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个意义上,数学属于形式科学,而不是自然科学。不同的数学家和哲学家对数学的确切范围和定义有一系列的看法。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如下是小编为大伙儿收集整理的7篇六年级数学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50~51页内容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初步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2、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沟通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培养观察、比较、推理、概括、合作、交流等数学能力。
3、初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知识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准备:
课件,答题纸,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关于比已经学习了什么知识?
预设:比的意义,比各部分的名称,比与分数以及除法之间的关系等。
2、你能直接说出700÷25的商吗?
(1)你是怎么想的?
(2)依据是什么?
3、你还记得分数的基本性质吗?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于是此环节意在通过复习、回忆让学生沟通比、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重现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为类比推出比的基本性质埋下伏笔。同时,还有机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感受知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二、新知探究
(一)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1、师:我们知道,比与除法、分数之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联系,而除法具有商不变性质,分数有分数的基本性质,联想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又会有怎样的规律或性质?
预设:比的基本性质。
2、学生纷纷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预设: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3、根据学生的猜想教师板书: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设计意图】比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的学习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学生在掌握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很自然地就能联想到比的基本性质,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验证比的基本性质
师:正如大家想的,比和除法、分数一样,也具有属于它自己的规律性质,那么是否和大家猜想的“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一样呢?这需要我们通过研究证明。接下来,请大家分成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研究并验证之前的猜想是否正确。
1、教师说明合作要求。
(1)独立完成:写出一个比,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证。
(2)小组讨论学习。
①每个同学分别向组内同学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依次交流(其他同学表明是否赞同此同学的结论)。
②如果有不同的观点,则举例说明,然后由组内同学再次进行讨论研究。
③选派一个同学代表小组进行发言。
2、集体交流(要求小组发言代表结合具体的例子在展台上进行讲解)。
预设:根据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进行验证;根据比值验证。
3、全班验证。
16:20=(16○□):(20○□)。
4、完善归纳,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
上题中○内可以怎样填?□内可以填任意数吗?为什么?
(1)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教师完善板书。
(2)学生打开书本读一读比的基本性质,教师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5、质疑辨析,深化认识。
【设计意图】基于猜想的学习必定需要来自学生的自主探究进行验证,而合作探究又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但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合作学习首先要让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产生自己的想法,然后再进行合作交流,这样可以促使每个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交流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同时也真正内化了来自猜想的“比的基本性质”,从而大大提高了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三、比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用途吗?什么是最简分数?
今天我们发现的比的基本性质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用途──可以化简比,进而得到一个最简整数比。
(一)理解最简整数比的含义。
1、引导学生自学最简整数比的相关知识。
预设:前项、后项互质的整数比称为最简整数比。
2、从下列各比中找出最简整数比,并简述理由。
3:4; 18:12; 19:10; ; 0.75:2。
(二)初步应用。
1、化简前项、后项都是整数的比。(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例1)
学生独立尝试,化简后交流。
(1)15:10=(15÷5):(10÷5)=3:2;
(2)180:120=(180÷□):(120÷□)=( ):( )。
预设:除以公因数和逐步除以公因数两种方法,但重点强调除以公因数的方法。
2、化简前项、后项出现分数、小数的比。(课件出示)
师:对于前项、后项是整数的比,我们只要除以它们的公因数就可以了,但是像:和0.75:2,
这两个比不是最简整数比,你们能自己找到化简的方法吗?四人小组讨论研究,找到化简的方法。
学生研究写出具体过程,总结方法,并选代表展示汇报。教师对不同方法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掌握一般方法。
预设:含有分数和小数的比都要先化成整数比,再进行化简。有分数的先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有小数的先把小数化成整数之后,再进行化简。
3、归纳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总结出了将各类比化为最简整数比的方法。化简时,如果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可以同时除以它们的公因数;遇到小数时先转化成整数,再进行化简;遇到分数时,可以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4、方法补充,区分化简比和求比值。
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化简比?(求比值)
化简比和求比值有什么不同?
预设:化简比的最后结果是一个比,求比值的最后结果是一个数。
5、尝试练习。
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出示教材第51页“做一做”)。
32:16; 48:40; 0.15:0.3;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中应该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学、独立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的数学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找到化简比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
(一)基础练习
1、教材第53页第4题。
把下列各比化成后项是100的比。
(1)学校种植树苗,成活的棵数与种植总棵数的比是49:50。
(2)要配制一种药水,药剂的质量与药水总质量的比是0.12:1。
(3)某企业去年实际产值与计划产值的比是275万:250万。
2、教材第53页第6题。
(二)拓展练习(PPT课件出示)
学生口答完成。
1.2:3这个比中,前项增加12,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增加( )。
2、六(1)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1.2倍,男生、女生人数的比是( ),男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女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的重难点,同时练习的编排应体现从易到难的层次性。第1题是针对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练习,同时也为后续百分数的学习埋下伏笔。第2题训练单位不同的两个数量的比的化简方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拓展练习不仅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且很好地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同时这类题型也是分数应用题、比例应用题的基础训练,也为以后分数应用题和比例应用题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一、扇形统计图的意义:
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也就是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因此也叫百分比图)。
二、常用统计图的优点:
1、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还可以清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3、扇形统计图:能够清楚的反映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三、扇形的面积大小:
在同一个圆中,扇形的大小与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有关,圆心角越大,扇形越大。(因此扇形面积占圆面积的百分比,同时也是该扇形圆心角度数占圆周角度数的百分比。)。
针对练习:
一、我国国土总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下面是我国地形分布情况统计图,请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1、我国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之几?
2、各类地形中,什么地形面积?什么最小?
3、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4、请算出各类地形的实际面积,填入下表。
地形种类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平原。
面积(万平方千米)。
二、小军家20xx年11月支出情况统计如下图。聪聪家20xx年11月的总支出是3600元。请你回答问题。
1、这个月哪项出最多?支出了多少元?
2、文化教育支出了多少元?购买衣物支出了多少元?
3、购买衣物的支出比文化教育支出少百分之几?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决你所提出的问题?
(1)分数的乘法和除法。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倒数。分数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
(2)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3)百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二)比和比例比的意义和性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比例。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
出处
(三)几何初步知识圆的认识。圆周率。画圆。圆的周长和面积。_扇形的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圆柱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体积。球和球的半径、直径的初步认识。
(四)统计初步知识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_扇形统计图。
(五)应用题分数四则应用题(包括工程问题)。百分数的实际应用(包括发芽率、合格率、利率、税率等的计算)。比例尺。按比例分配。
(六)实践活动联系学生所接触到的社会情况组织活动。例如就家中的卧室,画一个平面图。
(七)整理和复习六年级数学学习方法:进入小学高年级后,科目稍微增加、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学生认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许多同学容易忽略老师所讲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而注重题目的解答,其实诸如“化归”、“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远远重要于某道题目的解答。总结比较,理清思绪知识点的总结比较。每学完一章都应将本章内容做一个框架图或在脑中过一遍,整理出它们的关系。对于相似易混淆的知识点应分项归纳比较,有时可用联想法将其区分开。题目的总结比较。同学们可以建立自己的题库。在学习《位置》在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这部分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和一一对应的思想。学生可在方格纸上画画。
学习分数乘法的意义:
1、分数乘整数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2、分数乘分数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一小时刷一面墙的1/4,1/5小时刷一面墙的多少?实际上是求1/5的1/4是多少?这种题型可以利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画一画,折一折。再就是利用:工作效率_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在学习分数除法这一节时,例如:分数、除法和小数之间的关系和区别,以及分数除法应用题无论是折纸实验,还是画线段图,都是用图形语言揭示分数除法计算过程的几何意义。分数乘除法,比的知识,运用了类比的数学。(相似和变式)在学习圆这一节时,用逐渐逼近的转化思想。把一个园等分(偶数份)成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像越接近长方形。体现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思想,应用转化思想。在应用中,我们还知道面积相同时,长方形的周长最长,正方形居中,圆周长最短。周长一定时,圆面积最大,正方形居中,长方形面积最小。这题蕴含着一个数学规律,即在面积相等的情况下,圆的周长最短,而长方形的周长最长;反之,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圆的面积最大,而长方形的面积则最小。在学习数学广角这一章节中,例如,研究古代鸡兔同笼的问题,就应用了假设法来教学。这种思维方式就是划归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表示不同项目的直条,要用不同的线条或颜色区别开,并在制图日期下面注明图例。
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优点: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注意:折线统计图的横轴表示不同的年份、月份等时间时,不同时间之间的距离要根据年份或月份的间隔来确定。
制作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所占总数的百分数。
优点:很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制扇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1)先算出各部分数量占总量的百分之几。
(2)再算出表示各部分数量的扇形的圆心角度数。
(3)取适当的半径画一个圆,并按照上面算出的圆心角的度数,在圆里画出各个扇形。
(4)在每个扇形中标明所表示的各部分数量名称和所占的百分数,并用不同颜色或条纹把各个扇形区别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知道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会正确读、写百分数,会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学习材料并进行一系列的讨论和研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收集信息、分析比较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4、知识要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熟练地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学法指导:
引探教学法教具
学具课件:
通案个案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交流收集到的百分数。请同学们把收集到的百分数展示给大家。
(1)羊毛衫羊毛的含量是90%。
(2)上衣纶的含量是23%。
(3)白酒中酒精的含量是52%。……
大家收集到百分数真不少,看来百分数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百分数。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让学生交流已经知道百分数的哪些知识。
生:会读百分数、会写百分数……
2、教师示范“%”和百分数的写法。(写百分号时,两个圆圈要写得小一些,以免和数字混淆)。
3、让学生写出几个喜欢的百分数,并读出来。
4、小组交流认识百分数的意义。
(1)教师提问:什么叫百分数呢?生答。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可以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2)教师解释: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倍比关系,它的后项是一种固定的数100,所以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3)讨论: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哪些数呢?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各组把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5、讨论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及区别:联系是:都可以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即都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区别是:分数既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又可以表示一个数,表示数时可以带单位名称。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单位名称。
6、练习:下面的这些分数哪个能写成百分数。
(1)六一班的同学中男同学的人数占48/100。
(2)一个苹果重27/100千克。
(3)一堆煤重87/100吨,运走它的32/100
三、巩固应用熟练掌握
(1)完成P78“做一做”(2)在规定时间内写出10个满意的百分数,结束后让学生说出实际写的个数是规定的百分之几。
四、课堂小结体验收获
五、课堂检测
(一)必做题
1、25%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单位。
2、分母是100的分数叫做百分数。( )
3、一杯牛奶重25%千克。( )
4、百分数的意义与分数的意义完全相同。( )
(二)选做题
选择合适的百分数填空。 2% 15% 120% 100% 0.0001%
1、今天上课,积极举手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 )
2、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这个单元的及格率一定会达到( )
3、大海捞针的可能性是( )
教材分析:
“合理存款”是在教学完百分数的意义与纳税、折扣、利率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的一节活动课。
活动构成:
1、明确问题。主要围绕“妈妈要存款一万元,供儿子六年后上大学用,怎样存款收益?”这一问题展开,该问题共蕴含着三个关键的信息:本金、可存款年限及资金用途。
2、收集信息。主要包括人民币储蓄存款利率、教育储蓄存款可存的期限以及相应的利率,国债的购买及其利息的计算等。课前,学生可以通过去银行咨询以及查阅相关规定的方式获得信息。
3、设计方案。就是从收集到的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相关实《·》用信息,设计出具体的、不同的储蓄存款方案。
4、选择方案。即从上述各种可行性方案中选取收益的,化方案合理存款,并计算出到期时的总收入。教材这样编排,旨在让学生巩固对储蓄存款的认识,了解教育储蓄以及国债利率的相关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会与人合作、交流的同时,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活动目标:
1、使学生巩固对存款的认识,了解教育储蓄及国债利率的有关知识。
2、学习综合运用储蓄存款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并培养学生的投资意识。
活动重、难点:
使学生能自主探索合理存款的收益问题的方法。
学具准备:
学生每人一台计算器。
一、旧知铺垫,引入活动
1、复习:杨晨用8000元一年期存款的利息买了一台复读机,这台复读机的价格是多少?
8000×2.25%×1×(1—20%)=160元
问:算式中,本金和利息各是多少元?2.25%、20%各表示什么?你是通过哪些渠道或方式了解到的?
2、引入: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还可以让本钱增值。存款的方式多种多样,不同形式的存款,获得的收益也会不一样。现在有一个问题:妈妈准备给小灵存1万元,供六年后上大学用,同学们计算分析一下,应该选择哪种存款方式收益?为什么?
二、合作学习,探究方案
1、小组合作探究
2、汇报交流
预设:
生1:选择存款期限长的,这样利息会高一些。
生2:定期存款要考虑利息税。
生3:国债和教育储蓄免征利息税,都可以考虑。
生4:国债的利率比教育储蓄的利率相对低一些,可以优先考虑教育储蓄。
师:课本第111页有两个表格,请同学们再次发挥小组成员各自的聪明才智,按照你们的思路设计存款方案,看看哪些方案的存款利息较高。
3、小组合作,设计方案
4、每组交流一种方案,说说这种方案为什么取得的利息高而且合理。
师:(根据汇报)看来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合理获得利息的存款方式。根据大家的汇报,老师把各小组化的方案整理了一下,我们一起来看看。
问:对比后,你有哪些想法?如何存款算是合理的?定期存款方案为什么不考虑了?
学生各抒己见。
师:通过探讨,我们知道了存款有许多方式。在生活中,只要我们仔细研究,认真发现,就能获取的方案,让存款合理的获利。
三、活学活用,解决问题
师:刚才同学们所设计的方案是六年后才取这笔钱的。现在,老师这里也有1万元钱,这1万元四年内不使用,四年后可能会随时取出。请同学们为老师设计一个存款方案,使方案获益。
1、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方案。
2、学生汇报,学生评述。
四、活动结束,畅谈收获
1、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收获?
2、你还有哪些需要?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4.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5.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6.渗透函数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7.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2:1=6:
8.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9.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向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例如:由3:2=6:4可知3×4=2×6;或者由x×1。5=y×1。2可知x:y=1.2:1.5。
10.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数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例如:3:x=4:8,内项乘内项,外项乘外项,则:4x=3×8,解得x=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