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一天又过去了,相信你会领悟到不少东西,立即行动起来写一篇日记吧。那么日记有什么格式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五年级数学日记(优秀8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长方体变形了!快来看一看吧!它是怎么变形的呢?
准备材料:12厘米长的吸管四根,9厘米长的吸管四根,6厘米长的吸管四根,粘土做8个顶点和剪刀。
第一次变形,先把上面的材料拼在一起。做两个长12厘米,宽9厘米的长方形,把剩下长六厘米的吸管插在其中一个长方形的四个顶点上,把一个长方形反扣过来,插在另一个长方形上。当当当!长方体变形记,做第一次就做好了。
第二次变形:把上面的长方体改成一个特殊的长方体。已知特殊的长方体有八条相等的'棱,有两个相对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先把这个长方体拆掉,把长为9厘米的四支吸管剪成长为6厘米的吸管。重复上面的方法(只是先拼两个长12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其他的方法和上面一样,当当当!长方体变形记,第二次变形就已经完成啦!由一般的长方体改为一个特殊的长方体。
第三次变形:把特殊的长方体改为正方体。已知正方体12条棱的长度全部相等,也就是把12根吸管都改成一样长的,把长为12厘米的吸管也剪成长6厘米。先把上面的特殊的长方体拆掉,你就可以做正方体了。(新片两个边长为六厘米长的正方形)其他的方法也和上面一样。当当当!长方体再次变形成功,把特殊的长方体变成正方体,第三次变形就完成啦!
长方体变形计,三次变形神不神奇呢?快去准备需要的材料,动手做一做长方体变形计吧!
今天,我偶然地在一本书上见到了这样不可思议的数据:“一张厚度为0.01厘米的纸对折30次之后的厚度竟然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呢?”
这个数据无论怎么听都觉得太“荒唐”了一点。毕竟就是一张薄薄的纸,通过对折真能超过珠穆朗玛峰吗?但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所以只有通过计算,这一切的谜底才能揭晓。
随即,我便把0.01厘米连续乘以2,一共30次,得到10737418.24厘米。接着,我又把珠穆朗玛峰的高度8848.13米转化为884813厘米,通过比较,很明显能够看出对折30次之后的纸张的厚度的确胜过了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而且还就是后者的10多倍。
其实,像这样的惊人的数据在平常的生活中处处存数学在,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春节到了,妈妈带我到乡村去买点鞭炮。鞭炮7元一个,小红说我要买7个,妈妈问一共要多少元?小红想了想说7×7=49(元)
妈妈说50元够吗?小红说够了,还剩1元。
我们不仅在学习上离不开数学,在生活中也离不开数学,买菜时需要计算付多少钱,订做窗帘时,我们要从我们需要的面积大小来计算出窗帘正确的尺寸,交水费时,我们要根据一个月用了多少吨水、一吨水要多少钱来计算出我们这个月需要交多少元的水费……生活中的一切都与数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哪怕是一件小小的事情。
这天,我闲着没事干,便跑去厨房,看见妈妈正在烙饼。妈妈看见我,便给我出了一道题:“妈妈烙一张饼大约需要两分钟,正面约一分钟,反面约一分钟,一个锅一次最多能放两张饼,一共要烙五张饼,你算算最少大约要用几分钟?”这个问题还不简单,前四张分两次烙,最后一张自己一个锅烙,总共需要用三次两分钟,三乘二等于六,“最少需要六分钟。”我脱口而出。“不对,这不是最少,再想想。”这时,爸爸走过来说。“不对?”我的心里充满了问号,怎么会不对呢?不行,一定要在好好想想,可我怎么想也想不出来,只好求助爸爸。爸爸笑了笑,说:“总共约需要用五分钟。先拿两张饼在锅上烙着,当两张饼的一面烙熟了,一张反过来继续烙,另一张先放在一边,重新拿一张烙,等这一张饼的一面烙好后,另一张也熟了,便把刚才那张烙了一半便丢下的饼放在锅里和另一张继续烙,再过一分钟,两张饼就都熟了,等于是三张饼需要三分钟的`时间烙,然后剩下的两张在一起放在烙,两分钟后,便都熟了。所以前面的三分钟加上后面的两分钟,就是五分钟。”哦,我恍然大悟。
这学期开始学十位数的乘法了,我一看到乘法就脑袋发胀,搞得我晕头转向。但今天的经历让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学好数学。
今天是我的生日,爸爸妈妈为了庆贺我的生日,买了很多菜。“厨师爸爸”系上围兜开始炒起菜来……
“stop”!看见爸爸正麻利地拿起油壶要往锅子里倒油,我急忙喊道。今天居委的阿姨刚发了控油瓶,控制烹调用油可降低疾病风险,特别可以降低富贵病产生的可能性。在我的强烈要求下,爸爸只好采用控油瓶往锅子里倒油。爸爸显然不能适应用控油瓶做菜,才炒了一份青菜,就用掉了近50克油。
我家里共3个人,如果每人每天烹调油摄入量不超过25克,那么我们一天可以用多少油呢?3×25=75(克)。
“我们一家一天只能用75克油”,当我算出了我家一天可以使用的油量后大声地告诉爸爸。这下爸爸犯难了,已经用了50克,还有25克怎么炒后面的几道菜呢?
看来“厨师爸爸”要下岗了,今天做的菜除了青菜都不好吃。但我们全家都吃的香喷喷的,因为我们开始了健康饮食。更开心的,我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帮助爸爸改正了不好的做菜习惯。
一天,我和妈妈上街去,看见一个小摊前围满了小孩。好奇的我赶紧走过去,原来摊主设了个可得奖品的游戏。一尺见方的硬纸板上用黑笔画了个圈,并等分成了12份,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标上1、2、3……12、奇数格上放了手表等较贵重的物品,偶数格上放的是些不值钱的小贴纸,纸板正中有枚小指针。参加游戏的小朋友轻轻拨动小指针,它就会转起来,当它停下来时,看停在几号格,然后你再按指针所指的数往后走相应的格数,这时走到的格子里的物品就归你了。每玩一次只要付一元钱交给摊主即可。
奇怪,怎么玩的人都只得到小贴纸呢?妈妈让我好好想想这中间有什么奥妙。我想,小指针可能停在1、3……等奇数格上,也有可能停在2、4……等偶数格上。但问题的关键是还要往后走与它相同的格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也就是说,一个数加上它本身结果肯定是偶数。所以不管指针停在奇数还是偶数上,最后得到的偶数的可能性是百分之百,而得到奇数的可能性为0、
举个例子来说:假如指针停在奇数“5”号格,这时还应该往后走5格,6、7……10,停在“10”号格上了;假如指针停在偶数“6”号格,再往后走6格,6+6=12,就停在“12”号格上了。所以,小朋友得到的都是些便宜的小贴纸,而贵重物品是绝不可能得到的。这个摊主肯定赚。
其实,生活中的一些小把戏只是运用了某些知识,只要你肯动脑筋,勤思考,多分析,就能发现其中的奥妙,你就不会轻易上当了,因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今天,我带着50元和妈妈去市场买菜。我和妈妈来到卖一号土猪的摊位跟前。妈妈问:“瘦肉多少钱一斤呀?”老板回答说:“18元一斤。”妈妈挑了一块小一点的瘦肉让老板称,一共12元。我把20元给她,老板找回我8元。
我们又来到了卖鱼的地方,妈妈挑选了一个大鱼头,老板说18元一斤,一共34元。我手里只剩下4元钱了。路边有个阿姨在卖益力多,我过去问:“多少钱一排?”阿姨说9元8毛,我把4元给了她,妈妈还帮我补了5元8毛。
吃过午饭,妈妈带我到山坡上去找小棒。我和妈妈先把茅草的杆子砍回家,然后妈妈用米尺量10厘米长一根,用剪子剪断。妈妈一边剪,一边让我数,数到10根就捆一捆。
捆了10捆,妈妈说,好了,不剪了。然后,妈妈叫我把10捆打开,两根两根的数,数到100;又5根5根的数,数到100;我都数对了。妈妈问我:还可以怎么数?“10根10根的数”。
“10根一捆,你说100根要捆几捆?”我想了一下,说:“10捆。”妈妈高兴的说:“对,你真聪明!”我觉得数数真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