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大海战》这部影片说明了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要受欺侮的道理。这次为您整理了甲午大海战观后感优秀7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今天,我看了《甲午大海战》这部电影。看完后,我不禁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慈禧太后的懦弱而气愤。
这部电影主要说李鸿章上书,建议光绪皇帝建立海军学堂来培养海军,光绪皇帝同意了。少年时期的邓世昌和刘步蟾等人就在这里认识了。长大后,邓世昌与他的儿时的同学们一起加入了北洋舰队,并当上了致远号铁甲舰管带。此时,日本正在密谋并吞钓鱼岛。可是,日本众大臣认为中国已经有一个比美国舰队还要恐怖的庞大的舰队,如果开战,可能会惨败。日本天皇令全日本大小官员从每月的俸禄中拿出十分之一来组成一支和中国一样的舰队。日本首先买了一艘新式快速舰——吉野号。这时,李鸿章发现导弹数量严重不足,有的舰艇上只能用打木头船的导弹来打铁甲舰,而从外国买一批导弹最快也要几天后到达,刘步蟾不禁高呼:“完了!”最终,日本主动挑起事端,北洋舰队被迫应战。
这场战争最后以日军胜利而告终。一位洋人曾说过:“中国一直在沉睡,有一天,他醒了,我们以为他要干一番大事业,结果他伸了个懒腰,喝口茶,吸了一口烟又睡着了。”
战后日军统领东乡平八郎的助手问东乡平八郎为什么在清国境内的军舰没有过来救援?东乡平八郎说:“这正是中国的特点,如果有朝一日他们能团结起来,那现在站在这里的就不是我们了。”
看完电影后,我不禁感到一阵阵失落和气愤。清政府的腐败才使这次海战的失败,慈禧太后意从北洋水师的军饷中拿出几百万来修整颐和园,导致北洋舰队导弹用尽。我对日本这种侵略他国的恶劣行径深感愤怒。现在,日本还在对钓鱼岛蠢蠢欲动,这是多么可耻的行为啊!我深切地感受到,作为青少年应该好好学习,长大后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使祖国更加强大,不再让其他国家侵略我们。
一观看了电影《甲午海战》,一时间好像穿越了百余年时光,回顾一番中国人被鞭打的历史,颇有感触。
1894年7月25日是中日甲午战争的开端,直至一年后《马关条约》的签订,随着辽东半岛被无情地割让,三千万两白银交付给了日本,中华民族面临着史上最严峻的危机。
中国历来地理位置就相对封闭,北部西伯利亚是荒芜地区,西边沙漠和高原阻隔着欧洲大陆的文明,南部的海峡难以穿越。中国因此不受干扰地享受着自己文明的发展,但也圈住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和认知。清朝甚至“闭关锁国”,不接纳外来的先进的事物,却固守着迂腐的观念。封闭是可怕的,他盘踞在统治者的心里,落后的只会更加落后。
那么,中国人想过要改吗?是的,曾经的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北洋水师的成立是标志性的成功。而清朝晚期早已劣迹斑斑,那时的中国早就杂草丛生。科学技术的更新只是件华丽的衣裳,而中国的制度不改,又怎么面向世界?官僚腐败的现象不杜绝,又怎么迎接外来侵略者的挑战?慈禧愚昧至极,挪用海军军费只为建自己的颐和园,安享晚年和大清王朝的灭亡相比,究竟哪个更重要?北洋海军战败,天降大雪,颐和园里的那艘石头做的精致的船真是个极大的讽刺。
海上的战争是一扇门,败了,就推开了中国受外来侵略者的凌辱,关上了统治者做的关于天朝的梦。
中国的梦早该醒了。敲碎梦境的,是日本这个极富野心的民族,他们用接近残忍的方式获得想要的一切。如今我们谴责日本人的罪行,同时也悔恨当时中国的落后。历史证明,落后,是要挨打的!
钓鱼岛问题曾一度被搁置,现在却被日本再度抛出。无论这是国家利益的抢夺,中日友好局面的破坏,还是丑陋的党派政治斗争,甲午海战中日本窃据的钓鱼岛,21世纪的中国绝对不会有半步退让!
中国的和平发展,是全世界人民有目共睹的。中国的崛起,是庞大的经济增长数字,是中国可以与世界首脑平起平坐,是美国在称霸道路上意识到了“中国威胁”。
如果说曾经的中国不够强大,对抗外来侵略时失败了,而现在日本再次显现出这种占有的野心的时候,中国用最坚决的语气说不!因为我们有实力面对肆意的侵犯,也丝毫不畏惧!
“每一场大海战,都决定着两个国家的命运。”1894年,威海,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18年后,战火的硝烟早已消失,丧权辱国割地赔款已成历史。如今,人们沉浸在安逸的生活中,渐渐遗忘了百余年前的奇耻大辱。此刻,《甲午大海战》无疑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正如片中多次引用的《天演论》中的句子:“世间万物,优胜者生存,民族国家也如此,今中华民族若不奋起,必将为人类历史所淘汰。”
虽然早已在历史书上了解过这段历史,但当坐在电影院中直观地感受那个中国人不愿回首不愿提起的时代、看着影片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时,我的心无疑是沉重的——在课本上正正经经的方块字背后,没有人知道那是多少鲜血、多少生命,也没有人知道这些鲜血是怎么流的、是为何而流的。
影片从一群怀揣强国之梦的少年讲起,我的心也随之起伏澎拜:
当他们在去英国的船上面对即将远离的故土齐齐一跪时,我的心中不禁有一股暖流涌上,为他们的爱国赤诚而肃然起敬;当他们开着新式铁甲船驶入中国领海时,那一刻,尽管我明知结局,却依然像他们一样的满怀激动与兴奋,仿佛看到了中国在大海上所向披靡的豪迈气势……
然而,好景不长,正如片中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所言“中国这个巨人又是突然跳起,伸个懒腰,我们以为他醒了,准备看他做一番伟大的事业。但,过了一阵子,只见他坐了下来,喝口茶,吸口烟,打个哈欠又睡着了。”北洋水师这支当时世界第六、亚洲第一的舰队,七年未添一舰、炮弹严重不足。李鸿章增添舰队装备的多次奏请,被慈禧太后一一驳回,而她用以修葺颐和园庆六十大寿的费用可购买足足20艘军舰!与此同时,日本天皇却是省吃俭用、捐出俸禄购买快速舰。更有甚者,北洋水师与日军打得如火如荼之时,北京颐和园内却是一片歌舞升平;堂堂大清的军舰,竟成了为慈禧太后运送水果的私家货船!命中日军“松岛”号弹药库的炮弹竟是臭弹!我愤懑于清政府的腐败之风、人们的醉生梦死。
当慈禧下达“可以开战,但不可先开炮”的荒唐懿旨并导致福建水师的全军覆没之时,当清政府面对侵略者的不平等条约一味求和之时,当看着海军为守所谓的“礼”而错失一次次战机之时,我胸中恨铁不成钢之气久久难以平复……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当邓世昌驾驶着“致远”号义无反顾地撞向日本“吉野”号时,当爱犬“太阳”咬着他的披风随他一同沉入大海时,当刘步蟾等人拒绝投降、亲手炸沉军舰并自刎殉国时,我的心不可扼制地被深深地震撼了——“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他们用自己的鲜血、自己的牺牲坚守了中国人的爱国信仰,捍卫了中国人的尊严,警醒国人“国难兴邦”。
走出电影院,在观影时迸发而出的情感已渐渐退去,但很多烙在心里的画面却是不可磨灭的。我们不禁反思:那场艰苦的、耻辱的、悲惨的,壮烈的战役所传承的民族信仰与坚持,我们身上还剩下多少?当我们国家的领土与主权受到侵犯时,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致远”——“到达远方”,是希望我们走得更远,那么,我们又能走多远?
今天我窝在家里,想着周五看的《甲午大海战》。
甲午大海战中,我军有四艘舰船被敌舰击沉,只有济远、镇远和致远幸免于难。不久,致远号也不幸中弹,但邓世昌下令向敌舰冲去,不幸被***击中,炸成了两半。邓世昌等人誓与敌舰同沉,可惜后来没碰到敌舰,就沉入了深渊。
邓世昌等人爱国和宁死不屈的精神令我感动。他们是人民的榜样,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英雄!
如果每个人都像邓世昌一样,那中国一定会繁荣富强。然而,现在的中国却不是最和平的国家。现在有多少贪官污吏搜刮民脂民膏?有多少不法分子在扰乱社会治安?有多少人因为吸毒从国家栋梁变成了一无是处的人?这些我们都应该反思。
如果中国多一些清正廉洁的官员,多一些遵纪守法的人,多一些自觉远离的人,那么中国将会有一个崭新的、美好的明天!
今天,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活动内容为观看影片《甲午大海战》。
这部影片主要讲述清朝晚期的政府中的洋务派掀起的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于是,清朝正式建立了北洋水师,成为亚洲一个强大的海军力量。但此时清朝政治十分腐败,虽然人民生活困苦,但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对中国掀起了一场侵略战争。虽然,北洋水师原有战斗力比日本联合舰队强大,但因经过数十年的洋务运动,初见成效,清政府开始得意轻敌。原用于北洋水师的军费又被慈禧太后用于建造颐和园的石舫船。造成我北洋水师再没有增添任何新舰只,舰龄逐年老化,这样大大减弱了北洋海军战斗力。与日本新添的战舰相比之下,北洋水师的军舰火力弱,射速慢,航速迟缓。这在某种程度上也预示了中国失败的命运。
看完这部影片,我知道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了解了中国的国耻,也进一步知道了勿忘国耻这句话的含意,正如影片最后日本联合舰队的指挥官说得一样:"如果中国团结起来的话,我们将要面对一个真正的巨人。"
看了《甲午大海战》这部电影,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随着镜头带着我们到一处一处充满历史记忆的地方,看着一座座腐锈的炮台、古老的遗迹,屏幕前的我们体会了属于民族的耻辱,属于两岸的哀伤。
从1840年,中国步入了近代社会,从***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战败,导致了西方列强的不断侵入。割地、赔款等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都深深的打击着中国的心脏。李鸿章等人提出了向西方学习,去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和器物技术,来挽救清镇府的危机。
1894年9月,在黄海上爆发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蒸汽机械大战——中日甲午战争。讲述了日本攻打北洋水师的基地——山东刘公岛军港。李鸿章命令:“海军舰队不要远出,靠山巡走,虚张声势……”
清晨,日本“吉野”号军舰要攻占小岛,北洋水师前去迎战,可是邓世昌他们船好、装备差、弹药少,抵不过日本的军舰。他们不放弃,炸船的要害,炮弹百炸不穿……但我们有的船还升起了白旗,双手抱头,还有的跳水逃跑。看到这里,我非常生气,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史,全部都给侮辱了。邓世昌没有退缩,对水手们说:“我们一定要打掉日寇。”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撞去,这时船开得越来越快赶上“吉野”,突然一声巨响,两艘军舰撞在一起,全舰官兵壮烈殉国……
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大臣的贪污和皇家的奢侈,眼看着海上的战火炮声在一个接一个地带走热血的战士时,皇宫里正在看大戏,这样的政府怎会胜利。但是我们还是有不少爱国的热血男儿,就是这场战争,使得他们以身殉国。这一仗打的壮烈,这一仗打出了中国人的威严和不容外人屈辱的气概。
这个世界是弱肉强食的,甲午大海战告诉我们:不要软弱,不要落后,落后必将挨打,要让国家强大起来,不受欺凌……电影的结尾,虽然很悲剧,但是它展现了我们中国人的顽强、不屈不挠的精神,我为我是中国人而自豪!
看了《甲午风云》,好象又回顾了以往的历史,是对清政府腐朽无能的体现,更是对中华民族英雄勇于抗争性格的再现,该文章主要描述了1894年,日本在中国领海内肆意挑衅,而引发起的一场中日甲午海战,在这场海战中,既有民族败类,又有民族英雄,在每一个时代都免不了有这些人的出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对由日本主动挑起的海战,中华民族并没有就此屈辱着,忍受着,而出现了想邓世昌等热血男孩的奋力抗击,他是我们民族的英雄,也是我们中华民族那宁死不屈精神者的模范代表,体现了伟大的爱国精神,他主动请求迎战,毫无腿缩的那种无畏精神也在他身上描绘的栩栩如生,邓世昌并没有因慈禧。李鸿章的求和政策而放弃迎敌直上,代替旗舰亲临指挥,率领"致远号"官兵英勇战斗,虽然这场海战并没有打退敌人的进攻,但给我们中华民族塑造了良好的爱国形象,所以说,中国人民并没有失败,而真正失败的人是那些卖国求荣。临阵退缩的败类,给中华民族丢尽了脸,这种人应当被众人唾弃,遗臭万年,就是因为有这些人的存在,而造成即将成功的海战失败,如果不挪用军饷给慈禧半万寿庆典,不给官兵发物资。这场海战会失败的那么难堪吗?会让我们民族英雄就此牺牲吗?
邓世昌,的爱国精神是我们民族精神中最重要的一种,它是我国的传统,发扬我们民族的传统,振兴国威,他的人生事迹永垂不朽,永远被国人所仿效,我们是不甘屈辱的强大民族,是会跟随时代的步伐向前冲的先进民族,更是那种积极向上的民族,不会因为失败而就此堕落,总会有"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甲午海战这一历史事件歌颂了海军将领邓世昌,这种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为我国反侵略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以及那种和敌人视死如归的精神更是流芳百世,通过这部电影,更让我们看清了那些卖国求荣的丑恶嘴脸,让我们铭记,时时刻刻不要忘记我们自己的国家,更不要成为国家的败类,丢尽国人颜面而获得重生者是非君子所为,是苟且偷生等闲之辈,作为21世纪的青年知识分子,更不能因为一点一点进步而止步不前,要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是我们最终的目标,时刻谨记不要"卖国求荣"从古至今涌现出来的英雄才是值得我们仿效的,是国人就不要忘了忧国,爱国,更不要忘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894年7月25日,中日爆发了甲午战争,这是一段屈辱的历史。<甲午大海战>这部电影就是根据甲午战争改编的。
这部电影从主演邓世昌的童年说起:1877年,邓世昌的同学们怀着强国的梦想进入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学习。几年后,邓世昌到欧洲,带着中国第一只铁甲船接他们回国了。甲午大海战观后感。这些人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回到了祖国,但是,令他们失望的是,当时的清朝在慈禧太后的统治下已经非常腐败:慈禧太后的60大寿所用的银子竟是海军的军饷;朝廷因修颐和园而无力购买英国一艘新式的军舰,而日本天皇却带头拿出自己的俸禄,购买下了这艘军舰,命名为“吉野号”。
侵略扩张的野心终于使日本发动了战争,邓世昌驾着“致远”号随舰队驶向前线。大战之中,邓世昌率领水兵奋勇作战,而他们的炮弹却经常命中敌舰而不爆炸。无奈之下,邓世昌驾驶“致远号”撞向“吉野号”,决心与“致远号”共存亡。在敌舰上百门快速炮的轰击下,“致远”号终于沉没,邓世昌抱住爱犬一同沉入波涛……
北洋水师战败了,而此时此刻的北京,慈禧太后正在颐和园内过她的60大寿,置海军们的生死于不顾。
最后,清朝签下了屈辱的“马关条约”:将中国的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割让给日本,并赔偿白银二亿两。同学们,我们不能忘记这段屈辱的历史,不能忘记在甲午战争中战死的英雄们,不能忘记清政府腐败所造成的后果。让我们向这些英雄们致敬!