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胜利87周年国旗下发言稿(通用5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每次听到这首豪迈激昂的《七律·长征》时,我的眼前都会浮现出这样的一组场景:泸定桥边、大渡河畔珍藏了他们英勇无畏的身影;雪山草地、高山峻岭留下了他们坚毅执着的脚步;四出奇兵,赤水河记录着他们胜利后的笑容;三军会师,会宁载歌载舞恭贺他们创造人间神话。80年前,先辈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长征之歌。80年后,作为新世纪的主人,我们又会做出怎样的回答呢?
今天,我们重温长征的历史,并不是号召大家再次用脚步去丈量那漫长的征程,而是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去领悟长征精神,去传承去发扬长征精神,进而培育我们新时代的长征精神。
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是战胜困苦的精神动力。长征途中,先辈们脚下踏着华夏坚实的土地,手中高擎着民族振兴的大旗,心中升腾着祖国飞翔的梦想。正是这样的信念将他们紧紧地凝聚在一起,筑成一道摧不垮、压不倒的钢铁长城。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们走过艰难,走过凶险,走出希望,走出了一片蓝天。今天,我们面前虽然没有了雪山和草地,但前进的道路依然漫长而曲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一次伟大而艰巨的长征。进行新的长征,我们同样需要有坚定信念,坚强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
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是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长征途中,在强大的敌人和险恶的自然环境面前,红军正是凭着这种精神,征服千难万险,战胜了强大敌人,取得了最终的伟大胜利,为中国革命闯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今天,步入新世纪的我们,是否还需要这种精神呢?轻歌曼舞的欢乐,鸟语花香的芳馨,相敬互爱的甜蜜,灯红酒绿的痴迷,艰苦的环境似乎已离我们悠然远去,然而,亲爱的朋友,你可曾想到,伴随着时光流逝的不仅仅是我们的青春,还有我们绚烂的向往和似锦的前程啊。我们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需要甘于奉献的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我们才能从容地藐视困难、顽强地面对困难、乐观地克服困难,有了这样的精神,我们才能以蓬勃向上的风貌,激发创新能力,燃烧创业的激情,焕发无坚不摧的力量。这样的精神是我们人生走向辉煌的基石。
八十年前的长征,已经作为一个符号,走进了历史,铭刻在我们记忆的深处。而岁月积淀的长征精神,却像古酒一般在我们的心中酿出了感情,酿出了味道,成为我们多彩人生的一道美味佳肴。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7周年。想那80年前,工农红军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下,经过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做出了重大的牺牲,翻过了一道道山,涉过了一道道水,行程两万余里,陆续抵达陕北,终于完成了一、二、四方面军的胜利大会师,为悲惨壮烈、史无前例的长征,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实事求是地说,长征,是我们党和军队,由于一错再错的错误路线的领导,迫于严酷形势的一次无奈的战略大转移。“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这是老红军萧华同志所创作的《长征组歌》里对中央红军离开江西革命根据地时的悲壮写照。但是,正是在这个战略大转移的过程中,一次次失败的教训和血的事实,使我们的党和军队认清了错误路线的实质和危害,从而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用他那政治家的敏锐目光洞察形势,用他那军事家的雄才大略指挥红军,战胜了无数的艰难险阻,终于抵达了陕北,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也使中国革命走向了一个新的起点,从此踏上了胜利的坦途。
岁月悠悠,转瞬已经80年过去了。当年那支衣衫褴褛、疲惫不堪,依靠着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和实现共产主义,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让全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的坚定信念走出雪山草地的军队,已经成为了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的国家武装力量,成为了一支所向披靡的威武之师。抚今追昔,让我们深深的理解到,人是要有理想和信念的。“革命理想大于天”,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那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就是最有力的证明。正因为有了理想和信念的支撑,我们的红军才走出了雪山草地,才完成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理想和信念,是革命胜利的可靠保证!可以设想,如果没有了理想和信念,或者说失去了理想和信念,那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我们的国家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现在,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的祖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千变万变,人民群众的理想和信念没有变,对党和政府的期望和信任没有变。人民群众渴望革命老传统、老作风的回归,期盼着革命老前辈为之奋斗的目标早日实现的愿望没有变。现在,我们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正在率领全党和全国人民,为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让人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进行着新的长征。而长征精神必将为激励和教育全党、全国人民“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在新的长征中实现我们的最终理想而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大家好:
我叫余玮婷,来自漳州竹林教育集团。我的家乡在闽南革命老区—漳浦县石榴镇,我出生的地方是革命老区据点村,是老区的红土地养育了我。
我是九零后,我们这一代人是伴随着现代高科技成长起来的,是经济大潮流中的“新兴人类”,关心的是股票,看中的是宝马车,追逐的是享受。心中的偶像是韩剧,口中的词汇是“I LOV YOU”。“长征”这个词汇仿若隔世,犹如“盘古”一样遥远。然而“二万五千里长征”,才仅仅过去了大半个世纪。她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它特有的魅力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颂。
回首风雨来时路,漫漫长征途,说不完的曲折困苦,道不尽的艰难险阻。可长征人,却用自己的两条腿,长驱涉足两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他们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攻占腊子口……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二万五千里血与泪的洗礼。
而我,今天要讲的是一个来不及长征的故事。翻开中共漳浦县革命史烈士芳名录,那一页肃然写着一个人的名字——余仁君,他就是我奶奶的叔叔,我的叔公祖。
1932年4月20日,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当天毛泽东同志在漳州芝山红楼接见闽南党组织负责人王海萍、邓子恢、王占春等同志,在听取了关于闽南漳浦石榴小山城一带革命斗争汇报后,他十分关注漳浦革命斗争状况,针对闽南实际,以其深邃洞察力,敏锐的分析判断,对以后的斗争方向做出重大决策。他强调指出,此次红军打下漳州,并不是要长期占领城市,当前革命重心仍然在农村,要放手发动群众,扩大游击战争,创造小红军,建立小苏区。第三天,红三军进驻漳浦,红七师驻扎在我的家乡石榴镇,当天家乡石榴镇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有志青年争先参军入伍。那一年,我的叔公祖余仁君刚满87岁,他瞒着家人偷偷报名入伍,当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
五月中旬,叔公祖余仁君被分配到刚刚组建的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独立第三团简称“红三团”,开往县城集中训练。5月28日大部队回师中央苏区,红三团留在当地搞游击战争,叔公祖服从党组织的安排,虽然心里羡慕和他一起入伍的伙伴余水池,能跟大部队一起走,但他觉得靖、和、浦苏区更需要他。
靖和浦革命根据地军民团结一条心,以其坚韧不拔的斗志,不仅保存根据地,而且有力地支持了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斗争。1935年春,中共闽粤边特委得知中央红军长征的消息,制定出牵制敌人兵力支援红军长征的决策。为此,“红三团”于2月9日在得知驻石榴象牙庄的国x党八十师已调防,余下的保安团还在忙于过春节之际,立即组织30多名精干武装分队,从龙岭出发向象牙庄驻敌发动袭击,这次战斗中叔公祖冲在最前锋不幸中弹牺牲。就这样,一个年轻的生命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离开了心爱的战友,离开亲人的期盼,离开石榴那片红土地。
是啊,没有长征精神哪有今天的宝马奔驰?没有长征精神哪有今天的安定团结?没有长征精神哪有今天的中国梦?我要让长征精神代代传,长征的基因永不变。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纵横11个省,长驱二万五千里,排除万难,胜利到达陕北。
时光飞逝,如今长征的胜利已经87周年了,在87周年前,那一支英勇的队伍在革命史上写上了光荣的一笔。它好似一副画卷画着气壮山河的英雄画面:在冰天雪地里,风似刀般割在英雄们的脸上,但他们却宛如一条巨龙,蠕动着、蜿蜒着它庞大的身躯,穿越着那二万五千里的路程。夜晚,伸手不见五指。草地上坑坑洼洼,沼泽连片,没有道路,没有人烟,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葬身泥潭。
长征中的艰险是我们在平和年代所不能想象的,英雄们顽强不屈,抵御自然灾害,长途漫漫和粮食短缺问题。前辈们穿着草鞋在雪地、在沼泽中一步步艰难地走来,走向了光明和胜利。我们要把他们身上坚持不懈地优良美德传承下去。当我们碰到困难的时候,应该想想这些在长征中的英雄是怎样克服困难,他们在那么艰难的时候都能挺过来了,我们这些小困难为什么就不能解决呢?
现在的学生认为中国的经济已经很发达了,所以在吃饭的时候,觉得这个菜不符合口味就不吃了,扔掉了。这是多么不应该的阿!有句名言说过:“谁只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或许这个还不够,那我们应该会想到在红军长征的时候,那些英雄们在面对粮食短缺的时候,竟然还用草皮,树皮来做粮食填饱肚子,而现在我们有足够的粮食却不好好珍惜。我们应该好好像那些红军叔叔们学习啊!
但在社会上也有像红军叔叔面对困难从不喊苦的人。就像造隧道的工人们,他们在一个温度达到40度以上的空间里面工作,而且在炎热的夏天,外面的温度已经够高的了,可以想象他们里面的温度会让人受不了。甚至有时他们在切割金属的时候与火接触,更是火上浇油。当他们的头上冒出如豆粒般的汗珠时,他们却从不喊苦,他们为了自己的事业和那份准备为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的心,即使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还坚持着自己的岗位,他们是伟大的,是无私的。
最近国家正在大力推进各项创新,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人民群众的事业,也只有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才能取得成功,所以就不折不扣地走群众路线,真正做到“执政为民”。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将人民群众中蕴藏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护好、发挥好。领导人也继承了长征奋斗的精神,为我国人民考虑周到,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领导和团结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强大精神动力。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才能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正是共产党人崇高的追求和强大的精神支柱。
我们进行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的长征。走在新长征路上,我们应继承和发扬当年红军长征的精神,把长征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变成推动我们前进的巨大力量。红军长征的路是艰苦的、漫长的;新长征的路会更艰苦、更漫长。因此,我们回忆长征、纪念长征,就是要更好地继承和弘扬红军长征精神,把红军长征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一代一代传下去,万众一心、艰苦奋斗,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长征”的胜利。
两万五千里长征,不管时间流逝的多长,我们都会时刻紧记在心,将红军长征的优良美德传承下去。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纵横11个省,长驱二万五千里,排除万难,胜利到达陕北。
时光飞逝,如今长征的胜利已经87周年了,在87周年前,那一支英勇的队伍在革命史上写上了光荣的一笔。它好似一副画卷画着气壮山河的英雄画面:在冰天雪地里,风似刀般割在英雄们的脸上,但他们却宛如一条巨龙,蠕动着、蜿蜒着它庞大的身躯,穿越着那二万五千里的路程。夜晚,伸手不见五指。草地上坑坑洼洼,沼泽连片,没有道路,没有人烟,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葬身泥潭。
长征中的艰险是我们在平和年代所不能想象的,英雄们顽强不屈,抵御自然灾害,长途漫漫和粮食短缺问题。前辈们穿着草鞋在雪地、在沼泽中一步步艰难地走来,走向了光明和胜利。我们要把他们身上坚持不懈地优良美德传承下去。当我们碰到困难的时候,应该想想这些在长征中的英雄是怎样克服困难,他们在那么艰难的时候都能挺过来了,我们这些小困难为什么就不能解决呢?
现在的学生认为中国的经济已经很发达了,所以在吃饭的时候,觉得这个菜不符合口味就不吃了,扔掉了。这是多么不应该的阿!有句名言说过:“谁只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或许这个还不够,那我们应该会想到在红军长征的时候,那些英雄们在面对粮食短缺的时候,竟然还用草皮,树皮来做粮食填饱肚子,而现在我们有足够的粮食却不好好珍惜。我们应该好好像那些红军叔叔们学习啊!
但在社会上也有像红军叔叔面对困难从不喊苦的人。就像造隧道的工人们,他们在一个温度达到40度以上的空间里面工作,而且在炎热的夏天,外面的温度已经够高的了,可以想象他们里面的温度会让人受不了。甚至有时他们在切割金属的时候与火接触,更是火上浇油。当他们的头上冒出如豆粒般的汗珠时,他们却从不喊苦,他们为了自己的事业和那份准备为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的心,即使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还坚持着自己的岗位,他们是伟大的,是无私的。
最近国家正在大力推进各项创新,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人民群众的事业,也只有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才能取得成功,所以就不折不扣地走群众路线,真正做到“执政为民”。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将人民群众中蕴藏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护好、发挥好。国家领导也继承了长征奋斗的精神,为我国人民考虑周到,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领导和团结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强大精神动力。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才能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正是共产党人崇高的追求和强大的精神支柱。
我们进行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的长征。走在新长征路上,我们应继承和发扬当年红军长征的精神,把长征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变成推动我们前进的巨大力量。红军长征的路是艰苦的、漫长的;新长征的路会更艰苦、更漫长。因此,我们回忆长征、纪念长征,就是要更好地继承和弘扬红军长征精神,把红军长征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一代一代传下去,万众一心、艰苦奋斗,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长征”的胜利。
两万五千里长征,不管时间流逝的多长,我们都会时刻紧记在心,将红军长征的优良美德传承下去。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每次听到这首豪迈激昂的《七律·长征》时,我的眼前都会浮现出这样的一组场景:泸定桥边、大渡河畔珍藏了他们英勇无畏的身影;雪山草地、高山峻岭留下了他们坚毅执着的脚步;四出奇兵,赤水河记录着他们胜利后的笑容;三军会师,会宁载歌载舞恭贺他们创造人间神话。80年前,先辈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长征之歌。80年后,作为新世纪的主人,我们又会做出怎样的回答呢?
今天,我们重温长征的历史,并不是号召大家再次用脚步去丈量那漫长的征程,而是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去领悟长征精神,去传承去发扬长征精神,进而培育我们新时代的长征精神。
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是战胜困苦的精神动力。长征途中,先辈们脚下踏着华夏坚实的土地,手中高擎着民族振兴的大旗,心中升腾着祖国飞翔的梦想。正是这样的信念将他们紧紧地凝聚在一起,筑成一道摧不垮、压不倒的钢铁长城。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们走过艰难,走过凶险,走出希望,走出了一片蓝天。今天,我们面前虽然没有了雪山和草地,但前进的道路依然漫长而曲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一次伟大而艰巨的长征。进行新的长征,我们同样需要有坚定信念,坚强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
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是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长征途中,在强大的敌人和险恶的自然环境面前,红军正是凭着这种精神,征服千难万险,战胜了强大敌人,取得了最终的伟大胜利,为中国革命闯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今天,步入新世纪的我们,是否还需要这种精神呢?轻歌曼舞的欢乐,鸟语花香的芳馨,相敬互爱的甜蜜,灯红酒绿的痴迷,艰苦的环境似乎已离我们悠然远去,然而,亲爱的朋友,你可曾想到,伴随着时光流逝的不仅仅是我们的青春,还有我们绚烂的向往和似锦的前程啊。我们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需要甘于奉献的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我们才能从容地藐视困难、顽强地面对困难、乐观地克服困难,有了这样的精神,我们才能以蓬勃向上的风貌,激发创新能力,燃烧创业的激情,焕发无坚不摧的力量。这样的精神是我们人生走向辉煌的基石。
八十年前的长征,已经作为一个符号,走进了历史,铭刻在我们记忆的深处。而岁月积淀的长征精神,却像古酒一般在我们的心中酿出了感情,酿出了味道,成为我们多彩人生的一道美味佳肴。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7周年。想那80年前,工农红军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下,经过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做出了重大的牺牲,翻过了一道道山,涉过了一道道水,行程两万余里,陆续抵达陕北,终于完成了一、二、四方面军的胜利大会师,为悲惨壮烈、史无前例的长征,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实事求是地说,长征,是我们党和军队,由于一错再错的错误路线的领导,迫于严酷形势的一次无奈的战略大转移。“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这是老红军萧华同志所创作的《长征组歌》里对中央红军离开江西革命根据地时的悲壮写照。但是,正是在这个战略大转移的过程中,一次次失败的教训和血的事实,使我们的党和军队认清了错误路线的实质和危害,从而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用他那政治家的敏锐目光洞察形势,用他那军事家的雄才大略指挥红军,战胜了无数的艰难险阻,终于抵达了陕北,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也使中国革命走向了一个新的起点,从此踏上了胜利的坦途。
岁月悠悠,转瞬已经80年过去了。当年那支衣衫褴褛、疲惫不堪,依靠着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和实现共产主义,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让全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的坚定信念走出雪山草地的军队,已经成为了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的国家武装力量,成为了一支所向披靡的威武之师。抚今追昔,让我们深深的理解到,人是要有理想和信念的。“革命理想大于天”,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那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就是最有力的证明。正因为有了理想和信念的支撑,我们的红军才走出了雪山草地,才完成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理想和信念,是革命胜利的可靠保证!可以设想,如果没有了理想和信念,或者说失去了理想和信念,那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我们的国家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现在,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的祖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千变万变,人民群众的理想和信念没有变,对党和政府的期望和信任没有变。人民群众渴望革命老传统、老作风的回归,期盼着革命老前辈为之奋斗的目标早日实现的愿望没有变。现在,我们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正在率领全党和全国人民,为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让人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进行着新的长征。而长征精神必将为激励和教育全党、全国人民“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在新的长征中实现我们的最终理想而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