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逻辑顺序是常见的说明顺序之一。时间顺序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的内在逻辑关系,由个别到一般、主要到次要或现象到本质等介绍。下面是敬业的小编帮家人们整编的5篇说明顺序的相关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于不同的批次志愿录取顺序:
贯通项目志愿优先于名额分配志愿优先于统招志愿。
也就是说贯通项目是第一个录取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如果填报了贯通项目志愿,并且被录取了,那么将不会再被名额分配志愿和统招志愿录取。
同样,如果填报了名额分配志愿,并且被名额分配志愿录取了,那么将不会再被统招志愿录取了。
所以在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你不想要去贯通学校的话,千万不要把贯通学校做为保底志愿,因为如果被贯通录取了,将不会再被普通高中录取。
对于同一个批次志愿录取顺序:
一、进一步提高对贯彻落实《顺序规定》认识,加强宣传培训。
对于规范行政机关行政执法行为,顺序规定》实施。促进依法行政,改进行政执法工作,对于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时进步,人民群众对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强行政处罚程序建设、规范行政权力的运行,既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大举措,又是保证人民群众的民利,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构建和谐的需要。各级各部门要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充分认识《顺序规定》重大意义,把贯彻落实《顺序规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府法治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把《顺序规定》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提供保证。各县(市、区)政府要组织外地区执法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市政府各行政执法部门也要本着学用结合的原则要采取各种形式对本系统行政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使执法人员都能准确掌握行政处罚的基本顺序,特别是三步式”行政执法顺序的原则和基本工作要求,执法实践中运用好、施行好。同时要做好宣传工作,各新闻单位要给予支持和配合,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和阵地,采取多种形式,向人民群众广泛宣传《顺序规定》使群众更好地监督行政执法工作,有效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压缩行政处罚自由裁量空间,统一、规范行政处罚顺序和行政执法文书。夯实工作基础。
(一)统一、规范行政处罚顺序和行政执法文书。市政府各行政执法部门要制定在全市系统内统一实施的符合本系统实际的具体行政处罚顺序和行政执法文书样本。对执行的奖励顺序和行政执法文书进行补充完善,重点是把“三步式”行政执法顺序的适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的贯彻落实以及推行说理式奖励等具体要求落实到行政处罚程序中。国家部委或省政府有关部门尚未制定行政处罚顺序和行政执法文书样本的行政执法部门应当依照《顺序规定》和市行政执法文书样本执行,对需要调整的行政执法文书应当报市政府备案。市政府各行政执法部门要于3月30日前将细化完善后的行政处罚顺序和行政执法文书样本,报同级政府备案后(直送市政府法制办公室)以部门正式文件通过网络媒体、公告、公示栏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布施行,接受监督。
(二)全面实行行政处罚“规范、顺序、结果”三公开制度。为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行为。保证行政处罚公开、公平、公正,各行政执法部门要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将本系统实施的行政处罚细化标准,行政处罚顺序和行政执法文书样本,以及实施行政处罚的基本内容,包括被处罚人的基本情况,违法事实、适用依据和处置结果要向社会进行公开,接受监督。
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相关制度。修订后的行政处罚裁量权自由裁量配套制度和本系统实施的行政处罚细化标准,一要进一步加强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规范公开工作。各行政执法部门要根据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制度的运行情况。要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开。
相关配套制度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向社会全面公开。二要切实推行行政处罚顺序公开工作。各行政执法部门要将细化完善后的行政执法文书、行政处罚程序。以及本部门实施简易顺序、一般顺序以及听证顺序的具体流程。
各部门要将所有行政处罚案件的被奖励人或单位的基本情况,三要推行行政处罚结果公开工作。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案件外。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行政机关收集采用的证据等基本信息以及行政机关作出处分的种类和额度等处理结果,政府门户网站”开辟专栏,统一格式予以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各行政执法部门要明确专人,作好行政处罚“规范、顺序、结果”公开工作。
三、促进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完善行政处罚审查程序、监督机制。
提高行政处罚案件办案质量,为严格依法行政。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防止人情案、关系案的发生,顺序规定》对适用一般顺序实施处分的案件,确定了查、审、定、执、监”五分离的工作制度,即执法机构负责调查、法制机构负责审核、案件审理委员会集体研究决定、收缴罚款与做出奖励决定的机关相分离、监督执行人员与具体执法机构相分离的工作模式。各级各部门在实施行政处罚过程中要把好案件承办关、审核关、审理决定关、执行监督关,牢牢筑起行政执法监督屏障,把法律赋予的行政处罚权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杜绝某一个人的表态算数,弱化部门的权力。
实现实施行政处罚调查与审查相分离、相制约。部门法制机构对行政处罚案件进行法制审查,一要充分发挥法制机构审查职能。完善内部监督的有效形式,实现国务院和省政府提出的行政处罚案件实行调查、审查、决定三分离制度的具体措施。通过法制机构审查能够更好地保证行政机关正确行使行政处罚职权,防止违法行政。依照《顺序规定》各部门执法机构应当将调查结果、拟定的初步处置意见连同立案审批表和其他证据资料送本部门法制机构进行审核。各部门行政处罚案件须经本部门法制机构审核,实施行政处罚的法定顺序,各级部门法制机构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尚未设立法制机构的部门,要明确具体承办科室或专职法制人员承担行政处罚案件复核职能和行政处罚的日常监督工作。
实现重大行政处罚集体研究决定。各行政执法部门要建立以一把手或主管领导为案件审理委员会主任,二要建立案件审理委员会制度。相关业务科长及有关人员为委员的案件审理委员会,作为行政处罚重大、疑难案件的审议决定机构。主要履行职能:对本部门立案查处的情节复杂或者重大的违法行为、将给予较重行政处罚的案件,进行全面审查,并讨论决定;案件审理委员会应经常对行政处罚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对行政执法中先进的理念、良好的机制、创新的做法等进行总结并加以推广;对行政处罚过程中遇到新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及时研究,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加大个案监督力度。各行政执法部门要结合本部门实际,三要推行行政处罚案件回访制度。制订并推行“行政处罚案件回访制度”有效防止重奖励轻纠正、只制裁不教育、一罚了之和办案人员违规违纪问题的发生。第一,回访形式。回访形式包括问卷调查、电话征询、上门走访、组织座谈等。对违法行为重大的案件,必需采取当面形式进行现场回访,对一般的行政处罚案件要依照一定比例回访。第二,回访内容。回访的首要内容是征询当事人对办案机构及执法人员执法作风状况、执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查执法顺序规范性,看是否存在行政乱作为现象;查公正执法情况,看是否存在违法办案行为;查办案人员工作作风,看是否存在吃拿卡要等违纪行为。同时,监督被奖励人依法纠正违法行为。第三,责任追究。案件回访人员由行政执法部门监察、法制或案件经办人以外的两名以上人员组成。回访中发现办案机构及执法人员确有执法过错、违法违纪问题的行政执法部门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及时向当事人反馈回访处置结果,切实加强执法队伍作风建设,防止违法违纪问题。
四、推行说理式行政处罚文书,创新工作方式。全面提升行政处罚案件办案质量。
能够客观反映奖励决定形成的全过程,行政处罚文书是行政机关记载对具体违法行为所作出的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依据及奖励内容等事项的具有法律强制力的书面文书。而说理式行政处罚文书。违法事实的表述和证据的列举全面透彻,法律适用和奖励依据逐一说明,行政相对人的知法、知情、知理的权益更充分地得到尊重和保障,可以从根本上化解被处罚人的抵触情绪,可以使其更自觉地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缩短案件执行时间,减少行政争议。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推行说理式行政处罚文书的重要意义,正视当前行政处罚文书制作中存在案件事实认定、证据采信、案件定性及奖励依据论述过于简单、相关证据缺乏客观分析的问题,积极推行说理式行政处罚文书,最大限度保证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叙事完整、说理充沛,制作说理式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做到结构合理、层次清晰、详略得当。语句流畅、逻辑严密、用字准确。说理式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交待案件来源,说明违法的事实,列举证明违法事实的证据,明确认定案件性质的事实和法律依据,说明当事人的陈说、申辩意见采信与否的理由,阐释对当事人从重、从轻、减轻处分的情形,奖励决定内容、履行方式和救济途径。基本要求如下:
(一)表述认定的事实依据要清楚。紧扣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展开,保证案件事实的针对性和准确性。一要完整介绍当事人情况。二要详细交待案件来源,使案件的来龙去脉清楚明白。三要准确陈述违法事实。陈述违法事实时,要求对当事人何时、何地、从事何类违法活动,行为的具体表示,涉案标的物数量、金额、违法所得等情况叙述清楚;同时,对于当事人从事违法行为的主观意图、所采取的手段、造成的社会后果作出客观表述。四要逐一列举相关证据。证明违法事实的主要证据,要在说理式行政处罚决定书中逐一详细列举并指出该证据所要证明的事实,保证事实和证据的关联性。五要如实说明执法顺序。执法顺序中采取强制措施或者经过法定机构鉴定的应当如实载明。同时,还要写明向当事人告知的事实、理由和依据的时间;当事人有无陈述、申辩或申请听证的情况;当事人提出陈说、申辩或申请听证的写明陈说、申辩的复核情况或听证情况;对当事人的陈说、申辩意见采信与否的理由也应叙述清楚。
(二)法律适用的理由要准确全面表述。认定事实的基础上结合有关法律法规或规章的具体规定。对案件性质进行准确定性。案件性质认定要从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着手说明理由。准确引用所适用法律、法规或规章的具体禁则条文内容,说明当事人的行为具体违反了该法条的什么禁止性规定,构成何种行为;准确引用与禁则相对应的罚则条文的内容。
具体详情:
时间顺序
时间顺序是按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说明事物的。介绍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说明文常使用这种顺序。一般以时间先后及发展阶段为序进行说明,比如写生物以繁殖生长过程为序,写事物以形成演变过程为序等。
空间顺序
空间顺序是按事物的方位为序说明事物的。说明形状和构造的实物说明文常使用这种顺序。—是按实物的空间位置或构成部分,按上下左右、前后内外、东西南北等次序,根据情况灵活安排。
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是按照事理的关系来安排先后顺序的,这样安排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介绍比较复杂的事物和现象,以及介绍事理的说明文往往使用这种顺序。一般按由浅人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进行说明。
程序顺序
程序顺序是在说明物品的制作过程或某一项目的实施过程,按照工艺流程或实施程序来说明事物的。介绍工艺制作或科技项目实施通常使用这种顺序。
关键词:说明文;初中语文;阅读
说明文的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可以看出,中考说明文的阅读考查同记叙文和议论文一样,注重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考查和培养,注重选材的教育功用和人文价值的充分体现。要正确地解答说明文的阅读题,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是值得学生重视的。
一、区分说明文和议论文
学生往往分不清什么是说明文,什么是议论文,所以常常在解答“这篇文章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的题时,解答为“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等议论文的知识,因此,首先应该弄清文体。
说明文就是以说明为基本的表达方式,说明事物的特征和阐明事理的文章。而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阐明作者的观点和看法的文章。
二、熟记说明文的相关知识,弄清说明文的对象,把握对象的特征
说明事物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所谓特征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对象,如,《中国石拱桥》这篇说明文,它的说明对象就是题目,即“中国石拱桥”。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有悠久的历史。
1.理清说明的顺序
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三种。
一般情况下,时间、空间顺序都有明显的标志性词语,如,表时间顺序的名词有:从前、如今(现在)、以后,或者直接用具体的×年×月×日等。表空间顺序的名词有: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边、右边,东面、西面、南面、北面等。如果没有标志性的词语,我们一般可以判断成逻辑顺序。还有事物说明文多为时间、空间顺序,事理说明文多是逻辑顺序。
2.理清文章的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常见形式有:“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等,分析文章结构,应抓住中心句和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3.熟记常用的说明方法
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下定义。此外还有引用、摹状貌、作诠释等。
特别不要把“作比较”说成是“对比”,把“打比方”说成是“比喻”。同样一个句子,在说明方法的解题中,应叫“作比较”或“打比方”。而在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的解题中,才答成“对比”或“比喻”。也就是答题时,应认真审题,切记不要答错了知识的归类范畴。
4.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说明文语言的基本特点是:准确周密,从语言的风格上还有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之分。
三、灵活运用答题技巧
说明文的阅读题,一般有以下八类:(1)找准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2)概括说明内容,提取相关信息。(3)理清说明顺序,掌握说明结构。(4)掌握说明方法以及作用。(5)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6)认识感悟。(7)分析列举。(8)归纳探究。
在这里,我不想一一去解说,我只想谈一下学生答题中的一些常见错误,教大家一点答题的技巧。
例如,在解答说明方法的题目中,有学生经常写错别字,把“举例子”写成“举列子”;把“列数据”,写成“例数字”。不要看只有一字之差,你写错了一个字,这一分你就没有了。“例(lì)”是可以做依据的事物的意思,是一个名词。而“列(liè)”是行列,排成的行等意思,是一个动词,怎么能混用呢?
还有,在解答说明方法的作用时,不会使用效果词,也会使得分大打折扣。现在我把常见说明方法的效果词总结如下:(1)举例子,具体形象地说明了……(2)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4)作比较,强调突出了……(5)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6)下定义,严密准确地说明
了……。
此外,还有关于加点词语是否能去掉,并说明为什么?很多学生只能答“不能去掉”,至于“为什么?”就答不上了。这类题的答题技巧,可以运用这样的公式:不能去掉+解释词语+定性+加点词语使这个句子表达什么意思+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例如,请分析“潜水器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中,加点字能否去掉,为什么?答案就应该这样答:不能去掉,因为“大体上”是限制性的词语,意思是“大致、大概”,句中表达这是大致的分类,还有其他类型,说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可能会产生新的类型,该词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与记叙文有顺叙、倒叙、插叙等叙述顺序相似,说明文也有说明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都采用了逻辑顺序,它们都是先指出事物的特点,接着以具体事例或分别从几个方面加以说明;《故宫博物院》按照空间顺序来介绍,沿着游览参观路线,按照从南到北的顺序有主有次地介绍故宫的建筑物和建筑布局。
以《中国石拱桥》为例,分析逻辑顺序:
一、由一般到特殊(具体)。如从石拱桥的一般特点(概括)、我国石拱桥的特点(概括)说到赵州桥、卢沟桥的特点(具体)。
二、由整体到局部。如介绍赵州桥时先说“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这是整体的介绍,再说“……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为局部的说明。
三、由先到后。如由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的“旅人桥”说起,依次说到建于公元605年左右的赵州桥、公元1189年到1192年间的卢沟桥及建于1961年的长江大桥。这同时又是按时间顺序来说明的。
以《故宫博物院》为例,分析空间顺序:
本文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以天安门为起点,穿端门,进午门,过汉白玉石桥,来到前三殿并依次作了介绍,顺带说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说完“前朝”,然后继续向北,介绍了位于中轴线上的“内廷”建筑。最后,出顺贞门到神武门而离开故宫。
本文空间顺序的特点鲜明:
一、描写建筑物时观察点不同。(1)移步换景,就是随着观察者的走动变换描写的对象。如作者按参观所走的路线,由外入内,沿着故宫的中轴线,从南到北,以中间带两边,写来井然有序,条理分明。(2)定点观察,就是观察者站在固定的位置朝不同的方向看。如:“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
二、介绍行踪变化时善于使用一些特定的词语。如“从……往里,沿着……穿过……到……”“走进……”“进了……就到……”“从……出……就到……”等。
三、交代各个建筑物位置时运用方位词。如“北面”“中心”“中轴线上”“后面”“往北”等。
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可采用时间顺序。一般说明某一静态实体(如建筑物等),常用空间顺序。不管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器物等,还是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都适用于以逻辑顺序来说明。
【延伸练习】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在湖泊和海洋里,当藻类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这样漫无节制地繁殖起来的时候,就形成了红潮。红潮来时,因藻类生长吸收了太多的氧气,致使当地的水域严重缺氧,大量水生植物窒息而死。此外,红潮还会在水中释放出神经毒素,使与之接触的人感染上呼吸道和神经系统疾病,甚至患上癌症。
一直以来,人们都对红潮束手无策,大家所能做的,只是听天由命,按事物发展盛极必衰的规律,耐心等待着红潮自己消失;但现在,科学家终于找到了一种消除红潮的办法――用超声波消除藻类。
藻类之所以能漂浮在水面,而不会沉到水底,是因为它们身体里含有一种浮力细胞,里面含有氮气气泡,它们就像藻类与生俱来的“救生圈”,靠着这些气泡的浮力,能使整棵植株漂浮在水面上。
而人们就抓住了藻类的这一特点,用特定频率的超声波引起浮力细胞里的气泡共振。当共振达到一定强度,气泡就会把细胞胀破,使得藻类失去浮力的支撑而下沉。一旦失去了水面的阳光,藻类在水下很快就会死亡。
最近,一个英国研究小组利用三种不同频率的超声波对项圈藻进行了测试。他们发现,尽管三种频率的超声波在一定程度上都能起作用,但效果最好的是频率接近1兆赫的超声波。这个频率刚好是项圈藻中浮力细胞的共振频率。
不同种类的水藻,因为大小不等,它们的共振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这项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某一种类的水藻。
由于高频率超声波在水中传播时,会很快被吸收,譬如1兆赫的超声波作用范围半径只有20米,所以这项技术在小范围的湖泊和池塘里,比在动辄方圆千米的大海里更为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