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各路诸侯有个约定,谁先占领咸阳,谁就称王。后来,刘邦先攻占了咸阳,可是,他并未当上王。因为项羽的实力比他强大,项羽凭借武力赶走了刘邦,自称为霸王。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暗度陈仓的成语故事5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秦朝末年,为了推翻暴秦的统治,各地的农民纷纷揭竿而起。在众多的农民武装中,刘邦和项羽的军队逐渐成为实力最为雄厚的两支。
起初,各路诸侯有个约定,谁先占领咸阳,谁就称王。后来,刘邦先攻占了咸阳,可是,他并未当上王。因为项羽的实力比他强大,项羽凭借武力赶走了刘邦,自称为霸王。
刘邦没有办法,被迫驻扎在汉中,临撤退的时候,为了使项羽不再提防自己,他命令部下将沿途的路标、驿馆、栈道全都毁了,以表示自己永不再回咸阳。
项羽果然信以为真。
其实,刘邦心里一直没有放弃打回咸阳的念头,为此,他一直做着精心的准备。
公元前206年,刘邦做好了战斗准备,他拜韩信为大将,出兵东征。
韩信假令樊哙、周勃带领一万人马去修复以前被烧毁的三百里栈道,限期三个月完工,以便大军按东征的原定计划由此通过。
这栈道烧毁容易,重修可就难了,有的地方得开山,有的地方要架桥,上万人修了十几天,才修复了短短的一段。加之工期紧,任务重,分配的口粮又少,士兵怨声载道。
樊哙是个火暴脾气,他恼火地说:“这么大的工程,就是用十万壮丁,一年也无法修完。三个月修完,这不是强人所难吗?”
监工都发牢骚,下边的士兵更是抱怨不止。
过了不久,汉王便下命令,说樊哙、周勃口出怨言,监工不利,予以撤职。接着,又派来新的监工接替他们的工作。
新监工果然比樊哙、周勃负责,他们严厉督促,鞭打士兵和民役,一时间闹得鸡飞狗跳,纷乱不已。
这样一来,栈道没修多少,汉王东征的消息却早已传到了关中。
把守关中的是雍王章邯,他接到探马的情报,马上组织兵力,全力把守栈道的东口,防止汉军由此进攻咸阳。他哪里想得到,这修栈道只是韩信的一条计策,实际上,韩信已经带着大军由砍柴老人指引的一条小路直通关中、汉中的交通要冲陈仓了。
汉军主力突降陈仓的消息让章邯半信半疑:栈道还没修好,汉军怎么能到陈仓呢?
等他反应过来,一切为时已晚。最后,章邯退守咸阳,兵败自杀了。
后来,人们常用“暗渡陈仓”比喻制造假象,暗中却进行别人不知道的活动来达到某种目的的人和事。
【出处】
《史记》。
项羽在秦朝灭亡之后,自封为西楚霸王,他还分封了十八个诸侯王。项羽担心刘邦将来会与自己争夺天下,就暗中与范增商量,决定将刘邦贬到地势险要的巴蜀地区。于是,刘邦被封为汉王,受命管辖巴、蜀、汉一带,建都南郑(今陕西南郑县)。项羽又将汉中一分为三,封秦降将章邯等为王,让他们封锁汉中,牵制汉军的行动。
刘邦对此非常不满意,但是也没办法,只好带了三万人马,取道杜南,经栈道入汉中。为了防备章邯等派兵袭击,同时麻痹项羽,让他认为汉军没有东还的打算,进入汉中后,刘邦就下令放火焚毁了栈道。
项羽的分封,引起了一些握有重兵的将领的不满。公元前208年,也就是项羽分封不到半年以后,田荣首先在齐地举兵反抗项羽,很快便占领了三齐,控制了梁、赵。项羽亲自领兵前去征讨,给伺机进入关中的汉军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这时,刘邦已接受丞相萧何的意见,拜韩信为大将。刘邦采用韩信的计策,公开派人去修复栈道。消息传到项羽军中,项羽不知是计,认为修复栈道的工程浩大,一年半载不能完成,等到平定三齐再去阻击汉军也不迟。于是,就放松了警戒。谁知刘邦趁机发动突然袭击,从西边的故道绕行北上,暗度陈仓,从汉中迅速进入关中。雍王章邯急忙率兵前往陈仓堵截,被占领有利地形的汉军打败。汉王一举平定三秦,夺取函谷关及其以西地区。接着刘邦挥师东下,出武关,迫使塞王欣、翟王翳、河南王申阳、魏王豹投降,并俘虏了殷王,击败了韩王昌。从此汉军声威大震。
后来,刘邦公开宣布同项羽决战,揭开了将近四年之久的楚汉战争的序幕。
释义
原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面袭击的战略。后比喻暗中进行活动。
成语名称: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成语拼音:míng xiū zhàn dào,àn dù c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战争、商业等方面。
实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复句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比喻用明显的假象迷惑对方,而暗中却采取出人意料的行动打击对方。
成语来源: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孤家用韩信之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攻完三秦,劫取五国。”
成语造句: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四章:“咱们也不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我已经派人告诉她哥,找一个不成材的女婿。”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成语故事
秦末项羽灭了秦以后,自封西楚霸王,背叛谁先攻入咸阳的人为王的约定,刘邦极为不满,领兵进入四川,沿途烧了巴蜀的栈道,封为汉王,刘邦得到韩信的帮助,明里在修栈道,背地绕道轻取项羽的大将章邯,进而取得中原为王。
明字开头的成语
明修栈道 明珠生蚌 明察秋毫 明目张胆
包含有明字的成语
明目张胆 柳暗花明 明察秋毫 兼听则明 柳暗花明 明珠生蚌 明修栈道
解释:
比喻暗中进行某些别人不知道的活动。(多指男女私通)
秦朝被推翻的时候,项羽、刘邦以及其他参加反秦战争的各路将领,齐集商议胜利以后怎样割据国土。当时势力最强的项羽企图独霸天下,他表面上主张分地封王、分配领地,心里却已开始盘算,将来怎样一个个地消灭他们。来自成语大全
项羽对一般将领都没有什么顾忌,唯独对刘邦很不放心,他知道刘邦是最难对付的对手。早些时候,曾经约定:谁先攻下秦都咸阳(今陕西西安附近),谁就在关中为王。结果,首先进入咸阳的偏偏就是刘邦。关中,即今陕西一带,是秦的本土,由于秦的大力经营,关中不但物产丰富,而且军事工程也有强固的基础。项羽不愿意让刘邦当“关中王”,也不愿意他回到家乡(今江苏沛县)一带去,便故意把巴、蜀(今都在四川)和汉中(在今陕西西南山区)三个郡分给刘邦,封为汉王,以汉中的南郑为都城。想这样把刘邦关进偏僻的山里去。而把关中划作三部分,分给秦朝的降将章邯[hán]、司马欣和董翳[yì],以便阻塞刘邦向东发展的出路。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地九郡,占领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一带广大肥沃之地,以彭城(今江苏徐州)为都城
刘邦的确也有独霸天下的`野心,当然很不服气,其他将领对于自己所分得的更小的地盘也都不满。可是,慑于项羽的威势,大家都不敢违抗,只得听从支配,各就各位去了。刘邦也不得不暂时领兵西上,开往南郑,并且接受张良的计策,把一路走过的几百里栈道全部烧毁。栈道,是在险峻的悬崖上用木材架设的通道。烧毁栈道的目的是为了便于防御,而更重要的是为了迷惑项羽,使他以为刘邦真的不打算出来了,从而松懈对刘邦的戒备。
刘邦到了南郑,发现部下有一位才能出众的军事家,那就是韩信。刘邦就拜韩信为大将,请他策划向东发展、夺取天下的军事部署。
韩信的第一步计划是,先夺取关中,打开东进的大门,建立兴汉灭楚的根据地。于是派出几百名官兵去修复栈道。这时,守着关中西部的章邯听到了这个消息,不禁笑道:“谁叫你们把栈道烧毁的!你们自己断绝了出路,现在又来修复,这么大的工程,只派几百个士兵,看你们哪年哪月才得完成。”因此,章邯对于刘邦和韩信的这一行动,根本没有引起重视。
可是,不久章邯便接到紧急报告,说刘邦的大军已攻入关中,陈仓(在今陕西宝鸡市东)被占,守将被杀。章邯起初还不相信,以为是谣言,等到证实的时候,慌忙领兵抵抗,已经来不及了。章邯被逼自杀,驻守关中东部的司马欣和北部的董翳也相继投降。号称三秦的关中地区于是一下子被刘邦全部占领了。
原来韩信表面上派兵修复栈道,装作要从栈道出击的姿态,实际上却和刘邦统率主力部队,暗中抄小路袭击陈仓,趁章邯不备取得了胜利。这就叫做“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由于这个历史故事,后来形容瞒着人偷偷摸摸地活动,并达到了目的,就叫“暗渡陈仓”或者“陈仓暗渡”。
韩信这个计策,当初张良建议烧毁栈道的时候就曾向刘邦说过。刘邦见他们两人先后所定的计策竟然完全一样,高兴地说:“英雄所见,毕竟略同! ”由此,后来又形成了“英雄所见略同”或“所见略同”这句成语,和成语“不谋而合”(事先未经商量而彼此的看法、态度完全一致)的含义相同。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栈道:在陡峭的崖壁上用木头建成的路。陈仓:古地名,在今陕西宝鸡东。本意指刘邦明里修栈道,暗中却借道陈仓,后来常比喻正面对敌人进行迷惑,而暗中却对敌人进行出其不意的攻击的战略战术。有时也称“明修暗度”。
这则成语出自《史记·高祖本纪》:去辄烧绝栈道……用韩信之计……邯迎击汉陈仓。
公元前206年秦被推翻后,项羽依仗强大的兵力,迫使先入秦都咸阳的刘邦退出,自己率兵进入,并称西楚霸王。接着,项羽封刘邦为汉王,让他统治偏远的汉中(今陕西南部)和巴蜀(今四川)地区。同时,为防止刘邦再入关中,项羽将富饶的关中让秦军的降将把守。刘邦自知兵力不如项羽,只得忍气吞声。在去封地的路上,他采用张良的计策,将长达好几百里的栈道全部烧掉,以示再无回关中之心,从而使项羽对其疏于戒备。这年八月,有人起兵反项。刘邦认为这是个出兵关中的好时机。大将韩信建议派人去修栈道以迷惑敌方,刘邦欣然采纳了他的建议,并开始修复栈道。守卫关中的秦降将章邯讥笑刘邦不知要修到何年何月。实际上,韩信暗地里为打陈仓积极地作准备。不久,韩信迅速出兵,很快就拿下陈仓。章邯得知后非常恐慌,但为时已晚。借道于陈仓,刘邦军队很快攻打并占领了关中,为以后建立汉朝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