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以下是人美心善的小编有缘人帮家人们收集整理的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精彩15篇,欢迎参考阅读。
过年吃饺子,虽然是北方人的习俗,但是今年我们家过年也吃饺子。饺子的形状和元宝一样,所以在春节的时候吃饺子有“招财进宝”的意思。
我们不仅要吃饺子,还要自己包饺子。奶奶把揉好的面团掰成一个个小的面团,在一个个搓圆,搓成圆后,妈妈开始擀皮,先把圆的面团擀成饼状,再调整方向继续擀,擀到又薄又圆为止。兜兜拿过擀好的一张皮,放上馅料,再蘸上水,然后对折,一个饺子就包好,大家都夸兜兜厉害。看我来了,他就去吃饺子了。我拿过妈妈擀好的皮,放上芹菜加肉的馅料,还听着奶奶说:“本来她已经把皮擀好了,想像他们卖的那样叠起来,结果叠好之后想拿下来却黏住了。”奶奶只好把它又揉成一个团,重新开始,哎,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啊!我包了几个包不下去了,因为剩下的都是歪歪扭扭的,像被狗啃过似的。我想自己擀皮,前面我自己擀了几张还算不错,后来擀的和妈妈擀的一样歪歪扭扭的。我在思考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一看原来是垫在底下的保鲜膜已经破掉了,俗话说的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换了一张保鲜膜在擀,发现顺手多了,擀的皮也很好。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饺子包完了。
饺子下锅了,在锅中的饺子非常调皮,有的在转圈圈,有的一个后空翻,还有的和伙伴在玩碰碰车,看到一个就撞过去,我看着它们玩感觉很有趣就拿来一个汤匙,在水里搅拌起来,它们撞的幅度更大了。
等饺子熟了,奶奶就把饺子盛了起来,一大碗饺子出锅了!过年吃着自己包的饺子,两口一个,十分满足。
在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
春节的脚步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而在春节里,我们的习俗就可以装上一箩筐。年三十的晚上,亲朋好友都会回家,大家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并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可以拿着炮仗到外面尽情的玩,而大人们则是在房间里打牌,看电视,玩手机。直到很晚,我们才上床睡觉。年初一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一碗香浓甜美的枣子汤,暖暖身子,喝完枣子汤后,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回响在耳边,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了,这种场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加上这一句诗的熏陶,春节的气氛是不是更浓了呢?伴随着一声声祝福语中,新年的拜年环节开始了,我和爸妈一起去串亲戚。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因为每当此时,我的腰包便变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美丽的烟花,真是五彩缤纷啊!看后真让人觉得其乐无穷呢!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你们的家乡是怎样过春节的呢?
接着就要将家里的被褥床单衣服什么的全部洗干净,将屋前屋后也要收拾妥当,做到窗明几净,干干净净迎接新年。二十五开始做馒头,馒头的面要发酵,发酵的时间就可以准备馒头馅,馅有很多种,我家一般都喜欢坐糯米肉丁馅的,青菜肉丁馅的,豆沙馅的,平安菜馅的,还有芝麻馅的。现在想来家里的馒头真是香,真好吃,比外面买的包子有嚼劲多了。
二十八左右开始帖对联和福字,不知几何起,福字都是倒帖着了。好像以前妈妈解释倒着帖,就是福到了。现在的对联一般是买现成的,手写的少了。记得小时候在家,每年的对联都是自己写的,因此小时候是特盼着过年的,除了好吃好喝外,就是自己的虚荣心会得到极大的满足。
大年三十这天,基本就是在家做吃的,为晚上的年夜饭准备,杀鸡宰羊,煨汤炖肉,凉菜热菜准备一大桌,晚上一边看春节联欢晚会一边享用。我们家是一大家,每年我们兄弟姐妹都会聚在一起吃团圆饭,都是用一个大圆桌来吃饭,伴着晚会上的相声小品的哈哈声,年味气氛十足。
我们家一般在年夜饭中途的时候就去放烟花爆竹,我们兄妹几个都会抢着放烟花,点着了放孩子手里,看谁的烟花放得高,放得远,好开心。晚上会一直看春节联欢晚会守岁,等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去放鞭炮,然后爸妈打牌,爷爷奶奶会去准备芝麻杆放在门边,门槛那儿还会放一根木材,有些比我们大的孩子,就斗地主,把瓜子当钱,可有趣了。到了十二点的时候,奶奶就会开始准备汤圆了!
然后就是吃早点,一般就是枣茶加各色点心,去村里给长辈拜年。
从初几就开始拎着礼物走亲戚,亲戚如果多的话,要一直走到十五元宵节才能算结束。
这就是我家乡的习俗!我是四川人!
四年级的时候,有一天,爸爸妈妈都做客去了,就我和奶奶在家里。吃完了饭,刚好我也写完了作业,奶奶准备洗碗的时候,我连忙说“奶奶,您腿脚不方便,还是让我来洗吧。”奶奶疼爱地看着我,怎么也不让我洗,因为我从来都没有干过家务,我抱着奶奶的胳膊撒娇:“好奶奶,你就让我试试吧。我都已经上四年级了,你还是让我做家务吧!”奶奶拗不过我,只好让我去洗了。
我高兴极了,把碗收到厨房后,就学着妈妈的样子,先找个盆子,倒上清水,然后把筷子和碗放进去,又放了些洗洁精。我拿起抹布,把筷子包起来,两只手使劲搓,刚洗了两下,天啊,怎么满盆的泡沫,什么都看不到了?算了,不管它,把满是泡沫的筷子从水里捞出来,放在旁边,我又开始洗碗。因为我放的洗洁精太多了,碗在我手里根本不听话,还没有洗两个,碗就扑通一下掉在盆里,溅了我一身一脸的水,抹着满脸的“沐浴露”,我非常生气,把抹布扔到盆里,气呼呼地坐在那里:洗个碗还这么难?
我坐在椅子上,看着泡沫中的那些碗,有点发愁:就这样灰溜溜地过去吧,奶奶虽然不会说什么,但是心里肯定会笑话我,一个自告奋勇洗碗的人,一个抢着洗碗的人,竟然只洗了一半就自己打了退堂鼓?想到这里我自己都不好意思了,盆里的碗也好像在嘲弄地看着我:“真是个小笨蛋,连个碗都洗不干净,看你以后还能干什么?”
想到这里,我的脸一下子红了,感觉想着了火似的。我赶紧站起来,把盆里的洗洁精水倒掉一半,又重新添了些热水,仔细地回忆着妈妈洗碗的动作,左手拿碗,右手拿抹布,一边转一边擦洗,认真地把碗一个一个洗干净了,然后又用清水冲了一遍。我还学着妈妈的样子,把盆子、桌子都擦干净。
看着桌子上那些洗得干干净净的碗,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桌子上的碗白白的,亮亮的,还闪着晶光,它们好像也在笑着表扬我呢!
从第一次洗碗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劳动的乐趣,从那以后,我经常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劳动中懂得回报,在喜悦中收获成长的幸福!
星期六上午,晴空万里,在这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厨房里时不时传来我的尖叫声,……
妈妈这两天感冒了,不能做饭,于是我尝试着做早饭。我准备做的是蛋炒饭,一想到那香喷喷的蛋炒饭,甭提有多香了,说着,我的口水流到了锅中。
不说了,先起锅烧油,我在一个锅里放了一点油,其实,说是一点油,我却放多了,不知道碍事不碍事?算了,我先还是先去切葱吧!我拿出我们家的祖传大刀,有模有样的切去冲来,我非常好奇生葱是什么味道,于是,我填了一个切碎的小葱花,像美食家一样津津有味的品尝起来。
吃了一半,突然背后一凉,“哎呀,葱啊!你真的好难吃啊!”我一边吐一边自言自语说道。
算了,我还是去切火腿肠吧!我又拿出那祖传大刀,切起火腿肠来,我先尝了一个小的,觉得很好吃,于是,一片接一片的吃了起来,切了两个以后,我发现总体的数量还不到一半,请在座的人不要笑我,因为我是一个吃货。
好了,油热了,我将蒸好的大米饭先盛到一个碗中。接着等它冷却,然后开始炒鸡蛋。
我从柜子里拿出了一个鸡蛋,轻轻磕了一下桌角,掰开了鸡蛋,只挺嘎嘣两声的响,鸡蛋掰开了,蛋清和蛋黄纷纷掉落在碗中,呵呵,没坏了。
米饭冷却之后,我把它倒入鸡蛋液之中,使劲搅拌起来,之后把它们倒入锅中,拿着炒饭板,用力地炒起来,炒到一定的程度时,我又将葱,火腿肠,倒入锅中,吵得差不多了,我将它们倒入盘子中,一盘香喷喷的蛋炒饭就做好了。
我把饭端到妈妈跟前,妈妈竟然吃的一粒不剩,我心里暗自窃喜,没想到第一次做饭还挺成功的,哈哈!
有了第一次的开始,才有了第二次、第三次的经验。我第一次做饭的经历仍历历在目,下面我就来分享一下我“第一次”的经历吧!
那时我七岁,正是闲不住的时候,趁着老爸老妈不在家,溜进厨房想过把小厨师的瘾,“要是我做好了这顿饭,我可就是小厨师了哦”想着想着,我得意得连眉毛都在脸上跳起舞。
我准备炒盘鸡蛋,想好了目标,马上开始行动!
我从冰箱里拿出两个圆圆的鸡蛋,又从碗柜里取出一个碗,顺带想了想老妈炒鸡蛋的程序,就拿起鸡蛋就往碗里磕。
“啪”第一个鸡蛋破是破了,但蛋清和蛋黄打到了手上。我傻眼了,赶紧洗掉粘在手上的蛋清蛋黄,回去继续做饭。
“啪”第二他鸡蛋总算顺当的进了碗。我把它搅匀,拧开煤气炉准备把鸡蛋下锅。
“滋滋……”火上锅中的油吐着泡泡发出欢快的叫声,接着冒出了轻烟。“妈咪咪呀!”怕被油溅到的我尖叫着躲到角落里,“油千万不要溅出来哦,阿弥陀佛!”过了好一阵,我才战战兢兢的走到锅边,把鸡蛋倒进去,蛋液顿时在锅中欢快地跳着、唱着、变着,我轻轻翻了几下。嘿!瞅瞅!我的炒鸡蛋变成了诱人的金黄!
我笨手笨脚地把鸡蛋盛出来,放进盘子里,闻一闻,喷喷香,看一看,色金黄。好诱人啊!看来做的还不错!撒点盐,端着一盘金灿灿的炒鸡蛋到电视机旁美滋滋地享受美餐了。“鲜!香!啊!太美味了!”我不停地感叹着。
这次做饭缺点只有一个:做得太少了!根本不够我狠吃一顿。
这就是我第一次做饭有经历!
我相信,我下次一定做的比这回更好。有了第一次的开始,才有了第二次、第三次的收获嘛!
大自然中无奇不有,一个微小的生物都能够激发我们无数的遐想。只要你拥有一颗敏锐的心和善于观察的眼睛,就会发现,科学其实就在我们身旁并且与科学擦出智慧的火花!
这不,我就是在偶然间发现了鸡蛋在水中沉浮的秘密。
那是一个星期五晚上,因为有客人来,所以我在厨房里帮妈妈的忙。这时,妈妈叫我敲一个鸡蛋。我从橱柜里取出一个鸡蛋,正想把它们敲碎,没想到我的手一滑,鸡蛋就“咕咚”一声掉进了一只盛满水的'汤碗里。令我惊奇的事发生了,鸡蛋居然奇迹般地浮在碗的中央。我愣了好一阵子,才疑惑不解地问妈妈鸡蛋浮起来的原因。可是妈妈正忙着,没有时间回答我的问题。
正所谓“行动是通往知识的唯一道路”,我决定自己亲自去做一次实验。我把鸡蛋放在另一个碗里,可是,鸡蛋却沉了下去。同一个鸡蛋,为什么出现了不同的情况?会不会和碗里的水有关?我决定刨根问底:“妈妈,这碗里加了什么吗?”妈妈说:“这是鸡汤,里面放了盐。”妈妈的回答让我更加兴奋,我断定,鸡蛋浮起来的原因一定和盐有关。于是,我开始不断地往水里加盐,慢慢地,鸡蛋就浮起来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原来,鸡蛋的密度比盐小,却比水大,所以,只要在碗里的清水里放一些盐,待食盐溶解,水的密度比鸡蛋大时,把生鸡蛋放入水中,鸡蛋就会浮起来。我的结论是正确的,为此我感到很高兴。
虽然这个问题有了令人满意的答案,但是我觉得还有更多的问题等着我去发现。只要不断发现问题,用实践去证明一切,再加上自己独立思考,永远保持着一颗好奇的心,就一定能解决问题的答案。
今天早上妈妈没在家,只有遥遥自在的我在家里看电视,过了饭点,妈妈还是没回来,我的肚子已经饿得咕咕叫。
怎么办?妈妈又没回家,我着急的团团转,差点哭了,只恨自己平时只知道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我着急的左思右想,最后决定自己做一次饭,说干就干,我翻了翻菜筐,发现只有土豆和辣椒,我想那就做土豆炒辣椒吧。
我首先削土豆皮时,土豆也许见我眼生,故意跟我作对,其次滑溜溜滚了下来,它生气了,好像在对我说:“你……你轻一点,把我都弄疼了!”
我拍打它的脑瓜说:“对不起,我是第一次削土豆皮,不知道轻重。”又过了一会儿,爱美的土豆对我说:“你看看你把我削成什么样了!我美丽的皮肤呀!”我心想到:好一个爱美的土豆呀,看我一会非把你弄得遍体鳞伤,削好了土豆后,我开始切了,由于没有经验,土豆丝切的有大有小,有粗有细,有长有短。呵呵,看着自己的杰作,我好尴尬,我又开始切辣椒,快切完时,眼睛不舒服,我用手一揉,我的泪很快地流了下来,然后我一把鼻涕一把眼泪把辣椒切完了,接下来开始热油,没想到油温太高,辣椒刚放进去,就呛得我眼睛都睁不开了,我就这样半睁着眼睛急忙把土豆丝倒了进去,哎呀,怎么又粘锅了?我手忙脚乱的,总算把土豆丝炒好了,我尝了一口大的粗的土豆丝,半生不熟。细的小的,已经有些绵了,哎,味道怎么不对呀?原来我把调料放错了,你们猜一下,我把什么放错了?我把料酒当成了醋,还把糖当成了盐,放了进去,味道真是怪极了。
今天虽然饭没做成,但我体会到了:妈妈做家务的辛苦,而且懂得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女儿!过来帮妈妈做饭!”妈妈在厨房里一声令下。我没有像往常一样搪塞,该来的总是要来的,何不放手一搏?
“妈妈,怎么做饭呢?”我信奉而又略带恐惧地来到厨房,又望了望妈妈手上的油痕,不禁有些发抖,煮饭而已,不会很难的吧!
第一步,倒米。“妈妈,这?倒多少杯啊?”我打开米缸,拿起“勺米器”向妈妈抖了抖。
“嗯~就盛那么两三杯吧!”妈妈沉思了一会儿,回答道。两三杯?这,妈妈呀,您就不能说准一点吗?唉,那就两杯半吧!
“一杯,两杯,再来半杯。好啦!”我手嘴一同操作,唉?这么简单的吗?快下一步吧!
第二步洗米。“哗啦啦——”清澈的水似活泼可爱又调皮的小朋友们,一蹦一跳地落在了水槽里,嘿!我伸出手将米盆放进了水中,干净的水在米盆里游荡。呀!水越装越多,米盆的重量也不断增加,糟了!要倒了!“啪!”随一声撞击的音响,米盆从我手中掉落,米洒了整一个水槽,水还在流着,它们如魔鬼,拍打在本应是干净的米上。
“唉,又要重新打米了。”我端起米盆,又重复了刚刚的步骤,又一次来到厨房,我放聪明了,对准出水口,将米盆一放,哈!搞定。水慢慢上升,直到快满时我便将水关掉。
呼!我将米盆又端上来,放到桌边,将手伸进去刚想洗,不料,这米盆往水槽栽了下去,“哗啦!”水奔我而来,我的天哪!米盆小姐,你是有多爱水槽先生哪!
唉!不得已,我将顽劣的米盆小姐交给了妈妈,却看到在妈妈手中听话而老实的米盆小姐,我竟开始怀疑人生了……
呼——“上刀山下火海”可真不容易!
家乡的“拔拔灯”
我的家乡在福建省南安市英都镇,那儿没有千古遗迹,但有鸟语和花香;没有奇特景观,但有和煦的阳光;没有神秘活动,但有美好的习俗。我们那儿的“拔拔灯灯会”就是一个令人神往,陶醉的风俗······
大概在宋元时期,英都镇便是富庶之乡,里面有一条河,名叫英溪,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内河,溪道“九曲十八弯”,水急滩险,运送货物只能使用驳船——就是那种不能自己游,需要人们来划或拉的船。到逆着水行驶的时候,便需要船夫来拉纤,俗称“拔船”。后来,这种劳动被人们融入到了民俗活动当中,百姓以拔灯代替拉纤,祈盼平安,年丰兴旺,一直延续到今天。
过完年没几天,便到了正月初九,母亲开车,带我和堂哥来到镇上。天还没暗,但是街上已是车水马龙。为了节约空间,多数人把车开到了别处,这才不会占位子。路两旁,他们已经开始,摆卖灯笼了:有红的,,有黄的,有圆的,有方的,有三楞的,有有流苏的,有有提绳的,有有挂钩的,多种多样,形状也不同,真是惹人喜爱,我为此挑选了好久,终于挑了一个红的,圆的,既有流苏又有提绳的,拿在手上,一边逛灯会,一边等着黑夜来临。
好容易等来了这黑色的帷幕,尽管还没到时间,那些小贩便把摊子收进去,街上的人越来越多,几乎所有人的手里都拿着灯笼,各种样式的都有,之前那些小贩卖的样式,现在几乎全都有了。“开始了!”我等了一个小时左右,终于迎来了灯会的开始。我把手伸进我的灯笼里,打开开关,那黄色的光芒透过红色的纱布,散发出红色的光芒,大家都亮着,一切都有如过年时分,街上满是红色,熙熙攘攘的人群,一步一步的走着,在一幢大房子前停了下来——那儿已经开始拔灯了,那些人,穿着红色的衣服,提着灯走,人们纷纷让出路来,让他们过去。我挤到前面去,看着那些叔叔在走,他们显得那么有精神,但脸却不很严肃——本来嘛,在这个盛大的活动上,都是开开心心的,没有人会愁眉苦脸的。我退出了人潮,一摇一摆的提着我的灯笼,灯跟着一摇一晃,我的影子也一摇一晃的来凑热闹,这下可好玩了,我和堂哥,弟弟便边随着人潮走,边享受着拔拔灯灯会的乐趣玩得不亦乐乎······
天已破晓,人们陆续回去,含着睡意的我们,尽管还想再玩会儿,但也必须得回去了······
同学们,人生里有很多第一次,例如:第一次洗衣服、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出去……但在这众多的第一次中,每人的第一次都不一样,而我的第一次是做饭……
我记得是一次放假的晚上,我坐在客厅里,百般无聊的看着电视。里面的那个厨艺节目人的技术令我赞叹不已,忽然,我的脑海里冒出了一个奇妙的想法:给父母做一次饭。我盘算着:“每次都是他们给我做饭,还那么的辛苦,这次我也要给他们做一次饭”说干就干,我到厨房思索着要做什么,我走到冰箱前,打开冰箱,里面剩余着几个土豆和几根黄瓜,我心里有了主意:要不就做“炒土豆丝”和“凉拌黄瓜”吧。我把土豆洗了洗,去掉了皮,才发现,土豆是那样的滑,那样的调皮,翻过来翻过去,就是不让你切,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他们切成块然后弄成丝。接着,我往锅里倒油,手悬在锅的上方,感受着锅的温度,感觉差不多的时候,再剥几个蒜,把蒜拍碎后,锅里烧开了,我把土豆放进锅里,“哗”,热气冒了出来,而我也是第一次做饭,自然不小心被烧到了,我忍着疼痛,翻过来翻过去,烧的差不多了,我放进去蒜,然后加入:醋、盐、味精等调料,不一会,“炒土豆丝”做好了。接下来,我把黄瓜拍碎,放入碗里,然后加入剩下的蒜末、醋、盐、味精、鸡精等调料。然后,我把两种菜端进客厅内,等着父母的归来。父母回来后,看见桌子上的2个菜,说:“这些是你做的?”我自豪的点了点头,父母也是很高兴。
第一次做饭,让我尝到了甜,最后,我再大喊一句:“我会做饭啦!”
广州是一座历史名城,千百年来形成了独特的岭南广府文化,这里有许许多多有趣的风俗。
广州又称花城,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鲜花绽放。广州人爱花,花卉交易由来已久,享有盛名的莫过于一年一度的迎春年宵花市了。广州的年宵花市每个区设一个,是临时的花卉展销场地。花市鲜花争奇斗艳,品种繁多。广州人习惯除夕饭后行花街,华灯初上,逛花街的人就摩肩接踵而至,人如潮涌,熙熙攘攘,热闹非凡。花市上嘈杂拥挤,但人们全都彬彬有礼,格外谦让与宽容,脸上充满祥和和喜悦。买了花的人把花木举在头上,把盆花托在肩上,那人流仿佛又变成了一道奇特的花流。
俗话说“食在广州”。饮食文化是广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有特点的是广州早茶与老火靓汤。广州人喜爱饮茶,尤其爱饮早茶。。广州人所说的饮茶,实际是指在酒楼喝茶和吃各种特色点心、小吃作为早餐;不仅饮早茶,还要饮下午茶、夜茶,人们通过饮茶这一独特餐饮方式传播新闻,叙说友情,洽谈生意。饮茶可快可慢、丰俭由人,显示广州这座城市的包容性与实惠性。老火靓汤,一个是食料足,一个是煲汤的用时长。而且一年四季汤的用料都有调整,配料里少不了各种与天时相应的中药材。春天的木棉花也可拿来煲汤,有祛湿的作用哟。
广州人过年的时候,每家会按习俗精心准备吉祥菜式,每一道菜式都包含着他们对来年的美好期许和对家人的浓浓爱意。比如“发菜猪手”寓意“发财就手”、“白灼虾”意味着新的一年每天都会开开心,“蒜香排骨”寓意骨肉相连,包含了家人之间和睦相处的美好希冀;蛋饺是用鸡蛋做成的饺子,形状像个元宝,过年吃有发财的寓意,还做了各种糕,马蹄糕、萝卜糕、年糕,希望步步高升……
大年初一,另一件大事就是开始“派利是”,派利是者必须是已成婚的,一派就派两个,代表夫妻两人的祝福:好事成双。给利是额度一般在五元、十元、二十元不等,亲戚朋友彼此往来,只讨个新年红火的好意头,派利是时时常说一句话:红纸一张,利利是是。意思是送个吉祥祝福,并无多大花费,你放心接着。
广州还有舞狮子、“扒龙舟”的习俗,划龙舟的时候锣鼓喧天,龙舟竞渡争先恐后;两岸观看的人人山人海,场面十分壮观。人们在五月初五端午节这一天把菖蒲和艾草插于门楣,悬于堂中,以代表斩千邪,招百福。
我家乡的风俗数不胜数,既有传承又有创新。欢迎大家到广州来观光旅游,感受我们这一方的风土人情,保证你不虚此行。
在我们这个民族,有许多的节日,而我们小孩总想着过节,因为,每逢过节,学校就会放假,虽然作业比平时多一点,但还是有闲暇、玩耍的时间。
我喜欢过节,最喜欢过中秋节,尤其是家乡的中秋节。因为八月中秋,正是收获的季节,我们就可以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
在我们这里可好了,每年临近中秋节,妈妈和奶奶就会给我们包月饼吃,因为,中秋节是要吃月饼、赏月的。妈妈和奶奶坐下的月饼可漂亮了。做下的月饼你别看表面上像是大饼,但上面的图案就像是雕刻家刻出来的一样,其中,我最喜欢桂花瓣的图案,不仅如此,还是用新鲜的面和陷做成的。主陷是:红糖或白糖,然后再加上点儿芝麻、果仁、花生豆和葡萄干什么的。做出来的月饼,不管是蒸出来的,还是考出来的。只要端在桌子上,就会有一股清香可口的味道,都会让你的口水垂涎三尺。
我喜欢过中秋节,在院子里,全家人为主桌子,吃着月饼,喝着桂花茶,赏着天上圆圆的月亮。有时候,外出在外的家人如果不会来,我们就一边赏月,一边想他们,看到天上的月亮就想看到自己的亲人一样,俗话说得好:“每逢佳节倍思亲”。
虽然现在街市上有琳琅满目的月饼,但我还是喜欢吃家里的,因为吃着家里的月饼,觉得好香好甜。
我喜欢过节,但我更喜欢咋家乡的中秋节。因为中秋节代表团圆,全家人坐在一起吃着团圆饭多么好啊!
说起咱家乡的习俗,那但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就拿春节来说吧!
春节,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家乡人叫大年初一。大年初一这天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除旧迎新。放爆竹能够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能够让人们感觉到欢愉和吉利。
春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吃饺子。为驱邪恶、求吉利,饺子要煮得多,务必有余,饭后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在年年有余。一旦煮烂饺子,不可说破了,要改说挣了。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期望人丁兴旺。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春节的饺子里多包有钱、枣、栗子等。吃到红枣,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劳致富;吃到栗子,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长命百岁;吃到钱,就能发财。不管谁吃到其中的哪一种,大家都衷心地祝贺。如果小孩吃到了钱,家长更是十分高兴,认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励以外,还要赏钱,以示祝贺。
春节还有拜年的习俗,大家互相拜年,旧时拜年要磕头,此刻一般只是问好。晚辈向长辈拜年时,长辈要给压岁钱。还有用手机发信息拜年、打电话拜年。完美祝福:吉祥、平安、发财、健康之类的让人们开心的话!
我觉得家乡的这些习俗蕴含了一个千古不变的含义:期望辛苦了一年的人们能开心的好好休息几天,调整好情绪,再准备开始下一年的奋斗。人们都期望过上幸福、平安的好生活!
每个人的第一次经历总是很新鲜、很有趣!我也不例外,今天我就说说我第一次做饭的经历吧。
那是一个周末,看着爸爸妈妈平时上班很辛苦,还要回家做饭、收拾家务,我想我也为这个家做点什么吧,于是我向爸爸妈妈提出周六早上我来做早餐吧,他们都很支持。想着我的任务,周六一大早我就起床了,洗漱后进入厨房,想想爸妈平时是怎么做给我吃的呢?炒鸡蛋吧,先从冰箱里取出鸡蛋洗干净擦干,然后磕开鸡蛋,将蛋液倒入碗中,挖一小勺盐放入蛋液中,然后用筷子开始打蛋,蛋黄和蛋清打匀后,就要开火了。可是试了几次也没有把火打开,还是要请教爸爸——原来天然气的阀门都没打开,开火后,倒入一些油,慢慢烧热后,把搅好的蛋液倒入锅中,只听“兹拉”一声,蛋液就鼓起了包包,随之香味就出来了,然后拿出锅铲开始翻炒,由于第一次没有经验可能是火大了没有及时翻,带我一翻面,下面的有一点点糊,然后爸爸告诉我火减小一点,翻的快一点,一会儿蛋液全部变成了一块一块的,这个时候爸爸说熟了,把火关掉,装到了盘子里。
接着我又开始了第二轮的“战斗”煎手抓饼,这个手抓饼是成品,只需放到锅里煎熟就好,所以也就容易些,电饼铛加热后直接把饼放入,来回翻两次就好了,比较简单,有了炒鸡蛋的经验,饼做出来还不错,外焦里嫩!虽说鸡蛋有些糊,但是爸妈对我很是鼓励,一直夸赞做的很好,自己也是感觉自己做的饭吃的也是特别的好吃!真是劳动带来的快乐。
现在我已经能熟练的自己做早餐了,并且还能询问家人想吃嫩的还是焦的,慢慢的我还要学着自己做午饭和晚饭,能在爸妈上班比较辛苦的时候让他们下班直接能吃上饭。
自己动手做的饭不但美味,还有满满的成就感哦!
春节的习俗
赵歆瑶
年,是中国最喜庆的节日。每逢过年,家人们总要忙七忙八的:要买玩意儿、贴春联,放爆竹、吃年夜饭……
海盐这边过年,按照惯例是要回老家一次的,沿途的风景没什么变化,一到过年,反而更冷清了——工厂关门,商店不开,就连路边小摊也打烊了,但到了村子里头,那景象可就不同了:户户人家的铁门上悬灯结彩,挂横幅,贴春联。大人们杀鸡宰羊,准备年夜饭;孩子们则揣着响炮在街上跑来跑去,时不时揪出一个甩在地上,清脆的声音也随之传开来。唯有一些老房子冷冷清清,住到城里来的老人们回乡后定会先去扫扫老房子,据说这样可以把晦气扫走。爷爷早就念叨着要给老房子做一次打扫。当他看到乱得有些不修边幅的房子,不管我们自己率先劳动了起来,只见他拿着剪子,把门前窜得老高的杂草一一剪掉。我们也纷纷效仿:母亲在爷爷后边,拔杂草一一清理掉,我和奶奶二人在房内打扫卫生:扫地,拖地,擦窗台,擦桌子,把窗玻璃用玻璃擦得白丽透亮……父亲扛来家里的竹梯子,给旁边三十余年的桑葚打理枝条……
通常,人们只要扫扫房就完事了——但我们家可不同,姑姑常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因此,我们在这天还要“洗邋遢”。母亲把床单,被套,床单,蚊帐,纱窗等东西都搬出来,好好漂洗一番。因为是乡下,没有洗衣机,就只好手洗了,通常是每个人各分到一件,蹲在装满井水大红脸盆,和着肥皂在搓衣板上使劲地搓。于是,便会出现这样一个奇观——在大年三十当天,一家人围着井洗着织物,还时不时传来几阵爽朗的笑声,用不了多久,你又会瞧见一户人家的门前的竹制晾衣杆上,挂着一件件表示欢庆的“彩旗”,成了每年过年过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用枯枝扎成的扫帚懒洋洋地倚在斑驳的墙壁上,旁边随意地堆了数捆用来烧火的枯枝。已是下午,小屋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风吹过,夹杂着人们切菜烧饭和大声交谈的声音,忽然想起奶奶说的一句话:“我不喜欢城市里头,一天天的非要争个你死我活,还是乡下好,过个年多热闹,哪像城里人,咋越来越冷漠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