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江梦南观后感优秀17篇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他们都是一群普通人,用着普通的身体践行着普通事情,那么《2021感动中国》观后感怎么写呢?

最新《感动中国》观后感及启迪 1

“从霓虹灯的丛林中转身,让双脚沾满泥土。从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过偏见,用钢梯超越了怀疑。一条无穷之路,向世界传递同胞的笑容,你记录这时代最美的风景。”这是给予香港无线电视的主持人陈贝儿的颁奖词。

2021年春天,陈贝儿来到内地,带着满腹疑问,踏上了一条“无穷之路”。历经3个月,陈贝儿一行5人,穿梭全国6个省份,10个脱贫地区,深入海南热带雨林、川藏高原、戈壁沙漠,天南海北,翻山越岭,拍摄制作了12集纪录片,生动具体地见证了中国的脱贫之路。

时代一直孕育着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着伟大事业。“无穷之路”,寓意“没有贫穷的道路”,陈贝儿感人至深的故事正是发生在新时代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实践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这样的人间奇迹,写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写在奔腾的历史洪流中,也诞生了无数的感人故事:有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的黄文秀;有“一心只为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用自己46年的短暂生命兑现了对党和人民承诺的贵州省晴隆县委原书记姜仕坤;有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教授李保国。

在节目中,苏炳添直言:“一路走来,我最想感谢的是国家。是祖国的帮助,让我一步一步走到了奥运百米决赛的跑道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运动健儿一次次突破极限,创造佳绩。2014年仁川亚运会,中国队势如破竹,连续第九次高居金牌榜榜首;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队奋勇拼搏,连续第五届奥运会跻身金牌榜前三;2021年东京奥运会,金牌数、奖牌数均位居第二;2022年北京冬奥会,创造“史上最好成绩”。

感动中国江梦南观后感优秀17篇

今天,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极大增强了志气、骨气、底气,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充分爆发出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正在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

《感动中国》观后感之中国航天人 2

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运载着神舟十三号飞船点火升空,搭载着3名航天员如利箭般刺破苍穹,飞向太空。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又一次重大成功,是我国空间站建设的“关键之战”,青岛科技一如既往地提供了护航技术支撑。

早在此次任务发射前期,中国电科22所的信息保障团队就已全面进入工作状态。一方面,这支团队全力为此次任务提供了空间电波环境态势和异常事件预报预警信息,为发射窗口的确定提供了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团队还为任务系统提供了高精度电波环境效应数据,保障航天测控、卫星通信和空间目标监视雷达等系统的可靠运行。由中国电科22所研发的便携式定向仪、陆用型信标机、海用型信标机、航天员通话电台等设备齐“上阵”,组成了一张近、中、远程搭配,海、陆、空协同的立体化搜索救生网络。这套多次为我国航天任务发射提供保障的“明星装备”再次为神舟十三号的顺利出征提供了坚强护航。

“复杂网络与可视化研究所航天可视化团队研制的深空探测实时三维可视化技术,在本次飞行任务中再次接受了实战任务考验。”团队博士郭阳告诉记者,飞船在空间飞行状态是难以被直接观测到的,该技术可将飞船飞行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在0。1秒内进行“实时翻译”,驱动控制中心屏幕上的飞船模型调整位置与姿态,让地面控制人员可以在第一时间看到飞船“实况”。“这项技术就像飞船的‘眼睛’,让它保持更好的姿态运行。”郭阳表示,航天可视化团队为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此次“太空出差”提供轨道修正、姿态调整以及飞行控制与指挥提供关键技术支持和工程保障,团队研制的深空探测实时三维可视化技术在神舟十三号飞船和天和核心舱进行自主交会对接任务中发挥关键作用,并为神舟十三号飞船在轨飞行保驾护航。

“团队研制的深空探测实时三维可视化技术在执行交会对接任务中,已经助力中国航天事业10余年,已成为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常态化任务执行系统。”据郭阳介绍,该团队早在2011年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任务中就已经作为任务全过程的推演平台,曾先后参与并圆满完成多项国家重大载人航天、探月工程以及深空探测等工程实战任务,主要包括天问一号火星探测,探月工程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嫦娥五号T1飞行试验器、嫦娥四号以及嫦娥五号任务的可视化飞行控制指挥与遥操作操控任务,载人航天工程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天舟一号,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与神舟十二号、天舟二号交会对接任务的实时三维可视化飞行控制与指挥任务。

2021感动中国观后感800字 3

孙嫣然

感动中国,励志成才

世界很大,无论伟大还是不伟大,平凡还是不平凡,有些人身上总是闪着光的,照亮着中国,也指引着我们前行。

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颗叫杨振宁的小行星,它是以扬振宁的名字命名的,可见扬振宁对中国做出的贡献之大。杨振宁从小在清华园里生活,长大后在美国留学。1957年,他响应祖国的召唤决定回国时,却被美国的新政策拦了下来,不得不在美待了二十余年,期间,他专一研究物理,在他和同事的不断共同努力下为中国赢得了诺贝尔奖。待禁令解除后,他毫不犹豫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回国后投入中国物理事业中,并为清华大学的大一新生免费授了一整学期的物理课程。他曾说:“我的身体里流淌着我父亲的血液,中华文化的血液。”

杨振宁这种不忘初心、一心为国的爱国精神深深感动着我。

张顺东、李国秀是一对夫妻,他们两人合起来只有一只手,一双脚,但两人并没有因此对生活放弃希望,而是用积极何上的心态去面对,克服这些困难。最后只有一只手,一双脚张顺东和李国满分作文网秀不仅把日子过好了,还越过越富,两人通过在网上卖当地特产,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也带领着全村人一起卖,把村里人也带上了致富这条路。

张顺东和李国秀这种面对艰难的处境仍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使我感动。

苏炳添被称为“中国飞人、“亚洲之光。在此之前,苏炳添参加了一场奥运会,他发现了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太大了,因此更加刻苦,效果不太明显,苏炳添改变了自己原有的跑步方式,改成右脚先迈出,这无疑像从新学习跑步样。苏炳添每天练习起路跑,一天能起跑100多次,甚至在睡觉的时候也在想着怎样跑,每一次参加奥运会苏炳添的成绩都在进步。在2019年的奥运会上32岁的苏炳添以9。83秒的成绩夺得了第一,为中国赢得了一枚金牌。

苏炳添这种自我超越的精神值得我学习,也使我感动。

时代楷模是我们迷茫时的引路灯,他们向我们呈现了一颗滚烫的爱国心,一份浓烈的家国情。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像他们那样心怀爱国之情,对生活充满希望,不断超越自我,做一名奋发有为的新时代青年!

感动中国观后感 4

8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在这期间,刘秀祥把望谟县的教育带出另一片天地。

20年前,望谟县本科上线率为0,整个县有十万余人文化水平在小学及以下。

2015年到2020年,望谟县中考成绩400分以上的人数从358人突破1000人,中考平均分位居州排名第三名;本科上线率也从12.26%到如今的63.44%,要知道这些学生当初中考的成绩平均只有336分,如今却考上了本科,刘秀祥的鼓励对这个县的改变之大不言而喻。

随着孩子们学业有成,回到故乡,望谟县的贫困程度也在逐年下降,到今年,望谟县的贫困率已经不足3.6,经济发展越来越好。

今年,刘秀祥被成功评选为“最美教师”,这个曾经睡猪圈,背母上学的男孩,如今用自己的故事和行动,改变了无数贫困地区学子的命运。在被评选为“最美教师”之后,刘秀祥成立了一家工作室,专门对老师的德育进行培训,他说只有更多优秀的老师,才能培育出更多优秀的学生。

在望谟县的8年里,刘秀祥从未放弃一名学生,他说:“我相信,任何一个孩子都值得更好的未来。无论他出生在北京上海,还是我们贵州望谟。”

无论是扎根望谟的刘秀祥,还是为学生失去双腿的张丽莉,这些老师们都在用自己的人生和努力,去改变下一代人的命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现在,这些“最美教师”们的故事,还在继续,愿我们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感动中国》观后感之彭士禄 5

愿将此生长报国

海丰县,取义于“南海物丰”,位于广东省东南沿海。1925年,彭士禄出生在这片红色故土,他是我国早期农民运动领袖彭湃的次子。

1928年9月,海丰县一片血雨腥风,母亲被捕后英勇就义;不到一年,父亲又在上海慷慨赴死。

那一年,年仅4岁的彭士禄成了孤儿,也成了国民党在全国悬赏搜捕的“通缉犯”。童年时期,他曾两次被敌人抓进监狱,受尽磨难。

1940年,周恩来派人辗转找到15岁的彭士禄,一句“孩子啊,终于找到你了!”让颠沛流离的彭士禄泪流满面。

1940年年底,彭士禄抵达革命圣地延安,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考试,获得留学苏联的名额,前往喀山化工学院化工机械系学习。

悬梁刺股攻读坚。彭士禄倍加珍惜这5年的学习时光,学习成绩十分优异。

1955年,因国家建设的需要,中国政府把原子能工业建设列上议事日程。当时,美国和苏联都已研制出***、***,美国还造出了核潜艇。

1956年,时任国防部副部长的陈赓到苏联访问期间,把彭士禄召到中国驻苏大使馆,问他:“中央已决定选派一批优秀留学生改行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你愿意改行吗?”

“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彭士禄坚定地回答。

吃百家饭长大的彭士禄,忘不了几十位“母亲”对他的'抚养,也忘不了父母为了革命牺牲生命,他早已坚定了“愿将此生长报国”的信念。

1956年9月,彭士禄奔赴莫斯科动力学院进行核动力专业学习。从此,与核动力结下了一辈子的缘分。

自强不息去耕耘

20世纪50年代,面对一些国家的核威胁,毛主席发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伟大誓言。

但是,当时一穷二白的新中国想要造核潜艇,简直比登天还难!不但缺乏图纸资料,而且也没有权威专家进行指导,包括彭士禄在内的所有人,谁都没见过真正的核潜艇到底长什么样。

而且,核潜艇技术极为复杂。据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专项总师陈炳德介绍,全艇设备、仪器仪表等多达2600多项,近5万台件,电缆总长近百千米,管道总长30余千米。作为核潜艇心脏的动力装置,反应堆的研制更是难上加难。

1962年2月,彭士禄开始主持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和主要设备的前期研发。

彭士禄综合团队意见,对国外资料和国内重水堆实地考察,经过认真计算、论证,很快提出一套在陆地上建造模式堆的设想。

1965年,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八千军民从祖国四面八方汇聚到四川西南部的密林深处,这个代号叫“九〇九”的基地就是中国第一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试验基地。很快,彭士禄告别妻儿,隐姓埋名,进入基地。

当时,中国核潜艇研发团队对“核动力”的了解几乎为零。但就在1970年12月26日,经过以彭士禄为代表的科研团队6年的艰辛努力,中国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下水,4.6万个零部件全部由中国自主研制。从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49岁那年,彭士禄在一次核潜艇调试工作中突发急性胃穿孔,胃被切除了四分之三。之后,他仍然不顾一切地扑在我国核动力事业上。

多年来,彭士禄被誉为我国核动力领域的“垦荒牛”。他推进了我国核动力的民用发展,开创了我国核电站自主设计与建设,为我国核电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负责了我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的引进、总体设计和前期工作;组织建造了我国第一座商用大型核电站——秦山二期,其设计标准、计算程序、研制能力等成功经验,对我国后续核动力的设计和研发作出了突出贡献。

“我是属牛的,许多朋友称我为老黄牛,我觉得我一生做的工作,虽沧海一粟,但就是要为人民作贡献,默默地自强不息去耕耘、开荒、铺路。”彭士禄生前曾在笔记中这样写道。

2021《感动中国》个人观后感 6

今天下午,老师放了专题片《感动中国》,看完片子我被深深的打动了。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丛飞”。他是一位歌手,也是一位好爸爸,当他自己还没当父亲的时候,他就用父亲的眼神看着那么多孩子,孩子的眼神让他心动让他行动。丛飞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当他被病痛折磨的时候,他想得仍然是他的“孩子”,他托人将学费转交给了失学儿童,当时的那一幕,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泪如雨下。

让我感动的还有“魏青刚”。他是一名普通的农民工,甚至还被别人戏称为“打工的”。可是,他却朴实,朴实得像一块石头。可能平时,我们不知道他,确实,他小得像大海里的一叶扁舟,没人发现他,但就是那一瞬间,他让所有人眼前一亮。在给魏青刚的颁奖词上这样写着: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为一个陌生人,他在滔天巨浪中三进三出,危险面前,他根本不需要选择,因为这瞬间动作原自内心品质。从人群中一跃而出,又悄然回到人群中去,他,是侠之大者。

我们之中有几个能像魏青刚这样舍己为人的人,甚至可以说没有。魏青刚是平凡的,但他的举动让 记得在节目最后,主持人问他:“得了这个奖,你最希望什么?”他说了一句很朴实的话:“希望大家能给我找得活干!”在场的观众都笑了,可是,我却觉得没什么可笑的,因为,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自己想说的话,能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这是件很不容易的事,魏青刚叔叔,我佩服你!

看了这次专题片,我从邰丽华身上知道了做人要坚强,从洪战辉身上学到了什么是友善。

《感动中国》观后感之张顺东李国秀 7

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一对残疾夫妻张顺东、李国秀,非常幸运的是:他们生长生活在中国这个伟大的国度,生长生活在中国共产党正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伟大的时代,他们夫妻才找到了生命的支点,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张顺东6岁时被高压电击伤,由于家里穷没钱医治,右手和双脚溃烂先后做了截肢手术,只剩下一只手。妻子李国秀天生没有双手。一只手、一双脚,就是他们夫妻的全部。无脚踏出脱贫路,无手撑起半边天,他们夫妻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故事,在红土大地上�

回首过去,妻子李国秀含着泪说:“我这一生最大的亏欠,就是不能给孩子一个拥抱!别人家的孩子都是用双手抱大的,而我家的两个孩子是用双脚抱大的。”

张顺东常常说,无论生活再怎么艰难,都要带着一家人走出来。他们夫妻相依为命,走过了一个个春夏秋冬。春天,张顺东在山沟山洼围水,妻子在稻田里用脚插秧;夏天,张顺东修枝打杈,妻子在地里除草;秋天,张顺东用一只手掰包谷,妻子背着篮子站在地里接着;冬天,张顺东劈柴、生火,妻子缝补衣服、教孩子读书。

李国秀可以用脚炒菜、做针线活儿等,她在鲜红的刺绣上绣着:“听党话,忆党的历史,感党恩”“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永远跟党走”等,一字一句,是她们内心“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感党恩”的无比感激、感恩之情的真实写照。

每次面对困难的时候,张顺东都会鼓励妻子说:“我是你的手,你是我的脚,没有什么坎儿不过去的!”

张顺东、李国秀夫妻的儿女们现都已成才,女儿张光琼大学毕业,已� 儿子张光云初中毕业,现正在学习经营电商,他们家用自己的行动生动诠释了——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张顺东还会用自己的经历去鼓舞别人:“既然命运注定了身体残疾,自卑和痛苦又有什么用呢?一根草顶一颗露珠,相信每个人只要自立自强、奋发向上,都会像小草一样活下来。”他的话感动和鼓励了许多人。

省、市、区残联对张顺东、李国秀夫妻给予了多方面的帮扶:2020至2021年4月,多次为张顺东协调免费安装假肢;2014年对张顺东自主创业协调补助资金0.4万元;协调张光琼读高中每年补助1500元,考取大学享受3000元的一次性补助;协调张光云读初中每年补助800元;他们夫妻二人均享受残疾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补助和领取残疾人“两补”;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现已投入5万元,中国狮子联会云南代表处也补助了5万元等资金,有效地改善了他们家的院内房屋环境。当前,他们夫妻的电商工作室和刺绣工作室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了。

脱贫攻坚胜利了,在乡村振兴的战略中,张顺东还多次参加了昆明市、东川区残疾人电商培训、岗位实习,省、市残联协调东川电商服务中心为他免费提供了直播带货设备和电脑一台,并安排他儿子张光云在电商服务中心跟班实操学习,使他们家乡的特色农产品可以放在网上进行销售。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正是有了党的好政策,广大残疾人也一样能够脱贫奔小康,过上快乐、幸福的美好生活!

感动中国江梦南观后感优秀17篇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精神是前进中源源不绝的动力。张顺东、李国秀夫妻的精神总结起来主要有四种:自立自强的奋斗精神,永不言弃的抗争精神,拼搏向上的进取精神,勇于创造的创新精神。

“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我们要深入学习,从他们夫妻身上汲取更多的营养和力量,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为乡村振兴战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新时代、新使命,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张顺东、李国秀夫妻必将再次寻找到生命的新支点,再创新佳绩,再做新模范!

感动中国2021观后感心得体会 8

这个周末班会课上,我们观看了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大会。

我们都被这些感人的事迹深深的打动了。

一幕幕感人的场景让我们的心灵为之震撼。

其中,让我最难忘的是孙家栋爷爷,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以及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几乎用尽了毕生心血,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带来了巨大的突破。

我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就是他研发的,并且他也研发了我国第一颗绕月卫星“嫦娥一号”,他还是其它八颗卫星的总设计师和三颗卫星的技术负责人。

孙家栋爷爷还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的开创者之一,给我国的航天技术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里程碑式的进步。

他还获得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和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当孙家栋爷爷接过奖杯时,我们都情不自禁地为他鼓起掌来。

“从国家所想,从国家所需出发”孙家栋爷爷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孙家栋爷爷的事迹让我想到了祖国的未来。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像孙家栋爷爷那样,长大以后以,我们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发明出更好的卫星或其他的装备,报效我们的祖国,那我们的国家会更加的强大、繁荣。

难道不是吗?

《感动中国》观后感之中国航天人 9

阵阵寒意袭来,北风呼呼,秋意渐浓。但也就是在昨夜,浩渺的宇宙星辰之中,又多了一抹中国的光辉——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三位中国航天员将在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宇宙空间站中“出差”六个月,完成一系列的科学研究和实验。这是中国的骄傲,是中国的信念,也是属于中国的璀璨辉煌。

在人类探寻宇宙和日月星辰时,一辈又一辈的中国航天员们不断拨开未知的云雾,他们努力拼搏、不畏艰难,他们像一群追梦的少年,满怀理想,勇往直前地追寻着航天梦、中国梦,为他们点赞。

探寻苍穹,光耀中华,祝愿航天员们顺利圆满,平安归家,祝福我们伟大祖国繁荣昌盛,永远强大!

《感动中国》观后感之张顺东李国秀 10

生战役,从他们的脸上,看不到一丝生活的愁云,而是一脸阳光灿烂一脸风雨过后的妩媚。他们说,“我觉得人再苦再难,不能没有希望。”而带给他们最大的希望,就是乐观自拔。

张顺东、李国秀夫妻乐观自拔,是人的毅力与人格的内在体现,是搏击人生风雨的重要力量。他们夫妻正是有了这样一种善待逆境,勇于接纳不幸,敢于直面正视大挫折的坦然,才能在一次次历经生活苦难后平和地度过、安然地站立、恬然地生存。他们的鲜活事迹告诉我们,只有善于乐观自拔的人,才有勇气征服自己,才会在挫折失败中找出不足加以弥补改进,获取经验和智慧,从而更好地经营自己的人生。

有人说,坚定的意志是自拔精神的支撑。张顺东小时候受伤致残,李国秀天生没有双手,但他们没有向命运低头,顽强地成长,并收获了爱情、成就了彼此。正是有了这种坚定的人生意志,婚后他们用残缺的身体,书写了世间最美家庭的模样。他们用辛勤的劳作,把儿女养大成人,他们用坚强的意志,甩掉了贫困帽子,创造了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可以这样认为,虽然人的命运可能坎坷、生活中可能有不少困难,但人性中迸发的精神光芒是永远不会消失的。一个意志坚定的人,能够掌控自己的命运,也能够担负起社会责任,从而最终战胜挫折走向成功。

面对挫折与困难要做到从容应对,没有豁达的胸襟是不行的。庄稼人,有耕种才能有饭吃。两个人只有一只手,他们有能力、有决心面对以后的生活吗?夫妻二人珍爱对方,相互扶持,相亲相爱。张顺东原本受伤的两只脚因为过度劳累而溃烂,不得不先后截肢。命运再次给这个不幸的家庭以沉重打击时,以“你就是我的手,我就是你的脚”的坦然自若的态度、豁达开朗的心境带给了他们生活中的惊喜。这正如,艰辛曲折是人生的走势,谁都不可能春风得意到老时。一个人有了豁达的胸怀,就会有健康向上、坦荡开朗的生活态度,做到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失志,不会被生活中的一些困难所困扰;一个人有了豁达的胸怀,就不会困扰于一点小麻烦小挫折,就是遇到大的挫折,也会宠辱不惊,很快走出心理阴影,最终超越自我,收获成功。

2021感动中国观后感 11

苏炳添,一个活在刘翔阴影下的男人,但是他从未放弃,堪称励志楷模。对于他屡创佳绩,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先天条件和家庭原因,苏炳添从小生长在农村在泥地乱跑加上比他大9岁的表哥是镇里的短跑冠军,成为了他早先的追逐目标,在有沙子的跑道上跑出了11秒的成绩,下来就是他的性格和习惯,外国记者采访在活动区热身的苏炳添时,苏也说了这么一个词“脚踏实地”接受国内体坛记者采访时,苏炳添曾说到:“我每一年都有在进步,07年到现在每年成绩都始终是往上走的,没有掉下去过,所以我已经很满意了。”

苏炳添的短跑之路开始于他的中学时期,还没有系统地训练,就一路过关斩将,可谓是天赋异禀,从校田径队到广东省田径队,在广东省田径队苏炳添在原中国田径100米记录创造者袁国强的麾下接受训练,成为了一名专业的运动员,开启了他走向亚洲,走向世界的里程。他的出现无疑是刘翔退役后中国田径的又一颗璀璨星。

2015年国际田联男子100米钻石联赛尤金站他9秒99的成绩,成为首位在历史上突破10秒的黄种人,也打破了张培萌10秒的世界记录,这个惊喜,提升了国人对田径赛场的关注,他用实际行动向全世界证明了亚洲人在田径赛场上具有先天劣势这不是真的。在今年的世界杯期间,2018年6月23日,传来了振奋国人的消息,苏炳添在国际田联马德里挑战赛100米决赛中,以9秒91夺冠,刷新了3天前谢震业刚在法国巴黎创造的9秒97的全国纪录,追平了卡塔尔归化选手奥古诺保持的亚洲纪录。

成为了最快的黄种人。正是由于他的热爱,追求,魄力与坚持成就了今天的他。苏炳添说过赛道上的对手只有自己,0.01秒的进步都值得全力以赴在喜人的成绩背后,天赋之外,就是执着的努力,他每天训练两小时,遵循了那句励志欲坚不欲锐在两个小时的训练时间,他要求每个动作都要做到最标准,细小到关节。他被称为中国田径队——最严苛的运动员之一。

感动中国2021年十大人物代表观后感 12

“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

这是为一个12岁女孩吟诵的颁奖词。在中央一套人物颁奖晚会上,无数人都为她潸然泪下。

女孩的名字叫何玥,是广西阳朔县长乐小学六年级的一名学生。去年四月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十一月份何玥在家人的歌声中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何玥从小就热爱学习,力求上进。课堂上,何玥总是很专注地听课,勤于思考,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她的回答常常很有新意,总让老师感到很是欣喜。由于她成绩出色,何玥家的墙壁上贴满了金光闪闪的奖状。

何玥还是一个有爱心的人。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时,何玥不仅把自己的零花钱全部捐了出去,还说服爸爸妈妈捐出了一个月的工资。当何玥生病后,学校的老师和同学送来2000多元捐款时,她却对爸爸说:“你把它捐出去,捐给最需要的人。”

何玥还没有长大,但心却是那么的大。她的勇敢,她的坚强超出了她的年龄,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当何玥得知自己仅剩下三个月的时间时,她决定无偿捐献自己的器官,捐给那些正在和病魔作斗争的人。她相信,只要有器官捐献,就有生的希望。

2012年11月17日凌晨,何玥终于和我们说再见了,她的“最美遗愿”也得到家人的支持,把她的一肝两肾都无偿地捐给了需要的人,使他们的生命得到了延续。

何玥走了,这个有着天使般心灵的女孩虽然离开了我们,但她用短暂而绚烂的生命谱写一曲动人之歌,她的无私奉献和大爱精神感动着千万人的`心,她像最美的天使,永远飞翔在我们的心中。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13

作为第一个跨入男子田径100米9秒区的亚洲人,苏炳添的历史性突破不是一蹴而就的。2012年,当他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就遇上了“世界第一飞人”博尔特,这次的经历让他感受到巨大的差距,他下定了决心:过10秒进9秒区。2015年世锦赛,他又一次和博尔特站在了同一起跑线,而这一次,他与博尔特仅差0.03秒。但这一年,苏炳添已到了退役的年龄……

苏炳添颁奖辞:世界屏住了呼吸,9秒83,冲出亚洲的速度。你超越伤病和年龄,超越了自己。你奔跑的背后,有强大的祖国。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2021 14

新冠肺炎的袭来让一切都变得那么不平静。人们的担忧,社会的恐慌,笼罩着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但时时刻刻又有种温暖人心、点燃希望的温情散发着永远的芬芳。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春节期间,本该是万家团圆的欢喜时刻,在大爱面前医护人员们选择了坚定的离别,整装待发,赶赴疫区的第一线。诺大的行李箱里除去必备的医疗器材,就是不少的成人纸尿裤。因为一旦脱下防护服就意味着需要重新换新的,为了节约物资他们不得不身穿长达九个小时的工作服。这些平凡的人是丈夫,是妻子,是父母心疼的孩子,也是孩子眼中的大树,但他们更是英雄,是最美的逆行者。

爱因博大而变得高贵。年过八旬的医者钟南山爷爷,曾在非典中担当大任,如今又挂帅出征,不知疲倦的拼搏在科技前沿,积极研究有效治疗方案。已经73岁的李兰娟院士每天睡不到三小时,为了让全国的人民安心,繁重的工作之余,接受了白岩松的专访在深夜为全国网友答疑解惑。

什么叫逆流而上?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与最爱的人道一声珍重,在危急时刻“我自己愿意来的,我愿意承担这一切”,这样简单的一句话足以展现爱的光芒,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逆行者才有了我们每个人昂首阔步的前行。

然而,依旧有些令人气愤的是一些不法分子趁机哄抬物价,甚至单纯追求利益,把废弃口罩重新加工利用发国难财;一些无脑家属闹医,伤医,不顾大局任由自己撒泼耍赖;还有一些人顶风作案参加聚会走亲访友……雪崩之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作为后方安全的我们不能深入到一线实干,但却也不能在后院起火兴风作浪。

那么作为一名普通人我们能做些什么呢?第一听党指挥,尽量减少外出。因为疫情严重性事关公共安全,宅在家不乱跑就是我们能做的最大贡献;第二拒绝野味,敬畏自然。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保护野生动物的迫切性早已不单是保护生态环境这么单一。同样是地球上的生物,我们更应将自身置于其中,因为命运共同体我们同呼吸;第三积极宣传疫情防护措施,号召大家捐献物资共渡难关。

回望历史,1998年抗洪抢险,生命之堤,齐心协力,决口奋战;2003年抗击非典,病毒来犯,生死之战,众志成城;2008年汶川地震,八方支援,同舟共济,重建家园……多少次患难与共的中华民族在危机中凝聚,聚沙成塔挺起中华民族的脊梁。如今的2020年的疫情我们同样不彷徨,“雷火”凭借中国速度托起武汉的重量,祖国的伟大,人民的团聚,让我们坚定相信这一切终将成为过往。

愿与疫情拼搏的人们,坚定信仰,不惧病毒 。

愿奋战在一线的人们,注意安全,早日胜利 。

愿祖国早日拨开迷雾,国泰民康,盛世共享 。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胜利终将属于我们!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15

朱彦夫——当代中国的“保尔·柯察金”。他参加了抗美援朝的长津湖战役,是他们连的唯一幸存者。经过47次手术、93天的昏迷,朱彦夫失去了双手双脚,仅剩下一只0.3视力的右眼。但他不想躺在功劳簿上度过一生。他回到家乡,用残肢夹着粉笔,教乡亲们认字;他拄着拐、拖着假肢,一步一步带村民们走向致富之路。60岁时,他执笔写下《极限人生》,将他和曾经战友的故事捧给了世人……

朱彦夫颁奖辞:生命,于你不只一次,士兵,于你不只是经历。没有屈服长津湖的冰雪,也没有向困苦低头。与自己抗争,向贫穷宣战。一直在战斗,一生都在坚守,人的生命,应当像你这样度过。

2021年感动中国个人观后感 16

我认真观看了《感动中国》20_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次次地让我热泪盈眶,我的心也久久难以平息。我不禁要问:我们应该要做怎样的人呢?

我们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爱的表达方式各种各样,可以像刘盛兰爷爷那样崇仁厚德;可以像姚厚芝阿姨那样以博大的母爱、惊人的毅力织就《清明上河图》;可以像段爱平奶奶那样以无私的大爱恩泽乡邻,奉献青春;可以像格桑德尼老师那样扎根基层,浇铸祖国的未来;可以像龚全珍奶奶那样心中盛满人间的真情,无私奉献;可以像胡佩兰奶奶那样生命不息,奉献不止。

我们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像黄旭华爷爷那样舍小家顾大家,以身许国,为核潜艇事业默默工作,誓言无声。像陈俊贵爷爷那样义薄云天,心比金坚。

我们要做一个有恒心的人,像沈克泉、沈昌健父子一样,不达目的,绝不罢休,为实现心中的梦想努力奋斗。

我们要做一个伸张正义,见义勇为的人,像方俊明伯伯那样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不计得失。

总之,我们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尽管我的羽翼还未丰满,尽管我的能力还有限,但是乘着理想的翅膀,吸取着榜样的营养,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也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感动中国》观后感之 17

彭士禄,男,汉族,1925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广东海丰人,我国著名的核动力专家,中国核动力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是党的早期领导人、我国农民运动的先驱彭湃烈士之子,幼年颠沛流离,在党的培养下成长成才。上世纪50年代,他响应党中央号召,积极投身我国核潜艇研制事业,担任总设计师,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成功研制作出突出贡献。改革开放后,他负责大亚湾核电站的引进建设工作,并组织自主设计建造了秦山核电站二期,引领我国核事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曾任原第六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原水利电力部副部长、党组成员,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原科技顾问,是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2021年3月逝世,享年96岁。

彭士禄同志是红色家风的优秀传承者,是科学家精神的杰出践行者,是中国核动力事业的拓荒牛,是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他继承先辈遗志,传承红色基因,继承着共产党人精神血脉,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始终饱含着对党和人民的赤子之心。他以身许国、科技报国,勇于创新、敢于拍板,践行了“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铮铮誓言,为我国核事业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高风亮节、淡泊名利,永葆初心、不改本色,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不息、躬耕不止,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生动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

返回导航>>>

▼《感动中国》观后感之杨振宁10篇▼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