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路上观后感(优秀15篇)

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下面是爱岗的小编帮助大家分享的15篇上学路上观后感的相关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影《上学路上》观后感400字 篇1

我以后一定会珍惜我拥有的大好时机,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努力学习,改正缺点,争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长大了做一名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也要做一名坚持和不怕困难的好孩子。

今天下午,老师们带领着我们来到菊城电影院观看电影《上学路上》。

她去卖鸡蛋、卖圆珠笔、卖小羊,好不容易凑足了去枸杞园的10元车费,最后终于能去枸杞园帮人摘枸杞,终于得到了24元8角的学杂费。在开学哪天,王燕气喘吁吁的跑到学校,把几张汗水打湿的钱拿到老师的面前,说:“二十四块八,我挣够了!”

最让我感到的是王燕跟在卖羊人身后恳求他卖羊时那个情景。“摘一斤枸杞可以得到两角钱,摘124斤枸杞我就能得到二十四元八角钱,有了这二十四元八角钱,我就可以交学杂费了,我就可以上学了!”听了这句话,我的眼泪都快流下来了。

所以,我以后一定会珍惜我拥有的大好时机,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努力学习,改正缺点,争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长大了做一名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也要做一名坚持和不怕困难的好孩子。

《上学路上》观后感 篇2

今天,我观看了《走路上学》这部电影,看完后我深有感触。

故事发生在美丽的怒江边上。姐姐娜香,弟弟瓦娃。学校在江对面,为了能上学,姐姐每天不得不冒着生命危险溜索过江,因为通往学校既没有路,也没有桥。看着姐姐能天天上学,弟弟瓦娃羡慕不已,但妈妈一定要爸爸回来带他溜索才放心。可爸爸在外打工总也不回来。于是瓦娃就偷偷溜索过江,来到了日思夜想的学校,偷听了老师讲课。

时值冬天,聂老师却发现孩子们都穿着拖鞋甚至光着脚上课,课堂上满是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操场上是一片欢歌笑语。聂老师为孩子们的脚细心地量了尺寸,给每个孩子都买了双雨鞋。瓦娃偷偷溜索过江,妈妈知道后大怒,最后他以姐姐的红雨鞋做为不去溜索的交换条件――他实在太爱那雨鞋了,睡觉时都抱在怀里,梦里都露着笑容。

娜香在给家里买盐的时候,看到了一双适合瓦娃穿的鞋。很便宜,才十六块五。可是她的手上只剩下找回的一块钱,她认真地看了看那鞋子,最后把鞋轻轻放了回去。正巧聂老师看到这一幕,她把鞋子买下来,让娜香送给弟弟。兴高采烈的娜香,带着满心欢喜急着溜索回家,溜索到一半时,鞋子从书包里掉了出来,娜香一急,伸手去抓,人却从溜索上翻下来,掉进滚滚怒江。

瓦娃因为姐姐的离去遭受重大打击,从此后再不说一句话。当聂老师给他上课时,要看看他的画。瓦娃无声地带着老师来到一处房梁前。那是一座美丽的桥,桥下是滔滔的江水,桥上是姐弟两个,手拉着手,快乐地去上学……这是瓦娃的梦,能走路上学,不再溜索。可是姐姐再也看不到弟弟的画。

这部电影,让人感动的事太多太多。看到瓦娃抱着红雨鞋来到江边给姐姐时,用袖子擦着姐姐的脚,把鞋子套在姐姐脚上;看到娜香穿着新鞋子来到学校,再把鞋子脱下来爱惜地放到一边时;看到瓦娃一个人坐在屋顶上,寂寞地放着风筝时;看到新桥落成时,孩子们站在桥上笑成一片时;看到瓦娃手举风筝,在桥上大叫着“姐姐”迎风向前跑时;瓦娃的一家,是不幸的,娜香为了得到彼岸的知识,了解彼岸的世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们又是幸运的,因为,终于建起了爱心桥,桥这边的孩子们可以走路上学了,再不用溜索了。多么希望,有很多很多这样的桥,通过这些桥,让那些仍处在贫困边缘的孩子们获得知识。也多么希望有很多很多的心灵之桥,把我们和他们紧紧地连在一起,让我们与他们一起,获得心灵的慰籍。

《上学路上》观后感 篇3

看完电影《走路上学》,我没有像许许多多的饱含同情心的人们一样眼泪乱飞,我也没有觉得主人公的生活有多么的可怜,请读者先不要骂我,静心下来看完再批判也不迟。

电影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故事的主人公是生活在云南怒江边上的傈僳族姐弟俩—娜香和瓦娃,姐姐为了到对面去上学,不得不每天溜索过江。弟弟向往上学却因溜索的危险而被呆在家里。后来姐姐溜索弟弟送新鞋,途中鞋子差点跌落江中,姐姐反身抓鞋子失手跌入滔滔的江水中,再也没有回来,弟弟瓦娃从此沉默无语,陷入了深深的思念中。直到后来在爱心人士的捐助下,政府修建了一座新桥,瓦娃终于可以走路去上学了。

看完电影,我的心里充满了羡慕,我震撼于怒江两岸绮丽的风光,我震撼于娜香与瓦娃那种可以换命的姐弟情谊。我渴望有一份那样的爱,渴望有一个哥哥姐姐或者一个弟弟妹妹,而不是像现在那么孤单,我渴望在那种淳朴、真挚的生活里纯净着自己灵魂。

世界是纷繁多姿的,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经历,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精彩。我认为一直生活在幸福中的人不懂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一个永远成功的人不会懂得什么叫真正的成功。

或许有很多 至少他们能守候在自己的故乡,守候那些山山水水,守候那一份牵挂和付出。而我们,我们这些移民迁徙的孩子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故乡在哪里,像一片没有根的浮萍,在人海中漂浮着;我们这些独生子女,没有了兄弟姐妹,有的没有姨妈舅舅,没有叔叔伯伯,就这样成长着。回到祖居地我们成了外乡人,生活在广东我们成了北方人。我们的父母辈在艰难中奋斗,而我们在无奈中孤单着。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原始的就是最美的。不要苛求世界为你改变,也不要轻易的去改变世界。

到底谁装典了谁的梦?到底谁同情了谁的眼泪?到底谁羡慕了谁的幸福?到底谁苦了谁的生活?到底谁错过了谁的错?

如果可以,我宁愿选择出生在大楼山下,那里有着自己的祖先和族类,那里说着先辈们的语言,那里有着鸡犬相闻,你来我往的村落。

到底谁收留了谁?到底谁爱了谁?到底谁又欠了谁?一个人看着镜子,忍不住问:“whocareyou??”

上学路上观后感 篇4

这天下午带女儿看了电影《上学路上》。故事的主人公王燕生活在大西北的一个贫困家庭。学校放暑假那天,王老师告诉大家,开学的时候,每人要交二十四块八毛钱的学杂费上来。十二岁的王燕三姐弟上学,七十多块钱对于这个贫困的家庭不是一个小数字。妈妈告诉� 生活在一片漫漫黄土地上的王燕,只有透过自我的聪明和努力,在暑假里把自我下个学期的学杂费挣出来才不会失学。

王燕从十个鸡蛋开始了她艰难而富有想象力的积累"财富”的过程。她把这十个鸡蛋拿到集上换回了三块钱。当妈妈逼她前去相亲的时候,她从前来相亲的男孩那儿用这笔钱买到了一支漂亮的笔。在老师那儿,这支笔卖到了五块钱,她又拿这五块钱到集上赊了一只小羊,把养大的小羊卖掉以后,她挣到了去枸杞园的路费。

新学期开始的时候,王燕攥着自我挣来的学费和其他孩子一齐迈进了学校的大门。与此同时,随着国家开发西部步伐的加快,当地孩子上学也得到更多外部的资助。也是这一天,而同样还没读完小学的女孩三花却屈从了命运的安排,辍学回家并听话地出嫁。王燕送给她一只笔,也给她留下了对知识的渴望。影片在歌颂绿色的小诗中结束,象征着黄土地绿色的期望。

追求梦想的路是曲折的。影片向大家展示了一种精神。在贫困地区,资助只能让很少的人受益,对大多数孩子来说,得靠自我努力,靠知识改变命运。但这种努力只是孩子的智慧和想象力,而不是大人的沉重和老练。

上学路上观后感 篇5

故事。在我们眼里微不足道的24元8角钱,王燕却挣得很辛苦。要卖鸡蛋,结果鸡蛋被别人踩破,王燕好不容易向踩破鸡蛋的人把钱要回来;卖圆珠笔,笔丢了,千辛万苦才把笔找回来;卖小羊,又没赚到钱——最终,王燕历尽艰难,最终挣够了钱。开学那天,她气喘吁吁的跑到学校,把几张汗水打湿的钱拿到教师的面前,说:“二十四块八,我挣够了!”

看了《上学路上》这片电影让我很感动,贫困的孩子需要的并不是怜悯和同情,王燕身上的闪光点很值得我去思考和学习。她敢于应对困难和失败,还有她的勤劳和进取乐观的生活态度,让人感到西北虽然穷,但人活得欢乐充满期望。让我们向王燕学习,走在上学路上,体会奋斗的失败和成功;走在上学路上,感受童年的期望和阳光。此刻我们生活在这么好的环境里,有崭新的书桌,有崭新的课本,有崭新的文具。可她有什么呢?即使她什么都没有,可她上学的决心没有丝毫的动摇。所以,同学们!抓紧每分每秒,珍惜眼前的大好时光,珍惜我们良好的环境条件,努力学习吧。因为仅有这样我们才对得起我们的父母教师,仅有更加努力才不辜负祖国对我们的期望!

上学路上观后感 篇6

今天下午,老师带我们全班同学到少年宫去看《上学路上》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有一个叫王燕的农村小姑娘求学的`故事。

这个叫王燕的小姑娘家里非常穷,上不成学。妈妈说:“要是你想上学就自己出去挣够学费才可以上学。”于是王燕便开始去挣钱。一会儿去卖鸡蛋,一会儿去卖油笔,一会儿又去卖小羊羔。最后,她终于挣够了二十四块八毛钱的学费。

《上学路上》观后感 篇7

这是一个从黄土里刨出来的`故事,玲珑剔透的故事上闪烁着西海固特有的阳光。学校的孩子们几乎每天都要朗读一篇绿意盎然的小诗,但对于生活在一片光秃秃的黄土上的孩子们来说,绿色只是他们的一个梦。

学校放暑假那天,王老师告诉大家,开学的时候,每人要交二十四块八毛钱的学杂费。于是,王燕的故事开始了--

为了能继续走在上学路上,王燕要在一个暑假里把这二十四块八毛钱挣出来。正象传说中一个鸡蛋的家当的故事一样,王燕从十个鸡蛋开始了她艰难而富有想象力的积累“财富”的过程。十个鸡蛋变成三块钱,三块变成五块,五块又花掉两块。.。.。.追求梦想的路永远都是这么一波三折,但正是在这波折中一个农家女孩顽强的生命力和意志力才显得如此生动和鲜活。历经艰难,王燕终于在开学那天准时出现在学校里,摊开的小手里放着被汗水浸湿的二十四块八毛钱。

在那一大片黄土地上,又一次响起了歌颂绿色的小诗,象征着这片土地绿色的希望。

走在上学路上,体会奋斗的失败和成功;

走在上学路上,感受童年的希望和阳光。

当然上面是影片的介绍,之所以我写这篇观后感,是因为这部影片带给我一点点心灵的感触。有兴趣的人可以看看,相信能有所收获的。影片采用了对比,在比较落后,封建的小村子,女子受教育还不被大多数的 一位是为我赚够学费的13岁小女孩想尽一切的法子赚钱,以及在赚钱过程中所辐射出来的质朴,实在是让我钦佩和折服。

一位18为岁的成年少女在____观念下放弃学业,虽然不是情愿的。但表现出来的任性,的确是对比。让我们设想一下,未来这个13岁的小燕在她那中求知的欲望下肯定能走出那个偏僻、凭穷的小村落。而那个已经为人妻的18少女可能就一背子包受着尘沙的煎熬了。其实此片的寓意何指这些呢?

上学路上观后感 篇8

这是一个从黄土里刨出来的故事,玲珑剔透的故事上闪烁着陕北高原特有的阳光。学校放暑假那天,老师告诉大家,开学的时候,每人要交二十四块八毛钱的学杂费。就是这二十四块八毛钱她们都交不起,妈妈就不想让她读书了,但是她不想像好友三花一样早早嫁人,她很想读书,她就求她的妈妈让她读书,妈妈最后就说:“你想读就自己赚钱读吧”!于是,仅仅12岁的小主人公王艳的故事开始了。为了能继续走在上学路上,王燕要在一个暑假里把这二十四块八毛钱挣出来。

“摘一斤枸杞可以挣到两角钱,摘124斤枸杞我就能挣够二十四元八角钱,有了这二十四元八角钱,我就可以交学杂费了,我就可以上学了!”为了凑够去枸杞园摘枸杞的车费,她偷偷卖了家里的鸡蛋,又买了因相亲而认识的小男孩的圆珠笔,喜欢王燕的老师,故意以五元的高价买走了八毛的圆珠笔,使得王燕看到了希望。她又租了相亲小男孩(这个坏小子!)的羊羔来养,结果被大瓜、二瓜两个弟弟捣鬼没有挣到多少钱。最后,小孩子人性中最本质的那种纯洁、天真、善良,好似无边无际黄土里的一汪清泉,使王燕打动了黑脸汉,做了一回"牵子",做了一回无本生意,终于挣够了去枸园的车费。

开学那天也是三花出嫁的日子,三花一直想要一支笔留做对即将逝去的少女生活的一种纪念。王燕用挣来的钱给三花买了一支笔,赶在迎亲车接走三花前一刻,插进了三花为那支笔准备的一个空笔套。

追求梦想的路永远都是这么一波三折,但正是在这波折中一个农家女孩顽强的生命力和意志力才显得如此生动和鲜活。历经艰难,王燕终于在开学那天准时出现在学校里,摊开的小手里放着被汗水浸湿的二十四块八毛钱。那个画面真的触动了我。

我也是从社会底层走出来的,贫穷的感觉曾让我有切肤之痛。可是现在呢,单位、同事、班车、小区将我与贫穷隔离。每天与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的人打交道、投资、到超市买净菜、感受这个社会的主流文化、自我感觉良好、踌躇满志…我甚至都不再愿意与处在社会底层的人主动交往。似乎,贫穷与我无关。

刚从社会底层走出来多久啊,我就对贫穷这莫冷漠这莫麻木!好没良心!那几年以后呢,我不敢再想了。

曾经和一个经历很丰富的人交流过。他同样来自社会底层,大学毕业到深圳打工,过腻了打工的生活来北京考法硕,那时候他已经通过有中国第一考之称的国家司法考试,他还说以后读博时学新闻然后去当记者揭露这个社会的真相。我们那次交流就涉及到从社会底层走出来的人对于贫穷麻木的问题。那次我们认定大概是集体没良心。从社会底层走出来的人不管有没有力量都再不去关注那个苦难的阶层,那还有谁为他们说话?而我们脑子里似乎还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当成理想,却不愿意为贫穷呐喊为消灭贫穷贡献力量,还怎莫使天下太平啊,多虚伪阿!我们都忙着追逐自己那无边的物欲呢!

《上学路上》观后感 篇9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看了一部电影,名叫《上学路上》。

电影讲的是一个叫王燕的女孩因为没上学的学费,她妈妈不想让她继续上学,还要她嫁人。说媒的媒婆把对象都领到了她家里,两个不懂事的孩子被关在房间里,他们一会说这个,一会说那个,两个人都不情愿。后来两人竟然谈成一笔生意,男孩子把一支笔卖给王燕,王燕把买来的笔卖给自己的老师,老师知道她很想上学,所以一支价值8毛钱的笔老师给了王燕5元钱。想帮她筹齐学杂费,可离二十四元八角的学杂费还差很远呢!于是,王燕决定去打工,到很远的山上去摘枸杞,摘一斤枸杞可以挣2角钱。一直到暑假结束开学的时候她终于挣到了学费,她可以如愿地继续读书了。

山区的孩子在那么艰苦条件下都那么认真读书,相比之下,我们是多么的幸福啊!所以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长大做个有用的人,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我今天看了一部《上学的路上》的电影,电影里面的主人公王燕打动了我。你知道为什么吗?那就是因为王燕家里很穷,可她却还是坚持学习。

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多么美好呀!需要什么,爸爸妈妈都满足我们。你还知道王燕的暑假是怎么过的吗?小小年纪的她每天早上去外面挣学杂费,同时还不让妈妈受一点累。她是多么孝顺自己的母亲呀!可是现在的很多小朋友却不是这样,天天就只想着怎么玩好,怎么吃好,一点都不听爸妈的话。

所以我想对这些生活在美好年代的小朋友们说:“珍惜我们的美好生活,珍惜爸爸妈妈给我们的爱,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上学路上观后感 篇10

今日,我们在多媒体教室观看了《上学路上》这部电影。

大风卷着黄沙,漫天飞舞;大地在太陽的暴晒下,干成了一块块。故事发生在黄土高坡上一个小山村。一所学校里,这是上学的最终一天,教师在交代作业,还说了下学期要交24.8的学杂费。故事在这样的场景中开始了。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12岁的小女孩王燕。她喜爱上学,也十分聪明,还有2个调皮、不喜欢学习的弟弟。暑假到了,她告诉妈妈她还想之后上学,可妈妈觉得24.8的学杂费太贵了,就不让王燕再上学了。但最终,在王燕的请求下,妈妈只好说“要上学,就自我去挣学杂费。”之后,王燕把鸡蛋拿去卖,又被人踩烂了,好不容易才让那个人赔了她2.5元钱,用了1.7买到了一支笔,卖给了教师,得到了5元钱,之后她用钱买了一只小羊羔。可因为弟弟们的调皮捣蛋,没有挣到很多的钱。之后,费尽了千辛万苦最终挣到了24.8。在开学那天,她一路奔跑着来到学校,交好了学杂费,才得以继续上学。

她的挣钱路多么的艰难困苦啊,可她丝毫不放弃,她对上学的期望是多么坚不可摧啊。她是那么的渴望上学啊。

王燕生活的地方,不但贫穷,条件又不好,并且他们父母思想还很落后,像王燕的同学“三花姐”18岁了,连五年级还没有上到,就被迫出嫁了。而王燕如果没有凑齐24.8的学杂费,那么她也就会像“三花姐”一样辍学了,并且会被逼迫出嫁。他们那里对读书一点也不重视,只是期望孩子们早点出嫁,对男孩子还好一点,可女孩子呢,就是一点也不期望她们去上学。“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一点也不正确。

看着看着,我不由得想到了我们此刻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啊,不像王燕那样的贫穷,连一瓶糖豆都不舍得一下子吃完。他们那儿房屋矮小、破烂,而我们那里却是一座座高楼,宽赦美丽;他们那儿的学校条件一点也不好,喝水要从井里打,教室里没有灯,课桌课椅又小又破,而我们学费不要交,书本费不要操心。学校像个大公园,又大又美,教室明亮宽敞,一张张课桌课椅整齐的摆放着……我们的生活条件和他们比起来好多了。学习环境好,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上学来回都是车子接送,每一天就光写写作业,学习知识,其他的事根本不要太操心。是多么幸福啊。这好不公平啊,我看了这部电影,不禁为王燕的生活水平而感到不公,看了这部电影,我不仅仅要向王燕学习她坚持不懈和对做事永不放弃的精神。影片留给我们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她那样艰苦还依然走在上学的路上,做为同龄的我们,她留给我们深思的东西是那么的多……

《上学路上》观后感 篇11

今天我们看了一部电影,叫《上学路上》。

《上学路上》是一部好看的电影,它教导了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学习。电影的主角是一个叫王燕的小女孩,她家境贫穷。学杂费需要二十四块八角,小王燕不够钱。为了上学,她只好在暑期赚钱。二十四块八角,在我们的眼里,也许只是一个小数目,可对于小王燕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她在暑期卖鸡蛋、买圆珠笔、卖小羊,历尽艰难,终于赚到了二十四块八角。

《上学路上》这部电影挺让人感动的,它让我们看出了西部孩子们热爱学习。王燕不怕困难,十分勤劳,这一点我需要向她学习。家境虽然贫穷,但王燕仍然不放弃学习,她活得很快乐。

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啊!有着足够的条件学习,家里的家具应有尽有。学校更是美丽,绿树成荫。教室里有干净的课桌,整齐的凳子,洁白的墙壁。有着非常良好的学习环境。王燕呢?她什么都没有,甚至还上不起学。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学习生活。时间不可以被浪费,我们可以用这些时间去学习,珍惜现在的良好环境,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辜负老师、父母的期望。上学路上,王燕是辛苦的,我们是幸福的,让我们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长大了报效祖国!

《上学路上》观后感 篇12

周五下午,我们看了一部电影,名叫《上学路上》。

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叫王燕的女孩,自己有两个弟弟,下学期要交二十四块八的学杂费,妈妈说家里没有钱,只让弟弟上学,不让王燕上。但王燕执意要上学,妈妈让她自己赚学杂费。王燕为了这二四块八,先是把家里的十个鸡蛋卖了,这十个鸡蛋的钱远远不够。她又想到采枸杞卖枸杞,但需要十块钱的车费,她把买的羊羔养大再买了,终于赚够了车费,财了足够的枸杞,几经波折赚够了这二十四块八。

或许在我们看来,二十四块八根本算不了什么,过年大人给的压岁钱,爸爸妈妈给的零花钱,远远的超出了二十四快八,但在王燕的眼里,这二十四块八是如此的珍贵,可以让她继续在学校学习。

在电影中,我发现,王燕的教室就是土房子,几个年级的学生在一起上课,都穿着旧衣服,他们那里一支铅笔都非常珍贵,从早上到晚上妈妈只给王燕和两个弟弟两个馒头,糖豆掉在地上捡起来接着吃。而我们呢,每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每天穿着漂亮干净的衣服,吃着自己喜欢的零食,有着属于自己的课桌。

当我们正在玩电脑时,或许,王燕这样的孩子正在帮的人干家务。我们正在吃零食,看漫画书的事候,他们正在刻苦学习。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电影《上学路上》观后感300字 篇13

电影是这样的:一个小女孩名字叫做王燕,家庭非常贫穷,下一个学期又要交学费了,学费虽然是24元8角,可是他们都交不起,于是王燕的妈妈就不想让王燕上学了,王燕非常想上学,于是就哭着说:“妈,您就给我上吧!”,王燕的妈妈就说:“你自己赚钱来交学费吧”。

王燕听了之后,就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卖鸡蛋、卖钢笔、卖绵羊……,王燕想尽了种。种办法去赚学费,最后,终于回到了以前的那个温馨的教室。

王燕是一个聪明而且有具备热爱学习的精神,我们都要去学习王燕的那个热爱学习的表现,我们现在都有崭新的文具盒、书包……,还有充足的钱财和上学的班车或是汽车,我们有那么好的条件,就更应该比农村的孩子学习优异和刻苦了。我看完了《上学路上》这一部电影我才知道农村原来是这么不好的条件,连24元8角都发愁,以后我要认真刻苦学习,长大赚钱之后,我就捐一些钱帮助一些为钱发愁的人。

走路上学观后感800字 走路上学观后感800字左右 篇14

今天,为了庆祝我们六年级最后一个“六一”儿童节,学校送给全体六年级同学一个大礼----一部大电影。听老师说,学校花了一万元把这个电影的版权买下来。可发行电影的人并没有收下这钱,而是把这些钱捐给电影所描述的那个山区,用于建桥。

这部电影叫做《走路上学》。主要故事情节是——在一个山区里,住着主角一家:弟弟、姐姐、奶奶、妈妈,爸爸在城里打工。这村庄去学校要经过一条叫“怒江”的河流,没有桥,只有一条铁索,可以让村庄的人从那里“溜”过去,非常危险!而走山路绕过去必须几个小时,所以,这个家中唯一上学的姐姐只有选择冒着生命危险,“溜”铁索上学。妈妈曾经差点从铁索掉入江中,所以家里需要过江河对面的事都让姐姐去做,而且不让弟弟上学,让他等到爸爸回来后再上。弟弟因此从没有交过朋友,除了姐姐和一条叫“明明”的狗,他就没有可以说知心话的人了。弟弟总渴望去江河对面看看,终于有一天,他偷偷溜铁索过去……

故事大概就是这样的。现在再说说其中令我感动的细节:

故事刚开始,说奶奶生病,妈妈让姐姐去找医生,可医生刚好要出差。姐姐为了救奶奶,泪流满面,死活要让医生留下。医生最后没办法,只好去治奶奶的病。这让我看到了一个家庭血浓于水的亲情和姐姐一定要让奶奶活下去的强烈愿望。

还有,弟弟不听妈妈的话,偷偷溜铁索到江对面,被学校的新老师发现了。正好这天新老师要到他们家里家访。妈妈知道后,又气又急,差点要打断弟弟的腿。姐姐把新老师送给自己的那双鞋子与弟弟作交换,让他保证以后再也不溜铁索过江。这让妈妈原谅了弟弟。第二天,弟弟还是把鞋子还给了姐姐,并用衣服擦干净姐姐脚上的泥巴,亲自帮姐姐穿上那双鞋。这让我看到了他们的姐弟情深。

最后,姐姐在铁索中为了拿回弟弟的新鞋而掉入水里,下落不明。这件事的发生让弟弟一直不想说话,伤心欲绝……

桥终于修好了,弟弟也终于能上学了!可他的姐姐呢?却不在了……

这部电影深深感动了我,除了他们家人中的浓浓亲情,还有就是我现在学习的美好环境,跟片子里的艰苦求学形成反差,让我下定决心,要更好地学习,长大能像我自己的名字一样,有所作为,能尽自己的力量,让所有小孩都能走着平坦大道去上学。

《上学路上》观后感 篇15

电影的内容是王燕和她的两个弟弟都在上学,两个弟弟读书不认真,王燕学习很刻苦。学习成绩很好。学校要交学杂费,她妈妈只想让两个弟弟上,没钱给王燕交,让她嫁人,王燕不肯嫁人,决心上学读书。她妈妈说:“要想上学自己去挣钱。”

从此,王燕在假期中拼命的去挣钱。她把家里的十个鸡蛋偷偷的拿到城里去卖。结果被别人给踩碎了。她急哭了,那个人只好给了她两块五角钱。她又想办法买了一只小羊羔,十几天后,她又到城里里去卖小羊羔,却没有赚到钱,最后她又和大人一起到山里去摘枸杞,这样她终于用自己的双手挣来了二四元八角钱,交上了学费。她又可以上学啦。

我和王燕比起来,我是多么幸福啊!我要向王燕学习,好好学习,取得好成绩,报答老师和家长的培养。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