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与蜘蛛侠,以及长大的的凯瑞·穆里根,甚至杰森·克拉克,表现的都很赞,演绎一部很精彩的电影。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以下是小编燕子帮大伙儿整理的5篇了不起盖茨比影评3篇电影影评,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们继续奋力向前,逆水行舟,被不断地向后推,直至回到往昔岁月。
所有的光新靓丽都敌不过时间,并且一去不复返。
当我们看《红楼梦》的时候,我们知道这是一部旧王朝时期的百科全书,从中可以洞察整个古老家族的浮浮沉沉,并管窥旧王朝时期上游社会里的人如何生活,但如果没有宝玉与黛玉的木石前盟,整部小说的精彩程度无疑会大打折扣。同样,《了不起的盖茨比》之所以了不起,也在于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崛起过程中的种种横断面,但盖茨比对黛西的爱情,让人嘘唏不已,正是这份爱情的纠葛,使得小说拥有更多值得称道之处。不过,盖茨比用情太专,即便是导演巴兹·鲁曼只将其中的爱情部分抽离出来,这一最新版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也是一部很精彩的影片了。当然,这也是批评者批评最新版的电影没有全面展示小说精髓之处。
说《了不起的盖茨比》是1920年代美国的百科全书,需要从作者菲茨杰拉德说起。菲茨杰拉德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他把自己的笔触直击社会弊端,并写出了“美国梦”的破灭,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内心的悲痛。《了不起的盖茨比》有着宏大主旨,对于那个时期美国社会有全景式观照。菲茨杰拉德笔端所陈的社会,时间上主要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8年)后,经济大萧条(1929年)还没有来到的10年间,这个10年,因为技术的长足发展,物质经济得到极大发展,但传统的清教徒道德却已土崩瓦解,缺乏道德约束的社会,享乐主义大行其道,人心不古,充满了各种社会问题。就如目前的天国王朝一样,是“一个奇迹的时代,一个艺术的时代,一个挥金如土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嘲讽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的灯红酒绿中,普通民众充满了对浪漫的渴求,社会表面奢华背后充满了空虚和无奈,所谓的上层社会思想正处于“荒原时代”。想想看,《甄嬛传》这样人心惟危勾心斗角的肥皂剧与千古不灭跨越星球爱恋的《来自星星的你》,能够同时流行不悖,前者代表的社会剧烈竞争及后者对单纯爱情的极度渴望,两者社会情绪交织,恰如一枚钱币的两面,看似毛肚实则内核统一。
体现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如果盖茨比没有对于爱情的追求,仅凭他生活的一面,夜夜笙歌,酒池肉林,灯红酒绿,体现的正是美国1918-1929年间社会发展糜烂的一面,盖茨比从屌丝到上层社会跃升的过程,将社会各个层次的人差都席卷了进去,从政界到商界,到文艺界,再到体育届、媒体界等,从上游到中游,都可以看到,刨除爱情,盖茨比的光鲜的生活几乎是人人梦寐以求的。那么多人围着他转来转去, 大亨小传,一目了然。
原著《了不起的盖茨比》已� 可惜的是,菲茨杰拉德生前并没有太多享受到《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荣誉,这部小说出版于1925年,在菲茨杰拉德生前的销售并不好,加上妻子泽尔达身体不好,菲茨杰拉德的生活时常陷入困顿,经济上入不敷出,一度需要去好莱坞写剧本挣钱维持生计,最后死于酗酒后引发的心脏病爆发,年仅44岁。而在他去世10年后,《了不起的盖茨比》 方才从故纸堆里被翻出,价值得到认可,一版再版,成为经典。
《了不起的盖茨比》有菲茨杰拉德半自传的性质。曾经有人问过菲茨杰拉德“你的角色拥有多少你的特质?”,他回答的非常干脆:“很多!”小说中的人物,无论是盖茨比,还是尼克,或者是汤姆,都有菲茨杰拉德自己的影子。而盖茨比女主角黛西的爱情纠葛,也与他的两次感情经历有关。
第一次发生在菲茨杰拉德18岁的时候,时间是1914年,那时候他还是普林斯顿大学的一名学生,尽管此时尚无大作问世,但气度上已难掩他的聪明英俊,才华横溢。在一次舞会上,菲茨杰拉德认识了一位金发美女吉内瓦·金,两人一见倾心,迅速黏在一起。但菲茨杰拉德出身于小商人家庭,而金则出身于富贵之家。菲茨杰拉德很清楚这段感情不会坚持太久,在1916年8月菲茨杰拉德最后一次去吉内瓦的家,金的父亲还是明确地告诉他:穷小子休想娶富家千金。这句话终结了这段感情,也在他心上打上了一个屈辱的印记。
第二段感情经历的起点则发生在1918年7月,同样是在一个舞会上,菲茨杰拉德认识了泽尔达,那晚她是舞会的明星,舞会的地点是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而泽尔达的父亲就是阿拉巴马州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在舞会上,她通宵达旦地跳舞,与众多男人周旋调情。但菲茨杰拉德还是为她入迷,并展开疾风骤雨般的追求,泽尔达终于答应了他的求婚,不过开出条件:如果他能挣到钱让自己过上习惯的优裕生活,两人就结婚。此时的菲茨杰拉德是一位风度翩翩的军官,早在前一年的1917年,菲茨杰拉德正式入伍参军,并到达欧洲直接参加一战的战斗。菲茨杰拉德与泽尔达的初结情缘,简直与盖茨比与黛西的当初如出一辙。
1918年,一战结束,菲茨杰拉德退役归国,并在一家不起眼的广告公司里谋了一份差事。面对不可知的前程,于1919年6月,泽尔达失去耐心并提出终止婚约。早年的这两端感情挫折,加上生活上的种种经历,造成了菲茨杰拉德一生都对金钱二字格外敏感。
直到1920年2月,小说《人间天堂》出版,菲茨杰拉德方才一炮而红,各家杂志开始争相向他约稿。菲茨杰拉德马上发电报给泽尔达:“书卖得好,速来纽约”。当年4月3日,他便与泽尔达结婚。两人的婚姻生活度过了一段愉快而幸福的旅程。并于1924年,两人移居法国。到了欧洲之后,菲茨杰拉德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写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但两人的感情也出现了危机,泽尔达对菲茨杰拉德很不满,天天在海滩游泳、舞会闹腾,认识了一个法国飞行员,还跑回来要离婚。菲茨杰拉德甚至提出要同情敌决斗。就像小说里的汤姆一样,作家对于感情的背叛感到绝望。
正是这样的经历,使得正在创作中的《了不起的盖茨比》都具有了一种缥缈不定的情绪,� 可惜的是出版于1925年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并不畅销。而且两个人的婚姻也一直磕磕绊绊,直到1930年泽尔达出现首次精神分裂。而且自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萧条也影响到了菲茨杰拉德的收入与生活,婚姻与生活的困顿接踵而至。在1936年,作家身染肺病,泽尔达亦卧床不起,两个人的生活彻底陷入危机之中,菲茨杰拉德本人也陷入精神分裂之中,而且经常酗酒,在经过几年的挣扎之后,终于在1940年,菲茨杰拉德死于一次醉酒引发的心脏病爆发。七年之后,泽尔达所在的精神病院意外失火,她被困在顶楼,活活烧死。
有什么样的作家就有什么样的作品。就像只有曹雪芹才能写出《红楼梦》那样的作品一样,也只有菲茨杰拉德才能写出《了不起的盖茨比》这样的作品。作品对于金钱与女人的无情进行了辛辣的批判,同时塑造出了盖茨比这样一个光辉的形象。盖茨比的了不起之处在于,一个穷小子,经历各种坎坷,却对爱情保持着一片真心,矢志不渝。只是,社会变得太快了,整个世界没有变的只是盖茨比的真心,其余的都已经变化了,包括他挚爱的黛西。为了黛西的爱情,盖茨比在黛西家所在的河对岸建立了一座大房子,夜夜笙歌,只为了能够吸引到黛西前来,再续前缘。他们的爱情约定,在盖茨比入伍之前就已定下。但盖茨比结束战争回来,却发现黛西出嫁了。盖茨比坚信黛西依然爱他,只需自己有了钱再去找他。于是,盖茨比辛苦打拼,赚到了他能赚到的一切,都是为了黛西。而出嫁后的黛西,因为丈夫的出轨,生活并不幸福。当她发现盖茨比炽热地爱着他的时候,就毫不犹豫地投入到了盖茨比的怀抱。甚至,她也一度想过,要与盖茨比一起私奔,去过属于他们之间的幸福生活。但盖茨比想要的更多,他不希望黛西私奔,因为那可能会损害黛西的名声,他想就是与黛西一起生活着。但黛西的老公经过调查,却发现盖茨比的财富来路不明,从贵族的角度看,盖茨比不过是一名靠不义之财爆发上来的臭小子,压根就配不上过贵族式的生活,而且他的财富并不稳定,随时都可以被扳倒。而黛西得知这一消息之后,迅速变脸,立即就回到了丈夫的怀抱。她所谓的爱情,不过是过着富足的生活,然后被人关爱被人宠幸罢了,关注更多的还是金钱与财富,而不是盖茨比想要的爱情。她投向盖茨比的爱情,不过是找个怀抱慰藉自己寂寞的心,不过是寻求刺激寻欢作乐罢了。可怜的盖茨比却对此一无所知,继续对黛西抱有幻想,还愿意为她做出任何牺牲。不幸的是,这样的机会真的来了,黛西驾车撞了,坐在副驾上的盖茨比主动承担了责任,并为之身死。而在盖茨比的葬礼上,黛西尽管接到了电话,却还是选择去法国旅行,而置盖茨比于不管不顾。世态炎凉如此,感情凉薄如斯,可怜的盖茨比,伟大的盖茨比,再也看不到了。
因为爱情,使得这位了不起的盖茨比先生,陷入了陷阱之中,将他的才华与人格都付之东流,徒留下一个悲剧的背影。
小李与蜘蛛侠,以及长大的的凯瑞·穆里根,甚至杰森·克拉克,表现的都很赞,演绎一部很精彩的电影。
主题曲《young and beautiful》是我在看完这部电影后找来反复去听的歌曲
每一次前奏响起在耳边时 都仿佛像是被带回那个场景 GATSBY终于重新见到了DAISY 他终于等到了机会可以给DAISY看他为了她精心营造的这一切 daisy在大堂里手举着酒杯欢欣雀跃的抬头看着他 他一件一件的把这些年来收集的各种丝绸的 棉质的亚麻的精致衣物向下抛洒 抛洒给她
那种狂喜 那种幸福的感觉 满溢在各处 每一个角落
“… we can dance all night”
“She makes it look so splendid don’t you think old sport”
Will you still love when I’m no longer young and beautiful
影片开始的时候 NICK靠在床边对他的心理医生慢慢的陈述:在我年少羽翼未丰是 我的父亲曾告诫过我 他总是说要相信人性本善 因此我倾向于对所有人都保留判断 尽管我也有局限之出 当时我们都喝得太多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越喝越多 我们都没有任何心得成就 当我从纽约归来时我感到十分厌恶 对一切事物和人都感到厌恶 只有一个男人除外 盖茨比
In my young and more vulnerable years, my father gave me some advice “Always try to see the best in people”, he would say. As a consequence, I’m inclined to reserve all judgments. But even I have a limit.
Back then, all of us drank too much.
The more in tune with the times we were… the more we drank. And none of us contributed anything new.
When I came back from New York, I was disgusted.
Disgusted with everyone and everything. Only one man was exempt from my disgust. Gatsby.
DAISY, 一个美丽的金子般的姑娘 被珠宝花朵包围着 被上苍眷顾着 美艳 热情 富有 活泼
当NICK说 许多人表示对她爱到呼天抢地时 前一秒钟DAISY还慵懒的趴在沙发上 半抬着眼睛闲闲的看着别处 用她低沉的声线慵懒性感的说 多好啊how gorgeous. 下一秒就活泼的跳起来和NICK拥抱 像小女孩儿一样扭动女伴乔丹贝克的肩膀说要撮合贝克和NICK
影片中第一次DAISY和GATSBY有重叠 是她在听到NICK说到他有个富有的总是爱开聚会的邻居
当贝克提到这名邻居的名字GATSBY时 daisy恍惚了一下 但随即被仆人晚餐已经准备好的句子打断
她的感情肤浅 她最爱的只有自己 她爱的是一切对自己有益的人和事
她没有错 她只是个普通人 爱许多人 被许多人爱
整部电影结束的时候 在盖茨比中枪倒下的时候 没有大肆的渲染 他就这么默默的倒在游泳池中 编剧是仁慈的 在GATSBY中枪倒下的时候他听到了电话铃声以及他仆人的那句 盖茨比先生听到您的来电一定会很开心的 是的 他以为那是他心爱的daisy的来电 他以为她真的打电话来要跟他在一起 要跟他一起走了
其实这部片子一开始并没有如同朋友推荐给我时讲的那么吸引我 两天后重拾 直到盖茨比见到DAISY后的那种紧张兴奋幸福 那种饱满到甚至每一个人都会受之感染的情绪 同样 感染了我
对于一个没有看过原著的观众来说 原以为这部片子会像以往的欧美大片 结局会以坏人被杀 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而结束
所以最后的结局给我一个很大的意外 甚至都没有过度的渲染 只是平淡的铺陈 告诉大家盖茨比被杀 DAISY并没有管他的死活便于TOM一起离开了这座罪恶都市 没有人没有朋友来参加他的葬礼 只有NICK
记得在TAKING CHANCE,那位护CHANCE遗体回家的上校在CHANCE葬礼的前一天晚上对一个退役的老军人说 我知道时间滴答作响 我知道是时候了 以前 我只是 有种声音 我一直忽视它 你知道吗?每当夜深人静 我检视这些伤亡名单 起到希望不要有我认识的名字 我不知道这 我就是 嗯 我只是每天安逸享受家庭生活 围绕着我妻子和孩子因此我已经申请调职 已被准许。
他说 如果我不在战场我还是战士嘛? 这些人 像CHANCE一样热血 他们才算是战士
那位老军人听完后愤怒说 你以为你不是吗?想要每天晚上与你的家人 这就是你以为的对自己的辩解解脱吗? 你最好不要再说下去了长官 你已经带CHANCE回家 你见证这一切如果没有这见证 一切作为就枉然
you are his witness now, without awitness, he just disappear.
NICK就像是一个见证者 盖茨比的见证者 他了解盖茨比的过去 他的童年 他的奋斗 他的努力 他的爱 他的善良 他的牺牲 他的一切美好
当他颓然的倒在盖茨比空旷无比的豪宅大厅的楼梯上时 他像那些挖掘八卦 捏造新闻的人群大喊滚开的时候 内心充了愤怒充满了颓然与绝望 他像那位军官一样
也许他后悔 后悔在TOM拎着盖茨比的衣领大放厥词说盖茨比和他们不一� 唐沦落 人们对种族阶级的偏见
也许他把这些所有的错都堆积到了自己的身上 他的情绪无处释放 没有人能理解他 他仿佛是一片淤泥里唯一的洁白 最后一个有良知的人 他怪罪自己 他开始恨 恨所有的一切 他开始酗酒 并且厌恶周围的人 厌恶那座城市
多希望他的心理医生可以在最后告诉他 你没有错 你是盖茨比的见证者 你见证了这一切 如果没有这见证 他的一切都是枉然
You arehis witness now, without a witness, he just disappear.
是你 让他的死亡有意义
YOU ARE HIS WITNESS.
豆瓣上有一些影评讲很失望 失望如此的一个爱情故事干瘦没有充实感
我不晓得他有没有看到盖茨比的内心 他的沉淀 许多东西你如果看到了 那就是有 如果你不懂 再怎么讲都没有用
有些人说:看完电影回头看看片名,仿佛只见"盖茨比",不见"了不起". 我想说 我看到了 我看到了一个大大的了不起 了不起到让许多人自惭形秽
盖茨比是一个太纯粹的人 就像他对daisy的感情 纯净度如钻石 不容一点沙子 内心的每个切面都散发着最美最亮的光
他要求的太多 因为他自己是那么饱满纯粹的感情
他偏执的要daisy承认从一开始DAISY就只爱他一个人
他偏执的认为daisy会像他一样可以不管不顾一切的朝有他们两人的世界奔去
他偏执的认为DAISY还会在第二天早晨给他打电话计划两人一起出逃
他偏执的认为 在自己中枪的前一秒那通电话 不是NICK而是daisy打给他的
也好 至少他是内心满怀着希望去了另外一个世界的
最后 还是那句话 每个事物都有它不同的一面 而我 倾向于它的美
像NICK的父亲教育他的那样 always try to see the best of people.
回忆总是将我们推向过去,却忘了回头有多难,但拥有总胜过缅怀。
本片上映时烂番茄新鲜度只有49%,北美的大众媒体不比我们这边水军横行,通常媒体的评价对影片影响甚深,大部分时候权威的影评网站对影片的打分都会直接左右影片的票房,但此片却是一个例外,在得到了大多数专业人士的恶言相向之后,票房一路高歌猛进,获得了大多数观众的青睐,影片5月10号在北美公映,3个月后来迟珊珊,登上内地大荧幕,鄙人总算在最后关头顶住了蓝光资源的诱惑,走进影院,142分钟后我心下起疑,对北美影评人关于本片之诟病颇觉不以为然。
姑且先不提影片的故事,就单凭影片出色的3D效果以及醉人的音乐,那几十块的电影票钱就没有白花,更何况影片为我们重现了上世纪20年代纸醉金迷、鲜衣怒马的美利坚,当富丽堂皇的别墅以及一套套极尽奢华的服饰在影片中亮相,与盖茨比狂欢派对上的幌惆交错、宝气珠光交相辉映,让我们看到了美国大萧条前,那个一片兴高采烈的时代,而众人脸上那副近乎癫狂的笑容,却又显得如此不真实,仿佛在预示着这一切不过是一个耀眼华丽的泡沫,总有一天会碎成粉末散落的无影无踪,如同盖茨比的梦一般。
影片的故事情节完全忠实于原著,令我震惊的是,其中出现的每一个人物形象,甚至每一幕场景都仿佛直接将原本自己脑中对小说的幻想直接复制进了大荧幕,无论是小李的盖茨比,还是马奎尔的尼克,或是穆里根的黛西,包括黛西的表姐和汤姆的情妇,甚至那块如上帝之眼的广告牌,都与我曾看小说时组合在头脑中的幻影不谋而合。通常情况下,当一部小说被搬上荧幕,对于看过原著的观众来讲,影片中出现的人物和场景或多或少总会与当初自己的想象有所偏差,我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状况,片中出现的每一个细节都让我觉得天衣无缝,至少我想象不出更好的光景。
(片中小李的盖茨比英挺帅气,穆里根的黛西风情万种,除此之外,影片的每个人都与原著描述十分契合)
本片根据美国天才作家菲兹杰拉德的同名小说改编,菲兹杰拉德本人的故事便是一部传奇,故事中的黛西就仿佛他现实中的妻子,当年穷小子菲兹杰拉德从学校毕业,选择进入军队服务,驻扎在雪瑞登营的时候遇到了千金小姐泽尔达。塞伊尔 ,一见倾心,与之相恋,当年轻的少尉菲茨杰拉德终于鼓起勇气向赛伊尔小姐求婚的时候,赛伊尔小姐回答得很干脆:娶我?简单,你要出人头地、腰缠万贯,否则免谈。菲茨杰拉德出身于破落的中产家庭,想得到这位“高贵”、“神秘”、“野性”的泽尔达,对他来讲只有一条路:写出一部畅销的小说,就此改变人生。他退了伍,将全部赌注都压在了自己的小说上,修改已经完成的长篇小说《天堂这边》,在这期间,除了收到无数的退稿信,也同时收到了泽尔达的分手通牒。
半年后,修改过的《天堂这边》大获成功,美国青年竞相摹拟书中主角的行径,菲茨杰拉德一夜之间功成名就抱得美人归,这次泽尔达终于接受了他,1920年4月他们结婚,婚后的泽尔达极讲排场,加上菲兹杰拉德正值少年得志,一时间挥霍无度,终于有一天被债务压垮,只好拼命写作,但依旧无法满足妻子的虚荣,最终自己染上酗酒的恶习,而妻子也进了精神病院,菲兹杰拉德本人曾一度被迫前往好莱坞充当编剧寻找机会,但都未获得成功,中年时幡然醒悟,决心写一部大作,就是《最后一个大亨》,写到一半戛然而止,与世长辞,年仅44岁。现实中,是妻子毁掉菲兹杰拉德的人生,如同故事中黛西毁掉盖茨比一般,但另一方面,若没有这样的妻子,《了不起的盖茨比》大概根本无法问世,泽尔达毁掉了菲兹杰拉德的人生,也成就他在艺术上的辉煌。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1925年所写的一部以20世纪20年代的纽约市及长岛为背景的中篇小说,小说的背景被设定在现代化的美国社会中上阶层的白人圈内,通过卡拉韦的叙述展开。《了不起的盖茨比》问世,奠定了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在现代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成了20年代“爵士时代”的发言人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
影片之所以会得到影评人一致恶评,究其原因,或许是因为片子过于忠于原著,使得那些原本对光影寄予厚望的评论员深感失望,可是小说原本就极其出色,又何必装模作样的去改动?因为与导演的想法的不谋而合,也唤起了自己少年时的许多记忆,我第一次读这本小说的时候只有15岁,当时因为看村上春树先生的《挪威的森林》的缘故,才买了菲兹杰拉德的作品集来看,那时候对于大多数情节的设置更多的感觉是迷惑,只隐隐约约的记得小说中出现的那盏“不灭的绿灯”,直到10年后的今天才因为电影的缘故,大致看清了这盏“绿灯”的真相,这部小说被誉为美国上世纪20年代“迷茫的一代”的代表作品,而《挪威的森林》则在讲日本上世纪七十年代年轻人的故事,书中多次提到《了不起的盖茨比》,而那时候的日本,恰恰也被日本人称作“迷茫的一代”,又过了40年,这样所谓“迷茫的一代”又降临在中国,也就是生存在时代的夹缝中,眼看的中国从当初的一穷二白变到如今“歌舞升平”、“欣欣向荣”的8、90后们,所有的一切都仿佛是一场轮回,《了不起的盖茨比》之不朽,或许正是因为它为我们描绘了一场人类梦想与现实永恒的战争。
小说描写的是一场美国梦的破灭,故事中的盖茨比倾尽所有,以为自己只要获得金钱和名声便能换回曾经的失去的爱情,却看不清那个被自己惊为天人的佳丽不过是胭脂俗粉,而他所有的幻想不过只是一场镜花水月的泡影,他为之信仰的“那盏绿灯”最终让他葬送了性命,而那些夺取了一切的人们却在“毁掉了他的生活之后,又重新躲回到自己的金钱堆里”。
其实如此梦幻的破灭又何尝只出现在美国,因缘际会,当年读《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时候,我另一本读物是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现在看来,段誉心中的“神仙姐姐”又何尝不是一盏“绿灯”,好在金庸先生在40年后的耄耋之年终究帮段誉破除“心魔”,比起段誉的幸运,盖茨比却没有这个机会,永远长眠在了自己的那盏绿灯里。
我猜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盏绿灯——至少曾经有过,那个我们一度为之坚持的梦想——在大家在为盖茨比惋惜的时候,别忘了书名为他冠上了“了不起”三个字,作者通过尼克之口这样说道:“杰,他们腐陋不堪,你比他们所有人加在一起都优秀!”看完影片,我们痛恨那些毁掉盖茨比一切的人们,我们觉得盖茨比很傻,但同时他得到我们所有人的喜爱和敬佩,或许我们心灵中某些被腐化的东西也被他心中的这盏绿灯唤醒。
我们,也可能
(“月儿高高升起,我坐在那里缅怀这个古老的、未知的世界时,我也想到了盖茨比第一次认出了黛西的码头尽头的那盏绿灯时所感到的惊奇。他经历了漫长的道路才来到这片蓝色的草坪上,他的梦仿佛近在眼前,他几乎不可能抓不住,但他不知道这个梦早已把他丢在身后,丢在这个城市的那一片无垠混饨中的不知什么地方了。盖茨比信奉这盏绿灯,那个年复一年逐渐从我们眼前远去的梦想的未来,它曾逃脱了我们的追求,不过那没关系——明天我们跑得更快一点,把胳臂伸得更远一点,总有一天,会有一个美好的黎明,于是我们奋力向前划,生命之舟,逆水行舟,不停地倒退,终于进入过去”)
192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不久,新生的美国第一次以强大的胜利者姿态迎之后属于自己的时代,科技工业商业艺术教育文化空前繁荣。这个十年,共和党人柯立芝凭借“秩序与繁荣”的竞选口号当选总统并成功连任,上任不久他就说“美国人的头等大事就是做生意”;这个十年,芝加哥的黑帮头子艾尔卡彭还凭借着自己在禁酒令时期的私酒生意大发横财在整个中西部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时离他1931年被关在旧金山的恶魔岛监狱还有几乎十年;这个十年,声名卓著的卓别林上映了电影《马戏团》和《淘金记》,无需等到多年之后的这天,他毫无疑问在那个时候就成为了默片时代的电影的代名词;这个十年,查尔斯林德伯格驾驶着“圣路易斯精神号”单引擎飞机横跨大西洋从纽约飞到巴黎,不可思议地实现了工业时代飞跃大洋的人类梦想。当他在巴黎着陆时,在机场热情等待他的巴黎人居然有15万之众;这个十年,以道德名义透过的宪法第18修正案宣布全国范围内禁酒,这条针对道德的立法毫无好处适得其反地只带来了无尽的黑帮私酒生意,随处可见的非法酒吧和地方司法系统的全面腐败;这个十年,美国的匹兹堡诞生了历史上第一个商业电台KDKA爵士 这个十
年,亨利福特卖出了1500万辆福特T型车,10年前被拆分的标准石油各自为政的公司再度在全国建起了无数的加油站,陶氏化学有了自己的商�
一个疯狂咆哮所有人都在狂飙突进的十年,多年之后人们再提起,最伟大最自我实现预言的总结却只是菲茨杰拉德如挽歌般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即便近百年后的这天,依然被BazLuhrmann导演搬上银幕。影片极尽浮夸奢华之能事:服饰、饰品、布景、宴会,甚至是盖茨比锃亮闪耀的黄色跑车,无不时刻提醒观众那个疯狂享乐的爵士年代。可能菲茨杰拉德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但所有的之后人,都从那些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描述中看到了预言版无可避免的大萧条幻灭的到来,以致时至今日,也为人所感慨。
如果只是一个在所有人的狂欢盛宴中都看到那个覆灭的曙光预兆的话,这部电影的原作也不可能影响如此深远,正因它旨在追问一个问题:“到底美国梦是什么?”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演的主角盖茨比无疑代表了那个时代最直接的精神诉求:我要不断发奋赚到更多的钱,获得更高的地位,透过自己的发奋,尽可能快得从一个nobody变成somebody。然后带着自己拥有的一切去追回过去,追回所有当年自己拿不到的一切。自己豪宅里所有的舞会、盛宴、乐队、美酒、喧嚣,都是为了追回五年前在路易维尔失去的一切,不止是Daisy,还有所有在他看来自己失去的这五年的前程,那些甚至从未发生过的假定的五年幸福生活。时刻对于执着的近乎偏执的盖茨比来说,最好就能停滞了:这五年从来没有发生过,他带着自己的财富成就地位回到Daisy身边,从五年之前重新开始一切,至于此刻的Daisy和Tom已经有了一个女儿,盖茨比甚至从来不在乎甚至不去想过该怎样办。他如此执迷于自己的过去不肯放手,以至于当Nick直觉一般地追问:“你不可能重复过去发生过的事情”时候,盖茨比本能怀疑般的回答:“不可能重复过去?为什么?当然能够!我会让一切回到原本就应的样貌!她(Daisy)会看到的!”。在他的世界里,一切都是为了自己豪宅隔水相望Daisy住所晚上闪耀的绿光。
其实Daisy这种肤浅的优柔寡断甚至不值得去多加置喙,正因她Tom都是这样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这样的人。既便是Daisy本人,也不可能对自己的处境和Tom的外遇一无所知毫无觉察,她看着自己和Tom的女儿说“我很高兴是个女儿,我期望她是个傻瓜。对一个女孩儿来说,世界上最好的结果就是变成一个美丽的小傻瓜。他那种对自己所拥有的一切物质财富理所当然的想法和物质的欲望使他在本质上和Tom并没有区别。如Nick在盖茨比死后对Tom和Daisy那种毫不在乎的冷漠的看法:“我无法原谅他或者喜爱他。但是他所做的一切,在他们自己看来都合情合理:一切都十分冷漠令人困惑。Tom和Daisy是冷漠的人,他们把所有事情都搞砸,然后退缩到到自己的财富和麻木不仁或者不管什么使他们在一齐的东西之中,留下烂摊子让别人去收拾”。
诸如“盖茨比爱上了一个bitch,然后他一辈子被毁了”这种说法也是很值得商榷的。盖茨比这种如小马哥一样“我忍了三年,就是要等一个机会,我要争一口气,我不是想证明自己了不起,我是要告诉人家:我失去的东西我必须要拿回来”的坚忍宣誓毕竟动人,只是一个人若对所有自己经历过的世事都不放手的话,不管盖茨比之后的成就多么伟大,若他的成功和自我实现都要透过翻开过去的伤疤挽回早已经不属于他的Daisy来证明的话,那在他面前所注定的,就只能是一个死胡同。正因过去发生的事情真的就那么无可置喙不容辩解地发生了,除了理解之外,唯一的选取是遗忘。而盖茨比的可悲之处则在于,这两者他都做不到。
盖茨比用尽所有发奋造就了一个全新的自己实现了美国梦,他甚至亲自给自己改了名字。他对Daisy的隐藏的含义是,他拒绝坚信正因自己出身低微就注定无所成就。任何能够让自己获得财富和成就的方法,哪怕是非法的,都在所不惜。盖茨比的葬礼上,只有Nick、盖茨比的父亲和牧师等几个人出现,几乎所有人敬而远之,生怕和这个靠贩卖私酒和有组织犯罪起家的盖茨比先生有什么瓜葛,即便不久前他们都在盖茨比的豪宅里饮酒作乐笙歌艳舞彻夜狂欢。人们赞颂财富和成就,却毫无例外地应对后事避而远之。盖茨比的父亲得知儿子的死讯后赶来为儿子送葬,在盖茨比堂皇的豪宅中对Nick说,我为我儿子的成就感到骄傲。
回到最初的问题:“美国梦到底是什么?”老罗斯福总统1910年在巴黎发表了题为《共和国的公民》的演讲,在文中他说:“重要的从不是那些在一旁指手画脚的人,不是那些对别人的失败评头论足的人,更不是那些指责别人如何能够做得更好的人。荣耀属于那些真正站在竞技场里打拼的人:他们满面灰尘,浸透着汗渍和血迹;他们英勇无畏;他们一遍又一遍地犯错跌倒,正因这路上必须伴随着打击,即便如此他们依然奋力向前做到了;他们明白自己执着和专注;他们献身于崇高的事业;在最好的状况下,他们最终品尝了伟大的胜利和成就;在最坏的状况下,即使他们失败了,至少他们也很伟大地倒下,正因那些自始至终从不知道胜利或者失败的冷漠和胆怯的灵魂远远不能与他们相提并论”。(观后感guanhougan)两百多年来,一代代的移民来到那里,就是为了摆脱过去的旧世界。飘过纽约港的自由女神像旁,旧金山的金门大桥下,在洛杉矶的长滩港上,所有来到那里在那里生活的人们都坚信不管自己出身如何贫寒卑贱,只要凭借自己的勤劳奋斗和不懈追求,总有一天我们总会得到我们觉得自己就应得到的一切:财富、地位、尊重、感情。每个生活在那里的人都像盖茨比一样,“信奉那盏绿灯,那个一年年离我们渐渐远去的完美未来。我们从前抓
不到他,但是不好紧:明天我们会跑得更快,手伸得更远,总有那么一个早上,我们奋力向前,逆水行舟,不断地被推向过去”。
如小说第一章原文所说,“盖茨比本人到最后其实安然无恙善始善终,只但是是那些以前吞噬了盖茨比的,在梦境醒来之后发觉的浑浊灰尘,让我们暂时对人世间壮志未酬的悲哀和转瞬即逝的欢愉失去了兴趣”。盖茨比的确很伟大,十分了不起,只是,他原本就应格外留意地想清楚,自己心心念之日夜不倦发奋不停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在片头,Carraway提到了他父亲总是对他说:“试着看每个人的优点。”也因此他总不会去批判任何人,但即使是他也有极限。这段话暗示了这个故事存在着批判,但立场是谁?在他开头对治疗师吐露”离开纽约时厌恶那里的所有事、所有人…除了Gatsby。”时,就明确地证明了身为主述者的立场了。然而,整个作品的主角定位经改编后却少了足够的力道支持这个立场。电影拍出了Daisy的美丽与娇贵,但把她在原著中的沉迷虚荣修饰得含蓄许多。虽然初登场时那样的慵懒、轻佻态度,以及”黄金女郎”的封号,有带出一些浮华拜金形象。只是这个形象到之后越来越不鲜明,例如中间提到她五年前收到Gatsby的信期望她等到他飞黄腾达的那一天,因此结婚当天曾闹着不愿结婚,但还是在家人安抚下嫁了;以及五年后对Gatsby的旧爱重燃,夜夜远赴他家,甚至期望抛下一切和他私奔,逃离相互欺瞒的婚姻。因此剧情到了中间,想要把”负心”形象套在她身上实在略显不足,直到最后一段,正因她的优柔寡断间接造成了车祸杯具,又正因她的懦弱不敢为错负起职责间接害死Gatsby,才又让人对于她的自私无情感到寒心。
Gatsby所投注的爱也不是纯粹的爱。他是个单纯的人,单纯在他所追求的美国梦是纯粹的,没有堕入糜烂、失去道德、背叛爱。但就感情的层面而言,那份对Daisy的执着并非纯粹爱� Carraway如是说:”Gatsby坚信那盏绿灯,坚信它代表极乐未来,虽然这个目标一年又一年地在眼前倒退。未来以前从我们手中溜走,但是,无所谓—明天我们会跑得更快,手臂会伸得更长…。总有那么一天……但我们仍奋力向前,即使像逆流的小船,不断被浪推回过去。(Gatsbybelievedinthegreenlight,theorgasticfuturethatyearbyyearrecedesbeforeus。Iteludedusthen,butthat’snomatter–tomorrowwewillrunfaster,stretchoutourarmsfarther…Andonefinemorning–Sowebeaton,boatsagainstthecurrent,bornebackceaselesslyintothepast。)”他所夜夜渴盼的绿光,意识里是对Daisy的投射,潜意识里却是Daisy所象征的那份高贵的出身,那个能够成为他内心所构筑富丽堂皇未来的最后一块拼图—城堡、富豪、与他美丽雍容、出身不凡妻子。这个观点也在Daisy恳求他一同私奔,却被他拒绝的动作可见一般。他在城堡旁的花园里,指着身后的豪宅与里头的盛大派对告诉Daisy他不能没有这些,他要的是Daisy放掉一切一齐住进那里,
而不是一齐离开。于是当有些人认为,Daisy的自私害死Gatsby的时候,我不禁疑惑真正自私的人是谁呢?也正因如此,我无法正因他所谓的爱而感动,反而觉得对于自己未察觉的层面执着得有些病态—那是对于名利富贵的执着,是充满意识形态的爱。当然这种感觉是相对的,或许在原著里Daisy虚荣贪婪的人格形象更鲜明时,观众下意识选取立场时就会比较倾向挞伐Daisy显而易见的负面观感,而忽略Gatsby内隐于心里其实无不一样的情怀。
公寓一场戏是本片的最高潮,三个人互为冲突的个性(Daisy的两面倒、Buchanan的留意眼与尖酸刻薄、Gatsby藏在侵略性之下对出身卑微的自卑)使得箭在弦上的情势更加紧绷。三个人之间构成一个相互迫使的循环:两人的暧昧惹怒Buchanan;Buchanan的尖酸刺激了Gatsby,使他强夺的态度更坚决;Gatsby的过于用心却让对Buchanan还有情的Daisy却步;Daisy的犹豫更强化两个男生的剑拔弩张。最后Buchanan击破这个僵局是正因他揭发了Gatsby极力想洗刷隐藏的贫贱出身。这是Gatsby内心最根本的缺口,发奋建立这一切成就、对Daisy的执着,都是为了藉由拥有而去填补的缺口。如躁狂般发怒的Gatsby也在daisy?的眼中崩塌了,不论是他看似绅士的品格或是坐拥财富的神秘假象,华丽泡沫被戳破的失序也引发了后续的杯具。
在眼科招牌底下的车祸杯具,”上帝之眼”一如往常沉默地观察着人类的争夺、欲望、贪婪、以及最终的死亡,看似放下了这个世界使之沉沦,却又像是报应般地上演,身为元配的Daisy不知情地意外撞死了Buchanan的情妇,而做他人情妇的女生正想叛离自己的丈夫逃走,误以为来车是情人就失心疯冲上前被撞身亡。只是杯具总是留给有情却没有权力的人,爱错人死去的情妇,心碎的丈夫,与为爱背黑锅的Gatsby,这些人玩到最后全成了纽约的金权游戏最大的输家—一个人得不到情人眷顾还因此丧生;一个人生活一贫如洗最后连挚爱都失去,悲恸之下手染鲜血错找Gatsby复仇;一个人则花了一辈子拼了命想往上爬,最后却连命都赔上了。游戏里最后能够全身而退的赢家终究是在这个浮华世界里原本就坐享资源、操弄资源的人们。
Gatsby的葬礼只有Carraway一个人到场。只有存有真心才会在对方已经一无所有时仍留下来关心他,而这个世界上还保有”真心”的人,除了已经离去的atsby就只剩他了。那些以前浮光掠影存在Gatsby的人生里,以前重要或不重要的人,逐水草而居、逐放纵享乐而活的人,即树倒猴孙散。甚至连以前爱得惊天动地、互许终身的人,为了隐藏自身的罪甚至连最后一眼的垂怜都不愿意给。
如果说改编电影的剧情和核心价值是原著的贡献,那么华丽斑斓的视觉飨宴就是属于巴兹鲁曼独到的眼光。把纽约的纸醉金迷、豪宅里不可思议如嘉年华般的奢华派对、壮阔缤纷的烟火在Gatsby身后展开,以及夹在东西卵之间、如炼狱般的灰烬城,冷冷看着荒诞人性的上帝之眼,将费兹杰罗以文字传达的象征符号用几近奇幻的方式具体呈此刻大萤幕,宛如重返20年代美国爵士时代的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