况下,大军依然坚持翻越了蜿蜒曲折的五岭、险峻的乌蒙山,渡过江面宽阔,水急浪大的金沙江,强渡大渡河,走过积水淤黑、泥泞不堪、鸟兽绝迹、人烟荒芜的草地。全程两万五千里,历尽艰险,去时8万多人,最后只剩下3万余人。

在万里长征这场磨难中,红军全体战士表现出坚韧不拔、团结一致的精神,其中红军领导人周恩来做出的表率尤其让人敬佩。据当年参加长征的战士回忆,周恩来是在长征中走得最辛苦的一个领导人

作为共产党中央领导人,他坚持与战士们一同行军,不搞特殊,而且还特别体恤战士们,自己的行李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不给负责搬运的战士增加负担。此外他还要研究敌情、指导红军干部、处理公务、还给战士们做宣传,常常通宵达旦地工作。由于长期操劳,又只吃野菜和青稞,营养跟不上,周恩来终于病倒了。然而即使躺在担架上,周恩来仍然坚持与毛泽东商量红军的作战计划。

在过草地的途中,有一次医疗人员为周恩来煮了一小碗稀饭,不料却被周恩来严厉地拒绝:“你们不知道部队的人都在吃什么吗?!”尽管医疗人员一再劝说,他只说了一句:“我们是革命的队伍,要官兵一致,好坏大家都要一样。”最终还是没有吃下稀饭。

周恩来坚强的意志和行动鼓舞着大家,以身作则的精神激励着大家,人人平等的信念感动着大家,红军上下一心,终于粉碎了敌军的阴谋,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看了共产党革命前辈们在长征中的事迹,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回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同时还要学习革命前辈们排除万难都要向前走的精神,在碰到困难时不要轻易说“不”,坚持努力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一步一个脚印,朝我们的目标迈进。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