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六讲读后感【精彩6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下面是可爱的编辑给大伙儿收集的孤独六讲读后感【精彩6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孤独六讲读后感 篇1

正如作者开篇所讲“这是一个愈来愈孤独的社会”。

我记得最清楚的一件事,也是诱发我想要探索孤独本质的一件事,是一年前,我和我前男友的一次分别,他坐在小区的花坛上,我笑着和他告别,他却告诉我,“我很孤独”。

我当时不太明白他的意思,只知道他一个人背着黑色书包坐在花圃中央,身影确实有点寂寞。然后我就离开了。

到后来我渐渐明白了这样一种感觉,孤独,你说不上来,无法倾诉,它可以出现在你一天的任何时候,在你一个人与自己相处的时候,在你孤单的时候,在你和别人聊天的时候,甚至在你参加同学聚会的时候,让你无处遁形。

但是也许,孤独就是人生的另一个本质,我们生来孤独,却一直在避免孤独。

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孤独的感官,孤独的感受,以及他所理解的六种孤独。然而在回答我的问题上,看完了整本书,我却没能找到一个特别合理的答案,唯一能够坦白说的就是“孤独是生命的本质。”这六讲,或许是阐述了孤独的现状,孤独的思考,孤独的体现,孤独的表现,但是也如文章形容孤独一样“破碎而又不完整”。

我看到了你的孤独,你却不能道出我所理解的孤独。

孤独六讲读后感 篇2

个人觉得,《孤独六讲》是一本关于孤独和美学的书。由于此前又未系统学习过美学知识,书中一些内容也有些读不明白,只能说把整本书看完了。

第一讲关于情欲孤独。情欲孤独最常见于青春期或当一个人落寞的时候,而情欲孤独又是可以转化的。

第二讲关于语言孤独。青春期时有语言孤独,内心想法与人迥异的人也有语言孤独,只要无人倾听,便有语言孤独。语言孤独的解决方法即沟通!

第三讲关于革命孤独。个人觉得,只要只身或一群人坚持着自己或他们的理想时,便会产生革命孤独。作者说,一旦革命成功了,便不再孤独、亦不再有诗。

第四讲关于暴力孤独。暴力美学即暴力孤独的体现。暴力分为合法暴力和非法暴力两种。战场上为国杀敌是合法的,街头杀人是非法的。社会也为个体提供了合法宣泄暴力、满足暴力欲望的途径,赛车就是其一。文明社会里,众口铄金即是一种暴力的形式。

第五讲关于思维孤独。超前意识是一种思维孤独。统一思想、结论化模式等造成思维孤独。而思辨方能破除思维孤独,即黑格尔所说“正反合”。而语言孤独和思维孤独是否可以转化?

第六讲关于伦理孤独。当一个人陷入伦理的困境时,即表明他存在伦理孤独。以爱之名是一种伦理孤独,想着:看在你是我家人的份上,我才怎么怎么样。这就是一种伦理孤独。

而书中一些观点也不能认同,觉得作者用一种预设的写法来论证他的观点,使我这种不懂美学的读者一步步地掉进了他的“坑”。

孤独六讲读后感 篇3

每个人都会孤独,大部分人都是立刻找各种娱乐来填满这让人窒息的孤独,因为大部分人认为孤独就是空虚,而现代人是最怕空虚的,最怕两个人坐在一起无聊到无话可说,一个人回到家除看手机想不出要做什么事。作者和大部分的不同仅在于坦然接受内心的这种不舒服的孤独感,然后整本书就是告诉我们你现在的孤独是非常正常的,语言越多越孤独,稍微想要释放一下暴力,想多一分钟思考一下看起来就是答案的结果,希望改变现状的革命,最后,对伦理范围外的欲望都是正常的,虽然都是和别人不一样的,但其实很多人都有这种情况,只不过只有百分之一的人会接受自己的这种想法,然后心平气和的想一想自己为何不同。至于另外的百分之九十九的其他人会强迫自己不停的向外寻找而懒于向孤独者一样寻求内心。

很高兴读这样一本能让自己从一个不同角度看待自己的孤独,从而打开自己心智的书。十年前我还能感觉到自己的内心,但如今娶妻生子已经慢慢迷失了自己,就像书中最后的那位主妇一样已经太依赖家庭了,太依赖工作了

孤独六讲读后感 篇4

最近总是面对焦虑,孤独,看了这个题目,忽然发现原来这两者是相互依存的。我一直想写出我这段时间不安的情绪,可是太乱了,我几乎无法思考,更别说表达了。去豆瓣转了转,发现这篇书评,或者说是感想,似乎是开窍了,应该学会孤独,耐得住寂寞。为了在我孤独的时候记住它,我把它转了过来,红色的字是产生共鸣的点:

蒋勋说,孤独没有什么不好,使孤独变得不好,是因为你害怕孤独。

教我高中数学的韩老师时常教导我们:要想出人头地,就得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

二者观点实有相通之处,那就是提倡为了达到个人成功或建立独立人格,我们应适时保持孤独并享受彼时的状态。

离开校园已经半年有余,感到孤独的时刻也与日俱增,时常思索个中缘由。是因为告别宿舍生活?可我并未离群索居;是情感生活巨大的失落带来的连锁反应?其实心理上早就接受了失败的命运;是长期漂泊的匆忙和心累?不出差难道就不孤独了么。

思来想去,突然开窍,“罪魁祸首”原来就是内心越来越强烈的焦虑感。想换份工作,暂时又无能为力;想好好布置一个温馨的家,又赶上房价暴涨;想对自己喜欢的人好一辈子,却发现越来越没有去爱的力气。

那就活得洒脱点吧,将焦虑抛于脑后!几番挣扎后发现,只有没心没肺的人才能做到如此。种种焦虑,是因为欲望与现实的差距,剧烈博弈带来的心态浮沉。天平偏向焦虑和失落,孤独就该登场了。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自己选择了现在的生活。好了,既然是人生如此,那就继续下去吧。

情欲孤独、语言孤独、革命孤独、暴力孤独、思维孤独、伦理孤独。先从力所能及的思维孤独开始吧。想起中学时期对社会知识和未知世界的如饥似渴,深夜的书房,捧着大部头汲取养分、不停反刍探索的劲头,已是丧失多年了。重拾一下这种美妙的感觉,深呼吸、泡壶茶,平心静气思考糟糕的本命年后人生该如何。

既然孤独是人生的必修课,那就好好享受学习的乐趣,别去考虑学分。

人类一孤独,上帝就发笑。呃,就让丫笑去吧。

孤独六讲读后感 篇5

蒋勋说:“好像只有孤独,生命可以变得丰富而华丽。”沈从文说的更直白:“孤独可以生长东西。”沈没有过仔细的说解。蒋勋这本《孤独六讲》可以说是为孤独作传,带读者体味古今中外的孤独。

蒋勋的文字是造境的文字。他从传统谈起,直到现实以及文学,孤独无论夹杂的是情欲、语言、革命、暴力、思维、伦理,都是蒋勋体悟的孤独,有种画面萦绕你的脑海:就像蒋勋端着杯茶,徐徐在讲,语调和缓,偶尔叹息,余音袅袅,屋子里静的仿佛洒下的月光,清冷可奏,空气中满是闲散满足的气氛。清茶一杯,淡绿盈盈,舌尖上品一抹馨香,丝丝络络,人处于一种静谧的状态。如同蒋勋所说的,“他的孤独是可懂与不懂之间,也许无人聆听,却陪伴我度过自负的孤独岁月。”孤独总是琢磨不透的,既亲近又疏离。

蒋勋的孤独根子里还是文学的孤独,如若不然,他为何举那么多文学的例子来说解孤独。或者说他骨子里读的是孤独的文学。孤和独总是那样细脚伶仃的引人怜悯,擅长中庸之道的国人是不好意思放它们出来的,只在角落里隐隐的,默默的,舐着,玩味。这些情感总有些共同之处,少年时的蒋勋读了《红楼梦》《简爱》来转移他的情欲化而为孤独。用沈从文的话说则是,读了一点书,使自己又孤独了一点,少有说话的人了。这个时候,这个沉默的大多数,显然是自足的,并不全然是引人怜惜。

文中有一处例子显然蒋勋弄错了。“啸是极其孤独的一个字,后来保留在武侠小说《啸傲江湖》中,但后人都以谐音字讹传为‘笑傲江湖’,不复见从心底嘶叫呐喊出的悲愤和傲气。”想来蒋勋是没有看过《笑傲江湖》的,金庸志不在讲述悲愤和傲气,而是用一点平淡心行走江湖,无所求欲,无所企盼,洒脱自由,令狐冲是要笑对江湖的。需要啸对江湖的,明显不是令狐冲,而是杨过仁兄了。笑傲中人物从以往以家国为务的金庸侠客又进一步接近一个现代人的情感了,少了那么一点刻意,境界全开。令狐冲有蒋勋笔下现代意义的孤独,身在闹市能保持自己的这么个人,杨过不同,总有点云空未必空的意思,所以设个活死人墓圈着他,他的爱人也被金庸拿来开玩笑,欲洁何曾洁。他需要啸一啸,满腔孤愤,无处化凄凉,“我的心爱在南海,她不回来,她不回来”令狐冲喝着猴酒,赌赌也就是了。即便爱人看不起我,又如何?令狐可以为了小师妹做任何事,但他的心性小师妹完全驾驭不了。岳灵珊不喜,理所当然。闲话少叙,说回孤独,蒋勋的孤独是现代人的,学者作家的,他和沈从文笔下那些兵士、***的孤独全然不同,蒋是柔和的,沈笔下的是热烈的,沈的孤独分明是急流中卷走不忘交代欠几文钱的水手,以及等着那水手下行的白齿秀腰肿奶妇人。

“其实人类的本质或许是——孤独。”孤独在我们的传统常常是贬义,有歌唱到:“孤独的人是可耻的。”多少离群索居只为心中富足。其实孤独又如何,孤独就像静室里听针掉落的声音,你总会发现些不一样的自己,离心更近。如果给孤独作幅画,我希望是蒋勋的这段描述:“我想在一个城市的角落孤独坐着,看人来人往,看忙碌于生活中的众生,有片刻孤独,坐下来,为自己泡一杯茶,为自己按摩一下疲倦的肩膀,跟自己在一起,听自己内在的声音,做自己的朋友,更爱自己一点。”

孤独六讲读后感 篇6

从照片看,蒋勋老师是一个温文尔雅的人,淡淡的微笑,你想去探究这样人他的内心世界,他的那个孤独的自我是什么样子的。

蒋勋老师说,孤独的核心价值是-跟自己在一起。我理解是一种向内的自我探索,自我意识的解放。这种孤独,少了中华文化中谈到这个词的固定印象,它不是荒凉,不是悲悯。如果一个人,在照镜子,它多了一丝从容,一丝平静。汪涵曾主持节目时候说过“深入浅出”这个词。对我触动明显。深入,是更加深入向内探究自我,了解自我,宽容自我,释放自我的过程,我认为某些程度如同这个“孤独”。所谓此孤独非彼孤独也。蒋勋老师书中六讲包括情欲孤独、预言孤独、革命孤独、暴力孤独、思维孤独和伦理孤独。

当我看着这本书,与蒋勋老师的观点,感触相似相通时,我感到一丝凉意。感觉周围空洞而寂静,我只瞪大眼睛茫然在这孤独中,无论周围多么嘈杂与热闹,与自己相处时,不觉得时间无聊而浮躁,深入内心每一滴涟漪,抽丝剥茧,顺藤摸瓜,好似会展开一个巨大、宁静、未知的世界。

蒋勋老师说,人类数千年来不断思维,用有限的思维图解无限的孤独,注定是徒劳无功吧。此孤独带有自负,带有些微的绝望,很想问问他,在这孤独的人生路上,走到了哪里,在与自我的相处中,看到了什么,了悟到了什么。也许每个人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自己的答案。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