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期末作文(通用5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你会写小学五年级上册作文期末考试吗?本页是细心的小编帮家人们整理的五年级上册期末作文(通用5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五年级上册期末作文 篇1

“春天里的小雨,稀稀漓漓下个不停……”我喜爱这首歌,更喜欢春雨。

春天里的小雨,从灰沼沼的天空中飘洒下来,载着一种轻轻的、疏疏的、晰脆声,把山、地、树、村庄都点缀的干净而清新。特别是那远离都市的田野,吸润着营养,使之变得更加精神抖擞。这时鸽群 不知躲到那里去了,偶尔也见有一两只匆匆掠过。

惟有这晶莹的雨滴,敲打在绿茸茸的树、绿茵茵的草上,绿油油的庄稼叶上,才发出均匀的吧嗒声。

在都市的大街上,无论是车辆,还是行人,都是不同于往日那么悠闲自如,而是穿梭般来来往往。在天空淡灰色的衬托下,人们打在头上的花雨伞倒是显得色彩斑斓。汽车从水坑路面驶过,溅起许多水 花,喷洒在行人身上,惹得几声骂

。有熟人在街上碰见,只是相互打个手势,就过去了。仿佛春天里的小雨,把人们晴日里那颗灰暗枯燥的心,也净化和湿润了。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在我们老家的那个地方,这会正是种植大苞米的时候。

如果下过一场知时节的春雨,那种子会破土而出,欢快的成长起来。春天也是播种爱情种子的大好时节,春暖花开,青青绿草 ,在缠绵的春雨里,情人出外走走,更别有一番韵色。

但是出门时必须带一顶伞,伞虽然小点。在雨大时,两人不得不依偎在一起。如果在晴天,社会上有着旧风俗的人,会笑话他们是有伤风化。

而在 雨天里,可就是挺自然的事情了。春天里小雨呀,可为热恋的情人提供有理由的保护伞。

也有失恋者,不愿闷在家里,走出门,来到雨地里那片茂密的树林里。背靠一棵老树干,仰起忧伤的脸。抬头望着灰暗的天空,任凭雨滴打在脸上。当她在雨天里胡乱的转了一趟,就会感到,春天的小 雨,会将心中燃烧的爱情火浇灭。

那万般痛苦,会化做雨滴,融合在大自然里。于是,皱裂的心得到滋润。只有这时才带着一奇特的力量,转身离去。

这春天的小雨,在爱情的季节里,无论是得到,还是失去,都是那么自然。无论痛苦或是幸福,都会在这均匀的雨天里,化做一粒饱满的种子,埋进心灵那种厚厚的土壤里,在春雨的浇灌下,长成一棵 茁壮的苗。

五年级上册期末作文 篇2

我的家乡有一条小河,那是我童年最美的记忆,小时候我最喜欢 到 那里玩耍,河宽 有三 、四米,水深到小腿,河里有下小鱼、小虾、青蛙、泥鳅、蟾蜍。春天的时候还有小蝌蚪。

每到那时,我就拿 着自己家里的小木桶到小河里去捉小蝌蚪,它们圆圆地身体后面带着一个长尾巴,游动起来一摆一摆的,很招人喜欢。我用双手把它们一条一条地捧到小木桶里,然后高高兴兴地拎着小木桶往家里走, 嘴里唱着快乐地童谣。那时侯我没有洋娃娃,没有小气车,但是我有快乐,有清新的空气、有蔚蓝的蓝天、有满山的大树、有清清地小河水。

更重要的是有童年的自由和快乐。我不用去参加钢琴班、绘 画班。

我在大自然中听到了最美的音乐,在大自然中看到最美的图画。我曾经用自己的小手在二叔的本子上画下了稚嫩的山水和小鸟。也曾经对着群山高唱山歌。我的童年因为有了小河和青山充满了快乐。这 些快乐象美丽的珍珠一样永远珍藏在我的记忆中。

三十年以后,我在喧哗的城市里工作累了,倦了,想找个世外桃园休息一下疲惫的身心,我想到了家乡的小河。可是当我千里之遥回到故乡的时候,当 我马不停蹄地跑到小河边的时候,那记忆中美丽的小河却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裸露的河床、堆满地的垃圾和鹅卵石 。

我问乡亲们这是为什么?他们摇摇头说:“不知道。”我考察了附近的环境,也没 有发现什么问题。直到有一天我看了一个关于全球变暖的科教片,我才明白这其中的原因。

我们生活的地球正在变得让我们担忧起来。但是,它不是没有办法的,只要我们都有忧患意识,特别是国家政 府的官员们都能在制定政策的时候考虑到全球环境问题,人类的环境问题是有望解决的。多么希望有一天,我能带着我的后代们去故乡看那条小河,小河从新变的有水有鱼有青蛙,有快乐有美丽的童年,那是多好啊?

五年级上册期末作文 篇3

新学期新计划五年级上册话题作文1

有人说:“新学期是一个新的开始。”我倒觉得,不如说:“每天都是一条起跑线。”我们都有新的目标和计划。下面,我想说一说我在新的学期的计划、

首先,要有自信心,不管是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自信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还得把握好上课的四十五分钟,上课时,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要经常为自己定目标,并一个一个的去实现。

在语文方面,我要做到课前预习,认识本课生字生词,不会的字词提前查字典。在上课的时候,做好课堂笔记。在课后,我会及时的复习课文,做到“温故而知新”,除此之外,我还要多读课外书籍,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在数学方面,我会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上课认真听课,遇到不会问题的就及时请教老师,做到“不耻下问”。我还准备建立一个“错题本”遇到在作业上、课本上、卷子上写错的题就即时记到“错题本”上面,到期末的时候,就可以复习那些不懂的题了。

在英语方面,我准备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平时多写点小文章,来提高我的英语方面的习作能力。

不光这些,还要经常参加各类活动,多看课外书,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做一个见多识广的小少年。这些还不够,我还想要在期末考一个好成绩。只要我坚持,这些都非常容易。

莫泊桑说:“人生活在希望之中,一个希望破灭了或实现了,就会有新的希望产生。新的希望,新的征途,新学期,新面貌,让我们一起憧憬更美好的明天!让我们再一次踏上征途!

新学期新计划五年级上册话题作文2

新的学期就要到来了,为了使下个学期的学习成绩进步、各科成绩优异、不偏科,我新学期的打算如下:

一、做好预习。预习是学好各科的第一个环节,所以预习应做到:

1、粗读教材,找出这节与哪些旧知识有联系,并复习这些知识;

2、列写出这节的内容提要;

3、找出这节的重点与难点;

4、找出课堂上应解决的重点问题。

二、听课。学习每门功课,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听好课,听课应做到:

1、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2、听课要特别注重“理解”。

三、做课堂笔记。做笔记对复习、作业有好处,做课堂笔记应:

1、笔记要简明扼要;

2、课堂上做好笔记后,还要学会课后及时整理笔记。

四、做作业。

1、做作业之前,必须对当天所学的知识认真复习,理解其确切涵义,明确起适用条件,弄清运用其解题的步骤;

2、认真审题,弄清题设条件和做题要求;

3、明确解题思路,确定解题方法步骤;

4、认真仔细做题,不可马虎从事,做完后还要认真检查;

5、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积累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

6、遇到不会做的题,不要急于问老师,更不能抄袭别人的作业,要在复习功课的基础上,要通过层层分析,步步推理,多方联系,理出头绪,要下决心独立完成作业;

7、像历史、地理、生物、政治这些需要背的科目,要先背再做。

五、课后复习。

1、及时复习;

2、计划复习;

3、课本、笔记和教辅资料一起运用;

4、提高复习质量。

做好以上五点是不容易的,需要持之以恒,但为了美好的未来,我决心做到。

新学期新计划五年级上册话题作文3

新学期来到了,我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我深知,这条路不好走,在这条求学路上,我们面临的是更大的困难,更高的难度。为此我也有一些想法。

其实我的愿望与大家一样,那就是要在新的学期里努力学习,认真听老师讲课,上课要积极发言。不仅如此,还要经常参加各类活动,做到这些,还远远不够,我还希望自己能在每一次的考试上考出好成绩。我知道,要做到这些是十分艰难的的,但是只要你坚持到底,永不退缩,那这些又将变得非常容易。

我们在学习中也是十分有乐趣的,看到这里你一定会不相信吧,听我慢慢告诉你。

我们有很多好朋友,例如,在数学中,我们和众多的阿拉伯小朋友拉着手,漫游数学中学习的乐趣;在语文中我们和中国的优美文字一起欢闹;在英语里,我们对着ABC在笑;历史里,我们学习着古老中国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这就是我们快乐的发源地,我们灵魂的升华!

我的理想就是将这些在初中所学的知识刻在我的脑子里,好让自己今后的各科考试里取得优异的成绩。

我知道,每个人心里想的是不一样的,因为,人各有志,目标不同。如今我渐渐长大了,我的新目标不是做什么伟人,也不想当什么艺人,更不是成为科学巨人。而是长大后考上一座较好的大学,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为国家,为社会作出不平凡的事,贡献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这就已经足够了。

让我们大家在新学期里携起手来,共同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吧!大声喊一声:“新学期,我来了!”

新学期新计划五年级上册话题作文4

又是一个新学期了,没办法,一想到学习计划,我脑中浮现的就是“新学期”这三个字。经过了小学六年的学习,我想我对于学习的压力已经有了很大的适应,在这六年的学习生活中我也改掉了很多不好的习惯,的一点就是开始知道什么才算得上是认真学习。

首先,我认为,学习中不可忽略的一点就是要学会分析自己的学习特点,像我——理解能力还可以,老师讲的东西不是不懂,但却总出错(用家长们的话说就是不认真),而且对于一些死记硬背才能学会的东西总觉得不耐烦,因此,在这点上,我希望自己能在新学期里对待学习更认真,更有耐心。

其次,我觉得,在学习中,确定学习目标也是很重要的,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努力的方向,正确的学习目标更是能催人奋进。反之,没有目标的学习,就是对时光一种极大的浪费。所以,我暂时的目标就是先进入全班前10名,而对于我较弱的英语我会努力,让它也有所进步。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科学安排时间,没有合理的安排,再好的计划也会付之东流。所以,在新学期里,我最要学会的就是要合理安排学习、娱乐、休息的时间,要把每一点一滴宝贵的时间都抓紧。

计划写完了,我想,按照惯例,似乎还应该加上几句鼓励的话,但我觉得,有一句话会胜过许许多多鼓励的语言,那么,我就以它作为我学习计划的结尾吧,那就是——定了计划,就一定要实行。

新学期新计划五年级上册话题作文5

决定新学期,我一定要考上三好学生。

首先,我肯定要对体育更加用功,上学期,我就是因为体育没有“优秀”,是“良好”,所以我没有得“三好学生”。我在家里,我必须要坚持运动三个小时,要练习跳远,跳高,跑步。不能像上次那样因为跳远而少了分。我对这些运动都定了标准:跳远,我一定要跳1。6米。跳高,我一定要跳1米高。

跑步50米跑,一定要在6秒内完成。100米跑,一定要在15秒内完成。200米跑,一定要在半分钟内跑完。400米跑一定要在一分半钟搞定。1000米长跑钱定要在某种程度上分钟内完成。

我还要对语文更加认真,每学一篇课文,就要背出来。每个单元的词语都要会写。所有字词都要会组词。把所有近义词反义词全都掌握。把作文再写得优美一点。这样语文就没有问题。

数学就是不能粗心,马马虎虎,要认真读题,也不要“小题大做”,不要把“1+1”想成了“哥德巴赫猜想”,要认真仔细做完了,还要认真检查,不浪费考试里的一分一分。要珍惜考试里的每分每秒。

英语就要把所有的单词默写出来。把课文背得滚瓜烂熟,发音要标准,口型要标准,语法也要标准。

我还要帮社区扫地,捡垃圾,帮社区做事……拥有一个高尚的品德。在家里要认真完成作业,要按时交作业本,不要欠作业,不一边写作业一边玩东西,这要写作业效率不高。不要打扰妈妈、爸爸睡觉,不要打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做事。不要帮倒忙。要帮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

五年级上册期末作文 篇4

[关键词]习作教学 写人 顺序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0-076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了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其教学成效却屡遭诟病。教师怕教习作,学生怕写作文,这已成为一线语文教学的桎梏。特别是到了五、六年级,每到单元习作总会听到学生怨声载道。他们埋怨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篇作文写过了”。教师根据单元要求提出的习作训练为何让学生觉得是重复的呢?语文教师该如何看待学生的这种说法?笔者以小学中、高年级写人习作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这篇作文写过了――习作无教学

习作教学往往是围绕单元习作教学教材“口语交际・习作”展开的。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习作要求往往也是结合单元习作要求进行的。例如,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习作是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要求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因此,教师提出的习作要求自然是“运用课文中一些写人的方法,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要写出他(她)某一方面的特点”。学生为何会认为这篇习作写过了?带着这个问题,笔者与学生、老师进行交流。学生的回答基本上是一致的,认为写人的文章都差不多,都是要通过一件事写出人物的某方面特点。老师们则说,学生之所以感觉这篇作文他们写过了,是因为教材编排无序。教材编排无序?笔者翻阅了人教版中、高年级的教材,写人习作的具体编排如下:

中、高年级八册教材,有六册教材编排了写人的习作教学。其余没有编排的两册教材,其实也是有相关的写人习作方法渗透的,比如五年级上册在单元导读要求学生“想一想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

由此看来,教材中关于写人的习作教学安排并非无序。三年级只要求写一写最熟悉的人,写一写有关这个人的一件事。四年级要求写一个有精神品质的人,也通过一个具体事例来表现。五年级要求写一个有特点的人,要运用课文中的写人方法。六年级是写自己的伙伴,但是侧重用一两件事写伙伴的特点。如果只是间隔地看每一次习作的要求,难免让学生或教师觉得无非都是写人,都是写一个人、一件事。但是纵向看教材的编排,其序列性还是很明显的,每一次习作所呈现的习作目标对学生的要求是不同的,并且是逐步提高的:从大体上能说清楚人物的一件事,到能通过具体的一件事表现一个人的品质;从能细致地描写一件事刻画出一个人的特点,到能灵活运用各种描写方法,通过恰当的布局谋篇,塑造出生动的人物形象。三年级和四年级,都是通过具体事例写人物,但是叙事的要求不一样。三年级的要求比较宽泛,只要写和这个人物有关的事件就可以了。四年级的要求趋向集中,选择的事件还要能表现人物的品质。五年级和六年级的习作要求虽然都是通过事件表现人物的特点,但是五年级侧重细腻的描写和刻画,六年级则强调布局谋篇,因为所描写的事件为一两件,必定要详略突出。如此看来,每一个学段的习作要求在逐步提高,学段内每个年级的习作要求也在逐步提高。这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

如此看来,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对教材编排体系的认识不足。如果只是支离破碎地就某一次习作进行解读,很容易造成理解不全、实施无序。就笔者个人及身边的众多语文教师而言,在习作教学方面确实存在理解不全、实施无序的问题。一些教师教习作只看“口语交际・习作”板块的要求,很少联系整个单元的课文,基本不考虑相关类型习作的教材编排顺序,更不理解每一次习作教学的要求,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而造成教学无序、无故提高或降低习作要求的问题的出现。久而久之,教师甚至弱化了习作教学,遇到单元习作课,就让学生按照单元习作的要求写一篇作文即可;遇到期末习作复习课,就命个题让学生自由写。虽然每周大作文、小练笔不间断,教师也批改认真、及时,但学生的习作水平并无显著提升。习作课进入了无序、无教学、低效果的状态。

二、 顺序而为――习作本应然

毋庸置疑,教材中习作教学内容的编排有其内在规律性。如何用好教材,教好作文,让学生学之有序,写之有物,写之有趣呢?

(一)横向思考,注重方法的“零存整取”

特级教师李吉林说:“知识的规律是不可能从一个知识点去揭示的,是从许多相同的、相关的、相似的内容上抽象概括出来的,即所谓的触类旁通。优化教学结构,强化教学内容,可从根本上便于学生掌握规律。”看来,整体教学结构以及教学内容的取舍与强化是关键。为此,我们尝试“单元读写模式”,在单元课文教学中注重写作方法的迁移模仿,最终实现“零存整取”。

(1)读写模式(分散式)

“分散式模式”主要适用于主题单元中写作方法比较有特色,而且比较值得学生去学习、迁移的课文。每篇课文都要根据单元习作要求发掘读写训练点,设计写作迁移。

(2)读写模式(集中式)

如果主题单元的文章以记叙文为主,语言比较平实,情节比较简单,而且每篇文章的写作方法比较相似,可以采用“集中式模式”(如下图)。

例如,五年级下册教材“认识作家笔下的人物”主题单元的习作是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名家名篇,文中描写的都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最经典的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每一篇课文中都有很多明显值得学习借鉴的写作方法。要教好本单元的习作,必须引导学生借鉴课文中的写人方法。首先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体会课文刻画人物的方法。《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主要体会通过动作描写写出人物的特点的方法。《临死前的严监生》通过典型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以及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刻画人物形象。在赏悟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局部模仿,写小练笔,积累写作方法。

(二)纵向联系,注重衔接的恰到好处

教材的编写注重知识的序列性。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关注某一册教材某一个知识点的教学,更应该纵向考虑这一知识点在每一册教材中的呈现方式和编写目的。纵向的知识序列是教师必须关注的。因为知识编排的序列性,意味着必须先达成这一个知识点,才能实现下一个知识点。倘若这个知识点的达成有变化,那么下一个知识点的达成便会有变化。虽然知识点的达成之间并没有必然性,但总是越接近越好。这也是习作教学科学精神的体现。梁启超说:“有系统之真知识,叫做科学;可以教人求得有系统之真知识的方法,叫做求真精神。”把握好教学的衔接,才能由简单到复杂、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地丰富学生的习作知识,提高习作能力。

例如,五年级下册教材“认识作家笔下的人物”主题单元的习作是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写的时候,还要试着运用课文中写人的方法,写出他某一方面的特点。教学这个习作时,首先应该知道学生已经学到了什么程度。学生在三年级就已经知道要通过一件事写一个人,在四年级则知道要通过一件事突出一个人的品质。四年级的要求相对于三年级更具体,在习作的选材上要求更加集中,所选取的事例必须能突出人物的品质。如此纵向分析,五年级“认识作家笔下的人物”主题单元的习作教学则重在课文写人方法的习得、运用上,重在指导学生运用描写、刻画的方法把人物写形象,写生动,写细腻。到了六年级,指导的重点则是布局谋篇,让学生学会表达要详略得当,学会灵活运用各种叙述方法,而不是刻画技巧上的锤炼。如此纵向地分析教材的编排序列,充分考虑年级、学段教材的知识衔接,教师既能目标明确地设计每一堂习作课,又能站在更高的层级把握册与册、课与课之间的紧密联系。

人教版教材的单元习作,不但在编排上注重学生生活情境的创设,而且对写作技能技法也有所渗透。教师在教学中应兼顾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文体写作规律,遵循教材的编排意图,从横向、纵向全面理解教材的编排目的,促使习作教学克服“过度简单化”“习作无教学”的倾向。

五年级上册期末作文 篇5

苏教版国标本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7》,要求学生从《我喜欢的一篇课文》《有趣的一次实验》《冬天》《盼春节》这几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习作。经过举手表决,大多数学生愿意写《有趣的一次实验》。笔者决定让学生们先做实验,然后写,学生们激动得欢呼雀跃。

第二天,作文课的铃声刚响,学生们便纷纷亮出了“家伙”:纸、杯子、鹅卵石、手绢、打火机……笔者先让准备较充分的周润清同学到前面来做实验。只见他取出一个塑料瓶、一枚鸡蛋、一个打火机和几张废纸,同学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他吸引过来了。

周润清做完实验,笔者提醒学生实验中要注意的地方,然后同桌合作,分头做实验。最后,让学生们把实验经过写下来,可以写自己做的实验,也可以写周润清同学做的实验,要把新奇的发现和最感兴趣的地方写具体,比一比,看谁写得最精彩。话音刚落,学生们便急匆匆地写起来,当堂完成了习作。下面是一位学生的习作片段。

只见周润清快速地把点燃的纸条插进瓶中,顿时瓶内冒出缕缕浓烟,随之而来的是刺鼻的味道。周润清把一只剥了壳的熟鸡蛋放在瓶口。张老师担心地问:“行吗?”“差不多吧!”周润清有些底气不足。“咦,怎么没有一点儿动静呢?”张老师用疑惑的目光注视着周润清,可是周润清嘴里没挤出一个字来。他可能担心实验万一失败了老师会批评他吧!“成功喽!成功喽!”突然,张老师拍着手高兴地欢呼起来,就像一个捡到了大苹果的孩子,周润清也长长地舒了口气。

读了这个片段,你一定能想象出当时做实验的情景吧!像这样精彩的描写数不胜数,有描绘“烧不坏的手绢”的,有描绘“火击鹅卵石”的……尽管笔者没作具体的写作技法指导,但学生们却将实验过程记叙得具体、完整,语言生动、形象,连当时的内心感受也描绘得真切而又细腻。

[案例二]

在教学苏教版国标本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5》时,笔者首先随手在黑板上画了教材中提供的四幅神情各异的脸蛋图,学生们一下子被吸引住了。

师:看了这四幅图,你能说说这四位小朋友分别是什么心情吗?

生(踊跃回答):欣喜、气愤、伤心、开心……

师:你们有没有欣喜、气愤、伤心、开心的经历呢?回忆一下,把你们的故事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在学生们各自思考、同座交流之后笔者组织反馈。

生1:上学期期末考试,我数学没及格,回家被爸爸打了屁股,我难过极了。

生2:暑假里,哥哥偷家里钱买羊肉串吃,妈妈却硬说钱是我偷的,我太委屈了。

生3:临开学的时候,我到书店买参考书,出来后发现自行车的气被人给放了,只好推着车子回家,我非常气愤。

……

学生们踊跃发言,但是叙述都很笼统。

师:谁能说得具体些?让大家听了仿佛亲眼看到了当时的情景?

学生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竟没一个举手的。这情形是笔者备课时就预料到的,是该对学生进行写作技巧指导的时候了。

师:老师跟你们这么大年纪的时候,也遇到过一件非常伤心的事,想不想知道?

生:想!(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但是有个条件,读了老师的故事后,要说一说,老师为什么能够把故事叙述得那么具体、生动。

笔者出示了一个精彩的习作片段,学生们兴致勃勃地读完后,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

生1:您把人物当时说了什么话以及说话时的表情都写出来了。

生2:您还具体描写了人物的动作。

生3:人物怎么想的您也写得很细致。

……

师:能不能像老师这样把你的故事写具体?

生(齐答):能!

笔者不禁为自己的精心设计暗喜:学生明白了写作技巧后,一定能够把自己的故事写具体了。然而,到批改时才发现,本次习作尽管有一些精彩的佳作,但大多数习作仍然很空洞。

[反思]

在案例一中,笔者并未作什么指导,几乎是陪学生玩了一节课,学生们却很轻松地完成了习作,并且质量很高。而在案例二中,笔者在课前深入钻研了教材,自以为把握了学生写作的难点,并精心设计了突破难点的方法,在课堂上煞费苦心地引导,结果学生的习作还是干巴巴的,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作文教学心理研究指出,习作动机是儿童习作活动的直接推动者,其强弱关系到儿童习作的成败。而求知欲、好奇心、好胜心是儿童习作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因此,要提高习作教学效果,首先要依据学生习作动机的这些特点,激发他们强烈的习作动机。在案例一中,笔者很好地利用了这一儿童习作的心理规律:当堂做实验,全体学生兴趣盎然,忘我地投入;做完实验,他们急切地希望把自己在实验中的欢乐和新奇的发现告诉同学和老师,自然就产生了强烈的写作愿望,这时候,教师再给予精要的技法指导,学生自然能够把实验写得具体而生动。而在案例二中,记忆中的故事已时过境迁,有些故事,学生也许当时很感兴趣,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写作时无论如何也不会保持当初那种浓厚的兴趣了,自然也就不会有强烈的表达欲望,当然也就很难写出精彩的习作。

儿童运用语言描述客观事物时,必须在大脑里形成对这一事物真实而较为鲜明、稳定的表象,才有可能选用适当的词句写出生动、具体的形象。如果儿童对客观事物既无一定的理解,又没有真切的表象,那么无论怎样讲究语言技巧也无法写出具体、感人的习作。在案例一中,由于实验刚做过,学生对实验又看得非常仔细,因此,学生在大脑中形成的有关这个实验的过程及其细节的表象就非常鲜明、清晰,在写作时就很容易做到具体、生动。而在案例二中,学生所经历的伤心、委屈、开心、气愤的故事大多已经过去较长时间,相关的表象尤其是一些细节便不可避免地因遗忘而被削弱、冲淡甚至消失,学生当然就无法将这些故事写具体。在这种情况下,对学生进行写作技巧的指导显然无济于事。

看来,对小学生进行习作训练,应遵循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习作心理规律,尽可能让他们在“做”或“看”的“当下”完成习作,最好不要让他们去“回忆”往事,否则,不但事倍功半,还会挫伤他们的习作积极性。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