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该页是美丽的编辑给大家收集整理的《长津湖》观后感优秀6篇。
还是在初中时期,一篇作家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让我在懵懂中了解了中国人民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感人故事。从《上甘岭》、《奇袭白虎团》等描写朝鲜战争题材的电影中,感受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浴血奋战、顽强战斗,一举打败号称当时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的美国佬的壮举。更从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等特级战斗英雄们的身上,读懂了什么是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及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些,在我幼小的心灵都曾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由著名导演陈凯歌等导演的、吴京等主演的电影《长津湖》在国庆节期间上映了。影片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硝烟弥漫的战场氛围,气势恢宏的战斗场面,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以及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真实的再现了宋时伦率领的我第九兵团在朝鲜长津湖战役中,一举歼灭号称美国王牌军——陆战第一师中的“老虎团”、重创陆战第一师的经典战疫。尤其是兵团七连在连长五千里的率领下迂回穿插、灵活机动、机智勇猛消灭敌人的英雄事迹让人印象深刻,不愧为朝鲜战场上的“尖刀连”。五万里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经过朝鲜战争血雨腥风的洗礼最终成长为一名战斗英雄。这是在朝鲜战争中塑造并涌现出来的千百万个英雄人物的缩影。谁是最可爱的人?这部影片再次用残酷的朝鲜战争史实做出了诠释。
上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但年轻的共和国为了免遭以美国佬为首的西方列强的侵略,为了子孙后代的长治久安以及世界和平,依然决定出兵朝鲜。“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我们这一代人不打下一代人就得打”“尊严,从来都是在战场上打出来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些铿锵有力的话语,至今萦绕在我们的耳边。
长津湖战役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但同时也是美国人永远的梦魇!今天,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西方国家尤其是M国,仍然以冷战的思维、冷战的视角,视中国的崛起、中国的发展,为眼中精、肉中刺,经济上打贸易战,军事上虎视眈眈,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入侵更是无孔不入……每一位有血性的中国人,我们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用实际行动作出回应。我以为,这是《长津湖》观影后最大的感受。
战争的硝烟散去已经七十余载,抗美援朝那些峥嵘岁月也已渐渐模糊在历史长河中。但后世不忘前世之师,实现革命先烈当年的愿望,是我们当代人的不辱使命。
今天,我们比任何时候更接近民族的伟大复兴。
就让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赴“复兴路”,再战“长金湖”吧!
今天,妈妈带我去新街口德基广场看了一部电影《长津湖,水门桥》。
看完这部电影我知道了中国抗美援朝战争是有多么的艰苦,又明白了中国人民是怎样以顽强的意志和聪明的头脑抵抗最强的国家、最先进的装备。其中,让我最敬佩的人是战士伍千里和伍万里,他们的大哥伍 佰里已经牺牲了,伍万里的哥哥伍千里也在生命即将终止的一瞬间,开枪打爆了***,成功炸毁了水门桥,最终光荣牺牲。在电影的'结尾,伍万里所在的第七连队本来应到一百二十七人,但只到了一人—伍万里自己。这衬托了战士们在战场上有着如何的斗志,没有一个人想后退;没有一个人想逃跑;没有一个人考虑自己的安生,只想保卫自己的祖国。
看完这部电影,我明白了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战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们也要像战士们一样,不畏艰难困苦,努力学习,用知识捍卫祖国的尊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自己的贡献。
又是一年金秋时节,又是一年国庆。在这举国欢庆的节日里,《长津湖》如期而至,与我们相遇在72周年国庆这天,给我们带来一场无形的教育课堂,一次震撼人心的精神熏陶。
电影是根据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中长津湖战役拍摄而成,最大程度上的还原了当时革命先烈面对种种困难时的艰难。当时,长津湖遇上了50年不遇的严寒,在深夜零下四十多度的情况下,先辈们穿着单薄衣服,拿着落后于美军的武器,在一场武装对比悬殊的环境下,依然勇往直前。我能看见,三十敢死勇士冒烟火炮弹,穿枪林弹雨,倒在敌军坦克之下;我能看见,百名志愿官兵匍匐雪地,坚守阵地,钉在雪地高山之上。这又是谁的儿子,父亲,谁的母亲,妻子又在家中等待亲人归来。
长津湖
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目光所至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我们有着革命烈士带给我们的安稳生活,有仁人志士创造的光明前景,借用鲁迅先生的话“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如今,我们不必担心战乱动荡,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外强虎视眈眈,着力打压中国的发展,华为遭受的一系列不公等就足以让国人清楚,我们身为中国青年,必当心系祖国,肩扛重任,报效祖国。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是70多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战争的真实写照。电影《长津湖》以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之战为背景,展现了当时的硝烟战场。
在战斗装备上,美国空中有飞机、海里有航母、陆地有坦克,而中国军队只有两条腿和步枪;在后勤补给上,两国差距亦是甚大。感恩节,美国军人吃着火鸡、面包,喝着热咖啡,而中国军人每人每天只有一个坚硬的土豆,有的战士甚至因为啃土豆,把牙齿都硌掉了。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中国军人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正是因为他们有着舍生忘死的“钢铁”精神,这种精神如一种强大的武器,在中国军人的身体内汩汩流淌,使他们毫不畏惧地冲向战场!
敌机丢下红色标识弹,让好不容易取得的阵地变成了活靶子,死伤无数。“雷公”同志用双手将滚烫的炮弹抱上车,开向美军的坦克营地,让敌人自己轰炸自己,路上遭受轰炸机的猛烈轰炸,身体被弹片打得千疮百孔,下半身更是被吉普车压断了……看到这里,我的眼眶湿润了,心里仿佛一座宝***塌了!
最后,美国招架不住,落荒而逃,路上发现一群如冰雕般保持战斗姿态的战士遗体。中国战士宁可冻死,也不会后退半步!美国最高长官对他们行了一个军礼,叹了口气说:“面对如此有决心的敌人,我们永远无法战胜。”此时,我心里激动无比,耳边回荡着“我们胜利啦”的声音!
正如指导员梅生所说:“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打,我们出生入死,就是为了他们不再打仗。”现在,我们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我们在老师的教导下学习,在父母的陪伴下生活,在祖国的怀抱里成长。我们今天的和平,是先烈们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将永远铭记英雄,向最可爱的人致敬!
今天,梁老师组织我们一起观看了爱国影片《长津湖》。
开篇序幕中,伍千里带着哥哥伍百里的骨灰回家见父母,给父?母磕头,刚回家没过一个晚上,部队就有人来说要迅速集结打仗了,父母没有说过一句“不要走”之类的话,但含着泪花的眼睛里却饱含着不舍;战士“雷公”只身开车把标识弹转移阵地,成功地救下战士们的性命,自己却被敌军炸的血肉模糊,临死前对身边的战士说:“疼、疼,不要把我一个人留在这里。”战士也是血肉之躯,如果不是为了下一代的和平,谁又会这样奉献自己的生命呢?
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
——这是七连的誓言,这也正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不服输的精神!
——姚辉
观看了《长津湖》这部战争史诗般的影片,感触颇深。这场规模宏大的战役真实、客观的再现了当年中国人民抗美援朝的战争史实。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领下,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这场出征对新中国来说是首次出境作战,但却并非是中国人第一次入朝作战。纵观中国历史,能够基本实现统一的朝代大都会在朝鲜半岛打一仗,但这一次的出境作战却那么地特殊,还是任何中国领导人事前大概都不会想到,新中国刚刚建立便要经受如此严峻的考验。当时的中国军队从未有出境作战的经验,更遑论需要面对的对手是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这几乎意味着要同大半个世界进行战斗!即便如此,中国人民志愿军还是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歌声出发了,虽然在当时人的眼中,这歌声更带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悲壮。
长津湖发源于长津江,是朝鲜北部最大的人工蓄水湖。在这里作战的志愿军第九兵团是一支拥有超强战斗力的部队,却在战役准备阶段就遭到了让人难以置信的后勤混乱。从战役准备阶段,到入朝作战都可以说极不充分。
在极限严寒对于他们的对手——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来说同样印象深刻,书中引用的美军士兵回忆录形容道:“我们所到之处,冰天雪地,平均气温在零下20多华氏度。尽管有御寒的大衣,可是仍然挡不住刺骨的寒风。直到今天,每当我回忆韩战,总是想到那寒风刺骨的冬天。”但美军毕竟是世界上最现代化的军队,当志愿军连吃个土豆都必须用腋窝暖化之后一层层地硬啃之时,美军却可以在感恩节肆意地吃火鸡大餐。这样后勤上的巨大差距换了其他任何一支军队来恐怕都会绝望。
哲学家萨特曾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由此可知,信仰是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和力量源泉。一旦怀抱信仰,相信未来,就会无所畏惧,创造奇迹。因此,拥有坚强信仰的志愿军创造了在几乎没有补给、严格进行隐蔽伪装的情况下,在极寒的严酷境地中,连续行军10天、平均日行军30公里的伟大奇迹。只有这样的军队,才能在后来更为惨烈的战斗中让世界震惊!
实际上,对这场战斗而言,穷究战争的胜负已毫无必要,不论是志愿军在极端劣势的条件下击退美军还是美军陆战1师进行了一场成功地“敦刻尔克大撤退”,这都已经成为了过去,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双方军队因为坚定的信仰而表现出的钢铁般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