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到了一天的末尾,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想,让我们今天做个总结,写一篇日记吧。那如何写一篇漂亮的日记呢?
0是个神秘的数字,它像宇宙中的奥秘一样,让人捉摸不透。0也是一个重要的数字,假如你一不小心,多添了一个0或少加了一个0的话,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这次的数学考试,让我真正领略了0的重要性。当考卷发下来时,99分!我立即寻找错误点。结果令我目瞪口呆。原来是4500÷90这道题。“怎么可能这么简单的题我也会出错?”我心里嘀咕道。想起当时在口算45000÷90这道题的时候,我轻而易举地写下50,还十分自信,可到头来一计算原来得500,差了一个0。这是多少不应该的呀!不该错的也错了,想必0是多么重要呀!
假如我以后当了公司的财务总经理,别人来提钱,本来要提10000元,我却多加了一个0——100000,在帐单上仍然记了10000元。那这90000元我向谁来要呀!这一切后果都得我承担啊!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在工作上、学习上都要一丝不苟,要不然后果非常严重。
扑克游戏算24点想必大家也经常玩吧!今天我就来说说如何快速运算24点吧!
最基本的就是看到8,想到3;有了6就要找4;算到12快找2;找到了1,就看能否凑成24。
记得礼拜一那天我和同学算24点,抽出了四张牌,是2、3、4、9。看了一下牌,有个4,2、3、9要怎样凑成24呢?啊!9*3=3,3×2=6,哈哈,4×6=24。算出了,我告诉了他们。过了一会儿,又有一个同学说:“9*3=3,3×4=12,12×”我们都拍手叫好。过了一会儿,两个同学都想到了,“2×4=8,9*3=3,3×8=24!”“2×4=8,8×9=72,72*3=24!”
我们又抽出了4张牌:9、5、6、1。答案我们算出了两种,9-5/4,4×6/24,24×1/24和5×1/5,9-5/4,6×4/24。同学们算得津津有味,不亦乐乎。
听到这,我知道了,24点有好几种算法,可不止一种,要认真去算,以一个数为乘数,用另外三个数去乘那个数,凑出24点。这样比硬凑好算多了,这样就能快速算出24点。
最重要的还是开动脑筋,灵活使用运算符号,这是快速算24点的方法,你们记住了吗
今天阳光明媚,我早早地起了床,洗脸刷牙吃早饭,因为我马上要去南京。吃完早饭,我们整理了一下行李,向南京出发!
上了车,车飞速地开着。进了高速公路,汽车在公路上奔驰,我心里想着:南京多远啊!什么时候才能到呢?我恨不得立刻就到那儿。于是我看了一下汽车的时速120千米/时,可泰州到南京有多少千米呢?我打开手机搜了一下165千米。有了,最近刘老师刚讲过路程=时间*速度。我算道:1小时等于60分钟,车的时速是120千米/时,那么先求出每分钟行多少千米,就是120除以60等于2千米。泰州距离南京165千米,每分钟行2千米,那就可以算出一共需要多少分钟。165除以2等于82。5分钟,82。5分钟约等于83分钟。一小时60分钟,83减60等于23分钟。所以泰州到南京一共需要83分钟,也可以说是1小时23分钟。1个多小时过去了。我们到达了南京,我们先去雨花台扫墓,然后我们去逛了逛商场,商场里的商品琳琅满目,我这边挑挑,那边看看,不一会儿就选完了,我们一起去结账。售货员阿姨扫了一下所有的商品,说道:一共1386元。妈妈拿出14张100元的人民币。我算了一下14张100元,那就是14乘以100等于1400元,1400减1386就可以算出要找14元。买好东西就回家了。在路上,妈妈问道:你知道今天一共行了多少千米吗?我说:这不简单!165乘以2等于330千米。
回到家,我吃了晚饭,洗了个澡,写了这篇日记。今天我觉得过得很充实,不仅去祭奠了爷爷还在旅途中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上。我不禁想起数学家高斯的一句名言:给我最大快乐的,不是已懂得知识,而是不断的学习;不是已有的东西,而是不断的获取;不是已达到的高度,而是继续不断的攀登。
今天阳光明媚,秋色宜人。妈妈带我和三位同学一起去花港观鱼游玩。
一到公园门口,我们就被一家小店售货员的吆喝声给吸引过去了。她在那儿不停地吆喝:“喂鱼啦!喂鱼啦!快来买喂鱼的面包啊!”看着那长条形的面包,我们自己都想吃上几口,更何况还能拿来喂鱼!我们都想买。售货员说:“一个面包4元钱。”哦,那我们每人都要一个的话,就是4+4+4+4=16元了。我们正在算呢,售货员又说:“如果一下买三个就有优惠,只要付10元就行了。”哦,本来买三个需要4+4+4=12元,现在只要付10元,12-10=2,优惠了两元钱!妈妈就付了10元钱,买了3个面包。
可是,我们有4个人,3个面包怎么够分呢?妈妈说:“你们动动脑筋,想想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每个人都分到同样多的面包?”一位同学说:“我们可以把面包分成很多块,然后大家再平分!”妈妈说:“对啊!那要分成多少等份,才能让大家得到相同的等份呢?”我们就开始算啊算:
每个人1块,需要4块。我们看着那3个长长面包,想着把它们分成4等份,好象有点难哎;
每个人2块,需要2+2+2+2=8块。性急的同学拿过面包,在上面比划,想把3个面包分成8等份,可是也不大好分;
那就每个人3块,需要3+3+3+3=12块。咦?对了!把每个面包分成4等份,3个面包加起来:4+4+4=12,不正好是12等份吗?我们每人从这12份里拿走3块,不就成了吗?哈哈,问题解决了!
大家兴奋地拿起面包,在每个面包上比划出4等份,然后用手掰开,每人拿了3块,快乐地奔向红鱼池。
后来,妈妈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学会了乘法和除法,今天的分面包问题就更容易解决了。我一定要学好数学,因为生活中数学真是无处不在啊!
今天,爸爸给我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算出1千克大米大概多少粒。我很不屑的跟爸爸讲:数数啊,太小儿科了,幼儿园就会啊!你确定吗?确定+肯定!说干就干,爸爸赶紧拿来1千克大米给我了。
我接到任务,拿来淘米的篮子,把米往里面一倒,站着立刻就开始了数米的工作1,2,3188,189,190哎呀,站着数真累,这么多,我拿个凳子坐下来数,255,256,257终于,坐着我也数糊涂了!看来爸爸这项工作不是个简单的差事,是我太轻敌了啊!不行,我得想办法,这样数下去天黑也完成不了!
我开始冥思苦想,到底怎么数才能很快完成呢?爸爸过来了,很挑衅的问我李乐晗,你米数完了吗?1千克大米大概多少粒啊?我很惭愧的低声说:没呢,原来一千克大米这么多,越数越糊涂。爸爸就是跟你说大概多少粒,大概啊,审题不清,这样吧,我给一部电子秤协助你,给你20分钟,你估算一下大概多少粒!估算你们不是学过了吗?爸爸说完,我有一点小庆幸了,原来只要估算就可以了!可是又该怎么估算,我该从哪里入手呢?
时间已经过去4分钟,我看着爸爸给的电子秤发呆。就在我一筹莫展时,突然想到,爸爸给我一部电子秤肯定就是提示我,帮助我。一瞬间恍然大悟了,我可以先称出10克大米,然后再数出10克大米的数量啊。于是我开始称10克米,但是称10克大米时秤老是跳来跳去。爸爸又提醒我,米太轻了,让我加点米试试。当我加到20克时,秤很稳定,可是20克大米颗粒数量还是挺多的,要在爸爸规定的时间数完还是有可能来不及。
就在我担心时间不够时,忽然眼前一亮,发现了一个饮料瓶盖子。哈哈哈,我有更好的办法了。我可以将盖子装满,数数里面多少粒。然后20克装多少盖,那20克大米就知道多少粒了呀!很快一盖子数好,刚好30粒。我将20克大米用盖子盛,一共盛了28次。这样得出30×28=840(粒),我能求出20克大米大概840粒,接下来1千克大米的数量就迎刃而解啦!
我用1000÷20=50,求出了1000克大米有50个20克。再接着用840×50=42000(粒),很快我只花了7分钟就算出来啦。我开心的告诉了老爸答案,爸爸说:是啊,数学的技巧可大着呢,要学会动脑筋哦!嗯,是的!我连连点头,满满的收获与成就感!
新房子要铺瓷砖,爸爸、妈妈与我商量,如何铺出美丽的图案,把地面铺得更漂亮。于是我们三人设计了不同的图案,经过民主投票,我设计的方案通过。根据设计方案,爸爸、妈妈买了不同形状的瓷砖。老师经常给我们讲生活中的数学,铺瓷砖这个生活现象一定也包含数学知识吧!为什么在用瓷砖铺成的地面或墙面上,相邻的地砖或瓷砖平整地贴合在一起,整个地面或墙面没有一点空隙?密铺,一定是密铺,密铺原来在这里!
用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几种或几十种平面图形进行拼接,彼此之间不留空隙、不重叠地铺成一片,这就是平面图形的密铺,又称做平面图形的镶嵌。
例如,正三角形。众所周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外角和是360度。通过实验和研究,用6个正三角形就可以铺满地面。
再比如正四边形(正方形),它可以分成2个三角形,内角和是360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90度,外角和是360度。用4个正四边形就可以铺满地面。
正五边形呢?它可以分成3个三角形,内角和是540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108度,外角和是360度。所以正五边形不能铺满地面。
六边形,它可以分成4个三角形,内角和是720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120度,外角和是360度。用3个正四边形就可以铺满地面。
七边形,它可以分成5个三角形,内角和是900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900÷7度,外角和是360度。所以七边形不能铺满地面。
通过实验和研究,我们不难看出:只有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方形)、正六边形的内角的整数倍为360°的倍数时,是可以密铺的。
经过分析与研究,我们得出结论:n边形,可以分成(n—2)个三角形,内角和是(n—2)×180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n—2)×180÷2度,外角和是360度。若(n—2)×180÷2能整除360,那么就能用它来铺满地面,若不能,则不能用其铺满地面。
据可查资料显:可单独密铺的图形有以下四种情况:(1)任意三角形、任意凸四边形都可以密铺;(2)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六边形可以单独用于平移密铺;(3)三对对应边平行的六边形可以单独密铺;(4)目前仅发现十五类五边形能密铺。
通过家里铺瓷砖这件事,我还知道圆形不能密铺,但等腰梯形、直角梯形是能密铺的。实际上,有许多图案往往是用不规则的基本图形拼成的。现实生活中,只要留心,处处有数学。
今天,数学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介绍了一个新奇的计算方法单位的乘法。老师介绍说,在数学上,不仅数字之间可以进行运算,单位名称之间也是可以进行运算的。比如在计算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时可以用公式面积=边长×边长来计算。边长的单位都是厘米,所以列出来的单位的算式就是厘米×厘米,得到的结果就是厘米的平方,也就是我们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再比如要计算一个长方体的体积,可以利用公式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长宽高的单位都是米的话,那么这个式子对应的单位乘法就可以写成米×米×米,得到的结果就是米的立方也就是体积单位立方米。用字母来表示单位的话,就更好理解了。前面这个体积公式对应的乘法算式就是m×m×m=m3。单位的乘法就和我们字母的乘法计算非常相似。听了老师的这一番话,我恍然大悟。以前总觉得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有着一定的对应的关系,原来这种对应的关系是由这样的单位乘法计算而来的啊!数学世界简直太奇妙了。老师在最后还介绍到:单位之间不仅可以计算乘法,还可以计算除法,大家兴趣可以自己课后去研究。通过这节课,我对单位的计算来了兴趣。回到家,我立刻开始了自己的研究。
老师课上介绍的单位乘法用体积公式来举例子,体积的计算除了长×宽×高以外,还可以用底面积×高来计算啊。要是这样来计算的话,对应的单位乘法应该就可以是平方米×米。这可该怎么计算呀?我不禁犯起了嘀咕。对了!单位的乘法就和字母的方法差不多,把它们都改成字母来试试!这样的话平方米×米就可以写成m2×m得到的结果应该是m3。哇!真的又变成了之前的体积单位立方米了!这种乘法简直太神奇了!
老师说过,单位之间还可以算除法呢,这会是怎么计算的呢?我赶紧从书中找来一道除法的应用题。甲乙两地之间距离300千米,一辆汽车用了5小时走完,这辆汽车的平均每小时走多少千米?根据题目,我列出了算式300÷5=60(千米)。按照老师讲的方法,对应的单位除法就是千米÷小时=千米。很明显,千米÷小时不可能还是千米啊!哪里出了问题呢?我陷入了沉思之中。最终,我不得不来寻求爸爸的帮助。听了我的疑惑,爸爸微微一笑,提醒道:这里路程÷时间=速度,一般我们把速度说成是每小时多少千米。其实速度的单位应该写成‘千米/小时’。还记得这个单位吗?看到这个单位,我眼前一亮!对,以前学过这样的复合单位!这样一来,原来的算式就有结果了。千米÷小时=千米/小时。和这个单位类似的还有元/千克、米/分钟它们都是由元÷千克或者米÷分钟计算得到的。
第二天,来到学校,我迫不及待的和数学老师分享起我研究的成果。老师看到我的成果,十分满意。不过,接下来的一个问题却又把我问愣住了。老师问,你知道千米/小时中这个/是什么意思吗?看着我一脸的疑惑,老师给了我提示:分数在生活中又可以被我们写成的形式,中间的/其实就是分数线的另一种写法。我明白了!千米÷小时如果写成分数就是,然后写成像那样的形式就变成了千米/小时了!原来这个/就是表示分数线!原来这个单位还是由分数演变而来的啊!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数学的世界奥妙无穷,我觉得数学就是一条四通八达的路,有的知识之间看似没有什么关系,但其实背后藏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要去发现更多的数学奥秘!
今天,讲了一节有趣的课,题目叫做:认识圆形,当然,圆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形状,例如:车轮、方向盘、园钟、碗……这些都是最常见的。
那么第一个讨论的话题就是:可以用什么方法画圆?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同样也引来了同学们的一阵思考。也有人提出了很多稀奇古怪的方法,如用手比着画一圈儿、把胳膊抡圆画一个大大的圈、或是用方形切圆……
讨论了许久,一位同学提出的法子受到了许多人的赞同,方法如下:
1、将一条鞋带(或绳子)一端固定在某一个点。
2、再将另一端捆上一根笔。
3、拉直鞋带,用带笔一端画一周(中心不能动)
这样一个完美的圆就画好了,这个方法比其他一些方法画的更标准,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能调节圆的大小,所以我们都十分赞同。
但,有了圆规这样的方便工具,我们就不用非常费力的画圆了,那方便的圆规该如何使用呢?方法如下:1、右手握住手柄。
2、将圆规的两个脚分开到指定圆的半径长度。
3、针尖对准位置用带笔一端围绕中心画一周。
对,这十分简便,画得也标准。那么圆心,半径,直径是什么呢?我们都很好奇,老师耐心地说:“听着,圆规画圆时,针尖对准的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示。连接圆心与圆上的任意一点叫半径,用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用字母d表示。要说直径有几条呢?那就是——无数条,半径的道理也是同样。而且圆还是一个轴对称图形,把圆沿任何一条直径对折,两边都可以重合。圆还真是个有趣的看似简单的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