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本文是细致的小编有缘人给家人们整理的大国重器观后感(优秀8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国重器》记录了中国的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及创新,机床,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电器装备,重型装备,海港装备,关键零部件等, 首先我想到的是片中有那么多的优秀技术人员敢于拼搏,敢于担当,“严谨的工作态度比工作技能更为重要”,有个好的态度,不会的技能可以学,但如果有技能只是把工作当成任务草草了事,那照样是做不好一件事情的,一个德国学习回来的女焊接技术说了一句“焊品如人品,要表里如一”我在想我们公司人员真能做到把公司当成一个大家庭吗?片中也讲到一个拉小迪琴老工程师从年纪轻轻进公司一直到退休一直在做一件事情,他说:“我们工人把高科技的产品做出来也是一种了不起的创新”,在他身上可以看出公司的事情就是他的事情,那种工作精神,很让人感动,而且他的创新就是把东西做好,其实也是我们没有那么多的东西要去设计只需做好,如都像那老工程师那样就没什么是做不好的了,我们都能做到吗?所以我们要建立更完善的生产制度,但监督好像更为重要,我们制定过一系列的制度,但执行到最后好像都没有执行了,(就像一个《员工提案》一样,今年好像就执行过2次,前2次都无果而终)现在是第三次,标准文件还没有最终下发。我觉得我们好像缺少这种担当,负责,及严谨的态度。
我们都知道数控机床以后的发展只有那么几点,更高的精度,更高的速度,更高的稳定性,更完善的功能,片中也讲到一家数控机床厂有那么多的机床卖不出去为什么?因为它没有好的精度,没有快的速度,注定要被好的机床替代,因为现在产品的精度越来越高,大家也许都知道现在有些机床都论斤卖的,那样的话是在卖高科技的数控机床吗?不是的,是在卖铸铁!高精度的产品没有高精度的机床它生产的出来吗?我在想,近快一年了的丝杠热变形我们解决了吗?我们讨论过的方案落实了吗?难道是我们公司解决不了?难道要像机床漏水的问题一样要处理一两年的时间?的确我们做的不好,我们做的不好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还有很多,就像客户要求的打样产品一样,我
每集都会讲到自主创新,我想我们也一样没有自主创新技术,也是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现在市场上的机床凭借低成本,低价格优势聚拢客户,机床也越卖越便宜(高端除外)便宜后它的质量肯定会下降,当产品性能,质量存在一系列问题时,终究还是会失去所有客户,就我们而言唯有掌握核心技术,(我们的核心技术在哪?有哪些是我们需要去努力的)生产高精,高速,稳定的产品才能走的更远,“片中有个数控加工的拿个深度尺还讲解说道,加工这个高精度产品”有点不符合实际,但我们要做的是需要实实在在去做,让“品质改变未来 服务成就梦想”离我们更近一点。
俗话说的好:“农业是立国之基,工业乃强国之本。”大国重器,以其先进的创新实例,展现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成就,让我们再次看到了民族工业创新的实力,也更加坚定了振兴中国工业的使命。该片以独特的视角记录了中国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历史,将镜头对准了普通的产业工人和装备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创新中的关键人物,真实记录了他们的智慧、生活和梦想,通过人物故事和制造情节,鲜活地讲述了充满中国智慧的机械制造故事,再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从无到有,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背后的艰辛历程,展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迈向高端制造的未来前景。
首先这绝对是个带给人正能量的记录片,它让我们众多的工科生热血沸腾,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让我们真正了解中国的机械制造业。以前说到制造业,我脑海里的印象是粗笨的大机器,是落后的人口密集型产业,是大车间里一排排的工人。这是我第一次获得对中国的制造业这么详细的了解。制造业包含大器件更注重小细节,虽然这些话在平日里也总听到,但通过这部片子确实让我体会更多,感触更深。
中国的装备制造业虽然起步晚,落后先进国家一大截。但经过几十年的快速追赶,我们已经有了不少能和先进国家比肩的技术和产品,有些甚至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些在我国北部发展起来的企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引进技术、购买专利到自主研发的发展过程。这些大型装备制造业对一个国家的竞争实力贡献很大,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工业竞争力。这种掌握核心工业技术的能力才能让国家在国际对话中挺直腰板,不受制与别国。
落后时期,我们总是处于学习、模仿的阶段,在外出交流学习或者引进技术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多轻视或者排挤。在该片中,中国工程师展现出的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简单平凡的生活习惯、坚持不懈的钻研态度最让人肃然起敬,不断追赶世界的脚步。他们穿着朴素的工作服,说着简单质朴的话,每天奔波在巨大的车间或工厂,面对缄默无言的机器,默默无闻地进行着不断重复的研究或试验。他们是中国亿万工人中最普通的一个,有些人或许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但他们依旧在工作岗位上长期钻研,他们工作的场所和穿戴可能没有白领或者其他产业部门来得光鲜,但他们的研究成果可能为国家节省一个天文数字的成本,或者让中国的工业势力又往前推进了一步。与他们这种”相对两不厌,唯有敬亭山”的气度和等待相比,我们这些心浮气躁的学生,真应该好好反思了。
虽然《大国重器》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装备工业的巨变,为我们展现了伟大的工程师的精神,但更多的是紧迫感和不足之处。从该片中,我们能感受到,即使我国世界领先的企业,其依赖的创造的大部分依然是粗活。还有很多核心技术尚未掌握,还是很依赖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还是有一些领域即使有了技术但没有支撑的设备投入生产。我所了解到的高端设备很多都是进口的,设备用的实验也太都是进口的,还有各种尖端科技的研究和普及能力等等。这说明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未来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这就要求我们新一代大学生,要有宽广的视野和博大的胸襟,找准方向脚踏实地地坚持,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我们讲“农业是立国之基,工业乃强国之本。”《大国重器》,一部记录新中国工业崛起的长歌史诗;《大国重器》,一帘见证中国工业创新裂变的长廊画卷。这股从民族工业血脉中迸发出的最强音在11月的深秋,划破寂静的夜空,向全球昭示中国民族工业的全面崛起。
作为中国首部工业纪录片,《大国重器》以其惊艳恢宏的画面、先进的创新实例在新时代一线市场引起了强烈反响。6天的时间,300分钟的精彩连续,画面、配音、明星产品、技术创新、人物故事等等,都成 在一线市场、国珍健康生活馆里、团队培训演讲台上,《大国重器》让新时代人再次看到了民族工业创新的实力,也更加坚定了我们振兴民族产业的历史使命。
十八年前,在新时代公司成立初期,我们缺少人才、缺少资金,缺少市场经验。但是我们凭借着对松花粉项目的坚定信心,以永不言败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用仅有的500万资金,建成了第一条松花粉生产线,功克了松花粉破壁等历史性难题,在租用的狭小办公室里,开始了松花粉销售的第一步。
十八年� 在上级集团、行业专家的大力支持下,在全 在专营店里我们所有新时代人更是集体“抱团”观看,时而安静思考、时而欢呼雀跃。《大国重器》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装备工业的巨变,让我们又一次直击了民族工业的崛起,让我感觉到能作为一名中国人感到无比的自豪,更让我兴奋的是我是一名新时代人。
在《国之砝码》中,徐工王民董事长那句“在世界工程机械的最高顶峰上:我们必须要有位置,"激荡着所有新时代人的内心。话语背后,引发我们的思考,在健康产业领域,一定要有我 我相信在黄永刚总经理的英明领导下,我们有能力,更有信心超越我们的竞争对手,成为中国健康产业的NO1。放下镜头里的精彩,我们更要看到中国工业的未来。“大国重器”向“强国重器”的迈进,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科技广度、创新高度、核心深度是中国工业留给我们中国人“万亩技术良田”。深铸强国重器,放飞强国之梦,中国制造再创新高;智领技术先机,成就国之大器。十八岁的天空无限广阔,风华正茂的新时代前途无量!我们希望看到越来越多怀着事业追求和人生梦想的人走进新时代;希望所有的新时代人遵循市场规律、遵守法律法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创业、以德立业、和谐展业、快乐兴业,在新时代事业的大舞台上,实现“我的梦、国珍梦、中国梦”!
充分展现了中国工业体系在近30年发展中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艰难经过,直到现在我们在某些领域已站在世界顶峰。泱泱大国,国大业大,推动和伴行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元素,就是被誉为全人类历史上最轰轰烈烈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业是这一轰轰烈烈大事业中的核心部分。只有大工业,才能带来大发展;只有大工业,才能快速带领中华民族实现期盼已久的“中国梦”。 目前中国工业面临诸多因素的制约,亟待转型升级。例如,许多城市可用的工业用地所剩无几,原材料、劳动力等生产经营成本不断上升,一些重要资源、能源的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
智能制造是指工业企业广泛采用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自动化、智能化的信息系统并实现集成应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比较顺畅、柔性、敏捷,产品的电子信息技术含量也较高。智能制造是工业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也是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方向。
工业的智能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企业关键环节的智能化,包括研发设计智能化、生产制造智能化、经营管理智能化、市场营销智能化。二是通过相关信息系统的综合集成应用产生的企业智能。例如,通过研发设计和生产的集成、生产与管理的集成、市场营销与研发设计的集成等,实现产供销一体化、业务与财务一体化、集团管控一体化。三是产品的智能化,即在产品中嵌入电子信息技术,增强产品的功能和性能,提高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
在生产加工方面,鼓励软件企业开发智能化的工业控制软件、数控系统,推广智能控制、工业机器人、快速成型、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网络协同制造、制造执行系统(MES)等技术,提高生产设备和生产线的智能化水平,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进料设备、加工设备、包装设备等的联网协作,打造“无人工厂”。 在企业管理方面,鼓励软件企业开发智能化的管理软件。鼓励工业企业开展ERP和MES集成应用,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车间管理,实现生产管理的智能化。推广商业智能(BI)系统,鼓励企业建立知识库和知识管理系统,发展辅助决策的“仪表盘”系统,通过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联机处理和数据挖掘,实现管理决策的智能化。
促进企业信息化集成应用和融合创新。在企业内部信息化集成应用方面,以信息化推进研发设计与生产制造的集成、生产与管理的集成、生产与销售的集成、业务与财务的集成、总部与分支机构的集成,实现产销衔接、管控一体,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减低成本,控制风险。在企业之间信息化集成应用方面,以信息化推进产业链协同,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与配套企业之间进行信息系统对接,相互共享设计、库存、物流等信息,以提高协同效率,降低总成本,实现即时生产。
智能工业是先进工业的重要内容。中国工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向产业链高端跃迁,使“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必须大力发展智能制造。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正进入深度融合阶段,大力发展智能工业将成为我国工业突破发展瓶颈、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写在前面:是由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CCTV—2)制作的大型高清纪录片,展现中国装备制造业成就,讲述充满中国智慧的机器制造故事。
近日,我观看了《大国重器》,片中再现了30年来中国装备工业取得的伟大成就,讲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从小到大,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背后的艰辛历程,看后令我热血沸腾。
《大国重器》以独特的视角讲述了一个个鲜活的创新发展的例子。
如大型风力发电机、高级数控机床、汽车冲压生产线、高铁列车、石油管道压缩机等等。但是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我们还是一穷二白,我们有的东西都是进口的,但我们是大国而不是强国,我们开始了自主创新的过程。经过了近50年的奋斗,中国的许多制造技术赶超了世界水平,但能源消耗还是很大,很多技术还处于落后。
好的公司离不开好的技术,好的技术离不开好的人才啊!长大以后我一定要当一名工程师回报祖国!
首先我想说的是这绝对是个增加正能量的记录片。最为工科科普文章我还是很推荐的。
初看起来让作为一个工科博士的我热血升腾,甚至于都开始再反思自己出国的决定是否正确。
但是细细回味就对它有了种鸡汤文的感觉。
我们有这么强吗?我博士期间所接触的高端设备一水的进口货,就没有发现有国产的。甚至设备用的实验太都是进口的。在精度方面我们还是相差甚远。想起来为了有一套合格的夹具,我们的所工厂直接孔打歪,设计好的不能用。工业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啊,至少在工科基础研究方面,我们还没有值得信赖的实验设备。
重器,这一重字说明了,我们在大型的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还是有相当优势的。比如低精度要求的产业。我国劳动力成本低还是优势明显的。前段时间有新闻,说是山东一个村N多人利用电焊技术移民袋鼠国,过上了高薪有车有房的日子。不知道在振华的焊工们日子如何。
什么时候在纪录片中可以听见说现在我们不行缺点的时候,就好了啊。
《大国重器》精选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机床、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电气装备、重型装备、通用装备、港机装备、船舶、关键零部件、节能装备等10余个重点领域、18家行业领军企业。以独特的视角和震撼的画面,记录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通过人物故事和装备制造中的细节,鲜活地讲述了充满中国智慧的机器制造故事,再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从小到大,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背后的艰辛历程,在充分阐释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成就的同时,展望了中国装备制造业迈向高端制造的未来前景,全面展现近30年来我国装备工业取得的伟大成就。
目前各类媒体去工业化倾向严重,全国财经类媒体很多,但用于房地产、金融、证券、投资之类非工业类经济报道太多,而关于工业的报道不仅偏少,且负面居多(如产能过剩、亏损破产、污染严重等)。这让社会很多人无法体会工业(如装备制造业)对国家、对国计民生的重要性与工业人的艰辛奉献。正如《中国工业报》社社长陈卫在《大国重器》开播式上所说的那样,长期以来,以我国工业发展为题材,特别是展示装备制造业的影视作品少而又少,《大国重器》了却了装备制造人对工业题材影视展现的心愿,实现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和我国工业发展的"中国梦"鼓与呼。
长期以来工业被媒体忽视,作为工业人主体的工程师、技术工人群体也自然被媒体所"遗忘"。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各类娱乐明星充斥着电视与媒体,整个社会很难看到工程师、技术工人的身影与贡献,其地位也远低于公务员,于是青年学子逃离工科成风,工程师、技术工人队伍后继乏人也就不足为怪了。
而纪录片《大国重器》尽管也有政府官员与企业高管的镜头,但该片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情怀,不仅纪录大国重器研制、生产本身,且将更多的镜头对准了生产一线的工程师与技术工人,通过人物故事和制造细节,真实记录了几十位有名有姓的中国工程师、技术工人在挑战制造极限、攻克技术难关中所付出的艰辛与创造性贡献,真实记录了他们的智慧、生活和梦想,鲜活地讲述了充满中国智慧的机器制造故事,再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从小到大,从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背后的艰辛历程。是他们让高铁飞奔、让航母远航、让神舟飞天、让蛟龙(深潜器)入海;也是他们让我们的国家日益强大,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他们和全国工业系统的无数工程师、技术工人才是中国社会、科技、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者;他们才是共和国真正的脊梁。这是一曲中国工程师、技术工人的颂歌。
主攻高端制造,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这是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业呈现的新突破、新亮点。在《智慧转型》专辑片中展现的"开天神推"——中国最大马力推土机SD90-5,给人印象颇深,让大家看到了厚德坚韧的山推团队精神,看到了推山填海般的巨无霸设备产品,看到了中国工程机械的希望。"开天神推"SD90-5开创了建国以来自主研发、实现国产装备自主配套的先河,是目前国内最大马力、最高效率、最智能化的推土机。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了国外公司的技术封锁,形成了我国大马力推土机的整机技术标准及推土机大马力传动系统等关键部件的技术标准。对国家工程机械行业长远战略规划、优化民族产业结构、实现国产装备的自主配套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这个产品是完全我们自主开发的,随着能源的这种大量的开采,这种使用大型设备的工矿越来越多,过去完全靠进口,我相信我们研制成功以后,能够完全替代国外的进口产品。"山推股份董事长张秀文在片中的自信让国人振奋,山推SD90-5的推出,也向全球工程机械行业展示了中国自主创新取得的成绩和贡献。
中国工程院曾对全国5000名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超过80%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工程师职业的社会地位"一般"或"偏低",对个人收入的满意度仅为53.75%。而2010年7月,中国科协5年一次的"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更显示,由于工作压力和收入等方面的原因,有近半数的科技工作者表示如有机会更愿从事企事业管理、公务员等其他职业。
一项问卷调查发现,小学生崇拜娱乐明星的最多,崇拜科学家的也有,但对工程师的了解却极为模糊,在"最崇拜的人"、"最理想的职业"选项中,仅有10%的选择与工程师沾边。
这些调查结果实在让有识之士为工程师的处境心寒,这也就不难理解没有多少工程师愿意子承父业,相反,公务员中愿意子承父业的比例高达近100%。高校报考中逃离工科盛行,工科专业很难招到一流的学生,这意味着我国工程师队伍面临后继乏人的危机,而城市独生子女更是无人愿当工人。
在当今中国,与工程师、技术工人严重短缺、实体经济萎靡不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金融业为代表的虚拟经济恶性膨胀,投机炒作成风。虚拟经济领域多如牛毛的开发商、股评师、操盘手们甚嚣尘上,成了社会和媒体的宠儿。而重要的财富创造者即全国多达上亿,奋战在(实体经济)工业生产与工程建设第一线的工程师、技术工人则快成了被社会"遗忘"的人群。
《大国重器》反映了这样一批有信念、有坚守、默默奉献的中国工业人。这些工业人中,有雄心勃勃向高端领域进军的企业家,有数控机床研发中屡败屡战的工程师,有动车制造中精益求精的女焊工师傅,更有无数个车间里那些最普通最寻常的一线工人。这样一些人,如果不是《大国重器》的播出,可能根本不会被一般公众所知晓。然而,正是有了他们的热情、理想、信念、汗水、青春和付出,这个国家的产业才有了脊梁,这个国家的梦想才有了最坚强的依托!打造大国重器需要知识和技术,同样需要信念和风骨。
作为第一部反映中国装备工业的纪录片,尽管《大国重器》仍存在着缺陷与不足,对于中国装备工业"大而不强"的警示处理得还是比较淡化的,但是它见证中国工业创新裂变的长廊画卷,"农业是立国之基,工业乃强国之本",《大国重器》这股从民族工业血脉中迸发出的最强音在11月的深秋,划破寂静的夜空,向全球昭示中国民族工业的全面崛起。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装备的工业的希望,燃起了我们做工业人士的对工作的热爱和信心,让我们为我们的工作感觉到由衷的自豪!
有的人说过,机械制造是一个国家的钢铁之躯,所有文化经济的繁荣,都建立在机械这个坚实庞大的骨架上。纵观国家的繁荣富强之路,机械装备为国家贡献如此之大。无论是青藏铁路,还是南水北调,处处都是机械人的身影。
俱往矣,风流人物如落红,化作春泥,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们。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你是否还有当年那种以济世报国为己任的担当,你是否还有为中国崛起而读书"的慷慨激昂,你是还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壮志豪情?
一个社会形态的发展水平,不是看它生产什么,而是看它怎样生产,用什么工具生产,也就是用什么装备生产,所以,装备工业的水平,决定工业的水平,工业的水平决定国家的强弱。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工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大国重器》反映的只是我们装备制造行业巨大成就冰山一角,不仅讴歌火热的工业战线每一位工作者和轰轰烈烈的每一幅制造业场景,通过这些更能看到我们民族的精神和国家的美好明天,然而每一个企业,每一个行业取得的成绩不仅在于从业者的辛勤付出、不懈创新,更在于取得的一项项的核心技术!
我们的核心技术决定了我们在相关行业的话语权和决定权,瓮福集团拿下沙特的磷矿基地的建设订单,对南非实现合作的提价百分之二十都源于其核心技术----无水氟化氢的提取技术,济二机床、振华重工、沪东中华集团、沈阳新松等等企业能走到世界同行的前列,与欧美等西方国家的世界最先进大企业同台竞技、相互合作,同样来源于各企业的潜心专研、自主创新和最终掌握的核心竞争技术。
每一项核心技术的问世都得来不易,靠的是企业带头人的卓越目光,靠的是研发人员及普通产业工人的的兢兢业业和不懈创新,靠的是国家给与的支持,靠的是一点点小创新的积累,靠的是数年甚至是数十年的辛苦付出和探索。无论是机床、工程机械、电气制造、重型装备、通用机械、船舶工业、轨道交通、海洋工程、节能环保和智能制造等,还是关键零部件、基础件制造企业,每一个装备制造企业都在奋勇进发,奔向辉煌!
我们的话语权正在一点点加大,我们掌握的核心技术正在一步步增强,我们的国之重器正逐渐成为国之利器,一步步走向世界装备制造业的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