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经典感悟人生演讲稿(精选3篇)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要演讲的题目是《我读懂了人生》。
人生仿若戏一出。有的人们就在这出戏中,从幼年演到老去,从此代演到后代,然后代代相传。人们在这出戏中,生老病死,眼看着沧海桑田。
每一个人,都是这出戏的主角,就看你把自己放在什么位置。有时候,别人演的时候,我们就会变成看客,看着看着,也许你会离开一会儿,也许你会不专心和别人聊一小会儿天,也许你会小小的打一个盹儿,然而,别人的戏,并不会因为你的离开,不专心或者没看到而改变,当你再次回到你的座位去,把戏看到尾的时候,你会发现,结果不会变。别人的人生,也是一样的,不会因为你的缺席,而改变原有的结果,这就和世界上少了一个你,也会同样旋转是一样的。
这只不过是一出戏罢了,然而却演得我们两鬓微霜,满目疮痍。
人生仿若梦一场。有的人在这场梦中沉醉着,也有的人嫌梦的背景不太好,梦的布景不太好,有的人在梦中泪流满面,也有的人在梦中笑靥如花。
在梦中,人们或无助,或彷徨,或快乐,或忧伤,唯一不变的是——我们依然梦着,我们在同一片天空下,做着不同的梦,我们在同一阵微风过后,想着不同的经过。许多人,许多事,许多悲,许多乐,都成这梦的一部分,缺一不可。如果,当我们没梦可做的时候,我们可以会议自己以往的梦,想一想,何为空欢,何为空悲,何为醉生梦死。
这只不过是一场梦罢了,然而我们一梦,就梦了一辈子。
人生仿若曲一首。吟曲的人是自己,吟的,也为自己的人生。有的人,听得你的曲子,也许会津津乐道,也许会觉得枯燥乏味,摇头而去,但只要自己承认自己的曲,那便什么也不必多说了。
曲子或低吟或婉转,或高亢或凄凉,若你的曲子好,便会有人为你鼓掌称绝,若不好,便免不得会有一些指指点点。但是,我们却总在对别人的曲子评头论足,很少用心倾听自己的曲,那就从限制开始,听自己的曲子吧,你会发现,自己的曲子也一样高潮迭起,有悲有喜,一样的伟大迷人。所以,当你为别人的曲子鼓掌的时候,也不要忘了赞美一下自己的曲子,美丽的花朵,是应该懂得自赏的。
这只不过是一首曲罢了,然而却吟到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真的到了那个时候,若还有人听得桃花浅笑或掩面而泣时,那你的曲子便是余音绕梁,百日不散。而你的人生,也终将成为不朽之木,为后人千古传唱。
不论你的人生似戏,似梦或似曲,参与的人,永远都不止你一个,当有很多人参与了,也会有人逐渐离开,悲伤是必然的,然而也不必过于惶恐,人生,靠的是一个过程,贪的是一个信念,也应该做到: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如果不想让自己的人生以失败行闭幕礼的话,那么,就请不要让自己在舞台的中心寻找观众,请不要让自己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
这些关于人生的人,这些关于人生的事。
我的演讲完毕。
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来自初三9班的严佳欣,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诵读经典,感悟人生。
谈到国学之粹,不禁想起一个问题——怎样的文学才足以谈得上是经典?许是不如纪昀所言"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仅指儒家载籍来得这么片面;但也决不是所有*已久的作品都能以此相称。何谓经典?我在心里悄悄打下了这个问号。
从耳熟能详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到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的豪情壮志,再到欧阳修口中的"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似乎自古至今,国人都将读书视为要事——甚至比柴米油盐更为重要。
读书不只是为了一纸答分,甚至都不只是单纯为提高自我文学素养。更多的,是为了人生——经典教我们认识华夏传统八德、教我们用正确的价值观来看待"忠孝诚信礼义廉耻"、教我们悟透漫漫长路中的诸多道义。
且以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为例:作为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所描写的生活本身"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叫人顿悟兴许不同理解下的人生哲理。而国学的魅力,也恰是如此。又蓦然想起陶行知先生笔下"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读经典、受教育,难道不正是如此吗?
于此,我心中的疑问方觉明了——教你做人的书就是经典。无论作者的地位显赫或卑微,无论书中的文字晦涩难辨或通俗易解,只要灵魂足够深刻,它就值得我们去读、去感悟千万种不同色彩的人生。
春夏之际,我校即将迎来一年一度的五月系列活动。作为一个即将毕业的建平实验人,我越发能够感受到这些活动所带给我的影响和益处。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把握这个机会多读些经典作品,让书香气溢满整个校园。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从小到大,我学过不少知识,也听过很多道理,而令我铭记在心,时时刻刻警示自己的是——要做一个有孝心的人。
都说小时候的启蒙老师是父母,我切身体会到这一点,并把他们当作我终身的老师。父母教我的也许不是书本上最科学的知识,但他们教我的却是做人做事最根本的道理,这些道理使我受益匪浅,可以陪伴我的一生。我的父母不是读过很多书的知识分子,他们常与我说的是做朴素的话语——"人要懂得感恩","是孝敬父母长辈","多做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来回报父母"……我对这一句句话的理解随着我年龄的增长变得更透彻,明白了父母要的不是我们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他们要的不过是平时生活中我们多一点的陪伴和点滴的回报。
在诵读国学经典《*规》之后,我为其中《黄香温席》的故事深深的触动。一个九岁的孩子便懂得要给父母在夏日纳凉,冬日取暖,身体力行的地为父母创造更好的睡眠环境,可见他的孝心是多么的真挚。
在我的生活中,我的父母在教我道理的同时,也给我做了的示范,看到他们身为他们父母的孩子所做的事情让我学习到我应当如何去孝顺我的父母。每个周末风雨无阻地去外公外婆家,陪他们吃两顿饭聊聊生活中的琐事;当每年入冬的第一股寒风吹起之前,他们已经把早早准备好的棉衣送去;当爷爷奶奶生病时,他们寸步不离、不辞辛苦的照顾……这一件件小事,他们做的没有一点点勉强,而是反复又习以为常的。我想,这是因为对他们来说,这些都是他们觉得最习以为常的事情,在对待父母的时候,多为父母做一点也会觉得幸福,这就是孝心的体现。同时,我扪心自问:我能否对我的父母做到这一件件小事?
《*规》中经典的24个字就道出了我们对父母的孝心该如何表现,如何落实到生活中的小事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简单明了的八组三字短语用现在的话去理解不就是生活中我们所遇到各种情况时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吗?这看似简单的几点,在真正遇到事情发生时,我们又能做到多少呢?
不管时代怎么改变,人们的生活如何发展,"孝"永远是每个人需要时刻牢记、做到的。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人人应以有孝心为荣,以不知孝为耻。一个人若连对自己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没有孝心,谈何对待他人时的态度。
国学的魅力无穷无尽,它使你在经典中感悟,从经典中学习。我们首先应该要以身作则,成为一个懂得"孝"的人,将这一份经典传承下去,把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